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
实验材料:玻璃烧杯、蜡烛、蜡烛台、水、氧气气体气瓶、碳酸氢钠(小苏打)粉末、实
验手套、实验眼镜。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放在实验台上。
2. 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蜡烛台上,然后放入玻璃烧杯中,让蜡烛燃烧。
3. 准备一个氧气气体气瓶,在气瓶内放入一小撮碳酸氢钠粉末。
4. 将氧气气体气瓶连接到烧杯中,开启气瓶阀门,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蜡烛在燃烧时需要氧气,燃烧的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碳酸氢钠粉
末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气泡。
实验结果:在氧气注入后,蜡烛的燃烧明显加强,玻璃烧杯内的空气会变得更清澈、透明,同时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二氧
化碳(0.03%)和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关键。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
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及气体之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氧气气瓶泄漏或破损造成危险。
实验结束后要
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工具。
幼儿园科学实验《空气的组成》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空气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及我们与空气的关系。
3.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判断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两个小塑料瓶–水–吸管–烛台和蜡烛–火柴–手电筒–小太阳能发动机2.教学辅助工具:–PPT或白板–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大气层、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思考:我们能看到空气吗?空气是什么颜色的?空气能做什么?知识讲解(10分钟)1.大致解释空气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
2.介绍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同时还含有一小部分水汽、二氧化碳等气体。
3.讲解一些简单的特殊气体,如氦气、二氧化硫等。
实验介绍(5分钟)1.将实验材料摆放在讲台上,向幼儿展示实验所需的材料。
2.说明本次实验将通过观察、检验等方法来了解空气组成。
实验过程(30分钟)1.第一部分实验:空气中氧气的存在(15分钟)–将一只小塑料瓶装满水,用吸管将另一只小塑料瓶上方的空气抽出,然后迅速将带有空气的小塑料瓶口放入水中。
–观察现象:水会上升,进入小塑料瓶,水位可能会降低。
–解释现象:抽出了一部分空气,小塑料瓶中空气减少,水进入补充了空气的位置,按理水位应该上升。
2.第二部分实验:空气中氮气的存在(15分钟)–点燃蜡烛,把烛台上的蜡烛焰扑灭,将蜡烛上方的玻璃小罩倒置在烛台上。
–观察现象:小罩内的水上升。
–解释现象:燃烧需要氧气,烛台上倒置的小罩把大部分的氧气隔绝,只剩下氮气,导致烛台中的火烧罩内的氧气逐渐耗尽,随着水的进入,水位上升。
3.第三部分实验: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10分钟)–使用手电筒打开底部盖子,把手电筒口对准幼儿的手,按下开关。
–观察现象:幼儿的手会被吸住。
–解释现象:手电筒中的真空吸力来自于抽走了手上的空气,所以手会被吸住。
实验总结(10分钟)1.结果讲解: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出了空气中主要是由氧气、氮气组成,但也含有水汽、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的组成教案一、教学内容《科学空气的组成》二、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作用。
3.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烛台、蜡烛、磁铁、氧气制取装置、眼镜、安全套等。
2. 材料:小球、酒精,蜡烛、水、氧气、盛水的烧杯、针筒、氧气制取剂、玻璃棒、物理实验箱。
3. 图书:《科学空气的组成》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照片、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空气,并请学生说一下自己平时是如何感受空气的。
2.认知基础(10分钟)教师可以借助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空气的组成,大概讲解一下空气中主要含有什么。
3. 实验(15分钟)(1)实验环节一: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氧气制取的实验,如以下几步:1. 将石灰石放入底部,加入一些水。
2. 放入一定量的氧气制取剂。
3. 在浓氢氯酸注入形成产物后将产物烧开可以得到氧气。
(2)实验环节二:教师将烛台放在黑板上,用蜡烛把烛台灌满,点燃蜡烛后,向上方放入一个小球,小球无法升空,这是因为球顶覆盖了发生燃烧需要的氧气,更好地解释了通风的重要性和氧的重要性。
上完实验后,请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实验结果的看法,老师可以在讲解完设计实验的步骤后用实验做法来诠释学生观察结果的原因。
4.全课总结(10分钟)老师总结一下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对于氧气,亮明某种角度的作用和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学生对氧气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进一步了解了一些科学实验。
老师检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是否带好于实验步骤,是否能听从控制安全的指令以及是否能合理运用实验做法提出自我见解。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 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微观解释。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5.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课堂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成分》。
【新课导入】(时间: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基本成分,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课堂探究】(时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空气成分的比例图,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时间:5分钟)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
空气的组成教案
空气的组成教案教案标题:空气的组成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2. 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验证空气的组成。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海报,展示空气的组成和相关实验。
2. 实验材料:一个玻璃瓶、一根蜡烛、一根长长的火柴、一根吸管、一些水。
3. 学生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火柴、吸管、水。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海报,向学生展示空气的组成: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二氧化碳、氩气等)占1%。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呼吸?呼吸的是什么?探究(15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给学生,并解释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存在。
2. 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一些水倒入玻璃瓶中,大约填满1/4。
b. 点燃一根蜡烛,并让它燃烧片刻。
c. 使用长长的火柴将蜡烛吹灭。
d. 快速将吸管插入瓶中,一端在水中,一端靠近瓶口。
