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摘要】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发生率在25%~80%之间[1]。

中风后抑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影响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命质量的改善,也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

因此,对PSD患者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已成目前中风神经康复治疗方面的一个热点。

而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就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抑郁症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类型]一般认为PSD是脑部病变直接作用的结果,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作为应激因素促使抑郁症发生,多数学者认为内外因素综合作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存在2种学说,一为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

即PSD的发病可能与大脑损害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之间的平衡失调及其通路破坏有关,因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HT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下部、基底神经节到达放射冠区,由前向后末端终止于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HT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HT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且前部损害较后部损害的脑卒中患者抑郁症严重。

二为反应性机制学说,即家庭、社会、生理等多种影响因素导致病后生理、心理平衡失调而导致反应性抑郁状态。

PSD发生率最高时并非在卒中的急性期,支持此观点。

2 治疗方法2.1 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治疗PSD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近年来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

申鹏飞等[6]将256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分为口服西药对照组(76例)和醒脑开窍针法针刺组(18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

针刺组选穴:内关、水沟、百会、印堂、三阴交。

西药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开始时给药50 mg,每晚1次顿服,3日后每日增加25 mg,直至每日200 m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继发的一种精神障碍症状,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上以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兴趣减少或消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情急躁易怒,甚至有自杀行为等为主要表现。

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和肢体功能等各方面的康复,同时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

中风后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脏燥”等范畴。

针灸治疗的优势愈来愈多的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就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体针治疗张德斌[1]将6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1例。

针刺组取百会、前顶、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太冲等为治疗主穴,西药组采用口服百优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3.87%,与西药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其治疗成本和副作用明显优于西药组。

李鸿杰等[2]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中风后抑郁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Hamilton 抑郁量表(HAMD)评分、Asberg 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ASES)评分、针刺不良反应情况和疗效。

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当;治疗组治疗后HAMD、ASE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

说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且没有明显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付磊[3]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治疗,四神聪向百会方向平刺0.5~0.8寸,行捻转补法,肺俞、心俞及肝俞向内斜刺0.5~0.8寸,脾俞及肾俞直刺0.5~1寸,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中等强度刺激。

肝气郁结型加太冲、期门,行泻法;气郁化火型加行间、内庭,行泻法;心脾两虚型加神门、足三里、章门,行补法;结果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90%。

焦恩虎[4]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临床分析,取穴以主穴:百会、四神聪、内关、太冲。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中风后抑郁是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临床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中风后患者的恢复,从而延缓患者的恢复过程。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抑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入手,分析中风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综述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Abstract:Depression after stroke is a common post-stroke complication with a high clinical incidence and severely affects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a stroke,thus delaying the recovery proces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chieved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edicine,analyzes the pathogenesi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reviews the progres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and provides som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roke;Depression中风后抑郁属于继发性抑郁,临床患者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失眠、烦躁、食欲不佳等。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关键词针灸中药中风后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其发病率为20%~50%[1],主要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造成障碍,并严重影响中风的康复治疗及预后,使中风患者死亡危险性增大。

临床表现以兴趣减退和情绪低落、失眠健忘、厌世、多疑、喜怒无常为主,对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造成障碍,并严重影响中风的治疗及预后,使中风患者康复延缓,死亡危险性增大。

中医认为中风后抑郁的发生和情志不畅、神明蒙蔽、气郁痰结有关。

该病西药治疗存在不良反应较强且易复发的缺陷,而中医治疗以其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的优势,被广大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接受。

针药结合是在中风后抑郁症的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将针灸和中药治疗结合运用,这一综合疗法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就中风后抑郁症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以及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初步阐述。

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中风后抑郁症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郁证”范畴,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七情内伤。

既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的原因,又由中风所致瘀血导致脉络阻滞所引发,且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发,进而使病情加重,中风后抑郁症产生的病位在脑,但却与心、肾、肝、脾关系密切,患者本虚标实,多数情况下虚实夹杂[2],始病于肝而及心脾,主要为肝气郁结,化火生痰,而痰气相互交阻致使心神失养。

