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细胞综合征

合集下载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甘油三酯、LDH、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NAP) 可增高 在全身感染时,可有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及血清 铁蛋白增多
高甘油三脂( TG) 血症:空腹TG ≥3 mmol/ L 或≥年龄相
关的正常范围平均值的3 个标准差
14
实验室检查(4)
凝血功能
在疾病活动期,可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增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在有肝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
中期除组织细胞显著增生外,红系、粒系及巨噬细胞系均减少,
可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现象 晚期骨髓增生度降低,很难与细胞毒性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鉴别
。有的病例其骨髓可见大的颗粒状淋巴细胞,胞体延长如马尾或
松粒状,可能是HLH 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细胞
10
11
12
13
实验室检查(3)
血液生化学检查
正常
17
实验室检查(7)
病理学检查
受累器官病理活检: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现良性的 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呈吞噬现象,以红细胞 被吞噬最多,有时也吞噬血小板和白细胞
18
实验室检查(8)
基因异常:包括以下蛋白质的基因突变
Perforin 的基因突变 UNC13D 突变 STX11基因突变 白介素22 受体γ链的基因突变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1
定义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
增多症(HLH),是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 ,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 态。 主要特征为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
噬血现象(主要见于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病理特征为组织细胞良性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

噬血细胞综合症

噬血细胞综合症
遗传因子影响机体对感染的反应方式;
发病机制
噬血细胞的增多加速血细胞的破坏; 抑制性单核因子和淋巴因子如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以及造血生长 因子的产生,使得血清中存在造血祖细 胞增值的抑制因素,骨髓内粒系和红系 前体细胞和巨核细胞进行性减少;
临床表现
年龄:可发生任何年龄,Wong报道40 例HPS,年龄为1-84岁;在IAHS有报道 219例,其中3岁以下占半数,1岁以下 占18%,近期温州育婴儿童医院报道25 例,年龄6月-8岁。
发热:早期多见发热,为高热-稽留热、 驰张热或不规则热,可自行下降。
临床表现
肝、脾肿大:明显肿大,且进行性加重;
皮疹、淋巴结肿大:可有一过性皮疹, 无特征性,常伴有高热。约一半患儿淋 巴结肿大,甚至为巨大淋巴结。
出血:因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及肝功能损害。本病常有出血,可表现 为皮肤出血、紫癜、淤斑、鼻衄及其他 出血。
化学疗法
常用的化疗药物由VCR、VDS、VP16、 VM26、Pred或Dex联合应用,或用 CHOP方案,同时鞘注MTX,颅脑照射。 也可进行反复的血浆置换。
免疫治疗
HDMP; HD-Ig; CSA; ATG;
造血干细胞移植
Fisher等1986年首先报道用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家族性HPS患者,近年来报道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骨髓多数增生活跃,出现嗜 血细胞为其特点,但有少数病例早期仅 表现为增生活跃,并无嗜血细胞,病程 晚期出现增生低下。
免疫学检查:T细胞功能缺陷,NK细胞 活性降低或消失,NAN、Coomb’s test 可阳性。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间质性浸 润,晚期患者头颅CT或MRI可发现陈旧、 活动的感染,脱髓鞘,出血,萎缩,脑 水肿,脑钙化等表现。B超可见肝、脾、 腹腔淋巴结肿大。

