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修复

合集下载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
若断离两端相差远---再生的轴突与增生结缔组织 混杂---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五)骨组织的再生:再生能力强,骨膜上C(原始
间叶C和纤维母C)增生-骨母C-类骨组织-钙盐沉着-骨 小梁
(六)其他组织的再生
1、软骨组织的再生(弱,常瘢痕):软骨膜中幼稚C分化-软
1 .被覆上皮的再生
皮肤复层鳞状上皮损伤,但未破坏基底膜和毛球,受损 处干细胞再生,向缺损部伸展,形成单层上皮覆盖缺 损表面,再增生分化为复层鳞状上皮。
粘膜覆盖上皮损伤,复层鳞状和移行上皮同上,单层柱 状是由邻近基底层细胞增生修补,由立方 柱状。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上皮组织的再生
❖ 被覆上皮再生:如果基底膜(结缔组织)完整,可 完全再生
LOGO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二、瘢痕组织(scar):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 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形态 特点
大体: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 白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形态 特点
镜下:大量平行或的交错分布胶原纤维 束组成。呈均质红染状,纤维细 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
第五节 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
LOGO
一、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
细胞受损伤因素刺激,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同类细胞或同一胚 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与分化,促进修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 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生理情况下增殖不明显,受刺激时可表现出 较强再生能力有较强潜在再生能力。受损 伤即由G0进入G1,

病理学修复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修复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修复的名词解释
1.组织学修复:指受损组织自然修复或经过外源干预后的回复过程。

该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和分化,以及新组织和血管形成,以恢复组织结构和
功能。

2.纤维化:指在损伤或疾病病理过程中,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于受损
组织中,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过程。

3.坏死:指组织细胞死亡的过程,常由于缺血、毒素、热力创伤等引起。

4.萎缩:指组织的体积和细胞数量减少的过程,可能由于衰老、慢性
缺血、脱落因子等引起。

5.溶解:指细胞和组织成分在水解酶等酶的作用下,逐渐分解为小分
子物质的过程。

一般在炎症、肿瘤等病理情况下出现。

6.复原:指受损组织通过自我修复或外源干预后,成功地恢复到正常
状态的过程。

7.重建:指受损组织无法通过自我修复或外源干预,需要进行更广泛
的手术治疗才可恢复正常状态的过程。

常见于严重创伤、器官损伤等情况。

病理学课件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课件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当前第20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当前第21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以及增生的 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观:
鲜红色、颗粒状,湿润柔软,形如鲜嫩的肉 芽。
当前第22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肉芽组织的结构
当前第34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当前第35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创伤愈合的类型
根据创伤程度及有无感染,
分三种类型:
⒈一期愈合 ⒉二期愈合
当前第36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⒈ 一期愈合
特点: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
无感染,伤口被及时粘合或缝合。 愈合时间短,疤痕小。 过程:①血凝块填补创口; ②痂下 的上皮C再生,炎细胞浸润,纤维 母细胞、毛细血管增生;③清除、 机化渗出物;表皮覆盖,其下形成 纤维组织愈合(胶原纤维在第5~6天 时形成,故此期间可拆线)。
• 纤母停止分裂后, 合成并分泌胶原 纤维,纤维母细 胞逐渐成熟→纤 维细胞。
当前第15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㈢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为软骨膜的增生,增生的幼稚细胞形似纤维 母细胞,以后变为软骨母细胞(合成软骨基质)→ 软骨细胞
软骨的再生力弱,较大的软骨缺损一般由纤维组 织修补
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强,可完全修复(见后 面讲述)
当前第2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第一节 再 生
⒈definition
再生(regeneration):指组织缺损后,
由邻近相同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取代死亡细 胞、填补缺损的过程。
当前第3页\共有52页\编于星期五\20点

病理学中的组织修复与再生

病理学中的组织修复与再生

病理学中的组织修复与再生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变化的科学,而组织修复与再生则是病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当机体受到损伤时,组织修复与再生的过程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病理学中的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及其机制。

一、损伤引发的组织损伤在病理学中,组织损伤是指机体遭受各种形式的损害,包括机械损伤、化学性损伤、热能损伤等。

这些损伤会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甚至引起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

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损伤的种类、面积和机体的抵抗能力。

二、组织修复与再生的过程1. 炎症反应损伤发生后,机体会启动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重要生理反应,旨在清除病原体、减轻组织损伤并启动修复过程。

