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1)殷墟甲骨卜辞带有新闻的成分。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种接近于新闻传播的形式——情报信和“悬书”。
(3)甲骨卜辞、情报信、“悬书”虽然传递了一定的信息,但均与新闻传播相距甚远。
(4)先秦时的新闻传播几乎完全依赖口头形式。
(5)以书面形式传播新闻开始于汉代。
其典型方式是颁发诏书。
但汉代还没有专用于新闻传播的媒介。
(6)原始形态的新闻传播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系统性。
只有当报纸这一传播媒介产生之后,人类的新闻传播才能称得上是完全意义上的新闻传播。
(7)关于原始形态报纸产生的确切时间,学术界存在着较大争议。
①一种观点认为,早在商周之际,我国即有报纸的萌芽。
如王安石曾经把《春秋》称为“断烂朝报”,意为残缺的政府公报。
②有人认为采诗官采集《诗经》是古代的采访活动,《诗经》中的许多民歌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的变迁,带有新闻成分。
③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汉代已有报纸。
理由是:汉代各郡、国在京都设“邸”,而“邸”的主要任务就是向诸侯或藩镇通报消息、传递文书。
因后来出现的原始报纸,大多由“邸”这样的机构颁布,据此认为,汉代已有邸报。
(8)以上观点缺乏充足的史料依据,很难视为科学论断。
据目前材料,中国的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
二、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1)唐代出现报纸,与进奏院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唐代中期各藩镇在京都设邸,后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为进奏官,亦称邸官、邸使或邸吏。
邸是地方上在京城设立的办事处,其任务是上呈章奏,下报上情,传发信息。
由于地方非常需要了解中央信息,这便出现了“进奏院状报”。
(2)“进奏院状报”是由进奏官发至地方藩镇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
这种“进奏院状报”之类的报纸,在唐人的许多著作中均有记载。
比较详细的材料要数唐人孙可之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读开元杂报》为研究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1新闻事业:一种有规模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
由专业人士通过新闻机构与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如报刊、图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及时、真实、公开地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变动。
2新闻事业史,就是新闻事业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的事实。
3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是指从中国古代报刊出现到近代报刊产生之前的新闻事业。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也有“邸钞”、“朝报”、“阁钞”、“杂报”、“条报”、“除目”、“状”、“报状”、“京报”等别称。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早期传播方式口头传播;符号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以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是殷墟甲骨卜辞;情报信和“悬书”二、古代早期传播载体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帛即绢绸;露布1、先秦时依赖口头形式2、汉代开始以书面形式传播新闻(汉武帝晋封萧庆是中国历史上以诏书形式向民众发布官方新闻的最早记录。
)3、汉代没有专用于新闻传播的媒介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初唐“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闻多说战争功)2、唐人的著作中,至今还没有发现“邸报”字样。
“邸报”是宋人对当时的“进奏院状报”等古代报纸的称呼。
3、唐代报纸的特点:不具备中央统一官报的性质;唐代报纸一开始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传播工具;唐代报纸均为手抄形式4、我国早期报纸的形态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这些报状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这些报状无报头、无固定名称,有的称为“进奏院状”,有的称为“邸吏状”,有的称为“报状”或“状报”等等。
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录。
新闻来源: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他们所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宋代邸报的改革(一)加强中央集权1、加强对官报的控制2、取消各路、州、郡在京设的进奏院,设立钤辖诸道都进奏院。
第一章 古代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
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畋 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樵恨生不为太平男子,及 睹开元中书,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 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 年也。
中国新闻史
进奏院状实物
敦煌遗书中发现两件唐进奏院状:
归义军节度使进奏官张夷则发给节度使张淮
中国新闻史
建节,廿余年朝廷不以指挥。今因遣闰盈等三般六 十余人论节来者。……
中国新闻史
二、邸报的发展
(一)宋代邸报 1、具备封建官报的性质 2、审稿制度 (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 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 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当时将这一工作 称为“判报”。
中国新闻史
2、增加了社会新闻
冯犹龙《古今新谭》: 太仓库于万历戊戌中有偷儿从水窦中入,隘,攒其 首,无完肤矣。亦得一大宝,置顶际,如前出。至 窦之半,不意竟有偷儿入,两相抵,槁死,而宝在 其中。久之,拥水不流,见邸报。
中国新闻史