噬血细胞综合症

噬血细胞综合症
噬血细胞综合征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 系统的反应增生性疾病. 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 又称噬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 (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 1979 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告,称之为病毒 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AHS)
实验室检查
(4) 凝血功能: 在疾病活动期,可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 纤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纤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 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 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 长. 在有肝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
实验室检查
(5) 免疫学检查: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A) 和抗人球蛋白试验 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 可呈阳性. 验) 可呈阳性. 在疾病活动期, IFN- γ水平增高, IL - 10 浓度也多 增高. 家族性HPS常有自然杀伤细胞及T 细胞活性降低.
治疗
(4)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发性HPS 的根本性治疗是同种异体造血 干细胞移植. 1986 年Fisher 等首先报告了用骨髓移植治 愈家族性HSP 患者,大大改善了本病的预 后.
预后
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不良. 家族性HPS 病程短,预后差,未经治疗者中位生存期约2 个月, 仅不到10 %的患者生存期> 1 年.有的患者经过化疗后可存 活9 年以上.但只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治愈家族性 HPS.
肝,脾肿大:肝,脾明显肿大,且呈进行性;
可出现黄疸,腹水等
淋巴结肿大:约一半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
甚至为巨大淋巴结;
临床表现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原因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原因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简介*二、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原因*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危害*四、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高发人群*五、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预防方法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简介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reactive histiocytosis,RH)又称噬血综合征,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良性疾病,多与感染,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免疫抑制等有关。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原因各种病原体的感染都可引起发病,与感染有关占65%~78%,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约占36%,如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B19病毒,登革热病毒,尤以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和EB病毒常见,细菌性感染中,以肠道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还见于伤寒,结核病等,寄生虫病如疟疾,弓形虫病,血吸虫病及布鲁菌病等较多见,此外,真菌,利什曼原虫,支原体及立克次体感染也有报道,结缔组织病,X伴性淋巴增生综合征,家族性嗜红细胞性淋巴细胞增生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转移癌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及脾脏切除后,酗酒等都有报道,也可见于免疫抑制剂使用后,有人报道42例中27例患者有免疫抑制剂治疗史。

分化良好的组织细胞增多,细胞形态大多正常或仅有轻微的畸形,少数因伤寒或粟粒性结核引起时,细胞畸形也较明显,但各个细胞间的形态,大小,核形,成熟程度的差别小于恶性组织细胞病所见,常伴有明显的吞噬现象,组织细胞多侵入骨髓,淋巴结窦状隙和髓索,脾红髓和肝窦状隙,由于肝窦状隙及门静脉周围受累,肝细胞有坏死表现,淋巴结组织切片中淋巴组织结构多无破坏,个别有坏死和广泛纤维化,淋巴细胞减少,尤其在淋巴结生发中心和脾红髓区更突出。

尚可能见到基础疾病的病变表现和细胞成分,一些病毒引起的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时,常有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不成熟的原始免疫细胞形成的广泛性非典型性淋巴样细胞浸润。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危害要并发症为严重的肝肾损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MAS)
FHLH的类型
类型 基因 位置
FHLH1 未知
FHLH2 PRF1
9q2.1 3-q22
10q22
FHLH3 UNC13 17q25
D
.1
细胞 变异数
未知
4个家 未知 族
未知
穿孔素1 20%- >50 30%
五、HLH的治疗原则
HLH-2004的治疗方案包括两部分: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初始治疗基本药物包括地塞米松、环孢霉素(CSA)和足叶乙甙(依托泊苷、VP-16) 。
该方案的主要理念就是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化和高细胞因子风暴。 (1)大部分继发性HLH病例和轻症病例可通过地塞米松和环孢霉素的应用获得缓解,
HLH-94方案
诱导治疗(共8周): VP16 150mg/m2,biw×2w→qw×6w DEX 10mg/m2/d×2w→5mg×2w→2.5mg×2w →1.25mg×1w→逐减×1w CNS受累者IT MTX+DEX 最多4次,于第3周开始
继续治疗(直至52周):用于未缓解者及已知为FHLH者 DEX 10mg/m2/d×3d分别于第10、12周… VP16 150mg/m2×1次分别于第10、12周… CSA 每天口服以达谷值≥200μg/L
注:括号内数值为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参考数值
家长口述青医附院的治疗过程 骨穿骨髓见噬血现象,血培养阳性(具体结果不清),送血标本去
北京相关基因检查,结果未回。给美罗培南和丙种球蛋白抗感染,地 塞米松qd21天和依托泊苷(足叶乙甙,VP16)5次(01-20、01-27、 01-31、02-04、02-07)化疗,谷胱甘肽、甘草欣等保肝治疗,输注 血浆、红细胞、白蛋白等支持治疗。住院21天治疗后转氨酶恢复至76、 59,具体治疗经过待病例带来后再议。出院诊断:肺炎、败血症、噬 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降,骨髓巨噬细胞比例3%以上,噬血细胞 1%以上。 公认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1)临床发热; (2)肝、脾、淋巴结肿大;(3)全血细胞减 少(外周血二系或三系减少);(4)高甘油 三脂血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骨髓、 脾或淋巴结中可见噬血细胞但无恶性表现 。
噬血细胞综合征
大理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钟国梁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或HS)属组织细 胞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原发性噬血细胞 综合征和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两类。其病 理特点为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伴活跃吞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凝血障碍 等。
一、外周血 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如贫血、白 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程度与基础病症有关,儿童表 现较成人明显,外周血涂片有时可发现巨噬 细胞和不典型的单核细胞。 二、骨髓象 可有不同程度的骨髓巨噬细胞增多。巨噬
细胞因含有吞噬的细胞碎片而呈空泡样。40%的病 例可表现为骨髓纤维化,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 和红系前体细胞减少,红系生成异常等。巨噬细胞 可见空泡,胞浆内可见吞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 板等现象。 三、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为一符合性的诊断,首先 临床方面病人有发热(一般多为持续高热),有肝/ 脾/淋巴结肿大,查血常规血细胞二系以上有进行性

