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与图形的变化》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与坐标》测试题-湘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与坐标》测试题-湘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与坐标》测试题-湘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当2<m<3时,点P(m﹣2,m﹣3)在第()A.一象限B.二象限C.三象限D.四象限2.在直角坐标系中,M(﹣3,4),M到x、y轴的距离与M′到x、y轴的距离相等,则M′的坐标不可能为()A.(﹣3,﹣4)B.(3,4)C.(3,﹣4)D.(3,0)3.若点(a,﹣3)与点(2,b)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为()A.a=2,b=3B.a=2,b=﹣3C.a=﹣2,b=﹣3D.a=﹣2,b=3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Q(﹣1,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A.(﹣1,0)B.(﹣1,6)C.(2,3)D.(2,6)5.如果点A(2,﹣3)和点B关于原点对称,则点B的坐标为()A.(﹣2,3)B.(﹣2,﹣3)C.(2,﹣3)D.(2,3)6.如图,一个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箭头所示方向做折线运动,即第一次从原点运动到(1,1),第二次从(1,1)运动到(2,0),第三次从(2,0)运动到(3,2),第四次从(3,2)运动到(4,0),第五次从(4,0)运动到(5,1),…,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A.(2012,1)B.(2012,2)C.(2013,1)D.(2013,2)7.在y轴上,与点A(3,﹣2)的距离等于3的点有()A.1个B.2个C.4个D.0个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ABC的顶点A为(1,3)、C为(5,0),则B的坐标为()A.(6,3)B.(5,5)C.(4,3)D.无法确定9.如图,△AOB关于x轴对称图形△A′OB,若△AOB内任意一点P的坐标是(a,b),则△A′OB中的对应点Q的坐标是()A.(a,b)B.(﹣a,b)C.(﹣a,﹣b)D.(a,﹣b)10.根据指令[s,A](s≥0,0°≤A<360°)机器人在平面上能完成如下动作:先在原地顺时针旋转角度A,再朝其面对的方向沿直线行走距离s.现在机器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且面对y轴的负方向,为使其移动到点(﹣3,0),应下的指令是()A.[3,90°]B.[90°,3]C.[﹣3,90°]D.[3,270°]二.填空题11.已知点A(2,3)在第一象限,则与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点A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若点A(﹣1,a),B(b,2)两点关于y轴对称,则a=,b=.13.点P(1,2)关于点Q(﹣1,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4.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对于点P(x,y),我们把Q(﹣y+1,x+3)叫做它的伴随点.如点(2,1)的伴随点为(﹣1+1,2+3),即(0,5).若点M的伴随点坐标为(﹣5,3),则点M的坐标为.15.将点N(﹣1,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其坐标变为.16.坐标系中M(﹣3,2),N(3,2)之间距离是.17.点M(﹣3,5)关于直线x=1对称的点M′的坐标为.18.如图,规定列号写在前面,行号写在后面,如用数对的方法,棋盘中“帅”与“卒”的位置可分别表示为(e,4)和(g,3),则“马”的位置可表示为.19.在x轴上与点(0,﹣2)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0.如图,直线OD与x轴所夹的锐角为30°,OA1的长为1,△A1A2B1,△A2A3B2,△A3A4B3,…,△A n A n+1B n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1,A2,A3,…,A n+1在x轴的正半轴上依次排列,点B1,B2,B3,…,B n在直线OD上依次排列,那么B2020的坐标为.三.解答题21.自然数按如图规律排列,14这个数位于第4行,第3列,记作(4,3),那么124这个数记作什么?…12510……43611……98712….…16151413………………….2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a,2a﹣5)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求a值并确定点P的坐标.23.已知A(0,0)、D(4,2)、E(6,6)、C(2,4),依次连接各点得到四边形ADEC,按要求绘制下列图形.(1)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1;(2)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为原来的2倍;(3)横坐标都加2,同时纵坐标都减5;(4)如果坐标不变,纵坐标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同时再加上3,不画图,你能叙述图形的变化吗?24.点P(x+1,2x﹣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试化简:|x﹣3|﹣|1﹣x|25.如图,分别说明:△ABC从(1)→(2),再从(2)→(3)…一直到(5),它的横、纵坐标依次是如何变化的?26.当m为何值时,点P(3m﹣1,m﹣2)到y轴的距离是到x轴距离的3倍?求出此时点P到原点的距离.2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A(﹣3,4),B(4,﹣2).(1)求点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点A、B关于x轴的对称点M、N,顺次连接AM、BM、BN、AN,求四边形AMBN的面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2<m<3时,∴m﹣2>0,m﹣3<0,∴点P在第四象限.故选:D.2.解:∵M点的坐标为(﹣3,4),∴M到x、y轴的距离分别为4,3,而M到x、y轴的距离与M′到x、y轴的距离相等,∴M′到x、y轴的距离也为4,3,结合各选项A、B、C到x、y轴的距离分别为4,3,D到x、y轴的距离分别为0,3,故D符合题意.故选:D.3.解:∵点(a,﹣3)与点(2,6)关于y轴对称,∴a=﹣2,b=﹣3,故选:C.4.解:点Q(﹣1,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为(2,3).故选:C.5.解:∵点A(2,﹣3)和点B关于原点对称,∴点B的坐标为(﹣2,3).故选:A.6.解:∵第一次从原点运动到(1,1),第二次从(1,1)运动到(2,0),第三次从(2,0)运动到(3,2),第四次从(3,2)运动到(4,0),第五次从(4,0)运动到(5,1),…,∴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第几次横坐标即为几,纵坐标为:1,0,2,0,1,0,2,0 (4)个一循环,∵=503…1,∴经过第2013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13,1).故选:C.7.解:在y轴上,与点A(3,﹣2)的距离等于3的点有(0,﹣2),即只有1个点.故选:A.8.解:由题意得AB∥x轴,那么点A和B的纵坐标相等为3,∵OC=5,那么点B的横坐标为1+5=6.故选:A.9.解:∵△AOB与△A'OB关于x轴对称,∴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b),∴点P的对应点Q的坐标是(a,﹣b).故选:D.10.解:根据点(0,0)到点(﹣3,0),即可知机器人先顺时针转动90°,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于是应下指令为[3,90°].故选:A.二.填空题11.解:∵点A(2,3)在第一象限,∴与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与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故答案为:(2,﹣3),(﹣2,3),(﹣2,﹣3).12.解:∵点A(﹣1,a),B(b,2)两点关于y轴对称,∴b=1,a=2,故答案为:2;1.13.解:设点P(1,2)关于点Q(﹣1,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则=﹣1,=1,解得:a=﹣3,b=0,∴点P(1,2)关于点Q(﹣1,1)的对称点的坐标为(﹣3,0),故答案为:(﹣3,0).14.解:设点M(m,n),则它的伴随点为(﹣n+1,m+3),∵点M的伴随点坐标为(﹣5,3),∴﹣n+1=﹣5,m+3=3,解得,m=0,n=6,∴M(0,6).故答案为(0,6).15.解:点N(﹣1,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其坐标为(﹣1+3,2﹣4),即:(2,﹣2),故答案为:(2,﹣2).16.解:∵M(﹣3,2),N(3,2),∴MN∥x轴,∴MN=3﹣(﹣3)=3+3=6.故答案为:6.17.解:∵点M(﹣3,5)与点N关于直线x=1对称,而1×2﹣(﹣3)=5,∴点M(﹣3,5)关于直线x=1对称的点N的坐标是(5,5),故答案为(5,5).18.解:根据题意知“马”的位置可表示为(c,3),故答案为:(c,3).19.解:∵点在x轴上,∴点的纵坐标为0,∵距离(0,﹣2)的距离是4,∴所求点的横坐标为±=±2,∴所求点的坐标是(2,0)或(﹣2,0).故答案填:(2,0)或(﹣2,0).20.解:∵△A1B1A2为等边三角形,∴∠B1A1A2=60°,∵∠B1OA2=30°,∴∠B1OA2=∠A1B1O=30°,∴OA2=2OA1=2,同理可得,OA n=2n﹣1,∵∠B n OA n+1=30°,∠B n A n A n+1=60°,∴∠B n OA n+1=∠OB n A n=30°,∴B n A n=OA n=2n﹣1,即△A n B n A n+1的边长为2n﹣1,则可求得其高为×2n﹣1=×2n﹣2,∴点B n的横坐标为×2n﹣1+2n﹣1=×2n﹣1=3×2n﹣2,∴点B n的坐标为(3×2n﹣2,×2n﹣2),∴点B2020的坐标为(3×22018,×22018).故答案为(3×22018,×22018).三.解答题21.解:第一单元是:1,第二单元是:2,3,4,第三单元是:5,6,7,8,9,第四单元是:10,11,12,13,14,15,16,第五单元是:17,18,19,20,21,22,23,24,25,…,所以,124在第12单元,第3个数,即第3行第12个数,∴124这个数记作(3,12).22.解:∵点P(1﹣a,2a﹣5)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符合题的点P的横、纵坐标相等或互为相反数,∴|1﹣a|=|2a﹣5|,∴1﹣a=±(2a﹣5)解得:a=2或a=4,则1﹣2=﹣1,2×2﹣5=﹣1,1﹣4=﹣3,2×4﹣5=3,所以P的坐标为(﹣1,﹣1)或(﹣3,3).23.解:(1)如图所示:四边形A′D′E′C′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四边形A″D″E″C″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四边形A1D1E1C1即为所求;(4)图形在原基础上各点向上平移纵坐标个单位后,再将整体图形向上平移3个单位.24.解:∵点P(x+1,2x﹣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x﹣1,﹣2x+1),而P′在第一象限,∴﹣x﹣1>0,且﹣2x+1>0,∴x<﹣1,∴|x﹣3|﹣|1﹣x|=﹣(x﹣3)﹣(1﹣x)=﹣x+3﹣1+x=2.25.解:(1)→(2)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加1,(2)→(3)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加1,(3)→(4)横、纵坐标都乘以﹣1,(4)→(5)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乘以﹣1.26.解:根据题意得到|3m﹣1|=3|m﹣2|,两边平方,解得m=因而P的坐标是(,﹣),则OP=.27.解:(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A(﹣3,4)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4);点B(4,﹣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4,﹣2).(2)根据题意:点M、N与点A、B关于x轴对称,可得M(﹣3,﹣4),N(4,2);进而可得四边形AMBN为梯形,且AM=8,BN=4.故四边形AMBN的面积为•(8+4)×7=42.。

19.4 第2课时 图形的轴对称、缩放与坐标变化

19.4 第2课时 图形的轴对称、缩放与坐标变化

例1 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
C(-2,5),D(-5,4),分别画出与四边形ABCD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 C y C′
D D′
A A′
B B′ O
B′
A′ x
D′
C′
知识要点
在坐标系中作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 对于这类问题,只要先求出已知图形中的一些特 殊点(如多边形的顶点)的对应点的坐标,描出并连接 这些点,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一找二描三连)
B′ 1 2 3 4 5 x
4.已知:A,B两个村庄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
那么: (1)点A的坐标为 ( 1 , 1 ) ,点B的坐标为 ( 5 , 2 ) ;
(2)在x轴上有一条河,现准备在河流边上建一个抽 水站P,使得抽水站P到A、B两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 小,请作出点P的位置,并求此时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对应点的横坐 标相同
对应点的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
(3)如果点P(m,n)在△ABC内,那么它在 △A1B1C1内的对应点P1的坐标是 ( m , n ) .
2.如右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 系中,第一、二象限内各有一
(-2,6)
(2,6)
面小旗.
(1)两面小旗之间有怎样的位置 关系? 关于y轴成轴对称
课后作业
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作出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1,连接AB1,与x 轴的交点就是抽水站P的位置,理由如下: 连接PB,则PB=PB1,有AP+PB=AB+PB1;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 AP+PB的最小值即为线段AB1的 长度。于是,问题转化为求线 段AB1的长度.
分别过点A、B1作x轴、y轴的垂线,交点为C, 得到Rt△AB1C. 显然AC=3,B1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1=5. 于是,AP+PB的最小值为5.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点分类训练(附答案)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点分类训练(附答案)

2021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知识点分类训练(附答案)一.生活中的平移现象1.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填写序号即可).①摆动的钟摆;②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③随风摆动的旗帜;④摇动的大绳;⑤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二.平移的性质2.如图,△ABC沿AC平移得到△A'B'C',A'B'交BC于点D,若AC=6,D是BC的中点,则C'C=.三.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3.如图,点A、B分别在x轴和y轴上,OA=1,OB=2,若将线段AB平移至A'B',则a+b 的值为.四.作图-平移变换4.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0,2),B(﹣3,1),C(﹣2,﹣2).(1)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作出△A′B′C′;(2)写出△A′B′C′的面积;(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PC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五.利用平移设计图案5.如图,下列图案中可以看成是由图案自身的一部分经平移后而得到的是()A.B.C.D.六.生活中的旋转现象6.分别以正方形的各边为直径向其内部作半圆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将该图形绕其中心旋转一个合适的角度后会与原图形重合,则这个旋转角的最小度数是度.七.旋转的性质7.如图,Rt△ABC中,∠ACB=90°,∠B=30°,S△ABC=2,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至△A′B′C,使得点A'恰好落在AB上,A'B′与BC交于点D,则S△A′CD为()A.+1B.C.D.2﹣1八.旋转对称图形8.如图,三角形ABC中,∠BAC=150°,AB=6cm,三角形ABC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与三角形ADE重合,且点C恰好为AD中点.(1)指出旋转中心和图中所有相等的角;(2)求:AE的长度,请说明理由;(3)若是顺时针旋转,把三角形ABC旋转到与三角形ADE重合,则这个最小旋转角是多少.九.中心对称9.如图,点M为线段EF的中点,△AEC与△BFD成中心对称,试确定对称中心,并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十.中心对称图形10.不考虑颜色,对如图的对称性表述,正确的是()A.中心对称图形B.轴对称图形C.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D.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十一.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与点Q(a,b)关于原点对称,则a+b=.十二.作图-旋转变换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3),B(﹣3,﹣1),C(﹣3,3),已知△A1B1C1是由△ABC经过顺时针旋转变换得到的.(1)请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是,旋转角的大小是.(2)以(1)中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画出△A1B1C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A2B2C2,并写出A2、B2、C2的坐标.十三.利用旋转设计图案13.如图是4×4的网格图.将图中标有①、②、③、④的一个小正方形涂灰,使所有的灰色图形构成中心对称图形,则涂灰的小正方形是()A.①B.②C.③D.④十四.几何变换的类型14.下列关于△ABC与△A'B'C'的几何变换中,配对正确的是()Ⅰ.轴对称;Ⅱ.中心对称;Ⅲ.旋转;Ⅳ.平移.A.①﹣Ⅰ,②﹣Ⅱ,③﹣Ⅲ,④﹣ⅣB.①﹣Ⅱ,②﹣Ⅰ,③﹣Ⅲ,④﹣ⅢC.①﹣Ⅱ,②﹣Ⅰ,③﹣Ⅲ,④﹣ⅣD.①﹣Ⅰ,②﹣Ⅱ,③﹣Ⅲ,④﹣Ⅲ参考答案一.生活中的平移现象1.解:①摆动的钟摆,属于旋转.②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属于平移.③随风摆动的旗帜,不属于平移.④摇动的大绳,不属于平移.⑤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属于旋转.故答案为:②二.平移的性质2.解:由平移的性质,可知,A′D∥AB,∵BD=CD,∴AA′=A′C=3,∴CC′=AA′=3,故答案为:3.三.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3.解:由作图可知,线段AB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线段A′B′,∵A(﹣1,0),B(0,2),∴A′(2,﹣1),B′(3,1),∴a=﹣1,b=3,∴a+b=2,故答案为:2.四.作图-平移变换4.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作.(2)△A′B′C′的面积=××=5.(3)存在.设P(0,m),由题意,×|2﹣m|×2=5,解得m=7或﹣3,∴P(0,7)或(0,﹣3).五.利用平移设计图案5.解:A、是一个对称图形,不能由平移得到;B、是应该轴对称图形,不是平移;C、是平移;D、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平移.故选:C.六.生活中的旋转现象6.解:图形可看作由一个基本图形每次旋转90°,旋转4次所组成,故最小旋转角为90°.故答案为:90.七.旋转的性质7.解:过C作CH⊥AB于H,∵∠ACB=90°,∠B=30°,∴∠A=60°,∴∠ACH=30°,∴AC=AB,∴CH=AC=AB,∵S△ABC=2,∴AB•CH=AB•AB=2,∴AB=4,∴AC=2,∵△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至△A′B′C,使得点A′恰好落在AB上,∴CA=CA′=2,∠CA′B′=∠A=60°,∴△CAA′为等边三角形,∴∠ACA′=60°,∴∠BCA′=30°,∴∠A′DC=90°,在Rt△A′DC中,∵∠A′CD=30°,∴A′D=CA′=1,CD=A′D=,∴△A′CD的面积=×1×=.故选:C.八.旋转对称图形8.解:(1)旋转中心是点A,∠ACB=∠E,∠BAC=∠DAE,∠B=∠D;(2)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B=AD=6cm,AC=AE,∵AC=CD,∴AE=CD=AD=3(cm).(3)顺时针的最小旋转角=360°﹣∠BAC=210°.九.中心对称9.解:观察图形可知,A、E、M、F、B共线,∴旋转中心为M点,旋转角的度数为180°;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相等线段为:AC=BD,CE=DF,AE=BF,EM=FM,AM=BM,AF=BE,相等的角为:∠A=∠B,∠C=∠D,∠CEA=∠DFB.十.中心对称图形10.解: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A选项正确.故选:A.十一.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11.解:由点P(﹣2,3)与点Q(a,b)关于原点对称,得a=2,b=﹣3,则a+b=2+(﹣3)=﹣1,故答案为:﹣1.十二.作图-旋转变换12.解:(1)观察图象可知,旋转中心的坐标是O(0,0),旋转角为90°.故答案为:O(0,0),90°.(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作.A2(1,﹣3),B2(3,1),C2(3,﹣3).十三.利用旋转设计图案13.解:如图,观察图象可知,把③涂灰,所有的灰色图形构成中心对称图形.故选:C.十四.几何变换的类型14.解:观察图象可知:①是中心对称,②是轴对称,③是旋转变换,④是平移变换.故选:B.。

