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及原文《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

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

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柳宗元诗歌代表作10篇

柳宗元诗歌代表作10篇

柳宗元诗歌代表作10篇柳宗元(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北魏侍中济阴公柳庆七世孙,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宗元诗歌代表作,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石潭记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通: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江雪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溪居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早梅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渔翁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临江之麋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课件PPT 10 小石潭记

八年级语文初二上册第二单元课件PPT 10 小石潭记
蛇:名詞做狀語,像蛇一樣。
其岸勢犬牙差互( 名詞做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淒神寒骨(
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淒涼。 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冷。

心樂之(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倒裝句:
全石以為底(賓語前置,應為“以全石為底”)
卷石底以出(主語後置,應為“石底卷以出”)
省略句: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清 水尤清冽( 形容詞,清澈 ) 以其境過清( 形容詞,淒清 )
環 如鳴珮環( 名詞,玉飾 ) 四面竹樹環合( 動詞,環繞 )
全石以為底( 介詞,把 ) 以 卷石底以出( 連詞,而 )
以其境過清( 介詞,因為 )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詞做狀語,向西 ) 日光下澈( 名詞做狀語,向下 ) 皆若空遊無所依( 名詞做狀語,在空中 ) 鬥折蛇行( 鬥:名詞做狀語,像北斗星一樣。)
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 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狀元成才路、岩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木,翠綠狀元的成才路 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 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狀元成才路 狀元成才路
表示約數。
名詞作狀語,向下。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大約。
什麼依靠也沒有。
分佈,這裏
環境清幽 孤寂淒苦
同遊之人:補充交代
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內容。 本文描寫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淒
清的氣氛,抒發了作者遭貶後的悲涼淒苦之情。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
致,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 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狀元成才路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 潭的經過,充滿了狀元懸成才路 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 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10.小石潭记(课堂实录)课件

10.小石潭记(课堂实录)课件
同游之人:补充交代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
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遭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
“永州八记” 唐代永州,地处荒僻,然而自然景色甚美。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居永州十年之久。因心情郁闷,常自放山水之间,并写过不少山水游记,其中一组八篇尤为后人传诵,世称“永州八记”,文载《柳河东集》。
介词,把
连词,而
介词,因为
课前小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日光下澈(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 )
名词做状语,向西
名词做状语,向下
2.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篁竹
水声
小潭
青树翠蔓
移步换景
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3.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潭水:清澈澄净。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作者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朗读课文三、四段,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文章写发现小石潭是按照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顺序来描写的。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ù()尔(2)huáng()竹(3)xi()忽(4)清liè()(5)yi()然(6)犬牙cī()互(7)qiǎo()怆幽suì()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怡然不动,,往来翕忽,。

(2)_,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的悠闲情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的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中重点字词。

(1)隔篁竹篁竹:(2)为坻坻:(3)为嵁嵁:的岩石(4)青树翠蔓翠蔓:的藤蔓(5)水尤清冽尤:(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7)怡然不动怡然: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的样子(10)悄怆幽邃悄怆:(11)以其境过清清: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日光下澈.古义:今义:清澈(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前往,到某处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一词多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

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课文的线索:发现小石深一源中景物一小石裸源流一源中气氛一记录同游者。

解析: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线索,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文章写最初发现小石潭的时候,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

读到这里,我们便自然地从游鱼联想到作者此时欢悦的心情。

接下来写坐在深上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枪商邃”。

小石深景物的离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由文中“心乐之”“凄神寒骨”等句子可以看出,这些景物描写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结合作者的经历,就能够分析出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参考答案:第一问:幽清。

第二问:(示例)很清静,使我忘掉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身心放松解析:第一问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问答案不唯一。

四、参考答案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3.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4.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解析:本题的词语都属于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五、参考答案:第一问: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

这些作品有如下特色:(1)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

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2)柳宗元写景,不是客观地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

例如:“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雷福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面静者与心谋。

”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

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

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新)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二、字词积累(一)重点注释1.篁竹..:竹林。

