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症
发病机制
噬血细胞的增多加速血细胞的破坏; 抑制性单核因子和淋巴因子如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以及造血生长 因子的产生,使得血清中存在造血祖细 胞增值的抑制因素,骨髓内粒系和红系 前体细胞和巨核细胞进行性减少;
临床表现
年龄:可发生任何年龄,Wong报道40 例HPS,年龄为1-84岁;在IAHS有报道 219例,其中3岁以下占半数,1岁以下 占18%,近期温州育婴儿童医院报道25 例,年龄6月-8岁。
发热:早期多见发热,为高热-稽留热、 驰张热或不规则热,可自行下降。
临床表现
肝、脾肿大:明显肿大,且进行性加重;
皮疹、淋巴结肿大:可有一过性皮疹, 无特征性,常伴有高热。约一半患儿淋 巴结肿大,甚至为巨大淋巴结。
出血:因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 及肝功能损害。本病常有出血,可表现 为皮肤出血、紫癜、淤斑、鼻衄及其他 出血。
化学疗法
常用的化疗药物由VCR、VDS、VP16、 VM26、Pred或Dex联合应用,或用 CHOP方案,同时鞘注MTX,颅脑照射。 也可进行反复的血浆置换。
免疫治疗
HDMP; HD-Ig; CSA; ATG;
造血干细胞移植
Fisher等1986年首先报道用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家族性HPS患者,近年来报道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骨髓多数增生活跃,出现嗜 血细胞为其特点,但有少数病例早期仅 表现为增生活跃,并无嗜血细胞,病程 晚期出现增生低下。
免疫学检查:T细胞功能缺陷,NK细胞 活性降低或消失,NAN、Coomb’s test 可阳性。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见间质性浸 润,晚期患者头颅CT或MRI可发现陈旧、 活动的感染,脱髓鞘,出血,萎缩,脑 水肿,脑钙化等表现。B超可见肝、脾、 腹腔淋巴结肿大。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症噬血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ocytosis),又称噬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告。
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综述噬血细胞综合症不是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是一种与急性病毒感染有关的良性噬血组织细胞增生,是血液内科一种少见的疾病.病因可能是感染、药物或肿瘤引起的. 多发于儿童,其特点为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活跃,并有明显的吞噬红细胞现象。
患者多有明显高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患者有贫血现象,白细胞明显减少,分类可见淋巴细胞明显增高,易见异淋。
血小板常减低。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感染病毒,或是因为用药不当,以及体内有肿瘤(对于小孩来说肿瘤几率低)等,很可能是由于感冒或者是小型伤口感染.婴幼儿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能力弱.调节不当.致使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一种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清除病毒肿瘤细胞等)而且对自身血细胞发生攻击并消除. 使得婴儿贫血导致死亡. 较大的有血液专科的医院均可以治疗,但是目前无哪一家医院能保证百分之百治愈该病.治疗费用较高。
综合症分类一类为原发性或家族性,遗传性占主要因素。
二类为继发性,后者可由感染及肿瘤所致。
原发性HPS,或称家族性HPS,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和病情加剧常与感染有关;继发性HPS分为感染相关性HPS(infection-associatedhemophagocytic syndrome,IAHS),此型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由病毒引起者称病毒相关性HPS(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syndrome,VAHS);由肿瘤引起者称肿瘤相关性HPS(malignancy-associated hemophagnocytic syndrome,MAHS)。
噬血细胞综合征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01
进一步深入研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
点和治疗策略。
开发新的诊断方法
02
继续开发新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优化治疗手段
03
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提高诊疗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医生培训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认知和诊 疗水平。
完善患者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患者教育体系,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 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加强科研与临床合作
加强科研与临床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诊疗服务。
年龄分布
HP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儿童期和青少年
期多见。
性别分布
男女均可发病,无明显 性别差异。
地域分布
HPS在全球范围内均有 报道,无明显的地域差
异。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HPS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 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此外,患 者还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XX
噬血细胞综合征
汇报人:XX
REPORTING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后 • 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目录
XX
PART 01
疾病概述
REPORTING
嗜血细胞综合征资料
并发症
►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
治疗
► 原发性HPS或病因不明未检出明显潜在疾患者除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外,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根本性治疗是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继发性HPS应作病 因探索,治疗应以基础病与HPS并重。