第11讲图形与坐标

第11讲图形与坐标

第11讲 图形与坐标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一质点P 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M 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M 的中点M 3处,第二次从M 3跳到OM 3的中点M 2处,第三次从点M 2跳到OM 2的中点M 1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n 次跳动后,该质点到原点O 的距离为()A .B .C .D .第1题 第2题 第4题 第5题2.如图,△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内,顶点A 的坐标是(﹣2,3),先把△ABC 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 1B 1C 1,再作△A 1B 1C 1关于x 轴对称图形△A 2B 2C 2,则顶点A 2的坐标是( )A . (﹣3,2)B . (2,﹣3)C . (1,﹣2)D . (3,﹣1)3.定义:平面内的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O ,对于该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分别为a 、b ,则称有序非实数对(a ,b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2,3)的点的个数是( ) A . 2 B . 1 C . 4 D . 3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1,1),B (﹣1,1),C (﹣1,﹣2),D (1,﹣2).把一条长为2012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并按A ﹣B ﹣C ﹣D ﹣A ﹣…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A . (1,﹣1)B . (﹣1,1)C . (﹣1,﹣2)D . (1,﹣2)5.如图,矩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 (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 . (2,0)B . (﹣1,1)C . (﹣2,1)D . (﹣1,﹣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截取OA 、OB ,使OA=OB ;再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AB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若点C 的坐标为(m ﹣1,2n ),则m 与n 的关系为( ) A . m +2n=1 B . m ﹣2n=1 C . 2n ﹣m=1 D . n ﹣2m=1第6题 第7题 第8题7.如图,若在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帅”位于点(﹣1,﹣2).“馬”位于点(2,﹣2),则“兵”位于点( ) A . (﹣1,1) B . (﹣2,﹣1) C . (﹣3,1) D . (1,﹣2)8.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9.在一次“寻宝”人找到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标志点A (2,3),B (4,1),A ,B 两点到“宝藏”点的距离都是,则“宝藏”点的坐标是( ) A . (1,0) B . (5,4) C . (1,0)或(5,4) D . (0,1)或(4,5)A . (4,O )B . (5,0)C . (0,5)D . (5,5)第9题第10题第12题第13题第14题10.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将正方形ABCD绕D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B点到达的位置坐标为()A.(﹣2,2)B.(4,1)C.(3,1)D.(4,0)二.填空题(共8小题)11.(点A1,A2,A3,…,A n(n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A1在原点O的左边,且A1O=1;点A2在点A1的右边,且A2A1=2;点A3在点A2的左边,且A3A2=3;点A4在点A3的右边,且A4A3=4;…,依照上述规律,点A2008,A2009所表示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OA1=1,OA1与x轴的夹角为30°,线段A1A2=1,A2A1⊥OA1,垂足为A1;线段A2A3=1,A3A2⊥A1A2,垂足为A2;线段A3A4=1,A4A3⊥A2A3,垂足为A3;…按此规律,点A2012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2个点的横坐标为_________.14.点A、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是x轴上使得|PA﹣PB|的值最大的点,Q是y轴上使得QA+QB的值最小的点,则OP•OQ=____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定把一个三角形先沿着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称为1次变换.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把△ABC经过连续9次这样的变换得到△A′B′C′,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第15题第16题第17题16.如图,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都是斜边在x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12的坐标为_________.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已知点A(0,4),点B是x轴正半轴上的整点,记△AOB内部(不包括边界)的整点个数为m.当m=3时,点B的横坐标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__;当点B的横坐标为4n(n为正整数)时,m=____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8.初三年级某班有54名学生,所在教室有6行9列座位,用(m,n)表示第m行第n列的座位,新学期准备调整座位,设某个学生原来的座位为(m,n),如果调整后的座位为(i,j),则称该生作了平移[a,b]=[m﹣i,n﹣j],并称a+b为该生的位置数.若某生的位置数为10,则当m+n取最小值时,m•n的最大值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小题)19.阅读材料:例:说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并求它的最小值.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x,0)是x轴上一点,则可以看成点P与点A(0,1)的距离,可以看成点P与点B(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与PB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PA+PB的最小值.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三角形A′CB,因为A′C=3,CB=3,所以A′B=3,即原式的最小值为3.根据以上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0)与点A(1,1)、点B_________的距离之和.(填写点B的坐标)(2)代数式的最小值为_________.20.常用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两种.如图,在4×4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方格中,标有A,B两点.请你用两种不同方法表述点B相对点A的位置.21.小明在研究苏教版《有趣的坐标系》后,得到启发,针对正六边形OABCDE,自己设计了一个坐标系如图,该坐标系以O为原点,直线OA为x轴,直线OE为y轴,以正六边形OABCDE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P用一有序实数对(a,b)来表示,我们称这个有序实数对(a,b)为点P的坐标.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确定方法如下:(ⅰ)x轴上点M的坐标为(m,0),其中m为M点在x轴上表示的实数;(ⅱ)y轴上点N的坐标为(0,n),其中n为N点在y轴上表示的实数;(ⅲ)不在x、y轴上的点Q的坐标为(a,b),其中a为过点Q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与x轴的交点在x轴上表示的实数,b为过点Q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上表示的实数.则:(1)分别写出点A、B、C的坐标;(2)标出点M(2,3)的位置;(3)若点K(x,y)为射线OD上任一点,求x与y所满足的关系式.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过点M(3,0),且平行于y轴.(1)如果△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2,0),B(﹣1,0),C(﹣1,2),△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是△A1B1C1,△A1B1C1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是△A2B2C2,写出△A2B2C2的三个顶点的坐标;(2)如果点P的坐标是(﹣a,0),其中a>0,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P1,点P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是P2,求PP2的长.2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AO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三角形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3,3),A2(5,3),A3(7,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化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__.(2)若按(1)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的坐标是_________,B的坐标是_________.24.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9,0)、C(7,5)、D(2,7).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4,4)(1)求B点坐标;(2)若C为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A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CD,∠ACD=90°,连OD,求∠AOD的度数;(3)过点A作y轴的垂线交y轴于E,F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G在EF的延长线上,以EG为直角边作等腰Rt△EGH,过A作x轴垂线交EH于点M,连FM,等式=1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2012年11月b13026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2•自贡)一质点P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M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M的中点M3处,第二次从M3跳到OM3的中点M2处,第三次从点M2跳到OM2的中点M1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n次跳动后,该质点到原点O的距离为()A.B.C.D.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用坐标表示平移习题(含答案) (3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用坐标表示平移习题(含答案) (3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用坐标表示平移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将点(-3,4)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坐标为( ) A.(-6,0) B.(6,0) C.(0,-2) D.(0,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即可求解.【详解】解: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将点A(-3,4)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点A′的坐标是(0,2).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难度适中.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1,3),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为()A.(﹣3,﹣1)B.(﹣3,7)C.(1,﹣1)D.(1,7)【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详解】解:点M(﹣1,3),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点的坐标为(﹣1+2,3﹣4),即(1,﹣1),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3.已知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3,1),将线段AB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为( ) A.(6,3) B.(0,3) C.(6,﹣1) D.(0,﹣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点A、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求解点B 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详解】解:由题意A (1,3)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平移规律为横坐标减3,纵坐标减2,∴点B (3,1)的对应点的坐标为(0,-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本题根据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4.抛物线23y x =先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是( )A .23(2)1y x =+-.B .23(2)1y x =-+C .2(2)1y x =--D .23(2)1y x =++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抛物线y=3x 2先向向下平移1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y=3x 2-1;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抛物线y=3x 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23(2)1y x =+-.故选A.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5.将点A(3, 1)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B , 点B 的坐标是( )A .(5,3)B .(1, 3)C .(3, 3)D .(5, 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向上平移2个单位,将纵坐标加2即可.【详解】点A(3, 1)向上平移2个单位,纵坐标加2得(3, 3),故B 的坐标是(3, 3),选C.【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平移,熟练掌握上下平移是改变纵坐标,左右平移改变横坐标是关键,与函数图像平移的“左加右减”要进行区分. 6.点()34--,先向上平移5个单位,再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的坐标为( )A .()20,B .()71-,C .()19-,D .()11,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上下平移改变纵坐标,左右平移改变横坐标,即可解答.向上平移5个单位,纵坐标为-4+5=1,向右平移4个单位,横坐标为-3+4=1,所以平移后的坐标为()1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坐标系中点的平移,熟记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7.将△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A'B'C'.若点A的坐标是(-3,7),则点A'的坐标是( )A.(-5,5) B.(-1,9) C.(-5,7) D.(-1,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移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求解.【详解】解:∵△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A′B′C′,∴点A(-3,7)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A′的坐标为(-5,7).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是()A.(2,5 )B.(4,3 )C.(0,3 )D.(2,1 )【答案】B【解析】【分析】把点(2,3)的横坐标加2,纵坐标不变得到(4,3),就是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详解】点(2,3)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4,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掌握平移的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如果把其中一个三角形纸片先横向平移m格,再纵向平移n格,就能使它的一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一条边重合,拼接成一个四边形,那么m n 的结果()A.只有一个确定的值B.有两个不同的值C.有三个不同的值D.有三个以上不同的值【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使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分情况讨论平移方式,然后分别求出m+n即可.【详解】解:①上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向下平移三个单位,此时m+n=5;②上边的三角形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向下平移五个单位,此时m+n=7;③上边的三角形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向下平移三个单位,此时m+n=5;所以m n+的结果有两个不同的值,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根据题目要求判断出平移方式是解题关键.A B,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10.如图,线段AB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 B 为点'A,'B,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上有一个点(),P a b,则点P在''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 .()2,3a b -+B .()2,3a b --C .()2,3a b ++D .()2,3a b ++ 【答案】A【解析】【分析】 先根据点A 到它的对应点'A 的平移规律即可得到线段AB 到线段''A B 的平移规律,从而得到点P 到对应点P' 的平移规律,即可得到P'的坐标【详解】解:∵点A (1,﹣1)到它的对应点'A (﹣1,2)的平移规律是: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AB 到线段''A B 的平移规律是: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点(),P a b 平移后对应点P'的坐标为:()2,3a b -+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横坐标为左减右加,纵坐标为上加下减,掌握点的平移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冲刺专题讲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化(含答案)

