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治疗策略的探讨(强烈推荐)

合集下载

2020ASCO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最新推荐)

2020ASCO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最新推荐)
Arai H, et al. Cancer Treat Rev. 2019 Dec;81:101912.
瑞戈非尼抑制对巨噬细胞增殖重要的受体CSF-1R
• 巨噬细胞增殖和存活CS极F度-1信依号赖通于路CS及F-瑞1的戈作非用尼1对,其瑞的戈抑非制尼作能用抑制CSF-1受体2
体外试验证实,瑞戈非尼可有效抑制 VEGFR、TIE2、PDGFRs和FGFR等多个激酶靶点
• 生化检测发现,瑞戈非尼有效抑制VEGFR1-3, TIE2, FGFR1、PDGFR-β、KIT、RET和 RAF等激酶,IC50值 4~311nM
生化活性
VEGFR1 VEGFR2 VEGFR3 TIE2 PDGFR-β FGFR1 KIT RET RAF-1 BRAF BRAF V600
增加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或 增强抗原呈递
治疗目标因免疫浸润情况而异:“热”vs“冷”肿瘤
“热肿瘤”(免疫炎症型) “冷肿瘤”(免疫排除型) “冷肿瘤”(免疫沙漠型)
大量T细胞浸润肿瘤
T细胞不能浸润肿瘤
没有T细胞激活/招募
肿瘤细胞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 MDSC 巨噬细胞
破坏肿瘤 免疫循环
T细胞识别和 杀灭癌细胞 (步骤6和7)
大部分mCRC为非炎症性,无法接受免疫治疗
免疫炎症型
MSI-H (3-5% mCRC)
CD8+ T细胞浸润 但非功能性
免疫排除型
免疫沙漠型
MSS (>95% mCRC)
CD8+ T细胞累积 但未有效浸润
肿瘤和外周缺少 CD8+ T细胞
加速T细胞应答或 消除对T细胞应答的“刹车”
使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
瑞戈非尼 IC50 (nM) 平均值 ±SD 3±2 135 ± 10 ~90 31 ± 9 ~200 380 ± 60 272 43 ± 32 22 ± 10 ~10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共识推荐了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等,并指出了它们的应用 时机、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共识认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 治疗效果。
争议点及探讨方向
1 2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
01
BEVERLY-2研究
02
RELAY研究
03
CAMEL研究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 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 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一项评估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二 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Ⅲ期临床研 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生 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均显著延长。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的过程,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肺癌治疗领域的学术进步。
提高治疗效果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具有一定的 疗效,但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差异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优化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
体征
晚期NSCLC患者常出现咳嗽、咯血、胸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伴有发热、消瘦 、乏力等全身症状。
晚期NSCLC患者可出现肺部肿块、淋巴结 肿大、胸腔积液等体征。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诊断
X线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晚期 NSCLC的重要手段,可发现肺部肿块、淋 巴结肿大等异常表现。
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研 究和探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抗血管生成疗法联合生物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研究

抗血管生成疗法联合生物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研究
个体化精准治疗前景
基于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免疫状态,抗血管生成疗法与生物免疫治疗可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 果并降低副作用。
克服耐药性问题及提高疗效策略探讨
耐药机制解析
深入研究肿瘤对抗血管生成疗法和生物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有助 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克服耐药性问题。
联合用药方案优化
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给药时序和组合方式等,优化联合用药方案, 可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的理论基础
要点一
协同作用
抗血管生成疗法和生物免疫治疗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靶 点,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例如, 抗血管生成疗法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降低肿瘤 组织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有利于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攻击 ;而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对肿 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和 清除。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02
生物免疫治疗研究现状
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如CAR-T细胞疗法、PD-1
抑制剂等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03
联合治疗研究趋势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疗法与生物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
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未来,联合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
发展方向。
生物免疫治疗的发展
联合治疗的潜力
抗血管生成疗法与生物免疫治疗联合 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 果,降低毒副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 新的策略。
生物免疫治疗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 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和较低的副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1
抗血管生成疗法研究现状
目前已有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应用于临床,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等

2020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全文)

2020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全文)

