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急值处理
儿科急症抢救方案
儿科急症抢救方案儿科急症是指突发的、危及生命的儿科疾病,需要及时处理和抢救。
针对不同的儿科急症,要有相应的处理和抢救方法。
本文将介绍儿科常见急症的抢救方法,以供参考。
呼吸循环急症呼吸窘迫呼吸窘迫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导致的呼吸困难。
抢救方法如下:1.紧急气管插管:对于严重的呼吸窘迫,应立即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通畅。
2.氧气吸入:对于轻度呼吸窘迫,可以采用氧气吸入来改善氧合情况。
窒息窒息是指由于气道阻塞导致的呼吸停止。
抢救方法如下:1.立即予以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向后仰,用巴氏呼吸法或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进行人工呼吸。
2.紧急气管插管:对于严重的窒息,应立即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维持呼吸道通畅。
心跳骤停心跳骤停是指心脏停止跳动。
抢救方法如下:1.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将患者放置于平坦的硬地面上,进行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出现生命体征。
2.使用自动体外心脏复苏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自动体外心脏复苏机进行电击治疗和胸外按压。
休克和失血急症休克休克是指由于血容量不足导致的心脏输出量下降和组织灌注不足。
抢救方法如下:1.改善血容量: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来增加血容量。
2.维持心脏输出:可使用儿童适用的升压药物来维持心脏输出。
失血失血是指由于出血导致的血容量减少。
抢救方法如下:1.立即止血:找到出血点,使用止血带、止血药等方法来止血。
2.增加血容量: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来增加血容量。
中毒急症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是指由于错误使用药物或吞食异物导致的中毒。
抢救方法如下:1.立即予以腹泻剂:通过腹泻剂来促进药物的排泄。
2.使用解毒药物:使用适当的解毒药物来中和药物的毒性。
化学物质中毒化学物质中毒是指吸入、接触或误食化学物质导致的中毒。
抢救方法如下:1.立即让患者离开现场: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防止继续受到毒害。
2.立即予以解毒剂:根据中毒物质的不同,使用相应的解毒剂进行治疗。
其他急症烧伤烧伤是指由于热能、电能或化学物质等因素导致的皮肤和组织的损伤。
儿科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
儿科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和应用范围二、组织指挥体系1.预案组织者:由医院儿科科主任或院级领导担任预案组织者,负责制定和执行应急预案。
2.预案指挥部:由预案组织者设立,包括领导小组、指挥部和工作组,分别负责决策、指挥和执行。
3.领导小组:由医院相关科室领导组成,负责指导和决策救治措施。
4.指挥部:由儿科主任、急诊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等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具体的指挥和调度工作。
5.工作组:包括抢救组、急救组、护理组、药学组和后勤保障组等,分别负责具体的抢救、监护、医疗支持和后勤保障工作。
三、组织机制1.应急反应:儿科急危重症患者出现危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组织救治。
2.人员调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定期培训和演练机制,保障医护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和救治流程。
3.资源调度:根据患儿的情况和需要,医疗机构应及时调动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抢救用具。
4.多学科协作:儿科急危重症患者处理应急预案应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专科医师的参与和配合。
四、应急处置流程2.初步评估与救治: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患儿的病情和处理方案,并启动抢救措施。
3.指挥调度:指挥部负责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患儿的病情和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
4.医疗保障:医疗机构应确保患儿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并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和医疗设备。
5.信息共享与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儿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史、体征、治疗过程等,并及时将信息共享给相关人员。
六、效果评估与总结1.效果评估:抢救结束后,医疗机构应对急危重症患者处理进行评估,包括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
2.总结经验:医疗机构应对每一次急危重症患者处理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正,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
3.经验分享:医疗机构应将儿科急危重症患者处理的经验和教训与其他机构共享,促进相关医务人员的学习和交流。
儿科危急值处理
·上述治疗无效,可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6.血钙
(1)低钙血症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呕吐或应用碱性药物引起的碱中毒、镁缺乏、急性胰腺炎、维生素D缺乏等。伴有惊厥和喉痉挛者立即给予止惊,首选安定;10%葡萄糖酸钙1~2mL用等量葡萄糖液后缓慢静推,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氯化钙。伴有低血镁者可给予25%硫酸镁治疗。
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并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完善《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登记,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门、急诊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电话时应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处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患者,并负责跟踪落实。
