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安石变法到北宋的灭亡

合集下载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课题: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重难点】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实质【知识链接】宋元史(907年—1368年):封建国家分裂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唐(618——907年)辽(916——1125)金(1115——1234)五代十国(907——960960——1127)南宋(1127——1276)1038——1227)蒙古(1206——1271)元(1271——1368年)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汉族,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yín浙江)县知县、舒州通判等地方官吏。

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1070年)起,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

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自主学习】一、北宋中期出现社会危机:1、内忧:(必要条件)积贫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分化事权措施和军事加强,导致财政危机):增设官僚机构——冗官;扩充军队——冗兵;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冗费;积弱局面:削弱武将兵权——军队战斗力弱,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民族矛盾尖锐,形成边疆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北宋不抑土地兼并政策,加速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社会不安定,如王小波、李顺起义;而大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进一步加剧财政危机。

2、可能条件: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王安石个人: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的影响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以克服统治危机,巩固统治二、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积弱局面的改善(强兵之法)三、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新法变质:1093年哲宗亲政后虽有志于恢复新法,启用变法派,但是到徽宗时新法成为聚敛的工具,原有的变法的精神被完全改变。

宋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宋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宋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许多重要的事件塑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介绍宋朝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一、北宋与南宋的建立与统一北宋与南宋的建立与统一是宋朝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北宋建立于960年,通过统一全国废除后梁政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北宋时期,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然而,1127年金朝攻破北宋首都汴京后,宋朝南迁,形成了南宋。

南宋虽然失去了北方广大的疆土,但仍然保持了统治,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南宋与北方的金朝达成和议,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再统一。

二、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宋朝历史上的又一个重大事件。

王安石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其变法措施对于宋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通过推行新法,增强中央政府的权威。

他修改了国家的税制、军制、考试制度等,推行均田制、青苗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解决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地方官吏的腐败问题。

然而,由于各方面的阻力和官员的腐败行为,王安石变法最终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但对整个时代的思想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宋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在宋朝时期,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

诗、词、书法等文学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同时,科技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北宋的冶金技术、造纸术、航海术、火药制造术等的发展都领先于当时世界。

这些科技进步对于宋朝的经济繁荣和外交交往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蒙古入侵与宋朝的灭亡蒙古入侵是宋朝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导致宋朝灭亡的最终原因。

1211年,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发动西征,很快攻陷了西夏、金朝,并逼近了南宋。

宋代政权的更迭动荡与权力争夺

宋代政权的更迭动荡与权力争夺

宋代政权的更迭动荡与权力争夺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且长期的王朝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宋代政权的更迭动荡与权力争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

从北宋到南宋,这一时期的政治演变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治理,也对社会、文化和军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北宋政权的建立与权力争夺北宋政权的建立始于960年,由赵匡胤建立。

当时,五代十国时期正处于混乱不安的状态,社会秩序破碎。

赵匡胤借助军队和各方势力的支持,最终在太原发动兵变,成为新的皇帝。

随后他建立了首都开封,并将国号定为“大宋”。

然而,北宋政权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权力争夺的局面。

创立北宋的赵匡胤与暴力势力的对抗与权力斗争伴随着整个北宋时期。

这种权力争夺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包括内部政治斗争、阶级矛盾、地方势力的反抗等。

例如,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新旧党争即为北宋政权内部权力争夺的典型例子。

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挑战1127年,金朝攻破了北宋的首都开封,迫使北宋政权退守南方。

在此期间,南宋政权的建立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与挑战。

继位的宋高宗与中原地区的抵抗势力进行了多次的反攻战争,试图重建北宋政权。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军事策略和外交手段,北方的统一一直未能实现。

南宋政权在政治上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地处南方,南宋政权与辽、西夏、金等北方势力之间存在领土争夺和军事对抗。

此外,南宋政权还面临着内部的贵族阶层与士大夫势力的权力斗争,这加剧了南宋政权的不稳定性。

三、重要的权力争夺事件1. 王安石变法:北宋政权内部最著名的权力争夺事件之一是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政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尽管变法意图在于加强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控,但却引起了新旧派系的矛盾与激烈的争论,持续数十年。

2.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在北宋政权的东北边疆地区,辽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也不断崛起。

