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2020儿童风湿性疾病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2020儿童风湿性疾病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

2020儿童风湿性疾病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风湿病;儿童;共识;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是一组具有不同表现的综合征,具有多元性发病机制,为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型,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血清学特点为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补体下降。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作为儿童风湿免疫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见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幼年型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和JSLE等,近年来JSLE相关性MAS (JSLE-MAS)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JSLE-MAS的临床表现与JSLE原发病活动以及并发感染等症状相似,使得JSLE-MAS早期识别困难,目前也缺乏公认的JSLE-MAS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专家的经验,制定本共识,以促进我国JSLE-MAS 的规范诊治。

1 流行病学SLE相关性MAS可见于成人和儿童[1-2]。

据报道JSLE-MAS发病率为0.9%~4.6%[3]。

然而,实际上目前JSLE-MAS的发病率可能比以往还要高[4]。

近期有回顾性研究发现,近10% JSLE病人合并MAS,这个比例接近于SJIA[5]。

但目前尚缺乏大宗的研究报道;无性别发病率比较的数据;也无世界范围内JSLE-MAS病死率报告的确切数据。

2 病因与发病机制JSLE疾病活动、各种感染和遗传因素可能是MAS发病的主要原因[6]。

有相关易感基因的JSLE患儿,在疾病活动或感染时,触发T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过度活化和增殖,产生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导致MAS发生。

[医学课件]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医学课件]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X-linked prliferative Syndrme , XLP (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分类
• 继发性(获得性):
外源性因素(病原微生物、毒素)
(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IAHS) (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VAHS)
内源性因素(组织损害、代谢产物)
(儿童风湿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
2020/6/28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分类
• 原发性 (家族性):
已知基因缺陷: 穿孔素( perfrin )基因 Munc 13-4 基因 syntaxin 11 基因
未知基因缺陷:
2020/6/28
免疫缺陷
Chediak-Higashi syndrome 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
Griscelli syndrome (部分白化伴有多种免疫异常)
2020/6/28
临床表现
• 主要临床表现 持续性发热 肝脾肿大
• 次要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 黄疸 神经系统表现(包括影象、CSF改变)
2020/6/28
实验室检查
• 全血细胞减少
• 转氨酶 胆红素 铁蛋白 甘油三酯 纤维蛋白原
• 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吞噬RBC、WBC、PLt)
2020/6/28 注:输血、外科术后亦可见吞噬RBC现象
2020/6/28
发病机制:淋巴细胞介导溶细胞作用示意图
靶细胞
杀伤性 T细胞
穿孔素 “打孔”
介导性颗粒 (穿孔素、 颗粒酶)
细胞膜损伤
调亡 或坏死
细胞凋亡或坏死2020/6/28Fra bibliotek发病机制
持续性 的感染
不溶解
持续性的激活 和增值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

替代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作者:陈飞作者单位: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关键词】噬血细胞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类由免疫系统紊乱所致的疾病,病死率极高。

作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临床诊断为HPS的10例患儿治疗经过,对替代疗法联合化疗的方案加以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4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感染相关性HPS 5例(EB病毒感染2例,CMV感染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败血症1例),家族性HPS 1例,原因不明4例。

临床症状:患儿均有发热(体温>38.5℃,持续>7d),肝脾肿大10例,淋巴结肿大5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皮肤黏膜出血4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

1.2 实验室检查贫血9例,血红蛋白46~82g/L。

白细胞减少8例,白细胞(0.4×~3.6)×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1.0×109/L 5例。

血小板均<100×109/L,其中<50×109/L 8例。

血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升高7例(83~1020U/L),总胆红素升高4例,最高达156μmol/L。

乳酸脱氢酶升高9例,最高4951U/L,白蛋白降低8例,血清铁蛋白均升高>1500ng/L,甘油三酯升高8例。

r-IFN均升高>2000pg/ml。

凝血功能检查:6例呈低凝状态,KPTT>50s,PT>20s,纤维蛋白原均<1.5g/L。

骨髓象:增生活跃,均可见吞噬各种血细胞的噬血组织细胞。

病原学检查:EB-IgM阳性2例,CMV-IgM阳性1例,MP-IgM阳性1例,葡萄球菌感染1例。

1.3 治疗方法感染相关的5例HPS均给予病因治疗:EB病毒和CMV感染者予以更昔洛韦抗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者予以阿奇霉素治疗,败血症者根据药敏试验予以万古霉素抗感染。

