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综述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合集下载

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国内, 王建华认为 , 高等教育应向其他社会部门 ( 包括政府、 非政府、 企业界等 ) 、 教 育内部其它系统 ( 包括中小学、 职业技术学院等) 、 有关人士 ( 包括学生、 家长、 企业家、 专家等) 开放, 并在开放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张婕认为, 我国高等教 育正处于利益相关者时代 ,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范式将从中央集权管理范式向地方化 管理范式过渡, 最终将走向 利益相关者管理 范式 , 其核心就是建立各种利益群体之 间的伙伴关系 。张燚认为 , 随着网络经济发展, 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发展正产生着 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权利, 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 改善高校 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应成为高校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创新的根本目标。王连森 认为 , 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要求规定了大学责任, 为大学指明了发展目标; 利益相关 者的物质和精神付出充实和丰富着大学资源 , 为大学提供了发展的能量和动力 ; 利益 相关者的作用、 地 位、 权利制 约和 规范 着大 学制度 , 为 大学 创设 了发 展的机 制平 台[ 10] 。李福华认为, 大学的责任就是要维护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 11] 。综 上所述 , 国内外学者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即把利益相关者纳入高校组织管理范畴 , 将是高校组织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 : 从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与划分 , 高校 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及影响 , 基于高
校办学理念与治理结构创新和高校与利益 相关者互动发展的行为调适与管理策略等方面 , 对 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 点进行梳理 , 以期为该理论在高校组织创新的深入 研究与实践提供启发 。 关键词 : 高等院校 ; 利益相关者 ; 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 : G451. 5 文 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8742( 2009) 06 0016 13

大学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综述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大学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综述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大学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综述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摘要】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

所谓大学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大学发展影响,同时其行为又影响大学发展的个人或群体,根据米切尔的属性评分法,具体可分为三类,即确定型、期望型和潜伏型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使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主体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系统综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大学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大学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 世纪60 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自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提出利益相关者定义,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第一次将该词引入管理学界,开始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后经弗里曼、布莱尔等学者的共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这一新兴领域吸引了各界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随后利益相关理论也渐渐渗透到经济、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

1.国内外大学利益相关者研究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从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德里克·博克认为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

有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把大学和社会其他主要机构连接起来,大学已不可避免的与个人和周围的组织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大学内部情况来看,克拉克·克尔早就提出大学不是一个社群,而是若干个社群即本科生社群和研究生社群;人文主义者社群、社会科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社群;专业学院社群;一切非学术人员社群;管理者社群。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1990年在《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中从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所有权意义上提出大学的拥有者概念,从所有权角度对大学拥有者的界定与划分即是采用了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

他的主要观点是:高校的教师多数认为他们就是大学,原因是教学活动和研究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这正掌握在他们手中;学生宣称对大学的所有权,常常自诩为大学得以存在的缘由,学生在毕业后,因成为教师、校友、捐赠者或董事而成为拥有者。

报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报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报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企业的年度报告,还是学术研究的报告,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适当反馈。

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对报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进行详细论述。

一、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及分类1.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利益相关者指对于组织、企业或个人决策、行动等有利害关系的各方,他们可以通过组织决策的结果而受到影响。

利益相关者包括内部利益相关者(如组织内的员工、管理者等)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如顾客、投资者、政府等)。

对于报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

1.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根据其利益关系的强弱和影响的程度,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一般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

核心利益相关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力和影响力,他们对于组织的战略决策和运营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企业的股东、高管层和一些关键客户常常是核心利益相关者。

一般利益相关者指对于组织的决策和行为具有较为明显影响的各方,但与核心利益相关者相比,其影响力和权力相对较弱。

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属于一般利益相关者。

边缘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决策和行动影响较小,他们的利益关系较弱。

例如社会公众、竞争对手等。

二、报告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意义和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是报告编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确定报告的对象和范围利益相关者分析可以帮助报告编制者明确报告的受众对象和范围。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报告的需求和关注点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特点和利益关系,确定报告所涵盖的内容和重点,确保报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提升报告的可信度和可接受性利益相关者分析可以帮助报告编制者预测受众对于报告的反应和期望,从而更好地调整和改进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合理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提升报告的可信度和可接受性,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组织管理和商业伦理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了组织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本文通过对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其在企业管理、社会责任、政府决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组织管理、商业伦理、社会责任、政府决策一、引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组织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理论正是强调了这一点,它成为组织管理和商业伦理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在我国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企业管理、社会责任和政府决策三个方面对我国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企业作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研究者通过对我国不同类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发现了企业间存在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关系和权力结构,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其次,研究者还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积极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一些研究还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企业文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塑造,以及利益相关者文化差异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然而,当前我国研究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于利益相关者冲突处理的研究较少,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三、我国社会责任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关注、尊重和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一种责任。

