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日韩开展物流配送的经验及其启示
日韩开展物流配送的经验及其启示作者:56net转自:日期:2000-10-11日、韩发展商品物流配送可资借鉴的经验(一)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实行统筹现划。
现代化物流配送是社会化大生产、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日本政府十分注意物流配送基地的建设,考虑到其国土面积较少,国内资源和市场有限,商品进出口量大,因此各级政府对商品物流发展都很重视,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规划,形成了大大小小比较集中的物流团地。
在这些物流团地,集中了多个物流企业,如日本横滨港货物中心(Y-CC)就集中了42家物流配送企业。
这样便于对物流团地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于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二)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物流配送基础设施良好。
我们考察了较多的日本物流配送设施,总的看来日本的物流配送行业很发达,物流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较高。
我们考察的日本横滨港货物中心(Y-CC)是日本最大最新的综合物流中心,仓储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具有商品储存保管、分拣、包装、流通加工、商品展示洽谈、销售、配送等多种功能,并有保税区、办公区、信息系统、食堂等配套服务系统。
其优良的物流设施,完善的功能为物流配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物流作业中,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传送带等机械应用程度较高,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比较普遍。
日本菱食株式会社电脑系统投资达7O亿日元。
我们考察的首都物流因食品配送中心分拣设施很先进,把商品的分拣、拼配作业安排的犹如生产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一样。
许多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了数码分拣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物流配送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为物流配送上水平、上台阶提供了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较高。
日、韩两国的物流配送社会化、组织化、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社会化程度高表现在生产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不都自己设仓库等流通设施,而是将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做,以达到减少非生产性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
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在全国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业发展比较晚,在国际化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物流业与国际接轨,跟上时代潮流,物流业比较发达的日本将给我们许多启示。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物流业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滞后,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这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150万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
物流在日本的广泛由此可见。
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1.运输系统现代化。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1958-1968年10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27.8%,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
公路货运量由1960年的14.9% 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仓储系统现代化。
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
这些仓库的建设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
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
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装标准化。
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才能够条码识别物。
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5.信息处理现代化。
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经验对天津的启示
展经验,对今后天津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日本物流产业;天津物流产业;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1255-(2010)07-0037-02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服务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 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天津的物 流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但与现代物流业发达的日本相 比,天津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资 金投入、相关法规等方面都还存 在明显的差距。借鉴日本促进物 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天 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 结构调整和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系统。2005 年颁布最新的《综合 “无缝对接”。特别是天津港作为
物流施策大纲》,大纲以 2009 年 滨海新区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战略
资源,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 重要的作用。根据自身的地理位 置优势、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断加 快港口物流化进程,积极拓展港 口物流功能。积极引导和推动重 点领域和区域物流业的发展,特 别是要加快专业物流园区建设。
Development 发 展
日本物流产业的发展经验对天津的启示
◎文 / 连会新
摘 要:为加快本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和制定相关
规章制度等诸多举措,从而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上物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天津的物流产业
发展迅速,但与日本 相比,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法规等方面 都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 日本物流产业的发
一、日本发展物流产业的经验
