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授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1.ppt(上课用)
冯至林玉蝶ຫໍສະໝຸດ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 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 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 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 战场上健儿的死伤, 天边有明星的陨落, 万匹马随着浮云消没… 你一生是他们的祭享。
你的贫穷在闪铄发光 象一件圣者的烂衣裳, 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 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 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 只照出来可怜的形象。
代表作品 《奉赠韦左丞 丈二十二韵》 《兵车行》 《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
①诗歌常有这样的对 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 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 忧国忧民,关心 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 民生疾苦,形成沉 ②在现实主义的诗歌 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 的第一步。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兵车行(节选)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 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 声直上干云霄!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内容梳理· 流亡】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真实 反映和对不公平和不义行为的批判。
五、结语
杜甫的精神遗产
杜甫的作品传承了他对真实、 正直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成为 历代文人的楷模。
杜甫的现代价值
杜甫的诗歌思想在现代社会仍 有启迪作用,对于人们的心灵 成长仍具有重要意义。
杜甫成为“诗圣”的原因
杜甫用他的诗歌才华和人格魅 力,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和 尊敬,成就了“诗圣”的称号。
二、杜甫的诗歌
杜甫的诗歌风格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切, 他常常描绘生活的艰辛和人民的苦难。
杜甫的代表作品
杜甫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登高》、 《月夜忆舍弟》和《将进酒》等。
三、杜甫的成就
1
杜甫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杜甫的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杜甫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杜甫通过他的诗作,抒发了人民普遍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四、杜甫和“万方多难”
1
杜甫的人生境遇
杜甫生活在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年代,
杜甫的政治立场
2
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
杜甫对朝政持批判态度,他通过诗歌
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社会的
改革期望。
3
杜甫的反映和批判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 的“诗圣”》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作以真实感人、豪放深沉 而著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一、杜甫生平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他是唐代杰出的文人之一。
杜甫的成名之路
杜甫的才华早在年轻时就被发现,但在官场的不顺和家族的变故中,他的诗才渐渐为人所知。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杜甫的主要诗作和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杜甫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
2.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杜甫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杜甫诗歌文本等教学资源。
2. 学生预习杜甫诗歌,了解其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杜甫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杜甫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诗歌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诗歌解析,深入剖析杜甫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邀请学生找出杜甫与其他唐代诗人的不同之处,如与李白、王维等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点。
2. 现实意义:讨论杜甫诗歌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传承杜甫关注民生的情怀。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杜甫诗歌中的关键字词、意象、手法等,向学生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回答环节: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19-20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PPT课件人教版
6
(三)战乱流离时期
时间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756- 757 年
①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潼关失守,杜 《春望》
甫率家人逃离。 《月夜》
②闻肃宗即位,即投奔,途中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瘦马
③757 年,冒死逃脱,被肃宗授为左拾遗。后因受房 行》《悲陈
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宣告其政治理想的 陶》等
栏目导航
4
其生平经历主要有: (一)读书游历阶段 时间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①自幼好学,7 岁能作诗。
②19 岁起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望岳》《房兵
712-
③736 年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又开始齐赵之游。曹胡马诗》《赠
745 年
其间与李白结下“醉眠秋共二)困居长安十年
栏目导航
31
[文脉·梳理]
长安 人格追求:关心人民疾苦
十年
诗歌创作:迈出现实主义的第一步
杜 流亡 人格追求:发表政见与举贤
甫 生活 诗歌创作: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走向 人格追求:思想情感上走向了人民
人民 诗歌创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表达内心的矛盾
栏目导航
32
[文本·层析] 一、阅读从“玄宗在 751 年(天宝十载)正月 8 日……举行了三个盛 典”到“同时生产力也就衰落下去了”,回答问题。 1.选段开头部分交代杜甫求仕遇到的挫折,其作用是什么?
栏目导航
13
1.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是指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对 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 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虽在局部 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做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 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 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 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或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或人物特写等。
语文:1《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二、“还杜甫的本来面目, 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 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 处具体 ,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 的这种写作要求的?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 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 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 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 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
1.参加欺骗性考试; 2.作宾客,卖药; 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 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 5.贫穷而无法养家,幼子饿死 ; 6.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
几多诗篇,几多辛酸
1.用诗歌来求取官职;
2.用诗歌表现自己的悲惨遭遇;
3.用诗歌表现人民痛苦,反对侵略战争;
4.用诗歌揭露统治阶级腐败;
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 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 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 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仅不会削弱杜甫的 伟大,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 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三、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 样的人生?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
即使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 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 有坎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 千多年过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 达官贵人?只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 永恒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缅怀!
