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1)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的部分 在操作性作用中,强化是最主要的自变量。 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注: 强化不同于奖励,后者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
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前者则是一个中性术语, 指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
(一)强化物
• 强化物: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 正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
更大的持续性;反应 率慢慢降低
(二)强化程式
程序表 定义
例子
反应
当强化结束 的反应
计件工作、
固定比率 在固定的 (定比强 反应次数 做完6题
化) 后强化 可以玩
快速的反应,强 化后反应暂停
很少的持续性;当达 到预期的反应数目却 不再有强化时,反应 率急剧下降
变化比率 (变比强
化)
在变化的 反应次数 后强化
学生要学习分化,就必须对他们的反应的正 确或错误提供反馈。
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要 想得到强化,你就必须这样做”。
(三)行为的学习
3.行为的分化和泛化 • 泛化(generalizatioin):
指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 个情境或任务中。
• 泛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境或概念中发生,但由 于分化的作用,泛化的发生有时不太容易。
• 自然恢复:行为消退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强化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 泛化: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 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 分化: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3.相关概念:
• 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起到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作用。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广义的学习包含了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并最终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有其独有特点:首先,学生的学习主要以接受间接知识为主,直接掌握现有的间接经验;其次,学生的学习比较系统,是在学校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综合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自己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和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

二、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一)、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维持平衡的途径P91图5-1<学习在不同生命形式中的作用说明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动物的个体生活中,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低级,行为的先天成分作用越大;而对于高等动物,尤其是人来说,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越大,其行为受益于后天学习经验的成分就越大。

(二)、学习能促进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三)、学习推动人类的进化三、学习的分类分类人物1968,,八个水平含义1971,六个水平按学习水平分类加涅按学习的复杂性程度1、信号学习指经由经典型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反应,有机体通过此种形式对某种信号做出反应1、连锁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指经由操作条件作用学到的一些条件反应,其反应序列式情境—反应—强化,即通过创设特殊环境,引发有机体特定行为反应,然后选择某些行为进行强化3、连锁学习指将数个刺激—反应联结成较为复杂的行为过程4、言语联想学习指将多个单字联结成语句表达完整意义的过程5、多重辨别学习指对不同的刺激能够进行区分,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2、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指对不同事物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予以分类处理,并给予各类别不同名称的学习3、具体概念学习4、定义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指能够理解由一些概念构成的规则的学习5、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能灵活运用概念与原则解决问题的过程6、解决问题的学习☆☆☆☆☆☆☆☆☆☆☆☆☆☆☆☆☆☆☆☆☆☆☆☆☆☆☆☆☆☆☆☆☆☆☆☆☆☆☆☆☆☆☆☆☆☆☆分类人物1977,五类学习含义按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按学生学习结果或所学能力不同1、言语信息的学习指以言语信息为媒介而获得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能复述这些信息,来确认其是否掌握。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无条件反应:
中性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无条件刺激(或非制约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 : 指本来就能引起个体某固定反应的刺激。 即能引起唾液分泌的食物。
无条件反应(或非制约反应)
(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指由
无条件刺激原来即可引起的固定反应,亦 即由食物所引起的唾液分泌。
华生如是说
•给我一打健康、外形完好的婴儿,把 他们放在我设计的特殊的环境里培养, 我敢保证,随便挑出一人来我就能把 他训练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 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首 领,甚至是乞丐或小偷,而无论他的 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的先 辈们的职业或种族是什么(华生, 1926)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的异同:▲
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出现时,有 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 或不愉快情景,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 情景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 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回避性条件作用:
当有机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 即将出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 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景 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景中 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 为回避条件作用。“防患于未然”就属于
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 条件作用类型,二者的不同在于:
在逃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 景在个体做出反应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个体实 际经受了由厌恶刺激带来的痛苦;
而在回避条件作用中,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 情景因有机体事先做出的反应而得以避免,个 体并未实际遭受厌恶刺激的袭击。