在日本物流产业发展进程 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促 进了物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主要体 现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大资 金投入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三方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内容提要:日本是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处于世界物流实践的前沿。
本文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特色、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本物流业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
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均不亚于欧美,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50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以下将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发展沿革、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物流业的历史沿革、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沿革日本的物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传入的,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
日本物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
1956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到美国各地考察。
在考察报告中,首次引用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科学概念,译为“物的流通”,后被日本产业界普遍采用。
“物流”的概念在导入日本的过程中,被理论界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
即物流活动整合了运输、配送、搬运、保管、包装、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注:野尻亘新版日本の物流——流通近代化と空間構造、古今書院、2005年、23頁。
)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改变了以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入到“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着手发展陆路运输,加强保管、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工作。
(二)物流现近代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此时期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物流概念的迅速普及和物流活动频繁时期。
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经济论坛 2 0 1 02・ 6
维普资讯
日本 重视物 流科学研 究还 体现在 肯花大 力气培养物 流管理 人才上 。 了在有关 的大专 院校 设有物 流课 程 , 除 培养高级物 流管 理人 才外 , 有群众学 术团体 为社会培 养一 般的专业技 术人才 。 还 如 日本物 流管理 学会 和 日本物资 流通协 会 , 别举办 定期 的经 分 常性 的物 流大型讲座 , 为社会培 养了大批物流管理 人才 。 2 .物流业 的发展 得到了政府的 支持 、 引导。 日本物 流业发展 无论 是在 规划布 局 、 硬件 设施 , 是在 软件开 发 、 范管理 等各 还 规 方面都 是紧 紧围绕着社 会需求展开 的 , 有的甚至超 前一步 , 力 有
例 和 新 兴 物 流 技 术 , 上 国 外 先 进 水 平 , 进 管 理 方式 与 国 际 接 跟 促
轨。
2 .政府应 强化市场意识 , 着重培 育现 代物流市场 。 要通过 采
取“ 政府 搭台 、 企业唱戏 ” 的方 式 , 过各 种途 径 , 通 采取各种措施 ,
规划建设物 流园区 、 货运 中心 、 配载 中心 , 鼓励社 会化 、 业化的 专
身的 科学 研 究 。 他们 成 立 了部 门的物 流 研 究所 、 流学 会 等机 物 构, 组织 各方面 的专家 、 者和物流 工作 者 , 学 对共 同关心 的物流 问题 , 行 理论 与实 际 应用 的研 究。 了提 高 全 社会 的物 流意 进 为
识 , 们 召开 全国 乃至 国际 会议 , 积极 提高 物 流业 的战 略地 他 既 位, 又提高物 流科学研 究和 管理水平 , 取得 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S 2 制项 目时 . O控 从每年 排污许 可证的 初 始分配 总量 中留出 2 8 作为特别 储备 , .% 留待 第二年 拍卖 , 部分抑制 了排污 权价格 过高 , 后进 入的企 业负担 过 重的问题 , 也 有助于在 保护环境同时 促进 经济的发展 。 这种做 法值得我国在工 作中参考 。 着我 随 国市场 经 济建 设的不 断推进 以及 排污权 交 易市场 的逐步 推广 、 大和 规范 , 府 扩 政 的参与 会逐 渐减少 , 企业将真正 成为排污
日本的物流发展
日本的物流发展日本物流发展的概况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物流的概念后,50多年来,在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体系、物流设施的基础建设、现代物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物流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到了20 世纪60年代,日本在社会经济方面进入起步发展的阶段,企业采取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方式来满足市场,人们的消费意识及消费水平也相对低下。
物流业的特点是少品种,大批量的货物流通。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消费者在消费意识的多样化及消费观念的个性化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消费开始主导日本经济,企业由注重生产转为注重销售。
市场上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物流活动。
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活动的重点有原来的单纯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把物流作为决定企业胜负的重要因素来对待。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是日本物流产业划时代的飞跃。
企业在竞争激化的经营环境中,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成本、加强物流管理,调整物流体系、追求综合效益,形成了机械化、电子化、自动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现代物理体系。
1990泡沫经济的破裂,出现了日本历史上最长时期的景气低迷。
日本政府更加重视物流,调整物流政策,加大物流投入,并从物流中找出路,把物流问题置于首要地位。
建立环抱型,资源再生循环型经济社会,成为日本政府新的取向和社会发展的主流。
2001年在该大纲的基础上,有颁布<<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这也足以证明日本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
同时,日本的企业界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
长期以来,先是以生产为出发点考虑物流,后来又以市场营销为出发点考虑物流,再后来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物流。
而在信息化社会的新时代,日本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和整合。
日本经济与物流需求日本经济与物流需求是紧密相关的。
一般来说,国内货物运输了运输量与经济成长的变动是一致的,或者是有些滞后于经济发展。
物流管理《10-3日本三种配送中心发展经验分析》