2020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全文)妇科肿瘤是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有赖于血液供应,阻断血管生成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新型治疗策略。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生长因子,靶向VEGF的贝伐珠单抗在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显示疗效,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业已广泛应用。

为规范用药,指导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组织专家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形成以下临床应用指南。

1 概述实体肿瘤生长有赖于新生血管的支持,当肿瘤直径≤3 mm,其营养供应来自细胞间弥散,但当肿瘤直径>3 mm,若缺乏新生血管提供血液,肿瘤生长将受到抑制。

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靶向治疗肿瘤的理论。

与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本身不同,抗血管生成治疗作用于肿瘤微环境,可既使肿瘤血管退化,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能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生长因子,通过3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发挥作用。

参与VEGF信号传导的主要为VEGF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另外还包括VEGFR1和VEGFR3。

基于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发出的靶向VEGF、VEGFR和其他相关分子的药物,统称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分为4大类:大分子单抗类药物、竞争性受体类药物、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药物。

首个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是一种靶向VEGF的人源化IgG1型单抗,2004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这些药物能有效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研究已经证实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

目前,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疗法也被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抗血管生成药物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风险,如高血压、出血等,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和管理。

随着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研发和进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抗血管生成药物、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研究进展、联合疗法、副作用、风险、新型药物、前景、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癌症的血管生成与发展癌症的血管生成是指在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因为它提供了肿瘤生长和转移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正常情况下,血管生成是一个严格被调控的过程,只在特定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才会发生。

在癌症病理情况下,肿瘤细胞会通过释放一系列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来诱导周围组织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从而促进新血管的形成。

血管生成的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和管腔形成,它们是肿瘤血管系统的基础单位。

新生血管对于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使得肿瘤细胞在恶劣的微环境中仍能生存和繁衍。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可以通过削减肿瘤的营养供应和氧气输送,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抗血管生成药物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干扰肿瘤周围的血管网络,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1.2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是一类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破坏肿瘤血管结构以及阻止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指南,以便他们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能够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药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结合中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

共识内容涵盖了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发布,能够推动中国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我国的肺癌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医疗同仁共同学习、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一共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和患者需求。

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VEGFR TKI:此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阻断VEGF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常见的VEGFR TKI包括帕唑帕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等。

抗VEGF单克隆抗体:这些药物通过与VEGF结合,阻止其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贝伐珠单抗是最常用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之一,已经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抗血管生成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抗血管生成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抗血管生成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概述抗血管生成作用是指一种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对血管生成过程的抑制作用。

血管生成是机体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在正常生长发育、组织修复以及病理情况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异常的血管生成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抗血管生成作用成为了生物药理学和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众多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作用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成为了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此外,抗血管生成作用还可用于治疗其他与异常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定义、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将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让读者对血管生成及其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将从定义和作用机制两个方面系统地解析抗血管生成作用。

最后,将总结抗血管生成作用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对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启示。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抗血管生成作用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概览,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文中将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引言部分:介绍本篇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引发读者对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兴趣。

2.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关于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定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作用机制、以及与抗血管生成作用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发现。

3. 结论部分:对抗血管生成作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总结已有研究的成果和发现,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对抗血管生成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研究背景到具体的作用机制,再到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使读者对这一领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柳叶刀》子刊:胃癌联合免疫治疗...

《柳叶刀》子刊:胃癌联合免疫治疗...

《柳叶刀》子刊:胃癌联合免疫治疗...2020年的免疫治疗,似乎拿出了一种打的就是精锐,啃的就是硬骨头的气势,开始向肝癌、胃癌这样的硬骨头发起冲击。

治疗难度低一点的癌症突破了,就得努力攻坚,给更多盼星星盼月亮等新疗法的患者希望嘛。

当然免疫治疗现在的攻坚,也更讲究方法了。

就拿胃癌来说,PD-1/L1抑制剂们现在纷纷调转方向,不再尝试单药强攻,而是选择改用联合治疗的方法。

像前不久奇点糕们就介绍过,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的联合方案,取得了HER2胃/食管腺癌上的大突破。

