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教师版)进学解

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 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教师版)进学解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进学解讨论明确:第一层:朝廷能够量才而用。

第二层:孟、荀不遇于时。

2、第一层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说理?讨论明确:类比论证法(引导学生作具体的说明)3、作者举荀、孟两个例子有什么作用?明确:从字面上看,高度赞美荀孟二人在艰难中坚守儒学道统的执着精神,并为他们抱不平。

实际上,作者以孟荀自比,以儒学卫道者自居,宣扬自己坚守儒学道统的功绩,并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见信于有司”的愤郁不平之情。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四节的内容(讲解时抓住最后一句)关键词:不遇于时,份所当然,此为自谦之辞,实乃内心不平。

5、讨论最后一节,思考,韩愈批评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是什么?明确:不考虑自身情况,而单纯地纠缠于俸禄多少,官位高低;盲目指责有司之行。

【巩固练习】一、完成《学习与评价》1---12题。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2004年全国)。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进学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一、文章简析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

《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进”,即长进、进步。

“学”,包括“业”与“行”。

“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

“解”,辩解,论析。

“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

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

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率以录庸扬有司2、翻译句子行成于思毁于随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3、分析课文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

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

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1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

1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

留侯论◆课前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词语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卒.然临之2、挟.持3、圯.上老人4、鼎镬.5、贲.育之勇6、间.不容发7、居傲鲜腆..8、肉袒.牵羊9、会稽..10、微见.其意【知识链接】一、作者小传。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臸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臵,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臸诰,知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舎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在政治上属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圬者王承福传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圬者王承福传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圬者王承福传》课前三分钟:二、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对王承福处世方式的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

2、理解议论在本文中的作用,认识本文不同于一般传记的主要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抑扬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学习重点:把握作者对王承福处世方式的看法,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

学习难点:学习文章运用抑扬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在预习的基础上,理解识记学案上重要文言词语及问题进一步思考。

(浏览·思考·记录)1、阅读全文,给括号前字释义;给划线的句子翻译。

2、自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句,同学间交流解决。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

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

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

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

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

吾特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

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

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

”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寓言类)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寓言类)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寓言类)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题:毛颖传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进而理解寓言主题;2、认识文章通过嬉笑诙谐的寓言形式体现严肃而重大主题的寓庄于谐的写法;3、领会作者善于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达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构思艺术。

教学重点: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

教学难点:寓言主题的理解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请作者谋篇思路教学进程:一、简介1、学生简介作者2、寓言: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微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先秦时代,诸子著作中就包含了大量寓言。

唐宋时期,寓言创作进入繁盛阶段。

八大家中柳宗元、韩愈、苏轼为高手。

本文看似传记,但实际上是寓言。

二、自读、理解文句1、提示各段重点词句:第一段:果实使物醢佐匿第二段:次以惧趺居简牍是资其遂兼诸侯乎日见亲宠任事第三段:便敏悉重累拜狎以衡石自程推致见请亦时往第四段:因冠免谢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所谓尽心者第五段:本其所出《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2、朗读,讨论疑难,翻译全文。

三、理请作者谋篇思路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部分?2、讨论明确:全文五段,可分为三部分:(一)(1-2)写毛颖的家世。

(二)(3-4)写毛颖被皇上重用与抛弃。

(三)(5)作者对毛颖一生的评论。

3、思考:文章以什么谋篇构思?A 感情变化 B 事件 C 时间变化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深入理解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理解主题。

教学进程:一、阅读探讨1、文章看似为人写的传记,实是以笔写人的寓言,许多句子一语双关,既像写人,又是写笔;既是写笔,又是写人。

妙不可言。

找出这些句子,理解文意,品味其妙处(文后练习一)举例提示: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九流百家皆所详悉日见亲宠任事通于当代事务善随人意虽见废黜终默不泄2、简介写作背景本文作于韩愈三十六至四十七岁间,韩愈仕途坎坷,早年四度应试,才中进士。