他们与北宋政权之间的争夺使得北方情势日益复杂,让北宋政权在争夺中疲于奔命。

3. 外族统治的威胁:金朝是南宋政权建立后最具威胁性的外族政权。

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北宋灭亡原因述论

画、 游山玩水是他 的强项。上有所好、 下必趋之 , 许多投机分子 通过迎合其需要而得到高官厚禄, 蔡京的得势便是最好 的例子。 蔡京是个投机的政客 , 熙宁时期拥护变法 , 时期又拥护司马 元裙 光, 绍圣时期再倡新法 , 可谓见风使舵 、 反复无常。后来受到反
变法派攻击而被贬, 居杭州期间结交宦官童贯, 因擅长书法得 后
要原因, 同时还与北宋统治者、 体制和党争等诸 因素有 密切关 系。 [ 关键词] 北宋; 灭亡; 腐败 [ 中图分类号] . l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7 —11{ 0)2 02 — 2 1 2 272 90 — 1 0 6 0 9
位, 揭开了北宋历史 上最 黑暗的一页。徽宗是个轻佻 、 放荡之


关 于北 宋灭 亡的 主要观 点
人, 他吃喝玩乐有余, 而治国之术不足。徽宗时期政治腐败主要
表现在 以下 两个 方 面 :
( 与王安石变法有关。该观点截然分为两派, 一) 第一派认
为北宋由于废除王安石变法、 因循守 旧而亡 , 唱着 老调子亡 即“
1重用奸臣, . 祸国殃民。宋徽宗是个贪图享乐之人 , 写诗作
问题 的看法 。 二、 对北宋 灭亡 的看 法
A  ̄绍述变法为名 , d 打击异 己, 聚敛财富, 并成 、 , 李彦 以及王黼、 朱 , 时人
忠贤正直之士之路堵塞 , 钻营奸猾之徒之径大开。徽宗时期除
称其六人为“ 六贼” 。这六 人 成了一个祸国殃 民的统治集团将 组 北宋推向了亡国之路 , 可他们却因受 徽宗重用一直盘踞在统治
北宋的灭亡是由于废止王安石变法、 因循守旧而亡, 不少人持此
观点 。
到赵估的赏识, 升任执政。蔡京执政后 , 打着恢复神宗变法的幌 子, 打击异 己, 遍插党羽 , 聚敛财富、 挥霍无度 , 致使政 局黑 暗不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大家知道哪些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大家知道哪些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大家知道哪些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大家知道哪些引导语:为什么王安石变法没有成功?有哪些原因?下文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王安石变法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时人抨击。

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

(一)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

(二) 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

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

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行新法。

(三)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

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

例如,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很多正确的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

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核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

历史趣谈:宋神宗赵顼 励精图治反而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历史趣谈:宋神宗赵顼 励精图治反而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神宗赵顼励精图治反而将北宋送上灭亡之路导语:宋神宗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20岁就以皇太子的身份从父亲宋英宗那继承皇位,生于公元1048年,死于公元1085年,在位仅18年,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宋神宗是北宋的第六位皇帝,20岁就以皇太子的身份从父亲宋英宗那继承皇位,生于公元1048年,死于公元1085年,在位仅18年,一位英年早逝的皇帝。

在位的时候推行变法没成功,又加上战败的打击,最终郁郁而终。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宋神宗简介。

宋神宗可以说是一直顺风顺水,直到当上皇帝。

年轻的时候因为是皇长子,早就是太子人选,皇帝的位置就像煮熟的鸭子,注定是他的。

加上本人也比较争气,不用整天的把心思放在抢夺皇位上。

历史上多少皇帝是通过不好的手段当上皇帝的,小编就不细说了。

而宋神宗本人又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所以在继位后,才会提出那些在保守派看来是天方夜谭的变法措施。

且年轻小伙子又是敢想敢做的,拉上王安石,顶着压力一股脑的投身到变法中,只为恢复北宋以往的繁荣。

从推行新法,到面对各种困难神宗与王安石产生嫌隙,再到变法失败,不过短短几年,宋神宗没有了王安石这个支持,变法也就无疾而终。

后来将国号改为元丰,自己出面进行体制的变革,没了王安石这个得力助手,宋神宗干起事来力不从心了。

宋神宗简介,我们已经知道了。

宋神宗从继承皇帝、到推行新法、再到变革体制,每一样都是他为了北宋操碎了心,但是结果并不那么称心如意,自己也是正处壮年时期就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人世,这便是宋神宗简介。

宋神宗是明君吗宋神宗是宋朝的第六为皇帝,那时分南宋、北宋,他是北宋的。

宋生活常识分享。

2022-2023学年部编版 高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  高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上册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解宋代的政治与军事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内容包括“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等相关知识点。

在经过初中的历史教学后,学生对于宋代的重要历史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对于宋代的历史人物如“宋太祖”,“王安石”,“岳飞”,“秦桧”等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这可以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