血钠低于120mmol/L时,按照3%氯化钠每公斤体重12mL提高血钠10mmol/L计算,4小时内补完。或者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需钠的mmol数=(130-测得钠浓度)×体重(kg)×0.3,先给予半量。低血容量性低钠可按照等渗性脱水处理,高血容量性低钠一般不通过补钠处理,严重时可透析。
(2)高钠血症
(2)白细胞增高
考虑应激反应如呕吐时,可以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考虑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治疗;考虑为白血病时应完善骨穿、血涂片等检查,给予相应治疗,并给予别嘌呤醇及水化碱化尿液治疗,防治高尿酸血症。
2.血小板
(1)血小板计数低于低值时可致自发性出血。星恒/教育此时积极查找病因,如怀疑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给予静脉丙球或激素提升血小板治疗;如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则应给予联系输注血小板治疗;同时血小板减少要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1.初步评估:当患者抵达医院或接收到就诊请求后,医生和护士需要迅速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应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道通畅性、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状况等多个方面的基本信息。
评估结果将决定后续处理步骤。
2.快速处理: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医生和护士将迅速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
例如,对于心脏停跳或呼吸暂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肺复苏、氧气给氧、静脉通道建立等。
此外,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或鼻咽通气等等。
3.治疗方案制定:在快速处理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将基于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可能的病因和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可能涉及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等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4.监测和护理:一旦治疗方案制定,医生和护士将开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和病情变化。
监测项目可能包括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尿量等等。
同时,护士还会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和护理,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观察患者情况、维持体温、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等。
5.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在监测和护理的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会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这可能涉及到更详细的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如调整药物剂量、转移至重症监护室、予以手术治疗等。
6.家长与患者关怀:在整个处理流程中,与患者的家长和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和护士应及时向家长通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尽可能回答他们的疑问和提供支持。
此外,医生和护士还应关心患者的情绪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7.后续处理和转归评估:当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康复后,医生和护士将进行后续处理和转归评估。
这包括规定患者的出院时间、安排康复指导和家庭护理等。
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可能需要转至其他部门如重症监护室或其他专科继续治疗和观察。
总之,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需要医务人员迅速响应,并按照一定顺序评估、处理、治疗和护理患者。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一、检验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电解质及生化检查类高钾血症的危急值处理流程高钾血症:血钾高于5.5mmol/L 称为高钾血症,>6.5mmol/L 则为危急值。
高钾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 立即停止钾摄入,包括口服和静脉补钾,以及隐性钾来源,如抗菌素等;2.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3.防止致死性心律失常;(1)稳定细胞膜,对抗高钾的心脏毒性: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5~1ml/Kg,静脉注射2-5分钟;(2)将钾转移至细胞内:快速静脉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3-5ml/Kg静脉注射5-10分钟;葡萄糖加胰岛素(0.5~1g葡萄糖/Kg,每3~4g葡萄糖加1U正规胰岛素)静脉滴注2小时;4.去除体内过多的钾:(1)呋塞米针1~2mg/Kg静脉注射;氢氯噻嗪片1mg/Kg,口服,最大量200mg;(2)连续血液净化。
5.如出现心律失常,在以上处理的同时按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进行,请心脏中心会诊。
6.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7.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高钾血症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8.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
低钾血症的危急值处理流程低钾血症:血钾低于3.5mmol/L 称为低钾血症,<2.5mmol/L 则为危急值。
低钾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2.补钾。
包括口服和静脉补钾,口服缓慢补钾更安全,常静脉补钾;补钾量:一般每天补钾3mmol/Kg(相当10%氯化钾针2.25ml/Kg),严重时每天补钾4-6mmol/Kg(相当10%氯化钾针3-4.5ml/Kg);3.即使低钾也要注意见尿补钾;4.补钾不能太快,注意速度:小于0.3mmol/Kg.h(相当10%氯化钾针0.25ml/Kg.h),浓度小于0.3%;5.查血气分析,是否有碱中毒,可以补充氯离子;6.补钾时多次查钾离子,即使钾离子正常,也需继续补钾数日;7.如出现心律失常,在以上处理的同时按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进行,请心脏中心会诊。