活动性学习专题:翰墨流香唐宋八大家-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活动性学习专题:翰墨流香唐宋八大家-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活动性学习专题: 翰墨流香唐宋八大家-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于中学生的活动性学习专题,通过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等经典文献,让学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尝试模仿古文写作,提高中文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时期八位大家的背景、思想和代表作品。

2.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价值。

3.掌握古代文学的语言、结构和风格特点。

4.能够模仿唐宋八大家的文风和写作思路,提高中文写作水平。

教学方法1.阅读原文:由教师进行简单讲解,学生们自行阅读选定文献。

2.分享讨论:学生主动分享感想和理解,进行讨论。

3.听取茶客(犇名)点评:请学生通过初步没有过度修饰的定性/定量方法来评价目标学生个人的作文,促进交流。

4.作文练习:学生针对所读文献进行模仿创作,教师进行修改指导,最终形成文章。

教学过程第一课:唐宋八大家介绍1.由教师简要介绍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贾仲明、王安石、陈亮、周敦颐。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大家进行深入了解和讲解。

3.每组学生进行介绍及展示,其他组进行讨论分享。

第二课:阅读唐宋八大家代表作1.学生针对自己所选择的一位大家,选择一篇代表作进行阅读;或者教师指点,由全体同学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范围内的文献2.阅读后,每位学生撰写一篇1000字以内的读后感,主题为带着本位大家的笔触畅所欲言。

第三课:分享讨论和点评1.学生进行分享讨论,介绍自己选定的文献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根据学生所分享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3.茶客点评:每位学生在分享时自行选出一篇作品,茶客进行朗读,并给予简短而有力的点评。

第四课:模仿写作1.学生根据所阅读过的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中,选择一篇,进行模仿写作。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指导。

3.学生根据指导和修改后的文章进行整理,形成最终的作文。

教学总结通过这个活动性学习专题,学生们能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掌握古代文学的语言、结构和风格特点。

活动专题-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活动专题-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活动专题-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散文选读教学目的散文作为文言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学生文化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选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以上学生,同时也适用于对唐宋文化和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选取了唐宋八大家的代表性散文作品,包括:1.韩愈《进孔岩覆没殉难者墓志铭》2.柳宗元《与众僧谈禅》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韩愈《师说》5.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州》6.白居易《大林寺桃花》7.欧阳修《醉翁亭记》8.王安石《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理解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同时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1.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先阅读散文原文,并对其中的生僻字和句式进行学习和掌握。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文稿中的主题、寓意、修辞手法和结构等,进一步理解每篇文章的含义和意义。

2.课外拓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外,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讲解、演讲、诗歌创作等活动,继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水平,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评,以检验教学成果。

六、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同时还应注意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让教育更加人性化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七、教学成果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文言文基本阅读能力,理解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文学价值和深层含义,增强阅读说理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进学解1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进学解1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进学解》导学案1●同学们:喧闹必浮躁,宁静生慧根一、课前三分钟:2008感动中国人物6 吉吉吉颁奖辞、推荐委员语、使用提示及适用话题。

美文诵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

十六岁,是明媚的春,朝气蓬勃,五彩缤纷,坐在青草上,遐想蓝天。

十六岁,是火热的夏,洒脱豪放,激情四射,坐在河岸上,幻想幸福。

十六岁,是火红的秋,丰实娟秀,清秀无比,站在稻田里,迎接胜利。

十六岁是素洁的冬,粉妆玉砌,银装素裹,在白雪中,寻寻觅觅。

它也好比五彩的四季。

十六岁,它让我们拥有五彩的四季,拥有无限的幻想,无限的自由,让我们好好拥有这一片天空吧!二、自学指导:1、早读自修课结合《进学解》注释,通读文章第1—2段。

2、利用《学案与测评》资料P3-4“文本品读”了解文章主旨及写法借鉴。

3、用红笔圈画出导学案中疑难处,小组讨论寻求帮助。

三、专题内涵解说---杂说,是一种议论兼叙述的短文形式。

可参考课本P14解说。

四、学习目标:1、理解1、2段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2、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效果。

五、背景补充: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而几次起落都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最终遭受打击。

