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冀伏民
教师招聘: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美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源于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过程。
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艺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生活元素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二章:高于生活的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认识到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2. 引导学生探索艺术创作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过程。
教学内容:1. 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2. 艺术创作的源泉3. 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艺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艺术高于生活的概念,分析艺术创作的源泉。
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主题,将其升华为艺术作品。
4. 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生活主题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三章: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生活元素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宝库。
2. 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中生活元素的重要性2. 分析美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3. 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创作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探讨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如民间艺术、建筑艺术、自然景观等。
3. 艺术的表现手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摄影、雕塑等手法来表现生活。
4.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艺术作品。
5.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价。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现象,促进学生互动与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准备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创作的必备材料。
3. 场地:安排适合艺术创作的活动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表达能力等。
3.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理论知识:讲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3. 示范艺术表现手法:以绘画、摄影、雕塑等为例,展示艺术的表现手法。
4. 学生创作实践:布置艺术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2)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教具:图片、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欣赏动画片片段:喜洋洋与灰太狼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形象与生活中羊与狼的异同3、点出本课重点:艺术生活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天来学习《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欣赏国画作品《虾》(齐白石)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3、他画的虾表现了什么样的美感?写神的美,墨色的美三、油画作品《开国大典》(1)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2)展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油画作品: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
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
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3)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手法更集中更典型表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用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减少了近处的柱廊,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氛围;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值金秋丰收季节。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简,只画出几条线条,却能表现出虾的形态和动感。
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齐白石的虾并不是一幅完全真实的画作,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处理,达到了高于生活的效果。
这正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体现。
艺术家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运用自己的技能和想象力,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让人们感受到更深层次的美和情感。
三、讨论交流教师:那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例子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呢?学生:电影、小说、音乐、舞蹈、建筑等。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就以建筑为例,看看一些建筑设计师是如何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
请看课本上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学生:这些建筑很独特,既美观又实用,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
学生:建筑设计师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让人们感受到高于生活的美和情感。
四、练教师:现在,我们来练一下欣赏艺术作品的技能。
请看这幅画,它的作者是谁?它的画面描述了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这幅画的作者是梵高,它的画面描述了一个星空和一些松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师:非常好,那么现在请你们分组,选择一幅你们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你们的感受和想法。
五、总结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了解了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创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我们还练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技能,锻炼了我们的评述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感受到。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荷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思考:这些绘画作品所描绘的是什么题材?如果生活中没有荷花,刚才我们看到的作品能被创造出来吗?观看真实的荷花照片,这是荷花真实的样子,它和刚才我们看到的绘画作品中的荷花的样子完全相同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作品是源于生活的一种创造,但这些艺术形象又和现实不同,它们可能被简化、变形、夸张,或赋予象征意义,使它们更美,更典型,更能打动人心。
也就是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板书)这是我们今天的讨论主题。
二、发展阶段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这副美术作品《血衣》王式廓(1911—1973),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
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
早年学习美术,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主任、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
《血衣》192.0厘米×345.0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
先和大家介绍一下土地改革,我们可能也在电视电影书籍上对它有一点点模糊的印象,旧社会,土地都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里,以地主为代表,但他们并不劳作,种田的是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得来的粮食,大部分都进来地主的粮仓,自己却吃不饱、穿不暖。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设计
一、定义: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句经典的艺术口号,它表达了艺术超越生活的理念,引导着艺术家仰望生活,把实际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但也要把创造力和想象力高度发挥出来,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来提升生活的质量。
二、教学设计:
1、激发课前兴趣:让学生了解艺术源于生活这一思想,安排一些生活中熟悉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体验,去思考艺术为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实践操作: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以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能够如何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3、启发思考: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和引导,通过比较,让学生思考艺术家创造的作品,比起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有哪些不同之处,激发学生思考艺术家如何以自己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细节和理想实现出来。
4、拓展应用:让学生利用艺术提升生活的思想,把它实践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安排一些子文化活动,让学生利用自身的创造力,将普通的事物变成有趣的作品,增强自我实践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2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发现和欣赏能力。
3. 通过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源于生活的定义与例子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识别3. 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4. 学生艺术创作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分享生活中的艺术例子。
2.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度。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3. 参考案例或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例子,如街头艺术、家居装饰等,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概念(10分钟)讲解艺术源于生活的定义,阐述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创造出高于生活的作品。
3. 识别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如颜色、形状、纹理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4. 艺术创作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艺术元素和技巧,创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探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艺术价值。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艺术、创造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艺术源于生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了解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的识别和运用情况。