而这次,帕博利珠单抗又得出镜接受表扬了。

近期《柳叶刀·肿瘤学》上以论文形式,发表了临床II期EPOC1706试验的数据,这项日本试验的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lenvatinib)的免疫联合抗血管方案,在胃癌一二线治疗中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惊人的69%[1]!在胃癌治疗上,帕博利珠单抗其实栽过跟头:二线治疗的III期KEYNOTE-061试验,它对比紫杉醇化疗没能体现优势;一线治疗的KEYNOTE-062试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反而不如单药,单药获益也局限于PD-L1 CPS≥10的患者[2-3]。

虽然帕博利珠单抗也可以治疗存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肿瘤突变负荷高(TMB-H)的胃癌患者,但这些患者并不占多数,比如dMMR的胃癌患者占比还不到10%。

想要让更多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就得换用新的方案。

要挑搭档的话,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仑伐替尼就不错,它和帕博利珠单抗组成的搭档,目前已经被FDA批准用于MSI-H/dMMR的子宫内膜癌治疗,而且在肝癌、肾癌等癌症中获得了突破性疗法(Breakthrough Therapy)资格认定。

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和PD-1/L1抑制剂联合使用,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擦出火花的增效机制,奇点糕也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了,毕竟这是免疫联合治疗目前成果最显著的方向。

看这张图眼不眼熟?知识点复习一遍吧~(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接下来就该说EPOC1706试验本身了,这项II期试验总共入组了29例复发或转移性的胃癌患者,其中14名是一线治疗,还有15名是二线治疗。

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及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及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确诊断为 =11'. 根据改良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9!147N#&至少有 一 个 靶 病 灶 "长 径 &" ""#'/ 行至少一次 N81!治疗,抗血管生成药和 :56&抑制 剂治疗(排除标准%-合并第二种恶性肿瘤'.N81! 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大于&年时间才启动 :56 &抑制剂治疗(
N81! 是中晚期肝癌 的 基 础 治 疗 手 段&但 是 单 独 的 N81!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和免 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会克服 N81!的不足&并且增加 疗效&但目前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仍不足(本研究旨 在探索三者联合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年'月至!"!"年&"月期间于西京医 院接受 N81!,抗血管生成药和 :56&抑制剂治疗的 中晚期 =11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 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纳入标准%-临床或病理明
4F/+71;-.5='H#B0/'%%A%#+/#+/$)0"#'N+#)E#+B'+$#%/-'"0'"L0%$Q#B$0)':56&$)-$L$B0+E'9'B+0EH'/B$D'EBA>I
在世界范 围 内&原 发 性 肝 癌 是 第 六 大 常 见 的 肿 瘤&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其中肝细胞

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免疫治疗
106 47 (44%)
92 (23%) | 231 (58%) 77 (19%)
57 (14%) 45 (11%) 21 (5%) 148 (37%)
115 38 (33%)
137 (34%) 213 (53%) 188 (47%)
140 (35%) 209 (52%) 191 (48%)
133 (33%) 195 (49%) 205 (51%)
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免疫治疗
肿瘤的十大特征
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均是肿瘤的十大特征,针对这两个肿瘤微环境的治疗 策略: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免疫治疗各自取的了很大进展。
第一部分
联合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疗的原理
复杂的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中,恶性肿瘤血管的形成会从多个环节影响抗肿瘤免疫的活性。
肿瘤血管是免疫细胞到达肿瘤的必经之路(1)
↓获得性免疫
• ↑募集 • ↑增值 • ↑释放促肿瘤
细胞因子
• ↓ 交联作用 • ↓ 吞噬作用 • ↓ 效应功能
Treg cell:调节性T细胞 CTL:杀伤性T细胞 DC:树突细胞 TAM: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DSC: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
• ↓ 数量降低 • ↓ 成熟度 • ↓ 抗肿瘤功能
↓固有免疫
• ↑募集 • ↓吞噬作用 • ↑释放促肿瘤
细胞因子
• ↑扩增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18.
肿瘤血管形成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3)
异常肿瘤血管
↑ 免疫抑制
↓获得性免疫
趋化因子:
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7 (CCL17) 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 血管紧张素:ANG2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完整版)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完整版)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完整版)【摘要】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关键词】肾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相较于2019版指南,2020版指南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01初诊为转移性肾癌的处理原则对于初诊为可手术的转移性肾癌患者,2020版指南将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作为Ⅰ级推荐,减瘤术后系统药物治疗作为限制性Ⅰ级推荐。