福建血研所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规范(付丹晖组)

福建血研所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规范(付丹晖组)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诊疗规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mdrome,HPS)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和全血细胞减少。

本综合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或遗传性,另一类为继发性,后者常由感染及肿瘤所致。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由于基因异常导致NK细胞和细胞毒杀伤细胞(CTL)的细胞毒功能缺陷,无法清除抗原刺激增生的淋巴细胞并保持免疫应答自限性,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应答失控而导致HLH发生。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体内某种因素启动了免疫系统活化机制所导致的一种反应性疾病。

巨噬细胞被活化的T淋巴细胞刺激后功能失控,分泌过量的细胞因子,导致所谓“细胞因子风暴”,使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本身都处于失控的活化状态,这种恶性循环所致的异常免疫活动对正常组织和细胞进行攻击,临床就出现HLH 的系列表现。

1 病史与体检1.1 年龄:一般认为在2岁前发病者多提示为家族性HLH,8岁后发病者,多考虑为继发性HLH。

在2~8岁之间发病者,则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进一步明确。

成年发病亦不能排除家族性HLH。

1.2 发热:发热一般为持续性,亦可自行退热。

1.3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明显,且呈进行性。

1.4 皮疹:皮疹无特异性,常为一过性,往往在高热出现。

1.5 淋巴结肿大:约有一半的病人有淋巴结肿大,可有巨大淋巴结。

1.6 肺部症状:病人可有咳嗽、胸闷、气促,肺部啰音,多为肺部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所致,但难与感染鉴别。

2.拟诊噬血细胞综合征辅助检查项目(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红细胞计数(RBC)及形态、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BPC)和形态。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小儿重症噬血细胞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小儿重症噬血细胞综合征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小儿重症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临床表现以发热、肝睥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急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特征,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铁蛋白显著增高,骨髓检查可见噬血细胞[1-2]。

其中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是HPS或HLH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是soJIA严重并发症。

同时也见于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感染特别是EB病毒感染等[3-4]。

HPS或MAS是近年新认识的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危重病症,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高。

2009年1月起,笔者采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lification,CBP)辅助治疗12例重症HPS合并MODS患儿,近期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本组HPS或MAS的诊断参考1991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公布的HLH的诊断及治疗指南5、2004年修订指标1和Ravelli等6提出的MAS诊断治疗建议。

按MODS器官功能损害判断标准评估器官系统损害程度。

CBP治疗及置管需经家长同意签字。

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CBP治疗方法本组患儿CBP治疗时机为HPS或MAS高热不退,经激素治疗(或冲击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进一步加重;合并1个或以上器官严重损害;出现MODS 者。

CBP治疗采用床旁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ontinuous vein-vein hemodialysis/filtration,CVVHDF)或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模式。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进展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进展