炎症反应主要包括血管变化、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等。

2. 组织再生组织再生是指受损组织的细胞通过分裂和增殖来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

根据不同组织的再生能力,组织再生可分为完全再生和不完全再生。

完全再生是指受损组织能够完全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如肝脏、皮肤等。

不完全再生是指受损组织仅能恢复部分功能,如心脏、神经组织等。

3.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指受损组织通过纤维组织形成来弥补丧失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修复的过程主要包括炎性凝胶形成、血管新生、纤维组织沉积和修复疤痕形成等。

修复疤痕是组织修复的最终结果,它在结构和功能上与正常组织存在一定差异。

三、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机制1. 干细胞参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参与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过程。

干细胞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

它们通过参与组织修复与再生,促进受损组织的恢复。

2. 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它们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过程,对组织修复与再生发挥重要作用。

细胞因子的种类多样,包括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和调节因子等。

它们通过与特定受体的结合,触发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最终调控组织修复与再生。

最新:病理学损伤修复(修改)-文档资料

最新:病理学损伤修复(修改)-文档资料
• 例:各种腺体和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
• 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
– 非分裂细胞( Nondividing cell )。 – 例: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神经干细胞 肌肉干细胞
补充: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干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无限或较长时间 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
神经轴突达末梢, 多余部分消失
二 纤维性修复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 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
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 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行修复的 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瘢痕性修复的病理学基础是肉芽组织。
过程:
肉芽组织
溶解吸收损伤 局部坏死组织 和异物
完全再生 纤维性修复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细胞的再生能力 细胞外基质 生长因子
纤维性修复: 新生毛细血管
成分 成纤维细胞
肉芽组织
炎细胞
作用
• 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
结局 →瘢痕
• 机化血凝块及坏死组织; • 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一期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二期愈合
骨折愈合过程:
原始间 叶细胞
成纤维 细胞
分泌前胶原蛋白,在 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 维,细胞逐渐成熟
纤维细胞
(3)血管的再生——以出芽方式再生
毛细血管再生模式图
(4) 神经纤维的再生:神经鞘细胞增生--连接毁断神经纤维处---神经轴突长入
正常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断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
填补组织缺损
胶原增生→瘢痕

《病理学》第三章修复(肉芽组织、瘢痕组织、骨折愈合))

《病理学》第三章修复(肉芽组织、瘢痕组织、骨折愈合))

2.二期愈合:见于组 口不能以一期愈 织缺损较大、创 合修复,只能以 缘不整、无法整 大量肉芽组织修 齐对合,或伴有 复,称为二期愈 感染的伤口。伤 合。
3.痂下愈合:见于较表浅而出血的皮肤损伤。组织损伤后,伤 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凝固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
伤口在痂下进行愈合过程。
组织缺损 感染 创缘
二、干细胞在再生和修复中作用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的再生: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
向缺损中心迁移而填补。 (2)腺上皮的再生:腺体结构(基底膜)是否破坏→完全再生
&不完全再生 2.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再生 (2)大血管的修复 3.神经组织的再生(拓展)
损伤
➢ 再生性修复 ➢ 瘢痕性修复
➢ 死亡
修复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 黏液样变性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
坏死
凋亡
病例:患者某某,15岁,全身烧伤,经抢救治疗后挽回生命, 但面目全非,颈项强直,手指挛缩。
问题:患者怎样变得如此面目全非?
修复
致 病 因 素 引 起 局 部细胞和组织的 损伤,机体对受 损组织进行修补 恢复的过程
创面对合 愈合时间
疤痕
一期愈合 小 无 整齐 严密 短 小
二期愈合 大 有 不齐 开放 长 大
(三)影响因素
1.全身因素
尤其含硫氨基酸
蛋白质缺乏 肉质,维生素;
羟化酶活性低
维生素C缺乏
影响胶原形成
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
2.局部因素
锌缺乏
影响氧化酶活性
1.第一节 再生:再生的概念、根据再生情况细胞分类、血管的再生 2.第二节 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调控:抑素与接触抑制 3.第三节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构成、作用、结局 4.第四节 创伤愈合:创伤愈合类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阶段)

修复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修复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修复的名词解释病理学导语:修复在病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涉及到组织和器官的恢复与再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修复的概念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一、修复的定义1.1 修复的概念修复是指受损组织或器官进行恢复和再生的过程。

