高中地理 课时分层作业2(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2节第2课时 含答案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2节第2课时 含答案

第2课时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着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探求本区域新的增长点。

一、工业化阶段区域产业结构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①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②加速发展的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③农业向、④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⑤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⑥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⑦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⑧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⑨提高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区域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⑩资金密集型和⑪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⑫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⑬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⑭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⑮交通运输网络和⑯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⑰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⑱增强区域发展状态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工业化阶段1.关于美国匹兹堡钢铁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铁矿资源丰富,发展钢铁工业的原料充足B.煤炭资源丰富,附近有优质的大煤田C.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D.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消费市场广阔答案 A解析美国匹兹堡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铁矿资源贫乏,需要从五大湖西部运入铁矿。

2.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B.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C.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快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答案 A解析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但初期阶段比重不一定最大,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也应上升。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3课时分层作业:2.3 国外名景欣赏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3课时分层作业:2.3 国外名景欣赏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课时分层作业(六)(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读图甲和图乙,图甲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完成1~2题.图甲图乙1.该建筑位于图乙中的()A.① B.②C.③D.④2.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B.②地年降水量最少C.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D.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1.C 2.C [第1题,图甲中的建筑是印度的泰姬陵,位于图乙中的③处。

第2题,图乙中①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荒漠是其地表主要特征;②地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量较多,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③地和④地均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①地是沙漠气候,大陆性显著,气温年较差比④地大。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4题。

材料一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是西欧自然地理区域中最险要的景观.山势高峻,平均海拔约3 000 m.海拔4 000 m 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耸立于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 807 m,因峰顶终年积雪而得名。

材料二阿尔卑斯山是世界滑雪运动胜地,下图为滑雪者拍摄的照片。

3.阿尔卑斯雪山应属于________景观( )A.地质地貌B.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C.风土民情D.山水组合4.为欣赏到图片中的景观,最好( )A.选择观赏位置B.选择在冬季去欣赏C.提高审美情趣D.选择在夏季去欣赏3.B 4.B [第3题,阿尔卑斯山上积雪与特定的气候有关,故属气候与山地组合景观。

第4题,只有在阿尔卑斯山海拔高的主峰上,才会终年积雪(如勃朗峰)。

图片显示的山体从上而下都有积雪,说明时间为当地冬季,因此只有冬季去欣赏。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从亚利桑那州境内的里斯渡口开始,一直延伸到内华达州的米德湖,全长349千米,最大深度约1 800米,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

峡谷呈“V"字形,谷底最窄处仅120米。

【高中地理】2017高中必修三课时作业+随堂演练试卷(36份) 湘教版2

【高中地理】2017高中必修三课时作业+随堂演练试卷(36份) 湘教版2

[基础巩固]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解析:第1题,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

第2题,这四大区域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1.C 2.A3.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中国和蒙古③热量带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河北省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解析:选C。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这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分布区等。

4.下列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组合形式B.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长期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C.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D.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一个区域的空间结构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特点解析:选D。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组合形式,是区域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长期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类活动。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农业表现为面状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

通常情况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6.某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先进的科技、信息和金融等成为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这说明该地区()A.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B.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D.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解析:选C。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②③①④2.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1.D 2.D [第1题,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地区;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地区;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地区;④除矿产资源丰富其余都居中,为东北地区。

第2题,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3~4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此地区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3.B 4.A [第3题,甲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而作物生长期较短。

乙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甲区域降水较少,年均温较低,气候的大陆性较强。

第4题,乙区域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耕地分布较为分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6.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5.B 6.C [第5题,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华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华南为热带季雨林。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认识地区 第2课时 欧洲西部的人文环境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二节 认识地区 第2课时 欧洲西部的人文环境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

第2课时欧洲西部的人文环境一、选择题下图为北欧土地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的林地、耕地、荒地,描述正确的是( )A.林地主要是常绿阔叶林B.耕地主要种植冬小麦C.荒地主要是不合理耕作和人类破坏的结果D.耕地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气温影响2.北欧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A.降水少B.人均耕地面积小C.光热不足D.土壤贫瘠解析:1.D 2.C 第1题,北欧不属于亚热带,没有常绿阔叶林;这里由于纬度高,气温低,耕地以种植春小麦为主;荒地主要是冰川冻融的结果;耕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势低平地区,主要受地形和气温影响。

第2题,北欧纬度高而热量不足,地处西风带,降水多而光照不足,C项正确;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并不小;南部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

