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X线诊断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X线诊断

循环系统X线诊断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左 心衰竭、室间隔缺损和法乐氏四联症等。
.
房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X线表现: 左心房增大的顺序:一般先向后、向上,继 而向左、向右。 向后:食管左心房段受压后移; 向上:左主支气管受压上抬(气管分叉角度 约为60°~85° ); 向左:左心缘可见左心耳突出(第三弓); 向右:心右缘可见“双房影”或“双弧影”;
.
.
.
3.肺淤血 是由于肺静脉血流回流受阻所致,常见于二 尖瓣狭窄、左心功能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等。
.
X线表现:上肺静脉扩张,表现为自两侧肺门 部起始向上走形的血管影,似鹿角状;肺 纹理普遍增多、增粗、边缘模糊,以两中 下肺野明显;肺门阴影增大、模糊;肺野 透亮度减低,如同薄纱遮盖。
.
肺淤血
较显著,左右心室大致相等,因此,心脏阴影居 中呈球形,各弓分界不清,老年人升主动脉弯曲 延长,主动脉弓凸出交明显。
3.呼吸 深吸气时膈肌下降,心脏横径变小,似
垂位型心脏,深呼气时膈肌上升,心影上移,近 似横位型心脏。
4.体位 卧位时心影增大并趋于横位,立位与卧
位心脏的面积最大可相差25%。
5.妊娠 妊娠期心排血量增加约25%,心脏负担
.
常见心血管病X线表现与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大多数后天性心瓣膜损害是由风湿病引起
的。在风湿性的瓣膜损害中,又以二尖瓣 最常见,主动脉瓣次之。
.
1.二尖瓣狭窄
血液动力学变化:左室舒张期左心房内血流进入左 心室发生障碍,使左心房压力逐渐升高,左心房 逐渐扩大及肥厚,左心房压力升高逆传至肺静脉, 引起肺静脉压力升高,长期的肺静脉压力升高, 为克服其阻力,肺动脉压也相应升高,继之由于 肺小静脉痉挛收缩,至晚期肺小动脉的内膜增生、 闭塞可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右心的 负荷,是右心室增大。左心室血流量减少,左心 室及主动脉可有萎缩改变。由于血液在左心房的 潴留,部分患者在左心房或左心耳内产生血栓, 血栓脱落可发生脑梗塞或其他部位栓塞。

胸部DR 胸部循环系统正常X线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

胸部DR 胸部循环系统正常X线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

胃泡偏前
胸透
相反搏动点 心脏大血管后前位透视检 查,左侧心腰部与左心室段 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相接处 相当于左心耳所在位置相对 静止,称相反搏动点。
相反搏动点 肺动脉高压
正常左心耳位置
相反搏动点
下移
相反搏动点 左心室增大
相反搏动点正常
上移
左 室

正常X线表现
心脏大血管的测量
人体中轴线
H2
T
H1
主A
肺A 右肺V
肺A 左肺V
左心房
螃蟹右走心路房—右心横室行左心霸室道
下腔V
逆行性 左心室 侧位
收缩期
舒张期
左 冠 状 动 脉
升 主 动 脉 左 心 室
降右
主冠

起搏器导管脉造影导管经股动脉插管
状 动 脉
左 冠 状
升 主 动 脉
右 冠 状
动为什么前一张片上动
脉左心室左小,而后一脉
张片上心左心室大。
左前斜位
右前斜位
这是一张什么位置的片子?
片子放反了!
A 正位 B 左侧位 C 左前斜位 D 右侧位 E 右前斜位
为什么不说是左侧位片?
左前斜位
左侧位
最前面是肋心 前 间 隙 大
心 脏 呈 茄 形
脊 椎 呈 斜 位

胃泡偏后
最 前 面 是 胸 骨
心 前 间 隙 小
心 脏 呈 三 角 形
脊 椎 呈 侧 位
13秒
观察方法
可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造影剂的充盈顺序 (二)解剖变化
分析造影所见时应注意它们的 形态、大小、位置及彼此间的相互 关系,特别要注意到它们在不同心 动周期中的改变。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段突出。
肺动脉主分支扩张。