CARMENA研究是比较舒尼替尼单药与联合减瘤性肾切除术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肾癌单药舒尼替尼治疗获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4个月,非劣效于减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13.9个月),亚组分析提示中危组患者减瘤术获益[1]。

既往回顾性研究也显示,减瘤性肾切除术后接受靶向治疗较单纯靶向治疗生存获益更大[2]。

结合CARMENA研究,晚期肾癌选择即刻减瘤术强调人群筛选,一般情况良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预后或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为中危患者,原发病灶可考虑完全切除。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该疗法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阻断肿瘤的生长和蔓延,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本文将概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科学信息。

一、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的关系肿瘤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细胞通过释放促血管生成因子(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物质来诱导周围组织的血管生成,从而为肿瘤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成为了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策略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信号通路来阻断血管生成,例如使用抗VEGF抗体或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二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存活来破坏新生血管,例如使用血管生成抑制素、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小分子药物等。

三、研究进展1. 抗VEGF抗体疗法抗VEGF抗体疗法是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疗法通过靶向结合VEGF来阻断其与VEGF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管生成。

研究表明,抗VEGF抗体疗法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肾癌等。

随着对该疗法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不断优化抗VEGF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2. VEFG受体激酶抑制剂除了抗VEGF抗体疗法,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也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手段。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受体的激酶活性来阻断血管生成。

目前已经有多种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如舒尼替尼、阿帕替尼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3. 多靶点联合治疗由于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非常复杂,因此单一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多靶点联合治疗的策略,通过同时抑制多个血管生成信号通路来提高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

