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的快与慢》课堂实录与评析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课《溶解的快与慢》【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水果糖的溶解,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假设——验证实验——获得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溶解”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也能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搅拌,因为前面几节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

因此,对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

但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生设计验证方案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点拨。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搅拌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烧杯、玻璃棒、冷水、热水、冰糖、食盐、水果糖、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如果你的家里来了客人,这位客人非常喜欢喝冰糖水,那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快速地饮用上冰糖水呢?教师演示:把一块冰糖放入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里。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的观察能力。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得出结果,指导学生探讨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分为三大部份,别离是:哪个溶解得快;加方糖溶解的研究;整理记录表。

在前几课的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的溶解的快慢。

通过实验,整理实验记录表。

教学目标一、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善大小)、水的温度,和液体是不是被搅动。

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明”科学探讨进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进程。

:3、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式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让学生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进程中,各类相同条件的控制教材分析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的观察能力。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得出结果,指导学生探讨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分为三大部份,别离是:哪个溶解得快;加方糖溶解的研究;整理记录表。

在前几课的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的溶解的快慢。

通过实验,整理实验记录表。

教学目标一、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善大小)、水的温度,和液体是不是被搅动。

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明”科学探讨进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进程。

:3、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式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让学生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进程中,各类相同条件的控制教材分析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的观察能力。

(完整)《溶解的快与慢》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完整)《溶解的快与慢》公开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李侠挺《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题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教材内容.本课是在前面几节课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与慢。

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能力.在整个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3.愿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4。

在活动中培养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食盐溶解实验的研究四、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五、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玻璃棒4根、烧杯8个、热水和冷水、方糖、食盐、水槽4个、糖22颗.六、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谈话)老师准备了一杯水,谁来尝一尝?好不好喝?放一块糖,好不好喝?老师放哪大块糖,怎么不甜呢?提出课题《溶解的快与慢》要怎样做才能使老师尽快地喝上糖水呢?也就是说,怎样做才能使糖块尽快溶解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围绕这个问题来进行研究.(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二)互动解疑1.我们为什么要搅拌?2.搅拌真的能让溶解加快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那么要如何做呢?(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从跑步比赛条件的控制迁移到溶解比赛的控制,加大第一个实验的指导力度.)3.跟谁比?4.需要怎么控制条件,让比赛公平?5.也就是说这个实验,实验条件必须都一样,除了我们要研究的—搅拌,像这样的实验我们称之为对比实验6.在上课过程中,在此环节,我没有对对比实验的意义及时做出总结,减少了学生在了解对比实验的情况下应用对比实验的机会)7.教师演示实验,并说明注意事项。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溶解的基本知识,对溶解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在设计实验和进行观察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学生准备:了解溶解的基本知识,提前预习教材,准备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溶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将相同质量的食盐放入两个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食盐的溶解速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如: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溶解速度?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溶解速度与溶质、溶剂的种类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教材的设计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表达。

但是,对于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的种类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己发现这些因素与溶解速度的关系,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的种类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溶解速度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的种类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这些因素与溶解速度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发现溶解速度与溶质、溶剂的种类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在讨论环节,学生通过交流和分享,加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的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对溶解速度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溶解的速度。

3.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溶解速度与溶质、溶剂的种类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与溶解速度相关的现象。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速度与溶质、溶剂的种类及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十堰市房县军店镇军店小学代强内容摘要: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读懂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路径,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使科学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达到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有兴趣的科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

关键词:溶解快慢探究兴趣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溶解的概念后,继续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后继学习的开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①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碎可以加快溶解。

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猜想—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不同条件和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2个烧杯、2根搅拌棒、冷水(约18℃)、热水(约60℃)、4份食盐(每份1克,)、溶解快慢记录表。

多媒体课件,棒棒糖等等。

二、教学设计与流程:(一)、问题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块冰糖(老师拿出冰糖块放在桌子上)。

谁有好办法,让老师以最快的速度喝上冰糖水?学生回答:弄碎搅拌用热水……师: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溶解的快与慢(教师板书课题)(二)、讨论实验研究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听课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听课记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听课记录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听课记录溶解的快与慢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请看,这有一些白糖,老师要把它们放入这杯冷水中。