e. 观察并记录结果。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吸管内的水上升,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吸管内的水上升?3. 解释: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蜡烛燃烧时,它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形成了真空。
水在外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吸入瓶内填补真空部分。
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呼吸的是什么?2. 解释:我们呼吸的是空气,空气中有氧气,可以供给我们的身体需要。
3.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对我们有什么作用?4. 解释:空气不仅供给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还有助于调节气温、传播声音、维持大气压等重要作用。
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空气的组成是什么?2.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空气?3. 空气对我们有哪些作用?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了空气的组成、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空气的组成》教案
《空气的组成》教案《空气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老师想请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学生回答】空气。
【教师引导】对,谜底就是空气。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世纪才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
空气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空气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并回答以下问题: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成分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主要成分氩气,约0.934%)、二氧化碳约0.034%和其他气体0.002%。
【教师补充】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教师引导】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
那怎样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过渡性问题,不需回答。
)【教师提问】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学生回答】燃烧一定量的空气,测量消耗掉的气体的体积即可。
【教师活动】据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教师提问】有硫、木炭、磷、石蜡、铜等实验材料,我们在消耗氧气时,该选用哪种?为什么?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可以选用磷、铜。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组成教案
主题:空气的组成
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
2. 了解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3. 掌握如何检测氧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
2. 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
3. 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2. 强调氧气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20分钟)
1. 使用实验室用氧气检测器,进行检测氧气的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了解氧气的存在及检测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回顾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
2. 强调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让学生写一份关于空气组成及氧气重要性的小结。
2. 带回来下节课需要的材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检测氧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空气的组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空气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3.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4. 实验:空气中氧气的检验三、教学重点1. 掌握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2.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四、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2. 掌握空气中氧气的检验方法。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及教学素材2. 实验仪器:试管、火柴、蜡烛、燃烧架等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2. 引出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2. 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20分钟)2.1. 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其他杂质等。
2.2. 解释每种成分的作用,如氧气的作用是支持生物呼吸、促进燃烧等。
3. 探究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30分钟)3.1. 分组讨论:请学生讨论并总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其他杂质的特性。
3.2. 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
4.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20分钟)4.1. 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工厂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烧排放等。
4.2. 讨论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4.3.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如减少尾气排放、加强工业治理等。
5. 实验:空气中氧气的检验(30分钟)5.1. 展示实验装置和材料,并说明操作步骤。
5.2. 向学生讲解氧气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5.3.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操,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
5.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6.1.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空气的组成、作用和污染防治措施。
6.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对于空气污染问题的个人看法和行动。
空气的成分 教学设计案例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
如: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课堂教案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课堂教案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氧气的呼吸作用、氮气的保护作用、二氧化碳的植物光合作用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