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
瘤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现已达成 共识(89.32%),认为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一线治疗推荐选择系统治疗联 合局部治疗。 ▪ 目前,多项以ICIs为基础、联合局部治疗的研究正在开展,可大致分为3类:
(1)免疫治疗单药联合局部治疗。 (2)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治疗。 (3)双免疫联合局部治疗
▪ 该联合方案为肝癌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 获益,FDA附条件批准该联合治疗方案 用于既往索拉非尼治疗后进展或无法耐 受索拉非尼的肝癌患者(证据等级4, 推荐B)。以ICIs为基础,现有的二线治 疗临床研究汇总见表2。
肝癌的ICIs治疗方案
▪ 此外,多项免疫联合靶向和双免疫联合的肝癌二线治疗研究正在 开展,包括纳武利尤单抗联合瑞戈非尼(GOING研究)、替雷利 珠单抗联合Sitravatinib(BGB-900-104研究)及信迪利单抗联合 IBI310(Ⅰb期研究)等。
肝癌的ICIs治疗方案
▪ 随后的确证性Ⅲ期研究Keynote 240,OS和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 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看,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在Keynote 240和Keynote 224保 持了较好的一致性,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Ⅲ期研究Keynote 394证 实帕博利珠单抗在亚洲人群中相较于安慰剂可显著延长患者的mOS。
肝癌的ICIs治疗方案
(一)免疫治疗一线方案 1.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 IMbபைடு நூலகம்ave 150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
伐珠单抗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可达到19.2个月, 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free survival,mPFS)达到6.9 个月,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30%。在中国亚组人 群更具疗效优势,联合治疗组OS达到24.0个月(表1)。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基层医院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及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 (1)二、晚期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 (3)三、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 (5)四、食管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 (7)五、胰腺癌与维生素摄入之间的关系 (9)六、评估立体定向体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和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 (11)七、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解读 (12)八、胃癌分子分型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 (14)九、晚期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及探索 (16)十、晚期胃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进展与展望 (18)十一、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现况及展望 (20)十二、上消化道早期癌ESD策略初探 (22)十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24)十四、消化道早癌内镜诊疗规范 (26)十五、早期胃癌微创治疗的临床选择 (28)一、晚期胃癌的治疗策略1.胃癌TNM分期中T4a是()A.侵犯黏膜下层B.侵犯固有肌层C.侵犯临近结构D.侵犯脏层腹膜E.远处转移参考答案:D2.细胞毒类药物治疗策略改进包括()A.剂型优化B.剂量优化C.途径多样D.安全便捷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晚期胃癌靶向药物的一线治疗研究成功的是()A.贝伐单抗B.西妥昔单抗C.帕尼单抗D.曲妥珠单抗E.拉帕替尼参考答案:D4.目前胃癌靶向治疗包括()A.吉非替尼和阿帕替尼B.阿帕替尼和曲妥珠单抗C.吉非替尼和曲妥珠单抗D.阿帕替尼和帕妥珠单抗E.吉非替尼和帕妥珠单抗参考答案:B5.我国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处于()A.超早期B.初期C.进展期D.局部晚期E.晚期参考答案:C二、晚期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1.结直肠癌分子标记物不包括()A.RASB.BRAFC.MMRD.HER2E.MSI D参考答案:D2.(K)RASWT右半结肠癌,()有优势A.西妥昔单抗B.贝伐珠单抗C.帕尼单抗D.伊立替康E.5-FU参考答案:B3.下述哪项不是ESMO指南明确提出的一线治疗决策制定的驱动因素()A.地域特点B.患者特征C.治疗特征D.肿瘤特征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4.左半结肠癌主要血供()A.肠系膜上动脉B.肠系膜下动脉C.髂动脉D.腹主动脉E.肠动脉参考答案:B5.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A.细胞受体B.信号转导C.细胞周期D.血管生成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三、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版更新解读1.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A.小细胞癌B.腺癌C.鳞状细胞癌D.未分化癌E.不能明确参考答案:C2.()的进展是2022CSCO指南更新重点A.免疫治疗B.内分泌治疗C.化疗D.放疗参考答案:A3.食管鳞癌组织中哪些因素可能能够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A.PD-L1表达B.T淋巴细胞浸润C.肿瘤突变负荷载量D.肿瘤相关性抗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2022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关于不可手术食管癌的根治性放化疗,描述正确是()A.有条件的单位推荐采用调强放疗技术B.相较于二维/三维放疗技术,调强放疗可以改善总生存,降低放疗相关不良反应C.增加“小样本研究初步显示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不可手术食管癌中的安全性及疗效较好”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D2022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中关于转移性/复发EC/GEJC的治疗更新,在“HER-2阴性腺癌”和“鳞癌”分层中对一线治疗推荐描述正确的是()A.I级推荐“帕博利珠单抗+顺铂+氟尿嘧啶类(5-FU或卡培他滨)(PD-L1 CPS≥10, 1A类)”B.