噬血细胞综合征医学课件

噬血细胞综合征医学课件

2023-10-30contents •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症状与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预防与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案例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未来研究方向目录01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由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致命性综合症,常常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定义噬血细胞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和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两种类型。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与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则由其他疾病或感染等诱发。

分类定义与分类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导致大量正常细胞被破坏,引发一系列症状。

异常免疫反应在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如IL-1、IL-6、IFN-γ等,这些因子作用于骨髓和其他组织,导致造血功能抑制和组织损伤。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发现,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免疫调节异常,进而引发疾病。

免疫调节异常发病机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每年每百万人口中约有1-2例。

发病率地域分布性别分布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无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在男女之间的发病率相似,而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则可能与性别相关。

03流行病学020102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症状与诊断发热肝功能障碍持续高热,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脾脏肿大凝血功能障碍脾脏进行性肿大,质地较硬。

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

淋巴结肿大神经系统症状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可伴有疼痛。

头痛、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表现临床诊断标准发热、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中至少满足3项。

实验室诊断标准血红蛋白低于100g/L,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01
进一步深入研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
点和治疗策略。
开发新的诊断方法
02
继续开发新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优化治疗手段
03
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提高诊疗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医生培训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认知和诊 疗水平。
完善患者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患者教育体系,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 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加强科研与临床合作
加强科研与临床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诊疗服务。
年龄分布
HP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儿童期和青少年
期多见。
性别分布
男女均可发病,无明显 性别差异。
地域分布
HPS在全球范围内均有 报道,无明显的地域差
异。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HPS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 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此外,患 者还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XX
噬血细胞综合征
汇报人:XX
REPORTING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目录
XX
PART 01
疾病概述
REPORTING

噬血细胞综合征医学课件

噬血细胞综合征医学课件

鉴别诊断
1 2
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更为显著,无发热和脾大等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
有皮疹、肾脏损伤、血液系统损伤等临床表现 。
3
病毒感染
如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可伴有发 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无脾大和血液系统 损伤等表现。
03
治疗方案与用药
治疗方案
诱导治疗
通过使用依托泊苷、地塞米松等药物诱导缓解, 迅速控制病情。
输血支持
当患者出现贫血、出血等情况 时,可适当输血纠正症状。
抗感染治疗
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应及时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
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 应给予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
、肠内营养等。
04
预后与并发症
预后情况
良性过程
01
某些类型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如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
较轻且预后较好,经过治疗可完全康复。
再发风险
部分患者治愈后可能再次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或其他类型的 血液系统疾病,应长期关注并采取预防措施。
05
预防措施与生活建议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鼓励人们接种各种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增 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增强身体 免疫力。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噬血细胞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005‰~0.04‰,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阶段,以青少年和成年人为主。
死亡率
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五年生存率不到10%。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免疫异常、药物反应、肿瘤等多种因素 。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嗜血细胞综合征

