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一、选择题

1.(2017课标Ⅲ)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 B 本题以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辨析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记载,这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故B项正确。历史叙述是历史事实的呈现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呈现方式,A 项错误;有的历史叙述也可以客观准确地再现历史事实,C项错误;历史事实的确认需要经过多种手段的验证,如古迹考证、史书辨伪等,综合多种历史叙述是确认历史事实的可能条件,D项错误。

2.(2019山东青岛模拟)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据此可推知宋代( )

A.政治源于立国传统

B.官员均是文臣出身

C.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

D.冗官源于文官制度

答案 A 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国策为重文轻武,材料“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符合重文轻武主旨,故A项正确;材料中“大率”为大多数之意,与B项中“均是”相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大多是文臣,与地方有无自主权无关,故C项错误;冗官源于文官制度,此结论错误,宋代冗官根源应为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

3.(2018课标Ⅲ)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减少,出自无官职记录

家庭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说明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选B项。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高级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明显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宰相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许多寒门子弟是通过科举制选拔出来担

任高官的,因此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

4.(2019江西南昌模拟)南宋宁宗时屡降内批,强迫臣下执行,但谏诤者仍相继不断。游仲鸿上疏说:“陛下……御批数出,不由中书(此指宰相机构)。……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由此可知( )

A.当时君臣矛盾激烈

B.皇权专制加强

C.皇权受到制度制约

D.理学影响深远

答案 C “谏诤者仍相继不断”“自古未有……自为聪明者也”反映了皇

帝权力受到制度约束,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皇帝避开宰相为首的中央机构自行发布命令,并非强调君臣矛盾,故A项错误;“谏诤者仍相继不断”反映了皇权受到约束,故B项错误;材料与理学讲求气节等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5.(2019河北保定模拟)“宋承唐制,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然名存实亡,无补

于事。降至疏属,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学有教,郊祀、明堂,遇国庆典,皆有禄秩。”从中可以得出( )

A.宋朝的宗室地位急剧下降

B.宋朝宗室实力强大,威胁中央

C.宋朝宗室有优厚的政治、经济待遇

D.宋朝皇帝注意扶植同姓以巩固统治

答案 C 由材料中“宗王襁褓即裂土而爵之”“郊祀、明堂,遇国庆典,皆有禄秩”,可见宋朝的宗室仍然享有较优厚的政治、经济待遇,故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名存实亡,无补于事”等可知宋朝宗室无法对中央构成威胁,故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D项。

6.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答案 A 元朝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地方官吏的选用由中央负责,军队调动须皇帝批准,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权力,而非缺乏实际权力,A项正确,B项错误;地方官吏由中央负责选用,军队调动须皇帝批准,说明行省权力没有集中专断,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错误。

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答案 D 本题考查宋代的集权措施。转运使和知府都属于地方官员,排除A、C两项;兵部是尚书省的下属机构,兵部员外郎属于六部官员,是宰相的下属,由

此排除B项。宋代为了加强皇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因此,宋代的枢密副使“位同宰相”。本题选D项。

8.(2018河北衡水二调)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知,即兼理、兼管之意)馆陶县,监察御史王佑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

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中中央委派官员到地方,是中央政府针对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以此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三项。

9.(2018山西太原联考)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军政体系

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答案 C 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政府对转运使实行监督,并不是利用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地方财政,并非军政,排除B。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中央政府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说明了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故选C。材料所述是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并非支持,D错误。

10.(2018河南安阳调研)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门下、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映了宋代( )

A.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

B.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加强

C.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D.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

答案 A 根据材料“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门下、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可知,宋太宗时三分相权,专制皇权得到了加强,故A项正确;相权分割加强的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宋代的冗官现象造成了行政效能的降低而非提升,故C项错误;多相设置,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皇权的加强而非削弱,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