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

《旧唐书·韩愈传》:“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

”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的一篇文章。

六、自主学习。

(5分钟)★回顾识记学案上重要文言词语及进一步思考问题,理解文意。

(浏览·口头翻译)1、阅读前两段,给括号前方框内字释义并给划线的句子翻译。

2、夯实基础A、(齐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畯.良()编纂.()继晷.()补苴.()罅.漏()幽眇.()咀嚼..()佶.屈()聱.牙()奇葩.()闳.大()跋.前()踬.后()裨.益()B、自读课文,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同学间交流;请结合例句深入领会词义。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唐宋八大家小传》

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唐宋八大家小传》

文言文之“翻译句子,分析概括〞导学案【课标导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作品中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错因导思】一、文言文句子翻译1、汝那么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生:你就这么要求自己啊,还教孩子读书,到时候不要使祖先的功业堕落。

答案: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教〕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错因分析:2、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

〔5分〕生:适逢太原孙传庭调派到商丘担任县令,得知贾生,下车邀请相见,每天往来。

答案:恰逢太原的孙传庭调任商丘令,了解贾生,到任就引见贾生,每天前往拜谒。

错因分析:3、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3分〕生:况且天下有很多拿着锋利兵器的精锐士兵想要被陛下任用的人,只是力不从心罢了。

答案:况且天下磨利兵器、手执利刃想要做陛下所做的事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能到达而已。

错因分析:4、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生:友人用经书相互切磋,听进耳朵了文章立刻完成,又有说到这个的人就塞住耳朵不听。

答案:朋友用经书考题和他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错因分析:二、分析概括简答题1贾生生性“落拓不羁〞,请具体举四例说明〔用自己的话表述〕。

〔4分〕生:老年买舟泛游各地,隐居他乡;不顾儿童嘲笑,放歌过街答案:①学习击剑弹琴,喜欢远游。

②除去学籍,与闾里的年轻人为伍。

③仿效阮籍豪饮六十天,射箭击鼓。

④取司马氏银瓢不留姓名。

⑤衣衫不整,歌唱不辍。

错因分析: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生:有客观硬性要求;不易考中;内容死板;考官昏聩无能答案:①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字要好〕;②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③考题出自经书④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主观〕或考试相对公平。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祭十二郎文》1.理解祭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和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2.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体会课文中的亲情、真情美,学习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1.辨析文言虚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2.体会课文中的亲情、真情美,学习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一、导语设计根据现场情景谈话导入。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那就是我对你的爱。

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这是周国平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里写下的一段话,悲莫悲兮生离别,人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韩愈也遭遇了丧侄之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感受他痛彻心扉的无助之情。

二、检查预习1、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宋代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明显受其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2)创作背景《祭十二郎文》写于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五月(一说贞元十九年),时韩愈三十八岁,在京师任职。

十二郎即韩愈的侄子韩老成。

十二,排行,属家族大排行。

郎,当时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韩愈的父亲韩仲卿有三子:韩会、韩介、韩愈。

韩会无子,以韩介的次子老成为嗣子。

韩愈三岁而孤,由大哥韩会和大嫂郑氏抚养。

高中语文 张中丞传后叙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张中丞传后叙导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张中丞传后叙》一、美文诵读:课前三分钟: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还是生活。

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

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

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二、预习指导:1、早读自修课20分钟结合《张中丞传后叙》注释通读文章。

2、走进作者。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在诗文创作上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认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3、用红笔圈画出导学案中疑难处,小组讨论寻求帮助。

三、专题内涵解说---“序”是文章体裁的一种,古人常用它来说明著作写作出版的情况,和对作家作品的介绍评论,一般放在书前,变称作“叙”或“引”。

“后序”除具备“序”的作用外,还可对著作进行补充,批语或反驳,一般放在书后。

本文是作者在阅读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对有关材料作的补充,对有关人物的议论,所以题为“后叙”。

四、学习目标:1、读懂文意,辨识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把握作者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五、背景补充:韩愈出于正义感和对投降派以及腐朽势力的憎恶,更是出于希望改革朝政,重振大唐雄风,强烈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抱负,于“安史之乱”的四十多年后,写下了这篇文章。