嗜血细胞综合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FHL-3:定位于染色体17q25,基因UNC13D, 产物Munl3--4对细胞毒性颗粒的出胞很重要。突 变损伤了启动囊泡以及接下来的溶细胞酶的释放, 导致FHL一3发生。 FHL-4:定位于染色体6q24上,基因是STX11, 可能参与囊泡转运机制。目前只在库尔德人中发 现该突变,考虑该突变有种族特异性。 FHL-5:定位于19p上,基因是STXBP2编码突 触融合蛋白-2或者Munc18-2 protein,参与调 节囊泡转运。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NK细胞活性下降是本病标志性改变,在继发性噬 血细胞综合征患者NK细胞活性下降可能和NK细 胞数量下降有关。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CD25)增高也有特殊诊断意 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发病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LH或者以下指标8条中符合5条即可诊断为 HLH: ① 发热:持续>7天,体温>38.5℃。 ②脾大(肋下大于等于3cm)。 ③血细胞减少(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 <100×10 9/L,中性粒细胞<1.0×10 9/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所致。 ④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甘油三酯>3mmol/L或高 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Fib<1.5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 ⑤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里找到噬血细胞,同时没有恶性疾病的 表现。 ⑥ NK细胞活性降低或消失。 ⑦ 铁蛋白>500mg/L。 ⑧ CD25(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2400U/ml。

HPS

HPS

8
实验室检查(1)
血象
多为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计数减少最为明显,白
细胞计数减少程度较轻;观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可
作为本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指征。病情缓解时,首先可 见到血小板计数上升;而在病情恶化时,则首先见到 血小板计数下降
9
实验室检查(2)
骨髓象
早期为增生性骨髓象,噬血细胞现象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应性组 织细胞增生,无恶性细胞浸润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甘油三酯、LDH、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NAP) 可增高 在全身感染时,可有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及血清 铁蛋白增多
高甘油三脂( TG) 血症:空腹TG ≥3 mmol/ L 或≥年龄相
关的正常功能
在疾病活动期,可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增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在有肝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
32
原发性HP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
每5万新生儿中1人发病
约有70-80%患者在1岁以内发病
2岁以内发病者占90%以上
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33
意见2
原发性HPS仍可见于青年人及成人患者
确诊HPS后反复发作但病因不明的患者,仍有
可能为原发HPS
诊断HPS必须做基因筛查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邱亚娟 2013-4-3
1
定义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
增多症(HLH),是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 ,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 态。 主要特征为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
噬血现象(主要见于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图1 HLH的细胞因子风暴模式图

《噬血细胞综合症》课件

《噬血细胞综合症》课件
如利妥昔单抗、CD25单抗等,通过调节免疫系 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剂
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用于 调节免疫系统,减轻异常免疫反 应。
细胞因子治疗
如干扰素、白介素等,通过调节 细胞因子网络,控制炎症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01 供体选择
选择HLA配型相合的供体,确保移植成功并降低 排斥反应的风险。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Fra bibliotek针对噬血细胞综合症的特异性药物
开发针对该疾病的特异性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临床试验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统一的临床试验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基因治疗与精准医疗
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深入探究基因突变与噬血细胞综合症发病机制的关系,为精 准医疗提供依据。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噬血细胞综合症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
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 致大量炎症细胞和噬血细胞增殖,对正常组织造 成损害。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噬血细胞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 常等。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骨髓检查等,可以确诊噬血细胞综合症。同 时,还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如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02
噬血细胞综合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化疗药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依托泊苷、地塞米松、环磷 酰胺等,用于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和杀灭异常细胞
。 02
生物制剂
02 定期体检

