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化学诱变育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亚硝基烷基化合物( R 1 -N<R 2 NO ): 亚硝基乙基脲( NEH ): OH C2H5 >NCONH2 亚硝基乙基脲烷( NEU ): ON C2H5 >NCOOC2H5
2 .核酸碱基类似物
是一类与DNA碱基(A、G、C、T)十分接近的类似物,它们 在不妨碍DNA复制的情况下,代替DNA的成分参入到DNA分子 中去,从而引起DNA复制时碱基配对的差错,而引起突变。 5- 溴尿嘧啶 (5-BU) :取代 DNA 中的嘧啶,可以同 A 和 G 配对 2- 氨基嘌呤 (AP) :取代 DNA 中的嘌呤,可以同 C 和 T 配对
剂量大小取决于处理浓度、处理时间以及处理时的温度等。 1、化学诱变剂性质对剂量的影响 2、处理浓度 3、处理持续时间 4 4、处理温度 温度较高可提高诱变剂在植物体内的反应效力。 5、其他因素 1)溶液 pH 值 2)冲洗时间长短与处理植物的类型也有一定的关系
小 结
一、概念和特点 1、概念: 2、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二、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其机制 1 .烷化剂类 1)芥子气类 3)烷基磺酸盐类和烷基硫酸盐类 2 .核酸碱基类似物 3 .诱发移码突变的诱变剂 4 .其它诱变剂 1)亚硝酸 2)叠氮化钠 6)中草药 3)羟胺 4)抗生素(丝裂霉素 C 、链霉素)、重氮丝氨酸等引起染色体的断裂 5)无机类化合物: 吖啶类(嵌入剂) 2)乙烯亚胺和环氧乙烷类 4)亚硝基烷基化合物
四、 剂量的选择及其影响化学诱变效应的因素
合适的剂量取决于诱变剂和生物体本身。 1、不同的植物结构不同,如种皮厚薄、大小等,对诱变剂的 敏感性亦有差异。 2、种子成分不同,特别是药用植物,由于含有各种不同的药 效成分,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化学诱变剂发生化学反应, 而影响诱变作用或阻止诱变剂的吸收。 3、基因型不同的植物,同一植物不同品种对诱变剂的浓度要 求均有差异。 4、植物体本身所处的生理状态的差别,也会带来诱变效果的 不同。如,采用预先浸泡过的种子,效果较好。
3)烷基磺酸盐类( -SO2OR )和烷基硫酸盐类( -SO4R ) 甲基磺酸乙酯( EMS ): CH3SO2OC2H5 ; 乙基磺酸乙酯( EES ): C2H5SO2OC2H5 甲基磺酸甲酯( MMS ): CH3SO2OCH3 ; 硫酸二乙酯( DES ): SO2(OC2H5 )2 ; 硫酸二甲酯( MES ): SO2(OCH3 )2
3 .诱发移码突变的诱变剂
吖啶类(嵌入剂)
嵌入 DNA 分子双链中心的碱基之间,引起单一 核苷的缺失或插入 (移码突变) 突变。 吖啶黄 (acridine yellow) ,吖啶橙,原黄素 (proflavin) ,5-氨基吖啶 遗传密码编组的移动 转录和翻译的错误 , 产生
4 .其它诱变剂 1)亚硝酸(HNO2)能使核酸、核苷酸和核苷中的嘌呤和嘧啶上的 氨基转变为羟基,造成DNA复制的紊乱,从而改变遗传密码。
第八章 化学诱变育种
一、化学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 二、诱变剂的种类及其机制 三、化学诱变剂的使用方法 四、剂量的选择及其影响化学诱变效应的因 素
一、概念和特点
1、概念: 化学诱变育种( chemical 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 ):利用化学诱变剂诱发植物产生遗传变 异,以选育新品种的技术。 化学诱变剂:某些特殊的化学药剂能和生物体的遗传 物质发生作用,改变其结构,使后代产生变异。这 些具有诱变能力的药剂称为化学诱变剂。