肺外围动脉骤然变细。
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早期肺心病 (肺动脉高压)
①肺野中外带纹理少、 细。
②肺门血管影增粗。
③右心室肥厚。
肺心并右下肺感染:
①慢支,肺气肿。 ②右下肺炎。 ③右心室肥大。 ④双膈粘连。
5.心包炎
(1) 心 包 积 液 (2) 缩窄性心包炎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放射科
一、循环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常规X线检查(透 视和摄片) CT和MRI检查 心血管造影检查 超声检查 核医学检查

二、循环系统应用解剖学、正常 X线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解剖表现。
正常心脏大血管解剖示意图
正常心脏血流动力学示意图
心脏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 肺循环异常X线表现。 主动脉异常X线表现。 心力衰竭的改变。
心胸比率


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 大横径之比称心胸比率。 是粗略估计心脏大小的 常用方法。 正常心胸比率等于或小 于0.5(50%),最大不 超过0.52。心脏增大分 度为0.51~0.55轻度, 0.56~0.60中度,0.60以 上重度。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K氏B线)
间 质 性 肺 水 肿
肺泡性肺水肿
间质性肺水肿
肺泡性肺水肿
5、左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表现)
肺水肿
肺静脉淤血。 肺门模糊。 肺水肿(间质
性+肺泡性)。
四、循环系统常见疾病X表现
风心病
冠心病 高心病 肺心病 心包炎 心肌病、先心病 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2)临床意义:高血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狭窄,二尖瓣关闭 不全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心室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示肺动脉段突出,相反搏动点下移。 ②右前斜位 示心前缘中、下段向前膨隆,心前间隙变窄。③ 左前斜位 示心膈面延长,室间沟后上移。④左侧位 示心前缘 与前胸壁接触>1/2。
2、临床意义:肺原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Fallot四联症和心间 隔缺损等。
循环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大血管和周围血管 特点:不停运动着的系统对影像学检查要
求很高,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影像学检查包括:
普通X线、超声、核医学 、心血管造影 多层CT、MRI逐渐成为重要检查手段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一、检查技术
(一) X线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心普遍增大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主 动 脉 形 状 和 密 度 的 改 变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第一节:心脏和心包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 超声检查 (三) CT检查 ( 四) MRI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正常心脏横轴位CT扫描
SVC T AOA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左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右心室增大
后前位
左侧位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医学影像学中心
3、左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左心缘四弓,心底双密度,
心右下缘双心房,降主动脉左移,支气管分叉角加大。 ②右前斜位及左侧位 食管左心房压迹加深、移位与 脊柱重叠,分为三度。③左前斜位 主动脉窗变小。 (2)临床意义: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和部分先天性 心脏病等。 4、右心房增大 (1)X线表现:①后前位 右下心缘膨隆,最突点位置 较高,右心房高>心高1/2。②左前斜位 右房段膨隆, 成角,长度大于心前缘1/2。 (2)临床意义:右心衰,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病变等。

x线报告书写模式--循环系统

x线报告书写模式--循环系统

x线报告书写模式--循环系统循环系统1、房间隔缺损: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肺纹延伸至外带,血管扩张,呈明显肺多血改变,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膨隆,心影增大左旋,偏位于左半胸腔内,心左缘圆隆,右心房段延长,心前间隙消失,心后间隙存在。