►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
a.化学疗法: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细胞毒性药物,如长青花碱或长春新碱与肾
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
④直接拮抗细胞因子的抗TNF抗体和IL-1受体拮抗剂;
►
⑤为抑制或减少淋巴因子的供应源可采用化疗。包括CHOP、CHOPE
方案或缓慢静滴长春新碱。屡已报道应用依托泊甙(VP16)治疗原因不明
的重症HPS、EBV-AHS或LAHS奏效。预后分析表明,对于不易与MH鉴别
的HPS患者启用化疗是必需的;
► 流行病学以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原发性 HLH(FHL)的年发病率约为0.12/1O万。在日本和亚 洲国家发病率较高。本病来势凶险,东方患者的死亡 率约为45%。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血象:多为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减少为明显,白细胞减 少的程度较轻;观察血小板的变化,可作为本病活动性的一 个指征。病情缓解时,首先可见到血小板上升;而在病情恶 化时,亦首先见到血小板下降。
► 免疫学检查:家族性HPS常有自然杀伤细胞及T细胞活性降低。 ► 影像检查:部分病人胸片可见间质性肺浸润,晚期病人头颅CT或MRI
检查可发现异常,其改变为陈旧性或活动性感染,脱髓鞘,出血,萎 缩或(及)水肿。有时亦可通过CT检查发现脑部钙化。B超提示肝脾 肿大。
诊断
► 国内很多医院诊断HPS 系采用日本Histiocyte SocietyFHL 研究组制定 的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医学课件
鉴别诊断
1 2
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更为显著,无发热和脾大等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
有皮疹、肾脏损伤、血液系统损伤等临床表现 。
3
病毒感染
如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可伴有发 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无脾大和血液系统 损伤等表现。
03
治疗方案与用药
治疗方案
诱导治疗
通过使用依托泊苷、地塞米松等药物诱导缓解, 迅速控制病情。
输血支持
当患者出现贫血、出血等情况 时,可适当输血纠正症状。
抗感染治疗
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应及时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营养支持
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 应给予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
、肠内营养等。
04
预后与并发症
预后情况
良性过程
01
某些类型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如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
较轻且预后较好,经过治疗可完全康复。
再发风险
部分患者治愈后可能再次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或其他类型的 血液系统疾病,应长期关注并采取预防措施。
05
预防措施与生活建议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鼓励人们接种各种疫苗,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增 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增强身体 免疫力。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噬血细胞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005‰~0.04‰,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阶段,以青少年和成年人为主。
死亡率
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五年生存率不到10%。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免疫异常、药物反应、肿瘤等多种因素 。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嗜血细胞综合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FHL-3:定位于染色体17q25,基因UNC13D, 产物Munl3--4对细胞毒性颗粒的出胞很重要。突 变损伤了启动囊泡以及接下来的溶细胞酶的释放, 导致FHL一3发生。 FHL-4:定位于染色体6q24上,基因是STX11, 可能参与囊泡转运机制。目前只在库尔德人中发 现该突变,考虑该突变有种族特异性。 FHL-5:定位于19p上,基因是STXBP2编码突 触融合蛋白-2或者Munc18-2 protein,参与调 节囊泡转运。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NK细胞活性下降是本病标志性改变,在继发性噬 血细胞综合征患者NK细胞活性下降可能和NK细 胞数量下降有关。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CD25)增高也有特殊诊断意 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发病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LH或者以下指标8条中符合5条即可诊断为 HLH: ① 发热:持续>7天,体温>38.5℃。 ②脾大(肋下大于等于3cm)。 ③血细胞减少(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 <100×10 9/L,中性粒细胞<1.0×10 9/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所致。 ④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甘油三酯>3mmol/L或高 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Fib<1.5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 ⑤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里找到噬血细胞,同时没有恶性疾病的 表现。 ⑥ NK细胞活性降低或消失。 ⑦ 铁蛋白>500mg/L。 ⑧ CD25(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2400U/ml。
噬血细胞综合症