3 )注入法:利用注射器注入诱变剂溶液或用浸透诱变剂溶 液的棉球包缚在茎的切口处 ,将药剂引入到植株、花序 或枝条等。 4 )熏蒸法:针对产生蒸气的诱变剂而言。将花粉或花序置 于密封潮湿的小箱中,使药剂蒸气对其进行熏蒸。 5 )施入法:在生长基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诱变剂,由根吸 收或通过简单的渗透扩散作用进入植物体内。 3 .后处理 通过漂洗等终止诱变剂的作用。
源自文库
1942年奥尔巴赫用芥子气处理果蝇,产生了 与X射线处理相类似的各种突变。 在药用植物上,吉林农业大学1987年用化学 诱变剂DES处理红花、薏苡等发芽的种子, 在体细胞分裂中观察到染色体桥、片段、 落后染色体的畸变类型
2、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1)化学诱变较为经济方便 2)化学诱变剂有专一性 如,马来酰肼对蚕豆第Ⅲ染色体的第十四段特别起作用,而 乙醇对第Ⅳ染色体的第19段有作用。在同一条件下,不同 基因的突变频率有时相差几百倍。 3)诱变机制及突变谱与辐射诱变不同 4)化学诱变剂通常有剧毒。 烷化剂多属于致癌物质,氮芥类易造成皮肤溃烂,乙 烯亚胺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且易燃,亚硝基甲基脲则易于 爆炸。
5)无机类化合物: HNO2 、 H2O2 、 CuSO4 等 6)中草药 长春花碱能阻止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使分裂 中期停止,抑制核糖体RNA的产生。 石蒜碱对染色体畸变有一定作用。 喜树碱对肿瘤细胞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化学诱变的使用方法
1 、前处理 处理前用清水浸泡植物材料,如种 子、鳞茎等,提高敏感性。 2 、药剂处理 1 )浸渍法:浸泡种子、接穗、插条、块茎、鳞茎、块根等, 也可将开花的花枝剪下插入药剂,吸收一定量后,开花时 收集其花粉。 2 )涂抹法和滴液法:用脱脂棉或纱布蘸取药剂涂抹植株、 枝条、块茎等的生长点或芽眼,或用吸管吸取药液滴于材 料的顶芽或侧芽。
三、化学诱变的使用方法 1 .前处理 2 .药剂处理 1 )浸渍法: 3 )注入法: 5 )施入法: 3 .后处理 四、 剂量的选择及其影响化学诱变效应的因素 1、化学诱变剂性质对剂量的影响 2、处理浓度 4、处理温度温度 3、处理持续时间 5、其他因素 2 )涂抹法和滴液法: 4 )熏蒸法:
本章思考题: 本章思考题: 主要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和诱变原理是什么?
2)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具有诱变作用 的无机盐,在酸性条件下,特别是在PH=3 时有显著作用。 主要对复制中的DNA发生碱基替换作 用,而染色体畸变的几率甚低。
3)羟胺( HA ):作用于 C ,使其氨基变成羟基, 与 A 配对,G-C A-T
4)抗生素(丝裂霉素 C 、链霉素)、重氮丝氨酸等引起染色体 的断裂 抗生素的诱变作用:破坏基因分子结构 造成染色体的断 裂而引起突变。 Perov等用链霉素首先诱导出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CMS)。 Burton和Hanna(1982)以及Jan和Rutger(1988)分 别在珍珠粟和向日葵上使用链霉素和丝裂霉素诱导出CMS。 说明链霉素和丝裂霉素在诱导产生CMS方面具有较好效 果,不同作物间重演性好。
二、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及其机制
1 .烷化剂类 (目前在化学诱变育种中主要 使用的一类诱变剂。) 烷化剂的诱变机理:这些烷化剂带有一个或 多个活性烷基,它们能置换 DNA 分子的 H 原子(烷化作用),改变基因的分子结构, 导致突变。
1)芥子气类 硫芥: -S-CH2 -CH2Cl ;氮芥: >NCH2 -CH2Cl 2)乙烯亚胺( -N<CH2 CH2 )和环氧乙烷类( CH <O CH2 ) 乙烯亚胺( EI ): CH2 - CH2 ; 环氧乙烷(EO): CH2 - CH2 >O 环氧丙烷: CH3CH CH2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