语文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送董邵南序)教案

语文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送董邵南序)教案

语文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送董邵南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文体知识;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流露出的真诚的友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认识本文名送实留、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材分析:这篇短文寥寥一百五十字,虽短小却极尽精妙,情感真切而又表意委婉。

关于学生来说,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表层意思并不是特别困难,但要理解文章主旨,就必须要弄清董邵南“游河北”的缘由,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作者韩愈的政治观点。

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

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盼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

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

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

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

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写此赠序。

因此在学本文前,必须先交代文章的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文体知识;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表层意思。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这节课,我向大伙介绍一种古代文体——序。

电脑出示:序,赠序。

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临别赠言,形成于唐代。

指定学生朗读。

使学生了解文体知识;引出对写作背景的介绍。

人物及写作背景简介电脑出示: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伙”之首。

苏教版高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八板块《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八板块《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案

班级:姓名:《上枢密韩太尉书》导学单1.学习作者高远的志向和养气为文的做法。

2.学习本文新奇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

3.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气”、“势”。

(任务一)一、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

苏辙踏上仕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遗老。

“不复与人相见。

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二、题目解说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入手,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的文学理论。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
2、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2、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1043年),韩琦、范仲淹、富弼等执政,欧阳修、余靖等也出任谏官。这时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改革。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贬官开始,他们已经被保守派官僚指为朋党。此后党议不断发生,宋仁宗在1038年(宝元元年)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到了1043年,吕夷简虽然被免职,但他在朝廷内还有很大的势力。为了反对改革,以夏竦为首的一伙保守派官僚就正式攻击范仲淹、欧阳修是“党人”。范仲淹以直言遭贬,欧阳修在朝廷上争论力救。只有当时的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当贬。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一封信,指责高若讷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心。高若讷将此信转交当局,结果欧阳修连坐范仲淹被贬。还有一些大臣也因为力救范仲淹而被贬,当时便有一些大臣将范仲淹及欧阳修等人视为朋党。后来仁宗时范仲淹与欧阳修再次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欧阳修当时担任谏官,为了辩论这种言论也为了为自己辩护,就在庆历四年(1044年)上了一篇奏章,叫《朋党论》,给夏竦等人以坚决的回击。
2、掌握“挟持”“所以”“可爱”“下人”“志气”等古今异义词。
3、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

日喻-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日喻-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日喻-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老师教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课程,适用于所有高一至高三学生群体。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学习到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精华内容,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细致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见解的探讨。

三、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选择苏教版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作为教学材料,具体内容如下:1.《木心:写给自己的母亲》2.《欧阳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3.《王安石:牡丹亭·世情薄》4.《苏轼:东坡老翁》5.《辛弃疾: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6.《柳宗元:江雪》7.《韩愈:师说》8.《刘禹锡:杨柳枝词》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每个作者的背景、创作特点和时代背景,分析与评价文章的优点和缺点,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并进行个性化见解探讨。

2.阅读法:以透彻的阅读与深刻的思考来解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划分不同的课文,让学生们深入讨论文章中的文学思想和表达特色,以及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启示。

五、教学流程•第1课时:介绍唐宋八大家散文的背景和概要。

•第2课时-第9课时分别对每篇文章进行分析与探讨,每一文化课时探讨1篇文章。

•第10课时:总结与复习,让学生分享对本次授课的体验及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评分、期末考试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与流程进行优化。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与反思,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七、教材推荐1.苏教版文言文教材,李时中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唐宋八大家散文选》鉴赏与泛读,高耘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一专题 第1课 原毁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一专题 第1课 原毁

专题导航专题解说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

有“原……”、“……论”、“……辩”等文体形式。

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进行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

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采。

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论辩类文章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最为发达的文体之一。

先秦诸子散文开启了论辩文的端绪,汉代政论文中名篇迭出。

到了唐宋时期,八大家贡献了许多词锋犀利、雄辩滔滔的论辩文,在思想表述和艺术技巧方面拓展了崭新的境界。

由于唐宋八大家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他们的论辩文大多带有很强的文学性,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篇章结构上都堪称典范。