教师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1.4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空气组成的理解。
第二章:氮气的作用和重要性2.1 教学目标:了解氮气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氮气的性质和特点: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不支持生命等。
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保护作用、植物生长、工业应用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氮气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讲解氮气在空气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2.4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氮气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章:氧气的呼吸作用3.1 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氧气在空气中的呼吸作用和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和特点:无色无味、支持燃烧、支持生命等。
氧气在空气中的呼吸作用和重要性:人类和动物的呼吸、火柴燃烧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讲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呼吸作用和重要性。
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3.4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氧气呼吸作用的理解。
第四章:二氧化碳的植物光合作用4.1 教学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和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不支持生命等。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和重要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碳循环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
2.1空气的组成教案
空气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
掌握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的蒸汽在空气中的含量。
理解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空气的组成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实验前的讲解和实验操作指导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生活中呼吸所需的空气,引出本课的主题——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组成(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并介绍这些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30分钟)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
实验材料包括红磷、燃烧匙、集气瓶、水槽等。
在实验前,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空气的组成。
实验总结(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并讲解各成分的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或过低,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课后延伸(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其他气体的组成。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情况。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空气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态度。
五、教学资源演示材料:用于介绍空气组成的相关图表和实物展示。
实验材料:用于实验探究空气组成的红磷、燃烧匙、集气瓶、水槽等。
多媒体设备:用于演示实验操作过程或播放相关视频。
六、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操作安全可靠,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特别是在使用燃烧匙和红磷时,要注意防止烫伤和中毒。
在进行实验前,应先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成分,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2)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组成成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教师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重点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3. 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用集气瓶收集空气,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焰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焰变化,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的结论。
4. 计算练习(1)教师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计算方法。
(2)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关于空气污染的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的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3. 知道空气中其他成分的存在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的主要成分3. 空气中其他成分教学步骤:一、导入1. 引入问题:“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讨论学生对空气的认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 讲解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
2. 讲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4%,水蒸气约占0-4%。
3. 讲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存在及其影响: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杂质和微生物,它们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三、实验1. 借助化学实验演示空气中氧气的存在。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深入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四、讨论1. 讨论空气的成分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我们的空气资源。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空气资源。
六、作业1.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
2.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空气质量和环境保护。
注意事项:1. 教师要通过趣味性的导入和生动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实验过程要注意安全。
3.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科学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组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实验探究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烧杯、水槽、玻璃片、蜡烛等。