【最新】新生儿科急诊危急值
3、5%碳酸氢钠3-5ml/Kg静脉泵入
4、排钾利尿剂:速尿1mg/Kg缓慢静推
5.血液透析术
低血钾
<3.5
10%氯化钾0.15-1.5ml/Kg.d分3-4次口服(严重者静脉滴入3-3.75ml/Kg.d持续4-5天),见尿补钾
高钙血症
新生儿贫血
轻144-120
中120-90
重90-60
极重〈60
(g/L)
出生后24小时内,静脉Hb〈130g/L便输血。
所需全血量=体重(Kg)×〔预期达到的Hb浓度(g/L)-实际xHb浓度(g/L)〕×0.6,如输浓缩红细胞则为全血量的1/2。
3%Nacl(ml)=(125-患者血清钠)mmol/L×0.7×体重÷0.5
高钠血症
〉150mmol/L
所需水量=〔(患者血清钠-140)×0.7×体重〕÷140mmol/L
先给计算量的1/2,根据治疗后反应考虑是否继续补充
酸中毒
轻度13-18中度9-13
重度〈9
(24-AB)×0.5×体重=5%碳酸氢钠(ml),一般稀释3.5倍,首剂给计算量的1/2,随时调整剂量,在纠酸的过程中补钙、补钾。
总钙>2.75游离钙>1.4
生理盐水10-20ml/Kg静滴+速尿2mg/Kg静注快速显效同时监测血钙6-8小时/1次
低钙血症
总钙<1.8游离钙<0.9
10%GS-Ga2ml/kg+5%GS稀释1倍缓慢静脉泵入1ml/min
低钠血症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如出现症状应用3%Nacl静脉滴注,使血清钠较快恢复到125mmol/L。
儿科危重患者处理应急预案
儿科危重患者处理应急预案儿科危重患者处理应急预案1.小儿休克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1、平卧位,下肢应略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
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和躯干适当抬高,以利于静脉血回流。
如有呼吸困难可将头部和躯干适;抬高,以利于呼吸。
给吸氧,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
方法是将患儿颈部垫高下颌抬起,使头部后仰,同时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
3、补充血容量,及时恢复血流灌注,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
必须迅速建立1—2条大管径的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输入2:l等张含钠液扩容,并同时采血配血。
纠正酸中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注意患儿的转运。
对休克患儿搬运越轻越少越好,尽可能就地抢救。
在运送途中,应有专人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急救准备。
5、对有可能或已经发生休克的伤病员,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外伤病员要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急救处理。
活动性大出血者要确切止血;骨折部位要稳妥固定,并予止痛;软组织损伤应予包扎,防止污染;呼吸道梗阻者需行气管切开。
6、必须充分做好手术患儿的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补足血容量;全面了解内脏功能。
还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休克的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措施。
二、一般护理1、注意给体温过低的休克患儿保暖,盖上被、毯。
伴发高热的感染性休克患儿应给予降温。
2、在禁食期间,由静脉供给全胃肠外营养,以后根据病情逐渐供给胃肠内营养。
3、严重感染患儿,采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积极清除原发病灶(如引流排脓等),对某些可能并发休克的外科疾病,抓紧术前准备,及早手术治疗。
血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应在抗生素使用前采样。
4、严密观察患儿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尿量等情况,并随时记录。
要特别观察患儿的精神症状,因为精神症状可反映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血液灌注量与供氧量,对病情的判断具有整体性意义。
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应保持匀速输入,并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
儿科危急值管理流程及记录规范
儿科危急值管理流程及记录规范英文回答:Pediatric critical valu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record specifications:In pediatric healthcare, the management of critical values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to ensur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in need. A critical value refers to a laboratory test result that is significantly outside the normal range and requires immediate attention.The process of managing critical values in pediatrics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 Firstly, there should be a clear and well-defined policy in place that outlines th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critical values specific to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This policy should be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healthcare providers, laboratory personnel, and other relevant stakeholders.Once a critical value is identified, it is crucial to have a reliable and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place to notify the appropriate healthcare providers promptly. This may involve using dedicated phone lines, pager systems, or electronic alerts.