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骨髓多数增生活跃, 骨髓检查:骨髓多数增生活跃,出现嗜 血细胞为其特点, 血细胞为其特点,但有少数病例早期仅 表现为增生活跃,并无嗜血细胞, 表现为增生活跃,并无嗜血细胞,病程 晚期出现增生低下。 晚期出现增生低下。 免疫学检查: 细胞功能缺陷 细胞功能缺陷, 细胞 免疫学检查:T细胞功能缺陷,NK细胞 活性降低或消失, 活性降低或消失,NAN、Coomb’s testS、VP16、 、 常用的化疗药物由 、 、 VM26、Pred或Dex联合应用,或用 联合应用, 、 或 联合应用 CHOP方案,同时鞘注 方案, 方案 同时鞘注MTX,颅脑照射。 ,颅脑照射。 也可进行反复的血浆置换。 也可进行反复的血浆置换。
鉴 别 诊 断
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MH) )
两者相似,但本病无血脂改变, 两者相似,但本病无血脂改变,外周血或 骨髓中可发现异常组织细胞: 骨髓中可发现异常组织细胞:
外周血、骨髓、淋巴结、 外周血、骨髓、淋巴结、肝、脾等组织中可找到恶性组 织细胞,支持MH; 织细胞,支持 ; 恶性组织细胞对乙酸α萘酚脂酶、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 恶性组织细胞对乙酸α萘酚脂酶、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 免疫组化是细胞内κ链及γ链均阳性; 免疫组化是细胞内κ链及γ链均阳性; HPS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增高; 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增高; 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增高 MH血清铁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增高,组化染色见 血清铁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增高, 血清铁蛋白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增高 巨噬细胞中大量抗核蛋白酶; 巨噬细胞中大量抗核蛋白酶; 部分MH含有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如t(2;5)等; 含有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部分 含有特异性染色体异常 ; 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医学
xx年xx月xx日
噬血细胞综合征医学
CATALOGUE
目录
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预后和预防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
01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由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在体内积聚并破坏正常组织。
定义
感染诱发
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发热,且难以用常规方法治疗。
发热
肝脾肿大
淋巴结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脾肿大,伴有肝功能异常和黄疸。
多数患者有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疼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等。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
02
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包括以下8项指标发热;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或增生异常;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铁代谢异常;噬血细胞在骨髓或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增高。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患者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或增生异常等症状,但无发热、脾大等表现。
1
诊断流程
2
3
1. 进行血常规、骨髓检查、淋巴结活检等相关检查,初步判断是否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 进行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3.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定期监测和治疗建议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
05
研究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以更精确地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
靶向治疗
新药研发
开发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新型药物,以减轻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免疫调节药物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35页
治疗选择
直接治疗应针对引发危及生命症状炎性反应, 所以针对病原体治疗通常不能控制HLH。同时 采取免疫抑制剂和抑制细胞生长药品以及针反 抗病原体药品,所以包含肾上腺皮质激素、免 疫球蛋白、VP16、CsA.抗病毒等药品。
1. 症状较轻病人应用激素和输注免疫球蛋白多 可控制过分炎症反应和改进试验室结果异常。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16页
四、临床特点
1、长久发烧、肝脾肿大、血细胞降低。 2、亦可有淋巴结病 、黄疸、神经系统症状。 3、特征试验室检验包含高甘油三酯、高铁蛋白、
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和纤维蛋白原降低。 4.少数病人有噬血现象,伴随病程进展可见者
较多。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17页
五、诊 断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23页
组织细胞协会年修订HLH诊疗标准:
当患者符合以下两条任何一条时可诊疗HLH 1、分子生物学检验符合HLH(比如存在PRF或SAP基因突变)。 2.符合以下8条标准中5条: (1)发烧超出一周,热峰>38.5℃。 (2)脾大。 (3)两系或三系血细胞降低(Hb<90g/L,PLT<100×109/L,N绝对值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19页
Kfoury()于贝鲁特医院确诊一例33岁女性为 TTP, 血浆置换治疗后诱发了难治性HPS。
Hawidas()汇报一例成人still病伴发HPS, 应用激素治疗无效, 加用CSA取得CR。
噬血细胞综合征专业知识专家讲座
第20页
一例53岁男性发烧、肝大、全血细胞降低、 凝血功效显著失常,经血清学及肝活检证实 为慢性乙肝。BM为HPS,应用丙球、CSA. 激素无效,加用VP16退热,同时用 Lamivadine,HBV转阴(A leem )。
HPS
