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中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以中医为主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屡屡见诸文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0年来中医对psd的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滕晶[1]认为情志内伤是中风后抑郁症之重要病因,脏腑虚衰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基础,气郁、痰瘀、正虚是中风后抑郁症之病理变化。是以气郁为先,由此导致了血瘀、痰蕴、气虚、血虚等病态链的病理变化,并贯穿于本病的全过程。高向丽等[2]认为中风后抑郁症的病理基础是肾虚痰瘀阻窍,在此基础上复加情志不遂而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出现精神异常改变。并认为肾虚痰阻与气机郁滞互为因果,病程中可兼夹痰浊、郁火,日久可出现气血不足之证。田卫卫等[3]认为中风后抑郁症属中医学中风、郁病之合病,其发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由于风、痰、瘀、火、虚相搏郁结致使气血瘀滞不畅,肝失条达疏泄,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绪低落,出现抑郁症状,而且抑郁状态可影响患者躯体残疾的恢复。总结中风后抑郁症是在肾虚精亏,脏腑功能虚衰的基础上,血行不畅,痰浊内生,气机瘀滞,致使气血痰郁胶结,痹阻脑络,神明失用所致。严容[4]认为中风后抑郁是其形成以脏腑虚衰为病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因情志不遂致气机郁滞,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最终致精神情志发生异常改变。其规律即以气郁为先,由此导致血瘀、痰蕴、气虚、血虚等
虚实夹杂病态链的改变,在辨证治疗“郁”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虚”“痰”“瘀”的基本病理特点。陈顺中[5]从少阳论治探析中风后抑郁症,认为血瘀痰结气郁是中风后抑郁的主要病机要素;认为少阳具有易气郁生痰成瘀的病理特点;认为中风后抑郁症与少阳相关,中风后抑郁症以气滞为主,肝气郁滞又是他脏气郁之始动因素,故开郁必以疏肝,并主张治疗从宣畅少阳为主。
2 中药治疗
2.1 以肾虚为主从补肾角度拟方:谢静红[6]采用补肾解郁方(生地、熟地各20 g,山药20 g,山茱萸肉15 g,续断30 g,桑寄生30 g,醋柴胡15 g,白芍20 g,当归20 g,川芎30 g,蜈蚣3 条)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对照组服用帕罗西丁,结果表明补肾解郁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董子强[7]自拟温阳奋志振颓汤(桂枝、巴戟天、乌药、淫羊藿、柴胡、白蒺藜、川芎各10 g,白芍、香附、郁金各15 g,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合欢皮、炒酸枣仁各30 g)治疗中风后抑郁症40例,与西药抗抑郁治疗对比观察,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hamd 评分减分率相当,但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异常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提高生活活动能力等整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2.2 以肝郁气滞为主从疏肝理气解郁角度拟方:薛根选[8]采用宁神舒乐汤(柴胡、枳实、香附、川芎、炒栀子、郁金、佛手、石
菖蒲、合欢花各10 g,炒白芍、炒枣仁各15 g,甘草6 g。加减:舌尖红、心烦不安者,加黄连;苔厚腻、纳差者,加鸡内金、神曲;若口苦、便干者,加大黄、龙胆草;喜吐黏涎、痰湿内盛者,酌减白芍,加半夏、陈皮、竹茹;夜寐差、多梦、早醒者,加龙骨、牡蛎)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对照组予阿米替林口服。治疗后1 ~ 6 周连续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发现宁神舒乐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可靠,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陈顺中[9]自拟柴胡舒郁逐瘀汤,药物组成:柴胡15 g,郁金10 g,黄芩10 g,党参10 g,香附10 g,茯神15 g,法半夏10 g,炒枣仁20 g,甘草6 g,水蛭10 g,地龙10 g,石菖蒲10 g,远志15 g。加减法:肝郁甚者加青皮10 g、枳壳10 g;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10 g、川楝子10 g;痰湿郁结者加苍术10 g、厚朴10 g;心神不宁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先煎)。血虚者加白芍10 g、当归10 g;肾虚者加山萸肉10 g、菟丝子10 g;气虚者加黄芪30 g。一天一剂,水煎服。对照组对于轻、中度抑郁症予口服赛乐特40 mg,每日1次;重度抑郁者在上述基础上加服阿普唑伦0.4 mg,每日2次。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总有效率72.09%。梅琰等[10]采用颐脑解郁汤(北刺五加20 g,五味子20 g,郁金20 g,合欢皮15 g,柴胡12 g,栀子15 g,白芍12 g,炙甘草6 g。加减:偏阳虚者,加炮附子12 g,菟丝子12 g;偏阴虚者,加生熟地黄各12 g,山茱萸9 g;失眠烦躁者,加磁石15 g),颐脑解郁汤对
中风后抑郁症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周喜燕等[11]采用甘麦大枣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对照组28例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黄颖等[12]自拟解郁五花饮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得较好疗效。解郁五花饮药物组成:素馨花10 g,玫瑰花10 g,厚朴花10 g,佛手花10 g,合欢花10 g。泡开水500 ml以上,分3次以上服完,30 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许二平[13]在常规治疗原发脑血管病的基础上,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效率为94.8%。马云枝等[14]采用自拟活血解郁汤以行气活血、解郁安神,组方:香附15 g,郁金10 g,川芎20 g,水蛭15 g,鸡血藤30 g,石菖蒲15 g,远志15 g,苍术10 g,神曲10 g,栀子15 g。加减:肝郁甚者加青皮、枳壳,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川楝子,痰湿郁结者加清半夏、厚朴,心神不宁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每日1 剂,水煎服。以2 周为1 个疗程,共观察治疗3 个疗程。发现活血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3 针灸治疗
3.1 头皮针、体针宋颖等[15]采用头皮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9例,并与随机抽取的28例西药组作对照。针刺组取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左)、额旁3线(双)。西药组口服百忧解。重度抑郁者加服阿米替林50 mg,三唑伦0.5 mg。结果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尚艳杰等[16]采用头针治疗本病30例。选取头
部的额中线、顶中线、额旁1~3线,颞前线及颞后线,结果总有效率为86.7%。沈琴等[17]采用头部矩阵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疗效优于传统头针疗法。头部矩阵法主穴为四神聪、风池(双侧)、头颞穴(双侧太阳穴后1寸与耳尖平行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头针治疗;主穴为顶中线、额中线。两组配穴均为患侧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风痰阻络加中脘、丰隆;肝阳上亢加太溪、太冲;气虚血瘀加脾俞、血海;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照海、太溪。言语不利、舌强加上廉泉、通里;口舌歪斜加颊车、地仓。丁舟等[18]选取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组选穴:主穴:百会、神庭、风府。配穴:内关(双)、合谷(双)、太冲(双)、风池(双);针刺方法:选用30号1~1.5 寸毫针,进针深度为0.5~ 1.0寸,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疗程以10 d 为1个疗程,针刺5个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 d~3 d。对照组口服西药百忧解20 mg,每日1次,疗程60 d。针刺的总有效率为86.67%。王重新[19]用醒脑通督针刺法治疗该病,选取人中、上星、百会、四神聪、内关、夹脊配手足阳经常规针刺,人中以流泪为度,上星、百会小幅度高频率捻转手法,内关捻转泻法,余穴平补平泻,隔日1次,4周后与百忧解加常规针刺比较,hamd 评分显著改善。俞红五等[20]采用开四关穴加人中治疗32 例中风后抑郁状态患者,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治疗组针刺四关穴采用平补平泻,人中刺激量以眼球湿润为度,治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