在我国,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综述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管理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探讨该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文章首先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背景和基本概念;其次,总结了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最后,对于该理论在我国的应用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引言利益相关者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工具。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在我国的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目前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对于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对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利益相关者理论源于斯坦福大学的学者R. Edward Freeman于1984年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经营”概念。

利益相关者是指对组织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或者可能受到组织目标实现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组织存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股东的利益,还应关注并平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维护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目前,我国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领域。

在企业管理领域,一些学者通过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影响力评估模型、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等相关理论。

在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学者们主要关注政府与公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提出了政府公民平衡模型、政府公众参与机制等相关理论。

在社会组织管理领域,学者们探讨了社会组织与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社会组织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利益相关者参与等相关理论。

第四部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尽管在我国的研究领域中,已经有一些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引言: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组织管理与商业伦理领域的一种重要理论,它探讨了组织与其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综述,介绍其起源、基本概念、分类等内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一、起源和基本概念: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由斯坦福大学管理学教授爱德华·弗里曼(Edward Freeman)于1984年提出,他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对组织决策或活动结果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这一理论的出现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逐渐被学术界和实践界所接受。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组织是指任何涉及决策和行动的社会系统,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

利益相关者是指与组织具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员工、客户、投资者、供应商、政府、媒体等。

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既可以是合作又可以是冲突的。

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相关者可以按照其对组织影响力的大小划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

主要利益相关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力和资源,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如股东、经理层、员工等。

次要利益相关者则对组织的影响力较小,如社会公众、媒体、非政府组织等。

利益相关者还可以按照其与组织的关系特征划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内部利益相关者是指直接参与组织内部经营活动和决策的个人或团体,如员工、管理层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则是指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但不参与组织内部活动和决策的个人或组织,如客户、社会公众等。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意义: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组织管理和商业伦理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组织应该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仅仅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这有助于改善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其声誉和信誉,从而提升组织的长期竞争力。

其次,利益相关者理论鼓励组织采取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境保护,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期望。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认为 ,从 “企 业是 一组 契约 ”这 一 基本 论 断 出发 , 可以把企 业理解为 “所有相关 利益者之 间的一 系列 多边契 约”-2 J,这 一组 契约 的主体 当然也 包括 管理 者、雇员、所有者 、供应商 、客户及社 区等多方参与 者。每一个契约参 与者实际上都 向公 司提供了个人的 资源 ,为了保证契约 的公正和公平 ,契约各方都应该 要有平等谈判的权利 ,以确保所有当事人的利益至少 都能被照顾到 ,这 是因为契约理论本质上就要求对不 同相关利益者都要 给予应有的 “照顾 ”;(3)从产权 理论 的角度 ,利益 相关者理论拥 护者认 为任何 一个 “个体判断”理论独 自是无法放之 四海而 皆准 的,因 此 ,单独依靠某一个 “个体判 断”理 论来描述 产权 也是不完整的。在谈论到像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这样复 杂的问题时 ,应该趋 向于建立一个多元 “个体判断” 的产权理论。从此逻辑 出发,利益相关者理论顺理成 章地提 出, “只要 一种 多元的产权理论能 够被接受 , 那么产权理论 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之间的联 系也就显而 易见了”。 3 此外 ,国内学者杨 瑞龙从 基本企业 理论 出发 ,通过 “资本雇佣劳动” 和 “劳动管理型 ”企 业的比较 ,以及对联合生产 、收入分配和企业治理 的
总第 358期

