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活动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1 、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 1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 2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 )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 1 )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 、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 1 )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 2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相关文件,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学生探究、理解各种新的社会问题提供特殊的机会。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其性质如下:(一)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超越学科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二)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四)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纲要综合实践课程是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是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文化体验等,促进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下面我们将针对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的纲要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知识。
3.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
4.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课程内容1.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综合实践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透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学到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了解社会、掌握社会动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风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角色。
3.文化体验。
文化体验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剧场等体验文化,了解历史、文化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
4.实践动手能力。
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如农艺、木工、编织等。
三、课程实施方式1.小组合作。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践任务,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课内外实践。
学生课内外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
3.游戏体验。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评估方式1.表现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等,从而作出评价。
2.成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实践成果,如各种实践报告、作品以及答辩等,综合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得出评估结果。
五、教师指导1.激发兴趣。
教师应该在课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 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 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 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精品课件
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实践项目。
持续深化改革建议
加强师资培训
完善课程资源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提 高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投入,完 善实践基地、设备等课程资源,为课程的 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推进课程整合
家校互动平台搭建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及时沟通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表现 和进步。
家长志愿者队伍建设
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协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社会资源引入和利用
社会资源整合
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如博物 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
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中小学 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实践 机会。
鼓励社会参与
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 整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中,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实践机会,推 动课程的深入开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
后的科学原理。
艺术与人文整合
02
通过艺术表现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
精神。
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整合
0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各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探究式教学法应用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01
02
0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 高综合素质。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全一册全部教学设计(共12课时)
苏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全一册全部教学设计(共1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内容丰富,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12个主题活动。
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探索、心理健康等方面。
每个主题活动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有趣,易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模仿和探索。
但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各个主题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各个主题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针对难点,教师需耐心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具备基本的学习用品,如笔记本、文具等。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实践活动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趣味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实践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15篇)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15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1一、工作思路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市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深化我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主要工作(一)落实课程常规,规范课程实施1.理性分析我市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引导全市中小学根据“常州市中小学合格、优秀教研组评价标准”,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
3.开展多种区域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
4.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网的建设和推广工作,促进互动与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5.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教研方式,注重教学实效1.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教师交流经验提供平台,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2.有序组织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
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并针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加强研究小组的相关工作,促进其对我市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理解与深入思考,为解决我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
3.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2023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大赛理论测试卷
2023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大赛理论测试卷(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分值100分,权重30%)1.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
”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如何来开发活动主题?(6分)答题说明:1)利用社区和学校的环境资源。
如社区公用设施的调查研究;校园植物分布的研究。
2)依据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如小手机大世界;课间小游戏。
3)学科教学素材的拓展。
如六语的辩论会;六数的策划一次旅行;劳技的家政学习。
4)学校德育活动、研学旅行活动等的改造深化。
2.2014年《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中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哪三个维度?请每个维度例举2个具体内容。
(6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目标Q1珍视自我Q2融入集体Q3善于学习Q4热衷探究Q5热爱生活Q6保护自然Q7服务社会Q8国际理解:能力目标N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N2团队合作能力N3组织规划能力N4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N5动手操作能力N6沟通表达能力N7观察能力 N8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方法目标F1问卷调查法F2访谈法F3实验法3. 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常见的活动方式及每种活动方式的关键要素是什么?(8分)1.考察探究,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2.社会服务,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