仔细观察,白糖会怎么样(溶化),白糖会怎么样(溶解)白糖就开始慢慢的溶解了板书溶解 1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2教师引导,尝试探究先让学生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溶解吗?想一想,(学生:把两个杯都盛上同样多的水,两个杯子都放上同样多的食盐,一个杯子不动,另一个用块子搅拌,看哪个杯子溶解的更快。

)板书对比实验, 生:一种用筷子搅拌,一种不用筷子搅拌, 在这个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快子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在这个实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什么吗? 还有吗?(实验时两个杯子水要一样多,食盐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大,为什么杯子要一样大?生:如果两个杯子不一样大水不一样多,溶化的程度就不一样了。

学生把科学书打开到三十一页, 看课文中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仔细找实验有哪些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 学生分组开始讨论。

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提示:1、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记录表一。

3、请实验操作时动作轻,声音小,勤思考。

4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进行实验。

4、总结。

二、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第二、三个实验板书能加快溶解,实验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三、结合生活,拓展探究评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是科学课程标准赋予的一项基本要求。

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江西省赣县吉埠镇中心小学 蔡毅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江西省赣县吉埠镇中心小学  蔡毅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江西省赣县吉埠镇中心小学蔡毅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科学探究:设计“怎样加快方糖、红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和培养探究的严谨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搅拌、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的相同条件、不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4袋10克红糖、2块糖块、5个透明烧杯、1根搅拌棒、一瓶凉水、一瓶热水、溶解快与慢的记录表。

(教师也有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溶解快、慢的三个主要因素1、演示实验:师:上课之前,请同学先来猜想一下,把一颗糖块放入水中会怎样?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吗?生:溶解。

师:它会马上溶解吗?生:不会。

师:说明这颗糖溶解的速度怎么样?生:糖溶解的速度很慢。

师:这颗糖要完全溶解可能要一两个小时,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它的溶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揭示并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

2学生猜测:师:请你猜测一下,加快糖块溶解的方法有哪些?生:搅拌、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板书:热水、搅拌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1、搅拌与不搅拌对比实验(1)引出对比实验师:这些都是同学们的猜想,科学能不能只靠猜想,它就是事实?那要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呢?生:通过实验来证明。

师:那我们就先来验证我们的第一个猜想:加热能加快物质的溶解,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红糖,你准备用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加热能加快红糖的溶解呢?(或谁来和加热对比,才能证明加热能加快溶解)生:一个杯子加热,一个杯子不加热。

师:怎么样才能公开的比较出加热与不加热谁溶解得快一些呢?生:一样的水和一样的红糖。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糖、盐、水、酒精、计时器、玻璃棒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2. 学生分享对溶解的理解。

3. 教师总结溶解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活动一: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三、探究活动二: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四、探究活动三: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都有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溶解的快慢教案及反思

溶解的快慢教案及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溶解快慢与搅拌、温度颗粒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红糖、水槽1。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请同学帮我尝尝是什么味道的。

(请一位同学喝并问问是什么味道的)生:没有味道师:噢刚才老师忘了在里面加糖了(在里面加一块糖),现在老师在里面夹了一块糖,再请这位同学来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

生:还是没有味道师:奇怪了,老师明明在水里加了一块糖为什么还是没味道呢?生:因为糖还没有溶解。

师:那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老师快速的喝到糖水呢?生:搅拌、加热、切碎……师:同学们说到了很多种方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溶解的快与慢(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二、小组实验(一)哪一个溶解的快实验一: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板书:搅拌,加热,粉碎),这些都还是我们的猜想,到底这些猜想正不正确呢,我们应该怎么验证?生:实验师: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成为小科学家的潜质,咱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必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的实验仪器有4份等量的食盐、谁还记得食盐的性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还有烧杯、搅拌棒、水,想想用这些东西该怎么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呢。