李乐《见闻杂记》: 万历乙酉(三十七年)八月初四日邸报: 山西繁峙县乡约所在方李宣臣妻牛氏,六月二十三 日生二女,一女一眼四齿,手足全;一女一耳一眼 四齿,一手两足皆疴也。
字形式: 情报信 悬书
中国新闻史
介子推的门客写的悬书: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天,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所处。
中国新闻史
3、石刻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4、汉代出现了以书面形式传播的官方新闻:
诏书
中国新闻史
武帝元狩中,夏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
中国新闻史
第二讲 新闻出版专题(一)

幅面为 19.2×11.1 厘米,略呈 窄长方形, 但无书口和 鱼尾记号, 亦无栏线及 页码。这份 道光《邸报》 共18页,每 半页七行, 每行17个字, 总计约四千 多字。活字 排版以黑色 单面印刷。
民间报房 自设报房中,最受官绅们注意的是《辕门 抄》,它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出版于各 省省会,是地方报纸,类似宋朝的《衙探》, 雍正乾隆后被禁。
后来提塘小报受到当局的限制:先于部文到 达地方,泄漏了机密;刊发了严重不实的消 息;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
清 道 光 报 纸 《 邸 报 》
《孙可之文集》中有《读开元杂报》文 ,云 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 其略曰:某日,皇帝 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 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 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 。樵当时未知 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有知书者自外 来,曰: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 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
明中叶以后北京等地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 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这些报房很可 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
《万历邸钞》:万历一朝的邸报按照时间的 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天变邸钞》: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北京的 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
其他新闻传播形式
六. 清朝 清朝继续在全国发行邸报,其发布方式、发 布渠道和明代的十分相似,也经由通政司、 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毕渐
四. 元朝 1. 没有来得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 2. 流传于民间的“小本” 3. 有大量印刷散发的商品广告
五. 明朝 1.明朝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发自首都的 官报仍被习惯的称为“邸报” 2. 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 (1) 通政司:总汇朝廷政事信息 (2) 六科:将皇帝看过的,作了批示的,同意发布的臣僚 们的章奏公开发,抄,供在京各衙门相互传报;负责记录皇 帝接见大臣时的谈话和指示 (3) 提塘:明制,各省派驻京师的提塘,提塘的办公地点 通称提塘报房,简称报房。由提塘报房发出的官报通称“邸 报”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的“报”、“状”)
第二节 官方邸报的发展与最终消亡 一、中国古代官报发行体制变迁 二、中国古代官报名称、报道内容及读者演化
唐代出现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朝报和进奏院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1.“报”(朝报) (1)报(朝报) 朝报,唐代朝廷每日在宫门外,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
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 发布宫廷新闻的重要形式。 朝报的发布方式大约是,由中书部门发布,京师官员 及驻京进奏官进行抄录,随后转递传阅。 朝报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并无名目,直 到后唐和宋代才称为“朝报”,并沿用至明清。 有关朝报记载最详尽的是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 (851年)。
文字
20:40
口语
零时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0 00 23 57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广播 语言 印 刷
::
20:40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先秦:口语传播为主 (1)最早的口语传播不晚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青海民和县阳山新石器后期的考古发现:陶制喇叭。 舜(前2255年即位)设“纳言”官职——即所谓“喉舌之官,
(3)文字传播在先秦仅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辅助形式 存在。
原因,一是文字掌握在少数巫师、贵族手中;二是传播 载体(甲骨、金文、岩刻,及春秋时的简)的局限。
(4)先秦信息传播的活跃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时, 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效果被发挥到了极致。
第二章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 传播的四个阶段, 传播的四个阶段,认识古代 报纸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 报纸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 正确认识早期的报纸。 正确认识早期的报纸。
5/21/2012
1
预习作业
概述宋代、 概述宋代、明朝或清代的报纸的情 三个朝代的报纸选一个)。 况(三个朝代的报纸选一个)。
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特征 :小众传播
5/21/2012
7