3.设计制作,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4.职业体验,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4. 阅读右图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在小学阶段,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主要有哪些方式方法?(4分)(2)一份比较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应包含哪些内容?(4分)(3)怎样指导学生设计一份较高质量的调查问卷?(6分)(4)围绕“学校中遵守规则情况调查”这个主题,请你设计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各2个,作为教学指导时的范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茶艺》课程纲要
《生活茶艺》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生活茶艺
开发教师: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
课时:13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1.课程目标
1、基本知识目标
学习茶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化,了解茶对身体健康的功用,掌握科学的饮茶、泡茶的方法,了解茶方面的丰富相关文化,丰富学生多方面的文化艺术知识和修养。
2、基本技能目标
学习科学的品茶和冲泡的方法,正确地使用茶具的基本方法,辨别和区分各种茶类,了解其不同及功效,合理调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怀,在茶文化活动中了解民族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客来敬茶的文明礼仪,拜师敬茶的传统美德等等。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开课时间
与其他校本课程错时开设,原则上保持每周一课时,第1-12课时为独立课时,第13、14课时可两个课时同时进行。
(二)教学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分类的方法,选择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技艺和实践操作,共同实现课程目标。
第13、14课时“无我茶会”活动以学生自主组织、安排、布置,教师协助的方式进行。
(三)课程管理
采取集中授课、教师示范、个别指导、互助观摩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丰收。
1.课程评价
六、所需资源。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活动方案。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 流,针对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
——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
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整合性、连续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 考察探究、 社会服务、 设计制作、 职业体验
考察探究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学习
在课程实施中,切实让学生亲历实地考察、访谈、研究、实验、创 意设计、动手操作、体验等多样化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综合实践课程纲要【课程背景】一、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多数孩子学习纪律好,善于团结协作,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尽量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脱出来,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从学习内容上看: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2.衍纸艺术。
3.蔬果雕刻4.巧手做烙饼5.翠枝精灵松枝鸟6.巧做糖画7.编织中国结8.我做城市美容师在这里应该多让孩子收集民间故事,体会人民的伟大智慧。
双线结构【课程目标】一.教学总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4.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精编版
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整合性、连续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 考察探究、 社会服务、 设计制作、 职业体验
考察探究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学习
在课程实施中,切实让学生亲历实地考察、访谈、 研究、实验、创意设计、动手操作、体验等多样化 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评价过程以写实记录为主, 活动计划、活动过程记录、调查或实验用表、 出勤登记表、活动中获得的资料与数据、 学习体会、日记、研究报告等 形式:文档、图片、音像资料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 问题的解决制定活动方案。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组织学 生进行相互交流,针对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有 针对性的辅导。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 形式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 和改进。
四上综合实践活动纲要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纲要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名称: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材来源:北师大版教材适用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16课时设计教师:学校:日期:2020年9月课程背景(一)背景分析本册教材为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
本书以“亲近与探索自然,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三条轴线为总纲,精心选择和安排内容,将自然、社会、自我和科学、生活艺术、品德等融为一体,并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用主题的形式加以呈现。
每个主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及趣味性注重开放性与生成性,强调过程和体验,激发学生自觉参与的兴趣。
本册教材力求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自然,观察社会、了解自我”的窗户。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情绪较高,有较强的探究精神。
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思维活跃。
由于其它客观原因,一部分同学受家庭条件限制、自身综合实践素养不高、认识有偏差,所以对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我们这学期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的。
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课堂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从心理特征来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学习竞争意识浓,但部分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
二、课程分析本册共划分了六个主题。
主要内容是:《消防安全》、《祖国妈妈的生日》、《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餐桌上的礼仪》、《生活好帮手——家用电器》、《研究与实践 3.15进课堂》。
本书以“亲近与探索自然,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三条轴线为总纲,精心选择和安排内容,将自然、社会、自我和科学、生活艺术、品德等融为一体。
每个主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及趣味性注重开放性与生成性,强调过程和体验,激发学生自觉参与的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_6年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课程纲要(3-6年级)课程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学材料: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莒南县十字路镇第二中心小学刘敬霞授课时间:2012年9月1日----12月30日共40课时授课对象: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学生授课教师:语文教师【学期课程总目标模块总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安排】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
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建议;可以来源于学校生活,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教师要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机会,启发小学生提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内容和问题。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目录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II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III 7-9年级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IV 7-9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指南V 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I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修改理由:为了让实践者开篇即明确本课程含义)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直接经验的获取创造了条件。
(修改理由:更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价值)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
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
(另起行)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核心。
修改理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精髓的内容。
)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试用)江苏省教育厅二○○三年三月目录一课程性质 (3)二课程理念 (4)三课程目标 (5)四课程内容 (7)五课程实施………………………………………………………六项目课程指引…………………………………………………3~6年级………………………………………………………1.家政……………………………………………………2.技术初步………………………………………………7~9年级………………………………………………………1.园艺……………………………………………………2.营养与烹饪……………………………………………3.蔬菜栽培………………………………………………4.农作物栽培……………………………………………5.食用菌栽培……………………………………………6.养殖……………………………………………………7.木制品的设计与制作(木工) ……………………8.金属制品的制作(金工) ………………………………9.布制品设计与制作(布艺)………………………………10.工艺制作………………………………………………11.电子电工………………………………………………12.现代办公技术…………………………………………13.职业引导………………………………………………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征求意见稿)在人类发展的新阶段,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将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改写和刷新,一些以劳动为基础、与生活相联系的当代新技术日益走进学生的生活领域,成为教育今日儿童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
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且符合江苏省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我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我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doc