任海云 :利益相 关者理论研 究现状综述
·31·
研究 ,得 出了共享所有权及利益相关者 “共 同治理 ” 的优越性 ,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二、对利益相关者 的界定
主要以概念 的思辨方 法为 主,Mitchell曾 总结 了 从 1963年有关利益相关者的第一个概念至今 的 27种 代表性概念 表述 。这些定 义可归为两类 : (1)广义 定义 ,以 Freeman的定义为代表 ,1984年 Freeman给 予广义利益相关者以经典定义是 :“企业利益相关者 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 目标 的实现或被企业 目标的实现 所影 响的个人 或群 体”。股 东、债权人 、雇员、供应 商 、消费者 、政府 部 门、相 关的社会 组织 和社会 团 体 、周边 的社会 成 员等 ,全 都归 入此 范畴 。 (2) 狭义定 义,以 Clarkson的表述 最具 代表 性 ,他认 为 “利益相关者在企业 中投入 了一些实物资本 、人力资 本 、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并由此而承担了 某些形式的风险 ,或者说 ,他们 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 险。” 该定义排 除了政府部 门 、社 会组 织及社会 团 体 、社会成员等 。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权和剩余索取权 ,即企业所有权 。
二是 股东 中心 理论 的基 础 之一企 业 的契 约理论 之争 。
企业 的 主 流 契 约 理 论 之 先 河 由科 斯 ( os,13 C ae 97)开 辟 ,之 后 又 由阿 尔 钦 和 德 姆 塞 茨 ( lha , Aci n D mst,17 ) e e z 92 、威廉 姆 森 ( la sn 9 5 90 、张 五 常 ( hug 93 、霍姆 斯 特 姆 和 泰 若 勒 Wii o ,17 、18 ) lm C en ,18 ) ( om t m,Tre 9 9 、阿根 亚 和 博 尔腾 ( gi ,B ln 92) 以及 其 他 学 者 加 以拓 展 。这 一 派 H lso r il,18 ) o A ho n ot ,19 o 理论 的共 旨是 :企 业 是 “ 一系列 合 约 的联 接 ” ( eu f otcs ( N xso nr t) 文字 的和 口头 的 ,明确 的和 隐含 的 ) c a 。
维普资讯
产经营的动力 ,也就是说 , 股东可能并不一定总比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关注企业 。Ba 在 19 lr 9 9年进一步指 i
出 ,公 司 的 出资不仅 来 自股 东 ,而且来 自公 司的雇 员 、供应 商 、债权 人 和客户 ,这 些 主体提 供 的不是 物质 资本 ,而 是一 种特殊 的人力 资本 。这 些 主体既 然 向企业 进行 了专 用性 投 资 ,必 然应 该享 有企 业 的剩余 控制
企业的所有者 ,企业 的财产是 由他们所投入 的实物资本形成的 ,他们承担 了企业 的剩余风险 ,理所 当然成 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享有者 ( r s a Go m n&H r 9 6 H r&M o ,19 ) s a ,18 ; a t t or 9 0 ,这就是股东 中 e

【推荐下载】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推荐下载】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本文讲述了关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传统股东至上理论的挑战,它从全新的角度来阐述企业资源分配和企业所有权问题,为员工参与企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如何全面系统的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定义和划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理论上的不足以及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目前还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多锥细分法;米切尔评分法;社会责任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企业理论价值取向的研究领域逐渐分化出两大理论: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两者主要分歧在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归谁所有问题上。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物质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更具有专用性,并承担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出资者(股东或资本家)应该成为企业所有者,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后者则认为:人力资本所有者有权分享剩余权。

其中以布莱尔(Blair,1995)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不只有股东是剩余风险的承担者,雇员、债权人、供应商都可能是风险的承担者。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29 年,通用电气公司一位经理的就职演说。

此后的数十年,对利益相关者的研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Penrose 在1959 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了企业是人力资产和人际关系的集合的观念,从而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奠定了基石。

直到1963 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才明确地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

这个定义在今天看来,是不全面的,它只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单方面的影响,并且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仅限于影响企业生存的一小部分。

但是,它让人们认识到,除了股东以外,企业周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影响其生存的群体。

随后,瑞安曼(Eric Rhenman)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利益相关者依靠企业来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企业也依靠他们来维持生存。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以前,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固定式企业的所有者,利益相关者理论保障了所有为企业投入资源的个人或群体,而不仅仅是注入物质资本的股东。

股东中心理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财产是由他们所投入的实物资本形成的,他们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理所当然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享有者(Crossman & Hart,1986;Hart & Moore,1990)。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担了企业的一定经营风险,或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而都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Freeman,1984;Blaire,1995,1998)“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27年,通用电气公司一位经理的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公司应该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思想(刘俊海,1999)。

基于公司的出资不仅来自于股东,而且来自于公司的雇员、供应商、债权人和客户,后者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人力投资。

