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第一课时导学案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重点、难点】1.积累平仄、对仗知识2.学习欣赏对联二、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猜一则谜语,引起探究、学习的兴趣: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发红光,年年报吉祥,谜底:春联(二)、介绍对联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谜语和教材中的插图:清朝书法家钱沣的对联“文辞真比丰年玉;气味还同幽壑兰。
”概括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对联必须是上下两联相对,上下联字数要完全相等,而且上下联要结构相同,断句一致。
如:文辞——气味;真比——还同;丰年玉——幽壑兰。
2.词性相对,结构相同。
上下两联位置相同的词语的词性要一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等。
3.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传统对联要求仄起平收。
古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为“仄”声,现代汉语的四声分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必须用平声。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声调对仗,音调和谐,读起来极上口。
4.内容相关,上下联系。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联系,不能是毫不相关的两个事物,但又不能完全重复。
从内容的关联性上可把对联分为三类:(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树一代新风,立百年大计”(2)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第2课《奇妙的对联》教学案例
《奇妙的对联》教学案例史小亮【三维目标】1、体悟对联中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积累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重点掌握平仄、对仗知识。
3、学会欣赏对联,收集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拟写对联,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提高学生赏对子、对对子的能力。
【教学方法】活动激趣法、互动探究法、赏析领悟法【教学过程】一、古典诗歌导入新课: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元日》诗,这样写道“爆竹声里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对当时春节时家家户户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这种写对联贴对联的习俗代代相传至今延续了一千多年,小小对联其间却承载着中华文化源大精深的艺术世界,今天,就让我们师生一道在对联的天地里尽情遨游一番。
fN3洱吧下载 -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二、知识积累:掀起你的盖头来——了解对联1、成果展示活动:学生畅谈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课内外各种对联。
2、“我为对联画个像”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这些对联,结合课文《笠翁对韵》内容,总结个人心中的“对联模样”。
3、生生、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第一,对联的概念:对联也叫“楹联”“楹帖”“联语”,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体制短小、文字精练、雅俗共赏的独特文学样式。
第二,对联的发展: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说“《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
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
”南朝《荆梦岁时记》亦记载每逢岁时,人们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来驱鬼辟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联语。
又据《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子,即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K12学习】《奇妙的对联》导学案(3)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3)《奇妙的对联》导学案文章来自:xx《奇妙的对联》导学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学习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导学案(含答案)
19 奇妙的对联 1 四中崔宝安《奇妙的对联》导学案巩义四中崔宝安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学习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高一语文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编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2.学习欣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重点积累一些名联;3.尝试对对子。
【学习重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2.尝试对对子。
【知识积累】1.对联的来历:《山海经》中记有一段神话故事,说在东海度朔山的山洞里,囿禁着妖魔鬼怪。
这座山只一个出口在东北面,此处植有两只大桃树,枝叶繁茂,曲蟠三千里。
树下有鬼门,万鬼由此出入。
天帝派性能执鬼的两位神仙“神荼”和“郁垒”倚树把守。
凡是想逃出去作孽害人的恶鬼,两位神仙便用苇索捆去喂虎,吓得恶鬼不敢逃遁。
受此启发,地方官吏除夕时扎桃人,执绳索,并在门上画虎,借以吓鬼镇邪。
后来,人们嫌扎桃人、画老虎麻烦,为图简便,就以桃符镇鬼避邪。
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做成的,把它钉在大门的两侧,一年一换。
先是在桃符上雕刻“神荼”、“郁垒”的像,后觉得费事而改为画像,再后来干脆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的名字了事。
据宋朝张唐英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归顺宋朝的前一年除夕,令学士辛寅逊撰词,写在桃符板上,挂于寝室门外。
嫌其文辞欠佳,遂自题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相传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
2.对联的分类(用途):春联、行业对联、婚联、寿联、挽联、胜迹联、居室联、题赠联、谐趣联、杂题联。
胜迹联:题写镌刻于名山胜水形胜之地或历史遗迹、革命纪念地的一种对联。
居室联:也称堂联或装饰联。
是人们用于布置,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一种对联。
题赠联:也称交际联。
是人们在社交和联谊中为了表示敬仰、赞颂、祝贺、怀念等宗旨而题赠的对联。
谐趣联:也叫游戏联。
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娱乐、逗趣、斗智、试才的一种口头赠答式的对联,是旧时常见的一种文雅游戏形式,大多是一出一对,合而成联。
有时也作为一种含蓄、曲折表达情意的方法,谐趣联具有巧妙、诙谐的特点。