而中医理论中因郁而病者多实证,因病而郁者多虚证,中医学中风后抑郁症中,虚证多为阴血不足、气虚、脏腑亏虚,实证多为瘀血、痰蕴、气郁、气血上逆,虚实兼见且互为影响。

随着现代中医对中风后抑郁症的不断深入研究,对其症状的形成及抑郁症与中风的相互关系认识也不断加深,病因病机理论得以不断完善。

中风后抑郁症属中风与郁症的合病,郁症作为中风的变证[3],是由风、痰、瘀、火等诸邪在中风的基础上交搏郁结,进而导致气血郁滞,肝气不条达、神明不清展,进而出现情绪低落,并最终导致抑郁产生。

因此,中风后抑郁症既存在中风特点,又有气机不畅、情志不舒等郁病特点,发病与痰瘀互结、气血失和、心神失常、清窍蒙蔽相关。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治疗综述进展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治疗综述进展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治疗综述进展摘要:脑中风后最常见一种并发症则是抑郁症,其临床病发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还会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很大阻碍。

经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发生中风后抑郁(PSD)的治疗方式中,其中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本文主要探讨PSD症的临床发病机制,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对中药治疗情况的进展进行有效阐述,进而为今后的PSD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症:病因机制;中药:针灸PSD症在患者中非常常见,其脑中风后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除躯体症状外,患者的情绪、情感、记忆力、活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均显著退化[1-2]。

脑中风患者在发生抑郁症后,其康复情况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者还会提升患者的死亡率,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PSD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PSD通过中医治疗的实际进展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发病机制结合中医学研究发现,中医中将抑郁症分为“郁病”,主要由于情志较低、气机郁滞造成,情志内伤是发生郁病的关键,始于肝,及于心、脾肝郁。

另外,中医中曾指出,若患者因病而发生抑郁的情况在中医中多为虚症,相反,若因郁而发生的疾病则为实证[3]。

PSD在中医中属于两种疾病,一是脑部受损,虚症表现为肺脏亏虚、缺乏阴血、气虚不足造成,实症表现为血液上逆、气淤、气郁导致,虚实相结,相互影响。

PSD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蒙蔽清窍所致,造成肺功能失调、气血混乱、神气不足等。

2中医治疗2.1中药治疗2.1.1活血解郁: PSD患者通常表现为气郁、血淤,因此中医可根据活血解郁的方式治疗。

其中药可选用一些疏肝理气、心神不安等功效的药物,其中药药方主要包括茯苓10克、地龙10克、制香附15克、赤芍药10克、川棟子11克、全蝎10克、川穹10克。

将所有药物全部用清水熬制,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用药后其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副作用表现。

另外对严重抑郁患者可添加桃红四物汤,主要具有养血活血、祛瘀等功效,其成分主要包括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桃仁、红花各15 克,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一、内容概览中风后抑郁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一种持续性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

近年来针刺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方法主要包括电针、头针、耳针等。

其中电针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通电刺激,以达到调节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除了电针外,头针也是一种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

头针疗法是通过在头部特定穴位上刺激,以达到调节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耳针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耳针疗法是通过在患者耳部特定穴位上刺激,以达到调节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耳针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1. 中风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风后抑郁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一种持续的抑郁症状,据统计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20至5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这种抑郁不仅会让患者感到悲伤、无助,还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因此关注中风后抑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走出阴影,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中的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风后抑郁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

其中针刺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风后抑郁的治疗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据统计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中的应用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抑郁药物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中风即为西医中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期(stroke sequela,SS)包括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表现。

常规西医在调脂、稳定斑块、降压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合、气血逆乱导致的中风发作,由于气血亏损、运化无力导致的气血瘀滞不散而瘀阻经脉,致筋骨无以濡养,造成肢体功能废用。

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缺乏锻炼等),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风后遗症主要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失去感觉。

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但费用昂贵,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体力劳动减少,水液不化,日久导致气血逆乱、津血黏稠、瘀滞脑络而发病,治疗中风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滞、扶正补气为基本原则。

1现代医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研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认识。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遗留后遗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都称作中风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运行于脉络中的气血升降失常,久而不通,则化为瘀血,阻塞于脉络,以致气不能统摄血,血不能载气运行,从而导致脑脉闭阻。

中医有“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为瘀血内阻,蒙蔽脉络清窍,故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与肾虚(尤其是肾阳虚)相关,并提出“脑髓阳生阴长”学说,治疗上采用温阳活血法,并以此治法创立了验方芪仙通络方,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5-25T10:26:07.2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作者:杨宝旺肖震心[导读] 中风病已经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又称为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较好高。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摘要:中风后抑郁是中风病后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病痛。