当人体组织或器官遭受疾病、外伤或其他因素的损害时,机体会主动启动修复机制,以恢复受损结构的功能和完整性。

1.2 修复的分类根据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和组织类型,修复可以分为两类:再生修复和瘢痕修复。

再生修复(Regeneration)是指在受损区域恢复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这种修复方式通常发生在能够分裂并具备再生能力的细胞上,如肝脏和皮肤等。

瘢痕修复(Scar formation)则是指受损区域恢复为瘢痕组织的过程。

瘢痕组织与原有组织结构和功能相比具备明显差异,它由胶原纤维组成,通常缺乏原本组织的弹性和功能。

二、修复的机制2.1 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身体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方式。

当组织遭受损伤后,机体会释放细胞因子,激活附近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填补受损处。

2.2 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是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血管的重建能够为修复区域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帮助排出废物。

在修复过程中,机体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因子(VEGF等)的表达来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为修复提供必要的条件。

2.3 细胞外基质沉积修复过程中,由于细胞活动和分裂增多,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这些基质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

胶原纤维的沉积使受损组织逐渐恢复结构和功能。

三、修复在疾病中的应用3.1 心肌梗死修复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或缺氧导致的一种严重心脏疾病。

目前,通过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恢复受损心脏组织。

3.2 肝脏再生与修复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备出色的再生能力。

不过,当肝脏遭受大面积损伤时,其再生能力可能受到限制。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干细胞移植、体外培育肝细胞等方法来促进损伤肝脏的修复与再生。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1.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胶原蛋白 弹力蛋白 粘附性糖蛋白和整合素 基质细胞蛋白 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素 2.生长因子 细胞受损伤后,可释放多种生长因子 促进修复 过程 3.抑素与接触抑制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 伤处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并填补组织 缺损,而后转化成瘢痕组织。
2、纤维组织再生
纤维细胞、间叶细胞→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 合成分泌前胶原蛋白、胶原纤维→ 纤维细胞。 3、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组织: 软骨再生能力弱,起始于软骨膜的增生,增 生的幼稚细胞→软骨母细胞→ 软骨基质→ 软骨组织。 骨组织: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 毛细血管的再生(angiogenesis) 内皮 细胞分裂增生→ 幼芽、细胞索→ 出现 管腔→ 新生的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网。 大血管的修复 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 恢复原来内膜结构,离断的肌层由结缔 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肉眼 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 似鲜嫩的肉芽。
(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成纤维细胞增生
肉芽组织
炎性细胞浸润 促 进
嗜 中 性 粒 细 胞 淋 巴 细 胞 巨 噬 细 胞 分泌
PDGF,FGF,TGF- IL-1,TNF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被覆上皮再生 鳞状上皮缺损→由创缘或底部
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 向缺损中心迁移→ 单 层上皮→ 增生分化→ 复层上皮。
腺上皮再生 腺上皮缺损、基底膜未破坏→
残存细胞分裂→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 腺体完全破坏→难以再生。 肝细胞再生:① 肝部分切除后→ 肝细胞分裂增 生→ 完全恢复。② 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网状支 架完整→ 恢复正常结构。③ 肝细胞广泛坏死、 肝小叶网状支架塌陷→ 结节状再生。

修复名词解释病理学

修复名词解释病理学

修复名词解释病理学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科学,它主要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而修复则是病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疾病或损伤后人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过程。

一、修复的概念及分类修复是指在组织受到损伤或病变后,人体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使受损组织恢复到正常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根据修复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细胞类型和分子机制,修复可以分为再生性修复和纤维性修复两种类型。

再生性修复是指在组织损伤后,通过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使受损组织恢复到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皮肤和肝脏的再生能力较强,可以在受损后通过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来恢复到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纤维性修复是指在组织损伤后,受损组织无法通过再生来进行修复,只能通过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胶原蛋白的合成来形成疤痕组织,使组织恢复到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心肌和神经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差,一旦损伤,只能通过纤维性修复来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修复的过程及机制修复的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基质重建等多个阶段。

在炎症反应阶段,损伤组织会释放出多种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吸引各种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进入损伤组织,清除受损细胞和细胞碎片。

在细胞增殖和分化阶段,干细胞会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例如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这些细胞会通过增殖和分化来修复受损组织。

在基质重建阶段,细胞会分泌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等基质分子,重建组织结构和功能。

