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微课设计
《春》优秀教案设计
春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与“春”相关的汉字、词语、短语和句子;2.能够通过图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气息;3.能够简单叙述春天的特点、春节的由来及其其中的文化元素,增强民族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及春节的由来;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画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气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并带领学生一起做有关春天的手势动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多元感受(20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纸和颜料,进行自由绘画。
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
并给学生播放节选自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音频,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诗歌朗诵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明季朝的杏花的感受,借此进行语言的训练。
3. 文化探究(30分钟)以图画形式展示春节相关文化元素,如年画、灯笼、剪纸、舞狮等,解释春节各项文化元素的由来及含义,并引领学生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并通过部分范文的指导,引导学生复述和叙述春节相关的题材。
4. 意义总结(10分钟)请学生自行思考,如果没有春节,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并请学生各自发言,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进行点拨和补充。
5. 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写一篇2-3段的作文,讲述自己对于春天的印象,可以围绕春天的感受、春天的特点、春节的文化元素等话题展开,字数不少于150字。
四、教学评价1.作业: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评价;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听讲、思考、发言、绘画等表现进行评价;3.实现目标评价:根据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
五、拓展思考1.如果将这节课放在春节前的一个月,你该怎样调整课程设置?2.除了多媒体、图画、手势动作等方式,你还可以采用哪些形式来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3.请简单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并探究其文化底蕴。
语文《景物描写让”春“更有活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微课教学设计
第六自然段为“春雨图”,首先使用正面描写,将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表现春雨细、密的特点;再使用侧面描写,通过描写雨中植物和行人、农夫的样子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通过前面的描绘我们了解到朱自清先生使用多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比喻、排比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的图景;以及多种描写手法,例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多种感官结合,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气氛,烘托出朱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使文章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细致生动的景物描写赋予文章鲜活的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春草图”,顾名思义,主要是对草这个景物进行描写,朱自清从情态,质地,色泽,长势四个方面,调动视觉和触觉多种感官来描写小草,同时使用侧面描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烘托了春草勃发给人以勃勃生机的气氛。
第四自然段为“春花图”,文中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花多、艳、甜、蜂、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的,且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花的艳丽多彩,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音律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花的繁盛程度;花里带着甜味儿,从味觉角度进行描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用秋天的果实衬托春天的花朵,表现春花的香气迷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散文《春》中的景物描写做了赏析,简单分析了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用到的修辞手法,你们都掌握了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景物描写的运用会更加得心应手,也希望大家今后可以对语文更加感兴趣!我们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春》优质课教案 (2)
《春》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春季的变化。
3.发现并观察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春季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实物图片:春季的花朵、昆虫等生物照片。
3.讲义: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4.活动道具: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春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这些图片中的事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导入讨论•教师向学生引导,提出春季的特点和变化,例如:阳光明媚,温度逐渐升高,植物开始生长等。
3. 观察春季植物•教师出示春季的花朵图片,让学生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并描述出来。
•学生们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花的细节。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和同学分享。
4. 观察春季生物•教师出示春季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行为。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和同学分享。
5. 小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并帮助学生归纳出关键词,例如:阳光、温暖、花朵、昆虫等。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活动1.实地观察春季的植物和昆虫。
2.组织学生在校园中搜集春季的植物和昆虫的图片和信息,并制作展板展示给全校师生。
七、板书设计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 阳光明媚 - 温度逐渐升高 - 植物开始生长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季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春季的变化。
同时,教学中的观察和描述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能够更仔细地观察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春1.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鲜花的特点。
•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语言。
•掌握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写出春天的意境的语言表达法。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春天的特点和鲜花的特点。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语言。
2.2 教学难点•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写出春天的意境的语言表达法。
3. 教学内容及方法3.1 内容•春天的特点和鲜花的特点。
•杨绛《春》的诗歌。
3.2 方法•演讲、讲解、阅读、写作等。
4. 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准备教案和教材。
•复习相关课程知识点。
4.2 导入用《春》这首诗歌导入课程。
4.3 老师讲解1.老师针对春天的特点进行讲解。
2.分析和讨论鲜花的特点。
3.讲解杨绛《春》的诗歌,分析其中意境、情感和语言。
4.4 学生研读1.学生自己研读杨绛的《春》诗歌。
2.学生对自己研读的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探讨和分享。
4.5 课堂练习让学生练习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写出春天的意境的语言表达法。
4.6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阅读课外阅读材料,深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鲜花的特点,以及如何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春天的意境。
5. 教学评价与展望5.1 评价本次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春天的特点和鲜花的特点,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语言,并且掌握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写出春天的意境的语言表达法。
5.2 展望继续加强学生诗歌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艺术,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春 教案 《春》教学设计
春教案《春》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为文的写作观。
2.引导学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对于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运动后为创作白话文学的典范作出的历史贡献。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教学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1.力求从朱自清写作的初衷──为中学生学习白话文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白话文学兴起初期,这篇文章在文章结构、语言修辞、感悟生活、付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式。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画面一所得,从不同画面中体会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他为创作典范的白话文学的匠心。
2.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以期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某某版)》指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大概更多的是作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今天我们来了解你不知道的国文教师──朱自清。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为《中学生》杂志和开明出版社的教材提供的大量语文学习的文本,比如《春》《背影》等,主张真挚的情感、美好的语言,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提供了现代白话文学的优美典范!对我们今天的母语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此导入以新视角切入,增强学术性,以国文教师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体会作品的用意绝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
引导学生体会今天所读到的白话文学,典范美丽的语言,有朱自清先生的心血。
初中语文《春》教案
初中语文《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春》,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字表达和句式结构。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