日本三种配送中心开展经验分析案例介绍一、根本情况在近2021,日本的物流配送业开展很快,特别是对连锁超市的经营和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日本的配送中心由于实现比拟成熟的电脑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配备比拟先进的物流设施,所以在确保商品在配送过程的准确、及时、新鲜,起到了降低流通本钱、加速流转速度、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几乎可以说是代表着世界先进的物流配送水平,有很重要的参考和学习的价值。
二、日本配送中心现代化操作的表达日本的配送中心具有现代化的操作方式及其操作流程,具体表现如下:1.日本配送中心普遍实现电脑网络管理,使商品配送及时准确,保证商品经营正常运行〔1〕日本根本上每个配送中心都有相当成熟的电脑网络管理,从商品订货进入EOS系统开始,信息进入中央信息中心后,立即通过网络传送到配送中心,整个物流作业全都在电脑控制下进行。
〔2〕日本配送中心由于采用计算机联网订货、记账、分拣、配货等,使得整个物流过程衔接紧密、准确、合理,零售门店的货架存量压缩到最小限度直接为零售店效劳的配送中心根本上做到零库存,大大降低了缺货率,缩短了存货周期,加速了商品周转,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日本配送中心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商品配送作业准确有序地进行,真正表达优质效劳日本的配送中心都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各个环节的作业安排严格按规定时间完成,并且都有严格的作业记录。
例如,菱食立川物流中心主要配送的商品是冷藏食品,如冰淇淋对送货的时间和途中冷藏车的温度要求很严格。
在送货的冷藏车上安装他们自己研制的检测器,冷藏车司机送货到各个点都必须严格按电脑排定的方案执行,并且每到一个点,都必须按规定按一下记录仪按钮。
如1997年3月6日某车配送5个门店,从上午6时开始到下午4时42分回来,共运送94票商品,价值640914日元,整个过程运输时间4小时46分,卸货时间4小时47分,休息三小时06分。
还有温度记录和最高时速的记录。
仅从这一辆车一个司机一天的作业过程可见执行制度的严格程度。
日本物流园区的建设经验及模式
2020/1/30
60年代,日本迎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通产省结合国家总体发展 目标,提出了产业结构设想。该设想选择以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重 点的方向。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流通瓶颈的矛盾日益突出。为 此,经济企划厅在编制“中期经济计划”时,第一次正式表明了政府开 始重视流通的决心。通产省在六十年代以前,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发展工 业上,流通政策也只着眼于中小商业,曾制定了“新百货店法”“零售 商业调整正措施法”。六十年代以后,面对日本经济社会新形势,开始 注重流通政策的研究和调整。 1964年,通产省在产业构造委员会中设 置了流通小委员会,正式着手计划和实施流通政策和措施。在短短的几 年中就先后制定了“流通政策的基本方向”、“流通现代化的展望和课 题”、“流通活动系统化报告”、“流通系统化基本方针”等政策措施。 此外,通产省还与经济企划厅、运输省、建设省、农林水产省等六个政 府部门联合制定了“流通市街地整备法”。决定整顿城市流通秩序,统 一规划流通设施,以解决城市交通混乱、空气污染和噪音等公害。
•2000年起,日本政府设国土交通省和经济产业省
统一主管物流工作,并制定各项物流政策和法规。同时, 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如日本的物流系统协会 JILS),并通过这样的组织对本国的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的 管理。 2020/1/30
从日本物流的发展过程探讨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2006206206作者简介:卫涛(1979-),男,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第28卷 第2期太原科技大学学报Vol .28 No .22007年4月JOURNAL OF T A I Y UAN UN I V ERSI TY OF SC I E NCE AND TECHNOLOGYAp r .2007文章编号:1673-2057(2007)02-0093-04从日本物流的发展过程探讨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卫 涛(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030024)摘 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物流已经引起各商业团体的广泛关注,物流的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第三利润的重要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处于刚刚发展阶段,在许多地方不够完善。
为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研究世界上发达国家物流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取其精华,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物流成功之路。
关键词:物流;商品流通;物流合理化;物流现代化;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这门新兴学科在近些年内发展迅速。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物流的研究,以期能够给整个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
日本物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电子化[1]。
通过研究日本物流业发展的过程,可以帮助我国制定今后物流业的发展战略。
1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过程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1.1 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6年日本在对国内物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
1964年,日本通产省为了降低产业总体成本,开始推动除生产、销售费用之外第三种成本即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成本的削减。
产业构造流通部也设立了专业的流通委员会。
日本还把“物的流通”视为一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多种活动的综合行为[2]。
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
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在全国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业发展比较晚,在国际化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物流业与国际接轨,跟上时代潮流,物流业比较发达的日本将给我们许多启示。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物流业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滞后,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这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150万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
物流在日本的广泛由此可见。
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1.运输系统现代化。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1958-1968年10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27.8%,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
公路货运量由1960年的14.9% 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仓储系统现代化。
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