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shouldensure that the message reaches the responsible healthcare provider promptly and that there is a mechanism to confirm receipt of the notification.Upon receiving the critical value notification,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should initiate appropriate actions promptly. This may involve rechecking the test, confirming the result, and assessing the clinic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of the critical valueand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mmediate interventions suchas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consultation with specialists, or transfer to a higher level of care may be necessary.It is essential to document all aspects of the critical value management process accurately. This includesrecording the date and time of the critical valuenotification,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who received the notification, the actions taken, and the outcome of the interventions. This documentation serves as a legal and quality assurance record and facilitate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nd audit.To ensure consistency and adherence to the critical value management process, regular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to healthcare providers. This training should cov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values,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appropriate actions to be taken, and the documentation requirements.In summary, the management of critical values in pediatrics requires a well-defined process,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systems, prompt actions, and accurate documentation. By implementing and adhering to these guidelines,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 ensur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for their pediatric patients in critical situations.中文回答:儿科危急值管理流程及记录规范:在儿科医疗中,危急值的管理对于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适当的干预至关重要。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
儿科常见危急值处理预案高钠血症:血钠高于145mmol/L称为高钠血症,>160mmol/L则为危急值。
高钠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停止含钠的液体摄入;2.监测心电图评估心律失常情况;3.静脉补充低钠液体,如5%葡萄糖液、0.45%氯化钠液等;4.如有症状明显的脱水,可静脉补液;5.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6.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高钠血症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7.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其他相关指标。
二、影像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头颅CT类头颅CT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放射科医师;2.立即通知神经外科医师;3.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4.立即通知急诊科医师;5.立即通知护士长;6.立即通知家属,并告知病情危急,需要手术治疗;7.准备手术室,准备手术器械;8.进行抢救性手术;9.术后密切观察,积极处理并发症。
三、急诊科危急值及处理预案一)心肺复苏类心肺复苏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急诊科医师;2.立即通知麻醉科医师;3.立即通知心内科医师;4.立即通知护士长;5.立即通知家属,并告知病情危急,需要进行心肺复苏;6.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心肺复苏药物的使用、人工呼吸等;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8.及时进行转运,转到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9.记录详细处理流程,注意医护交接班。
四、其他类一)血糖类血糖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通知医师;2.进行血糖监测,如血糖<2.8mmol/L,则为危急值;3.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4.监测血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5.寻找原发病,积极处理原发病;6.记录详细处理流程,和家长谈话沟通血糖危急值的致死性,并告知在积极处理。
7.注意医护交接班,注意复查血糖等其他相关指标。
高钙血症:血钙大于2.75mmol/L称为高钙血症,>3.5mmol/L则为危急值。
高钙血症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如下:1.按病因不同处理不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TH依赖性):积极处理原发病,给予高钙饮食、限制钙摄入、口服磷酸盐、口服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儿科常用危急值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保障患儿安全的重 要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 危及生命的异常情况,避免病情恶化 ,降低病死率。
儿科危急值的分类
循环系统
如严重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等。
内分泌系统