中医在治疗该病上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当前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中风病;抑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中风病已经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又称为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较好高,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伴口角斜歪等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2]。

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近几年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如下:1.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杨晓华[3]通过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病因病机方面的临床研究,总结出脏器虚衰、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为中风后抑郁的病因,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是中风后抑郁的病机关键。

2.中风后抑郁的辩证分型、治则郑丽[4]通过对多例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分析研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舌脉等中医证候总结出中风后抑郁的辩证分型及治则:①肝郁脾虚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祛痰开窍为主;②心脾两虚型,治疗以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主;③肝肾阴虚型,治疗以滋养肝肾为主。

3.中风后抑郁的中医治疗3.1 针灸治疗:金学峰[5]以电项针结合头针疗法作为试验组,以西药黛力新为对照组,研究其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差异。

王亚丽等[6]采用针刺结合百笑灸治疗中风后抑郁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邵莹莹[7]采用火针针刺头穴及背俞穴治疗中风后肝气郁结型抑郁的临床疗效,将临床中45例中风后肝气郁结型抑郁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火针组)和对照组(毫针组)。

实验组取头穴(百会穴、风池穴、风府穴、鱼腰穴、曲池穴、安眠穴、太阳穴)及背俞穴(心俞、肺俞、肝俞、胆俞、脾俞、三焦俞),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选穴取神庭、百会、神门、内关、合谷、太冲、心俞、肝俞、行间。

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研究进展
[1]王忠仁.柴胡舒肝散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J]。北京中医,2003, 22(4):30—31 [2]贾春霞.小柴胡汤加减为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5例疗效观察 [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2):105—106 [3]李宝玲.越鞠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山西中 医,2003,19(1):“ [4]肖劲松.逍遥散治疗中风后抑郁68例[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 17(4):333 【5]王腾云.丹栀逍遥汤加减治疗抑郁症34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 杂志,2001,21(9):710—711 [6]马素娟.血府逐瘀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状态33例[J].中国民间疗 法,2003,11(5):48
Zhang Yah—ling,Yin Xiao—li,Sun
Wei—juan
(Liaoning
Province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 1 1 0034,Liaoning,China)
Abstract:From clinical reses.1qch(to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recipe and∞I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both肌overview of Chineso medicine treatment of depres. sion after stroke are reviewed.HOW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disea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grasp the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t}le law.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di雎r-

中风后抑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风后抑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风后抑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中风后抑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它不仅会产生情绪障碍且伴随多种躯体性症状,影响中风患者功能恢复,阻碍其回归社会的进程。

近年来中风后抑郁的治疗以药物、心理疏导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为主,辅以针灸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并且通过功能磁共振、免疫学等方法逐渐证实中医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较小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核心症状为心情低落、兴趣减退、疲乏及睡眠障碍等。

全球每年约1500万人有罹患PSD 的风险,总发病率为33%左右[1]。

在我国,PSD发病率为30%~50%,以轻中度抑郁为主[2]。

年龄是PSD的重要危险因素,随卒中患者年龄增长,抑郁发病率不断攀升,7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48.25%[3]。

PSD常伴有躯体性焦虑等全身症状,甚至悲观厌世、自杀倾向,导致患者社会联系减少,缺乏社会支持,影响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不利于其回归社会。

PSD的治疗以综合运用药物、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为总则。

PSD 发病隐蔽,且国内患者及家属往往只顾及肢体功能的康复,对抑郁情绪缺乏重视,使之在康复过程中发生进展。

故在最新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已推荐将辅助手段尝试用于PSD患者[4],其中针灸治疗起效快,临床有效率在80%~90%[5],已显示出良好的潜在优势。

现将PSD的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现代医学对PSD的认识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的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躯体症状的综合征[4],根据疾病分类学,PSD是抑郁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尚无明确概念和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症状学结合量表评估定性。

它的发生建立在脑卒中基础上,包含神经生理及社会心理两方面,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莫衷一是。