以历史人物为线索将本课的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便于讲解本课的历史知识点。

学生处于高一阶段,其思维模式并没有摆脱初中思维的影响,也没有发现历史发展中的深刻规律,对于史料的发掘与解读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所以,本课讲解应该以历史材料为基准,以突出历史解释,史料分析,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不可“满堂讲”,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内容,理解教材的知识线索。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共有四个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四个子目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本设计在不割裂教材上子目之间前后递进的逻辑关系前提下,将每个子目主要表现出来的历史事实或历史解释层面上的问题提炼出来,由此切入组成课程的三大部分,即祖宗家法、积贫积弱和家法自缚,以祖宗家法的发展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并且进一步思考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之间的关系。

课件三个主要部分并没有割裂课本子目前后递进的逻辑关系,先涉及“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相关知识,由强化集权的弊端进入第二部分“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有关内容。

由于解决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的需要,引发变法运动,也就是第三部分“王安石变法”相关知识。

变法引起激烈党争,加速北宋衰亡,北宋灭亡后出现南宋,因此又有王安石变法之后“南宋的偏安”相关内容;与教材逻辑高度符合,能够较好地辅助教学。

在引导过程中,以“岳飞的悲剧”为主要线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并存的过程。

高三历史《王安石变法》

高三历史《王安石变法》
960年:陈桥兵变。 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 1043年:庆历新政。 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等大臣提出改 革,宋仁宗推行新政。 1069年: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出任宰相,新 法逐一出台,全面改革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1085年:“元祐更化”。 宋神宗去世,高氏听政,起用司马光, 罢黜新党,尽废新法 1093年:宋哲宗亲政,部分恢复新法,但党争纷 起。 1127年:“靖康之耻”。 宋钦宗靖康二年,北宋灭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沦落为佃农;
②中小农民的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③农民起义频繁,封建统治不稳。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⑴积贫: □空前强化的皇帝专权之下,政府工作效率低, 财政负担重; □军队数量激增,军费高涨; □加上对辽、夏的“岁币”,出现冗官、冗兵、 冗费“三冗”局面。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068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主持改 革。以发展生产,民富国强为变法目的。 1.富国之法(改变积贫) 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 农民关系,发展生产。 内容: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⑵积弱: □与辽、夏征战胜少败多,军队战斗力的削弱; □此外,行政牵制,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财权集中,地方财税缺乏。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3.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043年,宋仁宗支持参知政事范仲淹改革,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主要内容: ①严格升迁;限制恩荫;改革贡举;慎选官吏。 ②减轻徭役;重视农桑。但严重触犯大地主大官 僚的利益,改革受阻,一年后废止。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揭开了北宋革新除 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319年,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宋朝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介绍。

一、北宋建立和靖康之耻北宋的建立是宋朝的第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960年,赵匡胤自立为帝,建立了北宋。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开始。

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重视国家治理和军事实力的建设,推行了许多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政策。

然而,北宋一直受到北方辽、金等民族的侵扰,并最终在1127年遭到金国的入侵,靖康之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不能磨灭的污点。

二、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宋朝历史上的另一个重大事件。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旨在解决社会不平等和官僚腐败等问题。

他引入了新的政策和制度,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和保甲法等,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朝的经济繁荣,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反对声浪。

最终,在其他权贵和士人的反对下,王安石辞去宰相职务,变法也宣告失败。

三、南宋建立和对金的抗争靖康之后,北宋灭亡,被迫南迁。

随后,在南方的临安(今杭州)建立了南宋。

南宋的建立重新确立了中原地区统治者的合法性,并对金朝进行长期抵抗。

南宋王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城市商业繁荣,科技和文化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南宋重点发展海上贸易,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南宋诞生,南宋的瓷器——青瓷和汝瓷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

然而,宋朝始终无法收复失地,南宋王朝最后在1279年被元朝所灭。

四、岳飞与抗金战争岳飞是宋朝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他在宋与金的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岳飞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在许多战役中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然而,由于拥有较高的声望和忠诚于国家的立场,岳飞成为了一些权臣的眼中钉。

最终,他被秦桧陷害,被北方辽国扣留并遭遇杀害。

岳飞的死引发了民间的强烈愤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世佳话。

王安石变法试题

王安石变法试题

王安石变法最新试题一. 选择题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 .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2.《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 B .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剧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D .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3.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

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①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③在—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4.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 )A.农田水利法 B .青苗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募役法5.修建于北宋中期的福建莆田木兰陂工程,既能抵御海潮,又能灌溉农田。

这一成就与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农田水利法 D .方田均税法6.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哪一项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B. 募役法C. 方田均税法D. 保甲法7.“熙宁( 宋神宗年号 ) 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