中考数学冲刺专题讲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化(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冲刺专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化(含答案)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B(0,-4),C是x轴上一动点,过C作CD∥AB 交y轴于点D.(∥)求OCOD的值;(∥)若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54,求点C的坐标;(∥)将∥AO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O′B′,设D的坐标为(0,n),当点D落在∥AO′B′内部(包括边界)时,求n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即可)第1题图解:(∥)∥点A的坐标是(3,0),B的坐标是(0,-4),∥OA=3,OB=4.∥CD∥AB,∥∥AOB∥∥COD,∥OCOD=OAOB=34;(∥)设OC=3x,则OD=4x,则AC=3+3x,BD=4+4x,当点C 在x 轴负半轴上时: ∥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54,∥12AC ·BD =54,即12(3+3x )(4+4x )=54, 解得:x =2或-4(舍去). 则点C 的坐标是(-6,0); 当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时, S 四边形ABCD =12×3x ·4x -12×3×4=54, 解得:x =10或x =-10(舍去). 则点C 的坐标是(310,0); (∥)O ′的坐标是(3,3),则O ′B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3); 则B ′的坐标是(-1,3).设直线AB ′的解析式是y =kx +b , 根据题意得:⎩⎪⎨⎪⎧3k +b =0-k +b =3,解得:⎩⎪⎨⎪⎧k =-34,b =94,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y =-34x +94, 当x =0时,y =94.即直线AB′与y轴的交点是(0,94).则n的范围是94≤n≤3.第1题解图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0),B(2,0),C(0,2),点D,点E分别是AC,BC的中点,将∥CDE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CD′E′,旋转角为α,连接AD′,BE′.(∥)如图∥,若0°<α<90°,当AD′∥CE′时,求α的大小;(∥)如图∥,若90°<α<180°,当点D′落在线段BE′上时,求sin∥CBE′的值;(∥)若直线AD′与直线BE′相交于点P,求点P的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第2题图解:(∥)∥A(-2,0),B(2,0),C(0,2),∥OA=OB=OC,∥∥ACB=90°,∥∥CD′E′是∥CDE旋转得到的,∥∥D ′CE ′=90°,∥AD ′∥CE ′,∥∥AD ′C =∥D ′CE ′=90°, ∥D 为AC 的中点,∥CD =12AC , ∥CD =CD ′,∥CD ′=12AC , 在Rt∥ACD ′中,cos α=CD ′AC =12, ∥α=60°;(∥)设F 为D ′E ′的中点,连接CF ,如解图∥, ∥CD ′=CE ′,∥E ′CD ′=90°, ∥CF ∥BE ′,CF =12D ′E ′=1, 又∥BC =OB 2+OC 2=22,∥在Rt∥BCF 中,sin∥CBE ′=CF BC =24;(∥)如解图∥,以C 为圆心,CD ′为半径作∥C ,当AD ′与∥C 相切时AP 最长,易得四边形CD ′PE ′是正方形,作PH ∥AB 于点H . ∥CD ′=CD =12AC =2, ∥∥C 的半径为2, ∥在Rt ∥ACD ′中,AD ′=(22)2-(2)2=6,∥AP =AD ′+PD ′=6+2,∥cos∥P AB=APAB=AHAP,∥AH=2+3,∥点P横坐标的最大值为 3.如解图∥,当BE′与∥C相切时AP最短,易得四边形CD′PE′是正方形,作PH∥AB于点H.根据对称性可知OH=3,∥点P横坐标的最小值为-3,∥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3≤m≤ 3.图∥ 图∥ 图∥第2题解图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张矩形纸片OBCD按图∥所示放置,已知OB=10,BC=6,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O落在边CD上,记作点A,折痕与边OD(含端点)交于点E,与边OB(含端点)或其延长线交于点F.(∥)如图∥,若点E的坐标为(0,4),求点A的坐标;(∥)将矩形沿直线y=-12x+n折叠,求点A的坐标;(∥)将矩形沿直线y=kx+n折叠,点F在边OB上(含端点),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第3题图解:(∥)∥点E的坐标为(0,4),∥OE=AE=4,∥四边形OBCD是矩形,∥OD=BC=6,∥DE=2,∥AD=AE2-DE2=23,∥点A的坐标为(23,6);(∥)由于直线EF解析式是y=-12x+n,∥OE=n,点F的坐标为(2n,0),连接OA,如解图∥,则EF垂直平分OA,易得∥AOD∥∥EFO,∥ADOD =OEOF=12,则AD=12OD=3,∥点A的坐标为(3,6);(∥)-1≤k≤-1 3.【解法提示】当点F与点B重合时,AB=OB=10,∥AC=102-62=8,则AD=2,易得∥ADE∥∥BCA,则ADBC =DEAC,即26=DE8,∥DE=83,∥OE=103,∥n=103,直线EF的解析式为y=kx+103,令x=10,则y=0,即0=10k+103,∥k=-13;当点E与点D重合时,如解图∥,点F(6,0),易得直线EF的解析式为y=-x+6,此时k=-1,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是-1≤k≤-13.第3题解图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求点A,B的坐标;(∥)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P,使∥OAP是以OA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将Rt∥AOB折叠,使OB边落在AB上,点O与点D重合,折痕为BC,求折痕BC所在直线的解析式.第4题图解:(∥)在y=-x+4中,令x=0可得y=4,令y=0可求得x=4,∥A(4,0),B(0,4);(∥)如解图∥,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E,交AB于点P,则OP=P A,即P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OA=4,∥OE=2,在y=-x+4中,当x=2时,可得y=2,∥P点坐标为(2,2);(∥)如解图∥,设C(t,0),则AC=OA-OC=4-t,∥OA=OB=4,∥AB=4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D=OB=4,CD=OC=t,∥ADC=∥BOC=90°,∥AD =AB -BD =42-4,在Rt∥AC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 2=AD 2+CD 2,即(4-t )2=t 2+(42-4)2,解得t =42-4, ∥C (42-4,0),设直线BC 解析式为y =kx +b , ∥⎩⎪⎨⎪⎧b =4(42-4)k +b =0, 解得⎩⎪⎨⎪⎧k =-1-2b =4,∥折痕BC 的解析式为y =-(1+2)x +4.第4题解图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8,0),直线BC 经过点B (-8,6),C (0,6),将四边形O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度得到四边形OA ′B ′C ′,此时直线OA ′,直线B ′C ′分别与直线BC 相交于点P 、Q .(∥)如图∥,当四边形OA ′B ′C ′的顶点B ′落在y 轴正半轴上时,求BPBQ 的值; (∥)如图∥,当四边形OA ′B ′C ′的顶点B ′落在直线BC 上时,求∥OPB ′的面积:(∥)在四边形OABC 旋转过程中,当0°<a ≤180°时,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和点Q ,使BP =12BQ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5题图解:(∥)∥∥POC=∥B′OA′,∥PCO=∥B′A′O=90°,∥∥POC∥∥B′OA′,∥CPA′B′=OCOA′,即CP6=68,∥CP=92,BP=BC-CP=8-92=72,同理∥B′CQ∥∥B′C′O,∥CQC′O=B′CB′C′,即CQ6=10-68,∥CQ=3,BQ=BC+CQ=11,∥BPBQ=7211=722;(∥)在∥COP和∥A′B′P中,∥∥CPO=∥A′PB′,∥OCP=∥A′=90°,OC=B′A′,∥∥COP∥∥A′B′P(AAS),∥OP=B′P,设B′P=OP=x,在Rt∥COP中,CP2+CO2=OP2,即(8-x)2+62=x2,解得x =254,∥S ∥OPB ′=12×254×6=754;(∥)存在这样的点P 和点Q ,使BP =12BQ ,点P 的坐标是(-9-362,6),(-74,6). 【解法提示】过点Q 作QH ∥OA ′于点H ,连接OQ , 则QH =OC ′=OC ,∥S ∥POQ =12PQ ·OC ,S ∥POQ =12OP ·QH , ∥PQ =OP .设BP =x ,∥BP =12BQ ,∥BQ =2x ,∥如解图∥,当点P 在点B 左侧时,OP =PQ =BP +BQ =3x , 在Rt∥COP 中,PC 2+CO 2=OP 2,即(8+x )2+62=(3x )2, 解得x 1=1+362,x 2=1-362(舍去), ∥PC =BP +BC =9+362, ∥P (-9-362,6);∥如解图∥,当点P 在点B 的右侧时, OP =PQ =BQ -BP =x ,PC =8-x , 在Rt∥COP 中,PC 2+CO 2=PO 2, 即(8-x )2+62=x 2,解得x =254,∥PC=BC-BP=8-254=74,∥P(-74,6),综上所述,存在点P(-9-362,6),P(-74,6),使BP=12BQ.图∥ 图∥第5题解图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 与AB重合,得到∥ABD.(∥)求点B的坐标;(∥)当点P运动到点(t,0)时,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点D的坐标;(∥)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34,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第6题图解:(∥)如解图∥,过点B作BE∥y轴于点E,作BF∥x轴于点F,由已知得BF=OE=2,OF=42-22=23,∥点B的坐标是(23,2);第6题解图∥(∥)∥∥ABD由∥AOP旋转得到,∥∥ABD∥∥AOP,∥AP=AD,∥DAB=∥P AO,∥∥DAP=∥BAO=60°,∥∥ADP是等边三角形,∥DP=AP=16+t2,如解图∥,过点D作DH∥x轴于点H,延长EB交DH于点G,则BG∥DH,∥在Rt∥BDG中,∥BGD=90°,∥DBG=60°,∥BG=BD·cos60°=t×12=t2,DG=BD·sin60°=t×32=32t,∥OH=EG=23+t2,DH=2+32t,∥点D的坐标为(23+t2,2+32t);第6题解图∥(∥)存在,点P 的坐标为(21-233,0),(-33,0),(-3,0),(-21-233,0).【解法提示】假设存在点P ,使∥OPD 的面积等于34,设点P 为(t ,0),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当t >0时, BD =OP =t ,DG =32t , ∥DH =2+32t ,∥∥OPD 的面积等于34, ∥12t (2+32t )=34, 解得t 1=21-233,t 2=-21-233(舍去),∥点P 1的坐标为(21-233,0 );∥当-433<t ≤0时,BD =OP =-t ,BG =-32t , ∥DH =2-(-32t )=2+32t , ∥∥OPD 的面积等于34, ∥-12t (2+32t )=34, 解得t 1=-33,t 2=-3,∥点P 2的坐标为(-33,0),点P 3的坐标为(-3,0); ∥当t ≤-433时,BD =OP =-t ,DG =-32t , ∥DH =-32t -2, ∥∥OPD 的面积等于34, ∥12t (2+32t )=34,解得t 1=21-233(舍去),t 2=-21-233,∥点P 4的坐标为(-21-233,0)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分别为P 1(21-233,0)、P 2(-33,0)、P 3(-3,0)、P 4(-21-233,0).7. 如图∥,等腰直角∥ABC 的斜边AB 长为4,矩形ODEF 的边OD 长为2,DE 长为4,将等腰直角∥ABC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等腰直角∥A ′B ′C ′.(∥)当线段A ′C ′所在直线经过点E 时,求此时直线A ′C ′的解析式;(∥)连接C ′F ,C ′E ,当线段C ′F 和线段C ′E 之和最短时,求矩形ODEF 和等腰直角∥A ′B ′C ′重叠部分的面积;(∥)当矩形ODEF 和等腰直角∥A ′B ′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5时,求直线A ′C ′与y 轴交点的坐标(直接写出答案即可).第7题图解:(∥)当A ′C ′所在直线经过点E ,如解图∥. ∥∥CAB =45°, ∥∥C ′A ′B ′=45°, 在Rt∥EA ′D 中,DE =4, ∥A ′D =4, ∥OD =2, ∥A ′O =2, ∥A ′(-2,0),设直线A ′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两点A ′(-2,0),E (2,4)代入 得⎩⎪⎨⎪⎧-2k +b =02k +b =4,解得⎩⎪⎨⎪⎧k =1b =2. ∥A ′C ′此时的解析式为y =x +2;第7题解图∥(∥)∥点C的运动轨迹为直线y=2.∥点E关于点C′的运动轨迹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FD,如解图∥,当C运动到FD的中点时,FC′+C′D最小,即FD的长,即FC′+EC′最小.∥此时A′C′与OF交于M,B′C′与DE交于N,∥OA′=OM=1,B′D=DN=1,即S∥B′DN=S∥A′OM=1.则S五边形ODNC′M=S∥A′B′C′-S∥B′DN-S∥A′OM=4×2×12-1×1×12-1×1×12=4-1=3.第7题解图∥(∥)直线A′C′与y轴交点的坐标为(0,2+22)或(0,2-22).【解法提示】当C在y轴上时,此时B′与D重合,∥矩形ODEF与∥A′B′C′重合部分为∥COB.∥S ∥COB =12×2×2=2<2.5,故当重叠部分面积为2.5时,C ′必在矩形ODEF 内部,此时重合部分面积S =S ∥A ′B ′C ′-S ∥B ′DN -S ∥A ′OM =2.5,∥4-S ∥B ′DN -S ∥A ′OM =2.5, 即12OM 2+12DN 2=1.5, ∥OM 2+DN 2=3, 而OM =OA ′,DN =DB ′, OA ′+DB ′=A ′B ′-OD =2, ∥OM +DN =2,DN =2-OM , ∥OM 2+(2-OM )2=3, OM 2+OM 2-4OM +4-3=0, 2OM 2-4OM +1=0,解得OM =2+22或OM =2-22, 故当重合部分面积为2.5时,直线A ′C ′与y 轴交点的坐标为(0,2+22)或(0,2-2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 是边BC 上的动点(与端点B 、C 不重合),过点D 作直线y =-12x +b 交边OA 于点E . (∥)如图∥,求点D 和点E 的坐标(用含b 的式子表示);(∥)如图∥,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矩形O1A1B1C1,试探究矩形O1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矩形OABC绕着它的对称中心旋转,如果重叠部分的形状是菱形,请直接写出这个菱形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第8题图解:(∥)∥四边形OABC是矩形,∥CB∥x轴,由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可得点D的纵坐标为1,当y=1时,-12x+b=1,解得:x=2b-2,∥点D的坐标为(2b-2,1),当y=0时,-12x+b=0,解得:x=2b,∥点E的坐标为(2b,0);(∥)如解图,设CB与O1A1的交点为点M,C1B1与OA的交点为点N,∥四边形OABC,四边形O1A1B1C1是矩形,∥CB∥OA,C1B1∥O1A1,∥四边形DMEN是平行四边形,∥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矩形O1A1B1C1,∥∥1=∥2,∥CB∥OA,∥∥2=∥3,∥∥1=∥3,∥DM=ME,∥平行四边形DMEN是菱形,过点D作DH∥OA于点H,由D(2b-2,1),E(2b,0)可知CD=2b-2,OE=2b,OH=CD=2b-2,DH=1,∥EH=OE-OH=2b-(2b-2)=2,设菱形DMEN的边长为m,在Rt∥DHN中,DH=1,HN=EH-NE=2-m,DN=m,由DH2+HN2=DN2,得:12+(2-m)2=m2,解得m=54,∥S菱形DMEN=NE·DH=54×1=54,∥重叠部分菱形DMEN 的面积不变,为54;第8题解图(∥)当NE =1时,菱形面积的最小值是1; 当NE =53时,菱形面积的最大值是53.(D 与C 重合,A 与E 重合,设DN =AN =x , 在Rt∥DNO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计算)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的坐标为(0,2),∥ABO 为等边三角形,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不与O 点重合),将线段AP 绕A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P 点的对应点为点Q . (∥)求点B 的坐标;(∥)当点P 在x 轴负半轴运动时,求证:∥ABQ =90°;(∥)连接OQ ,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当OQ ∥AB 时,求点P 的坐标.第9题图解:(∥)如解图∥,过点B 作BC ∥x 轴于点C ,∥∥AOB 为等边三角形,且OA =2, ∥∥AOB =60°,OB =OA =2, ∥∥BOC =30°,而∥OCB =90°, ∥BC =12OB =1,OC =3, ∥点B 的坐标为B (3,1);(∥)由题意得AP =AQ, AO =AB, ∥P AQ =∥OAB , ∥∥P AO =∥QAB=60°.在∥APO 与∥AQB 中,⎩⎪⎨⎪⎧AP =AQ ∥P AO =∥QAB AO =AB ,∥∥APO ∥∥AQB , ∥∥ABQ =∥AOP =90°; (∥)当点P 在x 轴正半轴上时, ∥∥OAB =60°,∥将A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时,点Q 在点B 上方, ∥OQ 和AB 必相交,当点P 在x 轴负半轴上时,点Q 在点B 的下方, ∥AB ∥OQ ,∥BQO =90°,∥BOQ =∥ABO =60°. 在Rt∥BOQ 中,OB =2,∥OBQ =90°-∥BOQ =30°, ∥BQ =3,由(∥)可知,∥APO∥∥AQB,∥OP=BQ=3,∥此时点P的坐标为(-3,0).第9题解图10.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B(5,4),将矩形沿过点C的直线翻折,使点B 落在线段OA上的点D处,折痕交AB于点E,P(m,0)是射线OA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CE和直线CB于点Q和点R.(∥)求点E的坐标;(∥)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求CRQR的值;(∥)设直线CE交x轴于点F,直线PR交直线CD于点K,连接KE,当∥CKE=∥CFO时,求出m的值和线段CQ的长.图∥ 备用图第10题图解:(∥)设E(5,y),∥AE =y ,BE =4-y ,由旋转得CD =BC =5,DE =BE =4-y , 在Rt∥COD 中,CO =4,OD =CD 2-CO 2=3,∥AD =AO -DO =5-3=2, 在Rt∥DAE 中,DE 2=AD 2+AE 2, ∥(4-y )2=22+y 2, 解得y =32, ∥E (5,32);(∥)如解图∥,∥PQ ∥x 轴, ∥PQ ∥AB , ∥∥CQR ∥∥CEB , ∥CR QR =CB EB =54-32=2;图∥ 图∥第10题解图(∥)如解图∥,∥∥CKE =∥CFO ,∥KCE =∥FCD ,∥∥KCE∥∥FCD,∥CKCF=CECD.∥C(0,4),E(5,3 2),∥直线CE的解析式为y=-12x+4,CE=52+(4-32)2=552.∥F(8,0).∥CF=CO2+FO2=4 5.∥C(0,4),D(3,0),∥直线CD的解析式为y=-43x+4.设K(m,-43m+4),∥KR=|-43m+4-4|=43m,∥CR=m,∥CK=CR2+KR2=m2+(43m)2=53m,∥CKCF=CECD,∥53m45=5525,解得m=6;∥Q在直线CE上,∥Q(6,1),∥CQ=CR2+QR2=62+(4-1)2=3 5.。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平移、旋转变换_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平移、旋转变换_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平移、旋转变换_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单选题专训及答案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单选题专训1、(2015大连.中考真卷)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的点的坐标是()A . (1,2)B . (3,0)C . (3,4)D . (5,2)2、(2017东光.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B′,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则这四个点组成的四边形ABB′A′的面积是()A . 4B . 6C . 9D . 133、(2019大同.中考模拟) 将抛物线y=x2﹣x+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A . y=x2+3x+6B . y=x2+3xC . y=x2﹣5x+10D . y=x2﹣5x+44、(2018灌南.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x的图象为直线l,作点A1(1,0)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2,将A2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 3;再作A3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4,将A4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5;….则按此规律,所作出的点A2015的坐标为()A . (1007,1008)B . (1008,1007)C . (1006,1007)D . (1007,1006)5、(2019陕西.中考模拟) 将直线y=﹣x+a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经过点A(3,3),则a的值为()A . 4B . ﹣4C . 2D . ﹣26、(2018嘉兴.中考模拟) 如图,半径为1的的圆心A在抛物线y=(x-3)2-1上,AB∥x轴交于点B(点B在点A的右侧),当点A在抛物线上运动时,点B随之运动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A . y=(x-4)2-1B . y=(x-3)2C . y=(x-2)2-1D . y=(x-3)2-27、(2018青岛.中考模拟)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三角形各点的纵坐标都减去﹣3,横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A . 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B . 向下平移了3个单位C . 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D . 向左平移了3个单位8、(2018青岛.中考模拟) 如图,线段AB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1B1,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1, B1,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上有一个点P(a,b),则点P在A1B1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 )A . (a-2,b+3)B . (a-2,b-3)C . (a+2,b+3)D . (a+2,b-3) 9、(2017成武.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3,1),C(﹣1,2),若将△ABC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1,2),则点C的对应点C1的坐标为()A . (﹣1,5)B . (2,2)C . (3,1)D . (2,1)10、(2017中.中考模拟) 如图,将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A . (6,1)B . (0,1)C . (0,﹣3)D . (6,﹣3)11、(2019滨州.中考真卷)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则点的坐标是().A .B .C .D .12、(2018深圳.中考模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A . (﹣3,﹣2)B . (2,2)C . (﹣2,2)D . (2,﹣2)13、(2016菏泽.中考真卷) 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A . 2B . 3C . 4D . 514、(2017河南.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三角形OAB的顶点B的坐标为(2,0),点A在第一象限内,将△OAB沿直线OA的方向平移至△O′A′B′的位置,此时点A′的横坐标为3,则点B′的坐标为()A . (4,2 )B . (3,3 )C . (4,3 )D . (3,2 )15、(2017濮阳.中考模拟)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2,3),B(﹣3,1),C(0,1),规定“平行四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则连续经过2017次变换后,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M的坐标为()A . (﹣2017,2)B . (﹣2017,﹣2)C . (﹣2018,﹣2)D . (﹣2018,2)16、(2011河南.中考真卷) 如图,将一朵小花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三象限内的甲位置,先将它绕原点O旋转180°到乙位置,再将它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到丙位置,则小花顶点A在丙位置中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A . (3,1)B . (1,3)C . (3,﹣1)D . (1,1)17、(2019莆田.中考模拟) 如图,将“笑脸”图标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点P的对应点P'的坐标是()A . (﹣1,6)B . (﹣9,6)C . (﹣1,2)D . (﹣9,2)18、(2012来宾.中考真卷)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M(1,2)向左平移2个长度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A . (﹣1,2)B . (3,2)C . (1,4)D . (1,0)19、(2015来宾.中考真卷)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M(2,1)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为()A . (2,﹣1)B . (2,3)C . (0,1)D . (4,1)20、(2017海南.中考真卷)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二象限,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与△A1B1C1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则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A . (﹣3,2)B . (2,﹣3)C . (1,﹣2)D . (﹣1,2)21、(2016雅安.中考真卷) 已知△ABC顶点坐标分别是A(0,6),B(﹣3,﹣3),C(1,0),将△ABC平移后顶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是(4,10),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A . (7,1)B . B(1,7)C . (1,1)D . (2,1)22、(2019兰州.中考真卷) (2019·兰州)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四边形ABCD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得到四边形A1B1C1D1,已知A(-3,5),B(-4,3),A 1(3,3),则点B1坐标为()A . (1,2)B . (2,1)C . (1,4)D . (4,1)23、(2017西宁.中考真卷)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A . (﹣3,﹣2)B . (2,2)C . (﹣2,2)D . (2,﹣2)24、(2020迁安.中考模拟)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内,双曲线的解析式为,若将原坐标系的轴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则双曲线在新坐标系内的解析式为()A .B .C .D .25、(2020莆田.中考模拟) 已知A(1,﹣3),B(2,﹣2),现将线段AB平移至A 1B1,如果A1(a,1),B1(5,b),那么a b的值是()A . 32B . 16C . 5D . 426、(2020兰州.中考模拟)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轴上,点的坐标为.将先绕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变换后点的对应点坐标是( )A .B .C . (3,2)D . (2,2)27、(2020台州.中考真卷) 如图,把△ABC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顶点C(0,-1)对应点的坐标为()A . (0,0)B . (1,2)C . (1,3)D . (3,1)28、(2020黄冈.中考模拟) 如图,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 )A . ﹣3B . 3C . ﹣2D . 029、(2021长沙.中考模拟) 如图,将线段平移到线段的位置,则a-b的值为()A . 4B . 0C . 3D .30、(2021西山.中考模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分别是,,平移后得到线段,A点的对应点坐标,则的坐标为()A .B .C .D .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单选题答案1.答案:D2.答案:D3.答案:A4.答案:B5.答案:A6.答案:A7.答案:A8.答案:A9.答案:D10.答案:B11.答案:A12.答案:B13.答案:A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A20.答案:B21.答案:C22.答案:B23.答案:B24.答案:25.答案:26.答案:27.答案:28.答案:29.答案:30.答案:。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测试题(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4,0),把△AOB 绕点O 旋转,使点A ,B 分别落在点A ′,B ′处,若A ′B ′∥x 轴,点B ′在第一象限,则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 ) A .(912,55-) B .(129,55-) C .