两侧肋膈角锐利。

诊断:X线表现结合临床考虑先心病-房间隔缺损。

2、肺水肿(间质性):两侧肺淤血征,肺纹理增多、粗乱,边缘模糊,两下肺可见斑点状模糊密影。

两肺门影增浓模糊。

心影呈主动脉型,中度增大,侧位片见心后间隙明显变窄,主动脉增宽、扭曲,弓部可见钙化影。

右横裂增密。

两膈光滑,右侧肋膈角变钝模糊,左肋膈角稍变浅。

诊断:主动脉型心,中度增大,心衰,肺水肿(间质性为主)。

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主动脉硬化。

3、肺水肿(实质性):两侧肺淤血征,肺纹理增多、粗乱,边缘模糊,两肺可见斑片状模糊密影自肺门区向外扩展(右侧明显),右侧肺野透亮度降低,右侧胸壁见镶边状密影。

两肺门影增浓模糊。

心影轻度增大。

两膈影模糊,肋膈角变钝模糊。

诊断:心影轻度增大,心衰,肺水肿。

右侧胸腔积液。

4、风心病:两肺淤血征,肺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两肺门影未见明显增大。

心影重度增大,呈普大型心,肺动脉段稍突隆,心左缘几贴近胸壁,心底部密度增高,支气管交角明显扩大,侧位片示心前间隙消失,心后间隙缩小,心影左房段明显突出,已与脊柱重叠。

两侧肋膈角锐利。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考虑以二尖瓣病变为主(狭窄伴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

5、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风湿性心脏病、MS+MI,二尖瓣置换术后10天”复查:双肺郁血征,两肺纹理增多,两下肺呈高密度影,两膈、左右部分心缘被遮掩,两肺未见活动性病灶。

两肺门影模糊,心影二尖瓣型,未见明显增大,心右缘见“双房影”,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隆,左心耳明显突出。

心影内见人工瓣影,纵隔影内见固定钢丝影。

诊断:胸部呈二尖瓣置换术后改变。

两胸少量积液。

6、风心病术后(正常):“风湿性心脏病术后12年”复查:两肺血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两侧肺野透亮度不对称(左侧)较透亮,肺纹理清晰,肺内未见实质病变影。

循环系统X线诊断 亚心班2

循环系统X线诊断  亚心班2

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 肺血所见为肺动脉高压征象 • 主动脉结多较小(主要为右心增大心脏向左
逆钟向旋转,主动脉弓各段重叠所致) • 肺动脉段高度凸出 • 心脏增大虽不显著,但右室增大突出,并有
右房增大 – 以上所见反映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左心容量负荷几近消失,右室阻力负荷占 主导地位及肺血管已有不可逆改变,临床 上可有紫绀。属艾森曼格(Eisenmenger) 综合征。
心型: 二尖瓣型心、肺动脉段突出
心影: 半数以上中度以上的增大 右心房、右心室增大的程度 与肺动脉高压程度呈正比
肺血:肺充血 肺门血管:增粗、3/4者有肺
门舞蹈征 主动脉:
60%者主动脉结偏小 若增大则为ASD的反指征 小的ASD心肺所见可大致正常 或仅有轻度变化,一般X线受 限。
• 右心导管测压: 94/45(65) 吸氧 后86/42(59)诊 断经手术证实。
女 29岁 病案号116817
• 15岁时发现心杂音, 近3年心悸、气促,有 轻度紫绀。
• 示重度肺动脉高压, 肺门动脉高度增粗、 扭曲,外围血管纹理 纤细成残根状,肺动 脉段瘤样扩张。
• 心脏超声:中央型房 间隔缺损,直径 3.3cm,双期双向分 流,右房、右室明显 增大,估测肺动脉压 力102mmHg,患者 已有明确的右向左分 流,失去手术治疗机 会。
二、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室间隔缺损示意图
IVC-下腔静脉 SVC-上腔静脉 RA-右房 RV-右室 PUL.ART-肺动脉干 PA-肺动脉 PV-肺静脉 LA-左房 LV-左室 AO-主动脉
二、室间隔缺损X线表现
心型: 二尖瓣型心 肺动脉段突出

