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 课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好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好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好的故事》我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也很凄凉。
故事的背景是在一个昏暗的晚上,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点点。
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一条平静的小河上,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反射出银色的月光。
河边有一排古老的柳树,它们的枝条垂在水面上,像是在轻轻抚摸着河水。
柳树下,一位老人坐在一块石头上,手里拿着一根钓鱼竿,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哲理。
它告诉我们,生活就像那条静静流淌的河水,有时候平静,有时候汹涌。
我们就像那位老人,需要有耐心和毅力,静静地等待生活的馈赠。
然而,这个故事也揭示了人生的孤独和凄凉。
老人独自一人在河边钓鱼,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
这让人想到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往往需要独自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好的故事》以其深沉的主题和优美的描绘,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赏析:《好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夜晚场景,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河边独自钓鱼的故事。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生活的平静与孤独,以及人生需要耐心和毅力的主题。
首先,文章的语言优美,画面感强烈。
作者通过对月光、星星、石桥、小河、柳树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景象。
这种描绘方式不仅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故事的场景,也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其次,文章的主题深刻,富有哲理。
通过老人独自钓鱼的场景,作者传达了人生的孤独和挑战,以及我们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去面对生活的信息。
这种主题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对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文章的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作者通过描绘老人孤独的身影和静静流淌的河水,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度反思。
总的来说,《好的故事》是一篇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课文,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主题,让读者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课文好的故事
课文好的故事
童话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
课文《好的故事》就是一篇优秀的童话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梦境中经历的一系列奇妙冒险。
在这个梦境中,小男孩遇见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如狐狸、猫、鱼等。
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着一种品质,如智慧、勇敢、善良等,它们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逐渐引导小男孩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好。
故事中的角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寓意丰富。
例如,狐狸象征着智慧,它在故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帮助小男孩解决了许多难题。
猫则代表着勇敢,它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保护小男孩免受危险。
鱼则象征着善良,它始终关爱着小男孩,给予他无尽的温暖。
这些角色在故事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卷。
故事情节富有启发性,具有现实意义。
在小男孩的梦境中,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如摆脱困境、战胜恐惧等。
这些情节鼓励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勇敢面对困难,充满信心地追求美好。
同时,故事中的角色也教导孩子们要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童话故事在儿童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递着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通过阅读《好的故事》这样的童话作品,孩子们不仅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还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总之,《好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和深刻寓意的童话作品。
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角色,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美好的价值,启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主要内容1. 课文概述《好的故事》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语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国外一位著名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成长故事。
文章通过对卡罗尔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的介绍,阐述了好的故事应该具有的特点和魅力。
2. 卡罗尔的成长经历- 卡罗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他的成长经历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文章中对卡罗尔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进行了介绍,包括他在牛津大学学习数学和逻辑学,以及他对文学和艺术的浓厚兴趣。
这些经历为卡罗尔未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卡罗尔的文学创作- 本课着重介绍了卡罗尔的代表作《爱丽丝梦游仙境》,并且阐述了这部作品的魅力和影响。
文章认为,卡罗尔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写作天赋,更在于他创作的故事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4. 好的故事的特点- 本课还对好的故事应该具备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文章认为,好的故事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具有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意义,以及在艺术表现上有独特魅力。
卡罗尔创作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正符合这些特点,因此成为经典之作。
5. 对读者的启示- 通过对卡罗尔创作故事的介绍,本课还试图对读者提供一些启示。
文章认为,好的故事不仅需要文学的才华,更需要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这些都是成功的作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6. 总结通过对《好的故事》课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好的故事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启迪。
而卡罗尔的故事正是这样一种传承和启迪,它激发了世界各地无数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好的故事的魅力和特点,也能够从卡罗尔的成长经历中获得启示,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生境界。