第5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5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逐渐减少错误 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解、意识的作用,因而 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JPKC
3
三条学习主律
(1)效果律: (2)练习率: (3)准备律: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JPKC
斯金纳(B.f.Skinner 1904-1990)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JPKC
强化? or
惩罚?
1.强化和惩罚是从结果来加以区分的,有些看上去是强化 的实际是惩罚,有些看上去是惩罚的实际是强化。
2.行为的结果往往是多维,很可能是强化和惩罚的复合体。
3.很多人认为阻止或避免人们做某事的唯一办法就是惩罚, 其实强化与此相反的行为反应,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JPKC
强化分类 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 类:
正或补课之类的惩罚,往往使行为削弱,导致消退或回避。
通过交替使用奖与惩或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强化,教师 可以希望从学生身上得到预先设计的行为表现。
增加令人满意的行为(强化)
JPKC
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
通过将低渴望的活动和高渴望的活动联系起来,
以出现低渴望活动。
启示:
出更多的不良行为。
减少不受欢于违犯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
(金钱、时间、权利、快乐)。例如,随地吐痰后被 罚款。而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地表明学生不良行 为的可能代价。例如,首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给出 警告;二次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在点名册上作一标记,
这一标记意味着失去2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因此,当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 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Ivan Pavlov (1870—1932)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奖金。

他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

(一)狗的条件反射作用实验实验结果(1)条件作用之前:给出铃声(条件刺激)并无唾液分泌给出肉(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2)条件作用期间:铃声+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3)条件作用之后:给出铃声(条件刺激),产生唾液分泌(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条件反射的四个基本事项:①无条件刺激(UCS):指本来就能引起的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②无条件反应(UCR) :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

③条件刺激(CS) :原来的中性刺激。

④条件反应(CR) :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三)学习规律1. 消退◆条件作用建立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结果是条件作用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

●巴甫洛夫认为,消退并不是条件刺激和相应的反应之间的暂时联系已经消失或中断,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

●条件作用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作用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

2. 泛化:在条件作用开始建立时,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该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泛化。

3. 分化: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作用的分化。

4.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

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形成新的条件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高级条件作用。

测验失败(中性刺激)批评(条件刺激)——焦虑测验失败——焦虑巴甫洛夫的信号系统理论●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活动,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信号刺激。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一)迷箱实验
(二)学习的联结说(试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
3、联结的形式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人与动物遵循 同样的学习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一)准备律
间 隔 强 化
买彩票、 建立速度快,强化后 老虎机 几乎不会暂停
强化程式的不同效果 连续强化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联系更明确,也增强了反馈信 息的价值。间隔式强化则比连续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 低的消退率。
约翰· 华生(1878—1958)
(一)恐惧形成实验
华生认为,有机体学习的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 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结合,使得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替代无条 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联系。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
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 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用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 是反应的组合。 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 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
二、强化理论
三、新行为的塑造 四、评价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 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 的仪器――斯金纳箱。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 学贡献奖 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 誉――国家科学奖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关键术语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关键术语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刺激(stimuli)激活行为的事件。

反应(response)可以观察的对刺激的回应行为。

经典性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一个新刺激代替另一个刺激与一个自发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US)能够自动一起生理或情景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sponse,简称UR)无需任何训练和经验而自动出现的生理或情绪反应。

中性刺激(neutral)不会自动引起生理或情景反应的刺激。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CS)条件作用形成后能够英气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简称CR)条件作用形成后习得的对条件刺激(以前的中性刺激)做出的反应。

消退(extinction)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泛化(generalization)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分化(discrimination)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

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 conditioning)条件作用形成后,另一个中性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形成新的条件作用。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connectionsm)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效果旋律(law of effect)在一定情境下产生满意效果的行为倾向于在这一情景中重复出现。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extinction)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维持(maintenance)减弱甚至停止强化后对行为的保持。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教育⼼理学期末复习第五章⾏为学习理论第⼀节经典性条件作⽤理论(巴甫洛夫)⼀.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理论1.⾏为学习理论的代表学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斯⾦纳的操作性条件作⽤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巴普洛夫是俄国⽣理学家、⼼理学家、⾼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