杂题联:凡难以划归以上九种类型的对联统称为杂题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第2课《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第2课《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剖析对联是我国共同的艺术方式,承载了丰厚的文明外延。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求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起高一先生对文明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形式,让先生喜欢这一类型的课程,感遭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动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先生学习状况剖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关于对联的艺术性、兴趣性、承载的文明没有专题的探求活动或未充沛展开过有关对联的探求活动,先生的兴味和积极性有望失掉充沛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身手,而在于鼓舞、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员教育指南»〕,〝一切智力方面的任务都要依赖于兴味〞〔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迷信与儿童心思»〕,在教学中扣紧〝巧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鼓舞兴味,以兴味鼓舞先生对对联的知识、文明的探求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墨守成规,做到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停止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络。
情境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土文明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方法,激起先生兴味,感受对联艺术和文明。
作为梳理探求单元课程,要充沛调动先生的积极参与,表达先生主体,提高学习兴味,引发进一步自主探求的愿望。
四、教学目的1.激起先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髓之一对联的兴味。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经过拟写对联,提高先生运用言语文字的才干。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先生自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进程设计〔一〕用四川佳人杨慎的故事导入杨升庵巧对县令杨慎,字升庵。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及特点教学难点:对联的创作技巧及运用教学准备:相关对联资料、PPT课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1)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意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2)对联的结构:上联、下联和横批。
(3)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3. 学习对联的种类(1)春联:春节时贴的对联。
(2)寿联:祝寿时用的对联。
(3)挽联:悼念逝者时用的对联。
(4)婚联:结婚时用的对联。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对联,让学生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并解释原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习对联的创作技巧(1)平仄搭配: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
(2)对仗工整:上下联对应的词语要在词性、数量、意义等方面保持一致。
(3)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要相互关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3. 创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尝试创作对联。
例如:“春天”为主题,学生需围绕春天创作一副对联。
4. 展示评价学生将自己的对联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大家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有了初步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对联知识,提高对联创作水平。
引导学生将对联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课堂活动1. 对联接龙:学生分组进行对联接龙游戏,要求每组成员依次给出上联,下一位成员需根据上联创作出下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
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
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妙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对联》。
二、文本解读模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1、对联常识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自学书本的对联常识,之后回答:(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2)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3)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5)张贴时,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2、学生表演:秀才改对联3、谐讽联包括谐趣(诙谐有趣,耐人寻味)和讥讽(讽诫戏谑,发人深省),也就是以诙谐幽默为主题,以教育劝诫为宗旨,运用多种修辞技巧创作的妙趣联,就叫谐讽联。
4、练习一位友人在鲁迅先生逝世之时,写了副挽联,之间引用了鲁迅先生所写的两部著名的小说,请你补全对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_,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_______。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并掌握对联的有关常识。
2.根据对对联的有关常识的认识学拟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加强对中华古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拟写对联三.活动组织过程.一)导入:由少年毛泽东巧对老先生的故事来初步认识对联。
跳,跳,跳,跳下地飞,飞,飞,飞上天二)学生自读文本走进对联(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叫对联?2.对联的组成(从格式上看)有几部分?3.对对联有哪些要求?4.欣赏课本中的对联三)自由朗读一遍晨读对韵四.牛刀小试(拟写对联)1. 猜一猜只有几文钱,你又求,他又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日也拜,夜也拜,叫我为难横批是2.对一对2(1)一条大路通南北(2)阅读下面相关文字,然后按要求答题湖南岳阳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但岳阳楼的出名,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不朽名作《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
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
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更为后人传诵。
(1)岳阳楼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四面湖山来眼底”,下联是“万家到心头”,请根据以上内容在空缺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字。
(2)请为下面的对联补拟下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记事下联是:3、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拟写对联的上联。
雅典奥运会。
比赛第一天,我国年仅22岁的射击运动员杜丽在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中凭借最后一枪的出色发挥为中国军团夺得第一枚金牌。