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都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故事,为世界文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7.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好的故事》课文中,卡罗尔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和鲜活性格的女性形象,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爱丽丝。
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统编六上课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统编六上课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
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了社会黑暗与死气沉沉,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
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一个“好的故事”,这“好的故事”实际上并没有故事,而是故乡绍兴的水乡风景,美丽,幽雅,有趣。
这样的梦境,寄托的是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按照现实——梦境——现实的顺序来写。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通过“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石油……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这一组意象,烘托出一个“昏沉的夜”。
这“昏沉的夜”实际上带有一种象征意义,暗喻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昏沉。
第二部分是第3-9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到了一个“好的故事”,故事中有许多“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
作者对这个“好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美好的梦境)描绘得十分精彩生动。
第4自然段先是概述这个“好的故事”的特点是“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就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接着,第5自然段好像在梦中回忆故乡山阴道两岸风景倒映水中的具体景象。
作者描写这些景象时文字凝练生动,手法独特新颖。
先是铺排罗列一组景象:“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这组景象,只有铺排和罗列,并无具体描述,但是却具有极强的画面美感;而且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些景象的罗列,词语或长或短,并无刻意的排列,又显示出自然、跳跃和有趣。
在罗列铺陈之后,作者开始具体描写它们倒影在碧澄的小河中的情景,侧重从色彩、形貌两个方面进行动态描写刻画,表现了这些景象的“美丽,幽雅,有趣”。
第6、7自然段再写现在梦境中所见的故事(梦中的景象)。
描写手法与第5自然段相似,但描写的景象更加具体、明确,描写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尤其是一连四个“织”字,把各种景象全部“织”在了一起,“织”成了一幅美丽、幽雅、有趣的画卷。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品课件
读“xiāo”的时候,是“用刀平着或斜着去掉物体外面的 一层”的意思,如:削铅笔。 读“xuē”的时候,是“义同‘削’( xiāo),用于一些 复合词”的意思,如:削除。
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样的? 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美丽、幽雅、有趣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想想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
“昏沉的夜”既是做梦时所处的环境,也是 鲁迅所处的黑暗现实的象征。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
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
昏沉的夜。
从现实生活的描写中,
鲁迅先生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你体会到了什么?
助读资料我先看
创作时间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 《语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于编 成《野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 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半个月, 这应是鲁迅误记。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 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 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 章的开头相吻合。
这段话中第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是对“好的故事”的概括描写。是这个 自然段的总起句,也是全篇的中心句。
讨论交流:
默读第3—9自然段,这故事的“美丽, 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用横线画出来。
作者用了一大堆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 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 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 第26课《好的故事》(部编版)(1)
部编六(上)课文第25课《好的故事》一、我会写组词搁:gē(耽搁、搁置、搁浅)综:zōng(综合、综述、错综复杂)澄:chéng(澄静、澄澈、澄净萍:píng(萍踪、浮萍、萍水相逢)藻:zǎo(水藻、绿藻、海藻)漾:yàng(荡漾、漾奶)焰:yàn(烈焰、火焰、气焰)削:xuē(削减、削除、剥削)瞬:shùn(瞬间、转瞬、瞬息万变)凝:níng(凝聚、凝视、屏气凝神)骤:zhòu(骤然、急骤、暴风骤雨)掷:zhì(抛掷、投掷、掷地有声)陡:dǒu(陡峭、陡壁、陡变)二、多音字差:cī(参差不齐)chà(差生)曾:céng(曾经)zēng(曾祖父)澄:chéng(澄澈)dèng(澄清)削:xuē(瘦削)xiāo(削铅笔)晕:yūn(头晕)yùn(晕车)三、近义词预告——预报幽雅——幽静昏暗——暗淡参差——杂乱朦胧——模糊仿佛——好像澄碧——清澈瘦削——枯瘦赶忙——赶紧退缩——畏缩凝视——注视四、反义词缩小——扩大昏暗——明亮朦胧——清晰幽雅——喧杂退缩——前进有趣——乏味参差——齐整结束——开始瘦削——丰满五、理解词语预告:事先通告。
昏沉:暗淡。
幽雅:幽静而雅致。
错综:纵横交叉。
澄碧:清而明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骤然:突然;忽然。
陡然:突然。
六、句子解析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通过想象,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云锦”“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梦境的幻化无穷,充满生机,以及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红锦)带织人狗中,狗织人白云中,白云织人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突出地表现了梦境中“美的人和美的事”虚虚实实、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优质ppt教学课件
3.读第4自然段,勾画句子“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这一段中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句: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 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4.想一想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也就是说,都 梦见了什么?
文中:“我仿佛记得……一同荡漾。” 数一数这里写到了几种景物,这些是什么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观察第8自然段的第一句“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 丽,幽雅,有趣”,你有什么发现?