循环系统影像学诊断

循环系统影像学诊断
各瓣均可受累,其中以二尖瓣损害最常见、主动 瓣次之。 20-40岁女性多见。
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与病理
1、各类型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临床表现:心脏听诊。
瓣膜损害较轻或心功能代偿期、临床虽有相应 的体征,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活动后心悸、 气短,失代偿时加重。
风湿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
(1)二尖瓣狭窄
2、CT与MRI:可见瓣叶钙化及房、室增大、 左房附壁血栓,瓣膜运动受限及瓣口狭窄等 。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两肺肺淤血,心 影明显增大,呈梨形,以左房、右室增大为主, 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左室血液返流至左房
左房负荷加重 左房肥厚、扩张
左心衰
二尖平瓣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像学表现
区糊 肺
可影 泡 见, 性 蝶两 肺 翼肺 水
状门
改增 肿 变大 :
,、 两 可结 肺 短构 分 期不 布 迅清 大 速, 量 变两 片 化肺 状
门模
(4)混合型肺循环高压
肺循环高压可兼有肺动脉和肺静脉高压 两种X线征象。
(肺静脉高压可引起肺动脉高压, 最后造成肺动、静脉高压。)
心脏基本病变表现
陈旧性心梗:平扫:心肌厚度变薄;T2低信号
功能改变:节段性运动减弱;灌注:首过低灌注,延迟强化
并发症:室壁瘤:平扫:心肌变薄外凸;T2高、低信号
功能改变:节段性运动消失、反向运动;
附壁血栓:中等信号; 室间隔穿孔:电影:心室水平分流
CMRA与CAG
曹桢斌,3T磁共振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价值;中华心血管杂志2010,4
增厚、且发生粘连、钙化形成坚实的纤 维结缔组织,呈盔甲状改变。
心包积液的影像学表现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精品医学课件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精品医学课件

1
36 4
1
6 3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前降支可再向三个方向各发出数分支:向左下,对角支④;向后下, 室间隔前支⑦;向右下,右室前支(最上一支为左圆锥支)。其中以对角支 最重要。
1 7
4 7
4
1
4 7
7 4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左旋支向后绕行,沿途可在三个部位发出分支:左室前,可发出左室 前支⑧;左心缘,发出左缘支(纯缘支)⑨;左室后,可发出左室后支。有 时见左心房血管。其中以左缘支最为重要。
1 6
6
9
48
9
6
9 6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右冠状动脉沿右侧冠状沟绕行,沿途可发出分支:最上一支为右圆锥支⑴,右室前可 有右室前支,心右缘发出右缘支(锐缘支)⑶,右室后可有右室后支,向后室间沟有后降 支⑸。有时有右旋支⑹、左室后支⑺。有时见右心房血管。其中右缘支和后降支最为重要 。
⑴ ⑶ ⑸
⑶ ⑸
⑹⑺ ⑸
9
二、冠状动脉正常CT表现
冠状动脉名称:影像学上与解剖学上基本是一致的,但又不完全相 同,见下表。
冠脉名称 前降支 中间支 对角支 左旋支 后降支 左缘支 右缘支
相对应名称 前室间支、左前降支 对角支 左室前支 回旋支、旋支、左回旋支 后室间支 钝缘支、左边缘支 锐缘支、右边缘支
循环系统 影像诊断实验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正常X线表现
投照体位
后前位
心右缘: 上段: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 下段:右心房 心左缘: 上段:主动脉弓 中段:肺动脉段 下段:左心室
上腔静脉 升主动脉
心房血管角
右心房
主动脉结 肺动脉段
相反搏动点 左心室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 正常平均为 ▪ 1.27±0.41cm ▪ 男:1.40±0.43cm ▪ 女:1.15±0.34cm
▪ (1)后前位:
▪ 左室段 延长向 左膨凸,心尖 部下移,相反 搏动点上移。 为左室增大早 期征像。
▪ 左前斜位:心 后缘下段向后 下膨凸,后缘 超过胸椎前缘 深吸气下透视 见室间沟向前 移位。
▪ 1:食道前壁受压,无移位。 ▪ 2:食道前后壁均受压伴移位。但
未超 出胸椎前缘。 ▪ 3:重度增大,食道明显后移与脊
柱重合。
1度
2度
3度
▪ 左心房增大
后 前 位
气管分叉 角增大
左心缘第4弓
心底部椭圆 形致密影、 右心缘双房 影
左心房增大
左 前 斜 位
左主支气管受 压上移
左心房增大
右 前 斜 位
左心房增大 X线表现
▪ 左心房由 和
心耳部:从体部左上方伸 体向部前内:的位耳于状左突心起室,的部后分上 左体右后方大的造支重动在方正部心扩向食脉常, 部 成 气 叠 正 组房展左,组 分 轻 管 在 位 成道 根 时增 , 增常成 , 微 凌 右 心 一紧 部 与大 然 大首了 与 压 驾 心 影 小密 的 左主 后 。先心 在 迹 在 室 的 段接 前 心要 向向后其,心漏肺左触 面 室发上后缘后左房斗动心,,段生,、的方、上部脉缘并融在最向通右和段,合过两肺下在 方一,起,以不左能支区气分管。和它的关 系较为密切。
左房压迹.
心脏各种位置
▪ 左前斜位:
▪ 被检者身体左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前倾斜 ▪ 紧贴板面或台面。右侧远 ▪ 离板面或台面,冠状面与 ▪ 板面或台面倾斜60°。 ▪ 也称第二斜位
▪ 3.左前斜位:心大血管影位于脊柱右侧。X 线中心线与室间隔接近平行,两个心室大 致分左右两半,右前方为右心室,左后方 为左心室。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二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昆明医科大学 赵汉英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脏四位片
SVC上腔静脉;RA右心房;RV右心室;AO主动脉;PA主肺动脉; LAA左心房耳部;LA左心房;LV左心室;IVC下腔静脉
一、正常X线表现
心胸比率测量
OO/ 纵轴线;T 胸廓横径;T1右心脏横径;T2左心脏横径
CT平扫示沿冠状动脉走形的斑点状、条索状高密度钙化影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
MRI心电门控自旋回波序列T1WI显示左心室各壁段及室间隔均匀 性增厚,信号均匀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A
B
A. 正位片示双肺淤血,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突出,左房右室增大 B. 侧位片示左房右室增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一、异常X线表现
正位:右侧出现双弓征;左前斜位:左心房向后上增大,左主支气管受 压上抬;右前斜位:左心房向后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LA:左心房
左心房增大的分度
一、异常X线表现
右心房增大
后前位:右侧第二弓增 大;左前斜位:右房增大;
右前斜位:心后间隙消 失,食管无受压移位;
RA: 右心房
一、异常X线表现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八节 大血管疾病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魏晓洁
一、主动脉瘤
CTA: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壁多发钙化,右侧髂总动脉扩张
二、主动脉夹层
CT增强扫描示胸主动脉真、假双腔,真腔较小受压变形,假腔位于外侧 较大且密度稍低,中间线状低密度影为内膜片
三、肺动脉栓塞
CT增强扫描横断面与冠状面重建,示右肺动脉全栓塞及左肺动脉内条片 状栓子形成
四、法洛四联症
肺血减少,主动脉升、弓部增宽,心脏呈靴型,右心室增大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诊断学)
大片状模糊影,斑片状、蝶翼状阴影 • 见于左心衰竭、尿毒症。
55
B
B C A
心包病变
• 心包积液 • 心包增厚 • 心包钙化 • 心包肿块
57
心包积液
心 影 增 大 , 呈 烧 瓶 形 。
58
心包积液
59
心包钙化
• 缩窄性心包炎 • 心包蛋壳样钙