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Acta Diurna) 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Diurna) 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 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 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唐代的“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始见于唐朝末 年孙樵所著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提到《开元杂报》有 “数十幅书”,其内容是皇帝的行踪和朝中各种事件。据考 5/21/2012 证,报中所记载的各种事情是确实的。根据《开元杂报》的14 真实性来推断,中国有报纸的年份,应该不会晚于公元724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和发展
5/21/2012 10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四、电子传播时代 电报的发明, 电报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进入电子传播时代
(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 广播— 电视— 互联网— 手机)
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是什么?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是什么? 广播电视新闻是怎么产生的? 广播电视新闻是怎么产生的? 互联网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互联网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非文字载体:(1)口头传播(2)旗鼓(3)烽火(4)木铎文字载体:(1)甲骨(2)青铜器(3)刻石(4)竹简和帛(5)露布2、促使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有哪些?(1)交通发达,驿传空前发展,制度完备,有专人掌管。
(2)唐代藩镇制度使地方节度使对朝廷十分关心,他们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传播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
(4)文化发展,在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步入仕途也需要了解朝廷信息。
3、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都进奏院,它是由封建王朝中央政府设置,对各州进奏院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
职责:(1)按照统一的新闻来源,收受和传递官文书。
(2)在封建政府机构内部传递信息。
4、与唐代进奏院状相比,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特点?(1)它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统一编发,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2)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3)它的读者已经不仅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4)从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5、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1)皇帝的诏旨(4)臣僚的章奏(2)皇帝的起居(5)军事情报(3)官吏的任免(6)刑罚6、宋代中央政府的新闻检查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判报:凡是朝廷需要向全国发布的消息和文件,交给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负责编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2)定本: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7、宋代"小报"有哪些基本特点?(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名称。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新闻学。故事置身于“文本”( context )之中,
而信息则是 decontextualized ,即它所提供的 fact
是unframed。
古今中外不少杰出的记者,同时也是优秀的
史家。
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
《光荣与梦想》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长
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 伯里等。
4、时效性较强的文字传播载体是竹、帛、露布。
露布是指不加检封、公开发布的文书,战国时期就
有露布。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它用于发布 军事捷报,将最新的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挂起以
吸引读者,这是一种有效的新闻传播方式。
二、古代新闻传播的形式: (1)史官传播 甲骨文中已有“御史”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美国新闻学者 David McKnight ,区分了新闻
中 的 fact 与 story 。 事 实 的 背 后 是 Objective
Reporting,故事的背后是Interpretive Reporting。
美国新闻学者 Michael Schudson 也认为 ,19 世
纪末的新闻学可分为两种 ,即故事新闻学与信息
历史中的新闻与新闻中的历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一)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传播渊源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非文字形式:口头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大铃)2.文字:利益(西周)甲骨文、金器、刻石3.竹、露布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进奏院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手抄新闻——开元杂报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周朝说、汉朝说、东晋说二.孙樵和开元杂报三.敦煌的进奏院状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邸报的出现和有关邸报的制度。