噬血细胞综合征ppt课件

噬血细胞综合征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9
发病机制——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可能使体内的某些原因启动了免疫系统的活化机 制所引发的一种反应性疾病。
主要是活化的T淋巴细胞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超量的 细胞因子,导致了细胞因子风暴,使T淋巴细胞及 巨噬细胞本身处于失去控制的活化状态,导致机 体细胞免疫调节系统失控,TH1与TH2细胞比例失 衡, TH1细胞过度活化→大量的IFN-r、IL-6、 GM-CSF→CD8+T细胞、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 胞吞噬功能增强→HLH
肺部的症状多为肺部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所致,但难 与感染鉴别。
可编辑课件PPT
13
实验室检查
血象:多为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减少为明显, 白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轻。
病情缓解时,首先可见到血小板上升;而在病情 恶化时,亦首先见到血小板下降。
观察血小板的变化,可作为本病活动性的一个指 征。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3
原发性或遗传相关性是血细胞综合征pHPLH or hHPLH 家族性嗜血细胞综合征 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
Chediak-Higashi综合症 格里塞利综合征: X性连锁淋巴增生综合征:
可编辑课件PPT
4
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性
Chediak-Higashi综合症: 是一种吞噬细胞杀伤功能缺陷病,临床特征以眼与皮肤 的部分白
肝、脾肿大,肝脾肿大明显,且呈进行性
有的有皮疹,皮疹无特征性,常为一过性,往往出皮疹时 伴高热。
淋巴结肿大,约有一半病人有淋巴结肿大,有的有巨大淋 巴结。
神经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一般在病程晚期出现,但 也可发生在早期,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前囟饱胀、颈强直、 肌张力增强或降低、抽搐等。亦可有第VI或第VII对颅神经 麻痹、共济失调偏瘫或全瘫、失明、意识障碍、颅内压增 高等。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社会 影响
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心理压力:噬血 细胞综合征对患 者和家庭造成巨 大的心理压力, 影响生活质量。
经济负担: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 需要高额的医疗 费用,给家庭带 来沉重的经济负 担。
社交障碍:疾病 可能导致患者和 家庭成员出现社 交障碍,影响人 际关系。
家庭关系:疾病 对家庭关系产生 影响,可能导致 家庭成员之间的 矛盾和冲突。
挑战和机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挑战: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机遇:随着科研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预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科研进展: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未来展望:随着科研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 破和进步。
噬血细胞综合征国际研究联盟的成 立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是交流最新 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跨国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
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共同攻克噬血 细胞综合征难题
发者
优点:治愈率 高,可有效延
长生存期
注意事项:需 寻找匹配的供 体,严格筛选 供体和预处理
方案
其他治疗方法
化疗:使用化学 药物杀死或抑制 肿瘤细胞生长
放疗:利用放射线 治疗肿瘤,破坏肿 瘤细胞生长和繁殖
免疫治疗:通过调 节免疫系统来增强 机体对肿瘤细胞的 抵抗力
靶向治疗:针对肿 瘤细胞表面的特定 蛋白或基因进行治 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发病年龄一般早期发病,70%发生于1岁以内,甚至可在生前发病,出生时即有 临床表现。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但也有迟至8岁发病者。成年发病亦不能排除家 族性HPS。在同一家族中,其发病年龄相似。症状、体征多样,早期多为发热、 肝、脾肿大,有的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症状。发热持续,亦可自行退热; 肝脾肿大明显,且呈进行性;皮疹无特征性,常为一过性,往往出现皮疹时伴高 热;约有一半病人有淋巴结肿大,有的有巨大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一般 在病程晚期出现,但也可发生在早期,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前囟饱胀、颈强直、 肌张力增强或降低、抽搐等。亦可有第VI或第VII对颅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偏瘫或 全瘫、失明、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等。肺部的症状多为肺部淋巴细胞及巨噬细 胞浸润所致,但难与感染鉴别。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血象:多为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减少为明显,白细胞减 少的程度较轻;观察血小板的变化,可作为本病活动性的一 个指征。病情缓解时,首先可见到血小板上升;而在病情恶 化时,亦首先见到血小板下降。
► 骨髓象:骨髓在疾病早期的表现为中等度的增生性骨髓象, 噬血现象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恶性细 胞浸润,应连续多次检查骨髓,以便发现吞噬现象。该病的 极期除组织细胞增多外,有多少不等的吞噬性组织细胞,主 要吞噬红细胞,也可吞噬血小板及有核细胞。晚期骨髓增生 度降低,这很难与细胞毒性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鉴别。有的 病例其骨髓可见大的颗粒状淋巴细胞,胞体延长如马尾或松 粒状,这可能是HPS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细胞。碱性磷酸 酶染色阳性率及积分正常或增高。
药物(苯妥英钠)、红斑狼疮及免疫缺陷等,故一 旦HPS诊断确定,应严格探究潜在疾患。感染相关 的HPS(IAHS)中多见病毒(尤其是EB病毒)和 细菌感染,血液肿瘤多见于恶性淋巴瘤,已报道可 引起HPS的恶性淋巴瘤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NK细 胞淋巴瘤,血管中心型淋巴瘤,成人鼻T细胞淋巴 瘤,大细胞性淋巴瘤(T-和B-细胞型),Ki-1阳性 大细胞淋巴瘤(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母 细胞淋巴结病样T细胞淋巴瘤和进展性NK细胞白血 病。
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④直接拮抗细胞因子的抗TNF抗体和IL-1受体拮抗剂;