照应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前后照应。 9.归纳第二部分段意: “我”在梦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10.快速默读第三部分,归纳第三部分段意: “我”被惊醒,梦中“好的故事”消失了。
读第11自然段,读完以后,你知道鲁迅先生想做什么了吗? 想把梦写下来。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 下他。”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模板PPT
语文S版 二年级上
每个人对于学习,都有着不同的方法。 有些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只有找到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不断运 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见
前两个段是睡着前也就是现实,后面的三个段是醒来后也 是现实。
本文的结构就可以归纳为: 现实(1-2)——梦境(3-9)——现实(9-12)
5.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昏沉的夜”
首尾呼应
三、品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1.2自然段 第一部分段意:“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 2.读第3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句子是一个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6 好的故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好的故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五課《好的故事》課文原文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
我閉了眼睛,向後一仰,靠在椅背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
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
我仿佛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裏的萍藻遊魚,一同蕩漾。
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複近於原形。
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
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河邊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
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如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
茅屋,狗,塔,村女,雲,……也都浮動著。
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刺奔迸的紅錦帶。
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
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雲裏去。
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視他們……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雲錦也已皺蹙,淩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裏了。
《好的故事》课文解析
《好的故事》课文解析一、重点段落默写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3、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4、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
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了。
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描绘了那么多美好的景物,强调这种美的境界存在,目的是什么?强调这种美的境界是存在的,表现了作者鲁迅在“昏沉的夜”里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二、重点问题解析1、主题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梦境中的“美好故事”的描绘,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
文章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颂,对理想的憧憬。
2、情景交融的手法“昏沉的夜”是黑暗现实的缩影。
这昏暗的屋子,深沉的夜,暗喻了日益黑暗混沌的旧社会。
“好的故事”是美好未来的象征。
这篇文章描绘诸多风物,正是借景寄情,寄寓自己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3、如何理解“好的故事”与“昏沉的夜”这看似矛盾的词语?(1)昏沉的夜是好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派昏暗混沌的现实氛围。
(2)美好事物的消逝,含蓄地控诉了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对人民理想的扼杀,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26《好的故事》课件(共21张PPT)
这画面与鲁迅家乡的景物何其相似,梦境源自现实,那些 朦胧的画面就是作者曾经的美好记忆。作者的心中充满了对故 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 故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 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指导写字
搁综 澄 萍藻 漾焰 削 瞬凝 骤掷陡
指导写字
凝 最右边的部件上半部分不要少一点。 骤 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梦境是美好的,但作者心里明白它像倒影一样虚幻易碎, 遥不可及。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借助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文章。这些 资料可以是作家自己的相关文章,也可以是时代背 景、文学评论等。
拓展延伸,聚焦黑夜
哪些地方令你感到这是一个“昏沉的夜”? 从“灯火缩小、石油不多、灯罩熏黑、昏暗的灯光……”看出。
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词。 2.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好的故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荡漾
退缩
凌乱
澄碧
奔迸
膝皱 髁蹙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 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通过想象,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 云锦”“万颗奔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梦境的幻化 无穷,充满生机,以及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好的故事
《好的故事》课文解析
《好的故事》课文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好的故事》课文解析一、重点段落默写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3、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4、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
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了。
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描绘了那么多美好的景物,强调这种美的境界存在,目的是什么?强调这种美的境界是存在的,表现了作者鲁迅在“昏沉的夜”里对美的理想的强烈追求。