三、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的美。
2.能用细腻的语言描写春天的细微变化。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师生共读课文《春》,了解整体内容。
2.讨论问题:春天有什么特点?春天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二、课文学习:1.课文解读: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解读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语言点讲解:教师解释课文中的一些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3.课文感悟:学生回答问题:课文通过怎样的描写方式表现春天的美?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三、语言分析:1.单词和句子操练: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引导学生朗读,并组织句子断句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造句练习:教师给出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子结构和词语,造出新的句子。
四、语感培养:1.诗歌朗诵:教师选择一首与春季相关的诗歌,要求学生朗读并感受其中的美。
2.画面描述:教师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片,要求学生用文字描写出图片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巩固练习:1.课文填空: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或句子提取出来,要求学生填充到空格中,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阅读理解:出示一段关于春天的短文,要求学生读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拓展延伸:1.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春天中的一件事物,并用细腻的语言写出来,展示给同学们。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春天的美有了怎样的认识?也巩固了哪些语言知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春天的关注和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十分钟微课《春》教案
十分钟微课简案《春》学习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把握情感基调,感知课文描绘的春天图景。
2.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章的优美情境3. 品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多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导入新课: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二、检查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效课堂离不开同学们扎实的预习基础,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接下来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1.请字词预习全对的小红同学展示字词预习结果,老师提醒“酝酿”“晕”读音。
2.请预习充分的小兰结合所查找的资料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生平经历和《春》的写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画。
请张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感情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读出了哪几幅美丽图画,这些图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朗读时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表达这种感受。
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学习任务二】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并简要说明你在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如何读出重音和停连的。
老师以“春草图”为例进行朗读指导。
我最喜欢春草图。
你看,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茂盛的,软绵绵的。
为了写出小草的这些特点,作者不仅写了小草,还写了人和风。
小草的动作是钻,再加上是偷偷的钻,就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突然从土里探出自己的小脑瓜,实在可爱极了,富有情趣。
人,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滚儿,踢球、赛跑、捉迷藏,坐躺打踢赛、捉,这一组词又从侧面体现了春草的美好。
而风的特点是轻。
是因为小草太美好太可爱,风都不舍得用力吹拂他。
轻也从侧面体现了小草的可爱。
所以能够体现春草特点的地方,我都决定读出重音。
因为文章通过这些对象的特点或动作变化直接或者间接表现春草的特点。
最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微课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微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字熟句,掌握文中婉转、酝酿、烘托、抖擞等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2.朗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识字熟句,理解文章内容。
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1.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识记考查法。
3.教师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首先我们来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二、合作探究,赏析文本。
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做着做着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教师泛读)2、理清思路,课文可分为哪几部分?“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绘春又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三、探究春之美。
(一)品读春草图1、春草有什么样的特点?嫩、绿、多、软2、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写小草的?拟人,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3、划出写人在草地上活动的动词,体会其作用。
坐、躺、打、踢、跑、捉侧面写出春草的勃发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品读春花图1、作者如何描绘春花?拟人,百花争奇斗艳的情态。
《春》微课设计方案
媒体选择:选择《春》的配乐范读,听着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能快速的进入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演示文稿的制作, 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本节课重点,效果较好。
《春》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春》
选题意图
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了解朱自
清及其作品,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
内容来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作者
3、掌握写景技巧
4、感悟中心思想
制作方式
录屏 演示文稿
预计时间
9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播放《春》朗读音视频
让学生听范读,掌握朗读技巧
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任务
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
让学生再次走近朱自清,熟悉朱自清
出示别人对朱自清的评价
让学生了解朱自清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
上的地位
赏析五幅景图
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
总结中心思想
让学生明白本篇文章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感情
设计亮点:
初中语文《春》教案试讲
初中语文《春》教案试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中春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珍惜生活,激发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板书课题《春》,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b.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春天有哪些特点?c.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
b. 学生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学习a.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b.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b.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春天。
5. 课堂练习a. 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b.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6.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
7. 作业布置a.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好。
b.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春》的教案
《春》的教案《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
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方法方法之一:读—讲—读—赏—读“。
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
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
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
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
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春》,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意义,了解春天的来临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春》,使学生对春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并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理解课文《春》的内容,把握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方式表达的情感。
2.难点: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手绘板块上绘制春天的景象,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询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
2.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春》,可以自读或分组合作阅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疑惑。
3.文本理解(15分钟)–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课文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
–学生通过感悟课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5.阅读策略训练(15分钟)–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细节理解等。
–学生通过阅读《春》课文中的特定段落,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回答相应的问题。
6.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春天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并形成小结。
