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整理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0a4713967ec102de3bd8901.png)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文学理论: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4.最早研究文学的学问往往被称作“诗学”、“诗论”5.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认为文学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6.文学理论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第二章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1.马克思建立“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活动2.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3.艺术生产论: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揭示文学发展的奥秘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5.艺术交往伦: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2.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大致上取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路线第三章1.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2.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1.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的生产劳动2.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3.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4.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5.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3.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2.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3.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4.古希腊传统强调人堆客观世界的逼真的描绘,模仿伦、再现论由此而来德谟克利特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说5.《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毛诗序》中的“诗者,纸质所职业,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福柯的话语理论对作者做了谱系学的研究6.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概念兰塞姆创造术语:文学本体论7.弗雷泽:《金枝》巫术原理:相似律、接触律德国美学家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席勒:“过剩精力”谷鲁斯:“内模仿”8.《乐记》:文学发展的动力是社会风气《文心雕龙.时序》:文学发展与时代变化相关黑格尔:文艺发展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马克思:物质生产或者说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中起“最终的支配作用”的东西马克斯.韦伯:宗教力量对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四章(比较重要)1.话语: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全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4813044376c66137ef061928.png)
1.文艺学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A世界:艺术模仿论(再现论)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西方: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柏拉图提出理式世界、感觉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否定艺术。
亚里士多德人提出对世界的摹仿有两种:历史学家对世界摹仿——已经发生过的事,个别的、具体的事;诗人对世界的摹仿——具有普遍性的、可能发生或应有的事。
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肯定艺术。
中国:观物取象说需注意的问题:文学不能脱离世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文学所反映的世界不等于现实生活。
B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因此是一种作者表现活动。
)中国:“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西方: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应该注意的问题:文学是作家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
文学的表现活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活动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文学本质问题: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文学批评问题:模仿论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文学创作问题: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C作品:艺术形式论(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
强调从形式构成中去阐释容所具有的审美效果英美新批评:兰塞姆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结构主义: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叙述性作品二元对立需注意的问题:作品是作家与读者情感沟通的中介;作品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把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隔绝开来,孤立起来,是片面的。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915a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0.png)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一、文学概论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文学概论的定义和意义2.文学的定义和特点3.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二、文学起源和发展1.文学起源的理论2.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和发展3.文学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流派三、文学批评与文学评价1.文学批评的定义和分类2.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指标3.文学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四、文学形式与文学体裁1.文学形式的概念和分类2.文学体裁的定义和特点3.不同文学体裁的研究与分析五、文学与社会1.文学与思想、文化之关系2.文学与社会政治之关系3.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六、文学与心理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文学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和作用3.文学创作与心理表现的关系七、文学与语言1.文学与语言之关系2.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文学语言的变革与发展八、文学与艺术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2.文学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手法3.文学的创新和实验性表达九、文学与个人1.文学与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关系2.文学对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3.个人创作体验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十、文学的意义与传统1.文学的传统与当代价值2.文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3.文学对人类认识的贡献和影响十一、文学的全球视野1.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2.文学的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3.文学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以上是文学概论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删减或拓展。