3. 收集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反馈,分析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1.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定义与特点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体验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4 教学活动:1.4.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1.4.2 讲解艺术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员理解艺术的内涵1.4.3 分析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让学员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1.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1.4.5 总结: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之美第二章: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2.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掌握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手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实践操作法:让学员亲自动手创作,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 教学活动:2.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创作手法的思考2.4.2 讲解艺术的创造力的重要性,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创作的价值2.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让学员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2.4.4 实践操作:学员分组进行艺术创作,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2.4.5 总结:强调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的重要性,鼓励学员积极进行艺术创作第三章: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1 教学目标:培养学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会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3.2 教学内容: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与技巧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与方法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与评价讲授法: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思考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欣赏与评价的过程3.4 教学活动:3.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思考3.4.2 讲解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员学会欣赏艺术作品3.4.3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员实践评价艺术作品的过程3.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3.4.5 总结:强调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重要性,引导学员关注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第四章: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4.2 教学内容: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与意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引导学员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员了解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4.4 教学活动:4.4.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员对艺术与文化背景关系的思考4.4.2 讲解艺术与文化背景的联系,引导学员认识到文化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4.4.3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让学员了解艺术的多样性4.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4.4.5 总结:强调艺术与文化背景的紧密关系,引导学员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第五章: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5.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第六章: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6.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6.2 教学内容: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实际效果6.4 教学活动:6.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治疗的应用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思考6.4.2 讲解艺术治疗的概念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6.4.3 分析艺术治疗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治疗的具体实践方法6.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6.4.5 总结:强调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第七章: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7.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掌握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思考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 教学活动:7.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关系的思考7.4.2 讲解艺术教育的意义与方法,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积极作用7.4.3 分析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7.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教育的方法与效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7.4.5 总结:强调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教育在创意培养中的作用第八章: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8.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8.2 教学内容: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思考艺术家的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 教学活动:8.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关系的思考8.4.2 讲解艺术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8.4.3 分析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8.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家的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8.4.5 总结:强调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的关系,引导学员关注艺术市场对艺术家成长的影响第九章: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9.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掌握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2 教学内容: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思考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方法与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9.4 教学活动:9.4.1 导入:通过展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案例,引发学员对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关系的思考9.4.2 讲解艺术伦理的重要性与实践,引导学员认识到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9.4.3 分析艺术作品的维权方法与案例,让学员了解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与维权方法9.4.4 小组讨论:学员分组讨论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的实践方法,分享彼此的想法重点解析本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的创造力与表现手法、艺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艺术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影响、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艺术教育与创意培养、艺术市场与艺术家职业规划、艺术伦理与法律保护等多个方面。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事物,并体会其中的艺术元素;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和解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2.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并提取其中的艺术元素。
教学难点:1.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分析。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例如艺术品、建筑物等;2.教学PPT。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艺术特色的图片或实物,例如名画、雕塑、建筑物等。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事物与生活的关系,并引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观点。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含义。
生活是艺术的创作基础,艺术家从生活中观察、思考、表达,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艺术超越了生活的局限,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性的提升,使事物超出了日常生活的平凡和庸俗,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意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例如花朵、彩虹、建筑物等),请学生分析其中的艺术元素。
指导学生从形状、颜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思考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境。
Step 4:艺术创作任务(2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或者对象,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形状、颜色、材质等的选择和搭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引导其他学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Step 6:拓展延伸(5分钟)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艺术元素,并写一篇关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心得体会。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4-副本
与技能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
1、《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
2、《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升华学生情感。
通过提问的方式,分辨两幅画异同。
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构图手法。
史实与艺术创作之差别。也更能说明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或者比现实生活更理想化。
升华学生认识与情感。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
教
后
总
结
学生是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引领、组织、参与下,探究生活中的艺术,体验各种艺术手法的魅力,欣赏大自然的美与艺术作品的美。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更多的引经据典,加强学生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于这个课题是怎样理解的,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或者适当更改教学方法。
3、油画作品和史实照片相比,哪个图中的毛主席形象更突出?作者用什么手法来突出毛主席形象的?
