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释义+诗意+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释义+诗意+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释义+诗意+主要内容+思想感情》知识点汇总1宿建德江 (1)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4 过故人庄 (3)5 七律.长征 (4)6 菩萨蛮.大柏地 (6)7 春日 (7)8 回乡偶书 (7)9 浪淘沙(其一) (8)10 江南春 (9)11 书湖阴先生壁 (9)12伯牙鼓琴 (10)13书戴嵩画牛 (11)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主题归纳】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描写了停产宿建德江江边时看到的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的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诗歌的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主旨

二、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景、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的主旨或情感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情感?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具体分析?4、这首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换)?试比较诗歌中(或两首诗中)的不同感情?)二、相关类别(1)内容、感情涉及到人物形象类1、答题步骤第一步,塑造(体现)了一个XXX形象。

第二步,揭示(寄托、表现)了作者XXX思想感情(情感或情怀)。

2、答题模式本诗塑造了一位XXX的形象。

表现了(表达出)诗人XXX 的思想感情。

[例1]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这首诗主要塑造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位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

(步骤一)表达了诗人那种希望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步骤二)(2)内容、感情涉及到景物形象类1、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用一两个双音节词)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式本诗描绘了一幅XXX画面,营造了XXX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XXX情感。

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及思想感情一、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等。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柳永《雨霖铃》、白居易《南浦别》等。

3、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感身世时事、叹节物变迁等。

如王维《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古——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

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5、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等。

如陆游《书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满江红》6、生活杂感——与人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闲居等。

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鉴赏要点(一)思乡怀人诗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③风格——雄壮豪迈。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情感概述(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理想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

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分类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分类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分类二、羁旅乡思诗1、感情主旨。

这类诗,多抒发漂泊无定的辛苦、行役的艰难,对家乡亲人、国都皇帝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2、常见意象。

①月。

②鸿雁传书。

③杜鹃啼血。

3、常见关键字。

情感类: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

节日类: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

4、常用手法。

①借景抒情、直抒胸臆②乐景衬哀情③侧面落笔、虚实结合。

三、思妇闺情诗1、感情主旨。

①抒发别离苦情。

思念他乡爱人,关切其状况。

②描写美人迟暮。

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很精美,借以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

③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④宫怨诗则抒写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

2、语言特点。

华美绚丽、精美细腻、绮丽香艳、委婉含蓄四、山水田园诗1、思想内容。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感情主旨。

①描写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表达对大自然和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宁静、平和、自由、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②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③表现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3、常用手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动静结合、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4、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新淡远,简朴纯净、平淡口语化五、怀古咏史诗1、概念。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

一、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1.忧国忧民①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②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⑥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①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诗②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③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④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 思乡怀人①天涯羁旅的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④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⑤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⑥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4.超尘脱俗①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5.感时伤逝①昔盛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②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戴淑伦《苏溪亭》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的思想内容

定风波
方法总结
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 —→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题模式:①确定诗歌类型,总体把握思想内容。 ②抓意象和重点词语,挖掘其深层含意。 ③抓关键句,深悟情感,从五七言律诗的一 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 两联。 即通过( )意象+( )手法+抒发/寄寓/揭 露( )感情。
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 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丈夫, 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 对比的艺术效果。 3、一个“可怜”,一个“犹是”, 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 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 情和对残酷战争的谴责。
借评论古代的人和 (五)咏史怀古诗 事来讽刺现实。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 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 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 立业的心情。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 典故、融情于景等。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答案要点:战争频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戍鼓”、“未休兵”、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 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 生”、“寄出长不达”) 一首诗歌的感情有时不是 ( 2)答案要点:①怀念家乡, 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 单一的,往往是复杂的,因此 我们不能简单的、片面地断定, 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 而是要通观全诗,综合分析再 渴望社会安定。 做出回答。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人心:俗念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万籁:所有声响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
(二)边塞征战诗:
(三)咏史怀古诗:
(四)惜别送别诗:
(五)思乡怀远诗:
(六)咏物言志抒怀诗:
(七)闺怨诗: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解读诗歌: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2、诗人生活的时代,诗歌写作的背景
3、实词的题目。

注释“序”
4、作品涉及的感情
5、设计的文化常识、典故神话等
诗歌鉴赏之主旨题答题思路
1、所抒情感:通过……内容,抒发(寄寓、揭露)….。

情感
2、概括主旨
3、这是一首……样的诗歌,诗歌各句分别写了……,通过….手法,抒发了
诗人……情感,(总分总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做此类型的题目必须先弄明白这类诗歌的题材(题材就是内容,素材和题材不一样,素材是我们大脑中的所有的材料,而题材是我们已经选择的在我们文章中的材料)同义词语:立意=思想情感=中心=主题=主旨=思想内容=题材出题方式:1,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或情绪3.本诗写了什么内容?A:送别诗送别意象:霸陵灞陵(古长安城东)长亭(10里一长亭)短亭(5里一短亭)南浦《折杨柳曲》杨柳此类诗主要是抒写离情别恨,还有别后的相思。