这些仓库的建设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
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
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装标准化。
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才能够条码识别物。
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5.信息处理现代化。
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日本物流发展历史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与启示一、前言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
日本的物流概念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可以同欧美相媲美,且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和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近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物流业是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改进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世界上居领先水平。
二、日本物流发展史(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1956到1964年自1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理念后,1958年6月又组织了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从1961年到1963年前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
到1963年后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
到1965年物流一词已正式为理论和实践界全面接受。
还值得指出的是在物流概念导入日本的过程中 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 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 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二)物流近代化时期1965到1973年间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
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
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
所以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开始广泛推广货台、铲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展单位货物装卸系统等等。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物流概念的引进和形成阶段(1956——1964)
l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观念 1958年6月日本组织了流通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 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1963年下半年“物的流通”一 词开始登场,《输送展望》杂 志在l964年6月号中刊登了日通综台研究所所长金谷璋的“物的流 通的新动向”演讲稿,正式运用“物的流通”概念。
日本物流发展的启示与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建议 日本的物流业是在经济社会急剧变化,大生产、大流通和消费时代 到来之后应运而生的,也是随着现代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市场机制 的完善,制造商跟客户的要求不断变化而发展起来的。就目前中国 的状况而言,由于经济增长的石头强劲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正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黄金时期”。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倡导和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 得力于政府、企业和学界的共同配合和协助前进,是一项倾注全民 族心血和各方关注的大工程。我们研究日本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模 式和互动关系,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式的道路。
物流现代化阶段(1985——至今)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 异化更加明显。 产品的个性化、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市场 的不透明度增加 物流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变化,即集约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 化、短时化方向发展 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策大纲》
对中国的发展建议
① 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发展战略。 ② 设置物流专项扶持资金,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③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④ 整合现代物流资源,做大做强重点物流企业。 ⑤ 促进信息技术化,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⑥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⑦ 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⑧ 加强标准体系及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
日本开展物流配送的经验及其启示
‘ 州商 学 院 计 算机 与信 息 工程 擘 院 , 杭 浙江 杭 蚋 3 0 3 3 3 0 5
编 者 按 :( 1年 8月 , 江 省 政 府 现 代 袖 流 考 察 团一 行 7人 , 往 日本 东 京 、 滨 、 圉 等 城 市 20 / 浙 前 横 静 对 日本 现 代 斯 流 业 目前 的基 本状 况进 行 了 为 期 8天 的考 察 。 考察 团成 员 一致 感 到 , 日本 柚 流 配 遥 业 的 历 史和 现 状 培 了我 们 许 多有 益 启示 日奉 物 流 业 的 不 少经 验值 得 借 鏊 , 乃撰 此 文 、 蹬 读 者 。 以
维普资讯
第 1 总 第 1 3期 期 2
2 2年 1只 00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
N 1 v 一.1 3 2
BUSI ES N S ECONO M I CS AND AD M I STRATI NI ON
J n 2 02 a .0
日 本 开 展 橱 流 配 送 硇 经 验 及 其 启 示
统, 设施非 常先 进 , 货物 出 口 7 , 以通 过计 算机 0个 可 系统 控制不 同的货物 类别 、 同 的货 物地址 、 同的 不 不
货物 需求 量 , 自动实 现不 同的分拣 路线 和出 口 , 它把
. J 日期 :0 l一 9 1 啦稿 20 0 】
作者筒介 : 陈子侠( 92 ) 男 . 1 6 - . 浙 永康人 , 州商学 硫剧教授 物 流 配送 企 业 和 政 府 社 会 团 体 的 实 地 考 察 调 研 , 为详 尽 地 分 析 了 日 l 现 代 物 流 业 的 现 状 本 较 奉 及成 功 经 验 , 由此 对 我 国物 流 业 的建 设 和 发 展 提 出 了 中肯 建 议 并 关键词 : 日本 ; 流 配 送 ; 验 ; 议 物 经 建 中 国分 粪 号 : 7 3 文 献 标 识 码 : Fl A 文 章 螭 号 :0 0 2 5 (∞ 2 O -0 2 — 0 10 - l 4 2 ) 1  ̄ 2 4
日本国际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