(我是医生)
实验室检查(3)
(我是医生)
实验室检查(5)
实验室检查(7)
• 病理学检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是医生)
• 受累器官病理活检: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发现良性的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 呈吞噬现象,以红细胞被吞噬最多,有时 也吞噬血小板和白细胞
(我是医生)
HLH-2004方案提出在初始治疗时即合并应用 环孢素A、依托泊苷和地塞米松。在初始治疗8 周后,非家族遗传疾病经初始治疗获得缓解的患 者可停治疗,凡确诊为家族遗传性疾病的患者或 是非家族遗传疾病经初始治疗后本病仍持续或 缓解后又复发的患者,须接受以地塞米松、依托 泊苷、环孢素A为主的后续治疗,如有合适供者 需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经初始治疗2 周后神经系统症状仍进行性加重或异常脑脊液 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建议予鞘内注射氨甲喋呤和 泼尼松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
沈亦逵
定义
(我是医生)
•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 症(HLH),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反应性增生性疾病 • 归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这一大类疾病(Ⅱ型) • 主要特征为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噬血 现象(主要见于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 病理特征为组织细胞良性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
(我是医生)
诊断指南( HLH-1991)
(我是医生)
诊断指南( HLH-2004)
表3 HLH-2004诊断标准
(我是医生)
诊断指南(2009)
(我是医生)
治疗
• HLH病情凶险,如不经积极治疗,病人多在几 月内死亡。 • 在HLH-94方案之前, 评价5年生存率仅为 17%(27/122) • 98年,3年生存率为(55±9),初始和后续治 疗的有效率为78%(88/113)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s adp l ) t a n a cta t m r e u i 1 i n rl t r t t r riloip v srv . s o ll e m ly e e i c o v a
〔 动 1乙Zcr尸八v乃飞Z ,0 7 1 ( 9 :4 4 4 5 1 ) 1 9 一1 9 汤 n e 于 沈 2 0 ,4 t
髓均发现组织细胞增多, 有噬血组织细胞, 并可
见明显吞噬血细胞现 象, 组织细胞形态基本正 常。1 例加用糖皮质激素, 例给大剂量人血 3 8 1 丙种球蛋白治疗, 例用 V 一 十泼尼松+环抱 3 p1 6 素 A化疗。7 例治愈 , 好转 1 例 , 例死亡。结 0 8
论: P H S病 因复杂, 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 临床及
(e ohroyisnrm , P ) hm p a ct ydo e H S 的认识。方 g c 法: 回顾性分析 2 例 H S患者的临床 资料。 4 P 结果: 4 H S患者有 1 例与感染相关, 例 2例 P 5 1 家族性 , 例 系统性 红斑狼疮所致, 例病 因未 1 7
(52 ,25 .T e l i l ais t n o H Si l e 1/4 6. %) h 。n a m n et i S f P n u d ic f ao cd pr s n h hf e 2/4 , ea sl o ea 2/4 , e iet i e r(42 ) hpt p nm gl 42 ) st g v o e y( dc ae f rZb o e l e 2/4 ,hpr i ye - er s o 3o e l dcl i s(42 ) ye r l r o ln tg c i dma ( 22 ) hpr rt e i ( /0 , cau pty e i 1/4 , yef ri ma 91 ) ogl a e in o h (82) hpt d uco 2/4 , ei ii y c r- 1/4 , ea c 邓fnt n(12) bn nh t ct po i i g so i lea o ad P aoy s g hm ct i bn m r w i rt n n hgc oi f i t n e oye n o e ar s o (42) hr eete p so i 一oegm a l un 2/4 .T e ew r hr i fh hds a m g bl ae g - o i (82) h 卜ds e y r n o n 1/4 ,adV 一6 1/4 , i oem t l e i l e(32 ) n p1 g h p d so ( t oi ) r n oe iopr Eo s e+pe i n +c l oi (/4.Svncss p d ds c s nA 32) ee ae fl r oe d72) t cssm rvd1/4 , i tae u y e vr (/4 ,e ae i poe(02) e h css l c e n g

噬血综合症诊断标准

噬血综合症诊断标准

噬血综合症诊断标准噬血综合症(SB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对血液的异常渴望和需求。

这一病症在医学界并不常见,因此对其诊断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噬血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病患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1. 强烈的渴望血液,表现为口渴难耐、对血液的渴求欲望难以控制。

2. 对血液的观察、接触和品尝行为,包括频繁地盯着血液、试图接触或品尝血液等行为。

3. 对血液的幻想和沉迷,表现为对血液的幻想和沉迷,无法摆脱对血液的思维。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成分异常,包括血红蛋白浓度偏低、血小板数量异常等。

2. 血液饱和度异常,通过血氧饱和度检测发现异常的血液饱和度。

3. 血液饥饿指标异常,包括血糖浓度异常、血液中营养物质浓度异常等。

三、心理评估。

1. 对血液的情感依赖,表现为对血液的情感依赖和无法摆脱的渴望。

2. 对血液的行为依赖,包括对血液的观察、接触和品尝行为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 对血液的幻想和沉迷,表现为对血液的幻想和沉迷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家族史调查,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症状或患者。