比赛第七天,我国29岁的羽毛球选手张宁在女单决赛中以2比1力挫荷兰名将张海丽夺得冠军。
而十年前,在尤伯杯决赛中她曾败给张海丽。
有人想就这两人夺得金牌的事写一副对联,已经有了下联,请你在横线上对出上联。
上联:下联:羽坛老将十年磨一剑4、请从“恒心”,”“勤学”,“立志”,“奉献”,“尊严”等词语中任选一个作为话题拟写一副对联。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10)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 掌握对联的特点。
2、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紧承上节课关于修辞的介绍,引出修辞手法中的对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联。
二、明确对联的一般特点正反举例,引导明确:1、对联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5、内容关联。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尤其相同的位置。
三、趣味对联赏析1、嵌字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1914年前翰林王运讽袁世凯)2、拆字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3、谐音联二猿伐木深山,小猢狲也敢对锯(对句)?一马陷足烂泥,老畜生焉能出蹄(出题)!4、哑联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其实,这是二人开玩笑的一副哑联。
你猜得出来吗?狗啃河上骨(和尚骨);水流东坡诗(东坡尸)。
四、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地名。
1、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州醉翁亭)2、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武汉黄鹤楼)五、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人物。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2、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文天祥)4、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第2课《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向柱文【教学目标】1.通过对联结构和音韵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对仗、平仄等基本知识,增进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2.借助对联形式和内容赏析,激发学生掌握品味对联之美的基本切入角度,提升其联句鉴赏能力;3.以高考对联类试题为载体,鼓励学生尝试拟写对联,认识对联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作用,进而切实增强其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及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对联的赏析。
【教学方法】例析归纳,训练体验【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对联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一、典故引领,激趣导入:1.苏轼贬黄州时,文人云集,门生满堂。
钦差来访,欲找茬,遂遥指对面半山一七层白塔出一上联曰:“宝塔尖尖,七层四方八面。
”但苏轼门生皆摇手示不能对。
钦差讥轼。
轼说,他们皆已“默对”。
钦差不信,轼遂朗声告知,钦差惭而退。
你能说出苏轼告知钦差的下联吗?(明确:手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
)2.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全国应邀赴宴的寿星达三千九百多人。
其中有一老叟年龄最长,乾隆皇帝便以其年龄为题出一上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
”与宴者莫不称绝。
此联堪称古今绝妙佳对,因为上下联中均隐含了老叟的年龄。
你知道老者年龄是多少吗?(明确:141岁。
按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六十为花甲。
“花甲重逢”,即两个“花甲”,为120岁,三七岁月,即三七为21岁。
这样120岁,加上21岁,共为141岁。
出联称奇。
我国俗语:“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为140岁,再加一度春秋,即1年,就是141岁。
对句绝妙。
)3.(重金悬赏)我校有两个校区,此处为望江校区,得名于距此处不远的望江公园。
望江公园里始建于1886年的望江楼(崇丽阁)上悬挂一副至今依然“孤独”的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word导学案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导学案新密二高尹应贞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②能够区分上下联、正确贴对联,并懂得如何撰写对联③明确对联在高考试卷中的呈现方式,并掌握答题技巧2.方法与过程: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随堂实战,训练能力;奇联共赏,领略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学习重、难点①懂得如何撰写对联②掌握高考对联试题答题技巧学时安排1课时自学指导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
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
——金·元好问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预习必知1.对联常识①对联,又叫﹍﹍﹍﹍、﹍﹍﹍﹍、﹍﹍﹍﹍等。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和﹍﹍﹍﹍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②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也叫对偶,要求是﹍﹍﹍﹍﹍﹍﹍﹍,﹍﹍﹍﹍﹍﹍﹍﹍,﹍﹍﹍﹍﹍﹍﹍﹍。
③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称为“仄起平收”。
④对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
张贴时,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为分别。
2.题型设置高考对对联的考查,一般有两种题型:一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让你补写出另外一联;二是根据语境或例子拟对联。
如: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2004’浙江卷24)上联:学问藏今古下联:此题属于补写对联,要根据对联的特点去仿写。
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在形式上,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形成对仗;在内容上,上下联要相互关联,或正对,或反对,或串对。
对于平仄,高考一般不作要求。
3.考纲要求20XX年高考全国卷、福建卷、浙江卷等,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一考点的考查上有了新突破,即采用了对联(主要是春联)的形式——当然,实际上还是句式的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子。
【教学难点】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奇妙的对联)1、“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
”是清代诗人宋湘所作,据说他在路过一个小镇时,在十字街的墙上题出上联:“一条大路通南北”。
走后数日,仍无人能对,他便自己又对出了下联。
2、古诗文妙联选: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联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联出杜甫《望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三国演义》第37回)3、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苏轼讽势利者)二、关于对联常识楹联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人们会在各种殿堂庙宇和亭台楼阁的楹柱上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