(1612,55-) D .(1216,55-) 2.下列图案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为()3,2,连接OA 并把线段OA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 )A .()2,3B .()2,3-C .()3,2-D .()2,3- 4.下列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5.如图,等边ABC 的顶点(1,1)A ,(3,1)B ,规定把等边ABC “先沿x 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这样连续经过2021次变换后,ABC 顶点C 的坐标为( )A .(2020,13)-+B .(2020,13)---C .(2019,13)-+D .(2019,13)--- 6.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四幅图是垃圾分类标志图案,每幅图案下配有文字说明.则四幅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有害垃圾B .可回收物C .厨余垃圾D .其他垃圾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一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一定也是轴对称图形;B .如果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一定也是轴对称图形;C .如果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一定也是旋转对称图形;D .如果一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一定也是中心对称图形;8.关于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平行,但不一定相等;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④有可能所有对应点的连线都在同一条直线上.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①②9.下列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 10.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汽车标识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是( ) A . B . C . D .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 -1)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B ,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 )A .8B 34C 13D .3212.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锐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经过旋转,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C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一定也是真命题D .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二、填空题13.把直线3y 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若直线AB 经过点(,)C a b ,且36,a b +=则直线AB 的表达式为_______14.已知A 、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若点A 的坐标为(-1,2),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BAC =105°,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AB ′C ′.若点B 恰好落在BC 边上,且AB ′=CB ′,则∠C ′的度数为_____°.16.如图是某公园里一处矩形风景欣赏区ABCD ,长AB=50米,宽BC=30米,为方便游人观赏,公园特意修建了如图所示的小路(图中非阴影部分),小路的宽均为1米,那么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出口A 到出口B 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______米.17.已知点(),1A a a +在直线122y x =+上,则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 18.如图,在ABC 中,60,BAC ∠=︒将ABC 绕着点A 顺时针旋转40︒后得到,ADE 则BAE ∠的度数为_______.19.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4,点M 在CD 的边上,且DM=1,ΔAEM 与ΔADM 关于AM 所在的直线对称,将ΔADM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 旋转90°得到ΔABF ,连接EF ,则线段EF 的长为_________20.如图,在ABC ∆中,8AB =,6AC =,30BAC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11AB C ∆,连接1BC ,则1BC 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2,0),点B (0,2),把△ABO 绕点B 逆时针旋转,得△A ′BO ′,点A ,O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 ′,O ′.记旋转角为α.(1)如图①,当点O ′落在边AB 上时,求点O ′的坐标;(2)如图②,当α=60°时,求AA ′的长及点A ′的坐标.2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请仅用无刻度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在图①中,将线段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使点A 与点B 重合,点B 与点C 重合,作出点O 的位置.(2)在图②中,E 为AB 的中点,将ABD △绕点D 逆时针旋转某个角度,得到CFD △,使DA 与DC 重合,作出CFD △.23.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点D 在AC 上,将ADB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EB △.(1)求DCE ∠的度数;(2)若8AB =,13AD CD =,求DE 的长. 24.将两块大小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30BAC B A C ''∠=∠=︒)按图①的方式放置,固定三角板A B C '',然后将三角板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90︒)至图②所示的位置,AB 与A C '交于点E ,AC 与A B ''交于点F ,AB 与A B ''交于点O .(1)求证:BCE B CF '△≌△;(2)当旋转角等于30时,AB 与A B ''垂直吗?请说明理由.25.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给出了△ABC (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 (1)△ABC 的面积为 ;(2)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点P 到边AB 、BC 的距离相等;(3)画出△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A 1B 1C 1;再将△A 1B 1C 1向下平移4个单位,画出平移后得到的△A 2B 2C 2.26.已知:点A 、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1)写出这两点坐标:A_______,B________;(2)点A 平移到点(0,-1),请说出是怎样平移的,并写出点B 平移后的坐标. (3)求△AOB 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设A ′B ′交y 轴于T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 ′B ′的长度,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OT 的长度,最后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 ′T ′的长度,即可求出A ′点坐标 .【详解】解:如图,设A ′B ′交y 轴于T ′.∵A (0,3),B (4,0),∴OA =3,OB =4,∵∠A ′OB ′=90°,OT'⊥A ′B ′,OA =OA ′=3,OB =OB ′=4,∴AB =A ′B ′22OA OB +2234+,∵A OB S ''=12•OA ′•OB ′=12•A ′B ′•OT ′,∴OT ′=125, ∴A ′T ′=22OA OT '-=221293()55-=, ∴A ′(-95,12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旋转,熟练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3.D解析:D【分析】如图: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过点'A 作D y A '⊥轴于点D ,可得'ABO ODA ∆∆≌,所以,3OD =,'2DA =,即可求解点'A 的坐标【详解】如图,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过点'A 作'A D x ⊥轴于点D ,∴∠ABO =∠A 'DO =90°,由题意得AO=A 'O ,∠AO A '=90°,∴∠AOD +∠A 'OD =90°,∵90AOB AOD ∠+∠=︒,∴AOB A OD '∠=∠,∴'AOB A OD ∆∆≌,∴OB=OD =3,AB=A 'D =2,∵点A '在第二象限,∴点A '坐标为(2,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换—旋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采用作x 轴或y 轴的垂线段,实现化斜为直,是一种常见方法.4.A解析:A【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解答.【详解】A 、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5.D解析:D【分析】先求出点C 坐标,第一次变换,根据轴对称判断出点C 变换后在x 轴下方然后求出点C 纵坐标,再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点C 变换后的横坐标,最后写出第一次变换后点C 坐标,同理可以求出第二次变换后点C 坐标,以此类推可求出第n 次变化后点C 坐标.【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3-1=2∴点C 到x 轴的距离为1+212⨯=+2 ∴C(2,1+由题意可得:第1次变换后点C 的坐标变为(2-1,1),即(1,1-,第2次变换后点C 的坐标变为(2-21),即(0,1+第3次变换后点C 的坐标变为(2-3,1),即(-1,1--第n次变换后点C的坐标变为(2-n,1)(n为奇数)或(2-n,1+为偶数),∴连续经过2021次变换后,等边ABC的顶点C的坐标为(-2019,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即翻折)和平移的特点求解点的坐标,在求解过程中找到规律是关键.6.A解析:A【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详解】A选项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B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C选项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选项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要注意: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7.C解析:C【分析】根据旋转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性质判断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如果一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果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如果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一定也是旋转对称图形,故选项符合题意;D、如果一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那么这个图形不一定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当一个旋转对称图形没有旋转180︒则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属于基础题,注意掌握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8.C解析: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分别求解即可.【详解】①的说法“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错误;②的说法“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相交”错误;③的说法“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正确;④的说法“有可能所有对应点的连线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正确;故正确的说法为③④.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9.B解析: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不合题意;B、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完全重合.10.D解析:D【分析】根据平移作图是一个基本图案按照一定的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连续作图设计出的图案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不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故此选项错误;B、不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故此选项错误;C、不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故此选项正确;D、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故此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移设计图案,解题关键是掌握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11.C解析:C【分析】首先确定B 点坐标,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线段AB 的长度.【详解】点A (2,-1)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B ,则B (2+3,-1+2),即B (5,1),线段AB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12.D解析:D【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旋转的性质、逆命题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A 、两锐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原命题是假命题;B 、经过旋转,对应线段相等,原命题是假命题;C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原命题是假命题;D 、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是真命题;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旋转的性质、逆命题等知识,难度不大.二、填空题13.【分析】利用平移规律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设直线y=-3x 向上平移了m 个单位∴直线的解析式为y=-3x+m ∵直线经过点∴b=-3a+m ∵∴b=-3a+6∴-3a+m=-3a+6∴m=6∴直线AB 的解析解析:36y x =-+.【分析】利用平移规律,列式计算即可.设直线y= -3x 向上平移了m 个单位,∴直线的解析式为y= -3x+m ,∵直线AB 经过点(,)C a b ,∴b=-3a+m ,∵36,a b +=∴b=-3a+6,∴-3a+m=-3a+6,∴m=6,∴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3x+6,故答案为:y=-3x+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熟记平移规律,灵活确定函数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14.(1-2)【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都变为相反数计算即可【详解】∵A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点A 的坐标为(-12)∴点B 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准确计算是解 解析:(1,-2)【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都变为相反数计算即可.【详解】∵A 、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点A 的坐标为(-1,2),∴点B 的坐标为()1,2-;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5.25【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得∠C=∠CAB=AB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CAB ∠B=∠AB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详解】解:∵AB=CB ∴∠C=∠CAB ∴∠ABB=∠C+解析:25【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得∠C=∠C',AB=AB',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CAB',∠B=∠AB'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详解】解:∵AB'=CB',∴∠C=∠CAB',∴∠AB'B=∠C+∠CAB'=2∠C ,∵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C=∠C',AB=AB',∴∠B=∠AB'B=2∠C ,∵∠B+∠C+∠CAB=180°,∴3∠C=180°-105°,∴∠C=25°,∴∠C'=∠C=2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的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16.98【解析】∵利用已知可以得出此图形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分析水平距离等于AB 铅直距离等于(AD-1)×2又∵长AB=50米宽BC=25米∴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出口A 到出口B 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50解析:98【解析】∵利用已知可以得出此图形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分析,水平距离等于AB ,铅直距离等于(AD -1)×2,又∵长AB =50米,宽BC =25米,∴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出口A 到出口B 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50+(25-1)×2=98米,故答案为98.17.(-2-3)【分析】首先把点代入中计算出的值再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可以直接得到答案【详解】解:点在直线上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解析:(-2,-3)【分析】首先把点(,1)A a a +代入122y x =+中,计算出a 的值,再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可以直接得到答案.【详解】 解:点(,1)A a a +在直线122y x =+上, 1122a a ∴+=+, 2a ∴=,(2,3)A ∴,∴点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键是掌握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18.100°【分析】根据旋转角可得∠CAE=40°然后根据∠BAE=∠BAC+∠C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40°后得到△ADE∴∠CAE=40°∵∠BAC=6解析:100°【分析】根据旋转角可得∠CAE=40°,然后根据∠BAE=∠BAC+∠CA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40°后得到△ADE,∴∠CAE=40°,∵∠BAC=60°,∴∠BAE=∠BAC+∠CAE=60°+40°=100°.故答案为:100°.【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是基础题,确定出∠CAE=40°是解题关键.19.5【分析】连接BM先判定△FAE≌△MAB(SAS)即可得到EF=BM在Rt△BCM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M的值【详解】如图连接BM∵△AEM与△ADM关于AM所在的直线对称∴AE=AD∠MAD=解析:5【分析】连接BM.先判定△FAE≌△MAB(SAS),即可得到EF=BM.在Rt△BCM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M的值.【详解】如图,连接BM.∵△AEM与△ADM关于AM所在的直线对称,∴AE=AD,∠MAD=∠MAE.∵△ADM按照顺时针方向绕点A旋转90°得到△ABF,∴AF=AM,∠FAB=∠MAD,∴∠FAB=∠MAE ,∴∠FAB+∠BAE=∠BAE+∠MAE ,∴∠FAE=∠MAB ,∴△FAE ≌△MAB (SAS ),∴EF=BM .因为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则MC=4-1=3,BC=4.在Rt △BCM 中,∵BC 2+MC 2=BM 2,∴42+32=BM 2,解得:BM =5,∴EF=BM=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0.【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出在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在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旋转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是解此题的关键解析:10【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出11116,30,60AC BAC B AC BA A B C ==∠=∠=︒∠=︒,在1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8AB =,6AC =,30BAC ∠=,∴1116,30AC BAC B AC AC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11AB C ∆,∴160BAB ∠=︒∴190BAC ∠=︒∴在1ABC ∆中,110BC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旋转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出190BAC ∠=︒是解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点O ′的坐标为(2,2﹣2);(2)AA ′=22,点A ′的坐标为(1+3,1+3)【分析】(1)根据点A (2,0),点B (0,2),可得△A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点O′落在边AB 上时,α=45°,可得点O′的横坐标为12AB =2,纵坐标为2﹣2,即可得答案; (2)根据勾股定理得AB ,由旋转性质可得∠A′BA =60°,A′B =AB ,继而得出AA′和点A′的坐标.【详解】解:(1)如图①,∵点A(2,0),点B(0,2),∴OA =OB =2,△A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22,当点O′落在边AB 上时,α=45°,∴点O′的横坐标为22O ′B =2,纵坐标为2﹣2, ∴点O′的坐标为(2,2﹣2);(2)如图②,当α=60°时,∴∠ABA′=60°,AB =A′B ,∴△ABA′为等边三角形,∴AA′=A′B =AB =22,连接OA′,在△OBA′和△OAA′中,OB OA OA OA A A A B '''=⎧='⎪⎨⎪=⎩, ∴△OBA′≌△OAA′(SSS ),∴∠BOA′=∠AOA′,∠BA′O =∠AA′O ,∴直线OA′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OA′⊥AB ,∴OA′=2+6,∴点A′的坐标为(1+3 ,1+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如图所示,点O 即为所求.见解析;(2)如图所示,CFD △即为所求.见解析.【分析】(1)依题意做出两条对应点的中垂线的交点既是旋转中心,旋转中心刚好在正方形中心,由于尺子没刻度,则连接两条对角线交点既是点O 的位置.(2)依题意得旋转角度90o 为,由于尺子没有刻度,第一步连接AC,BD 交点O,再连接EO 并延长EO 交DC 为H ,则H 为DC 中点,第二步连接AH 并延长交BC 延长线与F,由△ADH ≌△FCH 即可得出CF=AD ,从而得到CFD △.【详解】(1)如图所示,点O 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FD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图形的旋转,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点,准确记住旋转中心找法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23.(1)90°;(2)45【分析】(1)由BA =BC 、∠ABC =90°,可得出∠A =∠ACB =45°,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出∠BCE =∠A =45°,再由∠DCE =∠ACB +∠BCE 即可求出∠DCE 的度数;(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C 的长度,由CD =3AD 可得出AD 、CD 的长度,进而可得出CE 的长度,再在Rt △DCE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解:(1)在ABC 中,AB BC =,90ABC ∠=︒45BAC BCA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45BCE BAC ∠=∠=︒. 454590DCE BCA BCE BCA BAC ∴∠=∠+∠=∠+∠=︒+︒=︒.(2)8BC AB ==,ABC 90∠=︒,2282AC AB BC ∴=+=13AD CD =, 22AD ∴=62CD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22CE AD ==在Rt DCE 中,DCE 90∠=︒,2245DE CE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旋转的性质,找出∠ACB 和∠BCE 的度数;(2)在Rt △DCE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 的长度.24.(1)证明见解析;(2)AB 与A B ''垂直,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B=∠B′,BC=B′C ,∠BCE=∠B′CF ,利用ASA 即可证出△BCE ≌△B′CF ; (2)由旋转角等于30°得出∠ECF=30°,所以∠FCB′=60°,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可知∠BOB′的度数,最后计算出∠BOB′的度数即可.【详解】解:(1)证明:∵''BCA B CA ∠=∠,∴''BCA ACE B CA ACE ∠-∠=∠-∠,即'BCE B CF ∠=∠,又∵''B B BC B C ∠=∠=,,∴'BCE B CF ≌(2)AB 与A B ''垂直.理由如下:若旋转角等于30,即30ECF ∠=︒,∴'60FCB ∠=︒,∴'150BCB ∠=︒又∵'60B B ∠=∠=︒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得'360606015090BOB ∠=︒-︒-︒-︒=︒,∴''AB A B ⊥.【点睛】 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解题时要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角的度数,要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25.(1)4;(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利用割补法求解可得;(2)作∠ABC 的平分线,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所求;(3)先作出△A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三角形,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即可.【详解】(1)△ABC 的面积为4×3-12×1×2-12×2×3-12×2×4=4, 故答案为:4;(2)如图点P 即为所找的点;(3)如图△A 1B 1C 1和△A 2B 2C 2即为所画的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变换与平移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并据此得出变换后的对应点.26.(1)(-1,2),(3,-2);(2)把点A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4,-5);(3)S△AOB=2【分析】(1)直接根据图中点的坐标即可求得答案;(2)由A( -1,2)对应点的对应点 ( 0,-1)得平移平移规律,即可得到答案;(3)将图中ABC分补成一个长方形减去三个三角形和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A(-1,2),B(3,-2);故答案为:(-1,2),(3,-2);(2)∵点A(-1,2)平移到点(0,-1)∴把点A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B(3,-2)∴平移后的B点坐标为:(4,-5);(3)11144442121231681232 222AOBS=⨯-⨯⨯-⨯⨯-⨯-⨯⨯=----=.【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确定方法以及整体减去部分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和点的平移规律进行分析.。