日本国际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
无
【期刊名称】《水运文献信息》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日本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从美国引进的“物流”这一流通经济领域的新兴概念,但其物流业特别是国际物流业发展却极为迅速,并且很快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善的国际物流市场体系,现今日本的国际物流业早已走在世界最前沿,本文对日本国际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当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52
【相关文献】
1.日本国际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 [J], 李延松
2.UPS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 [J], 孙婧;张然
3.UPS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 [J], 孙婧; 张然
4.我国食育发展的现实路径
——基于日本成功经验的启示 [J], 潘广燕
5.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 蓝庆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企业物流系统构建的战略举措与启示
物流工程日本企业物流系统构建的战略举措与启示日本企业物流系统构建的战略举措与启示摘要:本文认为,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我国企业构建完善的物流系统是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
文章提出,借鉴日本企业物流系统构筑经验,我国企业在构建物流系统时,应提高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制定明确的物流发展规划;大胆进行组织机构改革;加快物流信息化发展进程;努力打造静脉物流体系。
关键词:日本;企业物流;物流系统;静脉物流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02-0062-02文/宋庆波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System for Japanese Enterprises and Its Referential ExperienceSong Qingbo(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bstract: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internal logistics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omplet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 system is an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market competi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ith the referential experience of Japanese, Chinese enterprises should enhance their perception of logistics; by establishing clear logistics development planning; reforming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for logis-tical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 vein logistics system.Key Words: Japan; enterprises logistics; logistics system; vein logistics企业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主要推动力量,当企业物流对社会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时,才能推动现代物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日本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启示
日本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启示——参加AOTS物流培训报告一、日本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日本的物流产业与日本经济的发展已经溶为一体,经济运行高度依赖高效率、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海、陆、空、铁、联运服务是促进日本经济和日本贸易全球化的强大后盾。
1、经济发达和城市化程度高是日本物流发展的原因。
发达的日本经济促使国内消费结构多样化,消费理念趋于个性化,同时,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因素对物流环节和操作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促进了日本物流产业的成长。
2、便利店与宅配便模式是日本先进物流运作的代表。
它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出生在美国,发展在日本;二是充分发展和利用网络。
宅配便与便利店的发展是依附在社会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消费层需求多样化和高度化,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这些新业务为商品流通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
同时推动了物流的高效化和重新组合,使厂商和批发商愈来愈重视改善面向消费者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
3、发达的全国性和全球性的物流网络。
发达的物流网可以提供运输、仓储、包装、报关、保险、配送等多方面、高质量、高效率的一体化服务。
“门到门”、“人到人”等全流程的物流服务在日本已经非常普及,物流服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4、物流运输业务发达,卡车货运业在物流业务收入中占有主导地位。
日本物流业的总体收入约为20兆日元,其中大约11兆3千亿日元来自卡车货运业的营业收入。
在从事物流企业数目与职工数目中卡车业也占有绝对性比例。
以货运距离吨公里计算,卡车为54.7%,内海航运为41.3%,铁路为3.9%,航空为0.2%。
按货运量吨数来计算,90.6%是卡车货运量。
5、物流服务企业多样化,竞争对手间共享资源。
合理的组织架构统一的管理体系是调控的集团业务,提高竞争力、集团持续发展的根本。
在日本,物流服务、运输市场已经形成多层面服务,有序竞争局面,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服务。
国外逆向物流发展的经验分析与借鉴
国外逆向物流发展的经验分析与借鉴逆向物流这一概念最早由Stock于 1992年在一份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它是指一种包含了产品返回、物料代替、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置、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
目前国外逆向物流的发展较为迅速,尽管我国也对逆向物流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整体来看逆向物流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未引起企业的普遍重视,仅有少数企业具备相应的产品回收体系。
因此有必要对逆向物流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加快我国逆向物流体系的建设,更好地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国外逆向物流发展的主要做法(一)美国逆向物流的发展做法目前,逆向物流在美国已形成产业,涉及了产品的回收、拆卸、再制造等领域,从事回收再制造业务的公司有7万余家,直接参与的雇员达500万人,涉及的产品有50大类,年销售额近530亿美元,许多著名大公司,如施乐公司、惠普公司、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等均积极参与逆向物流业务。