⑤为抑制或减少淋巴因子的供应源可采用化疗。包括CHOP、CHOPE
方案或缓慢静滴长春新碱。屡已报道应用依托泊甙(VP16)治疗原因不明
的重症HPS、EBV-AHS或LAHS奏效。预后分析表明,对于不易与MH鉴别
的HPS患者启用化疗是必需的;
。HPS的分子诊断包括编码穿孔素的基 因突变、基因UNC13D突变、STX11、 RAB27a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最容易混淆的是家族性HPS与继发性HPS,特别是与 病毒相关性HPS的鉴别,因为病毒感染不但与病毒相关性HPS 有关,在家族性HPS患者,也常有病毒感染,而且家族性HPS 也常由病毒感染而诱发。家族性HP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常问不到家族史,更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一般认为,在2岁前 发病者多提示为家族性HPS,而8岁后发病者,则多考虑为继 发性HPS。在2-8岁之间发病者,则要根据临床表现来判断, 如果还难肯定,则应按家族性HPS处理。其次要与恶性组织细 胞病(恶组)相鉴别,二者在骨髓片上很难鉴别,但HPS要比 恶组常见得多。但如临床上呈暴发经过、严重肝功能损害、骨 髓中组织细胞恶性程度高,特别是肝、脾或其他器官发现异常 组织细胞浸润,则先考虑为恶组为宜;否则应诊断为HPS。
► 高细胞因子血症作为血细胞减少和器官衰竭的中间机制。CD+4T 细胞分泌诱导巨噬细胞增生的因子(PIF)为HPS的始动因素。 IFNγ和TNF-α引起骨髓造血抑制,IFN-γ、TNFα和IL-1导致发 热、肝功能异常、高脂血症及凝血障碍。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sIL-2R)的过度增高结合IL-2可作为抑制正常免疫反应的“阻 断因子”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状态。
► 血脂:可见甘油三酯增多,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现,脂蛋白电泳常见极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降低。当病情缓解时,脂蛋白胆固醇可恢复正常。
► 肝功能: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胆红素可增高,其改变的程度与肝受 累的程度一致。在全身感染时,可有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及血清 铁蛋白增多。
噬血细胞综合征
概述
► 噬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称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噬血细胞性网 状细胞增生症,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告,是一 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 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 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素及VP16;对进展迅速的MAHS则应针对细胞因子所致的损害进行治疗,

⑥骨髓扫荡性(根治性)治疗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或外周
血干细胞移植治疗FHL或耐化疗的LAHS或EBV-AHS病例,优于常规化疗和
免疫抑制治疗。