比如: ①“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 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 客’。” ②“他40 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 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 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 ③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 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 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课件
杜甫诗歌的影响
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启示
01
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点,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典范。
对社会意识的觉醒产生影响
02
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苦难,唤醒了人们的
社会意识,促使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03
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杜甫的诗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杜甫与其他文学家的比 较
与李白相比,杜甫的诗歌更加注 重思想性和哲理性,情感表达也
更加深沉和内敛。
与白居易相比,杜甫的诗歌更加 注重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创造,
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与王维相比,杜甫的诗歌更加注 重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思想性
也更加深刻。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语言技巧、 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对后世的诗人产生 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03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与唐诗的关系
杜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 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被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语言平实易懂,用词精准, 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雄 浑的一面,也有细腻、婉约的一面, 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成长过程中,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关注社会现实,形成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杜甫的仕途生涯
杜甫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 考中进士。后因举荐而担任过 一些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
在官场中,杜甫因直言敢谏而 得罪权贵,多次被贬谪或外放。
尽管仕途坎坷,杜甫仍坚守道 义,关注民生,表现出高尚的 品格和情操。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
“万方多难பைடு நூலகம்中成就的 “诗圣”
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学海无涯难穷尽, 以心巧妙拨千斤。 致力实践思考敏, 用好知识生活新。
严丝合缝,对仗工整,成为后世的典范。
所以说,把事情做到极致,首先得有态度, 其次得有行动,最后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
渠成。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
穿越时空,彼此对话
杜甫,我想对你说: 同学,我想对你说:
。(自己) 。(杜甫)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
学以致用,其乐无穷
在令人心旷神怡的传记林苑中,触摸古 今中外伟人大师非同寻常的生活轨迹,体味 他们的苦恼与欢乐,思索他们的经验与忠告, 细察各种人生况味,会给我们增加多少见识 与乐趣!和那些杰出的人物“约会”,总是 能感受到精神的提升——迷惘中得到启示, 寂寞中得到安慰,失意中获取鼓舞。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
提取关键词,我有我解读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
审视名人,观照自我
这是一个 的杜甫,他 。所以说, 。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
这是一个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杜甫。
他不像李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
之”,而是“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
不休”,字字推敲,句句斟酌。他写的律诗,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ppt课件 上课.ppt1解析
安史之乱(755年)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建了一 座草堂定居。在这里,他被严武的人推荐做 了“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一时期,杜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相对减 少,抒情诗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如《江 畔独步寻花》等。
杜 甫 草 堂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与漫游时期(公元712-745) (二)困守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755)
(三)流亡时期(公元756-759)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60-768)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5) 35岁以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这时政 初到长安 治正显露出 时,豪放情绪 日趋腐化的 还没有消逝。 征象。 长安十 年( 746— 755)
但随着与现实 的接触渐多, 豪放的情绪逐 渐收敛。
《兵车行》 《丽人行》 忧国忧民,关心 《自京赴 民生疾苦,形成沉 奉先县咏 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怀五百字》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安史 在长安沦陷 之乱开始 前的一个月 离开了长安。 从奉先带领 《春望》 着一家人到 《月夜》 反映了当时的 了白水,白 (被俘长安 政治形势和社 流亡( 水沦陷,开 时)《北征》 (与《自京 会现实,表达 755— 始流亡 赴奉先县咏 了人民的情绪 757) 安家于鄜州,怀五百字》 和愿望。 投奔肃宗, 相媲美) 被俘长安 逃往凤翔, 见肃宗,得 左拾遗
《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高中语文]
忧 国忧 民, 关心 民生诗歌特点
安史之
乱开始, 杜甫在
政治上,长安沦陷
丧失中 央集权 的统治 力量,
前的一个
月离开了 《春望》 长安。756 《月夜》
流亡( 755—
对外抵 御不了
年6月9日 潼关失守,
《北征》
757) 外族的 杜甫在局
入侵; 势急骤的
经济上,转变中开
从思想 感情上 完成了 日渐远 离皇帝 而走向 人民的 痛苦过 渡。
2、阅读全文,思考杜甫的思想有何转变?为什么能实现这一 转变?请结合杜甫的诗歌分析。