60
22
右前斜位
前下缘前突, 心前间隙下 段缩小
23
24
右心室增大示意图
正位
左侧位
正位:左心缘腰部消失,相反搏动点下移,心尖圆隆、上 翘;左侧位,心影后突,与前胸壁接触面延长
见于二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
25
向左上翘, 心腰消失, 右缘右突
右室增大,PA位
26
27
28
29
30
食道受压移位
5
食道受压移位
右前斜位
6
7
左主B上抬, 气管分叉角增大
左前斜位
8
9
右心房增大示意图
后前位:心右缘膨隆、延长;左前斜位:心缘右房段延长、 凸出;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呈圆弧形膨凸 见于右室衰竭、房间隔缺损等。
10
右心缘 右突延长
右房增大,PA位
11
12
后下缘 后突
右前斜位
13
可见肺动脉段和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 呈扩张性搏动,称为肺门舞蹈 • 肺野透明度正常。 • 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 缺损、室间隔缺损
34
肺循环改变
常见疾病:
• 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亦见于其他心排血量增加的疾病如甲 亢、贫血等。

循环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循环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循环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一、普通检查(一)透视透视是心脏和大血管X线检查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大小、搏动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常规采取立位及左、右前斜位,并吞服钡剂,观察食管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特别是左房和主动脉的关系。