如严重低血糖、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
呼吸系统
如严重低氧血症、 呼吸衰竭等。
神经系统
如惊厥持续状态、 昏迷等。
血液系统
案例二
患儿女,1岁,因急性腹泻伴脱水入院,诊断为轮状病毒感染。经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患儿病情迅速好转,一周后痊愈出院。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儿男,3岁,因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入院,由于治疗不及时,导 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
VS
案例二
患儿女,6个月,因误服大量退烧药导致 中毒入院。由于洗胃不及时,药物已经吸 收,导致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最终抢救无 效死亡。
如严重贫血、出血 等。
儿科危急值的重要性
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
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值,能够 迅速控制病情,降低患儿死亡
率。
预防并发症
及时干预危急值,可以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痛苦和 家庭负担。
提高医疗质量
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质量管 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能够提高 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促进多学科协作
儿科危急值往往涉及多个学科 领域,多学科协作能够提高救
并处理。
紧急处理
01
02
03
04
心肺复苏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儿,应立即 进行心肺复苏,保持呼吸道通
畅,建立静脉通道。
止血
对于出血严重的患儿,应立即 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
填塞等。
抗过敏
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儿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帮助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
2. 急危重症抢救流程
2.1 呼吸道紧急处理
- 检查和确保呼吸道通畅
- 如有需要,给予新生儿或婴儿适当的呼吸道辅助,如负压吸引、面罩通气等
- 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2.2 心脏骤停处理
- 快速确定心脏骤停
- 进行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尽快安排除颤,根据需要进行除颤操作
2.3 休克处理
- 快速判断休克的类型(如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 给予适当的液体复苏,如输血、输液等
- 根据病因进行病因治疗,如处理出血点、抗感染等
2.4 抽搐处理
- 确认抽搐是否为原发性癫痫发作
- 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抗癫痫药物
- 注意观察、记录抽搐的情况,必要时转诊至神经科进一步处理
2.5 异常体温处理
- 对体温过高的患儿,及时冷却降温,如物理降温、体外降温等
- 对体温过低的患儿,及时保温,如使用保温毯、加强营养等- 针对异常体温的患儿,搜索并处理可能的原因,如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3. 总结
以上为儿科常见急危重症抢救流程的简要介绍,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观察和判断,并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工作。
及时、准确的处理对于患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儿科危急值处理
「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值偏离较大,这种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状态,需迅速给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儿科常见的危急值包括电解质四项、血常规三项、凝血两项、细菌培养阳性、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等危急值.1。
白细胞(1)白细胞降低考虑病毒感染时可以暂时不用特殊治疗,考虑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应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2)白细胞增高考虑应激反应如呕吐时,可以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考虑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治疗;考虑为白血病时应完善骨穿、血涂片等检查,给予相应治疗,并给予别嘌呤醇及水化碱化尿液治疗,防治高尿酸血症。
2。
血小板(1)血小板计数低于低值时可致自发性出血。
星恒/教育此时积极查找病因,如怀疑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给予静脉丙球或激素提升血小板治疗;如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则应给予联系输注血小板治疗;同时血小板减少要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2)当血小板大于1000×109/L伴出血或血栓时等,可做血小板单采术,缓解症状.高于 700×109/L可短时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血栓并发症,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3。
血红蛋白(1)血红蛋白在 30~60 g/L者,输注浓缩红细胞 5~10 mL/(kg.次);血红蛋白小于 30 g/L者,输注浓缩红细胞 2~3 mL/(kg.次)或采用等量换血治疗。
(2)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冷水浴等;病理性增多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等.4。
血糖(1)低血糖见于高胰岛素血症、消耗糖过多、半乳糖血症、胰岛细胞增殖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糖原累积症等。
低血糖的处理流程如下:(2)高血糖见于糖尿病、补充高渗糖过多等。
血糖大于22.2 mmol/L,可给予胰岛素 25U加入等渗盐水 250 mL中,按照每小时 0。
儿科急症处理流程
儿科急症处理流程儿科急症是指在儿科领域中突然发生、病情危急、需要立即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疾病或状况。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儿科急症的处理需要迅速、准确和专业。
以下是常见儿科急症的处理流程。
一、发热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首先,要测量体温,确定发热的程度。