8
实验室检查(1)
血象
多为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计数减少最为明显,白
细胞计数减少程度较轻;观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可
作为本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指征。病情缓解时,首先可 见到血小板计数上升;而在病情恶化时,则首先见到 血小板计数下降
9
实验室检查(2)
骨髓象
早期为增生性骨髓象,噬血细胞现象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应性组 织细胞增生,无恶性细胞浸润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甘油三酯、LDH、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NAP) 可增高 在全身感染时,可有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及血清 铁蛋白增多
高甘油三脂( TG) 血症:空腹TG ≥3 mmol/ L 或≥年龄相
关的正常功能
在疾病活动期,可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增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在有肝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
32
原发性HP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
每5万新生儿中1人发病
约有70-80%患者在1岁以内发病
2岁以内发病者占90%以上
50%患者有阳性家族史
33
意见2
原发性HPS仍可见于青年人及成人患者
确诊HPS后反复发作但病因不明的患者,仍有
可能为原发HPS
诊断HPS必须做基因筛查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邱亚娟 2013-4-3
1
定义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
增多症(HLH),是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非恶性增生 ,分泌大量炎性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 态。 主要特征为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
噬血现象(主要见于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图1 HLH的细胞因子风暴模式图
《噬血细胞综合症》课件
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剂
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用于 调节免疫系统,减轻异常免疫反 应。
细胞因子治疗
如干扰素、白介素等,通过调节 细胞因子网络,控制炎症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01 供体选择
选择HLA配型相合的供体,确保移植成功并降低 排斥反应的风险。
05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Fra bibliotek针对噬血细胞综合症的特异性药物
开发针对该疾病的特异性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临床试验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建立统一的临床试验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基因治疗与精准医疗
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深入探究基因突变与噬血细胞综合症发病机制的关系,为精 准医疗提供依据。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噬血细胞综合症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
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 致大量炎症细胞和噬血细胞增殖,对正常组织造 成损害。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噬血细胞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 常等。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骨髓检查等,可以确诊噬血细胞综合症。同 时,还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如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02
噬血细胞综合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化疗药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依托泊苷、地塞米松、环磷 酰胺等,用于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和杀灭异常细胞
。 02
生物制剂
02 定期体检
《噬血细胞综合征》课件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对于已经存在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积极治疗并控制病情。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疾病知识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常见、症状多样、诊断困难
详细描述
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症状多样,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由于该病表现多样,因此诊断较为困难。该病例中,患者经过多次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后,最终确诊为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得到缓解,但容易复发。
05
CHAPTER
特点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缺陷、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大量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发病机制
病因
临床表现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噬血细胞综合征》PPT课件
目录
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案例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未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方向
01
CHAPTER