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学者指出,公司本质上是一种受多种市场影响的企业实体,而不应该是由股东主导的企业组织制度,股东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Donaldson & Preston,1995)。

其否定了“股东利益至上”的观点。

公司的股东并没有承担理论上的全部风险,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

Freeman在1984年给出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即“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并从所有权、经济依赖性和社会利益三个不同角度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即所谓的多维细分法:所有持有公司股票者是对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经济依赖性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经理人员、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地方社区等,与公司在社会利益上有关系的则是政府、媒体等。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现状综述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研究现状中的应用情况,深入探讨其发展动态、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贡献,但也存在一些应用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利益相关者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已成为企业管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研究工具。

该理论主要企业运营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参与和影响,揭示了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紧密和相互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研究现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公司治理领域: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治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能够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代理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然而,如何平衡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创新领域:社会创新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并创造共享价值。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社会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将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促进社会创新的发展。

然而,如何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仍是一个挑战。

可持续发展领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平衡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目标。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有助于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权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然而,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行动仍需进一步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范围,探索其在新型产业、绿色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践价值。

还需要解决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难题,如如何平衡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何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以及如何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行动。

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研究现状中的综述,总结了该理论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贡献,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郑州大学利益相关者分析

郑州大学利益相关者分析
郑州大学 利益相关者分析
1.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主张 1.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主张
郑州大学利益相关者如下图:
企事业 单位
中国乃 至世界
国家 后勤 团队 郑州 市 学生 郑州 大学
管理人员
教职 工 政府
高校工 会
图示: 图示:郑州大学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外部利益相关者
①政府:为国家、地区输送优秀的人才以 及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②郑州市:为郑州市建设提供各种帮助。 ③高校工会:尊重员工、保证职工权益。 ④企事业单位:适用的人才与科技成果。 ⑤中国乃至全世界:更多地吸收各色人种 的合乎要求的中学生。
内部利益相关者
①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真正 有用的知识与才能。 ②教职员工:良好的科研、教学育人环境。 ③管理人员: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在激烈的 高校竞争中不断发展。 ④后勤团队:希望在保证良好的后勤供应工 作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⑤国家:作为学校最大的股东或唯一的股东, 国家希望郑州大学能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培 养与科研开发基地。
3.利益相关者重要性排序 3.利益相关者重要性排序
从最重要到不重要排序如下: 企事业单位—学生—国家、政府— 企事业单位—学生—国家、政府—中国乃至 全球—教职员工—管理人员—郑州市— 全球—教职员工—管理人员—郑州市—后 勤团队— 勤团队—高校工会。 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肯定是互相冲 突的。 毫无疑问,企事业单位的权益主张以及学 生的权益主张应该优先考虑。
Hale Waihona Puke 2.学校对权益主张的反应 2.学校对权益主张的反应
①国家、政府:郑州大学力争成为全国一流、 具有区域性示范效应的综合类大学,成为高 质量的科研与人才培训基地。 ②企事业单位: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的专业 人才以及有用的科研成果。 ③学生:以学生为本,树百年校风。 ④中国乃至全球: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跨 出亚洲、走向世界,打响郑州大学这个品牌, 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中学毕业生。 ⑤教职员工:努力为教职员工提供一个最佳 的科研教学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的科研教学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文献综述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运用三个方面,对现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做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提出国内学者应借鉴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深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将其运用于现代公司治理模式中。

标签:利益相关者概念界定分类公司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国外研究的文献已经颇丰,而在国内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运用这三个方面,对现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做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界定如果利益相关者本身都界定不清,那么就无法开展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了(杨瑞龙,2000)。

按照对利益相关者概念不同的理解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依存观点、战略管理观点和动态发展观点。

(一)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依存观点斯坦福研究所提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的团体”(Freeman,1984)。

这个定义一开始就赋予了利益相关者足够的重要性,但仅强调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支持,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和企业之间影响的交互性,那些虽不足以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却受企业行为影响的人或团体没有被考虑在内,是一个“单边”的概念。

针对这一缺陷,瑞安曼(Rhenman,1964)指出,利益相关者依靠企业来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企业也依靠他们来维持生存。

这个概念显然是“双边的”。

Ahlstedt和Jahnukainen(1971)在认可“双边性”的基础上,强调“利益驱使”的原则,认为利益相关者是一个企业的参与者,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或目标驱动,必须依靠企业,而企业为了生存,也必须依赖他们。