2. 精神病理学评估,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对患者行为的影响。

3. 遗传学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相关遗传基因。

综上所述,噬血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理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患有噬血综合症。

希望本文所述的诊断标准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罕见疾病,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患者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思考
01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噬血细胞综合 征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等。
03
心理疏导与支持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
治疗和生活。
02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等,以提高
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
04
感谢观看
管理能力。
增强信心与自我管理能力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 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理解, 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
促进家庭与社会支持
建立有效的心理评估体系,及时 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防 止心理危机的发生。
05
患者管理与随访工作建议
住院期间患者管理要点梳理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免疫治疗、支持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部署
强化环境消毒与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确保患者所处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 空气和物品表面消毒,减少外部病原体侵 入的风险。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 预防性治疗,降低感染发生率。
高危人群
遗传性HPS主要见于婴幼儿,而获得性HP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与感染、肿 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HPS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 、淋巴结组织发现噬血现象等。
分型

最新: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最新: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

最新: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最全版)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 ),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

近年来HLH的诊治策略不断更新,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经多领域医学专家共同商讨,对2018年版的《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修订,制定《中国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

本指南制定了HLH临床诊断和治疗路径,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HLH的诊断和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 HPS )z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Iymphohistiocytosis , HLH)z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导致的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

HLH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容易误诊、漏诊;由于HLH的潜在病因多种多样,首诊科室较多,存在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HLH是一种进展迅速的高致死性疾病,HLH未经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不超过2个月[L 2 ]。

为提高我国HLH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指导规范化治疗,降低病死率,经我国多领域医学专家共同商讨,在参考国外相关指南和诊疗规范的基础上,对2018年版的《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3 ] 进行修订,制定中国HLH患者的临床诊疗指南,以供临床参考。

根据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 AHRQ )证据分级系统对证据进行分级及推荐,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基于6个证据等级共分3个级别。

证据等级定义如下:Ia级:源于对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Ib级:源于≥1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a级:源于≥1个的设计良好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Ub级:源于Nl个的设计良好的其他类型干预性临床研究结果;In级:源于设计良好的非干预性研究(如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等);IV级:源于专家委员会报告或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报道。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 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大量噬血细胞(吞噬自身正常细胞或外来病原体的细胞)活化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反应。

HPS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表现:HPS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

其中,持续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肝脾肿大也比较常见。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铁代谢等方面的检查。

HPS患者通常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最为常见。

此外,肝功能异常也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胆红素升高和转氨酶升高。

凝血功能障碍也是HPS患者的常见表现。

3.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HPS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噬血细胞增生、组织损伤等病理变化。

4.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免疫系统是否出现异常。

通过对患者的血清、淋巴细胞等进行免疫学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和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5.病因学检查:病因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感染了某些病原体,从而引发HPS。

常见的病因学检查包括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等感染指标的检查。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诊断标准,医生可以对噬血细胞综合征进行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HPS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怀疑患者患有HPS,应该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liaoyang