诺贝尔奖⾦获得者。

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的⼈,是后来⾏为主义发展的奠基⽯。

3.狗分泌唾液实验(1)实验⽅法是,把⾷物显⽰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2)PPT实验过程:巴甫洛夫将狗置于隔⾳实验室内,⾸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物,则狗产⽣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不出现⾷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的反应。

(3)实验结果:1.在这个实验开始时,⾷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铃声不能诱发狗的唾液分泌,这时⾷物叫⽆条件刺激(UCS),铃声叫中性刺激(NS),⾷物引起唾液分泌称为⽆条件反应(UCR).2.在铃声与⾷物经过多次匹配之后,单独呈现铃声⽽没有⾷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

此时,中性刺激铃声(具有了诱发唾液分泌反应的⼒量)成为条件刺激(CS),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铃声和唾液分泌之间就建⽴了⼀种新的联系)叫条件反应(CR)。

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PPT(5)PPT经典条件反射的含义:将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相结合,使该条件刺激成为⽆条件刺激的信号,从⽽引发原先只能由⽆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

(6)PPT学习的实质: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理机制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经典性条件反射揭⽰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理机制。

*学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动物学会了对铃声进⾏反应(7)经典型条件作⽤的基本内容:⼀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
机械学习;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未
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苏联著名生 理学家、心理学家。1904年因 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荣获诺贝 尔生理学奖。巴甫洛夫从研究 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 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 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 动的学说。后又提出第二信号 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 语言功能。
NO.24 Ivan P.Pavlov (1849~1936)
实验的基本装置
(一)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为科学作出了“无私”奉献的狗的塑 像。
(二)消退抑制与分化
1.消退、恢复 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 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 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 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念、期望、态度与知识)和行为(个体行动、选择 和言语表述)。他认为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 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因此,他把 这一理论又称为交互作用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模型 P
期望与价值观 影响行为 种族、身高、性别等生理 特征与社会属性,引发不 同的环境反应
不受环境回馈影响 之行为,改变个人 印象 B 行为引发的 环境事件
【负强化举例1----闹钟的作用】
如果你早上醒来时发现比闹钟设定的时间早几秒
钟,你往往会先去关闭闹钟,以防止它闹起来。在闹
钟响起来之前就醒来实际上就是负强化作用的影响。 在这个例子中,[闹钟]是负强化物,[醒来]是正性 行为。你是在以前的经验中学会了在闹钟响起来之
前就醒来,因为你不喜欢闹铃声,[醒来]是为了避
的、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
17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 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 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 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 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 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学习的过程: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
18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规律: 早期观点:
三条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 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 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 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 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条件反射。
6
7
巴甫洛夫的程序
8
9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 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4
(一)人物简介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学院 心理学
第三节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教学目标
掌握桑代克联结主义内 容及贡献
教育心理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桑代克联结主义与迷笼 实验
教育学院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一、人物简介
Edward.L.Thorndike
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 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 心理学家
教育学院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院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行为被增强 呈现刺激 消除刺激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 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
行为被减弱 惩罚Ⅰ(呈现厌恶刺激) 惩罚Ⅱ(消除愉快刺激)
教育学院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4、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Primary reinforcement: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等; Secondary reinforcement: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 级强化反复结合后,自身获得强化效力,如金钱、分 数、奖品、级别、自由地玩等。 5、Premack principle(祖母法则或普雷马克原理) 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或者用学 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教育学院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斯金纳箱-1
教育学院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斯金纳箱-2
教育学院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3)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对比
比较范畴 代表人物 经典性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 操作性条件作用 桑代克、斯金纳
行为 顺序
无意、情绪、生理的 S-R
有意的 R-S
后果影响随后行为
学习的发生 中性刺激与US匹配
斯金纳与桑代克对学习解释的差异:奖励能加强次级反 应之间的联结;强化刺激增强了行为发生的概率。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 Pavlov s 古典制约作用) (古典制约作用)(续) (二)内涵 • UCS (unconditioned stimulus) 非制约刺激/无条件刺激 • UCR (unconditioned response) 非制约反应/无条件反应 • CS (conditioned stimulus) 制约刺激/条件刺激 • CR (conditioned response) 制约反应/条件反应
一、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巴 Pavlov s Conditioning( 甫洛夫古典制 作用) 古典制约 甫洛夫古典制约作用) (一)定义: 一个容易导致某种反应的刺激,与一个中性 容易导致某 导致 的刺激, 刺激重复相伴出现 使中性刺激产 刺激重复相伴出现,使中性刺激产生相同的 反应。 刺激替代物的学习 学习」 反应。又称之为「透过刺激替代物的学习」 substitution)。 (learning through stimulus substitution)。
二、Watson’s Behaviorism Watson s 其主要的论点 论点( (environmentalism) 其主要的论点(续)
5. 天生具有一些有限的反射本能,学习就是涉及这些反射 本能的古典制约。 6、采用Pavlov理论解释动物的学习行为──>人的行为 ──>人性。 5. 教学的启示:例如学生对学科本是全新的刺激,然而制 约的刺激(如凶老师、不好的环境)──>厌恶。 Watson的相同 的相同处 6. Pavlov 与 Watson的相同处: 都是以时近率contiguity 来解释S──>R的联结; 由事件(非制约刺激与中性刺激)的同时重复出现带来学习。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习理论ppt课件