每个部分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学理论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加深对文学概论的理解和掌握。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https://img.taocdn.com/s3/m/e3b33f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d.png)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一、文学概念1、文学的概念2、文学的种类3、文学与语言的关系4、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文学元素1、文学的题材2、文学的形式3、文学的风格4、文学的意义三、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2、现代文学流派3、当代文学流派四、文学发展1、中国文学的发展2、西方文学的发展3、世界文学的发展五、文学评价1、文学评价的标准2、文学评价的方法3、文学评价的理论六、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概念2、文学批评的方法3、文学批评的流派文学概念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它们以文字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和表现力来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探讨思想,从而传达文化价值。
二、文学的种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意义塑造。
三、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学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媒介,通过语言表达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文学作品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精细的运用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四、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抒发,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文学作品具有生活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学元素一、文学的题材文学的题材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它涉及到文学作品所述的主题和内容。
文学的题材可以是生活、历史、自然、个人情感等各种形态。
题材的选择与创作者的情感、念头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二、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通过形式的运用,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三、文学的风格文学的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表现,通过语言形式、叙述方式和意境表现等方面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最全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7fe1d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3.png)
1、广义的文学观(上古至先秦两汉)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文学的自觉”)情感性是文学审美活动的性质1.审美是一种非实用而又使人产生情感愉悦的活动。
2.审美是一种非概念而又能引起情感与认知的自由协调运动的过程。
3.审美是一种个体的同时又可以普遍传达的内心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情感的特点:(简答、论述题)其一,从内涵看,审美情感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典型情感。
金圣叹:“世间妙文,原是天下万世人人心里公共之宝,决不是此一人自己文集。
”其二,从性质看,审美情感不同于随意发泄的日常情感,而是一种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
李泽厚:“所谓独特的审美情感,乃是与艺术形式相对应的主观情感形式或主观情感结构。
”(《美学四讲》之三)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即审美情感离不开审美形式,它是与艺术形式同构对应的情感形式。
其三,从表现看,审美情感是与审美无功利性和审美形象相互渗透着,并通过审美形象显现或感受的。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第一,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
第二,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
第三、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必须放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来看待。
艺术掌握是一种通过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将人类社会和自然加工成艺术形象的精神活动。
作为对现实的一种占有形式,艺术掌握面对的是人和人的社会生活。
艺术掌握的特征:充满主体精神,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基本形式。
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
追求艺术成果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
对美的追求,它将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将人及其社会生活对象化和形式化。
(简答题)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P173 (必考)1、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定时期的文学繁荣,往往是作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出现的。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7e596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e.png)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3.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意象”说、“滋味”说、“物感”说、“象外”说、“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意境”说、“出入”说。
4.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康德:审美态度说弗洛伊德:“无升华意识”说荣格“原型”说5.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的渊源,中国古代可以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在西方,文学社会学的初坯可以追溯到18世纪意大利学者维柯。
他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史诗创作,从而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
6.法国的艺术理论家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六个基本观念:(1)艺术活动论(2)艺术交往论(3)艺术生产论(4)艺术反映论(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6)人民文学论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1.恩格斯:“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与物质经济基础的联系具有间接的性质)2.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3.中国古代的“感物说”,就强调天人合一、物我相通,但这并不影响很多文论家对世界的强调。
4.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讲“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5.《尚书·尧典》:“诗言志”6.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4fac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a.png)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定义、文学发展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
下面给出了文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广义上指所有以语言为媒介创造的艺术作品,狭义上指具有一定立意和形式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艺术作品。
2.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艺术性)、表达功能(思想性)、传播功能(社会性)。
3.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源泉和表现手段。
二、文学发展史1.古代文学:古代史诗、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
2.中世纪文学:鲁宾逊漂流记、亚瑟王传说等。
3.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
4.新古典主义文学:莫利埃尔的喜剧、英国浪漫主义的诗歌等。
5.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长诗、拜伦的戏剧等。
6.现实主义文学:弗洛贝尔的小说、东尼·莫里森的小说等。
7.自然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小说、毛姆的小说等。