噬血细胞综合征-liaoyang

添加标题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 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抑制噬血 细胞对血细胞的吞噬。糖皮质 激素选择地塞米松,该药透过 血脑屏障的效果好,对中枢神 经系统受累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预后
上海复旦大学18例就诊HLH患儿有14例接受HLH-2004治疗方案。 治疗结果:持续活动4例,4例临床缓解,失访2例,复发4例(仅 有1例按复发方案治疗2周后重新缓解,其余均死亡),总共有7例
第9~40周: 10mg/m2 ×3天,隔周1次
第40周后视病情而定
依托泊苷(VP-16) 150mg/m2/次 静滴
第1、2周
每周2次
第3~8周
每周1次
第9~40周 隔周1次
第40周后停药
环孢素A (CsA) 6mg/kg.d 口服 一直服用。
如果有神经系统症状,在第3~6周每周各加用1次鞘注
病案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给予积极抗感染,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 患儿住院第3天昏迷,作腰椎穿刺术测脑脊液压力正常,细胞 数及蛋白正常。患儿住院3 d,仍发热,体温波动在39-42℃, 常规降温措施无效,肝脾进行性增大,肝右肋下5 cm,剑突 下7cm,脾左肋下6cm。复查血常规:白细胞0.4 x109/L, 血红蛋白52 g/L,血小板12×109/L。肝功能:ALT404 U/L,AST 1024 U/L,TBIL 110.4 mmol/l,DBIL 97.0 mmol/l,ALB19.8 g/L。电解质:K+3.5mmol/L。 Na+125 mmol/L。后经积极治疗抢救无效于住院第6天死亡。 死亡当天查凝血酶原时间 (PT)25.6 8,PA 67%;血常规: 白细胞0.3×109/L。血红蛋白49 g/L,血小板7×109/L。肝 功能:ALT 360 U/L,AST1383 U/L,TBIL 49.5 mmol/l ,DBIL 39.2 mmol/l ,ALB 14.8 g/l 电解质: K+ 3.4 mmol/L,Na+ 118 mmol/L。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指南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指南

噬⾎细胞综合征诊治指南
HLH诊断流程
⼆、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积极完善与诊断相关的检查:
u如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学检查,穿孔素、颗粒酶B、SAP、XIAP等,其中sCD25 ﹥6400pg/ml可作为诊断标准之⼀。

u积极完善⾻髓穿刺、彩超、CT、PET-CT等检查;
u完善⾎清铁、⾎脂、⾎常规、凝⾎功能、肝肾功能等;
u原发HLH诊断需完善基因检测。

三、筛查导致HLH的潜在疾病,确定HLH的类型。

疗效评估
疗效评价主要指标包括sCD25、铁蛋⽩、⾎细胞计数、三酰⽢油、嗜⾎现象、意识⽔平(有CNS-HLH患者)
u完全应答:上诉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

u部分应答:≧2项症状或实验室指标改善25%以上,个别指标达到以下标准:
①sCD25⽔平下降1/3以上;
②铁蛋⽩和三酰⽢油下降25%以上;
③不输⾎情况下:中性粒细胞﹤0.5×109/L,需上升100%并﹥500× 109/L并恢复正常;
④ALT﹥400u/L者,需下降50%以上。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附原文下载)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附原文下载)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附原文下载)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HLH可以影响各个年龄人群,不仅发生在先天性遗传易感性免疫缺陷患者,也在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性感染、恶性肿瘤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发现,因此涉及多学科交叉。

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HLH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导,由国内外相关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在HLH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面达成以下共识。

一、HLH的定义和分类(一) HLH的定义[1]是一类由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异常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综合征。

这种免疫调节异常主要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临床以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肝、脾、淋巴结组织发现噬血现象为主要特征。

(二) HLH的分类[2,3,4]HLH由于触发因素不同,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HLH:一种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目前已知的明确与HLH相关的基因有12种,根据缺陷基因的特点将原发性HLH分为家族性HLH(FHL)、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HLH和EB病毒(EBV)驱动HLH。

① FHL:共有5个亚型,包括FHL-1、FHL-2、FHL-3、FHL-4和FHL-5。

FHL-1相关的缺陷基因及编码蛋白至今仍未被确定,而FHL-2至FHL-5则分别对应了PRF1、Unc13D、STX11及STXBP2基因及其相关编码的蛋白。

②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HLH:主要包括Griscelli综合征2(GS-2)、Chediak-Higashi综合征1(CHS-1)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Ⅱ(HPS-Ⅱ),缺陷的基因分别为RAB27A、CHS1/LYST和AP3β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规范(2019版)一、概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又称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组由于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和活化,伴随吞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

依据病因又分为原发性HLH(primary HLH,pHLH)和继发性HLH(secondary HLH, sHLH)两种类型。

pHLH为常染色体或X连锁隐性遗传,伴有相关基因异常;sHLH可继发于各种病毒(如EBV)、细菌、寄生虫所引起的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

二、适用范围满足2004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的HLH患儿。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1.发热:最常见,间断或持续发热,体温常>38.5℃,热型不定,可呈波动性或迁延性,也可自行消退。