油画作品中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1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干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
2. 掌握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素材的方法,培养艺术创作中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素材,培养艺术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素材。
2. 准备美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3. 设计教室讨论和创作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开掘生活中的美。
4. 准备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艺术作品图片,如画作、雕塑、工艺品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与平时生活的联系。
教师提出问题:“艺术是如何源于生活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内容。
2. 讲解新课:(1)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教师讲解生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常见的艺术作品创作灵感来源。
(2)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教师介绍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色彩搭配、构图、造型等,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生活与艺术的结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艺术作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教室互动:(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2)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或创意设计,教师给予评判和指导,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创造力。
4. 教室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源于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5. 作业安置: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以生活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下节课与同砚分享。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艺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2.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3. 艺术的表现手法4. 艺术作品欣赏5.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知识、艺术作品欣赏等。
2. 教学素材: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3. 创作工具: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4. 展示平台:如黑板、展示柜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组生活中的照片或绘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元素,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的艺术元素,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等理论知识。
3. 示范: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生活元素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是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将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艺术表现手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水平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或物品,尝试用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起源和本质,认识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的起源:介绍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艺术的表现形式:介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并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艺术作品的欣赏: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4. 艺术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和情感。
5.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欣赏法: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和情感。
4.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深入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艺术作品欣赏:评估学生在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时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艺术创作实践:评估学生在艺术创作实践中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4.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用于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
2. 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用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
3. 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和演示艺术作品和教学内容。
4. 教学PPT: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艺术实例,如街头艺术、装饰艺术等,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艺术的历史背景和起源,阐述艺术是如何从生活中发展出来的。
3. 欣赏: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生活元素。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引言介绍本章主题: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思考。
1.2 艺术的定义解释艺术的含义和定义。
强调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
1.3 生活的多样性讨论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艺术的灵感来源。
1.4 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分析艺术如何反映生活,以及生活如何影响艺术创作。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事件、情感和价值观如何转化为艺术作品。
1.5 小结引发学生对生活与艺术相互作用的思考。
第二章: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2.1 引言介绍本章主题:探讨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引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灵感的关注和探索。
2.2 自然界的灵感讨论自然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灵感来源。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体验自然之美。
2.3 人类情感的体现分析艺术作品中对人类情感的体现和表达。
引导学生探索自身情感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2.4 文化背景的影响探讨文化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灵感来源。
举例说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2.5 小结引发学生对自身创作灵感的探索和思考。
第三章:艺术作品的表达与传达3.1 引言介绍本章主题:探讨艺术作品的表达与传达。
引发学生对艺术作品传达的重要性的思考。
3.2 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和媒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特点。
3.3 艺术作品的传达目标讨论艺术作品传达的目标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3.4 艺术作品的传达技巧探讨艺术作品中传达技巧的运用和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传达技巧的应用。
3.5 小结引发学生对艺术作品传达目标和技巧的思考。
第四章: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实践4.1 引言介绍本章主题: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实践。
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艺术创作实践的关注和探索。
4.2 观察与记录讨论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和记录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一、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二、目标分解依据: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欣赏·评述”领域中提出要求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的教学目标。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的重点在于应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2、基于标准的教材分析:《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人美版教材第14册第1课,属于“欣赏·评述”课。
教材共四个版面,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齐白石《虾》为导入,右下方配一生活中的真虾,使学生直观明确地看到艺术作品中的虾与真虾之间的异同。
第二部分,选取塞尚和梵高的作品,依旧采取艺术作品与客观对象对照的方法深化这种探讨。
第三部分,以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为例,运用珍贵史料照片与画作进行对照,引导学生多方分析,看看开国大典这一题材到底是艺术创作还是史料照片表现得更理想、更完美。
第四部分,选取表现长城的例图,其中3幅是绘画作品,1幅实景照片,供学生自己分析研究。
3、基于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对艺术创作规律了解甚少,还缺乏对事物细致深入的探究能力,更需教师多加引导。
让学生从直观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继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评价方案设计:通过学生观察对比思维探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并从以下几点来实施评价。
1 能否积极参与思维和探究。
2 能否条理明确地表述问题。