宋太宗设都进奏院正式发行邸报。
快件:急脚递,摆铺“定本”制度: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
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意义: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2.冲破封建王朝对新闻体制的专制。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二.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明代邸报的发行日刊,小册传播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2.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急选报: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现存)4.起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竹筹、揭帖、旗报、排报第五节清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一. 清代官方新闻转播制度1.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收受)(发抄)(抄传发行)2.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3.官报的内容:官门抄:朝廷的动态消息。
上谕:臣僚章奏:4.提塘报房:雍正5.小报(小抄):非法报纸(被禁)清何遇恩、邵南山二.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民间报房出现在乾隆中叶以后的事,以“公慎堂”为最早,聚兴,公兴两家开业最早,创于咸丰年间。
三. 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四. 古代报纸没落的原因主观: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压制政策。
客观:满足不了人民对报纸内容和形式的需求。
需要新的突破。
*总结: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基本特点17.封建官报占据封建报纸的主导地位。
27.第二章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背景二.《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8.5 马六甲米怜,马礼逊内容:宗教、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各国概况。
导论6章-教参-中国古代新闻活动特色

○对新闻事业发展,形成三方 面障碍:
障碍一,封闭的封建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为支柱的自然经济〕-“鸡犬之声相闻老 死不相往来”封闭性很强〔与商品经济相反〕。 限制了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马恩谈过,一种 社会需求比十所大学更能促进社会发展〕。 连封建士大夫都受影响,幻想“桃花源里不知 有汉何论魏晋”又何须新闻。
④明清官报和京报
元代中断后,明恢复邸报抄传。取消进奏院,由通政司办。 内容控制更严,往往皇帝亲问。 明中叶,允许民间设报房,传抄部分邸报内容。内容局限性很 大。只是发行面有所突破。 清言禁更多。朝廷主办的“邸钞”仍然采取手写传抄方式。民 间经营曰“京报”,设报房,印刷出售,内容未敢脱离“邸报” 范围。 例:乾隆十五年“京报传抄伪稿案”:千总卢鲁生、守备刘时 达不满乾隆热衷于游山逛水大兴土木搜罗奇珍异石美女,便假 借湖广总督孙嘉淦名义写一奏折《五不解十大过》,加入京报 传抄。追查四年,株连数百人。孙吓死。 民间出版物仍处于被压制处境。新闻事业停滞。
【附录:相关专题.】
【上智下愚的效果是什么? 】
对统冶有利: 保证政局稳定,能使封建统治者安坐宝座。 对民族不利: “水落石出”以降低百姓的素质为代价换取统治者集团素质的 相对高度,结果使民族整体素质下降,从而导致国家长期落后 社会长期停滞。但是,世界毕竟不止一个国家。你有本事把本 国老百姓变成傻瓜,但你没本事把别国老百姓也变成傻瓜。于 是,你不发展,别国却发展。最终你国积弱而别国强大了。届 时“落后就要挨打”甚而亡国灭种。 这就是古代史的演变曲。 当然,封建统治者是不会管那么多的,“吾死之后哪怕洪水其 来”(路易十三语)。开放民众知情权是通向开放民众参政权 之路的第一步。是封建专制政权垮台的导火索。不开放,可能 会亡国,开放,可能会亡政权。宁可将来亡国,也不可现在亡 政权。封建统治者都会这么想。不这么想的,那就不是封建统 治者了。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中国的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的报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比如唐代官报就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才设立了进奏院和进奏官,传递中央的信息。
此外,交通传播条件,以及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口头传播、烽火传播、皇帝诏书。
口头传播和烽火传播是非文字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还有旗鼓和木铎传播。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播内容较简单,传播距离不远,且具有易逝性。
皇帝诏书属于文字传播。
这种方式的载体一般有竹简、帛和露布。
竹简和帛记载的内容很多,露布只用以传递军事捷报。
这几种传播方式由于文字的作用而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并可记录传递较复杂的信息,露布的公开性与时效性更加突出。
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都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负责部门:节度使在长安设立的办事机构,简称进奏院编辑发行环节:1)采集、编辑:进奏官们自行采集,从一些它们获得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2)传发:进奏官直接自发向地方各藩镇传发,并不受朝廷管辖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报”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1)性质:我国和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从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工具;带有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同宋以后“邸报”有很大差别;近似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其早约八百年(2)类似进奏院报,已经从官文书的形式中分离出来,具有传播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性质;通过进奏院发行,具有报纸发布的体制;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5、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1)特点: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之后权威性和官报性质更明显,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07:52:1407:52:1407:525/30/2023 7:52:14 AM