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大量炎症和组织损伤。
定义
该病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未来研究方向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社会 影响
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
心理压力:噬血 细胞综合征对患 者和家庭造成巨 大的心理压力, 影响生活质量。
经济负担:治疗 噬血细胞综合征 需要高额的医疗 费用,给家庭带 来沉重的经济负 担。
社交障碍:疾病 可能导致患者和 家庭成员出现社 交障碍,影响人 际关系。
家庭关系:疾病 对家庭关系产生 影响,可能导致 家庭成员之间的 矛盾和冲突。
挑战和机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挑战: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机遇:随着科研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预后。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科研进展: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未来展望:随着科研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 破和进步。
噬血细胞综合征国际研究联盟的成 立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是交流最新 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跨国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
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共同攻克噬血 细胞综合征难题
发者
优点:治愈率 高,可有效延
长生存期
注意事项:需 寻找匹配的供 体,严格筛选 供体和预处理
方案
其他治疗方法
化疗:使用化学 药物杀死或抑制 肿瘤细胞生长
放疗:利用放射线 治疗肿瘤,破坏肿 瘤细胞生长和繁殖
免疫治疗:通过调 节免疫系统来增强 机体对肿瘤细胞的 抵抗力
靶向治疗:针对肿 瘤细胞表面的特定 蛋白或基因进行治 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淋巴结、肝、脾内有噬血细胞
诊断指南( HLH-2004)
表3 HLH-2004诊断标准
诊断指南(2009)
治疗方案(HLH-1994)
图2 HLH-94方案模式图
治疗方案(HLH-2004)
实验室检查(2)
骨髓象
早期为增生性骨髓象,噬血细胞现象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应性组 织细胞增生,无恶性细胞浸润
极期除组织细胞显著增生外,红系、粒系及巨噬细胞系均减少,
可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现象 晚期骨髓增生度降低,很难与细胞毒性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鉴别
。有的病例其骨髓可见大的颗粒状淋巴细胞,胞体延长如马尾或
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进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儿科 王春美
定义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
生症(HLH),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反应性增生性 疾病 归属于组织细胞增生症这一大类疾病(Ⅱ型) 主要特征为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和组织细胞 噬血现象(主要见于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病理特征为组织细胞良性增生伴吞噬血细胞现象
松粒状,可能是HLH 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细胞
实验室检查(3)
血液生化学检查
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甘油三酯、LDH、中性粒细胞 碱性磷酸酶(NAP) 可增高 在全身感染时,可有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及血清 铁蛋白增多
高甘油三脂( TG) 血症:空腹TG ≥3 mmol/ L 或≥年龄相
关的正常范围平均值的3 个标准差
实验室检查(6)
脑脊液检查
细胞增多为[ (5~10) ×109/ L ] ,主要为淋巴细胞,可 能有单核细胞,很少有噬血细胞 蛋白质增多 但有的患者即使有脑炎的临床表现,其脑脊液亦可能
正常
实验室检查(7)
病理学检查
受累器官病理活检: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现良性的 淋巴组织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呈吞噬现象,以红细胞 被吞噬最多,有时也吞噬血小板和白细胞
实验室检查(8)
基因异常:包括以下蛋白质的基因突变
Perforin 的基因突变 UNC13D 突变 STX11基因突变 白介素22 受体γ链的基因突变
SHZDIA 的基因突变(此蛋白又称为SLAM相关蛋白)
嘌呤核苷磷酸酶的基因异常
诊断指南( HLH-1991)
发热超过1周,高峰≥38.5℃
主要死亡原因有出血、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DIC
分类
分子遗传学改变
表2 HLH相关的基因突变
发病机制
图1 HLH的细胞因子风暴模式图
实验室检查(1)
血象
多为全血细胞减少,以血小板计数少最为明显,白细
胞计数减少程度较轻;观察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可作
为本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指征。病情缓解时,首先可见 到血小板计数上升;而在病情恶化时,则首先见到血 小板计数下降
实验室检查(4)
凝血功能
在疾病活动期,可有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增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在有肝损害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
实验室检查(5)
免疫学检查
抗核抗体(ANA) 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验) 可呈
阳性
在疾病活动期, IFN- γ水平增高, IL - 10 浓度也多增 高 NK细胞及T 细胞活性降低
图3 HLH-2004方案模式图
预后
FHL病程短、预后差,未经治疗者中位生存期约2个月 ,不到10%的患者生存期>1年,有的患者经过化疗后
可存活9年以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使治愈FHL成
为可能 由细菌感染引起者预后较好,EB病毒所致者预后最差 ,其他病毒感染所致者,其病死率一般在50%左右 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死亡率几乎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