3 能否感悟不同作品的创作特征。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绘画题材,内容技法,皆是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创造的艺术作品是高于生活的。
2、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学具准备:14册美术课本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一)、创立情境,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现:虾、竹、马、骆驼的生活原形和相关画家画作(学生思考回答)。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认识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和表达。
探索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1.2 教学内容: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形状、颜色、纹理等。
艺术作品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1.3 教学活动: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自然景观、建筑、日常用品等。
分享个人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看法。
创作一幅以生活为灵感的艺术作品。
第二章: 艺术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探索每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雕塑:立体造型、质感和空间感。
摄影:瞬间捕捉、光影效果、视觉冲击。
2.3 教学活动:欣赏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
尝试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
讨论每种表现形式的表达效果和特点。
第三章: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
掌握常用的艺术创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过程:构思、草图、制作、反思等。
创作方法:拼贴、雕塑、绘画等。
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的培养。
3.3 教学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选择一种创作方法,完成一件作品。
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讨论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第四章:艺术的社会影响4.1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认识到艺术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探索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艺术的社会功能:表达、沟通、启发、批判等。
艺术与社会事件的联系:政治、文化、经济等。
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4.3 教学活动:研究艺术作品与社会事件的联系。
讨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创作一件具有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
第五章:艺术欣赏与批评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如何进行艺术批评和评价。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艺术欣赏的要素:形式、内容、情感等。
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分析、比较、评价等。
[精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doc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内容:本课是人美版美术课本14册第一课。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认为艺术应真实的反映生活。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不明白了。
尤其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仅不能理解,而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所以此课为学生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所以学生对此较认同和喜爱。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 认可表现性艺术存在一定困难。
根据以上规律和学生特点,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法和学法。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认识表现性艺术和再现性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具备接纳多元文化的心态。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设计
附表:
教学设计表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三.拓展与小结
1.教师继续介绍毕加索的公牛头、罗
中立的油画父亲、吴冠中的长城,这些艺术创作无一不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表现和再现。
[多媒体]
2.教师再次展示《蒙娜丽莎》,向学生介绍她的美。
(强调达芬奇对人物刻画的精细,尤其是把西方人物肖像画和中国山水画形式的结合,开创了绘画历史的先河。
)
[多媒体]
3.布置作业
请各位同学课后搜集一件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中外美术作品(复制品),在下次上课时带来,并运用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说出自己喜恶的理由和感受。
(教师双手合十)请大家起立,双手合十。
感谢与你们分享!下课!
[多媒体]
注:教学设计中引用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板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美生活是创作的
源泉
灵感
激情
媒介
发现
创造
再现
表现
高
于
生
活
的
美
术
作
品。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新部编本.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初中美术教案]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欣赏课一、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案
[初中美术教课设计]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课型:赏识课一、教材剖析:《整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赏识评论"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洁评论"。
"赏识评论"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剖析、解说、判断的教课活动。
评论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议论的表达。
当前,学生赏识美术作品常常以"像不像"来权衡,这表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为艺术应当反应生活的朴实的理解。
但是,很多美术作品所创建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切原型不同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特别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可以理解且迷惑甚多,既不行能"赏识"也不会评论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赏识评论美术作品确立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应。
艺术作为社会心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应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切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传神写实。
艺术家经过真切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感情和思想,其创建的艺术形象以绘声绘色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感情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办理,或予以荒谬的组合等,进而创建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固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还是源于生活的,假如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感情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此它不单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课思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
学生都夸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幸亏哪里,画面的艺术办理怎样高于生活的,只需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比较,再运用供给的有关艺术办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剖析,学生就能够领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美术作品,也可以是音乐、舞蹈、戏曲、影视作品,还可以是文学作品。
提示2:学
生展示时,可出示实物,也可出示图片资料、音像资料,还可进行语言或肢体上的表演
(五)课堂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1、结合课件讲述名家对"艺术源于生活,高
于生活”的论述"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
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
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毛泽东2、师生共同总结"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同时
课件映示"艺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图”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
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
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
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介,再现或表现美。
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
3、映示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六)结束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就让我们擦亮眼睛,
到生活中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去体验美,为我们的生活创造美,然后---起享受美吧!
板书设计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作业或预习
作业写一篇相关主题的小评论
自我评价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但理解不多效果一般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崔家桥一中姓名:王雷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