他们对论辩文体中不同的体裁也作了探索。

一般说来,“论”注重从正面树立一个观点,然后围绕它作逻辑严密的论证,“辩”则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

学法指导 1.本专题均为古代论文中的论辩文,学习时要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

2.学习本专题要注意牢固掌握基础文言实词、虚词,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

3.本专题学习时,要尽量结合注释自己阅读理解,要注意加强诵读。

第1课原毁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韩愈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因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3岁时,父母均去世,因此由兄嫂抚育长大。

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达仕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第三试未及第。

25岁至35岁,先中进士,第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曾赴汴州节度使董晋及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岁至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减免赋税,被贬为阳山县令。

唐宪宗时为国子博士,后升迁至太子右庶子,但一直未能施展才学。

50岁至57岁,先跟随裴度征讨吴元济,后升迁至刑部侍郎。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原毁-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一、教案背景散文是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文学名家,他们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此次教案的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教育散文选读和创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特点;2.学会阅读和欣赏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品;3.培养学生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散文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散文写作技能以及阐述能力和排版能力;5.培养学生的兴趣,增进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散文选材取自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包括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柳宗元、曾巩、陈与义、文天祥。

选文主要包括《望江南》、《东篱》、《后赤壁赋》、《岳阳楼记》、《小窗幽记》、《卖儿狂》、《玉台新咏》等经典之作。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讲授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评析方法;2.线下小组合作讨论阅读和评析文本;3.线上教学资源辅助教学;4.个人散文写作小结和分享。

五、教学步骤1.第一次课堂:教师介绍唐宋八大家和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2.第二次课堂:教师介绍欧阳修的《望江南》和《东篱》,引导学生探究欧阳修的散文风格和文化内涵。

3.第三次课堂:教师介绍王安石的《岳阳楼记》、苏轼的《后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小窗幽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第四次课堂:教师介绍曾巩的《卖儿狂》和陈与义的《玉台新咏》,引导学生探究两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5.第五次课堂:教师安排学生写散文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唐宋八大家散文,总结散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六、教学评估1.听课笔记: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密切关注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能熟练运用Markdown格式。

2.文本评析: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象和文化内涵。

3.散文写作:教师要求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创新写作形式和排版方法,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江苏省启东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游褒禅山记 三段四环公开课导学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游褒禅山记 三段四环公开课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前检测1.重点词语(注明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1)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3)以其华山之阳.(4)有碑仆.道(5)其文漫灭..(6)为文犹可识.(7)盖音谬.也(8)有泉侧.出(9)由山以上.五六里(10)有穴窈然..(11)问其深.(12)其好游者不能穷.(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14)而其见.愈奇(15)火且尽......(1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7)火尚足以明.(18)或咎.其欲出者(19)余亦悔其.随之(20)不得极.夫游之乐2.重点句子见测验本模块二:互动探究(一)结合第2小节回答下列问题1.第2小节记游华山洞的经过,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结果怎样?2.第2小节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二)梳通第3小节,回答问题第3小节作者游洞后有怎样的心得?(三)梳通第4小节,回答问题第4小节作者由仆碑得出了什么治学态度?(四)梳通第5小节,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在文末补记同游之人?模块三:精讲点拨1.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2.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特色。