要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此外,还要表达是劝勉和鼓励的情感。

如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等。

B:边塞诗,意象:北风白茅草雪花海风大漠长河孤城玉门关主要写边塞的风光和战士们的生活。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诗歌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一,对于边塞风光的赞美和感叹大漠的荒凉。

大,壮美。

二,战士们的生活是凄苦的。

C:战争诗:与战争有关的意象是一定会有的边塞之景,天狼武器铠甲狼烟烽燧烽火烽烟戍角吴钩等战争诗表达两种情:一是表达英勇作战,保家为国,希望建功立业的战士形象。

二是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表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渴望过安定的生活。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希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歌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D:山水田园诗:山水诗的意象,比如山,泉水,月,炊烟,渡口。

田园意象:房前屋后的景,柳树,鸡狗。

表达情感:表达诗人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对社会和平安定的一种向往,描写田园恬淡闲适静美的风光,表达对官场黑暗的厌恶。

以谢灵运,陶渊明,王维为代表。

E:闺怨诗:本诗的意象是西楼西窗西厢西阁小楼大雁雁字马蹄千帆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表达的是孤独落寞伤感。

孤独或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李清照的前期词基本都是闺怨。

例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F:宫怨诗红叶团扇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妃的怨恨和孤独。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待昭阳日影来G:羁旅行役诗(思乡诗):意象:鸿雁鲤鱼尺素青鸟杨柳杜鹃羁旅行役诗则主要是抒发漂泊在外的人客居愁思的情感,思念故乡的情感,客居他乡的惆怅,指乡愁。

还指代漂泊异乡的痛苦和旅途漂泊之苦。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等。

H:咏怀诗:包括两种,一种是咏物抒怀,一种是咏古抒怀。

H1咏物抒怀诗又叫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观点和态度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H2咏古抒怀又叫怀古诗或咏古诗,咏古意象:六朝,乌鸦燕子黍离后庭花南朝遗曲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表达由盛而衰的伤感和人事的沧桑。

“咏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是咏古诗。

二,表达借古讽今,如《六国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咏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H:咏史诗与咏古诗是不同的,咏古诗是必须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焚书坑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I:登临诗:古人登高望远,抒发怀抱。

希望建功立业。

王之涣《登鹳雀楼》古人登高望远,思远,思为远方的朝廷和皇帝效力。

伤春悲秋--------两种同学们很隔膜的诗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殊情感所决定的。

大多数学生已经不能理解古人的伤春悲秋之情了,他们看见春天就是欣欣向荣的,看见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有这样的情绪,当落花满地的时候,当秋叶瑟瑟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丝伤感,只不过这个伤感瞬间就被我们生活的美好时代所取代,古代的中国人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而且那个时代当官大多是举荐制和世袭制。

因而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

一,解决概念伤春诗:人类永恒的情感,生命是短暂的,人们总是为生命的老去而伤感,看到美好事物的消逝,就想到红颜的一天天衰老。

过去春日施刑,不顺天时,故谓之伤春,因而伤感。

做诗歌的时候大家要知道的一点思路就是内容决定情感。

那么首先就要界定这个是一首什么内容的诗歌。

二,意象界定:伤春意象常见的有落花残花落红飞花(杨花)飞絮(柳絮)东风春雨流水夕阳燕子芳草杜鹃古人云:絮飞花落每易伤春三,伤春所表达的情感:1,恋花惜时,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的无奈之情美人迟暮,英雄迟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

“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

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

“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

作者在此写出了自己对花落的伤感,对光阴的珍惜。

小的时候就学过的李清照的《如梦令》即为伤春词2,伤春要表达忧愤幽思及爱国情怀。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片伤春下片咏怀,词人借伤春怨春联系身世,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

来表达爱国忧思的情怀。

3,抒发离愁归思之情。

点绛唇·寂寞深闺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例子试析: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悲秋:解决概念:落叶知秋,古人在秋风起时,落叶纷飞,心中无限悲凉伤感,尤其男士在30岁以后依然不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

见落叶纷飞,又是一年,而无限伤感。

意象解读悲秋常见的意象:北风西风秋风梧桐夜雨秋雨秋蝉寒鸦枯藤秋叶落叶秋霜秋草白茅菊花酒归雁秋月三,悲秋要表达的情感:1,30岁以后不能在仕途上有所成就的人。

悲叹英雄迟暮,人生短暂。

秋天万物凋零,容易引起那些经历了种种生活艰难或已经年老的诗人内心的共鸣。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刘彻《秋风辞》)宋玉的〈〈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兮而变衰2,客居他乡的惆怅,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满目苍凉的秋色常常勾起游子思乡的情思,秋天所特有的几个节日,如七夕、中秋、重阳等,更容易引人伤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说这是游子的共同心声。

杜甫《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做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征人的悲秋之情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征人厌恶战争,痛苦的情绪,思念故乡的亲人。

王昌龄《边愁》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萧瑟秋风正合征人愁苦心境。

这首征人悲秋的诗词,既有痛苦、悲愤和无奈,又不失军人所特有的英雄豪迈。

例子试析:秋风吹白茅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明三十里迁客感秋多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