桑代克的迷箱(puzzle box)
7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学习曲线)
8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S—R)的联结 联结(connection):是指某种刺激(情境)仅能
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无需思考、观念作
10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时就感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给予活动时则感到烦恼; 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11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媒介
公式为:S → R
人生下来就有许多原本联结(原始趋向),教育就 是保存、消除、利导和改变它们
人心就是一个联结系统
9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的过程:盲目的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
直至成功的渐进过程
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由①先是错误的反应多 于正确的反应, ②而后逐渐变为正确的反应多于错 误的反应, ③最后达到全部为正确反应的程度。 经由此种历程的学习方式,称为试误学习。
操作。 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
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
15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与巴甫洛夫理论之异同 同
把学习看作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水龙头没关 小玲主动关 老师夸奖 关水龙头的 紧 好 行为增强
垃圾桶满了 小燕拿去倒 老师给奖 小燕愿意倒 励 垃圾桶
地板上有纸 强强捡起纸 老师搂抱 捡纸屑的行 屑 屑 强强 为增多
老师要分发 宁宁主动帮 老师摸她 自动帮忙做 作业 忙 的头, 事行为增 说谢谢 加
情境 小茜喜 欢独处
儿童行为
强化
(一)人物简介
约翰· 布鲁德斯· 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巴甫洛夫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课程大纲
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华生的行 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第四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与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物简介
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70~ 1932),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二)经典实验
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 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 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 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 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 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学习的过程: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
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
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奖惩来塑造和改变的,而非仅仅是由内在的
动机和冲动所驱动。

行为学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德拉·斯金纳提出,他认为
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奖惩来塑造的。

斯金纳的实验表明,
当一个行为受到奖励时,人们更有可能重复这个行为;而当一个行
为受到惩罚时,人们则更有可能避免这个行为。

这种奖惩机制可以
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除了奖惩机制,行为学习理论还强调观察和模仿的重要性。


据这一理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例如,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父母或老师的行为来学会说话、走路等
基本技能。

这种观察和模仿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新的技能,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