2. 实验材料: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那么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三、总结实验结果(10分钟)1.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2. 学生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四、讲解空气的成分(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成分,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讲解,理解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
五、课后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要保持平衡,否则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成分,知道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地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但在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在课后延伸环节,学生思考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空气的组成》科学教案
《空气的组成》科学教案空气的组成【导语】《空气的组成》是一堂科学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空气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以及这些物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加深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空气,但对其组成及作用可能尚未有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互动、实验观察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的,并了解这些气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主要成分和少量其他气体。
2. 能够描述氧气和氮气的作用,如维持生命和燃烧等。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
2. 氧气和氮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利用实验和观察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氧气和氮气的作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一个玻璃瓶、一根蜡烛、一根长长的火柴。
2. 实验材料:一根蜡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二、呈现(15分钟)通过投影或黑板绘制,让学生观察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比例,并向学生解释氧气、氮气以及其他少量气体的作用。
可以选择使用图表或示意图进行展示。
三、实验探究(25分钟)1. 实验一:蜡烛燃烧实验让学生围成小组,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先点燃蜡烛,然后用长长的火柴将火焰吹灭,立即立着的火柴快速插入玻璃瓶内。
观察玻璃瓶内的变化并记录。
2. 实验二:感知空气的存在让学生暂时将面罩戴在鼻口之前,阻断他们呼吸时进入鼻腔的空气,然后请他们揭开面罩,试图吸气。
请学生描述他们的感受以及感知到的事物变化。
四、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氧气和氮气的重要作用,并强调空气对生命的维持和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碘酒、木条等。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吗?”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空气的成分》。
2. 探究空气的成分(1)氮气实验教师演示氮气的实验,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2)氧气实验教师演示氧气的实验,将一根木条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3)稀有气体实验教师演示稀有气体的实验,用玻璃片覆盖集气瓶,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4. 保护空气资源教师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空气,思考家里空气的成分,并和家长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空气成分的了解、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等。
空气的组成初中地理教案
空气的组成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水、澄清石灰水、玻璃片、集气瓶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氯酸钾、硫磺、碳等。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步骤:a. 准备一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置放入水中,排出瓶内空气。
b. 将集气瓶正立,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再加入少量氯酸钾,点燃氯酸钾,产生氧气。
c. 待氧气产生完毕,将玻璃片取出,观察水中气泡的产生,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
d. 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实验二: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步骤:a. 准备一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置放入水中,排出瓶内空气。
b. 将集气瓶正立,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c. 向集气瓶中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d. 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氧气是人体呼吸所需的气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气体,氮气是保护气体,稀有气体是特殊用途的气体,其他气体和杂质包括水蒸气、臭氧等。
化学小学三年级空气的组成教案
化学小学三年级空气的组成教案一、引言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学生提供了解世界的窗口。
了解空气的组成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案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帮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培养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知识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对生命的重要性;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及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两个小玻璃杯、小蜡烛、两根蜡烛心、打火机、烧杯、水银柱;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幻灯片,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呼吸与空气的关系(5分钟)1.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你们每天都需要呼吸,呼吸是什么?我们呼吸的空气是什么东西?2. 解释:呼吸是指将氧气吸入身体,同时由身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我们呼吸的空气正是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二)呈现与实验:空气的组成(15分钟)1. 展示幻灯片或用投影仪演示相关视频素材,向学生讲解空气的组成。
介绍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和作用。
2. 进行简单实验:a. 实验一:用两个玻璃杯,将一根蜡烛心插入其中一个杯子,点燃。
观察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杯子没有点燃的蜡烛心插入其中,用打火机点燃,比较结果。
