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中国古典园林(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秦汉 ) (前11世纪—220年)




一、概说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 园林里的主要构筑物是台,时间在公元 前11世纪,也就是殷末周初。 功能:狩猎、通神→风景式园林 意识形态: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 想、神仙思想。
囿、台



最早的囿是蓄养禽兽的场所。即把一块 较大的地域范围起来蓄养禽兽,主要供 帝王狩猎,也兼作宫廷膳食和祭品的供 应。 《诗经》毛苌注:“囿,所以域养禽兽 也。” “台” 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 《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 曰台”。 台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则起源 于周代《易经》。(《易传· 乾卦》:“夫大人者,与 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 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时” 。) 孔子主张“尊天命”,“畏天命”,提倡“天命论”。 认为天命不可抗拒,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 老庄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 为力的。 孟子则总其成,将天道与人性合而为一。他认为德寓 于心,一切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都是天道法则的外化。 因此,人应该尊重天成的大自然,对待大自然应持和 谐的态度,从而奠定“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


“君子比德”的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以香 草喻美人等均属此类思想的范畴,它导 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 然。就是说,大自然山川林木之所以能 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他们的形象表现 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 例: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梁园、袁广汉园


梁园:据《西京杂记》记载,这座人工山水园 的规模是相当大的,园内筑山不仅用土,还以 石堆叠为岩、岫等的形象,可能是历史上最早 见于文字记载的土、石并用的假山。 袁广汉园:“于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 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 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 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 涛,致江鸥诲鹤孕雏产鷇,延漫林池;奇树异 草,糜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 之移晷不能遍也。”
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

未央宫 :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上,是长安最早建成的 宫殿之一,也是大朝和皇帝、后妃居住的地方,其性 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未央宫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 建章宫:是上林苑内主要的十二宫之一,其前宫后苑 具有明确中轴线的严整布局,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 滥觞,他的苑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 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一池三山”从此成为历来皇家 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正由于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园林作为人所创 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树木,当然要 保持顺乎自然的“纯自然”状态,从而明确了 园林的自然风景式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以后,更把人的审美感情熔铸于大 自然的山水景观之中,这就突出了园林的人文 因素,形成了中国风景式园林“本于自然,高 于自然”、“建筑与自然美相融糅”的基本特 点,贯穿于此后园林发展的始终。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提出“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 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和体现。

三、私家园林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献记私家园林的较少,足见 这个园林类型并非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 西汉文帝第四子,梁孝王刘武非常喜好园林, 在他的封地内广筑园苑。其中有园林名叫兔园, 亦称梁园。 汉代的地主经济发展,大地主、大商人成了地 方上的富豪,民间营造园林已不限于贵族、官 僚,富豪有造园的,而且规模也很大。《西京 杂记》记述了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 家园林的情况 。
二、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中首先出现的一个类型是皇 家园林。 历史上最早的,有信史可征的皇家园林则 是商的末代帝王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 台”、“鹿台”和周的开国帝王周文王所 建的“灵囿”、“灵台”、“灵沼”。
皇家园林实例(殷、周)


殷纣王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纣王大 兴土木,修建规模庞大的离宫别馆,鹿台和沙 丘苑台是其中主要的两处。鹿台在今河南汤阴, 沙丘苑台在今河北邢台。 殷灭于周。周建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的西 南),配合分封建制,周王朝开始进行史无前 例的大规模的营建城邑的活动,并为此而订立 一套严格的城邑规划建设制度,即所谓“营国 制度”。从而形成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奠定了 中国古代的都城以“前朝后寝”为主体的规划 体系的基础。与这次城市建设高潮的同时,开 始了皇家园林的兴建,这就是著名的灵台、灵 囿、灵沼。(参《诗经· 大雅· 灵台》)


按照地区加以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 林。(扬州园林、岭南园林、川西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2 (罗哲文:中国古园林 )




皇家王府园林 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 宅第园林 江苏苏州网师园 坛庙祠馆园 北京天坛 书院、书楼、书屋园 北京故宫文渊阁
(罗哲文:中国古园林 )



寺观园林 北京碧云寺 陵墓园 陕西黄帝陵 山水胜景园林 浙江杭州西湖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第二节 中国园林生成期(先秦、秦汉) 第三节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第四节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 第五节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 ) 第六节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 本章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各个时期的特点及造园 实例。 本章难点: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园林的生成期——先秦至两汉(前11世纪— 220年) 园 林 的 转 折 期 —— 魏 、 晋 、 南 北 朝 ( 公 元 220—589年)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的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公元 960—1736年)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 一1911年)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意境说诞生于唐代,它的思想根源可以一直追 溯到老子美学和庄子美学。 象(审美形象)——意象(形象和情趣的结 合)——境(象外之象,最早出于王昌龄《诗 格》,他还把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 分指自然山水、人生经历、内心意识的境界。) 意境说的意境是意(艺术家的情思)与境(审 美客体,包括物境、情境、意境)的契合。 (情景交融 ) 化景物为情思、化实景而为虚境才能达到情景 交融。造园艺术常用写意、比拟、联想等手法, 使意境更加深邃。而山水花木的写意,往往是 通过题额写意表现出来的。


