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学院名称:人文与旅游学院

年级:07级

学号:0701012048

论文编号: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论《少年维特之烦恼》

专业:语文教育

学生姓名:学号:0701012048

完成时间:

指导教师:白乙拉

二00年月

浅论《少年维特之烦恼》

【内容摘要】结合时代气息分析《少年维特之烦恼》,运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论点论述维特人物形象。

【关键词】:维特绿蒂自然感伤爱情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在《浮士德》的第二部出版以前,欧洲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歌德的名字总是和《少年维特之烦恼》连在一起。《少年维特之烦恼》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个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这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小说通过维特的书信和日记表现的细腻伤感的内心世界影响了无数青年人。《少年维特之烦恼》不只在歌德众多的著作中占着突出地位,而且与他本人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有着密切关系,它直接反映着青年歌德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处处打下了他的思想感情的烙印。

狂飙突进时代的德国文学,有几个核心词“自然”“自由”“激情”“爱”而年轻的维特一个也没落下。

《维特》只是一部个人的恋爱悲剧,十九世纪的丹麦大批评家勃兰兑斯等早就指出它的价值在于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烦恼,憧憬和苦闷,换句话讲,《维特》有着异常强烈的时代精神,它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时代的普遍意义。《维特》出版时,欧洲正处在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时期。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新兴市民阶级已经觉醒,青年一代更是感情激荡,强烈渴望打破等级界限,建立符合自然的社会秩序和平等的人与人关系。他们提出“个性解放”

和“感情自由”等口号以反对封建束缚,以“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理想。但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封建贵族的势力仍很强大,资产阶级在与它的较量中大多失败了,德国的情况更惨,面对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心怀无从实现的理想,年轻软弱的资产阶级中普遍滋生出悲观失望,愤世感伤的情绪,一时间伤感多愁竟变成一种时髦。在这种时代气息下产生的《维特》,不只述说出了年轻的资产阶级的理想,揭示了它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并让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这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这就使当时一代青年在《维特》中照见了自己的影子,并狂热地爱起它来。《维特》乃是当时方兴未艾的“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果实。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杰出成果,以浓郁的诗意和强烈的激情宣泄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以其反封建、追求自然和平等而成为形成、低调时期的资产阶级势力的表征。因而维特的烦恼是时代烦恼的镜像,维特的狂热、躁动中有很明显的不安、忧郁与绝望因素在里面,他那纯粹、自然感情的流露与奔腾,不受控制的爱情情感,在窒息人的封建社会环境里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生活结局。这样一个结局也暗示着维特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势力的柔弱与无助。《维特》处处都体现着“狂飙突进”的精神,“自然”简直成了它年轻的主人公检验一切的准绳,它投身自然,赞颂自然之美,视自然为神性之所在,他亲近自然的人———天真的儿童和纯朴的村民,鄙视迂腐的贵族,他主张艺术皈依自然,让天才自由发挥,他重视自然真诚的感情,就说他对绿蒂的一见钟情吧,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她如此天真无邪,在举止中保持了一个少女可爱的自然本性。《维特》对于自然的呼唤,实际上就是反抗不自然的封建社会的呐喊。德国的落后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决定“狂飙突进”运动不可能有广泛群众基础,仅仅只在文学和思想领域内起作用。《维特》主人公的消极情绪以及悲惨结局,也反映出这个运动的局限。《维特》之取得巨大成功,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道出了时代的心声。

歌德非常成功地运用第一人称的书信体,让主人公面对面地向读者述说自己的遭遇和感受,展露自己的抱负与情怀,信中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叙事,时而议论,读着读着我们自己仿佛变成了收信者,听到了主人公的言谈笑语,啼泣悲叹,窥见了他那颗时时在柔弱地颤动着的敏感的心。在情节剪裁精当和内心

刻画细致入微这一点上,《维特》至今在同类作品中仍居于最高峰。另外,通篇充满浓郁的诗意,其本身也可称是一首凄婉的叙事诗。即便是写景状物,作必要的情节交待,也始终起着烘托情感,揭示内心的作用。如:维特初到瓦尔海姆是万物兴荣的五月,离开和重回瓦尔海姆都已是落木萧萧的秋季,等他生命临近结束时便到了雨雪交加的仲冬———时序的更替和自然的变化,与主人公由欢欣而愁苦以至于最后绝望的感情发展完全吻合,做到了诗歌所讲究的情景交融,寄情于景。

它的“书信体”形式,就特别符合刻画人物心理,除了无法避免的第三者叙述,几乎都是维特的书信,目的就是全面敞开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维特的孤独,只能通过书信向远方的友人倾诉。

在享受爱情所赐予的幸福的同时也要勇于接受爱情所带来的伤痛。爱情本是个会带来烦恼的东西,它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引生了人间多少悲欢离合,也因之成就了多少绝世佳作。歌德通过维特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向世人传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爱情是一种男女双方自然的情感吸引与流露,不掺杂任何外在物质,这样一种自然、美好的情感是任何年轻人都会经历的情感体验,因之而引起的情感纠纷与烦恼自然也是每个年轻人不可避免的,因而维特的烦恼绝不仅仅是某个个体的烦恼,它具有社会意义,是人类类烦恼的表征。歌德的伟大就在于把人类爱情的类本质通过维特这个人物传神的表达出来,把少年人想说的,想做的,通过维特说出来,做出来,把少年人的心声也通过维特的心里活动表达出来,总之,通过揭露永恒的少年情感而使自己的作品永恒。

维特爱情上的失败导致了内心无法解脱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感伤、厌世的情绪。初识绿蒂,维特的心就整个被她“俘获”了,他爱她爱得刻骨铭心,恋情像凶猛的山洪,一发而不可收。绿蒂已同阿尔贝特订婚,这是他一开始就知道的,但起初的一个多月阿尔贝特去外地未归,维特天天和绿蒂厮守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虽然他有时想起或绿蒂谈到阿尔贝特的时候,他的心头就会染上一抹阴影。随后他连续遭受三次沉重的打击,内心的矛盾使他产生了绝望情绪。阿尔贝特从外地返回是维特所受的第一次打击。阿尔贝特一回来,维特就从幻想中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