转变:由忠君到忧民,眼光从上到下
原因:①洞察了时政的腐败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和
家属再次回
到长安。 《新安吏》 758年6月他 《石壕吏》 离开长安, 《新婚别》
再也没有回 到长安,他 从一个皇帝 的供奉官回 到人民诗人 的岗位上。
表达唐军胜 利的兴奋的 心情;表达 两方面的积 极精神:既 对胜利有绝 对的信念, 又揭露朝廷 的种种缺陷。 走向人民后, 除去为人民 诉苦外,还 不得不考虑 到国家和民 族所面临的 严重危机。
总结
“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 “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 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杜诗中反复呈现 的两种感情旋律:
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 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
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 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着的意志。
2、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 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时期;(2)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如现实主义精神、沉郁顿挫等;(3)分析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杜甫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从诗歌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时期;2.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3. 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三、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2. 深入解读杜甫诗歌,把握其思想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杜甫的生平介绍、诗歌作品等;2. 学生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时期;(2)提问:你们对杜甫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杜甫的诗歌,了解诗歌内容;(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杜甫诗歌中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4. 诗歌鉴赏(1)分析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如现实主义精神、沉郁顿挫等;(2)让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杜甫诗歌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2)讨论:如何将杜甫的家国情怀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7. 课后作业(1)背诵杜甫的诗歌;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与其他诗人如李白、白居易等进行比较,分析杜甫诗歌的独特之处;2. 文学鉴赏:欣赏杜甫诗歌中的名句,探讨其意境和哲理;3. 文化传承:了解杜甫诗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高二语文:第1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精品课件(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 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 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 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 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 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 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 被称为一代“诗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二语文:第1课 《杜甫:“万方 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精品 课件(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
品选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诗海探珠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 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 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 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 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 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有《杜工部集》。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3. 激发学生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杜甫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状况、政治经历等。
2. 讲解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被誉为“诗圣”的原因。
3. 简要介绍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如忧国忧民、豪放奔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生平介绍,了解其背景。
2.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杜甫诗歌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并强调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
2. 分析杜甫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1. 讲解杜甫诗歌创作的社会、政治背景,如唐朝的繁荣与衰落、战争动荡等。
2. 分析杜甫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如贫富差距、人民疾苦等。
3. 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代表作,如《春望》、《月夜忧思》等,进行鉴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杜甫诗歌创作的社会、政治背景。
2. 组织学生阅读杜甫的代表作,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批判思维。
第三章:杜甫诗歌的主题与风格教学目标:1. 掌握杜甫诗歌的主题,如忧国忧民、豪放奔放等。
2. 分析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如雄浑沉郁、严谨精妙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讲解杜甫诗歌的主题,如忧国忧民、豪放奔放等。
2. 分析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如雄浑沉郁、严谨精妙等。
3. 引导学生阅读杜甫的代表作,如《登高》、《佳人》等,进行鉴赏和分析。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杜甫诗歌的主题和风格特点。