秦汉时,以《易经》为标志的早期阴阳 理论与当时的五行学派相结合,天人合 一又衍变为“天人感应”的说法,认为 天象和自然界的变异能够预示人事的变 异,反过来人事的变异也可以影响天象 和自然界的变异,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 感应的关系,这就形成汉代讖纬学说盛 行的思想基础。 注: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 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 的一类书。

例:中国人对于良木佳卉,不仅仅是欣赏 其色、香、姿等形式美,更在此过程中体 验和感悟人生,因而花木大都被中国文人 赋予性格和情感,成为诗文中经久不衰的 意象,构成特定的品格,且往往具有哲理 性的移情涵义。典型如“竹”,因其中空、 有节而被视为虚心好学、高风亮节的象征; 其他如松(柏)、梅、兰、菊等也似如此。

皇家园林实例(春秋战国)

章华台:我国古代第一座层台累榭的大型 游宫
皇家园林实例(秦)


囿+宫室建筑→建筑宫苑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 权的秦王朝封建大帝国,开始以空前的规模兴 建离宫别馆。在秦代短短的12年中所建置的离 宫大约有五、六百处之多,仅在都城咸阳附近 就有200余处。 上林苑 、兰池宫: 挖池筑岛,模拟仙山 阿房宫: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 苑的布局,这就是“天人感应”思想在帝都规 划中的具体体现。


西汉皇家园林实例

《西京杂记》(汉· 刘歆; 晋· 葛洪 )、 《三辅黄图》、《历代宅京记》(清·顾炎 武)记述其 祥。 在众多宫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林苑、 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

上林苑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其 苑墙长达130~160公里。但西汉末年,上林苑作为皇家园林已是 名存实亡 。 内容包括 1.山水: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 2.植物、动物: 3.苑:“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 。 4.宫:即宫殿建筑群(如犬台宫、扶荔宫等) 5.台:(土或木堆筑) 6.观:观、馆是汉代对体量比较大的非宫殿建筑的通称。 7.生产基地:苑内设作坊多处,设果园、蔬圃、养鱼场、牲畜 圈、马厩,供应宫廷需要。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 备了早期园林的全部功能——狩猎、通神、求仙、生产、游憩、 居住、娱乐,此外还兼有军事训练基地的功能。也是一个范围极 其广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各种建筑物和建筑群疏朗地散布其间, 全然不同于秦代宫苑之建筑密集,复道相连的情况。
皇家园林(西汉)

西汉(武帝)时,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相 对平衡维系着封建大帝国的强盛和稳定。 泱泱大国的气派,儒道互补的意识形态影响及 于文化艺术的诸方面,产生了瑰丽的汉赋,羽 化登仙的神话,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绘画,神与 人结合的雕刻等等。 园林方面当然也受到这种影响,再加上当时的 繁荣经济,强大国力以及汉武帝本人的好大喜 功,皇家造园活动遂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把理想的君子德行赋予大自然而形成山 水的风格,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 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尊重。中国自古 把“高山流水”作为品德高洁的象征, “山水”成了自然风景的代称。园林从 一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甚至“台” 也是山的摹拟。那么,园林发展之必然 遵循风景式的方向,也就不言而喻了。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燕、齐一 带,早在战国时已出现由方士鼓吹的神仙方术。 方士们把神仙宣扬为一种不受现实约束的“超 人”,飘忽于太空,栖息于高山,而且还虚构 出种种神仙境界。


甘泉宫:扩建秦之林光宫而来,兼有求仙通神、避暑 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等多种的功能,可算是历 史上第一座宫、苑结合的离宫御苑。
皇家园林(东汉)

东汉迁都东京洛阳 。宫廷建筑所占比例 较西汉长安低而且集中于城中央,城市 布局趋于严谨。 总的看来,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不如西 汉多,规模也远较西汉为小,但园林的 游览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 注意造景的效果。
皇家园林实例(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各地的诸侯国 都在都邑附近建造园林,规模都不小,而且大 多数均以台作为中心,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即吴 王夫差修建的姑苏台及楚灵王修建的章华台。 姑苏台: 《述异记》的记载:“吴王夫差筑姑 苏台,三年乃成……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 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 。 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比较完备 的园林了,她的遗址在今苏州郊外的灵岩山。

神仙思想乃是原始的神灵、山岳崇拜与道家的 老庄学说融糅混杂的产物。到秦汉时,民间已 广泛流布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 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也最 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东海仙山的神话内容比较丰富,因而对 园林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园林里面由 于神仙思想的主导而摹拟的神仙境界实 际上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 这种情况盛行于秦汉时代皇家园林,对 于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的发展,当然也 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池三山的布局即是象征神仙境界。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主要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பைடு நூலகம்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

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 然山水园。 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则主要有三个类型:私家园林、皇家园 林、寺观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