得到共识的有内源性和反应性机制。

内源性机制指脑卒中损伤部位的胺类递质代谢失衡引起抑郁,包括神经递质学说,基因学说、炎症反应等假说;反应性机制侧重心理应激障碍为PSD的起因,应激反应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 adrenal,HPA),使血浆皮质醇水平增高,加重神经元损害程度,影响患者精神和情绪。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50·
删.墅,2009,v01.25,N0.11
达87.5%【4】。因此涌泉穴也可作为治疗中风后遗症 的必选穴位之一。 2.5药物外敷涌泉穴可治疗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在 足底疗法中,涌泉穴相当于肾上腺反射区,而肾上腺能 分泌多种激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活动。在 临床上可根据病情的不同,选取不同的中药。如治疗 高血压,可用吴茱萸25 g,醋凋成糊状,睡前敷于涌泉 穴用纱布包裹,通常20 h左右血压开始下降,且有持 续效果。治疗前列腺肥大,可选用水仙头1个、大麻子 30粒,亦用于调成糊状,贴于双侧涌泉穴,可起到通络 利湿的作用,适用于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另外对于儿 科疾病,药物外敷涌泉穴也有独特的疗效,如用莱菔 子、白介子、地肤子各10 g,将上药用砂锅,文火炒至微 黄,共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把药膏涂于2咖见方 的纱布或白布上,膏厚2-砌,l伽见方,贴于患儿的两 侧涌泉穴,胶布固定,可有解毒利湿、通络止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针灸在中风后抑郁的治疗中应用 广泛,针灸治疗或针药结合治疗PsD确有疗效,并具 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等优点。中风后抑郁症 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是:脑血管病灶 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一羟色胺能神经元 及其径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低下而致抑郁症。大量 临床试验证实针灸一方面能够改善脑血流或促进脑内 血肿的吸收,加快受损脑组织的修复,另一方面有促进

收稿日期:2009一04—28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梁喜凤,赵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关键词:中风;抑郁;针灸;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一0779(2009)ll一0050一02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风后抑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者:崔艳杰孟智宏张春红来源:《世界中医药》2017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作为中风病重要并发症的中风后抑郁,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阻碍了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而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抑郁方面卓有成效,本文对中风后抑郁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包括针灸、中药、针药结合及其他中医方法,并对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中医治疗;综述Abstract In recent years,as an important complication of stroke,the incidence rate of depression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which severely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limb function recovery and life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stroke.B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fruitful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 stroke depression.This paper reviewed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of post stroke depression,including acupuncture,herbal medicine and combin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and other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made prospect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treatment.Key Words Post stroke depres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7.10.062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后出现的一种以思维缓慢、情感低落、语言动作迟滞为主要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占中风人群的20%~60%。

中风后抑郁临床治疗进展

中风后抑郁临床治疗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528·综述·中风后抑郁临床治疗进展冯春林,赵延真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摘要:中风后抑郁是常见的脑中风后并发症,可以严重影响中风患者主动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延缓恢复过程,而且还会对患者的护理增加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本文就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概述。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临床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5.0180 引言中风后抑郁症(PSD)是指继发于中风后,除中风的各种躯体症状外,还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为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

这不仅会减低患者的对医疗活动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期功能锻炼,而且还会对患者的护理增加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1 病因PSD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1],其病因有多种。

主要是中风后抑郁症的情志内伤所致,脏腑虚衰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基础,气郁、痰瘀、正虚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变化。

另在一种说法是PSD的发生与脑部病变后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脑低灌注与中风后抑郁的严重程密切相关,PSD的发病可能与大脑损伤后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经色胺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因为去甲肾上腺能和5一经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神经节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一经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经色胺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

PSD 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并非单一机制所能解释。

病因异源,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临床表现PSD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两类.轻度抑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兴趣下降,思虑过度,精神活动减少,沮丧,悲伤,易激惹,类似抑郁性神经症表现。

中西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11月第18卷第11期_JETCM.Nov.200911丛18,No.1l中西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周波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5X(2009)11—1864—03【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症中西医治疗综述中风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以中风发生后出现的兴趣减退、易疲劳、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悲观绝望,甚则出现自杀食图和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

许多资料表明PSD的患病率较高,国内外文献报道为20%~79%,但多在40%。

50%Ilt”,国内有人报告PSD患病率为55%bl。

由于临床医师重视不足,综合医院医生缺乏精神专科知识,其漏诊率高达75%…。

这也与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和客观诊断标准有很大关系。

目前PSD已成为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和研究热点,现将近年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名认识1.1西医对病名的认识PSD的提出由来已久,早在1921年Kraepelin就指ff;脑血管病可引发抑郁状态,但未命名为PSD,之后报道较多,命名也较混乱,国外学者曾以Post—Strokemooddisorder(脑卒中后心境障碍)、Organicemotionalism(器质性情感障碍)、Post—strokedepressivedisorder(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等描述本病15,6I。