2.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饰。

3.水尤清冽...: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翠蔓..:翠绿的藤蔓。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7.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8.日光下澈.:澈,穿透。

9.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10.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捷的样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凄凉。

邃,深。

12.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清,凄清。

13.隶而..从:隶:随从。

而:表并列。

(二)一词多义1.以①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②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③以.其境过清(因为)2.可①不可.知其源(能够)②明灭可.见(能够)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然①然.往来翕忽(然而)②怡然.不动(……的样子)⒋许①杂然相许.(赞同)②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③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5.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⒍之①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②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⒎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屿(成为)8.其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②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③不可知其.源(指小溪)9.而①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②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③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10.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三)词类活用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8.心乐.之(以……为乐,意动用法)三、朗读节奏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解析】景点简介要介绍其位置及景色特点、文人墨客的游览记录等。语言简洁、通顺即可。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第十课小石潭记
精选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清冽(liè)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shū)
B.为坻(chí)为嵁(kān)心乐之(lè)往来翕忽(xī)
C.幽邃(suì)珮环(pèi)犬牙差互(cī)隶而从者(dì)
D.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答案】B
【解析】此处“乐”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案】C
【解析】A项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B项应为: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项应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8.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解析】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的清幽不为人所知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相似之处,过于清冷的环境极易引发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对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含蓄地表露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愤懑。“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一段中,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对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心情的曲折反映。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清, 不可久居,乃
停留 于是
记之而去。离开
代词,代当 顺承连词,然后 时的情景
坐在小石潭上, 四面被竹子和树木 围绕着,寂静寥落, 空无一人,不觉心 神凄凉,寒气透骨, 令人感到悲哀。因 为这里的环境太凄 清,不可以久留, 就题字离去。
同游者:吴武
陵,龚古,余弟宗
玄。隶而从者,崔
跟随的人
氏二小生:曰恕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左右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好象
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向下 照射 映在、落在 呆呆地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忽然 向远处 游走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轻快敏捷 好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 百来条,好像都在空 中游动,周围什么也 没有似的。阳光直照 到水底,石上有鱼的 影子,静止不动;又 忽然向远处游走,往 来很快,好像和游人 一同欢乐。
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
4、作者是怎样写鱼的?采用怎样的写法?
游鱼:不动 远逝 动静结合
互斗 ,折
蛇 行 ,
不 以 凄寂 坐
可 其 神寥 潭
久 境 寒无 上
居 过 骨人 ,
, 清 ,, 四
乃,悄 面
记 怆竹
之 幽树
而 邃环
去 。合


恕玄同 己。游 ,隶者 曰而: 奉从吴 壹者武 。,陵
崔, 氏龚 二古 小, 生余 :弟 曰宗
巩固生字的读音:
篁竹(huáng) 清洌(liè )卷(juǎn )石底 为坻( chí)为嵁 (kān )佁然( yǐ ) 参差(cēn cī)披拂 俶(chù )而远逝 悄( qiǎo )怆(Chuàng )幽邃( suì) 翕(xī )忽
潭西南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景物
描写
小石潭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之鱼 翕忽
动静结合
特点
活泼、灵动 灵
小石潭 之源
溪身: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比喻(形、光)
溪岸:犬牙差互
蜿蜒曲折 参差不齐

小石潭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之境
融情于景
凄清寂静

简要分析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及 周围景物所运用的手法。 移步换景
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 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 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
zhé
jiàn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
liáo
qiǎo chuànɡ suì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小石潭记
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美丽 幽静。如果我坐在潭边,听到“如鸣珮环” 的水声,看到潭中游鱼怪石、潭边青树翠竹, 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幽深之美,并 深深地沉醉其中。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1)侧面描写的,如《小石潭记》中的“_潭__中__鱼__可__百__许__头__, 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皆若空 游无所依 (2)通过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用比喻写出溪水逶迤之 状、时显时隐之景的句子是“__斗__折__蛇__行____,__明__灭__可__见____”。
4. 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陶冶情操,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同步练习一、注音:篁()佩()洌()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⑵隔篁竹⑶如鸣佩环⑷心乐之⑸水尤清洌⑹近岸,卷石底以出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⑻参差披拂⑼潭中鱼可百许头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⑾佁然不动⑿俶尔远逝⒀似与游者相乐⒁潭西南而望⒂斗折蛇行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⒅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及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知识链接】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