二、重点问题解析1、主题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梦境中的“美好故事”的描绘,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
文章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颂,对理想的憧憬。
2、情景交融的手法“昏沉的夜”是黑暗现实的缩影。
这昏暗的屋子,深沉的夜,暗喻了日益黑暗混沌的旧社会。
“好的故事”是美好未来的象征。
这篇文章描绘诸多风物,正是借景寄情,寄寓自己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3、如何理解“好的故事”与“昏沉的夜”这看似矛盾的词语(1)昏沉的夜是好的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派昏暗混沌的现实氛围。
鲁迅好的故事课文解析
鲁迅好的故事课文解析标题:《鲁迅好的故事》课文解析一、背景介绍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开路先锋”。
而他的一生,也是一部扑朔迷离的传奇。
二、文本分析1. 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其中包含了鲁迅先生的许多回忆和感受。
2. 本文的主题是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和怀念,以及对他的钦佩和敬爱。
3. 本文的叙述方式为记叙文,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表达对往事的思考和感慨。
三、文章结构分析1. 第一部分:回忆往事。
鲁迅先生从自己的记忆中回忆起儿时的往事,特别是家庭背景、学校生活和自己对文学的感悟等方面。
2. 第二部分:对往事的感慨。
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童年时期的种种情境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慨,表达了对往事的留恋和怀念之情。
3. 第三部分:鲁迅先生的点拨。
鲁迅先生谈到了对文学创作的认识和看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更加展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四、文本解读1. 鲁迅先生在本文中对自己的童年时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慨,表达了对故乡和家庭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一方面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家庭和故土情感的重视,同时也体现出他作为一个文学家内心深处的独特结构。
2. 鲁迅先生提出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和建议。
作为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他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文学的内在规律,对文学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这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3. 鲁迅先生在本文中展示了出色的文字功底和形象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和形象生动的描写,成功地将自己的记忆和情感传达给读者。
五、结语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叙述文,通过鲁迅先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深入挖掘了故乡故事中的奥秘,极具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同时,本文也呈现出了鲁迅先生对文学的高度热爱和执着追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激励。
《好的故事》课文笔记
《好的故事》课文笔记小的时候,外婆总给我讲故事。
有些故事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那些好听的名字却永远忘不掉。
在我的脑海里,这样的好听的名字还有很多:《老虎学艺》、《猎人海力布》、《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红色少年》等等。
直到现在,每当有同学讲起好听的故事,我都会想起那些可爱的名字。
今天,我又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名字——《好的故事》。
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阿姨家玩,在阿姨家看见了一本书。
封面上写着三个大字——《好的故事》。
当时我就觉得它非常好看,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
刚翻开这本书,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此以后,我一放学回家就急忙打开这本书看,只要一有空,就一头钻进书里,和故事中的人物去比试、去争论,情绪激动的时候还会笑得前俯后仰。
“这只是我的一点儿想法,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读一读。
”这是我第一次读《好的故事》时,里面一位叫玛丽的女士对五岁的小男孩们说的话。
这句话虽然很短,却令我印象深刻。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好的故事,也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同时,我也想起了玛丽说过的另一句话——“再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别人的鼓励,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情。
”这句话,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
这是一本好看的故事书,这也是一本好玩的故事书,更是一本好学的故事书。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是它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生活,现在想来还真有几分留恋呢!它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断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它又像一位无私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成长;它还像一位导师,为我们排忧解难……这本书中的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最令我喜欢的故事之一是《李四光与张衡》。
故事主要讲述了李四光爷爷发现了石油并提出了“中国式的科学”——“地壳运动说”,而且他还预言了中国东部的石油储量,所以毛泽东称赞他是“中国的地质之父”。
而张衡则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这使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预测地震的人”。
张衡在他幼小的时候就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他还创造了指南针和浑天仪,用以观察天象。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6课《好的故事》授课课件
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 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 二 部 分 ( 3~9 自 然 段 ) 写 “ 我 ” 在 梦 境 中 看 到 “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 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写“我”从梦中惊醒, 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①( 澄碧 ) ②( 瞬间 ) ③( 萍 ) ④( 荡漾 ) ⑤( 瘦削 ) ⑥( 错综 )
点拨: 本题考查字形。注意:“瞬”左边是“目”,不要写成
“日”;“萍”“荡”都是上下结构;“漾”右下方是 “永”,不是“水”。
2. 语段中“shòu xuē”的“xuē”字另一个读音是 ____x_i_ā_o___,可组词为__示__例__:__削__皮___。
03 这些景物为什么都是水中的倒影呢?