直至20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的深入认识和总结,最具权威的Robinson领导小组才将其统一正式定义为Post—strokedepression(PSD)17I。

国内对本病的命名大多来自对PSD的不同译法,有“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症”、“脑卒中后抑郁状态’,、“脑卒中后抑郁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脑卒中后抑郁情绪”、“脑卒中性抑郁症”、“卒中后抑郁”、“中风后抑郁症”、“中风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卒中后抑郁状态”等。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2 1 ] 明兰, 桑建 中. 气管切 开术后 不 同湿化液 对气道 影响 的临 床观察[ J ] . 护理进修杂志 , 2 0 0 9 , 2 4 ( 4 ) : 3 4 1 — 3 4 2 . [ 2 2 ] 陆殿 霞.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 开的护理 [ J ] . 实用临床 医 药杂 志 , 2 0 1 0 , 1 4 ( 8 ) : 4 9— 5 0 . [ 2 3 ] 杨 霞, 范学明. 密闭式吸痰 器在呼 吸机治 疗 中的应 用与护 理[ J ] . 中华护理杂志 , 2 0 0 5 , 4 0 ( 3 ) : 1 9 6—1 9 7 . [ 2 4 ] 沈梅芳 , 张海英. 脑外伤 患者气 管切 开后 不同粘稠 度痰 液 适 宜吸 痰 负压 的 临 床 研 究 [ J ] . 中华护 理 杂 志 , 2 0 0 9 , 4 4 ( 8 ) :
中 风 后 抑 郁 (P o s t S t r o k e D e p r e s s i o n , P S D)是 发 生 在 中 风 后 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 状和躯 体症状 的复杂情 感性精 神障 碍性疾病 , 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脑卒 中病死 率、 病残率 、 复发率 都极 高, 且幸存 者 会发生 明显心理 变化 , 精 神抑郁 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卒 中后患者神经 功能 、 认知 方面的恢 复, 因此治疗脑卒中后的抑郁状态 也成为促进患者康复 的关键 环节 近年来 , 中医学者运 用 中医药对该病 进行 治疗研 究 , 取 得 了一 定 的进 展 , 现综 述 如下 。
1 O 8
版社 . 2 0 0 7: l 4 9 .
内蒙古中医药
志, 2 0 0 9 , 9 ( 3 5 ) : 3 5 .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第3期
崔中正等:中风后抑郁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63
治疗PSD方而却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且冈副作 用少容易被人们接受。现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本 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朱叶等f51认为情志内伤是PSD之重要病因,脏 腑虚衰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基础;并认为PsD的 基本病机为气郁阻络、血瘀痰浊扰神和正虚难复。许 宏霞等㈦将PSD的发病总结为肾虚导致中风病的发 生。进而导致脑的功能失常累及气m,脏腑功能的失 调导致郁证。与此同时,脑的功能失常引起病人情志 改变,进而加荤“郁”的病症。高向丽等一1认为PsD的 病理基础是肾虚痰瘀阻窍,情志不遂、气机郁滞为诱 因,肾虚瘀阻与气机郁滞互为因果,病程中可兼夹痰 浊、郁火。日久而气血暗耗,出现的气血不足之证。滕 晶[81认为情志内伤是PSD的主要病因,脏腑虚衰是 其病理基础.病理变化以气郁为先,进而导致血瘀、 痰蕴、气虚、血虚等病态链的病理变化,并贯穿于本
PSD的发病率各文献报道差别较大,梁艳芳…
收稿日期:2009—03—15 通讯作者:俞征宙(1958一),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
事脑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临床与康复研究。E—mail: yuzhengzhou4713@163.corn
丸合一贯煎。常用药物:枸杞、菊花、泽泻、丹皮、沙 参、麦冬、当归身、生地、川楝子、柴胡、酸枣仁、郁金、 五味子、夜交藤等C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38X(2009)03-0062--03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指中 风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中风 后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悲观,失眠, 烦躁.食欲改变,精力减退,日常生活能力减退等,患 者精神忧郁、情绪低落等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功能康复。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8), 2077-2082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8308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刘诗雪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7月1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4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6日摘要 中风后抑郁(Post-Stoke Depression, PSD)是中风后常见的精神心理并发症之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中风幸存者在中风后都患有抑郁症,对中风后的病程、康复和预后都有重要影响,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极大负担。