–学生交流小结,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教师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综合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春》教案设计
初中《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描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b. 课文中的作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 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b. 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对春天有如此美好的情感?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春特点:温暖、生机勃勃、美丽情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感受表达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初中语文《春》教案
初中语文《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内容;–学习并理解诗中用典的方法和修辞手法;–理解并背诵《春》这首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谈论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和赏析能力;–增强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春》这首诗。
教学内容包括: - 课文导入: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和感受; - 课文学习:介绍《春》的作者和背景,并逐句解读诗的内涵;- 课文分析:分析诗中的用典和修辞手法; - 诗歌欣赏:学习诗歌的韵律,背诵《春》这首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段关于春天的描写或春天的图片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和感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介绍《春》的作者和背景:《春》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美好。
王之涣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豪放、豪情的诗风而著称。
•逐句解读诗的内涵:教师可以将《春》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并解释其中的词语和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分析用典和修辞手法(20分钟)•用典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用典,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随风潜入夜”借用了李白的《静夜思》中的“月在青天上,风吹草地时”,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用典的妙处。
•修辞手法分析:教师可以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4. 诗歌欣赏与背诵(20分钟)•诗歌欣赏:教师可以播放《春》这首诗的朗读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的美妙之处,理解韵律和节奏。
•背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春》这首诗,并组织学生进行朗诵。
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春》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内容。
学生掌握了诗中的用典和修辞手法,并通过朗诵和背诵提高了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春》教案
初中语文《春》教案一、教材分析《春》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鲁迅。
本文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教学重点1.理解《春》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描写春天景象和表达情感的相关词语和句型。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通过描写春天来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教材《春》课文。
2.音频设备。
3.板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频,播放描写春天的音乐,并问学生他们对春天的印象是什么。
2. 复习(10分钟)教师请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词语和句型。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春》这篇课文,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春》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描写春天的手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并展示其讨论结果。
5. 板书总结(10分钟)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关键词和句型整理到板书上,并让学生逐个解释和理解其意义。
6. 情感培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美好,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春》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描写春天的手法,并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应更加灵活和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同时,布置的作业内容可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春》的教案(优秀5篇)
《春》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家人们找到的《春》的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初中语文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圈点勾画的比较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设计理念:春是学生笔下的常客,但写的好的很少。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好范文。
本课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美的语言,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体味朱自清的语言美丽。
在充分领悟语言美的基础上,通过画面再先后的分别用自己的话和用朱自清的原文描述画面环节,让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与名家在遣词造句上的差距,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为巩固并化课堂内容而设置了练笔、积累和美文推荐的课后作业。
此教学设计通过读带动学生悟,从而培养鉴赏与反思能力,自省精神,希望较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通过朗读培养语感,通过画画提倡创新,通过比较学着鉴赏通过作业引向课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你能用古人的诗句吟诵春天吗?你,作为新时期的诗人,又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呢?你写过春么?你笔下的春是怎样的呢?朱自清先生也写过春,一起听听吧。
二、整体感知1、听师范背,配乐《渔舟唱晚》。
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走进朱自清的《春》。
2、用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歌,来形容你听后的感受。
三、美读1、如此美文,该如何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能榜样一下么?2、综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并保留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大声地、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吧!3、这么好的文章,真该多读几遍啊!大家打擂台吧,看看谁读得较有感情,有自告奋勇当擂主的吗?各选自己读得较好的一段,擂主和攻擂者的胜负取决于在座同学的举手表决,以支持人数多者为擂主。
初中语文《春》教案pdf
教案标题:《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春天的美好。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情景对话。
(3)学会欣赏散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观念。
(2)培养学生感恩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作者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情景对话。
(2)欣赏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观念。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加强语感。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春》试讲教案
初中《春》试讲教案课程类型:语文年级:初中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2.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3.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PPT或黑板。
3. 生字词卡片。
4.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冬天的景色,讨论冬天的特点。
2. 提问: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期待和想象?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 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正确书写。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识别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深层含义。
四、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描绘春天的方法。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春天的美好。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春天景色或活动。
3. 引导学生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春天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同时,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春天的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春天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微课设计
学习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思路,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导学提纲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钟)
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钟)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卖弄:(6)、酝酿:
3、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15分钟)
第一部分(第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段):
具体描绘(第段):春____ 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图、春____图
第三部分(第段):_______春
三、当堂练习
1、请为下列春景图各配上一句相应的古诗。
如:春草图浅草才能没马蹄
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
2、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
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
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两个黄鹂鸣翠柳()
3、踏花归来马蹄香()
4、天街小雨润如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