(二)摄片为了反映心脏各房、室弧的形态大小,心脏常规摄片亦应吞服钡剂,取远达后前位(立式)、右前斜位(45o-50o)及左前斜位(60 o),有时加照左侧位。

二、心血管造影心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内,借以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内部解剖结构和循环功能的一种特殊检查方法。

(一)造影设备和造影剂1.造影剂心血管造影剂应采用高浓度、低粘稠度、毒性小的特点,目前广泛使用70~76%泛影葡胺,用量1~1.5ml/kg计算。

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优维显Ultravist)近年来亦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造影,优点是反应少、安全。

2.高压注射器是特制的机械动力、压缩气体、电动或微机推动注射器,其压力以每秒注射15~25ml造影剂,按速度来计算,才能得到良好的影像对比。

3.快速连续摄影设备为了能将造影剂流经心脏和大血管瞬间影像拍摄下来,必须有大功率X线机及快速换片装置,才能获得满意的造影效果。

(1)直接摄影快速换片:一般每秒换片1~3张,最快可达6张,从而能较满意地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2)X线电影摄影:每秒可摄50~150幅画面,它在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中不仅能显示解剖结构,还能反映每个心动周期完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造影方法1.选择性右心造影系通过右心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右侧心腔和肺血管。

根据不同的诊断要求,将导管置于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内。

此法适用于肺血管异常、先天性紫绀属复杂畸形,如法乐氏四联症、大血管转位、三尖瓣异常及肺动脉狭窄等。

2.左心室造影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经主动脉逆行插入左心室,将造影剂直接注入左心室。

主要用于诊断左心室和主动脉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永存房室管畸形、肥厚性心肌病及室壁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心因素脏和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 1.体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2.年龄 一般来说,婴儿和新生儿期的右心室
比较显著,左右心室大致相等,因此,心脏阴影 居中呈球形,各弓分界不清,老年人升主动脉弯 曲延长,主动脉弓凸出交明显。
3.呼吸 深吸气时膈肌下降,心脏横径变小,
似垂位型心脏,深呼气时膈肌上升,心影上移, 近似横位型心脏。
实用文档
房室增大——右心室增大
X线表现: 1.心腰部消失,肺动脉段膨隆; 2.相反搏动点上移; 3.心尖圆隆上翘; 4.左侧位心脏前缘与胸骨接触面延长,心
前 间隙缩小。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肺动脉段膨隆、心尖圆隆上翘、左侧位心脏前缘与胸骨接触 面延长,心实前用文间档 隙缩小
房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实用文档
左侧位 食道吞钡,观察左房、左室和右心室
实用文档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
1.后前位
心影偏左侧,心尖指向坐下,心底部朝向 右后上方,形成斜的纵轴。
左缘 分为3段:自上而下为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心腰部)、左心室段。
右缘 分为2段:上段为上腔静脉和升主动 脉的复合阴影、下段为右心房(有时在右 心膈角区可见一小的三角形阴影,为下腔 静脉投影)。
实用文档
→ 上腔静脉与升主动脉 → 右心房
← 主动脉弓 ←肺动脉段 ← 相反搏动点
← 左心室段
↖ 心尖
实用文档