8.象征主义文学:波德莱尔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等。
9.超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布列东的小说、萨特的戏剧等。
10.后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等。
三、文学流派1.古典主义: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取向,崇尚秩序与理性,追求平衡和谐。
2.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幻想和想象力,鄙视现实,崇尚超越。
3.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揭示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4.自然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类的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5.象征主义:追求意象、暗示和隐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
6.超现实主义:追求完全自由的创作方式,突破现实的束缚,表现非理性和离奇。
7.后现代主义:拒绝大故事、大理论,追求碎片化、多重视角和多样性。
四、文学批评1.传统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重视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
2.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的含义,关注作品中的系统和符号编码。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69a9c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4.png)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100a3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0.png)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创作基本概念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表现性、综合性、历史性等特征。
3.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内容包括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文学艺术的分类文学艺术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5.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诗、赋、曲、剧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2.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3.文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文学流派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文学理论可分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2.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不同的方法。
3.文学批评流派文学批评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流派。
四、文学史1.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3.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文学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周期、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理论和历史,有助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对于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baf4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0.png)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概念及定义
1. 文学概念的演变
2. 文学的定义及特点
3.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二、文学的分类
1. 文学体裁的分类
2. 文学流派的分类
3. 文学作品的分类
三、文学思潮
1. 文艺复兴
2. 古典主义
3. 浪漫主义
4. 现实主义
5. 自然主义
6. 象征主义
7. 超现实主义
8. 后现代主义
四、文学理论
1. 形式主义
2. 结构主义
3. 话语分析
4. 读者反应理论
5. 心理学批评
6. 后现代批评
7. 后殖民主义批评
8. 女性主义批评
五、文学批评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
2. 新批评方法
3.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4. 话语分析批评方法
5.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6. 心理学批评方法
7. 后现代批评方法
8. 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
六、文学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 世界古代文学史
4. 世界现代文学史
七、文学作品分析
1.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2. 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
4. 文学作品的意义分析
八、文学批评实践
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评析
2. 世界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3. 文学作品的文化批评
4. 文学作品的社会批评
以上是文学概论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全)
![最新《文学概论》复习提纲(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31771fed630b1c58eeb508.png)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也可叫文学学。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
人文科学准确地讲应该是社会科学的人文学科,侧重于从整体的、综合的角度研究人类本身以及社会,主要有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艺学、心理学等学科。
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1、文学理论的对象: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现象。
任务:研究总结文学规律和原理。
性质:(人文社会)科学。
(归属:文艺学→人文社会科学→科学)体系:文学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发展论、鉴赏论。
总结: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现象为对象,是一门社会科学。
其体系一般包括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五大部分。
)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活动。
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作家、作品等的学科。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发展论。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主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过程,以及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的过程。
研究者可从不同视角研究这两个过程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是: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43fb66783e0912a2162a69.png)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语文专业的人很适合!自己总结的)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语文专业的人很适合!自己总结的)](https://img.taocdn.com/s3/m/3d42437b7fd5360cba1adbeb.png)
文学原理复习第一章文学语言【话语的五个方面】: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一、狭义的文学语言是文学所使用的语言。
【文学语言:用生动的感性外观和丰富的理性内蕴体现文学审美意味的意象语言。
特点:能够唤起人们对具象的直感,同时又使语义不断拓展,最终通过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之与非文学语言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分析:】(一)意象是心理现象而不是语言现象。
作为文学语言必须同时具备两个不同的取向:①语表的具体性:它所显示的是某种曾经或者可能以物象状态存在的具体现象。
在一瞬间唤起接受者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印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是给人水墨画式的雪景视觉感。
《琵琶行》错落有致的音响感,更多时候是通感,即是多种感觉的沟通错位,朱自清《荷塘月色》把荷花的清香描述为远处高楼上隐约传来的渺茫的歌声所产生的效果(嗅觉听觉沟通)。
