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与农业化学复习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肥力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农业化学---研究植物营养和肥料的一门科学.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营养的规律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的科学.
一、土壤部分
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土壤是自然界中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壤是个独立的自然体,具有自己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1.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土壤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植物生活期间,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
2.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3.如何提高土壤的肥力?
4.土壤的组成
◆固相:有机物、矿物质
◆液相:土壤溶液
◆气相:CO2 、O2、N2和其他气体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形
岩石--(风化作用)---母质--(成土作用)--土壤
1. 什么是岩石的风化作用?岩石风化可以分为哪几个类型?它们
之间的风化特点及其结果如何?
岩石的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坚硬巨大的岩石,在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作用,由大块变小块,由小块变成细粒,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特点:岩石由大变小,变细粒,但化学成分不变。
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因化学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破坏过程。
特点: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而且使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物质。
生物风化作用:岩石在生物影响下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①机械破碎作用②生物化学作用
2. 区别岩石、母质、土壤的差异,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结合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岩石。(岩石是矿物的聚合体.不能用一个分子式表示.)
母质:岩石经风化作用的产物。
母质的特性:改变了与水分和空气的关系,产生了对水和空气的通透性,为进一步风化创造
了条件。经化学风化等产生微细粘粒,出现了毛管孔隙,产生了毛细管,具蓄水性。随着透气性、透水性和蓄水性的产生,母质开始具备了肥力因素中的水、气、热条件。同时由于粘粒的形成,产生了胶体物质,具一定的吸附功能。
母质并不是土壤,因为它缺乏完整的肥力!
岩石:紧实、通透性差、蓄水能力差,无吸附性、无生物活动
母质:疏松多孔、通透性强、有一定蓄水性,具有吸附性、很少有生物活动。
土壤:疏松多孔、通透性较强、有一定蓄水性,具有吸附性、生物活动强。养分含量高。
3. 为什么说大小循环的矛盾统一是土壤形成的基础?
地质大循环:
岩石风化物岩石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植物的养分有被向下淋失的趋势,是一个地质学过程。
生物小循环:
风化释放出的无机养分生物有机体无机养分
特点:时间短、范围小,植物营养元素有向上富集的趋势,是一个生物学过程。
1相互矛盾:因为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是营养元素集中积累过程。
2. 相互关联: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的营养元素就不能释放,生物就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无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可进行,但释放出的养料得不到累积和集中。
3. 相互统一:两者矛盾统一是土壤的形成、肥力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 简述人类生产活动在农业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之。
栽培作物,吸收土壤养分,补给土壤养分,影响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状。
耕作,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创造疏松的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耕作结合施肥,改善了土壤养分条件。
合理灌溉排水,调节土壤的空气、温度条件,促进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5.什么叫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如何形成的?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剖面特征如何?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的垂直切面。
自然土壤的剖面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种主要成土因素共同影响之下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形成的。
自然土壤剖面:覆盖层,淋溶层(腐殖质层,灰化层)淀积层,母质层,基岩层
农业土壤剖面: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旱地)
耕作层,犁底层,斑纹层,青泥层(水田)
6.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母质
(1)构成土壤矿物质部分的基本材料;(2)植物矿质养料的最初来源;
(3)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质地、酸碱性、元素的种类和含量、通透性等)。
2、气候
气候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是复杂、多方面的。其中以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最为重要。
(1)直接影响风化过程的方向和速度;(2)影响生物的组合方式;
(3)影响物质的淋溶和淀积;(4)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5)影响土壤的地带性分布。
3.生物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使母质飞跃成土壤。
1、形成有机物质
2、富集元素
3、保持水分
4、地形
(1)影响母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2)影响水分和热量分布(海拔、坡度、坡向)
5、时间上述四个成土因素综合作用时间的长短。土壤的形成过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加深。
因素作用
母质土壤的物质基础
气候(热量)土壤的能量来源
生物无机物--有机物太阳能--化学能
地形制约地表物质和能量再分配
时间作用效果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
第二章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矿质物
土壤有机质
土壤生物
(一)砂质类土壤
1、水分透水性好、保水抗旱性性能差;
2、养分养分缺乏、保肥耐肥性能差,施肥后肥
效见效快,但不持久;(发小苗而不发老苗)
3、温度温度变幅大、昼夜温差大;
4、耕性土壤疏松、结持力小、易耕,但耕性差
(二)粘土类土壤
1、水分透水性差、保水抗旱性性能差;
2、养分养分丰富、保肥耐肥性能好,施肥后肥
效见效慢快,但持久;(发老苗而不发小苗)
3、温度温度变幅小、昼夜温差小;
4、耕性土壤结持力大、难耕,适宜耕作的时间短。
(三)壤土类土壤
兼有砂土、黏土的优点,即它既有沙土的良好的通透性、耕性、发小苗等优点,也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且长等优点。因此,就土壤而言,壤土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一类土壤。
1.什么是土壤质地?为什么在同一地区土壤质地不同时,土壤性质上有很大差别?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
2. 土壤质地改良的措施?
1、增施有机肥(表7):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质量分数,改良土壤结构,从而消除过粘或过砂土壤所产生的不良物理性质。
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用以调整砂粘比例,以达到改良质地、改善耕作,提高肥力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