相反搏动点
左心室和肺动脉段的搏动相反,二者的交 点称为相反搏动点。
实用文档
右前斜位
前缘 自上而下分为3段 :上段为升主动 脉、 中段为肺动脉段、下段为右心室。
后缘 分为2段 :上段为左心房、下段为右 心 房。
心后间隙变窄或消失。
后前位 左侧位 左前斜位 右前斜位 其中后前位为基本体位,心血管系统检查
最常用为后前位及左侧位。
实用文档
后前位 摄影距离180-200cm,摄深吸气屏气像
实用文档
右前斜位 自后前位向左转45-60°,应作食道 吞钡
实用文档
左前斜位 自后前位向右转60°,观察心各房室 边缘、主动脉弓。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房室增大——右心房增大
右心房增大:(在后前位、左前斜位、右 前斜位观察)
常见于:右心衰竭、房间隔缺损、三尖瓣 病变和心房粘液瘤等。
实用文档
房室增大——右心房增大
X线表现: 1.心右缘突出,右心房与心高比率﹥0.5; 2.右前斜位:心后下缘后突可超过食道,
实用文档
房室增大——左心室增大
X线表现: 1.左室段延长; 2.心尖向坐下延伸; 3.相反搏动点上移; 4.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或消失,心脏后下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房室增大——右心室增大
右心室增大:(在后前位、右前斜位、左 前斜位、左侧位观察)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源性心脏病、肺 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心内间隔缺损、 法乐氏四联症等。
实用文档
→ 左心房 → 右心房
← 主动脉弓 ← 肺动脉段
← 右心室
实用文档
左前斜位
前缘 分为3段 :上段为升主动脉、中段为右心 耳、下段为右心室。
后缘 分为2段 : 上段为左心房、下段为左心 室。
实用文档
→ 升主动脉 → 右心耳
→ 右心室
← 左主支气管 ← 左心房 ← 左心室
实用文档
左侧位
实用文档
一.房室增大
心脏增大的基础主要是心肌肥厚和心腔扩 大,二者常同时存在,或以某一种改变为 主,由于X线有时难以区别肥大或扩大,常 统称为增大。
实用文档
房室增大——左心室增大
左心室增大:(在后前位、左前斜位、左 侧位观察)
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膜病变、二尖 瓣关闭不全、心肌病变、室间隔缺损、动 脉导管未闭等。
左心房增大;(在后前位、左前斜位、左 侧位观察)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左 心衰竭、室间隔缺损和法乐氏四联症等。
实用文档
房室增大——左心房增大
X线表现: 左心房增大的顺序:一般先向后、向上, 继而向左、向右。 向后:食管左心房段受压后移; 向上:左主支气管受压上抬(气管分叉角 度约为60°~85° ); 向左:左心缘可见左心耳突出(第三弓); 向右:心右缘可见“双房影”或“双弧 影”;
4.体位 卧位时心影增大并趋于横位,立位与
卧位心脏的面积最大可相差25%。
5.妊娠 妊娠期心排血量增加约25%,心脏负担
加重,加上子宫增大使膈肌上移,心脏上移,呈 横位型。
实用文档
心脏的测量
心胸比率
即心脏横径和胸廓横径之比,正常成人 的心胸比率应﹤0.5,体型肥胖者,心胸比 率可超过0.5,但一般不应超过0.52。
循环系统X线诊断
实用文档
常规检查方法
1.透视
优点:可以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心脏和大血 管的大小、形状、搏动及其与邻近器官的 关系,便于选择最适当的角度进行斜位摄 片。此外,对于区别纵膈肿瘤和主动脉瘤 起到一定的作用。
缺点:影像清晰度差、资料无法保存。
实用文档
2.摄片
心脏大血管因彼此重叠,常规摄片应做心 四位投照,才能全面观察心脏大血管边缘 轮廓。
前缘 分为3段 :上段为升主动脉、中段为肺动 脉段、下段为右心室。
后缘 分为2段 :上段小部分为左心房、下段 为轻度后凹的左心室。
实用文档
右心室紧邻 前胸壁长度 应﹤7cm。 心前缘上段
→ 呈浅弧形斜
向后上,为 心前间隙 右室漏斗部 与肺动脉段。
→ 右心室
← 左心房
← 左心室 ← 心后间隙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右下肺动脉干宽径
右下肺动脉干宽径应﹤1.4cm,超过1.5cm为异 常。
宽径在1.5~2.0、2.1~2.5、2.6cm以上分别定 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扩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 作为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征之一。
实用文档
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
概述
心血管疾病普通X线检查不能直接显示病变本身,而 是根据病理心脏的形态、轮廓改变、肺循环变化,判 断某些房室增大或缩小、大血管大小、搏动增强或减 弱、分析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病变部位、 性质,作出诊断;因此,不仅应熟悉心脏大血管、肺 循环正常X线表现,而且必须熟悉基本病变(各房室 增大、肺循环改变等)的X线表现,掌握判断标准, 方能诊断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