如果体温在 385℃以下,且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给孩子多喝水。
如果体温超过 385℃,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佳、烦躁哭闹,应及时给予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同时,要查找发热的原因,观察孩子是否有咳嗽、流涕、喉咙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如果孩子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有呼吸急促、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保持孩子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
二、惊厥惊厥是儿科急症中较为严重的情况。
当孩子发生惊厥时,首先要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解开孩子的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不要强行按压孩子的肢体,以免造成骨折。
同时,要记录惊厥发作的时间、症状和持续时间。
如果惊厥持续 5 分钟以上不缓解,或者短时间内频繁发作,应立即拨打 120 送往医院急救。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放在孩子的额头降温。
三、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可能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哮喘、异物吸入等原因引起。
当发现孩子呼吸困难时,要观察孩子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有无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如果是异物吸入,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孩子排出异物。
如果是哮喘发作,应尽快让孩子吸入沙丁胺醇等平喘药物。
同时,要尽快送往医院,途中让孩子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加重呼吸困难。
四、呕吐腹泻呕吐腹泻常见于胃肠道感染、食物中毒等情况。
首先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脱水情况,如果孩子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说明可能有脱水,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孩子口服补液盐,如果呕吐严重无法口服,应静脉补液。
新生儿科“危急值”
新生儿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1、“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表面患儿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儿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2.当护理人员接到检验科报告的危急值时,要第一时间通知管床医生(如管床医生不在时通知值班医生),必要时去到检验科取回检验单原单交给医生。
如当检验人员或医生疑似因检验标本引起的误差时,应第一时间重新采取标本送检并追踪检验结果。
3、当医生针对“危急值”下达医嘱后,当班护士应先对医嘱进行认真核对,并督促相关人员在5分钟内执行,如因病情需要由下一班护士执行的,要向下一班人员交待清楚,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仪器、药物、采取标本的容器等。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如在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大声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执行并保留安剖,事后及时提醒医生补开医嘱。
4、及时观察用药后反应,做好记录。
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一、预警:1.建立儿科危急重症预警系统,包括实时监测和警报机制。
2.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重症患者。
3.针对儿科危急重症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警戒值和预警标准。
二、评估:1.快速而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病因,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2.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危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气分析、胸部X线等,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三、救治:1.在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迅速治疗可逆的病因,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
2.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等。
3.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如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
4.针对重度失血、休克等情况,进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并及时进行补液、输血等治疗。
5.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确保适时、有效的处理。
四、监护:1.对重症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尿量、中心静脉压等。
2.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目标,并制定下一步的处理计划。
4.加强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进展,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并征得其配合。
总结: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主要包括预警、评估、救治和监护四个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医护人员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密切的监护。
此外,与家属的沟通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和康复。
以上仅为概述,具体的处理流程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PPT
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 法,它能够帮助组织不断发现问 题、改进问题,从而实现质量的
持续改进和提高。