首先,逆向物流的发展得益于美国政府制定的大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如2003年颁布了《电子废弃物回收法》,主要规范易对环境产生破坏的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近年来又先后通过了《资源保护和恢复法》、《综合环境责任赔偿和义务法》、《危险品材料运输法》等,引入了2000多个固体废品处理法案。
在政策方面,美国制定了详细的逆向物流中长期规划:到2010年时,保证100%再制造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原产品;到2020年时,在制造业基本实现零浪费,并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
美国国防军工生产中,也将“新的再制造技术”和“有利于装备延寿的设计方法”列为重点发展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
其次,美国零售业逆向物流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如分区域设立返品处理中心,集中处理返品业务,大大提高了返品的流通效率,降低逆向物流的成本,像沃尔玛、宜家等一些大型连锁零售商已在全美各地设立了近百个规模不等的返品中心,目前美国通过返品中心处理的返品已占6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物流的发展经验与借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在全国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业发展比较晚,在国际化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物流业与国际接轨,跟上时代潮流,物流业比较发达的日本将给我们许多启示。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更新,是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物流业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滞后,吸收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这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日本物流业的特点在日本,从事物流服务的有150万人,每50人中有一名是做物流服务的。
物流在日本的广泛由此可见。
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其主要特点是:1.运输系统现代化。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设,仅1958-1968年10年间,交通运输的投资就增长了27.8%,并实现了运输装备的现代化。
公路货运量由1960年的14.9% 上升到1984年的46.2%,汽车运输的优势在日本物流中十分突出。
2.仓储系统现代化。
日本仓储一直作为物流的中心环节,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日本建有大型仓储群,担负着物流中心的任务;另外还建有一批小型仓库。
这些仓库的建设为日本物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叉车、托盘更是朝标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3.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
日本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装卸物多数采用叉车,或用链条输送机传送。
托盘小车的采用,加速了物流的速度。
4.包装标准化。
日本政府曾颁布了《工业生产包装标准》,大多数包装都有统一编号,才能够条码识别物。
包装技术或产品包装手段都实现了高度现代化。
5.信息处理现代化。
日本的各个物流中心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实现信息处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总控室设有总机,与各工厂、商店、批发商社、用户以及物流中心的各个分机系统都连成了网络,形成自动处理与传输的信息系统。
二、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经验1.重视物流业的学习和研究。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是世界上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
50年代中期的日本,在经济恢复过程中,十分重视学习美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在考察美国工厂的运输情况,如搬运设备、搬运方法、库存物资的堆垛方式与厂内运输有关的工厂总体布局和搬运技术的状况之后,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
在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和物流需求的推动下,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之他们非常重视物流的研究与组织管理,从而在进入70年代后,日本在物流技术和管理的探索上,开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日本物流业除了积极向他人学习借鉴之外,还非常重视自身的科学研究。
他们成立了物流研究所、物流学会等机构,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物流工作者,对共同关心的物流问题进行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研究。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意识,他们召开全国乃至国际会议,即积极提高物流业的战略地位,又提高物流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日本重视物流科学研究还体现在肯花大力气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上。
除了在有关的大专院校设有物流课程,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外,还有群众学术团体为社会培养一般的专业技术人才。
如日本物流管理学会和日本物资流通协会,分别举办定期的物流大型讲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物流管理人才。
2.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日本物流业发展无论是在规划布局、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开发、规范管理等各方面都是紧紧围绕着社会需求展开的,有的甚至超前一步,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日本政府推进物流发展主要是积极加快建立物流基地:首先,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在城市的市郊结合部、内环线之外(或城市之间的主要干道附近)选择合适的地块作为建设物流基地的选址。
其次,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个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其内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同时成立专业公司来负责此项工作。
协会成员的出资额可多可少,不足部分政府还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
再次,政府对已确定的物流基地积极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促使物流基地的地价升值,使投资者能得到回报。
最后,各个协会的专业公司则根据当前本行业的实际需求在物流基地内统一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建成后由专业公司负责管理。
协会中出资的会员都可以按照自己业务的大小相专业公司承租物资设施,并可享受相同的优惠价格。
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协会中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协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使物流设施得到充分利用。