”反映的是:()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 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8.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 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 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9.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

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注:概述图王安石头像来源:中华英烈祠)王安石变法(又叫熙宁新政),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

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11、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

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

2、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稳定社会秩序,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3、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北宋与南宋中国历史上的政权转折点

北宋与南宋中国历史上的政权转折点

北宋与南宋中国历史上的政权转折点中国历史上的政权转折点,往往代表了一段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

北宋与南宋作为两个重要的政权时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南宋则是北宋灭亡后新建立的一个政权。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北宋与南宋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权转折点。

1. 政治方面的转折北宋政权的确立,与前朝五代时期的混乱局面息息相关。

无论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还是后晋、后汉、后周的短暂统一都未能带来长治久安的局面。

直到960年,赵匡胤发动靖康之变,终结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建立了北宋政权。

北宋政权的建立,拉开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新篇章。

然而,北宋政权在政治上的局限也凸显出来。

北宋政权因豪强封建势力的膨胀而导致政治腐败、集权逐渐松弛,甚至出现了欠稳定的局面。

而南宋政权的建立,则是由于金朝灭亡北宋后,宋高宗赵构在南方建立了新的政权,标志着政权再度转折。

2. 经济方面的转折北宋与南宋在经济发展上也呈现出明显的转折点。

北宋政权时期,中国经济迎来了繁荣的局面,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商业贸易、农业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北宋的开禧政策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政权的经济发展逐渐面临一些问题,如领主经济的崛起和农民贫困化的加剧。

而南宋时期,则是在金朝的统治下南渡,在南宋统治时期,中国经济的重心逐渐南移。

南宋政权通过恢复市舶司、废丹税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使得南宋经济得到了积极发展。

3. 文化方面的转折北宋与南宋政权的转折点,在文化方面也表现出鲜明的特点。

北宋时期,以王安石变法和新学兴起为代表的政治和思想改革,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变革。

新的文化思潮如继续学派的兴起以及理学、气学、心学的出现,使得北宋文化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

然而,南宋时期,则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王安石“三不足”变法导致北宋灭亡

王安石“三不足”变法导致北宋灭亡

王安石“三不足”变法导致北宋灭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时提出的著名“三不足”口号。

多年以来,这个口号一直被当作是勇往直前、不断革新精神的代表而被人们传颂。

但结合王安石变法,以及最终由蔡京等人通过深化改革而致北宋亡国等一系列史实看,其“三不足”变法确实有探讨、推敲的必要。

王安石的“三不足”口号几乎推翻了全部的约束、制约机制。

试想,天变也不足畏了,祖宗也不足法了,人言也不足恤了,世上还有什么能约束他呢?难怪曾经积极支持过范仲淹变法的三朝宰相富弼在听到这样的言论时感到十分震惊,说:“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不受约束的权力是极其危险的。

在拥有绝对权力的情况下,滥用权力的诱惑力几乎是无法阻挡的。

王安石变法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他滥用权力的第一个表现是未经深思熟虑、试行验证就匆忙推出新法,并强行执行。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原本还有些试行的安排,但很快就被他自己推翻了。

这就使得原本可以在试行阶段发现并纠正的问题被带到了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并对整个王安石变法的失败造成了重大影响。

王安石滥用权力的另一个表现,也是后果更为严重的一个表现,则是他推行了片面的顺新法者升、逆新法者黜的用人政策。

在他手下,凡是对新法提过意见的,不论意见有没有道理、是不是全面反对新法、还能不能争取,都一律罢黜,凡是高举旗帜赞成新法的,不论其人动机如何、品行如何、政绩如何都一律升迁。

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一方面是把朝中敢说话的名臣几乎都推到了新法的对立面去,如韩琦、富弼、司马光、欧阳修、文彦博、苏轼兄弟、沈括等等。

其中不乏原本并不是全面反对新法,而只是就其中一些具体问题提出客观意见的人,如韩琦、苏轼、沈括等。

另一方面,王安石任用的所谓支持新法的人中则混进了不少有能无德的人,甚至是企图利用新法升官发财的投机分子。

他们虽然靠着鼓吹新法而得到提拔,但并非真正的改革者。

一旦身居高位,他们或是贪污腐败、鱼肉百姓,或是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甚至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走到新法和王安石的反对面去!例如王安石一手提拔的邓绾就是典型的势利小人,甚至说出过“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的“名言”。

评价王安石变法

评价王安石变法

评价王安石变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评价王安石变法评价王安石变法一、古代官史的评价: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最终灭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三单元第7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三单元第7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