修复的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迁移和基质重建等多个方面。

在细胞增殖方面,干细胞会通过分裂和增殖来产生更多的细胞,以填补受损组织的空缺。

在细胞分化方面,干细胞会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例如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等,这些细胞会通过增殖和分化来修复受损组织。

在细胞迁移方面,细胞会通过细胞外基质的支持,沿着化学梯度向受损区域迁移,以填补受损组织的空缺。

在基质重建方面,细胞会分泌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等基质分子,重建组织结构和功能。

临床病理学:损伤的修复的内容要点

临床病理学:损伤的修复的内容要点

临床病理学:损伤的修复的内容要点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时间是8月26-27两天,大家都有在认真复习备考吗?为了帮助大家高效备考,小编特搜集整理了病理学第一章第三节:损伤的修复的内容要点,并将持续发布其他章节的要点汇总,希望对大家顺利进行临床医师资格考试备考有帮助,祝大家备考顺利!第三节损伤的修复修复:损伤造成机体局部细胞和组织丧失,由临近健康细胞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修复是通过再生和纤维性修复来完成的。

(1)、再生: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2)、纤维性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来完成修复,属于不完全再生。

※炎症反应伴随着损伤与修复的过程。

一、再生(regeneration)(一)再生的类型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等。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1、上皮组织的再生:(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

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

2、纤维组织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1)毛细血管的再生:出芽方式。

(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

修复名词解释病理学

修复名词解释病理学

修复名词解释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病理学的研究中,修复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修复?在病理学中,修复又有哪些具体的含义和作用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从字面意义上来说,修复是指修补、恢复的意思。

在病理学中,修复的含义也是如此。

当机体遭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损伤时,它会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来尝试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和结构。

这个过程就是修复。

修复在病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一些疾病中,如心肌梗死、肝硬化等,机体会通过修复来尝试恢复受损部位的功能,从而缓解病情。

另一方面,修复也可以成为疾病的发展机制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机体的修复反应并不完全,导致受损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不能完全恢复,从而形成疾病的病理改变。

在病理学中,修复还有许多具体的含义。

其中,最常见的是纤维化。

纤维化是一种病理过程,它通常发生在机体受损部位的修复过程中。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它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诱导成纤维细胞移行到受损部位,并开始产生胶原蛋白等基质分子,从而形成纤维化。

纤维化的过程虽然能够修复受损部位,但长期的纤维化会导致组织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丧失,从而形成疾病。

此外,在病理学中,修复还有一些其他的含义。

例如,再生是指受损组织的细胞能够重新分化和增殖,从而恢复组织结构和功能。

再生通常发生在一些组织和器官,如皮肤、肝脏等。

而再生的过程通常需要受损组织的干细胞参与。

再生的能力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种类的动物中也有所不同。

总之,修复在病理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时,修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对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组织、细胞丧失后,机体对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修复过程起始于损伤,损伤处坏死的细胞、组织碎片被清除后,由其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过程。

修复过程可概括为两种形式,再生和瘢痕修复。

再生是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修复,如果完全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瘢痕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修复,以后形成瘢痕。

一、再生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生理性再生是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如表皮的表层角化细胞经常脱落,而表皮的基底细胞不断增生、分化予以补充。

病理性再生是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病理性再生是本章重点要陈述的内容。

1.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细胞增殖周期由Gl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分裂前期)、M期(分裂期)构成。

生理状态下,大多数细胞处于GO期(静止期)。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短不同,在单位时间时可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的细胞数也不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再生能力。

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1)不稳定细胞: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质细胞。

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

2)稳定细胞:生理状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处于静止期(G0),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Gl期,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这类细胞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分泌出来的各种细胞。

它们不仅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而且原始的间叶细胞还有较强的分化能力,可以向许多特异的间叶细胞分化。