行为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奖励
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和模仿来教授新的知识和技能,让
学生更快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总的来说,行为学习理论强调了外部刺激和奖惩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观察和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运用行为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个体的行为习惯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班杜拉(1965)的经典研究:
在一项观察学习实验的第 一阶段:
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 部有攻击行为的电影;
影片有三种结尾,将孩 子分为三组,分别看结 尾不同的影片:
(1)奖励攻击组; (2)惩罚攻击组; (3)控制组。
观察学习实验结果:
惩罚组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 而另外两组(奖励攻击组和控制组)则没有差别。
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之中,只有站在社会学 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这一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交互决定观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涉及三个主题: (1)观察学习; (2)自我调控; (3)自我效能。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 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 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
(4)生理和情绪状态。正面情绪增强自我效能,负面 情绪会降低自我效能信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 的概率就增加;
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 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一般性原则
①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 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2)自我调控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依 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行 为进行奖励和惩罚,亦即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种成分。
(2)自我调控
人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标准是怎样获得的呢? 班杜拉认为,既是奖励与惩罚的产物,同时也是榜样 影响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聊大教科院心理系:付宗国
《教育心理学》
• 教学目标说明
基本道理大家都懂,现象都很熟悉。 难点是理论说明(从特定的角度)、相互区分和
实际应用(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回 顾 • 反射(Reflex)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 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内外环境变化——刺激;应答活动——反应 • 非(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生来就有、不学而能、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 式低级的反射。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 等。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 吸、排尿、排便反射。 • 条件反射 (Conditioned reflex) 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是反射活动 的高级形式。
• 巴甫洛夫,前苏联著名生理学 家、心理学家。 •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 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 从研究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 条件反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 件反射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 神经活动的学说。
• 后又提出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 用来说明人类的语言功能。 • 在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 学家中名列第24位。
条件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
条件反应 Conditioned Response
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
扩展阅读:E.B.Twitmyer和经典条件反射
• 巴甫洛夫因发现经典条件反射而获得崇高荣誉, 但其他人也发现过同样的现象,却没有得到同样 的荣誉(Coon, 1982; Dallenbach, 1959; Fernberger, 1943; Windholz, 1993)。 • 特维特迈耶(E. B. Twitmyer)就是这样一位心 理学家。他在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研究人类膝盖紧急抽缩反应的影响变量。 • 在他的实验中,铃声响起就意味着开始新的实验。 铃声响后不久,用锤子敲打膝骨肌腱使膝盖产生 抽缩反应。 • 特维特迈耶发现,经过多次尝试后,他的一些被 试在锤子没有锤打,而只是听到铃声就出现膝盖 紧急抽缩的反应,这种反应完全是因铃声而起。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概述 •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第二节 经典性条论 •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三、评价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的过程
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
中性刺激 Neutral Stimulus
+
无条件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 无条件反应 Unconditioned Response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概述 •哲学基础: 经验主义:感性经验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因 而强调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 杜拉等。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概述 • 优势 在解释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方面非常有用,在行为 改变方面尤为明显。 在教育、行为治疗和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 局限性 只关注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很少对难以观察到的 内部学习过程,尤其是对高级认知过程进行研究
巴甫洛夫 (Ivan Pavlov, 1849-1936)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实验 设备和基本进程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实验 设备和基本进程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界定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另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 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刺激 时,也能产生类似反应的过程。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概述 •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概述 • 基本观点 也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关于学习结果: 学习的实质是 “刺激-反应”(S-R)联结的形 成与改变。 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不存在或无需 理会观念、推理的作用。 关于学习过程: 刺激的临近配对,或试误;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刺 激与反应的联系 关于学习条件: 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强调重复练习和强化的作用, 忽略内部条件 常用的概念: 刺激、反应、联结、强化
扩展阅读:E.B.Twitmyer和经典条件反射
• 1902年, 特维特迈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呈送了博士 论文,其中描述了他偶然发现的上述现象。 • 1904年,特维特迈耶以“没有膝骨肌腱刺激的膝反 射”为题,在美国心理学会圣诞年会上报告过自己 的研究结果。当时的报告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评论, 这使他十分失望(Fernberger,1943)。 • 后来,他的开创性工作经过编辑出版(Twitmyer, 1974),但再也没有得到巴甫洛夫那样的荣誉。

或者,一种刺激替代过程,一个新刺激替代另一个 刺激与一个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事例: 香草味—酸饮料、 幼儿从害怕到喜欢幼儿园、
to27

厌恶疗法(土狼与羊)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几个基本事件(要素)
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 NS):不会自动引起 特定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US): 能够自动引起特定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本来就能 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 无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UR): 无需任何训练和经验而在无条件刺激下自动出现的生 理或情绪反应。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 反应。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条件反射 形成后能够引起特定生理或情绪反应的刺激。 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 CR):条件反射 形成后习得的对条件刺激(以前的中性刺激)作出的 特定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