第7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时空重点主题概览宋元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宋代设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削弱地方官的权力,解决了地方分裂问题;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大变革;民族关系方面逐渐走向全国范围的大交融。

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两宋的兴亡政权北宋南宋建立960年1127年都城东京应天府→临安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灭亡1127年(靖康之变)1276年(临安被攻破)2.(1)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散机构权力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设转运司和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图解历史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2)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王安石变法背景措施结果(1)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

(2) 庆历新政失败。

(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富国方面(1)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2)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强兵方面(1)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2)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效果并不明显思维点拨王安石变法的本质与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为解除封建地主阶级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宋朝北宋与南宋的兴衰

宋朝北宋与南宋的兴衰

宋朝北宋与南宋的兴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北宋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进入中世纪,而南宋的兴盛则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然而,北宋与南宋的兴衰也同时映照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问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宋朝北宋与南宋的兴衰。

1. 政治面貌的变迁宋朝北宋与南宋的政治面貌变迁是两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是政治变革的重要尝试,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

然而,变法过程中引发的党争和反对声浪,最终导致了南渡以及北宋的灭亡。

南宋时期,宋理宗采取"稳健"政策,试图稳定国家局势和恢复国力。

虽然南宋政权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标,但仍然未能解决外患问题,最终导致了金朝的入侵和灭亡。

2. 经济发展的差异北宋与南宋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

北宋时期,以江南为中心的经济区域逐渐崛起,商业繁荣和手工业发展蓬勃。

与此同时,北宋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如实行方田制度、加强税收管理等。

南宋时期,由于长期对外贸易的积累和发展,国内经济更加繁荣。

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中央集权和市场开放,并且在财政政策和税收体系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南宋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

3. 文化繁荣的不同宋朝北宋与南宋的文化繁荣也存在差异。

北宋时期,政权高度重视文化教育,推行科举制度,使得文人士大夫阶层成为社会的核心。

文化上的繁荣也使得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和画家,如苏东坡、黄庭坚等。

南宋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南宋政权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

然而,南宋时期的文化仍然有所繁荣,尤其是在绘画和书法方面。

南宋画派以马远、文同等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 社会问题的困扰北宋与南宋的兴衰与一系列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在北宋时期,党争和政治腐败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也频繁发生。

这些社会问题最终加速了北宋政权的衰弱。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的故事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的情况不一样的是,除了这一类观念性比较强的作品以外,王安石(特别是在他脱离政治舞台的时期)还写有许多偏重于抒情的作品。
与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等人推崇和效仿韩愈不同,王安石诗受韩愈的影响很少,而是非常敬重杜甫
,并广泛吸收了中晚唐诗
的特长。他曾编过《老杜诗后集》,并在《杜甫画像》中写道:“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杜甫在宋代逐渐受到高度重视,宋诗逐渐向杜甫的方向靠拢,可以说是以王安石为起点的。另外,他也编过《唐百家诗选》,收的多是不为人重视的中小诗人的作品,显然他有广采博收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他的诗形成了以语言精炼而圆熟、意境清丽而含蓄为主要特点的风格。
王安石诗常有谢灵运及中晚唐诗那种清丽的风致,黄庭坚谓之“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苕溪渔隐丛话》引)。像《岁晚》:月映林塘澹,风涵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菂,扶衰,而诗人的心便流连于此。读这样诗,我们会想到谢灵运的山水诗,但王安石没有他那样的贵族式的孤傲;想到大历十才子或贾岛一派的写景诗,但王安石没有他们那种寒苦。实际上,王安石这一类诗是带有某种孤独和清高意味的,只是他对此不愿作强化的表现,保持着心态的平衡,因而在语言上,这一类诗也写得比较谐调。

北宋神宗时期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到最后

北宋神宗时期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到最后

[键入文字]
北宋神宗时期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到最后
在北宋宋神宗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也就是1069 年,北宋开始了王安石变法,北宋新旧党争也因此拉开了序幕。

当时的北宋朝堂上存在着诸多弊端,重文人轻武士,并且奉行的是高薪养士的政策,造成了机构庞大等现象。

而且南北方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差异,让南北方人也存在着诸多矛盾,这就使新旧党争愈演愈烈,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可以说直到北宋灭亡了才真正的结束。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也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轼雕像
首先,诗祸、词祸事件发生的越来越频繁,政见上有所不同的人,开始从诗词上下手,旧党的苏轼、司马光、欧阳修等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苏轼就被卷入到了诗祸当中,被贬职等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当时盛行的以诗歌言志的情况变的越来越少。