谁先来说说看?生:杯子里加盐搅拌师:同学们想想,如果只用一个杯子能看出溶解变快了吗?就像你一个人跑步的时候不能看出你跑的的快还是慢,当你和别人比赛的时候就能发现你跑的快还是慢了,咱们的实验也是一样。

《溶解的快与慢》课堂实录与评析

《溶解的快与慢》课堂实录与评析

《溶解的快与慢》课堂实录与评析执教:王蕊指导:张凯教学目标1.能总结出固体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被搅拌以及物体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2.经历“问题——猜想——验证——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小组交流汇报时能勇于发言、注意倾听,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塑料盆,为学生分组实验准备每组烧杯两个、木筷两根、维生素B:药片三颗、小勺一个、实验记录单两张。

学生准备:每组一瓶自来水、保温杯装多半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课件:老师考考你)老师最近有一件烦心事,家里的小宝宝嘴角发炎,大夫给开了维生素B2这种黄色小药片,但小孩子不能直接吃药片,我只能把药片化在水里给孩子喂下去。

同学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更快地溶解这种黄色小药片呢?生:用筷子搅拌。

生:把水换成热水。

生:把药片碾碎。

生:把药片碾碎,再用筷子搅一搅。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

你们提到了水温的高低、是否搅拌、是否碾碎可能会影响药片溶解的快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测,在科学课上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点评:执教老师家确实添了一个小宝宝,她通过如何更快给孩子喂药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教学情境的铺垫真实亲切,又巧妙融入了研究主题,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很自然地进入了研究状态。

二、实验探究1.教师视频演示“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师:大家想,如果一个人跑步,能说他跑得快还是跑得慢吗?生:不能,没有人和他比就说不上谁快谁慢。

师:那怎么比呢?生:需要两个人一起跑才能比较谁快谁慢。

师:你说的一起跑是同时跑吗?生:是。

师:这样比才是公平的。

本节课我们就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条件。

在科学课上对比实验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出示课件),那就是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靠于三个要紧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阻碍”那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如何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阻碍物质溶解快慢的要紧因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依照提出的问题——如何样加快水果糖的溶解,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推测假设——验证实验——获得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学生关于“溶解”的生活体会比较丰富,学习爱好也比较浓厚。

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也能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溶解的快慢。

如何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搅拌,因为前面几节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如此的体会。

因此,关于阻碍溶解快慢的因素现实生活中专门常见,学生专门自然地会注意到。

然而,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设计验证方案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点拨。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设计“如何样加快方糖溶解”的实验,亲历操纵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阻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明白得搅拌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操纵。

【教学预备】小组材料:烧杯、玻璃棒、冷水、热水、冰糖、食盐、水果糖、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假如你的家里来了客人,这位客人专门喜爱喝冰糖水,那么如何样才能让客人快速地饮用上冰糖水呢?教师演示:把一块冰糖放入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里。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评课稿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评课稿

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评课稿第一篇: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评课稿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评课稿四年级科学《溶解的快与慢》评课稿今天就金老师执教的《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金老师的这节课,整体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对于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学生本来就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金老师以具体情境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启发学生去思考、猜测,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搅拌是否能够加快溶解”“怎样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加入的水要怎样”“加入的盐要怎样”“是否搅拌”等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之后提升难度,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水温或颗粒大小的实验,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

这节课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金老师在记录单上花了很多心思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写下不同的因素和相同的因素,去掉了让学生画设计图的部分,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难度、减少了记录的重复性,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学生由经验认识上升到理论的必要性。

在搅拌实验后,金老师安排了让学生设计加热实验或颗粒大小实验的活动,由扶到放,让小组自行设计,前后的内容安排在难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为学生提供材料将活动延伸到学生的课后,有效结合了课堂和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课堂的结束并不代表探究活动的结束。

第二篇:溶解的快与慢评课今天就计老师执教的《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计老师的这节课,整体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对于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学生本来就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以此为基础,计老师以喝冰糖水的具体情境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启发学生去思考、猜测,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然后选择搅拌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搅拌是否能够加快溶解”“怎样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加入的水要怎样”“加入的盐要怎样”“是否搅拌”等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设计实验,动手实践,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之后提升难度,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水温或颗粒大小的实验,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