19.4_坐标与图形的变化.ppt

19.4_坐标与图形的变化.ppt
A1 A
C1
B A3 O A2
C
B1
x
C3 B2
C2
B3
△A1B1C1是由△ABC向左平移7个单位长度而 得到的图形,其A1,B1,C1三个顶点坐标分别由A, 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减7,纵坐标不变得来的; △A2B2C2是由△ABC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而 得到的图形,其A2,B2,C2三个顶点坐标分别由A, 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减6,横坐标不变得来的; △A3B3C3是由△ABC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而 后向左平移7个单位长度而得到的图形(或者先向 左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 其A3,B3,C3三个顶点坐标分别由A,B,C三个 顶点的纵坐标减6,横坐标减7得来的.
1
O 2 4 6 8 x
1 O4 O
图(3)
图(4)
(2)图(1)至图(6)中的图案变化前后,其 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填写表格)
y 4 y A6
7
2 5 O -2 C6 2 C5 A5 4 B5 D5 6 8 x 3 1 O6 O D6
-4
B6 2 4 6 8 x
图(5)
图(6)
(1)图(1)至图(6)中与O,A,B,C,D 对应的点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
在坐标平面上,一只蚂蚁从原点出发,爬行的 路径如图所示.
(1)写出A,B,C,D,E这5个点的坐标.
(2)指出蚂蚁在各条 线段上爬行的方向和距离, 并填写下表.
-4 E (-3,3) 2 A (0,2) B (3,2)
-2
O
2
4 C (3,-2)
(3)在直角坐标系中, 将一个图形延坐标轴的方 向平移时,各顶点的坐标 是否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第3章 图形与坐标1(解析版)初中数学

第3章 图形与坐标1(解析版)初中数学

《阳光测评》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单元基础卷【湘教版】第3章图形与坐标(基础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共23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所给出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是()A.(3,2)B.(3,﹣2)C.(﹣3,﹣2)D.(﹣3,2)【答案】D【解答】解:A、(3,2)在第一象限,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3,﹣2)在第四象限,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3,﹣2)在第三象限,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3,2)在第二象限,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点】点的坐标2.过点A(﹣3,2)和B(﹣3,5)作直线,则直线AB()A.与x轴平行B.与y轴平行C.与y轴相交D.与x轴,y轴均相交【答案】B【解答】解:∵A(﹣3,2)、B(﹣3,5),∴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相等,则过A,B两点所在直线平行于y轴,故选:B.【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3.若点A(m,﹣2)与点B(3,n)关于原点对称,则m+n=()A.﹣1B.1C.﹣5D.5【答案】A【解答】解:∵点A(m,﹣2)与点B(3,n)关于原点对称,∴m=﹣3,n=2,∴m+n=﹣3+2=﹣1,故选:A.【知识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4.已知点P(2021,﹣2021),则点P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2021,2021)B.(﹣2021,﹣2021)C.(2021,2021)D.(2021,﹣2021)【答案】C【解答】解:∵点P(2021,﹣2021),∴点P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021,2021).故选:C.【知识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5.将点P(﹣6,﹣9)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P′,则P′坐标为()A.(﹣6,﹣8)B.(﹣6,﹣11)C.(﹣5,﹣9)D.(﹣5,﹣11)【答案】D【解答】解:点P(﹣6,﹣9)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P′,则P′坐标为(﹣6+1,﹣9﹣2),即(﹣5,﹣11),故选:D.【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6.点A(4,3)经过某种图形变化后得到点B(﹣3,4),这种图形变化可以是()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C.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D.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答案】C【解答】解:因为点A(4,3)经过某种图形变化后得到点B(﹣3,4),所以点A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B,故选:C.【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7.已知点A(4,3)和点B是坐标平面内的两个点,且它们关于直线x=﹣3对称,则平面内点B的坐标为()A.(0,﹣3)B.(4,﹣9)C.(4,0)D.(﹣10,3)【答案】D【解答】解:设点B的横坐标为x,∵点A(4,3)与点B关于直线x=﹣3对称,∴=﹣3,解得x=﹣10,∵点A、B关于直线x=﹣3对称,∴点A、B的纵坐标相等,∴点B(﹣10,3).故选:D.【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8.2020年9月16日,云南省瑞丽市共诊断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缅甸输入.下列表述,能确定瑞丽位置的是()A.云南西部B.云南与缅甸交界处C.东经97.85°D.东经97.85°,北纬24.01°【答案】D【解答】解:A、云南西部,位置不确定,故本选项错误;B、云南与缅甸交界处,位置不确定,故本选项错误;C、东经97.85°,位置不明确,故本选项错误;D、东经97.85°,北纬24.01°,有序数对,位置明确,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知识点】坐标确定位置9.下列说法中:①点(1,a)一定在第四象限;②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一象限;③横坐标为零的点在y轴上,纵坐标为零的点在x轴上;④直角坐标系中,在y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是(0,5),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答】解:①中,a>0时点就不在第四象限,故说法错误;②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一象限,说法正确;③横坐标为零的点在y轴上,纵坐标为零的点在x轴上,说法正确;④在y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的点的坐标是(0,5)也可以是(0,﹣5),所以说法错误.②③两种说法正确.故选:B.【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A2A3,△A3A4A5,△A5A6A7,△A7A8A9,…,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点A1,A3,A5,A7,A9的坐标分别为A1(3,0),A3(1,0),A5(4,0),A7(0.0),A9(5.0),依据图形所反映的规律,则A102的坐标为()A.(2,25)B.(2,26)C.(,﹣)D.(,﹣)【答案】B【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A2的坐标(2,1),A6的坐标(2,2),A10的坐标(2,3),…,∵102=25×4+2,∴A102的纵坐标为(102+2)÷4=26∴A102的坐标(2,26).故选:B.【知识点】规律型:点的坐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已知点A(﹣3,1),点B在y轴正半轴上,且AB=5,则点B的坐标为:.【答案】(0,5)【解答】解:∵点B在y轴正半轴上,设点B的坐标为(0,x),AB=5,∴=5,解得x=5或﹣3,∵点B在y轴正半轴上,∴x=5.故答案为(0,5).【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2.若点P(2x,x﹣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为5,则x的值为.【解答】解:当点P在第一象限,x﹣3>0,解得:x>3,且2x+x﹣3=5,解得:x=<3,不合题意;当点P在第二象限,,不等式组无解,不合题意;当点P在第三象限,,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0,则﹣2x﹣x+3=5,解得:x=﹣;当点P在第四象限,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x<3,故2x﹣(x﹣3)=5,解得:x=2,当点P在x轴上,则x﹣3=0,解得:x=3,此时2x=6,不合题意;当点P在y轴上,则2x=0,解得:x=0,此时|x﹣3|=3,不合题意;综上所述:x=﹣或x=2.【知识点】点的坐标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1,0),A2(2,3),A3(3,2),A4(4,5)…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点A2013的坐标为.【答案】(2013,2012)【解答】解:设A n(x,y),∵当n=1时,A1(1,0),即x=n=1,y=1﹣1=0,当n=2时,A2(2,3),即x=n=2,y=2+1=3;当n=3时,A3(3,2),即x=n=3,y=3﹣1=2;当n=4时,A4(4,5),即x=n=4,y=4+1=5;…∴当点的位置在奇数位置横坐标与下标相等,纵坐标减1,当点的位置在偶数位置横坐标与下标相等,纵坐标加1,∴A2013(x,y)的坐标是(n,n﹣1)∴点A2013的坐标为(2013,2012).故答案为:(2013,2012).【知识点】规律型:点的坐标14.已知A、E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则下面结论:(1)A、E两点关于x轴对称;(2)A、E两点关于y轴对称;(3)A、E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答案】(1)【解答】解:由A、E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得A、E两点关于x轴对称,故答案为:(1).【知识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15.如图,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D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解答】解:∵点D的坐标为(1,),∴AD==2,∵四边形ABCD为菱形,∴CD=AD=2,CD∥AB,∴C点坐标为(3,).故答案为(3,).【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菱形的性质16.如图,△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3,6),B(1,3),C(4,2).如果将△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那么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答案】(8,3)【解答】解:由图知A点的坐标为(3,6),根据旋转中心C,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角度90°,画图,从而得A′的坐标为(8,3).【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2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点P(8﹣2m,m﹣1).(1)若点P在x轴上,求m的值.(2)若点P在第一象限,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求P点的坐标.【解答】解:(1)∵点P(8﹣2m,m﹣1)在x轴上,∴m﹣1=0,解得:m=1;(2)∵点P在第一象限,且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8﹣2m=m﹣1,解得:m=3,∴P(2,2).【知识点】点的坐标18.(1)A(1,﹣2)、B(﹣2,2)两点间的距离为;(2)C(﹣5,0)、D(3,0)两点间的距离为;(3)E(0,3)、F(0,9)两点间的距离为.【答案】【第1空】5【第2空】8【第3空】6【解答】解:(1)AB==5.故答案是:5;(2)CD=|﹣5﹣3|=8;故答案是:8;(3)EF=|3﹣9|=6.故答案是:6.【知识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9.已知点A(2,m),B(n,﹣5),根据下列条件求m,n的值.(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2)AB∥y轴.【解答】解:(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m=﹣5,n=﹣2;(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m≠﹣5,n=2.【知识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0.已知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0,0)、B(1,2)、C(5,4)、D(7,0).(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画出四边形AB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答】解:(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过B作BE⊥AD于E,作CF⊥AD于F,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1×2+×(2+4)×4+×2×4=17.【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1(,),A3(,),A12(,);(2)写出点A4n的坐标(n是正整数);(3)指出蚂蚁从点A100到点A101的移动方向.【答案】【第1空】0【第2空】1【第3空】1【第4空】0【第5空】6【第6空】0【解答】解:(1)由图可知,∴A1(0,1),A3(1,0),A12(6,0);故答案为:0,1;1,0;6,0;(2)∵n是4的倍数,∴根据(1)OA n=n÷2=,∴点A n的坐标(,0),∴A n﹣1(﹣1,0),A n+1(,0),A n+2(+1,1);(3)∵100÷4=25,∴100是4的倍数,∴A100(50,0),∵101÷4=25…1,∴A101与A100横坐标相同,∴A101(50,1),∴从点A100到点A101的移动方向与从点O到A1的方向一致,为从下向上.【知识点】规律型:点的坐标22.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求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此题平移规律是:(x+2,y+3),照此规律计算可知原三个顶点(﹣1,4),(﹣4,﹣1),(1,1)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1,7),(﹣2,2),(3,4).【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23.如图,△DEF是△ABC经过某种变换得到的图形,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分别是对应点,观察点与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的坐标,并说说对应点的坐标有哪些特征;(2)请你具体说明△DEF是△ABC经过如何变换得到的图形;(3)若点P(2a﹣12,﹣3a)与点Q(3b,2b+5)也是通过上述变换得到的一对对应点,求a、b的值.【解答】解:(1)A(2,3),D(﹣2,﹣3);B(1,2),E(﹣1,﹣2);C(3,1),F(﹣3,﹣1),这三组对应点的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2)△DEF是由△ABC绕原点O旋转180°得到;(3)根据题意得2a﹣12+3b=0,﹣3a+2b+5=0,解得a=3,b=2.【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第3课时用坐标表示点在坐标系中的一次平移习题pptx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平移第3课时用坐标表示点在坐标系中的一次平移习题pptx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即线段 BC 扫过的区域的面积为16.
【答案】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母题·教材P84做一做]如图,△ 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A (-2,3), B (-3,0), C (-1,-1).将△ ABC 平移后
得到△ A ' B ' C ',且点 A 的对应点是 A '(2,3),点 B , C
∴ OC =3.∴△ OAB 沿 x 轴向右平移的距离为3.
∴点 D 是由点 A (3,5)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点 D 的坐标为(6,5).
1
2
3
4
5பைடு நூலகம்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练点2 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5. 若把点 M ( a , b )的纵坐标加上2,则点 M 实现了(
A. 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 CF = CC1+ C1 C2+ C2 E + EF =3+3+5+6=
17(cm).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2024·滨州期末]如图,△ OAB 的边 OB 在 x 轴的正半轴
上,点 B 的坐标为(6,0),把△ OAB 沿 x 轴向右平移4个
单位长度,得到△ CDE ,连接 AC , DB ,若△ DBE 的
∵∠ CAB =90°, BC =5,∴ AC =4,