其次,党争对士人的迫害是非常严重的,所以许多诗人词人都将自己失意的情绪用诗歌表达出来,或者更多的将自己的情怀寄托给田园或者山水,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词的题材越来越广泛。

最后,文学是为政治服务的,由于政治上的党争,使诗词也出现了一些党争的倾向,这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像《司马光诗话》、《中山诗话》等作品中都能看出来。

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可以说是分不开的,党争对于北宋诗词文风的改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北宋神宗时期新旧党争最后哪个赢了
在北宋的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旷日长久的政治变法,那就是王安石变法。

当时北宋的政治已经存在了诸多衰败现象,像机构庞大、兵士众多、南北方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南北方人在朝堂上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别等等,这一切使宋神宗在其登基的第二
1。

反对王安石变法辩论稿

反对王安石变法辩论稿

反对王安石变法辩论稿
当代还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吗?没错,我就是
近来有一种说法,认为北宋的灭亡源于司马光,认为司马光发起了新旧党争,并且废除了王安石变法,引起北宋灭亡。

我认为,自古改革都会有保守派反对,即使没有司马光,王安石的变法依旧会被其他人废黜,从而引发新旧党争,原因就在于王安石在变法期间重用的人发起乌台诗案,严重破坏了北宋的政治空气,这并非王安石的原因,但是王安石所任用的人却有相当大的责任。

虽然王安石并非北宋灭亡的罪人,但王安石的变法,必须被反对,王安石不切实际的进行改革,严重的破坏了百姓的生计,网络上甚嚣尘上的所谓北宋只有东京汴梁繁华,其他地方都非常贫苦的说法是通过断章取义的阅读古代文献进行评判,但事实上北宋的繁华都市,在北宋灭亡前夕,拥有十万口以上的大都市已经超过四十多个。

北宋新兴的市民阶层、以及大量的农民,都受到利益减损,导致了富人变穷,而贫困者变得更穷的状况,这些都是王安石为了恢复汉唐旧疆而不顾百姓死活的原因所在。

王安石之所以被追捧,是因为人们对于汉唐盛世的渴望已经超越了实际,按照王安石的变法,即使能恢复汉唐旧疆,也根本缔造不出新的汉唐盛世,因为按照王安石的变法,只会使民间变得极其贫困,最后阶级矛盾爆发,将宋朝的一切毁于一旦,如果王安石的变法实行下去,恐怕不用等到在军事上消灭辽和西夏,也不用等到金人南下,宋王朝就已经毁灭于滚滚的农民起义浪潮之中。

因此,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就凭人民在王安石的阴影之下生活的极其艰难,就不会向任何势力妥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青苗法为例。

陕西地方官推行时,效果不错;王安石担任地方官时,在自己治下地区实行时,也一样大受欢迎。

因此,王安石相当有信心地在全国推行。

谁知,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很快在全国形成了大面积的灾难性后果。

其原因相当复杂。

如果根据史料还原当时的情形,则大体情况是:青苗法肯定是适合农民们需要的,特别是在青黄不接时节,更能显示其救济与援助的功效。

有钱的人家不需要这种援助,贫苦之家需要,但必须以田里的青苗为信用担保或者抵押。

这样一来,风调雨顺时,大家自然都很欢喜;而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发放贷款的官府与使用贷款的农户双方,立即同时陷入恐慌之中。

官府为了减轻自己的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责任,唯有逼迫农民一途。

农民便只好变卖家当,归还贷款本息。

严重者需要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

最后,导致部分农民流离失所,更使许多农民无力或者不敢贷款。

这样显然不行,因为各个地方官府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这些贷款本金附带着必须完成的增值使命一道下达。

如果贷款发放不出去,地方官员便无法完成那百分之二十的贷款利息即价值增值的任务,这将直接影响官员们在上司眼中的形象、工作业绩与升迁。

于是,各地官府及其官员们便花样百出。

其中最普遍的做法是,根据当地农户的经济状况,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等级,规定不同级别农户的贷款额度,然后,强令当地富户与其他不同等级的农户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由富户为各等级贫户提供担保或者抵押。

更有甚者,若干地方官府的官员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政绩,还欺上瞒下、自说自话地或公开或变相将贷款利息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甚至更高。