可见,早期经典文献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强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意义,优点在于突出了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缺点是未免过于宽泛,不利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研究综述_王秀华

利益相关者价值研究综述_王秀华

四、住房公积金使用建议公积金入市确实提供了更广泛的运用渠道,笔者也不反对住房公积金入市,但入市似乎还时机未到,而坚持原来的体制也没有完成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初衷。

因此,可以对公积金体制稍做修正、进行完善,提高公积金的利用效率。

1.长期看趋势。

①静闻养老金入市佳音。

养老金与住房公积金都是保障金,性质也相差无几,也曾因为与住房公积金一样被认为是资金沉淀,不能实现保值增值而提上入市议程,现在已经进入股市。

住房公积金是否入市可以将养老金的入市状况作为参照。

②坐观股票市场状况。

股市风险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若要做到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必定要建立相应的专业机构来应对这种高风险,进行技术层面的风险控制。

类似机构是否建立,是否完善也关乎住房公积金的命运。

综上,笔者认为目前应当看养老金入市状况,听股票市场动静,拟解决入市难题思路,分析股票市场投资价值。

时间是检验一切的真理,一口吃不了大胖子,认准形势,适时适当适势适量进入股票市场。

2.短期增用途。

短期内应当对住房公积金稍作修正,增加住房公积金的多种用途,提高利用效率。

(1)降低利用住房公积金进行租房的门坎,这对于某些不愿买房或是买不起房的缴付者来说更公平一些,同时资金也实现了它的价值,缴付者也更多地享受到了住房公积金带来的利益。

(2)扩大公积金使用受益群体,拓宽公积金使用渠道。

在个人购买住房时,可以使用直系亲属的公积金,享受贷款优惠,激活公积金资源。

(3)完善住房公积金直接投资公租房的运营模式,取住房公积金于民,用之于民。

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住房公积金真正惠及于民,同时也达到了最大限度发挥住房公积金利用效率的目的,拉动经济增长。

(4)要解决住房公积金运用效率低的现状,可以适当放宽公积金的用途。

海南省在2010年修订《海南住房公积金提取操作规程》与《海南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操作规程》,其中规定,除用于住房相关费用外,住房公积金还可用于支付物业费、子女大中专学费、医疗费和事故灾难费等。

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评述

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评述

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评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已经在企业管理和战略制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股东,而是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密切相关。

这些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期望对企业的决策和战略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背景、核心思想、实践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全面评述,以期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弗里曼(Freema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需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在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任何个人或团体。

这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社区、媒体以及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

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点,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长期可持续性。

它认为,企业的成功不再仅仅取决于股东的利益,而是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共赢。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还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概念,即企业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和工具,来识别、评估、满足和监控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透明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以及制定和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等。

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强调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也要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论对于指导企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弗里曼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特点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论文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论文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论文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如何写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论文(推荐篇一中国是重信义的国度,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诚信建设是事关个人、企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

党的_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

国家“_”规划《纲要》中,强调要“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方面。

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力量源泉。

为了倡导企业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弘扬诚实守信的体系建设、优良品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全国企业和企业家倡议:一、强化企业诚信意识。

学习和实践“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价值观,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使诚信经营理念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二、完善诚信建设体系。

把诚信建设列入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诚信建设目标,通过建立客户自信管理、内部守信、合同管理等项制度,完善诚信管理部门,健全企业诚信建设管理体系。

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依法生产经营,决不利用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

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我国法规。

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准确、真实记载和反映自身的精英级财务活动情况。

依法按章缴纳各种税费。

四、加强商业道德建设。

制定商业道德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商业道德,信守合同,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决不为企业自身利益而侵害、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杜绝弄虚作假、见利忘义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不道德和非法行为。

五、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依据市场需求,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严格质量管理,提高商品信誉。

不做虚假广告,不制作假冒伪劣产品,不生产销售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产品,不损害消费者利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作者:齐越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4期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理论“股东至上”的挑战它从新的角度来对于企业所有权与企業资源分配问题加以探讨,为职工能够在企业治理中积极发挥作用在理论方面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怎样对该理论加以界定和花粉是目前研究的关键所在。

因为理论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在实证方面缺少有力的支持,该理论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仍需进一步修正。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多锥细分法;社会责任;米切尔评分法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能够追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影响逐渐扩大,并影响美英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领域分化出以下两种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股东至上理论”二者的核心分歧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归属所在。

