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孩子的教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中国的孩子缺点什么
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太幸福了,也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太辛苦了,但他们什么都不缺。我认为人人说的都对,只是没有完全说对,其实我们中国的孩子最缺的是人生的价值观和方法,您说不是吗?
我们先从生活上说,过去的孩子是没有吃的,不知该给孩子吃点什么。改革开放后,是不知给宝宝吃什么了,随不是要什么有什么,也可以说是丰衣足食了吧,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观念是,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所以从这点上说我们的宝宝营养饮食是不会缺的。从教育智力上说,现在国家和每个家庭的观念都改变了,在教育上我们是投入最多的,爸爸妈妈也都舍得为宝宝花钱投入智力教育,早期启蒙教育、小小英语班、艺术班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样样俱全,所以这两点我们也是不缺的。再从关爱上说,一个宝宝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六个人守护着,关心着、照管着,有的还添加了保姆。所以说,我们中国的孩子爱不缺、营养不缺、教育不缺、智力不缺。唯一最缺少的是人的价值观、和方法,然而也造成了我们中国的宝宝是最辛苦、最劳累的。有人说犹太人最聪明,是因为犹太人从小就学会了读书识字,爸爸妈妈就想方设法让宝宝识字、阅读,去死记硬背,可却丢掉了犹太人从小就学会了行为规范的重要方法。有人说,张家的孩子真聪明是天才,因为他用的是某某教育法,参加了某种艺术班,爸爸妈妈就用心的照猫画虎去模仿,可却丢掉了环境的影响、兴趣是关键、科学教育的艺术方法。因为世界上是没有一个完全适合每个孩子固定模式。我举个实例:一个外婆带着外孙在广场上玩,小宝宝不小心跑着跑着就摔倒了,爬在地上哭着就是不起来,其实一个孩子跌一跤本来也没有什么,外婆可以为是了不的了的事,气的又是狠狠的跺地,有是痛骂地,小宝宝是不哭了,可却丢掉了培养的目的----人生的价值观。只有地还在深思,这些都是我的错吗?而我们呢?如果能够改变一种思路,换一种方式,这就叫方法,您说不是吗?早教的路确实还很长,在学好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就去找方法吧。爷爷说的对不对,望各位爸爸妈妈多以指正。
大人,一定要让着孩子吗
在婴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从2、3岁开始要经历一段"自我中心期",即认识事物完全从自我角度出发,不会想到其他人,在这一阶段,他们在语言上分不清“我、你、他”,行为上完全不管周围环境和条件而任意行动。所以,经常发生争抢东西互不相让或不吵架直接动手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及心理发育,大多数孩子可顺利渡过自我中心期。但有些孩子会因家庭生活的影响或遗传作用而始终以自己为中心,不会考虑他人,当一个家庭凡事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时,就是完全以孩子为生活中心。这样,就可能加强孩子的自我中心,养成自私行为和习惯。自私的孩子不可能感到快乐。因为,自私很难有朋友,只能经常看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高兴,自己却总被排除在外;自私常使人提出不合理要求,不仅要求得不到满足,还经常被人讨厌;自私会使自己总是对别人不满,同时也总是对自己不满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耐心引导,既满足合理要求又避免完全以孩子为生活的中心,父母长辈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这样,会使孩子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同时,家长要注意鼓励孩子无意中表现出来的利他行为,同时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看看下段文章中的妈咪,她后来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她的做法可能会对其他家长有借鉴作用:
她先去了幼儿园,了解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很“拔尖儿”,希望家庭和幼儿园配合纠正孩子的毛病;然后,开始在家里实行平等的原则,买回好吃的食物每人一份,即使孩子最爱吃但也只能吃自己的一份,大家都把自己的一份吃掉;做家务时,每人都有任务,孩子也要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剥豆、摆放碗筷;一家人共度休闲时光时,并不完全看孩子的活动,听孩子的讲述,而是互相问候、聊天。
一开始,孩子和全家人都很不适应,如好吃的食物奶奶依然舍不得吃;孩子看到好吃的食物别人吃了就噘起小嘴……可喜的是妈咪一直坚持着,一年过去了,孩子的自私行为果然减少了许多。
当今独生子女如何培养其独立性?
一提到独立性,有的家长就议论纷纷: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太差了,啥也不会干,看他长大了怎么办。在上活动课的时候,我也会发现有个别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有的甚至还偷着找其他小朋友帮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很值得我们教师和家长好好的深思。
从我们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有所了解,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恨不得捧在手心里,含在嘴里,处处让孩子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空间里,真正成了当今的小皇帝。这样发展下去,难怪有的孩子进了中学,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督促他们做作业,给他们洗衣服等等;甚至有的孩子考大学了,考什么专业都是由父母拟定,没有一点自我的意愿。的确家长在孩子的培养上,只要求孩子平时听话就认为是好孩子,而没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认为一个温驯听话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都不容易与他人发生意见或冲突,赢得大家的欢心。但是,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照这样发展下去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教育和培养孩子发面,我们不能忽律对幼儿独立性的教育,时刻为幼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做的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幼儿自己学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洗手绢和袜子等等。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机会,提高条件,让他们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会独立生活、独立与小朋友交往、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例如我们在平时开展的区域活动,教师就完全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活动内容、选择角色、选择伙伴;在讲述故事、音乐表演、户外活动、晨间活动等方面,教师要充分抓住机会,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还可以通过游戏,尊重幼儿对游戏的设计,角色的选择,玩具的分配、在游戏中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当他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独立解决,从而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家园共育桥梁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能力并不是只靠教师所完成的,很关键的一点是幼儿在家里,通过家长潜移默化而得到的,因为他们呆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如果家长在实际生活中,不重视,事事处处总是护着、帮着,包办代替,而忽律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和全面培养,那么会给我们教师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在平时的工作中,非常重视家园共育这一环节,利用“家园双通道”栏目,为家长搜集有关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好的教育经验、教子方法,以及有关包办代替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理解与合作,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好,让每个孩子都学会独立布置房间、独立摆放收拾玩具、独立看书、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选择伙伴、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要舍得对孩子要放开手脚,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失败为成功之母”。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让他碰钉子,让他知道困难、、、、、、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学会动脑、动手、敢于实践、勇于探索而漫漫成长起来。
家长还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帮助做点家务事,通过劳动对孩子来说,不但不是虐待,反而对孩子一生受益。例如:家长有意让孩子帮忙洗个苹果,摘摘菜,拿个杯子,拿碗筷搬凳子,扫扫地、抹抹桌子、、、、、、这些看上去虽是小事,但是对孩子来言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教育,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劳动习惯,为孩子日后的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作家长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鼓励、表扬。这样无形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各种能力,又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总之,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都是需要我们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大家的引导和教育,大家的帮助和影响。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要做到细心、耐心、关心和热心,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独立性,要多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尝试与体验的机会,积极鼓励孩子的点点进步,让孩子在独立中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