很明显,这种情形蕴含着相当凶险的潜在后果。

它意味着,一旦出现饥荒之后,所有的人家全部会被一网打尽,舍同归于尽一途,无处可逃。

唯有官府可以旱涝保收。

而各级政府官员只要足够心黑手辣,则自然政绩卓著。

于是,一件本来具有功德性质,明明充满政治善意的政策,却在帝国政治体制和各级官吏的运作下,变得面目全非,成了彻头彻尾的残害百姓之举。

对于王安石来说,加倍不幸的是,变法开始后不久,全国各地就连续数年旱、涝、蝗灾不断。

受灾面积既大,灾害烈度亦强。

致使遍布全国的地方官员立即变成真正的虎豹豺狼,在他们毫不容情的追逼之下,受灾农户纷纷倾家荡产,卖儿卖女卖妻子的情况层出不穷。

而且,富裕之家更加成为官吏们锁定的对象,迫使他们破财免灾,或者破产、出逃。

由此引发的后果成为十足的灾难。

均输法与脱胎于平准法的市易法推行以后,则形成了对城市居民特别是工商业者的打击。

原本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重利盘剥的新政策,蜕变成国家垄断市场、货源、价格,甚至批发与零售也被政府官员所操纵,哪怕想做不大的生意,也要先过政府官员这几道关口。

于是,大中小商人一齐步履维艰,其后果当然不难想像。

致使城市工商业开始凋零。

从时人记载和苏东坡等人的大量文字中可以看到,全国城市商业与市场一时间相当萎缩而萧条,社会开始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

而与汉武帝时代发生的情况类似,也与主张变法者的预期一致的,则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

二十多年以后,宋徽宗赵佶登基不久,宰相蔡京报告说:如今国库尚有五千万缗积蓄,用度充裕,完全可以使朝廷威仪更加气派一些。

此是后话。

在这种情势下,帝国管理阶层出现的最显著变化,就是士大夫阶层迅速分裂为旗帜鲜明的两大阵线。

几乎所有德高望重的元老重臣,和除王安石一人之外的几乎所有最重要的文化名人,全部变成变法的坚定反对派,其中包括王安石最亲密的朋友。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曾经在王安石执掌大权之前,给予过他相当无私的极大帮助。

比如,有一位名叫韩维的官员,是神宗皇帝登基之前的主要幕僚与导师。

他有一项工作,是给未来的皇帝讲解经义;每当他发出高论,引起赞赏时,他都会告诉皇帝:这不是我的见解,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观点。

后来,皇帝曾经准备任命他担任一项更加显赫的职位,他谢绝了,却推荐王安石出任该职,他的理由是,王安石比自己有水平得多,他应该获得用武之地。

这是皇帝很早就对王安石产生深刻印象的重要原因。

后来,为了推行变法,王安石对这位反对某些变法政策的韩维,给予了相当无情的打击。

我们知道,这并不能构成非议政治家的理由,但是,却至少可以表明当时的某种态势。

在得不到重要臣僚支持的情况下,王安石相当冒失地启用了一大批新新人类。

这些人进入官场的时日不长,聪明、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没有沾染官场习气,这是他们最重要的长处。

但是,他们缺少阅历,没有经验,很少受过生活与人品的考验,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一旦把持不住,便特别容易由急功近利,一变而为投机取巧,再变则为不择手段,从而堕入下流,变得为人所不齿。

令人惋惜的是,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如吕惠卿、章敦、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等人,大致走的都是这条路,最后,全部在当代与后世声名狼藉,而且绝大部分被列进了官修正史《宋史》的奸臣传中。

其中,一句出自他们中邓绾之口的名言,甚至成了后世指斥官场某种厚颜无耻的专用语:“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翻检当时与后世的文献资料,很难找到证据证明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苏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甚至包括王安石的亲弟弟王安国在内,反对变法是因为他们代表了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或者是过于保守、僵化等等。

从资料中判断,元老重臣中确实有那种保守到了昏聩地步的情形;但是如上述司马光、苏东坡、苏辙和黄庭坚等一干人,正值人生事业巅峰之际,他们冒着与年富力强的皇帝对着干,从而可能丧失一生政治前途的风险,而反对变法,怎么样猜想也一定应该有更崇高一些的理由才对。

否则,便很难解释他们是如何在当代与后世获得如此崇高名望的。

在他们保留下来的文献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记载着他们忧虑的文字,其中可以看到几乎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痛苦挣扎的情形。

比如,作为变法之一的保甲法推行时,为了逃避供养军队的高额赋税与被抽去当兵的双重威胁,民间发生了不止三、两起自残事件,严重者直至砍下了自己的手臂。

一般来说,只有这种来自民间的呻吟,最容易使这些具有社会和文化良知的文人们激动起来,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够长留在历史与人民心中的重要原因。