PDCA循环能够使组织更加关注 问题的解决和改进,而不是只关
注问题的发现和纠正。
PDCA循环能够帮助组织建立严 谨、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
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
03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一:及时 发现并处理患儿危急值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分析PPT
汇报人:XXX
目录
• 儿科危急值介绍 • PDCA循环介绍 •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一:及时发现并处理患儿
危急值 •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二: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
确性
目录
•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三:降低危急值处理时间 • PDCA循环在儿科危急值管理中的优缺点分析 • 总结与展望
推广应用。
本案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 如部分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标准的 理解仍需进一步加强等,需要在 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和完善。
05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三:降低 危急值处理时间
案例背景
危急值对患儿生命安全具有重 大影响
医院内部危急值处理流程不够 完善
医护人员对危急值重视程度不 够
实施PDCA循环
04
儿科危急值PDCA案例二:提高 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案例背景
儿科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对于保障患 儿安全至关重要,但实践中存在报告 不全、不准确等问题。
VS
本案例旨在提高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 ,确保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实施PDCA循环
收集数据
收集近半年危急值报告的相关数据,包括报告不全、不准确等情 况。
检查实施效果: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
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处理流程儿科危急重症患者是指有生命危险或有可能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伤害,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的患者。
对于这些患者,儿科医生和护士需要迅速而准确地处理,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处理儿科危急重症患者的一般流程。
1.快速评估患者的情况: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温度等重要生命体征。
这个评估可以通过患者的病历资料、家属提供的信息、以及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
2.紧急干预:在评估的基础上,医护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紧急的干预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呼吸道阻塞,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给予氧气和呼吸支持;如果患者心脏骤停,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
3.并行处理:在紧急干预的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尽可能并行处理其他可能的问题。
例如,对于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除了进行急救处理,还可以进行快速的体温测量和血液培养等检查。
4.治疗方案制定:在完成初步处理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一个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个方案需要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并且需要与家属充分沟通和交流。
5.有效沟通:与家属的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处理方案、可能的风险和预后等信息,以便家属能够理解并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同时,医生还需要了解家属对患者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6.监测与观察:对于危急重症患者,持续的监测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并发症预防与管理:在处理儿科危急重症患者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关注可能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例如,防止感染的发生,避免褥疮的出现等。
8.纪录与评估:处理完儿科危急重症患者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病情、处理过程、治疗效果等。
并且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不断提高处理危急重症患者的能力。
以上是处理儿科危急重症患者的一般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是指辅助检查结果与正常预期值偏离较大,这种检查结果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状态,需迅速给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后果儿科常见的危急值包括电解质四项、血常规三项、凝血两项、细菌培养阳性、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等危急值。
1. 白细胞
(1)白细胞降低
考虑病毒感染时可以暂时不用特殊治疗,考虑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时应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2)白细胞增高
考虑应激反应如呕吐时,可以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考虑细菌感染时应给予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治疗;考虑为白血病时应完善骨穿、血涂片等检查,给予相应治疗,并给予别嘌呤醇及水化碱化尿液治疗,防治高尿酸血症。
2. 血小板
(1)血小板计数低于低值时可致自发性出血。
星恒/教育此时积极查找病因,如怀疑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给予静脉丙球或激素提升血小板治疗;如