b. 实验二:取一个烧杯,用水银柱封住烧杯口,倒置到水池中,观察水银柱上的变化。
(三)讨论与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实验中的作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在实验一中,加入后的蜡烛心为什么能够点燃?在实验二中,烧杯中的水银柱发生了什么变化?2. 引导学生总结:在实验一中加入的蜡烛心发生燃烧是因为空气中包含氧气,倒置烧杯中的水银柱产生升高是因为空气中存在的氧气被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取代。
(四)拓展实验:制取氧气(20分钟)1. 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
2. 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空气的组成》 教学设计
《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所占比例。
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所占比例。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2、教学难点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美丽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到风的吹拂,那么空气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组成。
(二)新课讲授1、空气成分的发现史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曲折性。
2、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所占比例(1)展示空气成分饼状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稀有气体(约占 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2)提问:为什么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引导学生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装置展示展示实验装置图,介绍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如集气瓶、燃烧匙、红磷、水等。
(2)实验原理讲解讲解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边操作边讲解实验步骤:①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④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空气的组成和结构教学案例
空气的组成和结构教学案例。
一. 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是什么;2.了解空气的基本构成;3.了解空气的结构;4.掌握空气的性质。
二. 教学内容1.空气的定义;2.空气的组成;3.空气的结构;4.空气的性质。
三. 教学过程1.导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从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定义开始,为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你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你知道空气的构成和结构吗?通过这些问题来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构成和结构。
2. 空气的定义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定义。
空气是由一些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气体是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3. 空气的组成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空气中各个气体的含量。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展示一些动画或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让学生了解氧气、氮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百分比。
4. 空气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结构,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
空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之间有很大的空隙,因此空气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5. 空气的性质我们将探讨空气的一些重要性质。
比如,空气可以被压缩、膨胀和加热,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反应来产生能量。
6. 总结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我们应该总结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以确保他们对空气的组成和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解释空气的构成和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空气。
2.观察法:通过展示一些动画或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空气。
3.实验法:通过各种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性质。
五. 教学评估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检查他们是否理解空气的构成和结构,例如:-你知道空气的构成和结构吗?-空气中氧气的百分比是多少?-空气中氮气的百分比是多少?-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六. 教学扩展在课外,学生可以继续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例如,他们可以学习有关空气的应用,例如空气污染和空气动力学。
此外,学生还可以继续学习关于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特性的课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空气和其他气体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案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设计思路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是什么”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都知道氧气的发现在化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推翻了错误的燃素学说,给整个化学领域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因为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因此“空气”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化学情境,使学生开始了解化学的历史以及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的熏陶并逐步学习这些比知识更鲜活的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同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是:温故知新,了解空气→重走科学路,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对空气组成的实验设计→实践上升为理论探究是指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模式,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并能够模仿此过程完成自己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实验、做出报告。