读“某工业区区位示意图”,回答3~4题:3.本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下列因素与其兴起无关的是( )A.廉价石油大量输入B.便利的水陆交通C.广阔的市场D.充沛的水源4.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在于( )A.工业结构单一B.煤炭能源地位下降C.世界性钢铁过剩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解析:3.A 4.A 第3题,图示区域为德国的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充沛的水源和广阔的市场条件下形成的,与廉价石油大量输入无关,A正确。

第4题,鲁尔区衰落的内部原因是工业结构单一,A正确;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属于外部原因。

读“欧洲南部波河流域图”,回答5~6题: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波河年径流量变化的是(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6.波河流域没有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平原面积小B.热量条件差C.雨热不同期D.土壤贫瘠解析:5.D 6.C 第5题,波河流域是地中海气候,7月是夏季,少雨,所以河流径流量较小;冬季多雨,河流径流量大;且周围有高山,春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所以3、4月河流径流量较大,④图符合题意。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2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2湘教版必修3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时作业2 湘教版必修3①甲地位于南温带②乙地地形为山地、丘陵③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④甲、乙两地均位于流域分水岭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有()①海拔高于周围②气候较周边地域凉爽③干湿季明显④植被以草原为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2009·山东德州调研)“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跨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它将有利于减缓我国东部地域能源紧缺状况。

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陆地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在()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C.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4.我国西部地域的天然气开发受到各种约束与限制的原因是()①西部地域社会经济普遍较为掉队,勘探、开发资金欠缺问题日趋严重②西部天然气市场需求量有限③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不能知足大量油气产品的生产和外运④地域狭小,气候干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西气东输工程只拉动西部地域相关产业的发展B.西气东输骨干管道贯穿了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6个省区属中西部C.西气东输工程对于东部地域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D.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域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答案(2009·山东聊城模拟)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灯饰、家具等为主;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成为主导投资产业,2000年,台资企业多项产品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如电源供给器、彩色显示器、主机板、键盘、扫描仪等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位;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

读以上材料及“台商在大陆投资地域散布转变图”,完成6~8题。

6.从产业部门上看,台商在大陆投资的转变进程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B.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7.从投资地域上看,台商投资的转变是()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世纪90年代,福建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8.关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由于产业外移,台湾经济有了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缘②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③产品销售方向完全之外销为主④随着台商往大陆投资增加,出现了投资居住偏向⑤制造业转移到大陆的主要动力是内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答案9.(2008·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区域不同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时分层作业: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课时分层作业(七)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建议用时:45分钟)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雷州半岛D.华北平原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A.热量和土壤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湿度D.积温和降水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和水分B.地形和土壤C.光照和湿度D.市场和政策1.C 2.B 3.A[第1题,根据图中该地区有香蕉、水稻、鱼塘等信息判断,最有可能位于雷州半岛。

第2题,该区域修筑河堤,开挖鱼塘,发展立体农业,对地形与水分条件进行了改造。

第3题,随海拔的变化,热量、水分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

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

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目前该县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此完成4~6题。

4.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A.光热充足B.地形平坦C.土壤肥沃D.水源充足5.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旱涝灾害频繁B.种植经验缺乏C.劳动力不足D.机械化水平低6.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①河湖众多②政策引导③兴修水利④科技进步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D 5.A 6.B[第4题,水稻生长耗水量较大;材料显示该地“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则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水源充足。

第5题,由“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决定“治水”等信息,以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旱涝灾害是最大制约因素。

注意“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山东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水稻对机械化要求不高。

第6题,“县委县政府决定”体现了政策因素;“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该县排灌设施齐全”体现了兴修水利;故B项正确。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第2课时 含答案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高中地理湘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节第2课时 含答案

第2课时 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以及治理与开发的经验学习目标 1.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

2.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经验。

一、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1.水利工程建设,使①__________得到了有效控制。

2.大坝、船闸和②______,将全流域组建成一个常年通航的③____________,并与美国许多州的④__________系统相连接,运输量逐年增长。

3.田纳西河流域建成了一个以⑤______工业为龙头、以⑥________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流域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0%,旅游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均收入已达到全美的⑦______水平。

二、治理与开发的经验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 ⎭⎪⎬⎪⎫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 健全法规,完善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⑧ 入手,重点发展⑨ 、水电,优先发展⑩ 化学工业,促进⑪ 的发展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⑫ ,⑬ ,吸引大量投资者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⑭ ⑮ ⑯ 联系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田纳西河治理取得的效果1.关于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危害多年的洪水灾害得到有效控制B .水运网不断完善,运输量逐年增长C .整个流域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拥有大量旅游设施的优美风景区D .流域内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成为美国目前最富裕的地区考查点2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经验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的是( )A .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B .基塘生产C .加大开发力度D .提高流域的开放度3.由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得到的启示有( )①我国水利工程可以完全按照田纳西河流域的方案去开发和治理 ②我国江河众多,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③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了障碍④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部分经验我们可以借鉴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考查点3田纳西河开发治理的措施4.田纳西河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打下了基础B.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C.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方法技巧练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一般思路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题。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2(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等,区域开发方式有粗放型、高水平之分。