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方案决定于疾病的类型,如HPS发生于
治疗前的免疫缺陷患者,则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及抗肿瘤;如果HPS发生于化
疗后,而肿瘤已缓解则应停止抗肿瘤治疗,同时抗感染,加用肾上腺皮质激
► 免疫学检查:家族性HPS常有自然杀伤细胞及T细胞活性降低。 ► 影像检查:部分病人胸片可见间质性肺浸润,晚期病人头颅CT或MRI
检查可发现异常,其改变为陈旧性或活动性感染,脱髓鞘,出血,萎 缩或(及)水肿。有时亦可通过CT检查发现脑部钙化。B超提示肝脾 肿大。
诊断
► 国内很多医院诊断HPS 系采用日本Histiocyte SocietyFHL 研究组制定 的诊断标准。
并发症
►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
治疗
► 原发性HPS或病因不明未检出明显潜在疾患者除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外,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根本性治疗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继发性HPS应作病 因探索,治疗应以基础病与HPS并重。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a.化学疗法: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细胞毒性药物,如长青花碱或长春新碱与肾

c.造血干细胞移植:尽管上述化疗可使病情缓解,有的可缓解9年,但仍不
能根治家族性HPS。Fisher等(1986)首先报告用骨髓移植治愈家族性HSP患者,
在2000年上海 举行的国际小儿血液肿瘤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Imashukn报告
5例由 EBV所致的 HPS,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随后用环胞菌素A加VP16,大大
取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为非家族性HPS,则在8周治疗后根据病情停
止治疗。
►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对HPS或高细胞因子血症的 治疗对策为:

①类固醇疗法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②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多用于VAHS);

③抑制T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抑制剂环孢菌素A或联用G-CSF治疗VAHS,
改善了本病的预后。

d.治疗方案:国际组织细胞协会1994年提出一个治疗家族性HPS的方案
(HLH94):地塞米松每日10mg/m2 与 VP16每周 150mg/m2,连用 3周,第4周
起减量,第9周起VP16每2周用药1次,并加用环胞菌素A每日5~6mg/kg口服,
共用1年。有神经症状者,前8周每2周鞘内注射MTX1次。如果是家族性HPS,争
► 流行病学以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原发性 HLH(FHL)的年发病率约为0.12/1O万。在日本和亚 洲国家发病率较高。本病来势凶险,东方患者的死亡 率约为45%。
病因类
► 原发性和继发性 ► 原发性HPS,或称家族性HP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其发病和病情加剧常与感染有关; ► 继发性HPS常见病因为感染、实体瘤和血液系肿瘤、
发病机制
► HPS可以看作细胞因子病(cytokine disease),或巨噬细胞 激活综合征。作为免疫应答的反应性T细胞(Th1和Tc)和单核吞 噬细胞过度分泌淋巴、单核因子〔巨噬细胞增生的诱导因子 (PIF)〕激活巨噬细胞。恶性细胞亦可直接刺激组织细胞,或由 肿瘤细胞产生释放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诱发临床综合征, 称之为副新生物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上腺皮质激素联用,亦可应用反复的血浆置换,或VP16或VM26与肾上腺皮质激
素合用。有的应用VP16、肾上腺皮质激素,鞘内注射氨甲煤呤(MTX)及头颅
照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的主张在缓解时,应用上述药物小剂量维持治疗。

b.免疫治疗:有人用环胞菌素A治疗家族性HPS取得满意效果,同样,用抗
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亦可诱导缓解。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严重感染引起的强烈免疫反应,淋巴组织 细胞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本病常发生于免疫缺陷者,由病毒感染所致者称病 毒相关性HPS(VAH),但其它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原虫等 感染也可引起HPS。其临床表现除有HPS的共同表现(如前所述)外,还有感染 的证据。骨髓检查有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并有吞噬红细胞、血小板和有核细胞现 象。 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本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 淋)相关的HPS,急淋在治疗前或治疗中可能合并有感染或没有感染伴发的HPS。 除急淋外,纵隔的精原细胞瘤也常发生继发性HPS。第二类是淋巴瘤相关的HPS (lymphoma-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LAHS),淋巴瘤常为 亚临床型,没有淋巴瘤的表现,故往往误诊为感染相关性HPS,特别容易误诊为 EB 病毒相关性淋巴瘤。
► 凝血功能:在疾病活动时,常有凝血异常,特别是在疾病活动期,有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在肝受损时,其凝血酶 原时间可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