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则应给予联系输注血小板治疗;同时血小板减少要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
(2)当血小板大于1000X109/L伴出血或血栓时等,可做血小板单采术,缓解
症状。
高于700X109/L可短时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预防血栓并发症,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3. 血红蛋白
(1)血红蛋白在30〜60 g/L者,输注浓缩红细胞5〜10 mL/(kg.次);血红蛋白小于30 g/L者,输注浓缩红细胞2〜3 mL/(kg.次)或采用等量换血治疗。
(2)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冷水浴等; 病理性增多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
形,如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等。
4•血糖
(1)低血糖见于高胰岛素血症、消耗糖过多、半乳糖血症、胰岛细胞增殖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糖原累积症等。
低血糖的处理流程如下:
(2)高血糖见于糖尿病、补充高渗糖过多等。
血糖大于22.2 mmol/L,可给予
胰岛素25U加入等渗盐水250 mL中,按照每小时0.1 U/kg缓慢匀速静滴,根据血糖情况随时调整速度;当血糖小于12 mmol/L,必要时可给予含糖的1/3〜1/2张液体,维持血糖水平为8〜12 mmol/L ;当血糖V 17 mmol/L时,应将输入液体换成含0.2%氯化钠的5%葡萄糖液;能进食后或在血糖降至11 mmol/L时可停用静脉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每次0.25〜0.5 U/kg,每4〜6
小时1次,直至血糖稳定为止;在停止静滴胰岛素前半小时应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0.25 U/kg。
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5. 血钾
(1)低钾血症
常见于肾小管酸中毒、Cushing综合征、腹泻、呕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及利尿剂等。
血钾小于2.5 mmol/L时常伴有代谢性碱中毒及心电图改变。
轻度低钾可以口服补钾,重度低钾需要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0.3%,补钾需要
维持4〜6天。
(2)高钾血症
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烧伤、肾功能不全等;
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5〜10 mL加等量葡萄糖溶液,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后可重复1次;5%碳酸氢钠3〜5 mL快速静滴,每天可重复2〜3次;50%
葡萄糖加正规胰岛素(4 g葡萄糖加1U胰岛素);排钾利尿剂如氢氯噻嗪1〜2 mg/d ;
上述治疗无效,可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6. 血钙
(1)低钙血症
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呕吐或应用碱性药物引起的碱中毒、镁缺乏、急性胰腺炎、维生素D缺乏等。
伴有惊厥和喉痉挛者立即给予止惊,首选安定;10%葡萄糖酸钙1〜2 mL用等量葡萄糖液后缓慢静推,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氯化钙。
伴有低血镁者可给予25%硫酸镁治疗。
(2)高钙血症
血钙大于3.5 mmol/L首先要处理导致高钙血症的原发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对于维生素D摄入过多导致的高钙血症应立即停药。
可扩充血容量,应用呋塞米、降钙素等药物降低血钙,严重者可血液透析。
7. 血钠
(1)低钠血症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见于长期应用利尿剂、腹泻、呕吐、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等。
血钠低于120 mmol/L时,按照3%氯化钠每公斤体重12 mL提高血钠10 mmol/L计算,4小时内补完。
或者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需钠的mmol数=
(130-测得钠浓度)X体重(kg)>0.3,先给予半量。
低血容量性低钠可按照
等渗性脱水处理,高血容量性低钠一般不通过补钠处理,严重时可透析。
(2)高钠血症
见于尿崩症、糖尿病、持续高热、肾小管功能不良等。
低张液丢失型高钠血症,如果脱水严重,伴有休克,不管血钠多少,首选以等张液扩容,然后给予1/2〜1/3张含钠液体补充,有尿后改用1/4张液体继续补液;单纯失水型高钠血症选用1/4张液体或等渗葡萄糖液口服或静脉补充。
需
水量(L)= 0.6 >体重(kg)M (患儿血清钠/140)-1];盐中毒暂时禁盐,可给予利尿剂。
严重高钠血症给予透析。
8. PT延长
常见原因有:
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
先天性凝血因子U、V、%、X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星恒/教育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9. APTT时间延长
常见原因如下:
凝血因子幻、刘缺乏症;血友病甲、血友病乙(区)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忸缺乏为血友病A,区缺乏为血友病B ;
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U)及凝血因子V、X减少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肝素、抗凝因子毗或因子区抗体等。
溴敌隆中毒表现为PT及APTT同时延长,这一特点和维生素K缺乏很像。
而血友病仅表现为APTT延长,这是鉴别的要点。
10. 细菌培养阳性
应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等进行治疗。
11. 小结除了上面提到的危急值外,儿科还有其他危急值,如影像学发现颅内出血、脑疝、气管支气管异物、肠梗阻、肠套叠、急性阑尾炎;心电图发现阵发性室上速等。
临床互动学习交流群:414468710
无论哪种危急值,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相关人员,并在《危机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
接到「危机值」报告时,需紧急通知主管医师、值班医师或科主任、临床医师并立即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完善《接获危急值结果登记表》登记,并于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门、急诊医护人员接到「危急值」电话时应及时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患者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处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患者,并负责跟踪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