②语里的多义性:即是在语表的具体性中潜藏着抽象思维难以穷尽的多种意义。
(二)具体性和形象性的区别?具体性立足于语言自身而形象性立足于接受感觉,也就是说,是具体性提示了形象性的根源。
形象性论者往往把形象性视为文学语言的根本特质,而具体性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章主题和母题P92-93一.什么是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和主导情绪。
(1)历史、现实和思想。
1.文学中思想的多种交织与运动。
2.文学中历史态度和现实评价相统一。
(2)经历、体验和情感。
情感——文学的内在特质思想和情感的区别?1.思想是抽象的,它可以从现象中剥离出来,以学说的理性方式存在,而情感是感性的,它与现象天然地联系着,并且有时它就是本身,因而是具体的鲜活的。
2.思想是需要寻找载体来承载自身,否则作品就会很直白,枯燥乏味,本身再深邃的思想也只能如此。
情感是只有恰当地流露就可以了,必能引起共鸣,产生感人的力量。
3.思想可以使得作品获得深度,而情感则可以使得思想得到恰当的体现,获得美感。
——审美从根本上看,就是情感的活动。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2e1ef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73.png)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文学概论第一章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 >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8cb8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4.png)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4df6d73186bceb19e8bb8f.png)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二章1. 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文学观念不发展变化的.2. 文学四要素:艾布拉姆斯: 世界,作家,作品,读者3.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募仿或再现。
4. 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自然流露。
5. 实用说: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6. 客观说:把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7. 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就这种关系,强调读者对作品的的感受和创造.8.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性质的,凝聚着个体经验的,交通耸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9. 符号论文化概念的提出者是卡西尔10. 经验和体验:个人的经历和见闻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称为经验。
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意、诗意和个性的部分.11. 寓教于乐的观点:由古罗马时的贺拉斯提出的11. 价值阅读:读者试图尽可能的敏锐的和准确的描述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12. 审美审美是指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美的观照和感悟和判断.13. 艺术真实性: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合情合理的性质.14. 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由作者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而尚未阅读的实际语言形态.而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的实际语言形态.简言之,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变成文学作品.15. 节奏: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的时间所呈现的长短、高低、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
16. 文学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词法、句法、篇法等方面构成的语法规则.17. 文学语言组织、形象系统、意蕴世界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是直接和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文学形象系统是由文学语言组织所呈现的感性生活画面,而文学意蕴世界则是指文学语言组织和文学形象系统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窨,是文学的最核心层面.第三章1. 文学形象指文学文本中呈现出来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自然的人生图画.2. 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3. 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隔、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和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4. 文学象征意象指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的和完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1.从诗歌的基本特点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诗歌的本质与最大的艺术特长是抒情表现,即抒发感情,表现内心世界与理想。
而其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的形式正适应了诗歌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只有诗句、诗体凝炼,才便于其中抒情表现;而人内心的情感与理想的逻辑就是跳跃性,而不象事物逻辑那样有规律性;节奏与韵律可以适应与促进情感的抒发,使诗句和情感和谐而有节奏。
2.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答案一: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真物、真情,以抒写真实的生活感受和真实的生活境遇为核心和最大特点。
报告文学是从叙事散文发展起来的,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以写真纪实为重要特征。
可见,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极其相似的,它们的真实都接近生活的真实。
但都非对生活的机械摹写,都要用剪裁、取舍、提炼等方法。
散文与报告文学的区别在于:散文多了一些抒情味与真实感受,强调情感性。
报告文学多了些真实的刻画与描写,强调人物形象刻画。
答案二:散文与报告文学都要求以真实的生活现象为表现内容,不像小说、戏剧那样可以虚构,但二者的真实性有不同的特点: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侧重真实的事件。
其叙事成分、记人成分大大多于抒情与议论。
对真实事件发生过程的形象描述是其突出特征。
散文的真实性更侧重于真实的感受。
无论叙事、写景、记人,都是为了抒发作者对这些事、景、人的真切情感。
作品重在创造一种抒情气氛。
直接的抒情和议论占有极大比重。
3.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案一:小说与戏剧在反映生活时有同有异。
相同点是都以叙事和刻画形象为主来反映生活。
不同点在于,①小说是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而剧本是人物事件用台词与动作自我展示。
②小说可长可短,人物可多可少,地点可随意变化;而剧情必须浓缩在两三个小时以内的特定空间,人物不能太多或太少。
③剧本比小说更讲求表现矛盾冲突。
答案二:小说与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但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二者有不同之处: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
它那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
剧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浓缩性。
特定的舞台时空限制,要求剧本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单纯的情节,将生活内容概括、浓缩地加以反映,并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增强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效果。
4.“文本”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本文从外到内可分为三个层次:话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中国三国时期的王弼也早有言、象、意三层次的分法。
5.文学形象具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其特点有四: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指形象中既包含客观描写,又包含作家的主观情感、思想;二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指形象是虚构的,但却符合生活本质与作者的真情实感,所谓“合情合理”;三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指形象是单个的,但他身上又包含了其他类似人物的共同特征,具有概括性;四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指每一个形象从姓名到相貌、性格都是具体而确定的,但到底是怎样的,不同的读者却解读到不完全相同的结果,这即不确定性。