2. 组织学生阅读杜甫的代表作,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风格。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审美情趣。
人教版选修《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zhuàn
táo
xū xī
yán
jīnɡ wèi
suì
qū
sì chá
qí
kè hán
yīn yūn
xié
dú
bǔ
第6页
敛
睑
脸
励
砺
疠
黩
椟
渎
犊
祟
崇
第7页
三、解释词义(1)整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锁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氤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横征暴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意使用武力, 不停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黩, 随便、任意。
不假思索地随手拿来。惯用于形容写作诗文时利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或从容。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为后 世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TH会现实,但杜甫更注 重政治批判,白居易则更强调人民疾苦。
表达
杜甫的诗歌表达含蓄、内敛,语言精练;白 居易则更倾向于直白、通俗,强调诗歌的传
播效果。
杜甫与其他唐代诗人:影响与贡献的比较
影响
杜甫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影响 了众多文人墨客,被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技巧与修辞
技巧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技巧,如对比、夸张、象征等。他善于通过各种 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
杜甫的诗歌修辞手法多样,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典故、成语等传统文化元素 ,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
• 杜甫的生平与背景 • 杜甫的诗歌艺术 • 杜甫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 • 杜甫的代表作赏析 • 杜甫与其他唐代诗人的比较
01
杜甫的生平与背景
杜甫的童年与早期生活
童年经历
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 ,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培 养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游历与成长
杜甫年轻时游历各地,增长了见 识,也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民 生的疾苦,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杜甫渴望国家统一,关注民生疾苦,主张仁政,反对暴政,这些思想在他的诗 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02
杜甫的诗歌艺术
杜甫诗歌的主题与风格
主题
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人生等多 个领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矛盾,表现出深 厚的人文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题
• 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 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 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 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
重点阅读“长安十年” 部分
概括杜甫在长安的十年生活经历
1.参加欺骗性考试; 2.作宾客,卖药; 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 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 5.结交众友人; 6.贫穷而无法养家; 7.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
从艺术的真实中还原出生活的真实
以杜解杜
杜甫的人生事例,可以证明哪些观点? (如何将本文的材料充分用于我们的写作)
(1)逆境可激发人的斗志,催人成就一番大业。(论据:“万方多难”中成
就了“诗圣”)
(2)文学、艺术家应心怀祖国、心怀人民,才能有更大的作为。(论据:杜 甫忧国忧民、从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才一再被后人传颂,成为永恒。) (3)人民公仆就应心怀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论据: P9杜甫不 愿重蹈高适覆辙,去过逢迎长官、鞭打人民的生活,虽然贫穷,也辞却河西 县尉的任命。)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伟大友谊
• (二) 残羹与冷炙(746——755年) 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第二 年进考场,一考失利。这早在李白预料之中。为什么呢? 那个时候李林甫把持朝政,他最嫉恨文人和艺术家,使 杜甫在李林甫的阴谋政治里遇到打击。 李林甫还给皇上 上书说“野无遗贤”。落榜之后,杜甫流落长安,没有 什么积蓄,生活没有着落。于是他写了《奉承韦左丞丈 二十二韵》和《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二诗。(书上P4) “残杯与冷炙”、“买药都市,寄食友朋”等经济上的 困顿使他追求功名,但改变不了他的病和饥寒的现状。 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 这期间,杜甫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有一首诗 描写了这十年的遭遇: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 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疾苦。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 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 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 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 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 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 穷兵黩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的第二部份是记述途经骊山时的观感。杜甫半夜从 长安出发,行至骊山脚下,天已黎明,这时,他听到从 骊山行宫里传来震天动地的音乐声,想到君臣们正在通 宵达旦地作乐,于是便依据平素所闻,用大量的篇幅描 写他们的享乐生活,揭示了统治者靠掠夺民财以膏腴自 身的社会本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46 — 755
1.参加欺骗性 考试; 2.作宾客,卖 药; 3.屡次献赋、 投诗,求取官 职; 4.病痛饥寒, 身体衰弱; 5.结交众友人; 6.贫穷而无法 养家; 7.十年谋得一 低微职务。
① 《大
礼赋》
② 《兵
车行》 《前出塞》 《丽人行》 《自京赴 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
①矛盾的心 情反映在他 前期的诗里: 一方面羡慕 自由的“江 海人士”, 一方面又想 在长安谋得 一个官位。 ②在现实主 义的诗歌创 作道路上迈 开了坚实的 第一步。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5)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一) 浪漫少年(712——745年)
