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韩国釜山甘川洞文化村为例_魏寒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

□ 魏寒宾,唐 燕,金世镛

“文化艺术”手段下的城乡居住环境改善策略

——以韩国釜山甘川洞文化村为例

[摘 要]“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城市再生手段被广泛运用到韩国的城乡建设中。文章以韩国政府2009年开始推行的“村落艺术”项目及其经典案例“釜山甘川洞文化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公共艺术活动在韩国的兴起历程,解析“村落艺术”项目的开展过程、特征与成功要因等,探究韩国借助公共艺术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的具体策略及做法,从而为我国的城市更新和社区改造活动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文化艺术”;“村落艺术”项目;居住环境;韩国;甘川洞文化村[文章编号]1006-0022(2016)02-0130-05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Culture And Art Based Urban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Ganchuandong Cultural Village, Busan, Korea/Wei Hanbin, T ang Y an, Kim Seiyong

[Abstract] Public art as a recreation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urban rural development in Korea. The paper takes a “village art” project-Busan Ganchuan cave cultural village as an example, reviews the process of public art movement in Korea, analyzes the character and key factors of the project, studies the strategy and approach of public art as a measur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hinese urban renewal and community renovation.

[Key words] Culture and art, Village art project, Living environment, Korea, Cultural village,Ganchuan cave

1“公共艺术”与“公共设计”

近年来,“公共艺术”(Public Art)与“公共设计”在韩国发展成为城市再生的重要新兴策略。“公共艺术”最早为英国人John Willett 在1967年出版的《城市中的艺术》一书中首次使用[1-2],其中提出,“当艺术品的创作、展示和运营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展览馆、工作室之中,而是与城乡环境紧密结合时,便上升为一种更具公共性的艺术,它促使艺术超越其常规功能转而融入到普通市民的生活环境”[3]。基于此,金世镛进一步提出“公共设计”的概念[4],用以指代公共机关营造、制作、设置及管理公共空间、设施、用品、信息等的行为,“公共设计”不仅可以提升环境价值,还有助于提高

居民生活品质和创造新的先进文化,它与“公共艺术”,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室内设计等多种领域和谐互通[5]。

欧美国家“公共艺术”的变迁可简要划分为 “建筑里的艺术”“公共场所内的艺术”“城市设计中的艺术”“新体裁的公共艺术”四个阶段[1,6]。其中,“公共艺术”在第三阶段开始便被运用到城市设计中,成为改善落后地区面貌及整治城市环境的手段;进入第四阶段后,新体裁的“公共艺术”则更加注重居民的参与及共同精神的塑造,促进了地方居民间的交流和共同文化的形成[6]。韩国近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此类似,经历了从雕塑作品到多元艺术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开放到参与的整体历程,主要包括20世纪60~70年代的纪念雕塑时期、20世纪80

年代的现

[项目基金][作者简介]

韩国高丽大学城市再生导向下的可持续社区人才培养BK21+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33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一般项目(14YJCZH140)。

魏寒宾,韩国高丽大学城市再生学院博士研究生。唐 燕,通讯作者,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金世镛,博士,韩国高丽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31

2016年第2期

第32卷案项目四类(图2)。综合的项目特征和主要措施包括:①通过改造利用敬老院、村会馆、残疾人设施、共同空间等来营造地区空间艺术;②装点街边、散步路、胡同、休息区、小公园与河边等开放场所,创建人们愿意逗留及徜徉的空间[14];③营造公共艺术围墙和推广有主题的公共艺术;④充分发掘地区的历史、生态、文化、场所、主题等价值;⑤对具有深远发展前途的前期项目、成果比较大的村落项目进行持续支持。

2.3项目推进过程

“村落艺术”项目每年都会确定相应的目标及主题③,如让弱势群体享有艺术文化、营造社区文化艺术空间、借助文化艺术激活地区经济、发掘地区历史和生态潜力等,并依次进行项目公开征集、地区选拔及财政提供、行政支援等。项目还会通过评估前一年活动的经验得失,在下一年中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从项目公告到事后管理,整个周期大约一年(图3),其中场所选定耗时3~5个月,项目执行期为6~10个月④[9]。

及未协调好居民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该项目如昙花一现,不了了之。

2009年,立足于对“艺术城市”项目存在问题的改善,同时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等社会问题[10],韩国政府开始推行“村落艺术”项目的政策支援活动,旨在给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11]。“村落艺术”项目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主办、村落美术项目促进委员会②和地方自治团体共同主持、彩票委员会提供财政支援(彩票基金)[9]。

2.2项目分布与类型

整体来看,“村落艺术”项目是以村庄及社区为单位、公共艺术为手段的地区环境改善项目,对象涉及散步路、空地、小区入口、居民自治中心、渔村、残疾人设施、山中村落、传统市场、贫民区、废弃学校、村落仓库、煤矿村及现在不使用的火车站等,项目遍布韩国全国各个地区[13]。从2009到2013年的五年间,政府遴选艺术村落共69处(图1)[11],完成实施的项目分为幸福项目、幸福翻番项目、艺术庭院项目及自由提

代主义雕塑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公共艺术”的成长期和21世纪10年代的“公共艺术”的扩张期[7]。

进入“新经济”时代,西方发达国家持续加强对“公共设计”和“公共艺术”的研究和投资,一些地区还将公共设施的便利性、艺术性作为判断地方福利水平的标准。放眼亚洲,韩国等国家也在其中央政府的积极主导下、艺术家及地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下,通过公共艺术作品为地区发展注入活力,将其作为一种城市再生的手段,广泛运用于城乡建设中,这为具有东方同源文化的我国在城乡规划中引入“公共艺术”和“公共设计”手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因此,本文以韩国政府2009年开始推行的“村落艺术”项目及其经典案例“釜山甘川洞文化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村落艺术”项目的开展过程、特征与成功要因等,探究韩国借助公共艺术改善城乡居住环境的具体策略及做法。

2“村落艺术”项目引介

2.1项目推进背景

1933年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背景之下,当时罗斯福在新政中设立了“公共工程艺术”项目,并在接下来的7个月里,雇用3 749名艺术家为各种公共设施完成了15 663件艺术作品①[8]。该项目不仅缓解了艺术家的就业问题,并极大地鼓舞了萧条状态下美国人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从这个事件中,韩国政府看到了公共艺术的力量:2004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出台“加强利用视觉艺术公共性”的政策以改善城市环境;2005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又组建公共艺术小组开展专项研究;2006年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正式成立公共艺术促进委员会,负责主管和实施“艺术城市”项目[9],即通过“分享文化”“文化环境中的生活”“居民参与的公共艺术”等子项目来缓解韩国社会两极化的现象。但是,由于缺乏持续性的维持和管理以

图1 2009~2013年“村落艺术”项目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new/gnuboard4/index.

php

相关资料整理。

图3 “村落艺术”项目的推进过程

资料来源: /new/gnuboard4/index.php.

图2 “村落艺术”项目公开招募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