❖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3.5.3007:52:1407:52May-2330-May-23
❖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07:52:1407:52:1407:52Tuesday, May 30, 2023
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二〕开展于宋代 ◆由都进奏院统一管理,称呼为邸报。 ◆宋官报传播面更广,定期连续发行。
《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中有材料记载:每年给进奏院给钱 一千贯,以充镂板纸墨之费。
◆官报内容包括:〔1〕皇帝的诏书、命令〔2〕 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室的动态〔3〕官吏的升 黜、任免、赏罚之类的消息〔4〕臣僚的章奏 疏表〔5〕战报〔6〕刑罚
❖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3.5.3023.5.3007:52:1407:52:14May 30, 2023
❖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上午7时52分14秒07:52:1423.5.30
❖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2023年5月上午7时52分23.5.3007:52May 30, 2023
〔三〕延存于明清 ◆明代官报抄传和发布的三个环节:通政司、
六科、提塘。 ◆印刷方式 :明代官报出现活字印刷的时间
始于明末。
顾炎武《亭林文集》里“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方有 活版,自此之前,并是写本〞。
◆清代:通政使官的设置不同
二、非法民报:
即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传抄 的民办报纸。 1、产生原因: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在外民族矛盾锋利、在内阶级矛盾严重
1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和演进

敦煌进奏院状报:
• 长期封存莫高窟,属敦煌文物;现有两份 尚存于世,另一份P· 3547藏于巴黎国立图 书馆。 • 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 态的报纸,也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一份 报纸。
间接证据:开元杂报
• 唐代孙樵的《读开 元杂报》是研究唐 代新闻事业的重要 文献;由此文推断, 唐开元年间就有了 朝廷官报性的报纸。
3、内容
• 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和时事性政治 材料; • 信息的时间性和新鲜性较强。
4、发行
• 专业和业余结合的新闻编传队伍:“内探、 省探、衙探” 和职业传发者,均以牟利为 目的; • 手写和印刷并存; • 传播范围广,读者数量大。
5、统治者对小报的限禁
• 小报从诞生起就被视为非法出版物受到官 方查禁; • 从未被禁绝,生命力顽强。
2、发展于宋代
• 宋代进奏院状是中央朝廷的机关报,成为 最先出现的权威性中央封建官报,是官方 的新闻传播工具; • “邸报”名称最早于见于宋代公私文献; • 印刷报纸出现; • “定本制度”
3、延伸于明清
明代: • 传报制度严格,要通过通政司—六科—提塘三个 环节; • 邸报的活版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的一大进步。 清代: • 提塘分工明确,有“京塘”和“省塘”两种; • 小抄的发行成为邸报的信息补充。
1、符号传播:
• 手势、声音、符 号、图画、雕刻、 结绳、烟火报警 等 • 山顶洞人的海蚶 壳
2、口头语言传播:
• 语言是最为便捷的传播载体,不需其他辅 助条件; • 传播受时间、空间限制,一瞬即逝,不能 久留或传诸远方; • 史料:新石器时期的喇叭筒、“千金买骨” 的故事(教材P5)
3、文字传播:
第一章 古代新闻传播的 产生和演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第一节、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活动
一、前语言时期的信息传播与语言的形成
语言形成的过程, 语言形成的过程,初始时期语言的特点 语言形成在传播上的意义
二、早期的口头传播活动
三皇五帝时代的口头传播故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三节 古代的官文书传播与古代官方的 思想控制
一、官文书的出现及其几种传播形式
石刻公告、诏书、奏记、露布。 石刻公告、诏书、奏记、露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古代官方的思想控制
吕氏“齐万不同,全通下究” 吕氏“齐万不同,全通下究”; 秦禁私学与焚书坑儒;汉五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禁私学与焚书坑儒;汉五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达而封闭的官文书传报系统。 发达而封闭的官文书传报系统。
第二节、 第二节、文字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传播活动
一、文字的出现及在传播上的意义
1、文字的出现及在传播上的意义 2、、汉字的特点及其传播特征 、、汉字的特点及其传播特征 先秦时代汉字的发展: 先秦时代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秦代“书同文”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秦代“书同文”) 3、、我国造纸发明以前书写工具的变化 、、我国造纸发明以前书写工具的变化 甲骨、青铜、石头、竹简、 甲骨、青铜、石头、竹简、帛书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 第二节、文字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传播活动
二、古代社会的一些传播活动
办学,游说与著述,集会与说诵, 办学,游说与著述,集会与说诵, 史官的传播活动,乐官的传播活动, 史官的传播活动,乐官的传播活动, 情报信与悬书,狼烟烽火与鼓旗报信。 情报信与悬书,狼烟烽火与鼓旗报信。 古代“消息” 古代“消息”与“新闻” 的概念。 新闻” 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