前者则认为:“企业职工具备分享此类剩余权的权利。

后者的观点是:“因为企业物质资本相较人力资本而言在专用性上更为突出,而且需要对于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加以承担,因此企业出资者应享有此类权利。

”一、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能够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弗里曼明确提出了此理论。

该理论即企业的运营者为了让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利益方面的要求达到平衡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随后,瑞安曼(Rehenman)给出了较全面的定义:“利益相关者通过企业将它的目标加以完成,而企业也需要依靠此类群体来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自此之后,该理论变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分支。

在这之后,众多专家学者对该理论进行定义,多达30多种。

在这之中,弗里曼的观点影响力最大,最为典型,他提出:“利益相关者能够对于组织目标的完成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

”他定义丰富了该理论的内容,使其趋于成熟与健全。

二、利益相关者的划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零售商、企业员工消费者、竞争者、中心政府等等。

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来展开实证探究和应用推广是很难获得让人充分信服的观点与结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社会服务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社会服务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社会服务研究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指企业或其他组织应该考虑并满足所有利益
相关者的利益和需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

将该理论应用于高校社会服务研究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职员等。

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考虑到这些人的需求和利益,同时
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保证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企业等。

高校
的社会服务应该是围绕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展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
目标,同时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需求,达成共赢效果。

3. 环境利益相关者:包括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等。

高校的社会
服务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影响,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绿色服务。

总之,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社会服务研究应该将所有
相关方面的利益和需求考虑在内,并通过合作、协商等方式实现各
方的共同利益。

同时,应该注重服务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推动高
校社会服务的长期发展。

学校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研究

学校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研究

学校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研究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息息相关。

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会团体、政府等,他们在学校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关系复杂。

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协商、合作,以实现共赢局面。

首先,学校教职员工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

教职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声誉。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他们的权益,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

通过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方式,激励和支持教职员工的发展,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学生是学校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是学校发展的最终受益者。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等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家长是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反馈。

通过家长会议、家访等形式,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社会团体和政府也是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社会团体关注着学校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政府则是学校的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

学校应该与社会团体和政府密切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接受政府督导和评估,学校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管理水平。

在学校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和谐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各方共赢。

只有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学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学校与利益相关者携手并进,共同开创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

大学治理应注重“学生利益相关者”

大学治理应注重“学生利益相关者”

大学治理应注重“学生利益相关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完善治理结构;公办高等学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这些关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表述是多年来我国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总结,为进一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我们注意到,在目前的大学治理实践中,我国的《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均对大学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从实际情况看,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逐步提升,有关重大决策和学校年度报告提请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已日趋规范。

此外,在实践中也有学术委员会和教授作用发挥得比较好的案例,一些大学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教授、委员会决定重大事务的良好机制。

但对学生这一重要利益群体的地位和作用仍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理论研究成果少,立法不明确,在大学治理实践中更是乏善可陈。

学生在事关自身权益的重大事项面前,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救济权等均缺乏制度保障。

因此,随着《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重视学生的利益诉求就成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命题。

一、利益相关者共治理:大学治理的新趋势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

大学治理结构是大学这个组织中各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它通过权力的配置和运作机制来达到关系的平衡,以保障组织的有效运行并实现其根本目的。

大学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

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涉及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指一系列用来维持大学与外部关系的规范、法律规则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及其联动的运行机制。

内部治理结构是调节大学内部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的一系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大学内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组织行为的规范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综述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摘要】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

所谓大学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大学发展影响,同时其行为又影响大学发展的个人或群体,根据米切尔的属性评分法,具体可分为三类,即确定型、期望型和潜伏型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使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主体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系统综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大学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大学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20 世纪60 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自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提出利益相关者定义,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第一次将该词引入管理学界,开始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后经弗里曼、布莱尔等学者的共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这一新兴领域吸引了各界的学者和研究人员,随后利益相关理论也渐渐渗透到经济、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

1.国内外大学利益相关者研究综述
1.1国外研究综述
从大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德里克·博克认为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

有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把大学和社会其他主要机构连接起来,大学已不可避免的与个人和周围的组织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大学内部情况来看,克拉克·克尔早就提出大学不是一个社群,而是若干个社群即本科生社群和研究生社群;人文主义者社群、社会科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社群;专业学院社群;一切非学术人员社群;管理者社群。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1990年在《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中从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所有权意义上提出大学的拥有者概念,从所有权角度对大学拥有者的界定与划分即是采用了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