近来,随着中风患者的增多,PSD 的发病率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探索,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疗效肯定、便捷安全、副作用少等优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本文总结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进展,希望能对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针灸,中风,抑郁症,病因病机,治疗,综述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Shixue Liu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Orthopedics,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Jul. 1st , 2023; accepted: Aug. 4th , 2023; published: Aug. 16th , 2023Abstract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is one of the common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stroke. About one-third of stroke survivors suffer from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urse, recovery and prognosis after stroke, and brings a great burden to pa-tients’ lives and families. Rece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oke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PSD has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 which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ttention and exploration,刘诗雪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has positive effects, convenient and safe, few side effects and other advantages, and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search.KeywordsAcupuncture, Stroke, Depressi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reatment, Summarize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中风后抑郁(Post-Stoke Depression, PSD)是中风后常见的精神心理并发症之一,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中风幸存者在中风后都患有抑郁症,临床上以情绪持续低落、精力下降、食欲减退、睡眠失常、自我评价低、语言及躯体功能障碍等为具体表现,对中风后的病程、康复和预后都有重要影响,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增加了中风患者病死率,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极大负担。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近况探讨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近况探讨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近况探讨目的探讨针灸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上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一般中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血压、血糖的良好控制、一般的体穴针刺以及活血化癖的治疗。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还要给予另外的针灸治疗,主要包括四神聪、百会、印堂和神门取穴;对于心脾两虚者还要外加血海、气海、脾俞和心俞取穴;对于肝气郁结者还要外加天突、阴陵泉、廉泉和丰隆取穴;对于肝肾不足、忧郁伤神者则要外加关元、肾俞、肝俞和太溪取穴。

而对照组患者则直接全部给予西药百忧解口服。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即1个月)。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也有显著差异,但是两组患者之间在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结论通过这次临床实验观察可以看出中医针灸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非常明显,总有效率达92.5%,而西药百忧解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同样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85%。

标签: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百忧解老年人中风后不仅生理上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其心理上也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而其表现出来的最为常见的一方面便是中风后抑郁症(英译Post Strdce Depression,简称PSD)。

作为中风后严重的非器质性并发症之一,中风后抑郁症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它不仅对于老年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有着较大的影响,还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以及神经功能的缺损都有着一定的延缓作用,甚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恢复都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

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老年中风患者中一直相对较高,研究结果显示为20%~60%,如此高的发病率不仅对患者本人和患者家庭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整个社会同样有着不小的影响,给整个社会造成了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以中医为主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屡屡见诸文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10年来中医对psd的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滕晶[1]认为情志内伤是中风后抑郁症之重要病因,脏腑虚衰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基础,气郁、痰瘀、正虚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变化。

是以气郁为先,由此导致了血瘀、痰蕴、气虚、血虚等病态链的病理变化,并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

高向丽等[2]认为中风后抑郁症的病理基础是肾虚痰瘀阻窍,在此基础上复加情志不遂而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出现精神异常改变。

并认为肾虚痰阻与气机郁滞互为因果,病程中可兼夹痰浊、郁火,日久可出现气血不足之证。

田卫卫等[3]认为中风后抑郁症属中医学中风、郁病之合病,其发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因病致郁,因郁致病。

由于风、痰、瘀、火、虚相搏郁结致使气血瘀滞不畅,肝失条达疏泄,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出现抑郁症状,而且抑郁状态可影响患者躯体残疾的恢复。

总结中风后抑郁症是在肾虚精亏,脏腑功能虚衰的基础上,血行不畅,痰浊内生,气机瘀滞,致使气血痰郁胶结,痹阻脑络,神明失用所致。

严容[4]认为中风后抑郁是其形成以脏腑虚衰为病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因情志不遂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致精神情志发生异常改变。

其规律即以气郁为先,由此导致血瘀、痰蕴、气虚、血虚等虚实夹杂病态链的改变,在辨证治疗“郁”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虚”“痰”“瘀”的基本病理特点。

