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朋党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提倡君子之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
1.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C.斩以徇师徇:示众
D.麾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极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3、背景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这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预习问题】
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简要说说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穿全篇,逐层深入地论证的。
【导学问题】熟读1-3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重点实虚词:节、人情、见、而、所以、安、相与、以为、过、之、以
2、掌握“挟持”“所以”“可爱”“下人”“志气”等古今异义词。
3、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
4、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
【知识链接】
1、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虽、匹夫、危、足、特、固、折、其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问题研讨】
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作者所谈论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一中心的?
2、从第二段文字出发,分析圯上老人出现的用意是什么?
3、读第三节,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导学问题】熟读4-6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音同“荐”):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思考与交流】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留侯论
【学习目标】
2、掌握“王”“惊”“怒”等词在文中的活用情况和“见”“所以”的用法。
2、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3、苏轼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然而,是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忍”呢?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第1-2题。
题乌江亭乌江亭
唐•杜牧宋•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重点实虚词:逆、下、信用、舍、之、而、臣妾、夫、以为、折、于、以、惊、怒、所以、是以、弊、王、见、称、其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问题研讨】
1、结合上文“郑伯、勾践”和下文中的“高祖、项羽”,说说论及这些人物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6.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问题研讨】朋党从什么时间就有的?真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
【导学问题】熟读4-5节,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1.然皆乱亡其国
2.推让而不自疑
3.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2、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1043年),韩琦、范仲淹、富弼等执政,欧阳修、余靖等也出任谏官。这时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改革。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贬官开始,他们已经被保守派官僚指为朋党。此后党议不断发生,宋仁宗在1038年(宝元元年)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到了1043年,吕夷简虽然被免职,但他在朝廷内还有很大的势力。为了反对改革,以夏竦为首的一伙保守派官僚就正式攻击范仲淹、欧阳修是“党人”。范仲淹以直言遭贬,欧阳修在朝廷上争论力救。只有当时的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当贬。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一封信,指责高若讷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心。高若讷将此信转交当局,结果欧阳修连坐范仲淹被贬。还有一些大臣也因为力救范仲淹而被贬,当时便有一些大臣将范仲淹及欧阳修等人视为朋党。后来仁宗时范仲淹与欧阳修再次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欧阳修当时担任谏官,为了辩论这种言论也为了为自己辩护,就在庆历四年(1044年)上了一篇奏章,叫《朋党论》,给夏竦等人以坚决的回击。
6.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7.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问题研讨】
1.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区分的关键是什么?
2.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
【导学问题】熟读3节,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1.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2.更相推让
3.凡二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为一朋
4.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5.而周用以兴
1.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2.两首诗的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二、写作练习:阅读一篇翻案性质的史论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宋人理性精神昂扬,疑古之风甚盛,好为翻案文章,以后人眼光审视前朝历史,例如:欧阳修《纵囚论》、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等。以疑古精神读疑古之作,当是一件趣事。
【问题研讨】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来概况。
【导学问题】熟读第2节,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1.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2.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3.及其见利而争先
4.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5.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4.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
5.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6.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问题研讨】
第四段在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收。槐貌甚伟,广颡而丰牙牙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预习问题】
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自古言君子不党,欧阳修是如何反其意而用之,阐述君子之党的好处的?
【导学问题】熟读第1段,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 )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史记·留侯世家》)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彊(Qiáng,通“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喏。”……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Gǔ)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史记·留侯世家》)
建议:可以从所研究的四个人物——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中选取一个写。也可以选别的历史人物。(写在时评随笔本上,不少于600字)
【思考与交流】
张良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提倡君子之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
1.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C.斩以徇师徇:示众
D.麾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极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3、背景
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26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25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19篇。
这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2、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预习问题】
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简要说说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穿全篇,逐层深入地论证的。
【导学问题】熟读1-3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重点实虚词:节、人情、见、而、所以、安、相与、以为、过、之、以
2、掌握“挟持”“所以”“可爱”“下人”“志气”等古今异义词。
3、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
4、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
【知识链接】
1、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虽、匹夫、危、足、特、固、折、其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问题研讨】
1、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作者所谈论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突出这一中心的?
2、从第二段文字出发,分析圯上老人出现的用意是什么?
3、读第三节,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导学问题】熟读4-6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李全:南宋叛臣。②乡用:重用。③洊(音同“荐”):再度。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思考与交流】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留侯论
【学习目标】
2、掌握“王”“惊”“怒”等词在文中的活用情况和“见”“所以”的用法。
2、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3、苏轼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然而,是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忍”呢?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第1-2题。
题乌江亭乌江亭
唐•杜牧宋•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重点实虚词:逆、下、信用、舍、之、而、臣妾、夫、以为、折、于、以、惊、怒、所以、是以、弊、王、见、称、其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问题研讨】
1、结合上文“郑伯、勾践”和下文中的“高祖、项羽”,说说论及这些人物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6.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问题研讨】朋党从什么时间就有的?真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
【导学问题】熟读4-5节,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1.然皆乱亡其国
2.推让而不自疑
3.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2、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1043年),韩琦、范仲淹、富弼等执政,欧阳修、余靖等也出任谏官。这时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改革。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贬官开始,他们已经被保守派官僚指为朋党。此后党议不断发生,宋仁宗在1038年(宝元元年)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到了1043年,吕夷简虽然被免职,但他在朝廷内还有很大的势力。为了反对改革,以夏竦为首的一伙保守派官僚就正式攻击范仲淹、欧阳修是“党人”。范仲淹以直言遭贬,欧阳修在朝廷上争论力救。只有当时的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当贬。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一封信,指责高若讷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心。高若讷将此信转交当局,结果欧阳修连坐范仲淹被贬。还有一些大臣也因为力救范仲淹而被贬,当时便有一些大臣将范仲淹及欧阳修等人视为朋党。后来仁宗时范仲淹与欧阳修再次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欧阳修当时担任谏官,为了辩论这种言论也为了为自己辩护,就在庆历四年(1044年)上了一篇奏章,叫《朋党论》,给夏竦等人以坚决的回击。
6.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7.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问题研讨】
1.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区分的关键是什么?
2.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
【导学问题】熟读3节,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1.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2.更相推让
3.凡二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为一朋
4.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5.而周用以兴
1.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2.两首诗的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二、写作练习:阅读一篇翻案性质的史论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宋人理性精神昂扬,疑古之风甚盛,好为翻案文章,以后人眼光审视前朝历史,例如:欧阳修《纵囚论》、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等。以疑古精神读疑古之作,当是一件趣事。
【问题研讨】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来概况。
【导学问题】熟读第2节,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1.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2.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3.及其见利而争先
4.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5.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4.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
5.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6.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问题研讨】
第四段在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收。槐貌甚伟,广颡而丰牙牙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预习问题】
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自古言君子不党,欧阳修是如何反其意而用之,阐述君子之党的好处的?
【导学问题】熟读第1段,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 )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史记·留侯世家》)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彊(Qiáng,通“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喏。”……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Gǔ)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史记·留侯世家》)
建议:可以从所研究的四个人物——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中选取一个写。也可以选别的历史人物。(写在时评随笔本上,不少于600字)
【思考与交流】
张良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