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韩愈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重点词句】(一)古今异义1、去:古义:离开。

(乃记之而去)今义:前往,到某处。

2.居:古义:停留。

(不可久居)今义:住。

3.可:古义: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4.布:古义:映,显现。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5.佁(yǐ)然:古义: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二)一词多义1.可:(1)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

(不可久居)2.从:(1)介词,自,由。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隶而从者)3.清:(1)形容词,清澈。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166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166

《小石潭记》原文与翻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 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 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 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读,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学习目标
1.掌握作家作品,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 2.学习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学习 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 刺史,又称柳柳州。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所以后人并称二人为“韩柳”。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 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 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 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文体常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背景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以:把。 为:作为。 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句。 以:相当于连词“而”,不译。 为:成为

小潭石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小潭石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小潭石记原文译文及注释小石潭记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小石潭记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竹:成林的竹子。

10.《小石潭记》八题精练(后附答案)(部编版)

10.《小石潭记》八题精练(后附答案)(部编版)

《小石潭记》八题精练(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二)[甲]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共53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共53张)
一词多义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文艺论文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把握住核心概念等要素,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观点。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个人的情感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说服力,又使文章显得典雅。
(参范考文答六案) 干:[部1人5民]齐心翠度难蔓关:翠绿的藤蔓。
德国人民能够以华沙之跪来修复东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你们却一味地想复活军国主义!请不要再做出伤害亚洲人民感情的事吧!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很多成语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要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褒词贬用,贬
词褒用。例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句中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 坏事,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处心积虑。 3.备考事项 参考答案: 我喜欢独居,但也喜欢老朋友来玩,我会用最真诚的心和她们交谈,和他们并肩坐在河边,听风语,看夕阳,陶醉那迷人的和谐……
10.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26]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 以,因为。 其,那。 清,凄清,冷清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 了。 居,待、停留。 乃,于是……就。 之,代当时的情景。 去,离开 。
通过描写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触情生情,含蓄的表达出了作者本人遭 到贬谪之后的内心惆怅和寂寥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状元成才路
络摇缀,参差披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第三段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 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从潭边的远视角度,写出了溪水
状元成才路
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特
状元成才路
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 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 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忧伤的特点, 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情。
1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 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 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写作背景
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 历和遭遇,写下了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 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 著名的一篇。
篁竹( huánɡ ) 清冽( liè ) 卷石底( quán )
坻( chí )
屿( yǔ ) 嵁( kān )
俶尔( chù ) 佁然( yǐ 状元成才路 ) 翕忽( xī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悄怆(chuànɡ) 幽邃( 状元成才路 suì ) 奉壹( yī )
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
竹林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心情为之高兴。乐, 好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以……为乐
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穿透
静止不动的样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
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 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明灭可见
作为 成为、形成
副词,大约 可以 助动词,能够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
寂静寥落,空无一 人
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 深。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清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跟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 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篁竹
状元成才路
水声
小谭
青树
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 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不断
展现新画面。
1.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 、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用了对比 和衬托的手法。
2.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 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
3.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 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
无不渗透着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 小石潭虽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但却无人赏识, 四周被竹围抱,其凄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 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 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 摆脱抑郁心情。此刻幽凄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 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尤,格外。 清冷;清凉。
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用 作为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嵁,为岩。青树翠蔓,
水中高地
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 随风飘拂。
大约 表示约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介词,用 承接,不译 由于、因为
清澈 冷清
二、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5.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 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写游鱼采用了对比、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 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 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
由景及情,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表现了 作者在赏景中的心理状态。
3.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清澈澄净。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 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 写水。
7.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8.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9.如鸣珮环 动词作名词,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