陈顺中[5]从少阳论治探析中风后抑郁症,认为血瘀痰结气郁是中风后抑郁的主要病机要素;认为少阳具有易气郁生痰成瘀的病理特点;认为中风后抑郁症与少阳相关,中风后抑郁症以气滞为主,肝气郁滞又是他脏气郁之始动因素,故开郁必以疏肝,并主张治疗从宣畅少阳为主。

2 中药治疗2.1 以肾虚为主从补肾角度拟方:谢静红[6]采用补肾解郁方(生地、熟地各20 g,山药20 g,山茱萸肉15 g,续断30 g,桑寄生30 g,醋柴胡15 g,白芍20 g,当归20 g,川芎30 g,蜈蚣3 条)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对照组服用帕罗西丁,结果表明补肾解郁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

董子强[7]自拟温阳奋志振颓汤(桂枝、巴戟天、乌药、淫羊藿、柴胡、白蒺藜、川芎各10 g,白芍、香附、郁金各15 g,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炒酸枣仁各30 g)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0例,与西药抗抑郁治疗对比观察,疗程4周。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hamd 评分减分率相当,但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异常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提高生活活动能力等整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2.2 以肝郁气滞为主从疏肝理气解郁角度拟方:薛根选[8]采用宁神舒乐汤(柴胡、枳实、香附、川芎、炒栀子、郁金、佛手、石菖蒲、合欢花各10 g,炒白芍、炒枣仁各15 g,甘草6 g。

加减:舌尖红、心烦不安者,加黄连;苔厚腻、纳差者,加鸡内金、神曲;若口苦、便干者,加大黄、龙胆草;喜吐黏涎、痰湿内盛者,酌减白芍,加半夏、陈皮、竹茹;夜寐差、多梦、早醒者,加龙骨、牡蛎)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对照组予阿米替林口服。

治疗后1 ~ 6 周连续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发现宁神舒乐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可靠,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

陈顺中[9]自拟柴胡舒郁逐瘀汤,药物组成:柴胡15 g,郁金10 g,黄芩10 g,党参10 g,香附10 g,茯神15 g,法半夏10 g,炒枣仁20 g,甘草6 g,水蛭10 g,地龙10 g,石菖蒲10 g,远志15 g。

加减法:肝郁甚者加青皮10 g、枳壳10 g;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10 g、川楝子10 g;痰湿郁结者加苍术10 g、厚朴10 g;心神不宁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先煎)。

血虚者加白芍10 g、当归10 g;肾虚者加山萸肉10 g、菟丝子10 g;气虚者加黄芪30 g。

一天一剂,水煎服。

对照组对于轻、中度抑郁症予口服赛乐特40 mg,每日1次;重度抑郁者在上述基础上加服阿普唑伦0.4 mg,每日2次。

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总有效率72.09%。

梅琰等[10]采用颐脑解郁汤(北刺五加20 g,五味子20 g,郁金20 g,合欢皮15 g,柴胡12 g,栀子15 g,白芍12 g,炙甘草6 g。

加减:偏阳虚者,加炮附子12 g,菟丝子12 g;偏阴虚者,加生熟地黄各12 g,山茱萸9 g;失眠烦躁者,加磁石15 g),颐脑解郁汤对中风后抑郁症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未出现不良反应。

周喜燕等[11]采用甘麦大枣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对照组28例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黄颖等[12]自拟解郁五花饮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得较好疗效。

解郁五花饮药物组成:素馨花10 g,玫瑰花10 g,厚朴花10 g,佛手花10 g,合欢花10 g。

泡开水500 ml以上,分3次以上服完,30 d为1个疗程。

观察1个疗程。

许二平[13]在常规治疗原发脑血管病的基础上,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效率为94.8%。

马云枝等[14]采用自拟活血解郁汤以行气活血、解郁安神,组方:香附15 g,郁金10 g,川芎20 g,水蛭15 g,鸡血藤3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苍术10 g,神曲10 g,栀子15 g。

加减:肝郁甚者加青皮、枳壳,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川楝子,痰湿郁结者加清半夏、厚朴,心神不宁者加生龙骨、生牡蛎。

每日1 剂,水煎服。

以2 周为1 个疗程,共观察治疗3 个疗程。

发现活血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3 针灸治疗3.1 头皮针、体针宋颖等[15]采用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9例,并与随机抽取的28例西药组作对照。