水中的倒影都是虚幻的,人们常说水中花 镜中月,这些都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它们只 能是出现在梦里的虚幻的东西。
梦境中的这些东西是作者执着追求 的,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好的故事”, 把它们描绘得美丽、幽雅、有趣。
再美好的梦也有醒来的时候。当 作者从梦中醒来又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他会怎么做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 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 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 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 女中……
01 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都是哪里 的景物?作者为什么会在梦中
品 读 语 句 , 梦到它们? 思考问题。
3. 《好的故事》创作于中国现代文学早期文言文向白话文过
渡的时期,我们可以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好的故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好的故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好的故事》课文原文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好的故事课文重要句子摘抄
好的故事课文重要句子摘抄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
以下是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句子摘抄:
1. 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
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2. 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3. 在深蓝的天空中,我又见一个好的故事。
4. 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5.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以上是我认为的重要句子。
这些句子都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好的故事》课文原文
《好的故事》课文原文
《好的故事》课文原文如下: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了,看那灯罩,而况是在烟雾里呢。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就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映着天边缓缓的云彩,云彩在水中游,一起向着远方漂泊。
山阴道上,应着两岸的乌桕树,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没有结尾。
以上就是《好的故事》的课文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故事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入织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几十处写到梦境,大多数梦境都是描写恶梦,而《好的故事》则于昏沉的背景之中,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带着明亮的暖色和淡淡的温馨的回忆画卷,表达了鲁迅思想深处的那种执著的美好追求。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
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
《好的故事》一如它的篇名,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美学意境,作者让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文章开头就为全篇奠定了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而“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以至于无穷”一句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文眼。
在展开的过程中,作者将那些带有明快色调的意象一一摄入:乌桕,新禾,野花,丛树,天,云,竹,闪烁的日光……而且,“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这些意象的铺叙与描写,引领读者进入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明朗意境之中。
接着鲁迅仍然以明快的笔调,写到暖色调的事物:水中的青天的底子,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进的红锦带……
在这幅“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的画卷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产生着一种层次性的变化:先是于昏沉的夜里恹恹欲睡,再接着,“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然后,感受着“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以及“我就要凝视他们”都在表达“我”的感情渐向高峰与高潮状态掘进的过程。
于是,即使“云锦也已皱蹙。
凌乱……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我”还要“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去记下它们,最终则是:“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伴随着感情的层次性变化,背景同样存在着一种层次性的改变。
一开始处在昏沉的夜,是在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的灰暗背景中,然后渐渐明亮起来,次第写到“蒙咙”、“闪烁的日光”、“清楚起来”、“分明”、“皱蹙”、“凌乱”、“影子撕成片片”、“碎影还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里的凝视与沉醉,完成了一个美好故事的回环。
作者在极短的篇幅中,从多个角度,且每个角度都从多个层次来展开那种超现实的想象,这就使得《好的故事》中暖色的想象和回忆具有了一种明快清晰的美学风格。
文章中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令人惊异,而且这些视觉形象令人应接不暇地互相叠印、融合。
超现实想象赋予了文章本身以诗的美学表征,而梦中美的境界又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难得的阅读记忆。
在这美好的故事中,所有的形象都在表达诸多抽象的观念,这就使《好的故事》永远呈现出开放的、多层次的审美境界。
而这样的审美境界,散文名家方令孺在其名作《在山阴道中》认为,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正是鲁迅先生所想望的好的生活。
熟悉鲁迅生平的人应该知道,《好的故事》是以从绍兴西南偏门出城,经鉴湖、娄宫而到兰亭那条路上的风光及历史为背景而写成的。
1913年6月24日,鲁迅在长住北京后第一次返乡省亲,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禹陵。
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
归。
”(见《鲁迅日记》)鲁迅之弟周建人后来也曾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他们在兰亭逗留的时间较长,他们乘一只乌篷船,出偏门经鉴湖到娄宫上岸,到兰亭还要走十里旱路。
兄弟凡人观看王羲之手书的“鹅池”石碑。
游览右军祠、墨池、御碑亭、流觞亭和亭前的流觞曲水,遥想着晋朝的丈人墨客在这里饮酒、吟诗作赋,让酒杯随着曲水徐徐流动的闲情选致。
鲁迅在1919年12月24日最后一次离乡返京之后,再也没有机会踏上他所热爱的故土。
然而,在1925年写就的这篇名文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他与著名的山阴道在精神血脉上一直保持着须臾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种对家乡风物刻骨的追忆,就这样化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好的故事”,烙在了鲁迅审美精神的空间。
严格地说,鲁迅从十七岁便离开了故乡。
去寻找自己的理想和民族的希望。
离开三味书屋,是他不悔的选择;但弃医从文,却是他无奈的追寻。
然而,在那时“狭小而黑暗的隧道中”,他始终相信并坚守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因而,在这狭小而黑暗的隧道中除了有“狭小而黑暗”,有沿途的崎岖与辛酸,同时也有着非常浓重、浓厚的故园情怀与明亮记忆,一直闪烁在鲁迅的精神空间。
关于这一点,《故乡》中的少年闰土,《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药》(特别是瑜儿坟上的花环这一细节)等均可为证。
鲁迅先生用如此暖色的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界和回忆中遥远的故乡,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坚执的人生追求,因为,这里仍然有着鲁迅的另一种韧性:“好的故事”就在明天。
因此,像“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这些表达抒情主人公执著追求美好境界的句子,也就成为我们深入理解这篇散文诗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