桂林市第一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坐标系内的变换例题赏析素

桂林市第一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坐标系内的变换例题赏析素

坐标系内的变换例题赏析图形与坐标是新课程中新增添的内容,应注意把“形”与“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的中考试题不断地创新,本部分的内容将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内容之一,下面分类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一、平移变换例1.下面的三角形ABC,三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4,-2),C(5,3)下面将三角形三顶点的坐标做如下变化(1)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此时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2)横、纵坐标均乘以-1,所得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3)在(2)的条件下,横坐标减去2,纵坐标加上2,所得图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变化?解:(1)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所得各顶点的坐标依次是A(0,0),B(4,-4),C(5,6),连结OB.OC.BC,整个三角形纵向拉长原来的2倍.(2)横纵坐标均乘以-1,所得各顶点坐标依次为A(0,0),B(-4,2),C(-5,-3),连结OB.OC.BC,整个三角形绕原点旋转180°.(3)横坐标减去2,坐标加上2,得各顶点坐标为A(-2,2),B(-6,4),C(-7,-1),连结AB.BC.CA,所得三角形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2个单位.(图略)点评:本题是坐标内的平移变化问题,只要充分利用网格的特点通过坐标变换来探究图形的变换,这样就把坐标与图形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二、旋转变换例2.如图2,如果将图中各点纵、横坐标分别乘以-1,那么所得图案将发生什么变化?解:所得图案是将原图案绕原点旋转180°而得到。

点评:本题是坐标系中的旋转问题,主要利用网格的特点,考查了直角坐标系和旋转的有关知识,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过程和分析能力三、轴对称变换例3.如图,请写出△ABC中各顶点的坐标.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m:x=•-1,并作出△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A′B′C′.若P(a,b)是△ABC中AC边上一点,•请表示其在△A′B′C′中对应点的坐标.分析:直线m:x=-1表示直线m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1,因此过点(-1,0)•作y 轴的平行线即直线m.画出直线m后,再作点A.C关于直线m的对称点A′、C′,•而点B 在直线m上,则其关于直线m对称的点B′就是点B本身.解:(1)△ABC中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1,4)、B(-1,1)、C(2,-1)(2)如右图,过点(-1,0)作y轴的平行线m,即直线x=-1.(3)如右图,分别作点A.B.C关于直线m对称的点A′(-3,4)、B′(-1,1)、C′(-4,-1),并对顺次连接A′、B′、C′三点,则△A′B′C′即为所求.(4)观察发现三组对称点的纵坐标没有变化.而横坐标都可以表示为2×(-1)•减去对应点的横坐标.所以点P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a,b)。

中考数学练习《坐标与图形的变换》(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练习《坐标与图形的变换》(含答案解析)

坐标与图形的变换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个无理数B.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C.8的立方根是±2D.若点P(﹣2,a)和点Q(b,﹣3)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为52.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1,7),(﹣2,2),(3,4)B.(1,7),(﹣2,2),(4,3)C.(1,7),(2,2),(3,4)D.(1,7),(2,﹣2),(3,3)3.如图,已知△ABC的顶点B的坐标是(2,1),将△ABC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后,点B平移到B1,则B1的坐标是()A.(4,1)B.(0,1)C.(﹣1,1) D.(1,0)4.如图,把矩形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C在x轴上,OA在y轴上,且OC=2,OA=4,把矩形OABC绕着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OA′B′C′,则点B′的坐标为()A.(2,3)B.(﹣2,4) C.(4,2)D.(2,﹣4)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得到点A′,则点A和点A′的关系是()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C.关于原点对称D.将点A向x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得点A′6.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则平移后A点的坐标是()A.(﹣2,1) B.(2,1)C.(2,﹣1) D.(﹣2,﹣1)7.如图,把图1中的△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图2中的△A′B′C′,如果图1中△ABC上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图2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2,b﹣3)B.(a﹣3,b﹣2)C.(a+3,b+2)D.(a+2,b+3)8.正方形ABCD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正方形ABCD绕D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B点到达的位置坐标为()A.(﹣2,2) B.(4,1)C.(3,1)D.(4,0)二、填空题9.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0.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小聪根据实际情况,以街道旁为x轴,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测得A点的坐标为(0,3),B点的坐标为(6,5),则从A、B两点到奶站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11.将点A(,0)绕着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45°角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12.如图,Rt△OAB的直角边OA在y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内,OA=2,AB=1,若将△OA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13.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顶点A的坐标为,若将△OAB绕O点,逆时针旋转60°后,B点到达B′点,则点B′的坐标是.15.在方格纸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B′O,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6.如图,图形中每一小格正方形的边长为1,已知△ABC.(1)AC的长等于;(2)先将△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则A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3)再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1B1C1,则A点对应点A1的坐标是.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1)求出△ABC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颗棋子从点P处开始依次关于点A、B、C 作循环对称跳动,即第一次跳到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M处,接着跳到点M关于点B的对称点N处,第三次再跳到点N关于C的对称点处,…如此下去.(1)在图中画出点M、N,并写出点M、N的坐标:;(2)求经过第2008次跳动之后,棋子落点与点P的距离.坐标与图形的变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个无理数B.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C.8的立方根是±2D.若点P(﹣2,a)和点Q(b,﹣3)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为5【考点】立方根;无理数;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专题】计算题.【分析】对每个选项分别求出正确结论,然后就可以进行验证.【解答】解:A、=2,是一个有理数,故A错误;C、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故C错误;D、两点若共于x轴对称,则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得a=3,b=﹣2,则a+b=1,故D错误;B、根据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x>1,故B正确;故选B.【点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无理数,应先化简后判断;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掌握立方根的性质和关于x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2.如图,将三角形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1,7),(﹣2,2),(3,4)B.(1,7),(﹣2,2),(4,3)C.(1,7),(2,2),(3,4)D.(1,7),(2,﹣2),(3,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在此题平移规律是(x+2,y+3),照此规律计算可知原三个顶点(﹣1,4),(﹣4,﹣1),(1,1)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1,7),(﹣2,2),(3,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点的纵坐标不变,而上下平移时点的横坐标不变,平移变换是中考的常考点.3.如图,已知△ABC的顶点B的坐标是(2,1),将△ABC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后,点B平移到B1,则B1的坐标是()A.(4,1)B.(0,1)C.(﹣1,1) D.(1,0)【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从B到B1,点的移动规律是(x﹣2,y),如此规律计算可知B1的坐标为(0,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4.如图,把矩形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C在x轴上,OA在y轴上,且OC=2,OA=4,把矩形OABC绕着原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OA′B′C′,则点B′的坐标为()A.(2,3)B.(﹣2,4) C.(4,2)D.(2,﹣4)【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矩形的特点和旋转的性质来解决.【解答】解:矩形的对边相等,B′C′=OA=4,A′B′=OC=2,∴点B′的坐标为(4,2)故选C.【点评】需注意旋转前后线段的长度不变,第一象限内点的符号为(+,+).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的横坐标乘以﹣1,纵坐标不变,得到点A′,则点A和点A′的关系是()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C.关于原点对称D.将点A向x轴负方向平移一个单位得点A′【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从而求解.【解答】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横坐标都乘以﹣1,即是横坐标变成相反数,则实际是作出了这个图形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故选:B.【点评】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6.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则平移后A点的坐标是()A.(﹣2,1) B.(2,1)C.(2,﹣1) D.(﹣2,﹣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原三角形中点A的坐标是(﹣4,1),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后,平移后点的横坐标变为﹣4+6=2,而纵坐标不变,所以点A的坐标变为(2,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点的纵坐标不变,而上下平移时点的横坐标不变,平移变换是中考的常考点.7.如图,把图1中的△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图2中的△A′B′C′,如果图1中△ABC上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图2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2,b﹣3)B.(a﹣3,b﹣2)C.(a+3,b+2)D.(a+2,b+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专题】压轴题;网格型.【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A点坐标为(﹣3,﹣2),平移后,A'的坐标为(0,0);故①中△ABC上点P的坐标为(a,b),那么这个点在图②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3,b+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点坐标的平移变换,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点的纵坐标不变,而上下平移时点的横坐标不变,平移变换是中考的常考点.8.正方形ABCD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正方形ABCD绕D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B点到达的位置坐标为()A.(﹣2,2) B.(4,1)C.(3,1)D.(4,0)【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专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利用网格结构找出点B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然后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如图,点B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到达点B′,点B′的坐标为(4,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与坐标与图形的变化,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B旋转后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2,﹣3).【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解: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对称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点评】本题考查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可记住要点或画图得到.10.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小聪根据实际情况,以街道旁为x轴,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测得A点的坐标为(0,3),B点的坐标为(6,5),则从A、B两点到奶站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10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明确奶站应建在何处,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是1B与x轴的交点就是奶站应建的位置.从A、B两点到奶(0,﹣3),则线段A1B的长.通过点B向y轴作垂线与C,根据勾股定站距离之和最小时就是线段A1理就可求出.的坐标是(0,﹣3),过点B向x轴作【解答】解: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1和x轴平行的直线交于C,垂线与过A1C=6,BC=8,则A1B==10∴A1∴从A、B两点到奶站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10.故填10.【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应用;正确确定奶站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确定奶站的位置这一题在课本中有原题,因此加强课本题目的训练至关重要.11.将点A(,0)绕着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45°角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是(4,﹣4).【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解答】解:旋转后已知OB=OA=4,做BC⊥x轴于点C,那么△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C=BC=4,∵在第四象限,∴点B的坐标是(4,﹣4).【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旋转前后线段的长度不变,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即可.12.如图,Rt△OAB的直角边OA在y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内,OA=2,AB=1,若将△OA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则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2,﹣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准确把握旋转的方向和度数.【解答】解:把Rt△OAB的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就是把它上面的各个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点A在y轴上,且OA=2,正好旋转到x轴正半轴.则旋转后A′点的坐标是(2,0);又旋转过程中图形不变,OA=2,AB=1,故点B′坐标为(2,﹣1).【点评】本题将一个图形的旋转放在坐标系中来考查,是一道考查数与形结合的好试题,也为高中后续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从考试情况看,还有非常多考生没完全理解旋转的三大要素即中心、方向、角度,故失分的较多.本题综合考查学生旋转和坐标知识.13.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1,1).【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解答】解:原来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2,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点的横坐标是3﹣4=﹣1,纵坐标为﹣2+3=1.则点N的坐标是(﹣1,1).故答案填:(﹣1,1).【点评】解题关键是要懂得左右平移点的纵坐标不变,而上下平移时点的横坐标不变,平移变换是中考的常考点,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顶点A的坐标为,若将△OAB绕O点,逆时针旋转60°后,B点到达B′点,则点B′的坐标是().【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A点坐标可知∠AOB=30°,因此旋转后OA在y轴上.如图所示.作B′C′⊥y轴于C′点,运用三角函数求出B′C′、OC′的长度即可确定B′的坐标.【解答】解:将△OAB绕O点,逆时针旋转60°后,位置如图所示,作B′C′⊥y轴于C′点,∵A的坐标为,∴OB=,AB=1,∠AOB=30°,∴OB′=,∠B′OC′=30°,∴B′C′=,OC′=,∴B′(,).【点评】本题涉及图形旋转,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O,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角度60°,通过画图计算得B′坐标.15.在方格纸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B′O,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专题】压轴题;网格型.【分析】正确作出A旋转以后的点,即可确定坐标.【解答】解:由图知A点的坐标为(﹣3,2),根据旋转中心O,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角度90°,画图,从而得A′点坐标为(2,3).【点评】本题涉及图形的旋转,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抓住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O,旋转方向顺时针,旋转角度90°,通过画图得A′.三、解答题16.如图,图形中每一小格正方形的边长为1,已知△ABC.(1)AC的长等于;(2)先将△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则A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1,2);(3)再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A1B1C1,则A点对应点A1的坐标是(﹣3,﹣2).【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专题】网格型.【分析】(1)根据图形,可得出AC的坐标,可得纵横坐标的关系,进而可求出AC的长;(2)根据图形,可得出ABC的坐标,向右平移2个单位可得A'的坐标;(3)根据旋转的规律,把△OAB的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就是把它上面的各个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A1的坐标.【解答】解:(1)根据图形,可得出A的坐标为(﹣1,2),C的坐标为(0,﹣1),故AC的长等于=;(2)根据图形,可得出A的坐标为(﹣1,2),B的坐标为(3,1),C的坐标为(0,﹣1),将△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B'C',则A点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1,2);(3)根据旋转的规律,把△OAB的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就是把它上面的各个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可得A1的坐标为(﹣3,﹣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及平移特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规律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5),B(﹣1,0),C(﹣4,3).(1)求出△ABC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3)写出点A1,B1,C1的坐标.【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专题】综合题.【分析】(1)根据网格可以看出三角形的底AB是5,高是C到AB的距离,是3,利用面积公式计算.(2)从三角形的各顶点向y轴引垂线并延长相同长度,找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3)从图中读出新三角形三点的坐标.【解答】解:(1)S△ABC=×5×3=(或7.5)(平方单位).(2)如图.(3)A1(1,5),B1(1,0),C1(4,3).【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网格,轴对称图形,及直角坐标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会灵活运用.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颗棋子从点P处开始依次关于点A、B、C 作循环对称跳动,即第一次跳到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M处,接着跳到点M关于点B的对称点N处,第三次再跳到点N关于C的对称点处,…如此下去.(1)在图中画出点M、N,并写出点M、N的坐标:(﹣2,0),(4,4);(2)求经过第2008次跳动之后,棋子落点与点P的距离.【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1)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M,即是连接PA延长到M使PA=AM,所以M的坐标是M(﹣2,0),点M关于点B的对称点N处,即是连接MB延长到N 使MB=BN,所以N的坐标是N(4,4);(2)棋子跳动3次后又回点P处,所以经过第2008次跳动后,棋子落在点M 处,根据勾股定理可知PM的值.【解答】解:(1)M(﹣2,0),N(4,4);故答案为:M(﹣2,0),N(4,4);(2)棋子跳动3次后又回点P处,且2008÷3=669…1,所以经过第2008次跳动后,棋子落在点M处,∴PM=.答:经过第2008次跳动后,棋子落点与P点的距离为.【点评】考查学生对点对称意义的理解及学生在新的知识环境下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着重考查学生探索规律和计算能力.。