针刺组取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左)、额旁3线(双)。

西药组口服百忧解。

重度抑郁者加服阿米替林50 mg,三唑伦0.5 mg。

结果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尚艳杰等[16]采用头针治疗本病30例。

选取头部的额中线、顶中线、额旁1~3线,颞前线及颞后线,结果总有效率为86.7%。

沈琴等[17]采用头部矩阵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疗法。

头部矩阵法主穴为四神聪、风池(双侧)、头颞穴(双侧太阳穴后1寸与耳尖平行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头针治疗;主穴为顶中线、额中线。

两组配穴均为患侧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风痰阻络加中脘、丰隆;肝阳上亢加太溪、太冲;气虚血瘀加脾俞、血海;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照海、太溪。

言语不利、舌强加上廉泉、通里;口舌歪斜加颊车、地仓。

丁舟等[18]选取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得良好疗效。

治疗组选穴:主穴:百会、神庭、风府。

配穴:内关(双)、合谷(双)、太冲(双)、风池(双);针刺方法:选用30号1~1.5 寸毫针,进针深度为0.5~ 1.0寸,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疗程以10 d 为1个疗程,针刺5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 d~3 d。

对照组口服西药百忧解20 mg,每日1次,疗程60 d。

针刺的总有效率为86.67%。

王重新[19]用醒脑通督针刺法治疗该病,选取人中、上星、百会、四神聪、内关、夹脊配手足阳经常规针刺,人中以流泪为度,上星、百会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内关捻转泻法,余穴平补平泻,隔日1次,4周后与百忧解加常规针刺比较,hamd 评分显著改善。

俞红五等[20]采用开四关穴加人中治疗32 例中风后抑郁状态患者,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治疗组针刺四关穴采用平补平泻,人中刺激量以眼球湿润为度,治疗(3~4)周后用hamd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电针黄泳等[21]将90 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头电针。

对照组遵循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取偏瘫侧手足三阳经穴位为主进行治疗。

穴位包括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阳陵泉、昆仑、解溪,上述穴位分成2组,每日1组,交替使用,平补平泻,留针30 min。

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6周。

治疗组加用头针,取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双),得气后连接g6805型电针仪(断续波、50 hz,4伏),留针30 min。

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6周。

头电针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3 穴位注射张习东等[22]将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分成肝郁脾虚型,肝郁血虚型,心脾两虚型,脾肾两虚型,并用穴位注射分型治疗。

设水针组和对照组。

2组均进行一般中风的治疗。

对所有患者进行宣教及康复锻炼。

水针组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和当归注射液等份混合穴位注射。

主穴选用太冲、合谷、内关,肝郁脾虚型加肝俞、脾俞、足三里,肝郁血虚型加肝俞、血海、三阴交,心脾两虚型加脾俞、三阴交、足三里,脾肾两虚型加脾俞、肾俞、太溪、足三里。

上述穴位均取单侧轮流注射,隔日1次。

西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忧解20 mg,一天一次,晨起顿服。

研究结果发现治疗4 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和78.1%,疗效相当,但治疗组无毒副作用。

3.4 其他针法甘健等[23]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针灸组采用“腹背八卦”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氟西汀,疗程4周。

治疗前后两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程度,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css)评价神经功能。

结果显示腹背八卦针灸疗法在抗抑郁及神经康复能力上明显强于盐酸氟西汀组。

骆彤等[24]采用艾灸灸百会、大椎、风池、太冲、丰隆、曲池、膈俞、足三里、气海治疗,艾灸组选取40例,对照组选取42例采用单纯心理治疗,结果显示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5%(p<0.05)。

冯勇等[25]采用薄氏腹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将65 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薄氏腹针)33例进行治疗,对照组(传统体针)32例进行治疗。

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amd 和nsd 评分变化、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治疗中患者不适和针刺意外。

结果表明薄氏腹针疗法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有着肯定的疗效,同时针刺意外和患者不适感较少。

李岩等[26]采用调神理气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调神理气法)36例,取人中、百会、神庭、四神聪、上星、神门(双)、内关(双)、三阴交(双)、太冲(双)、悬钟(双)。

对照组(百忧解)36例。

两组均治疗4周。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mad评分,对比治疗前后hamilton 抑郁量表评分变化。

针刺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针刺组副作用较少,起效时间短,安全性好,耐受性强,复发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