3)永久性细胞:属于这类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

病理学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表皮生长因子( EGF) 对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有 促增殖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TGF)
TGF-有与EGF相同的作用。 TGF-:低浓度诱导PDGF合成、分 泌,高浓度抑制PDGF受体表达,生长受 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促进血管 的形成,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仅内皮细 胞存在其受体。
基底膜
蛋白酶
分解
血管外膜细胞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分裂增生
突起幼芽
细胞条索
向前移动+后续细胞增生
管腔形成
分泌胶原 层粘连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
毛细血管构筑完成
新生血管连接成网 基底膜基板
血管的再生——以出芽方式再生
(4)肌组织与神经组织再生
平滑肌、心肌破坏后基本 上都是瘢痕修复。 横纹肌的再 生能力很弱。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概述
• 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的过程称为修复 • 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 不能完全由原组织再生修复, 由纤维结缔组
织来修复, 称为纤维性修复 (不完全再生), 纤维老化形成瘢痕
第一节 再 生
1. 类型: (1)生理性再生 (2)病理性再生 1) 完全再生 2) 不完全再生
神经节细胞;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
skeletal muscles cells
nerve cell
cardiac muscles cells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 上皮组织的再生:包括被复上 皮和腺上皮的再生
Hale Waihona Puke 各种上皮组织的再生能力鳞状上皮 :基底细胞分裂,单层→复层 被覆上皮
胃肠粘膜上皮:立方→柱状
上 皮 腺上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 一期愈合 (模式图)
创伤 二期愈合 (模式图)
骨折愈合
fracture healing
骨折愈合的基础 骨母细胞的增生 新生骨质的产生
骨折愈合过程
1,血肿形成 1-2天 2,纤维性骨痂
2-3天,暂时性骨痂,一周 后透明软骨形成
骨折愈合过程
3,骨性骨痂 callus 骨母细胞 类骨组织 编
有利:填补连接组织缺损 不利:瘢痕收缩,粘连,硬化,疙瘩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一、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出血、炎性反 应,血液凝固
2,伤口收缩—肌成纤维细胞牵拉, 缩小创面
3,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 4 ,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一、名词解释: 修复 再生 完全性再生 纤维性修复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生长因子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暂时性骨痂 二、问答题: 1. 人体组织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哪三类,请举例说明 2.描述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再生过程,比较被覆上皮和腺上皮的再生过程 3.简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演变和结局。 4.简述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5.比较创伤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 6. 骨折愈合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7.试述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织骨
4,骨痂改进再塑 破骨细胞,骨母细胞协同,
3个月~半年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全身因素——年龄、营养 局部因素——感染、局部血液循环、 神经支配、电离辐射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1)年龄 (2)营养(维生素D)
2,局部因素:
(1)血供 (2)骨折断端情况 (3)固定 (4)感染
复习思考题
血管
小血管:毛细血管生芽,形成实性 条索,管腔形成,可改建。
大血管:需吻合,内皮细胞再生, 肌层瘢痕修复
毛细血管 的再生
(模式图)
肌Hale Waihona Puke 织横纹肌取决于肌膜是否存在和
肌纤维是否完全断裂
平滑肌 间叶细胞分化;大面积
损伤,纤维瘢痕修复
横纹肌的再生
(A完全再生;B纤维组织修复)
神经组织
中枢神经:神经胶质细胞及纤维 修复(胶质瘢痕)
factor
细胞因子 cytokines
损伤 细胞 生长因子
细胞增生 损伤组织的重建 细胞移动、收缩、分化
生长的抑制因子
接触性抑制 contact inhibition 抑素 Chalone
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ECM包括
纤维性结构蛋白(胶原和弹力纤维) 结构性糖蛋白(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和纤维连接 蛋白fibronectin, FN) 蛋白多糖
周围神经:神经细胞存活,神经 鞘细胞增生,轴突逐渐生长。可形成 创伤性神经瘤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与再生有关的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能刺激细胞生殖的多肽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损伤的修复
Repair
概念:对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修复的形式:
再生:同种细胞修复 纤维性修复:纤维结缔组织修复
再生
Regeneration
**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分裂 再生的类型
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按细胞的再生能力分类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 永久性细胞: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 上皮 2. 纤维组织 3.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4. 血管 5. 肌组织 6. 神经组织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作用:
1 抗感染及保护创面 2 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3 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 及其它异物
瘢痕组织
scar tissue 概念: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 纤维结缔组织
肉眼:苍白,灰白半透明,质硬韧, 缺乏弹性
镜下:玻璃样变—胶原纤维束
后果
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分裂,单层→
复层 柱状上皮:立方→柱状
上皮组织
腺上皮 基底膜或支架完整,完全修复 反之,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或
网状纤维胶原化
纤维结缔组织
纤维细胞、未分化 间叶细胞→成纤维细 胞→分泌前胶原蛋白, 交联→胶原纤维形成
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纤维母细胞 产生胶原纤维再转化为纤维细胞 模式图
形成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和间质基质
对细胞的增殖、粘附和游走等具有重要的作 用
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概念: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 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伴炎性细 胞浸润 组织学表现: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似肉 芽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