知识点4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含解析)

知识点4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含解析)

知识点4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知识链接1、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1)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2)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3)关于直线对称①关于直线x=m对称,P(a,b)⇒P(2m-a,b)②关于直线y=n对称,P(a,b)⇒P(a,2n-b)2、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1)平移变换与坐标变化向右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向左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向上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向下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3 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是P′(-x,-y).(2)旋转图形的坐标图形或点旋转之后要结合旋转的角度和图形的特殊性质来求出旋转后的点的坐标.常见的是旋转特殊角度如:30°,45°,60°,90°,180°.同步练习1.(2014•大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是()A.(1,3)B.(2,2)C.(2,4)D.(3,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向上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解答.解答:∵点(2,3)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是(2,4).故选:C.2.(2014•呼伦贝尔)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所处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先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求出点B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即可判断点B所处的象限.解答: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的坐标为为(1,-3),故点在第四象限.故选D.3.(2014•牡丹江)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A′B′C′,如果△ABC上点P的坐标为(x,y),那么这个点在△A′B′C′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x,y-2)B.(-x,y+2)C.(-x+2,-y)D.(-x+2,y+2)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先观察△ABC和△A′B′C′得到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关于y轴对称可得到△A′B′C′,然后把点P(x,y)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关于y轴对称得到点的坐标为(-x,y+2),即为P′点的坐标.解答:∵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关于y轴对称可得到△A′B′C′,∴点P(x,y)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x,y+2).故选:B.4.(2014•潍坊)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A.(-2012,2)B.(-2012,-2)C.(-2013,-2)D.(-2013,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平移.专题:规律型.分析:首先由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继而求得把正方形ABCD连续经过2014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解答:∵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为(2,2),根据题意得:第1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2),即(1,-2),第2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2,2),即(0,2),第3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3,-2),即(-1,-2),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2012,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称与平移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属于规律性题目,注意得到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 为偶数时为(2-n,2)是解此题的关键.5.(2014•昆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3),将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O′A′,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点向左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进行计算即可.解答:∵点A坐标为(1,3),∴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2,3),即(-1,3),故答案为:(-1,3).6.(2014•宜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首先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可得B点坐标,然后再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符号改变可得答案.解答: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的坐标为(-1+3,2),即(2,2),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2,-2),故答案为:(2,-2).7.(2014•厦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O(0,0),A(1,3),将线段O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线段O1A1,则点O1的坐标是,A1的坐标是.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纵坐标不变解答.解答:∵点O (0,0),A (1,3),线段OA 向右平移3个单位,∴点O 1的坐标是(3,0),A 1的坐标是(4,3).故答案为:(3,0),(4,3).*8.(2014•巴中)如图,直线y =−34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A 0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 ′B ′,则点B ′的坐标是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分析:首先根据直线AB 来求出点A 和点B 的坐标,B ′的横坐标等于OA +OB ,而纵坐标等于OA ,进而得出B ′的坐标.解答:直线y =-34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3,0),B (0,4)两点, ∵旋转前后三角形全等,∠O ′AO =90°,∠B ′O ′A =90°∴OA =O ′A ,OB =O ′B ′,O ′B ′∥x 轴,∴点B ′的纵坐标为OA 长,即为3,横坐标为OA +OB =OA +O ′B ′=3+4=7,故点B ′的坐标是(7,3),故答案为:(7,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于图形翻转的理解,其中要考虑到点B 和点B ′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点B ′的坐标与OA 和OB 的关系.9.(2013•梅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2,2),B (-3,-2)(1)若点C 与点A 关于原点O 对称,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2)将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______;(3)由点A ,B ,C ,D 组成的四边形ABCD 内(不包括边界)任取一个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求所取的点横、纵坐标之和恰好为零的概率.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概率公式.分析:(1)根据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求解即可;(2)把点A 的横坐标加5,纵坐标不变即可得到对应点D 的坐标;(3)先找出在平行四边形内的所有整数点,再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解答:(1)∵点C 与点A (-2,2)关于原点O 对称,∴点C 的坐标为(2,-2);(2)∵将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D ,∴点D 的坐标为(3,2);(3)由图可知:A (-2,2),B (-3,-2),C (2,-2),D (3,2),∵在平行四边形ABCD 内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有15个,其中横、纵坐标和为零的点有3个,即(-1,1),(0,0),(1,-1),∴P =153=51.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概率公式.难度适中,掌握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0.(黄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 (-2,3),B (-4,-1),C (2,0),将△ABC 平移至△A 1B 1C 1的位置,点A 、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A 1、B 1、C 1,若点A 1的坐标为(3,1).则点C 1的坐标为______.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首先根据A 点平移后的坐标变化,确定三角形的平移方法,点A 横坐标加5,纵坐标减2,那么让点C 的横坐标加5,纵坐标-2即为点C 1的坐标.解答:由A (-2,3)平移后点A 1的坐标为(3,1),可得A 点横坐标加5,纵坐标减2,则点C 的坐标变化与A 点的变化相同,故C 1(2+5,0-2),即(7,-2). 故答案为:(7,-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所求对应点之间的变化规律.11.(北京)操作与探究:(1)对数轴上的点P 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 表示的数乘以31,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 的对应点P ′.点A ,B 在数轴上,对线段AB 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如图1,若点A 表示的数是-3,则点A ′表示的数是______;若点B ′表示的数是2,则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已知线段AB 上的点E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 ′与点E 重合,则点E 表示的数是______.(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正方形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实数a ,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 个单位(m >0,n >0),得到正方形A ′B ′C ′D ′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已知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个点F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 ′与点F 重合,求点F 的坐标.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数轴;正方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

初二数学图形在 坐标中的 平移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在 坐标中的 平移试题

初二数学图形在坐标中的平移试题1.如图是某动物园的平面示意图.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如下问题:⑴猴园和鹿场分别位于水族馆的什么位置?⑵与水族馆距离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场地?⑶如果用(5,3)表示图上的水族馆的位置,那么猛兽区怎样表示?(7,6)表示什么区?【答案】⑴猴园在水族馆北偏东方向,鹿场在水族馆北偏西方向;⑵孔雀园;鹿场和猴园;⑶猛兽区(9,8);(7,6)表示鸟类区.【解析】据动手测量可得出(1)(2)中的答案;(3)要利用数方格的方法确定猛兽区的位置和(7,6)表示的区。

(1)猴园在水族馆北偏东方向,鹿场在水族馆北偏西方向;(2)与水族馆距离相同的地方有孔雀园,鹿场和猴园;(3)如果用(5,3)表示图上的水族馆的位置,那么猛兽区可表示为(9,8);(7,6)表示鸟类区.【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坐标确定位置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掌握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2.如图是小青所在学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食堂的位置.【答案】先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再根据坐标系确定食堂的坐标.【解析】先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再根据坐标系确定食堂的坐标.建立坐标系,由图形可知食堂的位置是(3,4).【考点】此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点评:由已知条件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某班教室中有9排5列座位,请根据下面四个同学的描述,在图中标出“5号”小明的位置.1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右后方.”2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左后方.”3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左前方.”4号同学说:“小明离1号同学和3号同学的距离一样远.”【答案】第五排第三列【解析】由1、2号同学的说法,可得小明在第3或4列,又由3号同学的说法,可知小明在第3列,最后由4号同学的说法,即可得到小明的位置。