据此回答1~2题。

1.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在高水平的区域开发中,应该注重( )①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②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③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④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C 2.C [第1题,人文发展指数不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2题,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维艰、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改制困难等。

为此,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

据此完成3~4题。

3.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4.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和高效益的工业基地B.东北工业基地的工业特色是石化工业、大型机械制造、纺织工业、汽车制造、森林工业较为发达C.东北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又邻近韩国、日本D.东北工业基地发展脱困的最主要障碍是政策问题3.C 4.A [第3题,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3人口容量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3人口容量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

课时作业3 人口容量一、选择题读“适度人口曲线变化图”(1~18表示不同时间段),完成1~2题。

1.图中Ⅰ阶段表示的社会阶段是 ( )A.人类社会初期 B.资本主义社会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时期2.Ⅲ阶段适度人口增速变缓直至趋近一个定值(上限),出现该现象的关键制约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4.图中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5~6题。

项目年生物量(万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地区吨) 米) 长江中下游88 600 22 000 395青海、西藏10 000 1 000 4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6.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提高②人类的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④自然灾害增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7~8题。

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人口合理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区28.00 200亚热带季风气候区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7.35 30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8.按表格数据推算下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读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二)认识地区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解析:1.D 2.B 第1题,芬兰纬度高,因此冬季漫长而寒冷,A项错误;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一般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因此不是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C项错误;由于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 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部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

该地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影响农作物分布的重要因素,而水源不是制约因素,A项错误;从图中可知西部为平原,东部为丘陵,而且西部面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项正确;若耕作技术高,东部燕麦的种植北界应更往北,与图中信息不符,C项错误;西北部受海洋影响较强,晴朗天气较少,D项错误.3.欧洲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解析:选B 欧洲西部地区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全年温暖多雨,全年气温在0 ℃ 以上,受气候影响的水文特征表现:没有结冰期,流量稳定、水量丰富.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学业分层测评2 含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学业分层测评2 含

学业分层测评(二)(建议用时:45分钟)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

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三家合资企业。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③人均国民收入④预期寿命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解析】第1题,预期寿命属于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第2题,尼日尔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说明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 1.D 2.A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

读图,完成3~4题。

3.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4.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导学号:12720008】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解析】第3题,依据题意,甲、乙、丙分别代表区域发展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4题,乙是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发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渐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中地理第一章2区域发展阶段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2区域发展阶段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区域发展阶段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等,区域开发方式有粗放型、高水平之分。

据此回答1~2题。

1.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C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在高水平的区域开发中,应该注重( C )①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②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③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④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读倒“U”型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发展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D )A.①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C.③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D.①—②—③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解析:结合图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可判断①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较小;②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差异大;③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小。

①—②—③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

4.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阶段( B )A.① B.②C.③ D.①②解析: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符合图中②阶段。

2013年12月4日,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市正式宣告破产。

几乎同时,中国国务院发布首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下图是底特律市所在区域示意图。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1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分层作业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辽宁朝阳联考]某电视剧中提到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乡村振兴,借助土地流转,减少了土地撂荒等现象。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

据此完成1~2题。

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B.劳动力成本上升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D.耕地分布不平衡2.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推力最主要是( )A.政策鼓励B.经济发展C.科技进步D.市场需求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我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几十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城镇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D.土地生产力差异4.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5.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6.[2023重庆渝中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比起普通水稻,海水稻具有抗渍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势。

适宜海水稻种植的土壤含盐量一般≤6‰,引含盐量≤3‰咸水灌溉,可以提高亩产量,种植海水稻后可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改良土壤。

2020年,江苏如东入选袁隆平团队建立的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

2020年秋,如东“超优千号”海水稻平均亩产超过802.9千克,取得重大突破。

(注:1亩=1/15公顷)材料二下图为中国主要现有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

(1)简述我国盐碱地的分布特征,分析甲地形成盐碱地的自然原因。

(2)简述江苏在海岸滩涂种植海水稻的有利条件。

2022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人口容量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22100227

2022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人口容量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02222100227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根底练]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如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答复1~2题。

1.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2.以下不能有效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是( )A.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B.草地开垦C.保护野生动植物D.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1.A 2.B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虽然巴西比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地处热带,水热充足,生物生长范围广;俄罗斯以温带、亚寒带气候为主,寒带面积广,所以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第2题,草地开垦只是改变土地利用形式,不会提高生态承载力,同时开垦草地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降低生态承载力,应选B项。