关于印发《江苏省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工业企业增效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苏财企〔2004〕32号各省辖市及常熟市经贸委(经委)、财政局,省各有关部门:为了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工业企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在认真总结近几年工作实践并广泛征求各市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江苏省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工业企业增效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市及省有关部门要对照“办法”要求,提前做好有关准备、衔接工作,并将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反馈至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
附件:1、《江苏省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2、《江苏省工业企业增效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二OO四年五月十九日附件1江苏省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推动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产品)的达产达效,促进全省工业经济的结构优化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安排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的目的,是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投入,加强改造,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增进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本办法中所称的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扶持资金是指省级财政专项安排,市(县)级财政1∶1配套安排(财政转移支付县可根据财政状况自主决定配套比例),用于鼓励企业新增长点项目达产达效的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增长资金”)。
第四条安排增长资金应当遵循便民、公开、效益的原则。
安排的条件、程序应当简便、公开,原则透明,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资金安排数量与企业及其新增长点项目(产品)新增产出挂钩,扩大产出效果。
第五条申报和使用增长资金应当恪守诚信,企业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可靠。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六条申请增长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项目(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已列入省级新增长点监控名单;(二)项目(产品)新增销售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产销率不低于95%,销售利税率不低于6%,当年能够达产达效;(三)项目(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发展前景广阔,对当地工业经济发展有一定带动作用;(四)企业的产、销指标必须比上年度有明显增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15%,利税增幅不低于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相关文件,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学生探究、理解各种新的社会问题提供特殊的机会。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其性质如下:(一)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超越学科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二)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四)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
(五)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六)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必须注重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处理好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研究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自己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
活动的展开将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
二、课程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操作活动。
突出学生主体,就是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开放的环境中促健康活泼地发展。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可以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三个维度。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目标(共8项,代号Q)(二)能力目标(共8项,代号N)(三)方法目标(共3项,代号F)四、课程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
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指定领域,可以与指定领域结合开展。
(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也可以从自然或自我方面选取,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
(1)学生自身生活、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关心的自然、社会问题以及时事新闻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都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成可供研究的主题。
(2)各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各校应积极打造、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3)学校在内容选择上也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的热情。
中小学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等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
(4)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不是割裂的关系,各校可加强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
2.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要求(1)学生确定,教师提供。
学生可以自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但需注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
(2)关注基础,适度选择。
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选择符合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
(3)因地制宜,利用本土。
各学校可根据本土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来设计学习内容,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
(4)研究性学习可以和其他三个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实施,用主题的方式串联不同的领域内容进行综合学习。
(5)积累思考,形成序列。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研究问题要形成一定的系统,要适当照顾到“自然、社会、自我”三大维度的内在平衡。
不同年级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也要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差异,体现一定的序列和逻辑,避免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层次安排上的混乱。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活动的贯通。
(1)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
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通过考察开拓视野和思路,使学生接触社会,增进对社会的理解。
参观、考察、访问是社会体验性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
如参加各种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访问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阶层等。
(2)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中,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社会的价值实现感,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
这类活动包括各种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等。
还包括参加各种商业活动,如学生卖报活动、学生银行、学生超市等,学生从事商业类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增强实践能力。
此外,还包括一些手工劳动、工厂劳动、田间劳作等。
(3)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
社区服务属于志愿活动或带有义工性质的活动,学生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社区提供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
社区服务的内容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范围包括社区公益服务、宣传教育、帮助贫困人员及家庭等。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内容选择要求(1)注重实际。
在内容选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差异,应结合课程目标与性质,选取适合该年龄段学生体验或者实践的内容,切忌不顾学生年龄实际的拔高或者降低。
(2)联系生活。
内容的选择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实际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内容的选择要切实保证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实践活动。
(3)关注本土。
应根据本土社区所占有的资源和实际情况选取内容,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
(4)形成特色。
学校在内容的挖掘上,要考虑到服务项目或实践内容的重复利用,做到成熟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特色,避免年年挖掘不同内容、耗时耗力的实施做法。
(5)利于综合。
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之中,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我省的两门地方课程,这两门课程有独立的课程纲要和相应的教材体系,并有专门的课时安排要求。
在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提倡在一个主题活动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适当地融合某些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其相关内容的学习可以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或劳技教师协助进行指导。
也可以将劳技教材或者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拓展,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实施,进行学科融合、综合开发、互相促进。
(四)非指定领域的内容非指定领域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其他的传统活动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是在对学校原有传统活动继承基础上的超越与创新。
学校的传统活动往往历史悠久,模式成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