根据由1、2和3号同学的说法,可知小明在第3列,再由4号同学的说法,可知小明在第5排第3列.【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掌握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4.弗林特的珍宝曾隐藏在不同的岛上,并且对藏宝地点不止一次利用坐标法.如图中画着岛的地图,在其上有两个标记(两块大石头).现今的寻宝者没有原来的地图,但是他们知道,在该图上大石头的坐标A(2,1),B(8,2),而藏宝地的坐标是,,在地图上找出宝藏的地点.【答案】如图所示:C点为藏宝地点.【解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即可找到藏宝地点.根据所给的A(2,1),B(8,2),可以确定坐标原点的位置,进而可以确定藏宝地点.如图:C点为藏宝地点.【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点评:由已知条件正确确定坐标轴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答案】沿某一方向移动一个确定的距离.【解析】根据平移的定义直接填空即可。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平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点A (5,-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点B 的坐标为______.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正方形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实数t ,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a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b 个单位(a >0,b >0),得到正方形A B C D ''''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①a =__,b =__;①已知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个点F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 '与点F 重合,则点F 的坐标是 __.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B ,C 的位置用数对分别表示为(4,6),(1,3),(5,3),则顶点D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________.4.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网格线的交点)上.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画出111A B C △,使它与△ABC 的相似比为2,且它与△ABC 在位似中心O 的两侧,并写出点B 的对应点1B 的坐标是______.二、单选题5.如图,平移①ABC 到①BDE 的位置,且点D 在边AB 的延长线上,连接EC ,CD ,若AB =BC ,那么在以下四个结论:①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①四边形BDEC 是菱形;①AC DC ⊥;①DC 平分①BDE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将点P (﹣5,4)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是( )A .(﹣1,6)B .(﹣9,6)C .(﹣1,2)D .(﹣9,2)7.如图,将ABC 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绕原点O 旋转180︒,得到A B C ''',则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是( )A .(2,0)B .(2,3)--C .(1,3)--D .(3,1)--8.已知1y =4x y +的平方根为( )AB .C .2D .±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四边形格点的横坐标都减去2,纵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A .向右平移了2个单位B .向左平移了2个单位C .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D .向下平移了2个单位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 ()21,m 沿着y 轴的正方向向上平移()24+m 个单位后得到点B .有四个点E()21,-m , F ()224,+m m , M ()21,3+m , N ()21,4m ,一定在线段AB 上的是( )A .点EB .点FC .点MD .点N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到y 轴的距离为2,到x 轴的距离比到y 轴距离的2倍少1,则点M 的坐标为( )A .()3,2B .()3,2-C .()2,3-D .()2,3-12.将点P (3,4)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落在函数k y x =的图象上,则k 的值为( ) A .12k = B .10k = C .9k = D .8k13.A B C '''∆是由ABC ∆平移得到的,点()1,4A -的对应点为()1,7A ',点()1,1B 的对应点为()3,4B ',则点()4,1C --的对应点C '的坐标为( )A .()6,2-B .()6,4--C .()2,2-D .()2,4--三、解答题14.如图,能否通过平移、轴对称或旋转,由ABC 得到DEC ?15.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且①EAF=45°.解决下列问题:(1)图(1)中的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E、F分别是BC、CD边上的点,且①EAF=45°,AG①EF于点G,求①EFC的周长.参考答案:1.(8,-4)【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详解】解:原来点的横坐标是5,纵坐标是-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新点的横坐标是5+3=8,纵坐标为-2-2=-4.则点B的坐标为(8,-4).故答案为:(8,-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2. 12##0.5 2 (1,4)【分析】首先根据点A 到A ',B 到B '的点的坐标可得方程组3102t a t b -+=-⎧⎨⨯+=⎩,3202t a t b +=⎧⎨⨯+=⎩,解可得t 、a 、b 的值,设F 点的坐标为(x ,y ),点F '点F 重合可列出方程组,再解可得F 点坐标.【详解】解:①由点A 到A ',可得方程组3102t a t b -+=-⎧⎨⨯+=⎩; 由B 到B ',可得方程组3202t a t b +=⎧⎨⨯+=⎩, 解得12122t a b ⎧=⎪⎪⎪=⎨⎪=⎪⎪⎩, 故答案为:12,2①设F 点的坐标为(x ,y ),点F '点F 重合得到方程组1122122x x y y ⎧+=⎪⎪⎨⎪+=⎪⎩, 解得14x y =⎧⎨=⎩, 即F (1,4).故答案为:(1,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根据点的坐标列出方程组. 3.(8,6)【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得出点的平移方式,解答即可.【详解】解:∵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B ,C 的位置用数对分别表示为(4,6),(1,3),(5,3), 由A ,B 坐标可得B 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以得到点A①点D 可由点C 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C 坐标为(5,3)则点D 坐标为(8,6);故答案为:(8,6).【点睛】此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涉及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点的平移,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点的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4.图见解析,点1B 的坐标是(-4,-2)【分析】直接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画出三角形顶点的对应点,再顺次连接即可画出图形,根据点1B 的位置写出坐标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111A B C △就是所要求画的,点B 的对应点1B 的坐标是(-4,-2),故答案为:(-4,-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5.D【分析】利用平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逐项判断即可.【详解】解:①平移①ABC 到①BDE 的位置,且点D 在边AB 的延长线上,①AD CE AC BE ∥,∥,①四边形ABEC 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①平移①ABC 到①BDE 的位置,①AB =BD=CE ,BC =DE ,①AB =BC ,①AB =BD=CE =BC =DE ,①四边形BDEC 是菱形,故①正确;①四边形BDEC 是菱形,①BE CD ⊥,①AC BE ,AC CD ∴⊥,故①正确;①四边形BDEC 是菱形,①DC 平分①BDE ,故①正确;①正确的有4个.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6.C【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详解】将点()54P ﹣,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是()5442+﹣,﹣,即()12﹣,,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7.C【分析】先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利用旋转的性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即可求解.【详解】解:先画出①ABC 平移后的①DEF ,再利用旋转得到①A 'B 'C ',由图像可知A '(-1,-3),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解题关键是掌握绕原点旋转的图形的坐标特点,即对应点的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8.B【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列不等式组410140xx-≥⎧⎨-≥⎩,求出14x=与1y=,再求代数式的值,然后求平方根即可.【详解】解:410 140xx-≥⎧⎨-≥⎩,解得14x=,当14x=时,1y=,①144124x y+=⨯+=,①4x y+的平方根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代数式的值,平方根,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代数式的值,平方根是解题关键.9.B【分析】根据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可得答案.【详解】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四边形格点的横坐标都减去2,纵坐标保持不变,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向左平移了2个单位.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0.C【分析】根据平移的过程以及四个点的坐标进行分析比较即可判断.【详解】解:①将A(1,m2)沿着y的正方向向上平移m2+4个单位后得到B点,①B(1,2m2+4),①m2≥0,①2m2+4>0,①线段AB在第一象限,点B在点A上方,且与y轴平行,距离y轴1个单位,因为点E(1,-m2)在点A下方,当m=0时,E点可以跟A点重合,点E不一定在线段AB上.点F(m2+4,m2)距离y轴(m2+4)个单位,不在线段AB上;点M(1,m2+3)在点A上方,且距离y轴1个单位,在线段AB上;点N(1,4m2)是将A沿着y的正方向向上平移3m2个单位后得到的,不一定在线段AB上,有可能在线段AB延长线上.所以一定在线段AB上的是M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的性质.11.D【分析】根据题意得出点M到x轴的距离为2×2-1=3,然后结合图象即可确定点的坐标.【详解】解:①点M到y轴的距离为2,到x轴的距离比到y轴距离的2倍少1,①点M到x轴的距离为2×2-1=3,①点M在第四象限,①M(2,-3),故选:D.【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坐标系中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理解题意,结合函数图象求解是解题关键.12.C【分析】首先求出P点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3,3),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把点代入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k的值.【详解】解:点P(3,4)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点(3,3),把(3,3)代入函数kyx中,得k=9,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根据平移方式求点的坐标,正确求出P点平移后的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13.C【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详解】由点A(−1,4)的对应点为A′(1,7)知平移方式为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①点C(−4,−1)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2,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解题关键在于得到平移的方式.14.左图中①A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能得到①DCE.右图中①A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再沿着BC翻折,能得到①DCE.【分析】根据旋转以及轴对称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左图中①A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①DCE.右图中①A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再沿着BC翻折,得到①DCE.【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旋转以及对称翻折,熟知旋转以及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1)EF=BE+DF(2)过程见解析【分析】对于(1),先将①DA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①BAH,可得①ADF①①ABH,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F=AH,①EAF=①EAH,然后根据“SAS”证明①F AE①①H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答案;对于(2),先根据(1),得①F AE①①HAE,可得AG=AB=AD,再根据“HL”证明Rt①AEG①Rt①ABE,得EG=BE,同理GF=DF,可得答案.(1)EF=BE+DF.理由如下:如图,将①DA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①BAH,①①ADF①①ABH,①①DAF=①BAH,AF=AH,第 11 页 共 11 页 ①①EAF=①EAH=45°.①AE=AE ,①①F AE ①①HAE ,①EF=HE=BE+HB ,①EF=BE+DF ;(2)由(1),得①F AE ①①HAE ,AG ,AB 分别是①F AE 和①HAE 的高,①AG=AB=AD=8.在Rt ①AEG 和Rt ①ABE 中,AE AE AG AB =⎧⎨=⎩, ①Rt ①AEG ①Rt ①ABE (HL ),①EG=BE ,同理GF=DF ,①①EFG 的周长=EC+EF+FC=EC+EG+GF+FC=EC+BE+DF+FC=BC+CD=16.【点睛】这是一道关于正方形和旋转的综合题目,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

《第6章+图形与坐标》2009年单元检测

《第6章+图形与坐标》2009年单元检测

《第6章图形与坐标》2009年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点,(0,4)表示B点,那么C点的位置可表示为()D.4.(4分)(2005•枣庄)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6.(4分)观察图(1)与(2)中的两个三角形,可把(1)中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怎样变化就得到(2)中的三7.(4分)已知正方形OABC各顶点坐标为O(0,0),A(1,0),B(1,1),C(0,1),若P为坐标平面上的点,9.(4分)(2005•辽宁)若式子有意义,则点P(a,b)在()10.(4分)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m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m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m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m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m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离O点的距离是()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1.(5分)如图,根据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写出以下各点的坐标: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12.(5分)已知点A(4,y),B(x,﹣3),若AB∥x轴,且线段AB的长为5,x=_________,y=_________.13.(5分)(2010•南岗区一模)将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1),则xy=_________.14.(5分)已知线段MN平行于y轴,且MN的长度为3,若M(2,﹣2),那么点N的坐标是_________.15.(5分)点B(3a﹣9,a+1)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16.(5分)若B地在A地的南偏东50°方向,5km处,则A地在B地的_________°方向_________km处.17.(5分)已知点A(a,﹣3),B(4,b)关于y轴对称,则a﹣b=_________.18.(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到点A(3,4)的距离等于5的点有_________个.19.(5分)以A(﹣1,﹣1),B(5,﹣1),C(2,2)为顶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20.(5分)(2005•枣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由里向外第10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个数共有_________个.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图中描出坐标是A(2,3),B(﹣2,3),C(3,﹣2),D(5,1),E(0,﹣4),F(﹣3,0)的各点.2.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9,0)、C(7,5)、D(2,7).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3.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4,0),点B(0,3),若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与Rt△ABO全等,且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请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直接写出这个直角三角形未知顶点的坐标.(不必写出计算过程)4.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2,0),B(2,3),A是直角顶点,斜边长为5,求顶点C的坐标.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AO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三角形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3,3),A2(5,3),A3(7,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化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__.(2)若按(1)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的坐标是_________,B n的坐标是_________.6.在某河流的北岸有A、B两个村子,A村距河北岸的距离为1千米,B村距河北岸的距离为4千米,且两村相距5千米,B在A的右边,现以河北岸为x轴,A村在y轴正半轴上(单位:千米).(1)请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描出A、B两村的位置,写出其坐标.(2)近几年,由于乱砍滥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A、B两村面临缺水的危险.两村商议,共同在河北岸修一个水泵站,分别向两村各铺一条水管,要使所用水管最短,水泵站应修在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水泵站的位置,并求出所用水管的长度.《第6章图形与坐标》2009年单元检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点,(0,4)表示B点,那么C点的位置可表示为()D.2==4.(4分)(2005•枣庄)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6.(4分)观察图(1)与(2)中的两个三角形,可把(1)中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怎样变化就得到(2)中的三7.(4分)已知正方形OABC各顶点坐标为O(0,0),A(1,0),B(1,1),C(0,1),若P为坐标平面上的点,9.(4分)(2005•辽宁)若式子有意义,则点P(a,b)在()10.(4分)如图,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m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m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m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m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m到达A5点.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离O点的距离是()=15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1.(5分)如图,根据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写出以下各点的坐标:A(﹣2,3),B(3,﹣2),C(﹣1,﹣1),D(1,1),E(1,0),F(0,﹣3).12.(5分)已知点A(4,y),B(x,﹣3),若AB∥x轴,且线段AB的长为5,x=9或﹣1,y=﹣3.13.(5分)(2010•南岗区一模)将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1),则xy=﹣10.14.(5分)已知线段MN平行于y轴,且MN的长度为3,若M(2,﹣2),那么点N的坐标是(2,1)或(2,﹣5).15.(5分)点B(3a﹣9,a+1)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为﹣1<a<3.解:根据题意得:16.(5分)若B地在A地的南偏东50°方向,5km处,则A地在B地的北偏西50°方向5km处.17.(5分)已知点A(a,﹣3),B(4,b)关于y轴对称,则a﹣b=﹣1.18.(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到点A(3,4)的距离等于5的点有3个.19.(5分)以A(﹣1,﹣1),B(5,﹣1),C(2,2)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横坐标为,,20.(5分)(2005•枣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由里向外第10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个数共有40个.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图中描出坐标是A(2,3),B(﹣2,3),C(3,﹣2),D(5,1),E(0,﹣4),F(﹣3,0)的各点.2.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9,0)、C(7,5)、D(2,7).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EF+××3.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4,0),点B(0,3),若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与Rt△ABO全等,且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请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直接写出这个直角三角形未知顶点的坐标.(不必写出计算过程)(,(,﹣)4.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2,0),B(2,3),A是直角顶点,斜边长为5,求顶点C的坐标.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AO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三角形变换成△OA2B2,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3,3),A2(5,3),A3(7,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化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9,3),B4的坐标是(32,0).(2)若按(1)找到的规律将△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的坐标是(2n+1,3),B n的坐标是(2n+1,0).6.在某河流的北岸有A、B两个村子,A村距河北岸的距离为1千米,B村距河北岸的距离为4千米,且两村相距5千米,B在A的右边,现以河北岸为x轴,A村在y轴正半轴上(单位:千米).(1)请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描出A、B两村的位置,写出其坐标.(2)近几年,由于乱砍滥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A、B两村面临缺水的危险.两村商议,共同在河北岸修一个水泵站,分别向两村各铺一条水管,要使所用水管最短,水泵站应修在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水泵站的位置,并求出所用水管的长度.AD==4=千米.。

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对称与旋转的技巧及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三角形OAB的边长为4,点A在第二象限内,将OAB沿射线AO平移,平移后点A的横坐标为4百,则点B的坐标为()A. ( 60,2)B. (673, 273)C. (6, 2)D. (643, 2)【答案】D【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点A、B的坐标,再求出直线OA的解析式,继而得出点A的纵坐标,找出点A平移至点A 的规律,即可求出点B的坐标.【详解】解:.「三角形OAB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4••• A( 2,3, 2), B(0,4)设直线OA的解析式为y kx,将点A坐标代入,解得:k3即直线OA的解析式为:y X3x3将点A的横坐标为4 J3代入解析式可得:y 4即点A的坐标为(4 73, 4)•・•点A向右平移6而个单位,向下平移6个单位得到点AB 的坐标为(0 6 J3,4 6) (6 J3, 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练掌握坐标平面图形平移的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如图,周长为16的菱形ABCD中,点E, F分别在边AB, AD上,AE= 1, AF= 3, P为BD上一动点,则线段EP+ FP的长最短为()A. 3B. 4C. 5D. 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DC上截取DG=FD=AD- AF=4- 3=1,连接EG,则EG与BD的交点就是P. EG 的长就是EP+FP 的最小值,据此即可求解.解:在DC上截取DG=FD=AD- AF=4- 3=1,连接EG,贝U EG与BD的交点就是P.•. AE=DG,且AE// DG,••・四边形ADGE是平行四边形,EG=AD=4.故选B.3.如图,。

是AC的中点,将面积为16cm2的菱形ABCD沿AC方向平移AO长度得到菱形OB C 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B B2 2 2 2A. 8cmB. 6cmC. 4cmD. 2cm【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ABCg?OECF且AO=OC」AC ,故四边形OECF勺面积是? ABCD面积的214【详解】解:如图,…一, 一_一 一 1故四边形 OECF 的面积是?ABCD 面积—4 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4cm 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性质和平移性质的综合运用.关键是应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答问题.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OB 的顶点B 在第一象限,点 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AO AB 2, OAB 120°,将 AOB 绕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习题
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线段AB,其中A(1,3)B(4,5),若A、B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线段AB______向拉长为原来的______倍,若点A、B纵坐标不变,横
坐标变成原来的1
2
,则线段AB______向缩短为原来的______.
2.将ABC
△绕坐标原点旋转180 后,各顶点坐标的变化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在直角坐标系内,将坐标为(1,1),(2,1),(2,2),(1,2),(1,3),(2,3)的点依次边结起来,组成一个图形.
⑴每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2,再将所得的各个点用线段依次连结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
⑵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3呢?
⑶横坐标,纵坐标均乘以-1呢?
⑷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以-1呢?
4.请你把图中的三角小旗降到旗杆底部,并写出下降后小旗各顶点的坐标,你发现各点的横纵坐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5.如果把电视屏幕看作一个长方形平面,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若左下方的点的坐标是(0,0),右下方的点的坐标是(32,0),左上方的点的坐标是(0,28),则右上方的点的坐标是_ _____.
6.如图所示,作字母“M”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并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顶点的坐标.
x
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OA 1B 1,第二次将△OA 1B 1变换成△O A 2B 2,第三次将△OA 2B 2变换成△OA 3B 3,已知A (1,3),A 1(2,3),A 2(4,3),A 3(8,3);B 1(4,0),B 2(8,0),B 3(16,0).
⑴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次变化规律再将△OA 3B 3变换成△O A 4B 4,则A 4的坐标是,
B 4的坐标是.
⑵若按第⑴题找到的规律将△OAB 进行了n 次变换,得到△OA n B n ,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 的坐标是.B n 的坐标是.
x
8.如图所示,铅笔图案的五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0,1),(4,1),(5,1.5),(4,2),(0,2).将图案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画出相应的图案,并写出平移后相应的5个点的坐标. 9.⑴将图中三角形各点的横坐标都乘以-1,纵坐标不变,画出所得到的图形.你所画的图形与原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若把原图中各点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乘以-2,画出所得到的图形,并说明该图与原图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10.已知:如图ABCD .
(1)画出1111A B C D ,使1111A B C D 与ABCD 关于直线MN 对称;
(2)画出2222A B C D ,使2222A B C D 与ABCD 关于点O 中心对称;
(3)1111A B C D 与2222A B C D 是对称图形吗?若是,请在图上画出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保持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减去2,则得到的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比向______平移了______个单位.
12.八年学生毛毛为了做航模,急需一块如图所示形状的塑料板,她打电话给她的爸爸,请爸爸帮她加工这块板子,毛毛为了在电话里讲明白,就运用了老师在课堂刚讲的“图形与坐标”的知识,请你也说说看,这个电话该怎样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