小学科学_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1、小组准备:玻璃棒1根、玻璃杯6个、热水和冷水、食盐4包、糖块1块、糖沫1包。

2、教师准备:温水(60℃)、冷水、糖块、一次性水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老师带来了一杯温水,想知道这杯水的味道吗?谁来尝一尝?生:没有味道。

师:好,请这位同学闭上眼睛(教师放冰糖,提示其他同学不许出声,师同时板书“冰糖”两字),请这位同学再尝尝这杯水,什么味道?生:还是没有味道(有点甜)师:真奇怪,刚刚老师在水杯中放了一大块冰糖,他怎么没有尝出甜呢?谁来说一说。

生:还没溶解,溶解慢.........师:要想让水变甜,必须加快冰糖溶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溶解的知识:溶解的快和慢(板书课题:溶解的快与慢)师: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在液体中看不见颗粒,看不见沉淀,分布均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备出来)。

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一)搅拌能加快溶解师:你有加快溶解的方法吗?(生:搅拌. 热水......能加快溶解)板书:搅拌. 热水.师:刚才大家猜测说搅拌、热水、碾碎能加快溶解,但科学不能靠猜测得出结论,我们必须要用实验来验证。

师:在做实验前,我先向同学们说说实验注意事项(课件显示),1.注意食盐安全(做任何实验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的,安全第一)。

2.分组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实验报告单上填上组长和小组成员的名字。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实录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实录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实录霞美中心小学陈阿玲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快与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不是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进程与方式:通过“搅拌对溶解的影响”那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如何加速溶解”的研究,亲历控制多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活动进程,探讨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控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预备:为小组预备若干个烧杯、1根搅拌棒、1个水糟,冷水、热水、食盐、冰糖,锤子、溶解快与慢记录表。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一、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凉开水,谁愿意上来尝一尝。

(指名学生品尝)二、师:甜吗?(生:不甜。

)3、师:此刻老师往这杯水放入一些冰糖。

(教师往杯中放入一些冰糖)4、师:好,你再尝尝。

甜吗?(学生再次喝水,生:不甜)五、师:咦,奇怪,为何老师往杯中放入那么多的冰糖,这杯水仍是不甜呢?(生:冰糖尚未完全溶解)6、猜一猜。

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咱们的冰糖溶解得更快呢?生1:搅拌(板书:搅拌?)生2:加热水师点出:加热水,也就是跟温度有关(板书:温度?)生3:把冰糖弄碎(板书:弄碎)师:弄碎,也就是跟冰糖的颗粒大小有关。

(板书:(颗粒大小)…….?)7、揭露课题师:同窗们猜想这些办法真的能够加速溶解吗?今天咱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二、亲历进程,合作探讨(一)探讨搅拌是不是影响溶解的快与慢1.探讨对比实验的条件师:适才同窗猜想搅拌能够影响溶解的速度,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呢?(生:实验。

)师(出示一杯水):老师往这杯水里放入一些盐,然后用搅拌棒搅拌,如此可否看出搅拌能够看出搅拌能够加速溶解的速度呢?(生:不行,要两杯水。

)师:需要两杯水,这就是一个对比实验,那么做那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相同条件水一样盐一样多水温一样)师:水量一样多,盐一样多,水温一样,是做那个对比实验的相同条件,那么它的不同条件是什么呢?(生: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感知到溶解过程的快慢是受溶质、溶剂和搅拌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数据,分析溶解快慢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自主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溶质(如糖、盐)、溶剂(如水、酒精)、搅拌工具等。

2.实验器材:烧杯、量筒、计时器等。

3.课件和教学参考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制作糖水,引入溶解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觉得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控制溶解的快慢?例如,在制作饮料时,如何使溶质更快地溶解?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以及溶解的快与慢对溶液质量的影响。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四年级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溶解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溶解现象,但对其本质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溶解的快与慢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难点:影响溶解速度的内在联系,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5.教师总结评价,强化学生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溶质(如盐、糖)、溶剂(如水、酒精)、计时器、搅拌器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以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为例,如食盐溶解在水中,引出本课的主题——溶解的快与慢。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解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呈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搅拌、溶质颗粒大小等。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温度以及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的关系2. 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的关系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5.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温度以及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快慢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各种溶质(如糖、盐等)、溶剂(如水、酒精等)、温度计、搅拌器等。