如祥林嫂,既来源于客观生活,又含有作家的同情;既是虚拟的假定人物,又让人感到非常真实;既是单个人,身上又包含了旧中国妇女的许多共同特征;既是祥林嫂,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又在不同读者的解读想象中不完全相同。
6.文学典型的审美(美学)特征是什么?文学典型就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其特征有二:一是特征性,即外在形象极其生动、具体、独特;内在本质极其深刻丰富。
总之,从整体到局部都很独特;二是有艺术魅力,能吸引读者。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深度,是由它的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性、富于独创的新颖性、包含着作家真情实感的诚挚性、内涵挖掘不尽的蕴藉性造成的。
7.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二者是互动的关系。
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一指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文学作品。
二指文学生产规定消费方式,即我生产文字型的书籍,你用阅读的方式消费;我生产影视产品,你用既看又听的方式消费。
三是文学生产着新的消费者,即雅俗和质量高低不同的文学产品可以培养不同品位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文学消费又制约着文学生产,表现为:首先,文学消费使文学产品的艺术、社会、经济的价值最终实现。
其次,消费制约着生产方式、规模和方向——读者喜欢的文学种类和内容形式才能多生产。
再次,大众的文学消费需求成为文学生产的目的与动力,促使文学生产不断进行。
8.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简言之,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就是包括作家、出版家、书商以及文艺管理机构等在内的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阅读欣赏,传播和再生产着特定阶级和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最终可能转化为接受者的思想意识,因而它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9.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的二重性,文学接受纯属精神活动。
(2)文学消费包括阅读行为和只收藏和用以装点门面而不读、买书馈赠等非阅读行为。
文学接受只是阅读欣赏活动。
(3)二者的主客体条件不同。
文学消费除了阅读能力等主观条件,其客观条件主要强调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等。
而文学接受需要阅读能力外,更关心接受者的个性、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期待视野等主观条件。
其客观条件主要强调文本对象和接受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没钱可以借书读。
(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商品生产与流通、精神享受等多视角的特点,文学接受研究只重审美视角。
二者的联系在于:二者同时主要指文学阅读与欣赏,基本意思是相近的。
文学消费是低层次的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高层次的文学消费。
(怎能把文学消费和文学消费研究混为一谈)10.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阅读期待视野即据以阅读作品的既成心理结构图式。
它形成于主体的全部条件,首先是世界观、人生观、生活经历、政治态度、情感倾向等。
其次是艺术修养、文化习俗、审美趣味、欣赏经验等。
再次是年龄、性别、气质等生理条件及工作性质等。
第四,阅读对象的有关信息,诸如作者名气、社会反响、出版单位的档次、印刷质量等也会成为期待视野的构成。
(简言之,由读者的人生观、世界观、文化修养、生理机制形成)11.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填空、对话、兴味实即“再创造”,其根源在于主客体两方面。
主体方面,读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必然要发挥它,与作品进行对话。
客体方面,一是文学文本干枯的语言符号只有经过读者的想象、填空等再创造,才能还原成生动的形象画面。
二是文学描述性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只有经过读者的填空、对话兴味,才能明晰与丰富起来。
12.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学批评是一种意识形态评价。
这一属性是由其对象的性质和自身效能决定的。
首先,从对象看,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文学作品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它决定了文学批评必须对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做出评价,从而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影响。
其次,从文学批评的效能看,第一,文学批评总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相联系,力求确定自己所属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权威性。
第二,文学批评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文学现象的评价,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实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论争,是社会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在文学领域的反映。
第三,文学批评通过特定的价值取向造就自己所属的意识形态的文学新人和批评队伍。
13.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对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反映生活),又体现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审美活动)。
具体说来:第一,一切文学作品都应是审美的,因而就应用审美的观点去审视和评价。
同时,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就应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它的根源,评价它的历史价值。
第二,对一切作品的微观分析和评价,只有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准确把握。
第三,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可以指导各种具体批评原则和方法的运用,即对一部作品可以作伦理的、社会历史的、审美的、心理学的、语言学的批评,但都不能脱离批评对象的美学构成及其历史背景,更不能脱离批评者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
14.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包括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两个方面。
思想标准是用来衡量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
运用思想标准,一要看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看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看其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
运用艺术标准,一看文体构成是否完美;二看形象创造是否鲜明、生动、独特而富有概括性;三看意蕴表现是否丰富深刻。
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是两标准的内涵指向彼此是相互联系的;二是两标准是内在联系在一起、互为表里的。
越是深层的批评,艺术标准与思想标准就越难分开。
15、叙事的构成包括三个层面: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叙述内容是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
叙述话语是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叙述动作是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名词解释: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语言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特征性与艺术魅力是其两大特征。
“特征性”一指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二指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艺术魅力”体现在性格的生命魅力与灵魂的深度。
2.意境: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3.意象(审美意象):是充分表现作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具体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
具有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思维参与性、求解性和多义性等特征。
4.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它由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话语情境造成,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5.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