3.重视物流业信息化。
为提高物流效率,适应流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物流产业的信息化。
据1988年的日本政府颁布的《运输白皮书》报告,80%的运输业者已经各种程度利用了计算机,特别是路线卡车的使用率达到了91%,航空运输业达到了91%,外航海运业为85%,仓库业77%,路线卡车货运业的联网率达到了63%,以其他公司的联网率带到了50%,仓库业的联网率也超过了50%。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业信息化程度已经很高。
随着世界性的信息化浪潮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流通业务将准时生产制引入商品流通中,生产者和销售者采用准时制生产、准时流通的运营方式,加快了物流业信息化的步伐。
通过信息化,物流企业在出入货统计与验证、库存管理联网、配送信息管理、载货明细表编制、货物追踪情报、运输车辆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和效率化。
三、对我国的启示1.转变观念,学习国际惯例,积极借鉴他国物流发展经验。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学习国外经验,积极从创造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角度,调整不适应物流发展的行业、地区、部门政策,为物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发展创造条件。
此外,积极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并赋予规划应有的法律地位,使物流业的发展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同时,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国际规则,从观念上理解并适应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化竞争后对物流业的影响。
物流从业人员也应加强学习,熟悉国际惯例和新兴物流技术,跟上国外先进水平,促进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
2.整合传统物流企业,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逐步推进现有物流服务资源的整合,比如在“物流基地”或“物流中心”的建设方面,应当在开始时就贯彻整合的原则,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再比如现行的6个物流系统包括海运物流系统、物资储运物流系统、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口岸城市物流系统、国物流企业构建供应链策略联盟,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
3.物流产业要信息化。
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信息化是现代化物流的灵魂,通过推广物流信息技术,使信息高度网络化,提高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特别是在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专用设备和技术,是各物流企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节约服务成本的一个主要手段。
而在我国,这方面差距较大,计算机普及也仅是近几年才开始,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高度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以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
4.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日通”是日本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业绩在同行中排名第一,居世界第五位,其主要原因方面远不如人,员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领导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尤其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引导方面远不如人,员工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领导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尤其物流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特别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并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让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提高素质,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
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日本先后制定了新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旨在提高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加快日本物流的国际化进程。
重视物流管理方式创新。
日本物流业界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如“采集计划化、配送共同化、运输直达化、物流大量化、管理系统化”等,这些原则内容丰富,综合表现在采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且环环相扣,将物流管理手段与工业化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
一、日本致力于技术提升资源共享。
目前,世界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及其管理系统已在日本物流业广泛应用。
以供应链管理为例,日本的物流企业及客户、生产厂家对总的库存情况均能了如指掌,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二、整合资源实现物流专门化和专业化。
目前,日本大多数制造型企业已将物流从其生产职能中剥离,强化自身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活动总成本。
以株式会社为例,该公司更多采用直接配送和调整物流网络,遍布全球的配送中心近200处,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送达时程和服务质量,减少了资金占用。
三、完善物流促进政策法规。
日本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物流政策,推动和引导本国物流业发展。
日本政府立足国家战略高度,将竞争机制引入物流行业,规定对现有流通业进行改革,形成有效率的纵向的流通组织,将零散的小规模商店组织起来实施统一管理,促使日本物流系统向着更先进、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全球化目标发展。
日本物流的经验借鉴马克思指出,“经济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所展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物流的成功经验为我市物流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启迪:一、更新物流理念,提高物流战略产业认识。
将现代物流作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系统考量,明晰战略产业地位,制定实施促进物流战略产业发展的财税银政策,创造条件推进物流立法。
二、创新物流发展体制和运作模式。
现代物流管理涉及众多部门,物流运作横跨不同的行业、区域乃至境外,应尽快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综合协调机制,协调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
从长远看,应设立独立机构专事全市物流管理,构建全市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
政府主导推进实施物流提升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