2. 教学设备:讲台、实验桌、显微镜、投影仪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相关科普文章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碘酒涂抹在伤口上的快速溶解现象,引起学生对溶解快慢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改变溶剂的温度,观察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4.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在搅拌和不搅拌的情况下观察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5.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问题—假设—验证—证实”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溶解快慢与搅拌、温度颗粒大小有关【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红糖、水槽1。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请同学帮我尝尝是什么味道的。

(请一位同学喝并问问是什么味道的) 生:没有味道师:噢刚才老师忘了在里面加糖了(在里面加一块糖),现在老师在里面夹了一块糖,再请这位同学来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

生:还是没有味道师:奇怪了,老师明明在水里加了一块糖为什么还是没味道呢? 生:因为糖还没有溶解。

师:那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老师快速的喝到糖水呢? 生:搅拌、加热、切碎??师:同学们说到了很多种方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溶解的快与慢(板书:溶解的快与慢)二、小组实验(一)哪一个溶解的快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加快溶解的方法,都还是我们的猜想,到底这些猜想正不正确呢,我们应该怎么验证? 生:实验师:看来同学们都具备了成为小科学家的潜质,咱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必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刚才同学们列出了三个可能加速溶解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一一验证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如何验证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用品有红糖,烧杯,搅拌棒,谁能说说用这些东西该怎么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

生:烧杯加入水,然后放入红糖,用搅拌棒搅拌。

生:不能师:老师有一个又有一个问题了,按照这位同学的做法我们能看出到底是拌溶解的快还是不搅拌溶解得快吗?师:看来刚才同学设计的实验还不太完善,谁能帮助一下他?生:再拿一个杯子,里面放入红糖,然后不搅拌,两个杯子放在一起,看看谁溶解的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教:王蕊指导:张凯教学目标 1.能总结出固体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被搅拌以及物体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

2.经历“问题——猜想——验证——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小组交流汇报时能勇于发言、注意倾听,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塑料盆,为学生分组实验准备每组烧杯两个、木筷两根、维生素b:药片三颗、小勺一个、实验记录单两张。

学生准备:每组一瓶自来水、保温杯装多半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课件:老师考考你)老师最近有一件烦心事,家里的小宝宝嘴角发炎,大夫给开了维生素b2这种黄色小药片,但小孩子不能直接吃药片,我只能把药片化在水里给孩子喂下去。

同学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更快地溶解这种黄色小药片呢?生:用筷子搅拌。

生:把水换成热水。

生:把药片碾碎。

生:把药片碾碎,再用筷子搅一搅。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

你们提到了水温的高低、是否搅拌、是否碾碎可能会影响药片溶解的快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测,在科学课上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点评:执教老师家确实添了一个小宝宝,她通过如何更快给孩子喂药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教学情境的铺垫真实亲切,又巧妙融入了研究主题,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很自然地进入了研究状态。

二、实验探究 1.教师视频演示“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师:大家想,如果一个人跑步,能说他跑得快还是跑得慢吗?生:不能,没有人和他比就说不上谁快谁慢。

师:那怎么比呢?生:需要两个人一起跑才能比较谁快谁慢。

师:你说的一起跑是同时跑吗?生:是。

师:这样比才是公平的。

本节课我们就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条件。

在科学课上对比实验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出示课件),那就是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先来研究水温能否影响溶解的快慢,教材上教给我们一种方法。

(出示课件,学生默读。

)师:这个实验准备了两组材料,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条件又是什么?生:相同条件是两个烧杯倒人的水量相同,药片放入的时间也要相同,不同条件是两杯水的温度不同,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老师课前用一节课的时间拿药片做了这个实验,同学们看我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播放两分钟实验视频,在视频中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后动手实验,40分钟的实验每隔5分钟显示一次溶液的变化现象,每次显示5秒钟。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有热水的杯子药片放进去后慢慢变黄,冷水杯中药片放进去后水没有变化,还是无色透明的。