二、教案课题空气的组成授课人陈争学校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研究空气的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定性和定量的概念,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性质,掌握空气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不同科学家对空气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控制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设计方法、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法以及比较、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组成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类对事物的曲折的认知过程,认识到科学发现是经过艰难的探索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培养从前人经验中获得知识、方法和经验教训的兴趣和愿望,体会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1.通过分析、对比不同科学家对空气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应用前人的经验,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的探究”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仪器、药品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止水夹、火柴、气球、塑料瓶、试管、水杯、纸团;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温故知新,了解空气。
情境:录象《人与自然》片段问题:我们知道没有空气就没有人类,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请大家说说你所认识的空气小结:(板书)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讲故事:我们对于空气已经了如指掌了,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
一位化学老师在自己的朋友面前大谈氧气的发现。
这位老师说:“氧气是在18世纪才被发现的……”老师的朋友说:“既然这样,在此之前,人呼吸什么呢?”问题:大家为什么觉得这位老师的朋友很可笑呢?过渡: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关于空气的这点看起来很简单的知识,但事实上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经过几百年的研究才获得的。
发言:1.1.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氧气占1/52.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议论:空气原本就存在,只是人们没发现,而不是人们没发现之前,空气就不存在。
使用头脑风暴法调动学生回忆已有的有关空气的知识,扩充学生对于空气组成和性质的知识。
重走科学路,空探究气组成的历史情境:动画《拉瓦锡的实验》(旁白: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他研究了剩余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又不能支持燃烧。
拉瓦锡又把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内加强热,得到了汞和可供给呼吸、可助燃的气体。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问题:“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是否只有拉瓦锡在研究空气,并且在十二天之内就研究成功了呢?阅读资料,组内讨论,分别汇报本组的想法和结论,并相互补充。
分析并推测出表格空白的地方应该填写什么?(见表1)通过抓取和多角度分析科学家实验的细节,探究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通过对科学史的研究,了解化学的生动具体的创造过程认识到任何重要的定理,都是前人通过实践?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甚至多次失败,最后才得出的结果。
表1:科学家功绩实验和现象你的结论伽利略(意大利)利用气泵使一个玻璃球灌足了空气,然后用天平称出它的重量;再把玻璃球下的活塞打开,发现玻璃球变轻了。
托里拆利(伽利略的学生)在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中装满了水银,让开口的一端朝下插入装了一半水银的玻璃容器中,水银面的高度恰好是760毫米。
梅猷(英国)1674年[实验1]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木板上,木板位于水面之上,然后用一个玻璃钟罩扣住蜡烛和水面。
发现蜡烛在燃烧时,钟罩内的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蜡烛火焰熄灭了,水面之上还存在一个大的空间。
[实验2]将一只白鼠装进另一个同样的装置内。
发现随着白鼠呼吸时间的增长,水面在逐渐上升,到了最后水面再上升,而白鼠也就死亡了。
[实验3]把燃着的蜡烛和白鼠同时装进这样的装置内。
现象:卢瑟福1772年[实验1]把老鼠放在密闭器皿里,等到老鼠被闷死以后,再用氢氧化钾溶液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接着他又在老鼠已经不能生存的那种空气里放进一支点燃的蜡烛,发现它仍能继续燃烧片刻;等到蜡烛熄灭后,又放进一小粒白磷,白磷仍能在其中自燃。
[实验2]在密闭器皿中用燃烧白磷的方法将空气中助燃成分除去,所得到的剩余气体完全不能维持老鼠和麻雀的生命。
舍勒(瑞典)1773年[实验1]把硝酸钾放在曲颈甑中,曲颈甑的出口与一个膀胱做的气球相连。
将曲颈甑放在炉火中加热,气球真的被一种气体充满了。
把点燃的蜡烛放到气体中,气体燃烧得更猛烈了,放出耀眼的火光。
[实验2]将硝酸银、硝酸汞、氧化汞和软锰矿(二氧化锰)放在曲颈甑中加热,得到了同样的现象。
普里斯特利1774年[实验]用聚焦的太阳光来加热红色的氧化汞有气体产生,把点燃的干木条放入这种气体中,木条燃烧放出刺眼的光,老鼠放入这种气体中,老鼠过得非常舒服。
他吸过这种气体以后,身心一直觉得非常舒畅。
讲解:同学们对科学家的研究都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并从科学家的实验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结论,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科学家们分别从自己的实验中获得了什么,以及科学史对他们的评价。
投影:如表2观看投影,对比自己与科学家的结论。
表2科学家科学家的结论功绩给我们的启示伽利略空气是有重量的证明空气的存在,空气是一种物质。
物质是有质量和压力的。
托里拆利空气是一种物质,空气有压力梅猷玻璃钟罩内的物体X同时被烛火燃烧和白鼠呼吸所消耗。
证明空气的作用是助燃和助呼吸。
对比实验方法、空白实验方法、控制变量实验方法。
卢瑟福空气中助燃的成分很难完全除尽。
把剩余的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称为“浊气”发现氮气能将空气中氧气完全除去的物质是白磷。
舍勒称助燃的气体为“火空气”制得氧气并研究了其性质。
遗憾!他们二人都是燃素学说的忠实信徒,绝不肯对其产生一丝一毫的怀疑。
美国科学家韦克斯说“普利斯特利是氧的父亲,但他至死也不承认自己的儿子。
”普里斯特利他告诉拉瓦锡发现和制得了一种助燃和助呼吸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助燃能力比空气强得多。
拉瓦锡在大气(指空气)中并不是所有的空气(指气体)都可以呼吸,只有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才是合乎卫生的(指氧气可供呼吸),另一部分空气不能维持生命和助燃。
认为他和舍勒、普里斯特利制得的气体是一种新化学元素,在1777年定名为oxygene。
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学生对空气组成的实验探究。
问题:我们回顾了空气探索的艰难。
现在请大家想想拉瓦锡比其他人高明在什么地方?在探索空气的过程中最艰难的是什么?小结:(板书)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氧气o2,氮气N2 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
鼓劲:同学们是否想自己亲自来探索一下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情境:设计实验[探究任务]1、证明空气的存在;2、确定空气的组成。
[仪器、药品]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止水夹、火柴、气球、塑料瓶、试管、水杯、纸团;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若需其他仪器和药品,请提出)发言:拉瓦锡的高明在于做了一个逆向实验,证明了氧化汞分解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还在于他总结了前人的所有了发现,而且测定了准确组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