模块四:反馈拓展1.谈谈你读此文的体会、感悟。

2.课后作业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距其院东五里()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⑧而予亦悔其随之()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⑩其孰能讥之乎?()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之①而卒葬之()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而余亦悔其随之()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可以从所研究的四个人物——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中选取一个写。也可以选别的历史人物。(写在时评随笔本上,不少于600字)
【思考与交流】
张良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C.斩以徇师徇:示众
D.麾妇人出麾:挥手使……离去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极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史记·留侯世家》)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彊(Qiáng,通“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喏。”……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Gǔ)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史记·留侯世家》)
【预习问题】
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简要说说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穿全篇,逐层深入地论证的。
【导学问题】熟读1-3节,读准生字词,解决问题。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重点实虚词:节、人情、见、而、所以、安、相与、以为、过、之、以
1.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2.两首诗的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
二、写作练习:阅读一篇翻案性质的史论文章,谈谈你的感受。
宋人理性精神昂扬,疑古之风甚盛,好为翻案文章,以后人眼光审视前朝历史,例如:欧阳修《纵囚论》、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等。以疑古精神读疑古之作,当是一件趣事。
2、文体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散文。就宋代散文而言,“史论散文”中的“史”,指的是历史,包含人物和事件,主要针对的是文章中的内容部分。“论”指的是散文形式中的“论体散文”。“史论散文”正是将“历史”和“散文”加以结合,由前人对历史评论的篇章中,再进一步扩展见识。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向皇帝和考官显示了其非凡的才华。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
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朋党论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
2、学习文章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提倡君子之朋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
1.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思考与交流】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导学案——留侯论
【学习目标】
2、掌握“王”“惊”“怒”等词在文中的活用情况和“见”“所以”的用法。
2、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3、苏轼的观点有其合理之处,然而,是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忍”呢?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第1-2题。
题乌江亭乌江亭
唐•杜牧宋•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根据注释,理解课文,梳理其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重点实虚词:逆、下、信用、舍、之、而、臣妾、夫、以为、折、于、以、惊、怒、所以、是以、弊、王、见、称、其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问题研讨】
1、结合上文“郑伯、勾践”和下文中的“高祖、项羽”,说说论及这些人物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2、掌握“挟持”“所以”“可爱”“下人”“志气”等古今异义词。
3、理解作者“忍小愤而就大谋”的观点。
4、了解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升华深化的说理思路。
【知识链接】
1、张良,字子房,与萧何、韩信并为汉初三杰,为辅佐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大功臣。子房本为韩人,当秦灭韩之时,曾以重金求刺客,得力士以大铁椎狙击秦始皇,事败不成,乃匿名逃亡。后楚汉相争时,子房运筹帷幄,辅佐汉高祖打败项羽,事成不居功,自请封于留,高祖乃封之留侯。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2、写作背景
庆历三年(1043年),韩琦、范仲淹、富弼等执政,欧阳修、余靖等也出任谏官。这时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改革。从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贬官开始,他们已经被保守派官僚指为朋党。此后党议不断发生,宋仁宗在1038年(宝元元年)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到了1043年,吕夷简虽然被免职,但他在朝廷内还有很大的势力。为了反对改革,以夏竦为首的一伙保守派官僚就正式攻击范仲淹、欧阳修是“党人”。范仲淹以直言遭贬,欧阳修在朝廷上争论力救。只有当时的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当贬。欧阳修写给高若讷一封信,指责高若讷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之心。高若讷将此信转交当局,结果欧阳修连坐范仲淹被贬。还有一些大臣也因为力救范仲淹而被贬,当时便有一些大臣将范仲淹及欧阳修等人视为朋党。后来仁宗时范仲淹与欧阳修再次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欧阳修当时担任谏官,为了辩论这种言论也为了为自己辩护,就在庆历四年(1044年)上了一篇奏章,叫《朋党论》,给夏竦等人以坚决的回击。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6.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7.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问题研讨】
1.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样的区别?区分的关键是什么?
2.什么样的朋党才对国家有积极的作用?
【导学问题】熟读3节,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1.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朋
2.更相推让
3.凡二十二人为一朋
4.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5.而周用以兴
4.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
5.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6.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问题研讨】
第四段在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收。槐貌甚伟,广颡而丰牙牙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预习问题】
1、通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画出自己难解的词句。
3、自古言君子不党,欧阳修是如何反其意而用之,阐述君子之党的好处的?
【导学问题】熟读第1段,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 )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6.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问题研讨】朋党从什么时间就有的?真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对国家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论证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法?
【导学问题】熟读4-5节,读准生字词,解释加点字,翻译划线句子。
1.然皆乱亡其国
2.推让而不自疑
3.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