由于这些楹联写景状物生动帖切,抒情叙事寓意深远,往往给游客增添许多兴味。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它起源于繁荣发达的唐诗之后,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
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
到了宋代,楹联已经盛行起来,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
比如南宋学者朱熹不仅在自己的住所和读书处,而且在许多地方的府学、县学甚至个人住宅题联。
他赠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一副对联:东墙倒,西墙倒,唯见家室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代还有个叫叶洪俞的文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升他,为此他自题对联一副: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间。
高中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板块一走进对联(一)认识对联1、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除夕年尾,新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2、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3、日丽风和桃李笑,珠联璧合凤凰飞。
4、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小结对联的特点:(二)对联知识1、对联,也称,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工整,协调。
3、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
张贴对联,一般是面对读者的右边是联,左边是联。
4、对仗的要求是,,。
5、对联讲究平仄,,。
平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两种,仄声包括、两种。
6、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等。
(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7、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
(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三)对联的基本常识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如: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3、点评答案(①看字工整。②看对错。找关键词,补充、完善。③点评内容,讲方法规律。④面带微笑,面向学生,全面展示自我。)
学法指导:对不明白的问题可同学间相互讨论或向老师提出。
1.对联常识【预习检测】
①对联,又叫﹍﹍﹍﹍、﹍﹍﹍﹍、﹍﹍﹍﹍等。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和﹍﹍﹍﹍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②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也叫对偶,要求是﹍﹍﹍﹍﹍﹍﹍﹍,﹍﹍﹍﹍﹍﹍﹍﹍,﹍﹍﹍﹍﹍﹍﹍﹍。
③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称为“仄起平收”。“平”在现代汉语中指﹍﹍﹍﹍和﹍﹍﹍
“仄”在现代汉语中指﹍﹍﹍﹍、﹍﹍﹍﹍。
④对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张贴时,上联在﹍﹍,下联在﹍﹍,左作探究】------我参与
具体要求:先一对一讨论后集中讨论。
具体过程:讨论、探究、展示、点评。
展示点评:积极参与,酝酿感情,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读出感情,并参与点评。
河高“自主互动”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相关对联的知识
②能够区分上下联、准确贴对联,并尝试写简单的对联
2.方法与过程: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竞赛形式,激发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一)编写人:杨安成审核:领导签字:【学习目标】一、了解对联的一般知识,明确拟写对联的基本要求;二、增强遣词造句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技巧;三、学习、鉴赏佳对妙联,感受汉语言独特的魅力;四、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重难点】一、拟写对联的基本规则,重点是结构相当和平仄相对;二、感受和鉴赏对联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预习案一、细读“对联常识”部分的内容,思考并解答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对联?2、对联的由来是怎样的?3、对联在拟写规则上有哪些具体要求?4、想一想,对联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二、检查阅读效果,对问题3、4作重点提示。
问题3、对联的规则要求:①上下联字数相等;②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③上下联字词使用不重复(特别情况除外);④结构一致或称句法相似;⑤讲究平仄,声调和谐,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上声、去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阴平、阳平)⑥书写时,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⑦张贴或悬挂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⑧春联一般有横批,好的横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明:对联有工对和宽对之分,工对要求严格,而宽对的要求相对低一些,通常情况下,能拟出宽对即可。
问题:4、对联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1)美在对称:无论字数多寡,无论意义大小,每一副对联都显现出外在的结构之美。
(2)美在韵律:对联讲求平仄相间,读起来抑扬起伏,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的韵律美。
(3)美在修辞:除对偶之外,对联中还经常运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等修辞,从而取得种种神奇的效果。
(4)美在精炼:一副简短的对联,却能表达丰富的内容,时常一字传神,处处生辉。
(5)美在雅俗共赏:对联既为文人雅士所好,也为平民百姓所爱;既可为阳春白雪,也可为下里巴人;既可庄重严肃,也可活泼风趣。
三、对联的种类对联的种类很多,分类的标准也多种多样,比如用途、技巧、来源等等,以下列举几种作简单介绍:⑴正对:也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上下联互为关联,互为补充,例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船;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
⑵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等。
⑶流水对:也叫串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上下联紧密衔接,连贯而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等。
⑷回文对:利用汉字回环往复仍语意通达的特点,造成峰回路转、新奇迭出的效果。
回文对的形式也有多种情况,如原意回文(顺读倒诵意思不变)、变意回文(倒读时改变了原意)、半回文(只在局部回环)以及谐音回文(采用谐音字作局部回环)等,还有可作多种回环形式的超级回文对。
以下是部分回文对例句: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雪岭吹风吹岭雪,龙潭活水活潭龙。