生:不对,在冷水杯中药片周围还是有一些淡黄色。

生:我还看见热水中的药片慢慢散开碎了,冷水中的药片还比较完整。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可以说水温能影响溶解快慢了吗?生:可以,看来热水比冷水能加快溶解。

点评:为了让学生理解对比实验,教师先以一个“有问题”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认识到对比的必要性。

又通过强调对比原则、出示实验方法、分析对比要素等小环节,深化了学生关于对比实验的认识。

经过思考的概念才更有深度,引出对比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

课上用2分钟的视频来展示课前教师40分钟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只观察由选取的重要时间节点浓缩而成的实验现象,这样既方便了学生的有效观察,又照顾了课堂时间的分配。

这种服务于教学本质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十分合理。

2.指导探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实验师:了解了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下面我们想一想,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吗?生:我认为搅拌能加快溶解。

师:(课件出示材料名称)按照刚才对比实验的方法,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先自己想一分钟。

(一分钟后,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

)师:现在小组内开始讨论,注意填写好记录单中的实验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设计并填写记录单。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实验方法?生:我们组的方法是,在两个烧杯里都倒同样多的自来水,分别将两颗药片同时放进杯子里,一个杯子用筷子搅拌,另一个不搅拌。

师:大家看这个实验中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什么?不同条件是什么?生:相同条件是两个杯子中倒人的水量相同、水温相同、药片放入的时间也相同,不同条件是一杯水搅拌,另一杯水不搅拌。

师:实验中会用到搅拌,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搅拌动作,大家注意观察。

(点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搅拌操作。

)师:刚才她搅拌时注意了沿一个方向搅拌,这很好,但筷子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

现在我们再请这位同学演示一遍。

(学生重新演示。

)师:实验前老师这里有温馨提示提醒大家。

(出示课件,学生默读。

)师:现在请1—3组的材料员到前面领材料,然后4—6组来领材料。

在组内分好工,实验时注意及时记录实验现象,下面开始实验。

(学生领取材料后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结束,请各组材料员整理材料,将清洗完的烧杯放回到桌上。

下面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生:我们组发现,药片放进去搅拌过后水很快变黄了,药片也变小了,没有搅拌的杯中水没有变黄,药片没有变化。

我们的结论是搅拌能加快溶解。

师:你们组判断搅拌能加快溶解的理由是搅拌后杯中的水很快变黄了,那没有搅拌的那杯水中药片是不是一点也没有溶解呢?生:不是,是溶解得慢,短时间看不出现象。

师:如果给足够的时间它会变黄吗?生:我相信会。

师:课后可以试一试。

点评:如果说“水温”实验只是学生在“围观”对比实验该怎么做,那“搅拌”实验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上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了现成的实验材料和细化的记录单,并给予方法、操作的指导,让学生每一步探究都“有迹可循”。

学生领取材料、整理材料中,教师的要求以及汇报交流时教师的追问,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严谨细致。

3.自主探究“碾碎能否加快溶解”实验师:现在还有一个“碾碎能否加快溶解”的实验,同学们能自己设计吗?大家先小组讨论,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

(小组讨论,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后巡视各组。

)师:哪个小组和大家说一说你们组的实验方法?生:要准备两个烧杯,都倒人同样多的自来水,将一个药片碾碎后和另一个药片同时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哪个烧杯中的药片溶解得快。

师:讲得很清楚,除了这种方法其他组还有别的做法吗?生:我们组想给两个烧杯中都倒上同样多的热水,因为自来水溶解得慢。

生:我们组两杯都用自来水,但是想用筷子搅拌一下。

师:怎么搅拌?给一个杯子搅拌行不行?生:我们会给两个杯子同时搅拌,只给一个杯子搅拌不同条件就不止一个了。

师:你分析得很对。

要搅拌可以,为保证条件相同,两个烧杯都要搅拌,这样你们组就需要两根筷子了。

我很好奇,同学们是怎么把药片粉碎成药末的呢?生:可以用木筷或铅笔杆把药片捣碎。

生:也可以用烧杯底去压药片把它压碎。

师:用玻璃烧杯去压药片行不行?生:不行,不安全。

师:对,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烧杯的玻璃很薄,如果用力大,把烧杯压碎会伤到我们的手。