] 读以下图,答复3~4题。

3.图中人口合理容量的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表达了人口合理容量的( )A.临界性、警戒性B.警戒性、临界性C.相对性、限制性D.相对性、警戒性4.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D.消费水平下降3.D 4.B [第3题,图中人口合理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这表达了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人口合理容量,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将遭受灾难性的破坏,因而人口合理容量对该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具有警戒性。

第4题,科技进步能增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数量,并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因而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的消费水平会逐渐提高而不是下降。

] 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能大致说明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6.上海市消费水平高,而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A.热量、水资源丰富B.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C.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水平高D.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5.D 6.D [第5题,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需要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有人文发展指数等,区域开发方式有粗放型、高水平之分。

据此回答1~2题。

1.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①预期寿命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教育程度④国内生产总值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在高水平的区域开发中,应该注重( )①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②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③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④强调以较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C 2.C [第1题,人文发展指数不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2题,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化过程中,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企业步履维艰、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改制困难等。

为此,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

据此完成3~4题。

3.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条件4.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和高效益的工业基地B.东北工业基地的工业特色是石化工业、大型机械制造、纺织工业、汽车制造、森林工业较为发达C.东北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又邻近韩国、日本D.东北工业基地发展脱困的最主要障碍是政策问题3.C 4.A [第3题,东北地区是我国近代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东北地区工业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种类多、数量大,且地区组合好。

第4题,目前东北地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和高效益的工业基地。

在大型机械制造、成套工业设备、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森林工业等方面,东北地区可作为全国的主要基地。

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朝鲜接壤,又邻近韩国、日本,并不与蒙古接壤。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利于其打破旧体制,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5~6题。

5.阶段Ⅰ,该地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6.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5.D 6.D [第5题,区域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发展总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早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水系、土壤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沿河分布了大片湿地,土质黏重,这些成为当时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而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对种植业发展有利。

第6题,根据图例,将阶段Ⅱ与阶段Ⅲ仔细对比,阶段Ⅲ明显变化是在西北方向兴起了电子工业。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7.C 8.D [第7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出现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增多,但乡村人口不一定减少;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

第8题,从Ⅲ到Ⅳ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郊出现花卉和绿化树种,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

]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荒原,人烟稀少。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松嫩平原发现了大庆油田。

直到2002年,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吨,接近全国原油总产量的一半,大庆已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城”。

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大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

为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进行二次创业,目前已形成石油、石化、地方经济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庆处于____________阶段。

这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________,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________,人地关系基本________。

(2)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石油工业一直是大庆的主导产业,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处于区域________阶段。

(3)进入21世纪,大庆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说明它正在努力向区域____________阶段迈进。

(4)大庆市的发展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____________的总体发展趋势。

[解析]区域空间的演化,一般要经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答案](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微弱简单协调(2)工业化(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4)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平衡—不平衡—平衡[能力提升练]阅读深圳、广州、北京三个城市的有关经济指标数据表,回答10~12题。

A.广州市第三产业的增幅最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B.深圳市第二产业增幅最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C.广州市第一产业增长明显,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大于第二、第三产业D.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增幅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都大于第三产业11.三个城市处于区域发展的(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过渡阶段12.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今后发展需要( )①与香港、广州市一起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增加竞争力②加强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问题③继续引进外资,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格局④加快新能源开发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10.B 11.C 12.D [第10题,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广州市第三产业的增幅最大,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于北京市。

深圳市第二产业的增幅是14.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47.5%,在三个城市中都最大。

广州市是三个城市中唯一一个第一产业增长的城市,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0.4%),贡献率小。

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增幅大于第三产业,但是比重却小于第三产业。

第11题,三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最大,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所以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第12题,珠江三角洲作为一个区域,应建立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避免“遍地开花”、各个城市的功能趋同的局面,因此应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群。

深圳地处降水丰富的地区,并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常规能源缺乏,加上经济发达,能源不足,应加快新能源开发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图甲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乙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图甲图乙(1)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工业城市发展的条件首先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如从资源、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等方面考虑,其次结合图中所给信息如煤铁资源、河流、众多城市分布等具体考虑五大湖区工业城市发展的条件。

第(2)题,首先从图乙中判读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为20世纪初期,结合材料一可知该时期主导产业为汽车工业,原因可从当地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分析。

第(3)题,该题一方面要从材料一中得出“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房地产市场崩溃”等信息,另一方面还要从当地工业的特点及目前新兴产业的发展考虑。

第(4)题,从材料可知底特律属于传统工业城市,因此本题可从传统工业的整治角度分析对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2)汽车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任答三点)(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