2.肝、脾、淋巴结肿大:往往显著并呈进行性发展,脾肿大更有临床意义,部分患者伴有黄疸。

3.皮疹:多样,可为全身斑丘疹、红斑、水肿、麻疹样皮疹、脂膜炎等。

4.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于pHLH、EBV-HLH等,有报道73%家族性HLH(Familial HLH,FHL)在确诊时有CNS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抽搐、易激惹、嗜睡、昏迷、活动障碍、颅神经损伤及智力障碍等。

5.贫血、出血:出血包括皮肤黏膜、穿刺部位以及消化道、肺、中枢等内脏出血。

贫血则由出血以及细胞因子抑制骨髓造血所致。

6.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严重时可出现浆膜腔积液。

(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可有一系至三系减低,以血小板减少和贫血最多见。

2.骨髓象:早期噬血细胞并不常见,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不相平行,仅表现为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恶性细胞浸润,晚期噬血现象阳性率高。

骨髓内未发现噬血细胞不能排除HLH,应密切结合临床。

3.肝功能:可表现有低白蛋白血症,血清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或胆红素升高,与肝脏受累程度一致。

4.凝血功能:在疾病活动期,常有凝血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5.脂类代谢:病程早期即可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此外可有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减低。

6.细胞因子浓度:动态监测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情况。

可溶性CD25(sCD25)即可溶性IL-2受体α链明显升高是诊断HLH的重要标准之一,考虑到各实验室间的误差也可将sCD25>均数±2SD视为有诊断意义。

其他细胞因子如IFN-γ、IL-10或IL-6等也可明显升高。

7.铁蛋白:多数患者铁蛋白明显升高,该项检查与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可作为检测临床疗效的指标。

8.细胞毒功能学检查:包括NK细胞功能、CD107a、穿孔素、颗粒酶、Munc13-4等,持续性NK细胞功能明显下降,和(或)流式细胞学检查NK/CTL细胞表面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应注意FHLH的可能性。

9.腹部B超:可明确肝、脾、腹腔淋巴结肿大情况,同时探查有无脏器实质异常及各种占位性病变,在助诊HLH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病因诊断。

10.胸部CT:肺部受累的患儿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重者也可有斑片状或大片影等肺实质受累改变及胸腔积液等表现。

11.头部MRI: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均可受累,早期多表现为脑沟回增深、增宽等软脑膜受累征象,主要为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所致,此外还可见脑室扩张等各种脑萎缩样改变;也可有脑白质脱髓鞘及坏死等表现。

12.脑脊液(CSF)检查:如病人病情允许,HLH患儿均应进行脑脊液检查,如合并中枢受累,CSF中细胞数或蛋白升高,细胞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可有单核细胞,少部分患儿可见噬血细胞。

脑脊液异常改变是HLH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13.病原学检查:用于鉴别感染因素导致的HLH,包括EBV、CMV、HSV、HHV-6、HHV-8、腺病毒和微小病毒B19等抗体及DNA的检测,以及支原体、结核、布氏杆菌、黑热病等相关检测。

14.HLH相关性基因检查:已发现约20余种基因缺陷与原发性HLH的发病密切相关,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予以精确测定,具体基因包括PRF1,UNCl3D,STX11,STXBP2,RAB27A, LYST,SH2D1A,BIRC4,ITK,AP3B1,MAGT1,CD27等。

基因检查发现有突变,应该结合NK活性、CD107a表达等功能试验结合综合判断。

15.其他:多数患者LDH明显增高,此外肾脏受累可有血尿、蛋白尿,重者可有氮质血症;脑实质受累时脑电图检测可有异常改变。

(三)儿童HLH的诊断标准目前仍参照国际组织细胞协会2004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见附表1)(四)鉴别诊断HLH的诊断并不困难,由于治疗方法不同,鉴别引起HLH 的原因非常重要,pHLH主要通过基因学检测与sHLH相区别。

sHLH主要包括感染相关HLH、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HLH以及肿瘤相关HLH。