还有一个问题,用东西去捣碎药片可能会把药片崩飞,再说也不卫生,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避免呢?生:我有一个办法,把药片裹在纸里再压就行了。

(教师同步用纸简单示范。

)师:材料员到老师这里来领取你们组需要的材料。

领完材料的小组可以开始实验,注意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请各组材料员整理材料,将烧杯清洗干净放到老师这里的材料桌上,回座位坐好。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现象和结论?生:放入药末的水慢慢变黄了,药末比放之前少多了;放入整个药片的水没有什么变化,药片还是一整片。

我们的结论是碾碎能加快溶解。

师:你们组放的是自来水还是热水?生:自来水。

师: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生:不一样,我们组两个杯子放的都是热水,所以放整颗药片的那杯水也有一点黄;放进药末的那杯水更黄一些,药末几乎看不到了。

生:我们两个烧杯都搅拌了,都变黄了,放药末的那杯颜色还深一些,药末全看不到了。

师:好,同学们在实验中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看到的现象也支持了大家的猜想。

我们通过三次实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出示课件:梳理我们的发现)。

点评:探究到此,实验环节由“扶”到“放”清晰地呈现出来,到最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记录单上的空白更多了,束缚学生的框框变少了。

学生的思路是开阔的,想法和做法是多样的,所需材料也不会整齐划一,最后的汇报也是“各表一枝”,但正是这种不一致才体现出了自主设计实验的可贵。

这个环节教师预设很到位,学生生成也精彩。

三、学以致用师:(出示课件:老师的问题)老师刚上课时,提到了家里的小宝宝正等着维生素b2药片喂下去治病呢,同学们还记得吧。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用什么方法让小黄药片更快地溶解到水里呢?生:可以把药片放在热水里,再用筷子搅拌。

师:这位同学一次用了两种方法,提高了水温再加上搅拌溶解就快多了,还有没有更快的溶解方法?生:把药片碾碎了放在热水里搅拌。

师:这位同学更棒,知道把三种方法合在一起用。

这节课要学完了,大家有些什么收获呢?生:我通过实验知道了用热水、搅拌和碾碎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生:我学会了碾碎药片的方法,为了保证卫生,我会用纸隔着去压碎药片。

师:同学们学会了加快溶解的科学方法就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家人为社会多尽一份力。

点评:课堂不能以科学知识的获得作为学习的终点,还需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环节回应导入部分的问题,有始有终、自然巧妙。

科学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从课的开始提出“妈妈该如何给小宝宝喂药”,到课的最后教师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应用科学知识去服务社会、服务家庭,这些都使本课更多一份人文气息。

总评 1.探究教学主线清晰本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主线凸显了探究的特质。

在导入环节,教师提出了“家里宝宝生病,怎样才能更快溶解药片”这个生活化的问题,创设的问题情境自然简洁,直入主题。

然后通过教师的视频实验、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影响溶解快慢的条件,最后通过重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并体验最佳解决方法,这样就连成了一个“从生活问题中来,到解决问题中去”的教学主线。

围绕这条主线,检验了学生的前概念,使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掌握了科学知识,锻炼了实验操作能力,感悟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多媒体运用恰如其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教学而非装饰教学,要从促进学生学得有效上下工夫,要能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来安排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在本课探究环节的开始,教师将课前录制的40分钟实验,选关键节点剪辑成了两分钟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就很符合课堂紧凑的时间安排,远比老师课堂上演示完还要放置一边等待实验现象要好得多。

实验视频能让学生清楚观察到热水杯中药片溶解颜色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体验到逐渐溶解的内涵,这是课上演示实验所达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