他的主要观点是:高校的教师多数认为他们就是大学,原因是教学活动和研究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这正掌握在他们手中;学生宣称对大学的所有权,常常自诩为大学得以存在的缘由,学生在毕业后,因成为教师、校友、捐赠者或董事而成为拥有者。

1.2国内研究综述
胡赤弟是国内较早研究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学者。

他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研究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并系统研究利益相关者性质、特点、地位和作用的文章。

其博士论文《教育产权与大学制度构建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了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认为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网,并创造
性地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重构大学办学主体,提出利益相关者大学的“主导一合作”治理模式。

并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由权威利益相关者、潜在利益相关者和第三层次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大学模型,并对权威的利益相关者如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大学教师、学生以及政府作出了具体阐述,指出不同团体控制大学便会出现不同的模式,代表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诉求。

自胡赤弟的研究之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新的研究视角和重要方法。

李福华(2008)明确提出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他认为,大学作为非营利组织,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股东,每一个人或每一类人都不能对大学行使独立控制权,只能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

另外。

他进一步指出,“大学的决策必须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不能走向任何一个极端,仅仅强调某一方面的利益”。

2.国内外大学核心利益相关者识别
2.1国外大学核心利益相关者
国外将大学视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进行研究的人首推美国的罗索夫斯基。

他在其《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一书中将大学利益相关者分为四层:
第一层:教师、行政主管和学生。

教师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人才,他们的存在推动着大学的发展,而行政主管在高校行驶着管理权,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中间人,他们不可忽视;最后学生是大学的主要组成人群,没有他们,大学就没有存在的目的,因此,他们均是大学最核心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第二层:董事、校友和捐赠者。

作为正式决定主要政策的人,因为在高校经济方面的投入,所以十分关注他们所投资的学校声誉。

基于此他们是学校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第三层:政府和议会。

这一层只在特定条件下,例如提供经费资助并制定规章制度和评审学术活动,才与大学之间产生利害关系,因此是部分拥有者的利益相关者。

第四层:边缘层,即群众、社区和媒体,是次要的利益相关者。

2.2国内大学核心利益相关者识别
2.2.1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
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使命,学生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和产品,他们的存在是大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学校的积极发展意味着更高的培养质量,更好的就业前景和更高的未来收益,所以教师和学生是大学的核心内部利益相关者。

另外,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行政管理人员被认为是大学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只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代理人。

所以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相对于政府和社会力量来说
属于下层利益相关者,处于被动、受控制的地位;但是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相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处于上层利益相关者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利益地位,使大学经营管理者成为大学治理必要张力的纽带。

2.2.2校友以及政府等财政拨款者
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有政府财政拨款、学费、社会投资与盈利性收入等多种渠道。

其中政府是大学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育的公益性同时决定了政府对大学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一方面,政府通过法律的途径影响高校教育政策的制定,使政府与大学的互动模式逐步从单一的管理走向监督、协调和服务;另一方面,政府身为公共利益的保障主题,保障受教育的公平同样是其重要的职责,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不断促进大学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其健康发展。

2.2.3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
高校周围的社区和公众对高校而言是与其具有间接关联性的一类主要外部利益相关者,良好的社区环境和高素质居住人群是有利于大学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社区居民对高等教育服务具有潜在的社会需求,反之,一个好的大学能有效促进周围社区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良性发展,进而保护和增加社会公众的利益。

产学研合作者、校外实践基地、各类媒体等同样对大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产学研的发展促使校际、校研间的合作成为各个大学之间竞争和合作的又一重要形式,,而公正客观的媒体信息则有利于大学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有关信息有正确的了解,如媒体、权威机构和网站通过对大学提供正面评价来提高大学知名度,从而帮助大学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大学形象的同时也增加了一种无形资源,因此高校应充分运用媒体信息传播功能,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合理运用这一资源,以达到扩大大学对外影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鹏.西方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与评述.当代经理人,2006(4):227-228.
[2]刘宗让.大学战略: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与管理[J].高教探索,2010(2):18-23.
[3]蔡炯,田翠香,冯文红.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应用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4):51-54.
[4]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5):17.
[5]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徐爱萍.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协同保障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25:4-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