生于儒学传统的家庭,而他最为骄傲的,一是他远祖文武全才; 一是他家有学诗的传统。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兄》) “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杜甫七岁就会写诗。九岁的时候作品就用麻袋装。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所作成一囊。《壮游》 杜甫十五岁时,很好玩,很顽皮,身体健硕的如黄牛犊一般。 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 能千回。《百忧集行》 二十岁,杜甫开始漫游。天宝三载,在洛阳结交李白,后又遇 到高适,三人结伴游于梁宋。忆与高李辈,论文入酒垆,两公壮 思藻,得我色敷腴。《遣怀》 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收获了伟大的友谊。这个时期的杜甫豪放 浪漫,对前途充满理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杜甫年 轻之时很浪漫,有理想,是太平盛世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第一部分是自述平生之志,并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 盾。杜甫以”稷契“作为立身的标准,稷和契是辅佐虞 舜的两个贤臣,他们爱民如子,政绩显著。然而,这种 高尚的志向却遭到了世俗之辈的嘲笑,遭到了当权者的 冷漠,把杜甫长期置于衣食不保的境况之中。相反,那 些经营私利的“蝼蚁辈”们却衣食饱暖,飞黄腾达。
几多诗篇,几多辛酸
1.用诗歌来求取官职;
2.用诗歌表现自己的悲惨遭遇;
3.用诗歌表现人民痛苦,反对侵略战争;
4.用诗歌揭露统治阶级腐败;
写实——诗圣
时间
社会状况
这时的政 治正显露 出日趋腐 化的征象。 唐玄宗骄 奢,李林 甫专政, 杨国忠贪 污;正直 的人被排 挤。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 求
• 总结: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
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 因此,流响于刚刚过去的年代中的充满自信、富于浪漫 色彩的诗歌情调,到了这里便戛然而止。在飘零的旅途 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 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 内心的悲哀。 杜甫这十年的困顿孕育了他思想变化的种子。长安 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 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 顿挫的诗歌风格。
冯至是如何刻画杜甫形象的? 1.在重大事件的进程或激烈的矛 盾冲突中充分展示传主的个性形象。
2.对传主的生平细节精心描绘以 刻画传主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3.用其他人物对传主性格形象提 供鲜明参照或有力的烘托。
处处以作品为依据
从杜甫的诗歌中还原出杜甫所处的 时代、他的际遇、他的交游乃至他的家 庭生活。文中不少充满细节的、文学性 很强的文字,都不是纯粹凭借想象、虚 构,而是从杜诗中寻绎出来
自传:一个人写的记载自己生活经历的文章。 评传:一边叙述人物的生平,一边发挥作者 对人物的见解,带有评论的传记。 小传: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人物特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 或行为,并透视其思想境界。 回忆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 会活动。 年谱:按年月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著作。 小说化传记:一个人真实的人生经历,但把 其中某些部分夸张了。
当然,长安十年也有杜甫心情好的时候,这时他会显露开朗、 幽默的本性,写出一些潇洒飘逸的诗来,例如著名的《饮中八仙 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诗歌里描写盛唐八位“酒仙”,醉后众生相。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 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他赞美“饮中八仙”,也羡慕饮中八仙,他以酒仙们的 洒脱来排遣自己人生的尴尬和落拓,悲夫诗圣!
相关知识 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 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 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 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 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 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 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 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
阅读讨论:杜甫在长安的十年生活,遇到了哪 些困顿? 1.政风腐败,入仕困顿: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2.寄人篱下,生活困顿: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病痛饥寒,身体困顿: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4.暴力开边,民生困顿: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人民公仆应以身作则,敢于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论据:P14杜甫不顾生死上疏援救房琯,正是他认真履行“左拾遗”谏臣的职责 (5)人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心中的理想,否则将一事无成。(论据:杜甫 的一生是万方多难的一生、巅沛流离的一生中,但他却从未放弃心中的追求, 心中的理想,最终成为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诗歌特点:一种矛盾的心情充分反映在他长安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
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 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
(三)穷年忧黎元( 755——759年)
杜甫于长安混了十年,得一小官,异常激动,以为可为国效劳,随即回去 探亲。途中写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杜甫将 家安置于鄜州,只身到凤翔赴难,保驾,途中被俘,押至长安。次年逃出,到 凤翔见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很是狼狈。肃宗授予“左拾遗”。 后因谏言而被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际遇坎坷,杜甫索性弃官,带全家 逃至四川,投奔朋友严武。此时杜甫已经49岁了。 现保存下来的杜甫的诗歌有1400多首,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大衰这一 转折时期的种种社会矛盾、社会现实,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诗史”。安史 之乱前夕,他有感于唐皇开边拓土,造成士兵大量伤亡,人民妻离子散和田园 荒芜的现实,写下《兵车行》。又如安史之乱中,目睹劳动人民因战乱所蒙受 的痛苦,写下著名的“三吏”“三别” 他还通过写自己经历离乱时的感受,写了《春望》表达天下人共同的感受。再 如《月夜》、《月夜忆舍弟》念妻儿,想兄弟,亲情的表露。 诗歌特点: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 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使脱去了浪漫主义斑谰的衣裳,有一部 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