由是观之,如果一定认为他们代表了大贵族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代表了某种僵化、保守的政治立场才反对变法的话,我们就必须同意这样一个前提,即,苏东坡们在写下所有那一切辉煌文字的时候,实际上是口是心非的:在政治上,他们落后而反动;在经济上,他们贪婪而自私;在文化上,他们虚伪而心理阴暗;在个人品德上,他们狡诈而伪善。

否则,我们将无法自圆其说。

然而,我们所受过的所有教育、一切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都在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在一千年之后的我们,很难如临其境地体会当时人们的处境。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只能根据那些文献史料、经验与常识去推测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然而,假如我们仔细思索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切的话,通过这些我们曾经亲身感受过的事情,再回过头去观照发生在一千年前的那场变法,自然会生发出许多不同的观感。

这样做很有可能比单纯理论上的推导更可靠。

在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进行一场变革,其艰巨复杂的程度自不待言。

从安徽小岗村的星星之火到今天,二十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改革的成功与进步,至少需要满足下列必要与充分条件:国家决策层治理好国家的政治善意与目标;改革目标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的深度吻合;社会发展程度与改革步骤的适应;具有政治智慧、耐心和洞察力的改革政策、策略、步骤与准备,稳妥而正确的实施路径;贯彻执行改革的人力资源等等。

从中国改革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进展来看,上述判断应该不算冒昧。

以此返观一千年前的王安石变法,我们会发现,上述需要满足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中,只有第一条,即政治善意与目标勉强可以算是得到满足了,其他所有条件,不是残缺不全,就是根本无从谈起,有些甚至相反。

从变革的实施及其结果看,今天中国改革的每一步进展,均伴随着部分人群的欢欣鼓舞与相对少部分人群的痛苦失落,这使变革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并一次次渡过相当痛苦的阵痛。

以此一步步推进的结果,累积成为整体的社会进步、相对富足、国力增强与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同。

返观一千年前的情势,则相当令人沮丧:王安石变法的一些重要内容及其推进,时常伴随着特定阶层小部分人群的兴高采烈与其他阶层大部分人群的痛苦失落;强行推进的结果,积累成为国库的迅速充盈;其代价则是国家管理阶层的彻底分裂,演变的后果是政治空气的极度恶化与堕落;民间的肃杀与萧条,演变的结果是越来越强烈的反对甚至反抗。

事实上,我们所能看到的反对人群,包括了不同阶层的人们。

由是观之,我们大致可以相信,相隔一千年的两次变革,完全无法等量齐观;任何将两者进行类比的企图,都只能放回到各自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或者从哲学意义上说,对于这两个基本不同质的、变革方向正好相反的事物,根本就无法进行比较。

而若要采用今天的理论框架,对一千年前的变革进行进步或者反动的价值判断时,如果不想使自己显得可笑的话,就尤其需要小心翼翼。

因为诚如我们所知,时代已经完全不同。

司马光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坚定反对派之后,曾经以他特有的方式,连续三次致信王安石,劝告他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王安石的反应是那封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

从此,二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遂成为政治死敌,不共戴天;在个人友情上则彻底决裂,从此终身不再往来,直到公元1086年,二人同年去世。

决裂后,司马光在神宗皇帝的宽容庇护下,躲到大宋帝国的西京洛阳去,专心致志地致力于《资治通鉴》的撰写。

没有证据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他曾经组织或者参与过反对变法的实际活动;他的反对派领袖地位,此时更多地表现为精神领袖的作用。

有史书记载说,此时,他极少谈论现实政治。

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表明了他的人格立场:皇帝曾经准备任命他为枢密副使,相当于主管全国军事工作的第二把手,司马光坚决予以谢绝。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皇帝:除非皇帝准备彻底放弃变法运动,否则,自己不会考虑出任朝廷的任何高级职位。

这和王安石除非皇帝准备进行变法,否则拒绝出任朝廷高级职位的做法如出一辙。

两位政治家,同殿为臣,其政治信念、操守、道德文章同样如此令人仰慕,而政治上的作用力却完全相反。

造化之弄人,实令人感慨万端。

从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官拜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主持变法开始,到公元1085年即宋神宗元丰八年三月,神宗皇帝去世为止,王安石及其追随者在皇帝支持下所倡导的变法运动,被称为“熙宁变法”;其间跌宕起伏,颠三倒四,前后历时十七年。

神宗皇帝去世后,继位的哲宗皇帝只有九岁,由宣仁太后同处分军国事,实际就是垂帘听政。

司马光在皇帝去世后,由洛阳返回开封,参加皇帝的治丧事宜,曾经被京城百姓数百人拦截在首都街头,群众高呼:“请先生不要回洛阳,留下来辅佐皇帝,救救百姓”(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