1.感染相关HLH:以病毒感染最常见,主要见于疱疹病毒中的EBV感染,其他病毒如CMV、其它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其他病原,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支原体、杜氏利什曼原虫等均可导致HLH发生。

感染相关HLH主要靠病原学诊断以鉴别。

2.继发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HLH:又称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

最常见于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也常见于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该类疾病与其他HLH的主要区别是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相关表现,如发热伴皮疹、关节炎、自身抗体滴度升高等。

3.肿瘤相关HLH:多继发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儿童常见继发于淋巴瘤(尤其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或NK/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多见于T细胞型)。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也可并发HLH。

病理诊断是鉴别的关键。

四、治疗(一)早期治疗HLH病情凶险,进展迅速。

不及时治疗其生存时间很少超过2个月,所以早期、恰当和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疑诊HLH,需尽快(24~48小时内)完成所有HLH确诊检查及相关病因学检查,一旦符合诊断标准,应立即开始治疗。

(二)分层治疗HLH是一类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治疗应相对个体化,并非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HLH-1994方案完成全部疗程,对一些较轻的HLH患者(包括pHLH)单用激素可能控制病情。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条件的单位,可以监测细胞因子谱,随时评估,根据临床表现、细胞因子谱变化情况等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难治复发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仍需不断查找原发病。

1.原发病的治疗:根据引起HLH的不同原发病给予相应治疗。

2.化疗:目前以国际组织细胞协会的HLH-1994方案为基础,主要包括足叶乙甙、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

(1)诱导治疗(8周)甲泼尼龙(MP):静脉滴注,10mg/(kg·d)×3d,5 mg/(kg·d)×3d,2mg/(kg·d)×8d,1mg/(kg·d)×2周,0.5mg/(kg·d)×2周,0.25mg/(kg·d)×1周,继于1周内减停,疗程共8周。

VP-16:静脉滴注,100mg/(m2·次),2次/周×1周,1次/周×7周。

CSA:口服,5mg/(kg·d),分2次,每12小时1次,自化疗第15天起。

血药浓度(谷浓度)不超过200μg/L。

鞘注:化疗前(患儿出凝血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和化疗2周时(化疗前CSF异常)行腰穿,如2周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或CSF异常无改善(包括细胞数和蛋白),开始鞘注治疗,每周1次,共4周,具体剂量见附表2。

注:诱导治疗过程中需每1~2周评估病情及HLH诊断相关指标。

(2)维持治疗(9~40周):除外pHLH和MAS,第8周评估CR者不需要继续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需要移植的病人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诊断MAS的病人可按照相应的疾病进行维持治疗。

Dex:口服,10mg/(m2·d)×3d,每2周1次,第9周起。

VP-16:静脉滴注,100mg/(m2·次),每2周1次,第10周起。

CSA:继续口服,血药浓度(谷浓度)不超过200μg/L。

注:维持治疗中需要每4周评估HLH诊断相关指标,对于继发HLH(除外MAS),病情完全缓解可停止HLH相关化疗。

但如停药后出现HLH复发,则应及时控制病情后尽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3.支持治疗:及时处理出血、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4.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pHLH、反复复发或者经一线和二线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HLH患儿应尽早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疾病状态的定义(一)临床反应(Clinical response)满足以下5个条件,用于诱导治疗期,判断是否按该方案继续进行化疗。

1.无发热;2.脾脏缩小;3.血小板>100×109/L;4.纤维蛋白原正常;5.铁蛋白下降>25%。

(二)疾病无活动或完全缓解(Non-active disease or resolution)用于判断8周诱导治疗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

1.无发热;2.无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单独存在中度脾肿大);3.没有血细胞减低(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109/L);4.甘油三酯正常;5.铁蛋白<500μg/L;6.脑脊液正常(对于病初脑脊液不正常的患儿);7.可溶性CD25正常。

(三)疾病活动(Active disease)治疗后未达到上述疾病无活动条件的病人。

(四)疾病再激活(Reactivation of disease)已达到完全缓解,又出现以下8条中的3条及以上的病人。

1.发热;2.脾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