(原意回文)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
(变意回文)翠湖喷水日,水喷湖翠;春城飞花时,花飞城春。
(半回文)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
(谐音回文)暖风吹冷水,明月照光山。
(超级回文对,看一看有几种回环形式)⑸歇后联:运用歇后语的形式制作的对联,诙谐而形象,如“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艄公摇橹——打躬作揖讨船钱”、“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
四、佳联欣赏,认真体会下列对联的妙处。
⑴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东坡);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⑵万砖千瓦,百工造成十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平桥。
⑶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⑷十口为古,白水为泉,近古泉连饮十口白水;千里成重,丘山成岳,登重岳饱览千里丘山。
⑸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尤妙;山石岩中古木枯,此木为柴。
⑹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⑺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⑻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
⑼水霸电霸煤霸气霸油霸路霸,老子有权便称霸;吃公喝公玩公乐公损公贪公,尔曹无贡不办公。
⑽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亩,春水群鸥野老心。
(挽杜甫)⑾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挽白居易)⑿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咏李白)⒀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悼屈原、贾谊)⒁响彻琵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声孤鹤南飞。
(咏苏轼)⒂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明·李东阳)⒄蚕作茧茧抽丝织就绫罗绸缎暖人间;狼生毫毫扎笔写出锦绣文章传天下。
⒅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面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达意传情⒇万顷波涛,淘尽千古英雄,问溪边白云江上青山,何处是秦宫汉阙;一脉阳和,布就三春光景,听柳外黄鹂花间紫燕,此际即舜日尧天。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二)编号21编写人:杨安成审核:领导签字:【学习目标】了解对联的一般知识,明确拟写对联的基本要求增强遣词造句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技巧学习、鉴赏佳对妙联,感受汉语言独特的魅力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重难点】拟写对联的基本规则,重点是结构相当和平仄相对感受和鉴赏对联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在生活中学习对联,在对联中感受生活预习案读《笠翁对韵》(节选),加强整体感知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拾翠对题红。
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
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
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
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
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
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
万里烽烟,战士边关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的长裾。
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
周有若,汉相如,王屋对匡庐。
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影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
冰桃对雪藕,漏剑对更牌。
寒翠袖,贵荆钗,慷慨对诙谐。
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
携囊佳句随时贮,荷锄沉酣到处埋。
江海孤踪,雪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读对联故事,体会对联中的生活妙趣。
(一)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无以相对。
杨大年刚好赶到,灵机一动,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二)宋代刘贡父善属对。
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
刘队道: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夸其对句实乃天造地设。
(三)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农夫正用水车车水。
祝一时兴来,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唐见祝摇着风扇得意,当即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唐妙对,传诵一时。
(四)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略一思索,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望着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说完,两人相视大笑。
(五)南宋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沈略一思忖,即对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六)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随行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叔湘等人。
途中闲暇,谈古论今不绝。
华罗庚环顾在场诸人,顿生灵感,出上联云: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
众人苦思不解。
隔了一阵,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下联:九章勾股弦。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无不为之倾倒。
探究案比一比才气,找一找灵感,快来参加对联大操练。
以下皆为上联,请对下联二字对谷雨——雨线——苦竹——杏雨——菱角——蜀犬——鸭绿——知己——狡兔——燕客——银杏——太守——三字对忘忧草—独角虎—长史帖—波底月—鹿儿草—清明雨—桃叶渡—三尺剑—五言对雪岭无人迹—风来花自舞—松风催暑去—半窗秋月白—青松遮皎月—秋饮黄花酒—(一)五言以上枫树溪边渔父—日月一生易过——窗外数声啼鸟——风送渔人到岸——日月两轮天地眼——水向石之流出冷——雪水烹茶天上味——织女桥边乌鹊起——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天近山头,行到山头天又远——垂泪佳人,恍似梨花春带雨——祖解元,孙解元,三世解元孙嗣祖——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一、据实景,拟对联;相互切磋,筛选好联。
1、为植树节拟一副对联:2、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请就世界水日拟一副对联:3、就庆祝教师节拟一副对联:4、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西方的母亲节,请就此拟一副对联:5、为庆祝我国神舟飞船上天拟一副对联:三、课外收集好联,在班上推荐、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