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顺铂+氟尿嘧啶(鳞癌)(1A类)”C.II级推荐“信迪利单抗+顺铂+紫杉醇或5-FU(1A类)”D.II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1A类)”E.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C四、食管癌的靶向及免疫治疗1.世界范围的年发病率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A.乳腺癌B.结直肠癌C.胃癌D.肺癌E.肝癌参考答案:D2.NCCN及CSCO推荐关于食管鳞癌2A类推荐的靶向治疗药物是哪种()A.阿帕替尼B.安罗替尼C.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均可D.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均不可E.吉非替尼参考答案:B3.KEYNOTE028是免疫治疗药物在晚期食管治疗的首秀,得到了ORR及mOS的成功,分别是()A.30% 7个月B.21.5% 8.2个月C.23.5% 7个月D.30% 8.2个月E.21.5% 7个月参考答案:A4.中国食道癌的高发地区集中在()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太行山地区D.东部沿海地区E.华南地区参考答案:C5.中国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是()A.小细胞癌B.腺癌C.鳞状细胞癌D.未分化癌E.不能明确参考答案:C五、胰腺癌与维生素摄入之间的关系1.下述哪项不是常用的荟萃分析软件()A.Rev ManB.StataC.RD.SPSS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2.基于前瞻性研究,摄入哪些维生素能适度降低胰腺癌的发病风险()A.维生素A 和维生素CB.维生素C 和维生素DC.维生素D 和维生素B12D.维生素D 和维生素EE.维生素A 和维生素E参考答案:C3.荟萃分析中异质性分析方法不包括()A.Meta-regressionB.funnel plotsC.subgroup analysisD.sensitive analysisE.以上都包括参考答案:B4.什么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比较丰富()A.牛奶B.豆浆C.海鱼D.鸡蛋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5.评估发表偏倚的统计方法是()A.funnel plots 和 Egger testB.Meta-regression 和 Egger testC.Meta-regressionD.subgroup analysis 和 funnel plotsE.subgroup analysis参考答案:A六、评估立体定向体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和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疗效1.基于本研究,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是()A.13.6个月B.14.1个月C.17.5个月D.18.6个月E.24个月参考答案:B2.SBRT在临床中被应用于哪些肿瘤的治疗()A.非小细胞肺癌B.前列腺癌C.肝癌D.胰腺癌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3.国际医学文献检索常用的数据库是()A.PubMedB.EMBASEC.Cochrane LibraryD.Web of Science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4.PFS指的是()A.总生存期B.无进展生存期C.无病生存期D.中位生存期E.客观缓解率参考答案:B5.文章质量评估()认为是高质量的研究A.7-9分B.8-9分C.9-10分D.6-8分E.4-6分参考答案:A七、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解读1.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肉眼类型是()A.息肉型B.浸润型C.革囊型D.粘液型E.溃疡型参考答案:E2.原发性肝癌是指()A.肝细胞发生的癌B.胆管上皮发生的癌C.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D.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发生的癌E.枯否细胞的恶性肿瘤参考答案:C3.早期肝癌(小肝癌)的诊断标准是()A.直径在1cm以下,单个瘤结节B.直径在5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C.直径在3cm以下,单个瘤结节D.直径在3cm以下,不超过2个瘤结节E.直径在5cm以下,单个瘤结节参考答案:D4.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是()A.直接蔓延B.淋巴道转移C.血行转移D.种植转移E.消化道内转移参考答案:B5.不符合溃疡型胃癌的描述是()A.呈火山口状B.多大于2cmC.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D.边缘隆起不整齐E.底部凹凸不平参考答案:C八、胃癌分子分型及生物标志物研究概况1.与监测胃癌治疗疗效或识别肿瘤复发不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是()A.ctDNAB.CEAC.CA19-9D.PSA参考答案:D2.在胃癌中,HER2扩增占11%-16%,HER2过表达占()A.0.15B.0.18C.0.2D.0.22参考答案:C3.TCGA基于NGS、WES、mRNA和miRNA测序定义的分子亚型是()A.MSS/EMTB.MSIC.MSS TP53-D.MSS TP53+参考答案:B4.下列不属于Setia分型的是()A.EBV阳性B.MSI-HC.MSS TP53+D.E-cadherin异常表达E.p53异常表达参考答案:C5.下列不属于ACRG基于患者基因表达谱确定的四种分子亚型之一的是()A.MSIB.MSS TP53-C.MSS TP53+D.CINE.MSS/EMT参考答案:D九、晚期胃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及探索1.关于晚期胃癌免疫治疗的描述,正确的是()A.≥三线研究中,基于ATTRACTION 2研究的结果,纳武利尤单抗被NMP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GC/GEJCB.基于KEYNOTE 811研究结果,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已被FDA加速批准用于HER2阳性胃癌治疗C.CheckMate 649以及ORIENT-16研究结果证实了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以及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D.以上都正确参考答案:D2.下列不属于胃癌中基于组织的生物标志物的是()A.MMR状态B.MSI鉴定C.PD-L1表达D.CEAE.TILs评估参考答案:D3.纳武利单抗≥三线治疗晚期GD/GEJ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A.OSB.PFSC.ORRD.至缓解时间E.缓解持续时间参考答案:A4.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具有协同作用,以下对机制描述正确的是()A.免疫治疗激活效应T细胞,反过来抑制肿瘤血管系统重建B.正常化的血管促进效应免疫细胞浸润,抑制它们的功能,导致肿瘤缩小C.抗血管生成药物在TME中促进血管正常化和减轻免疫抑制D.免疫刺激与肿瘤血管重建之间的反馈环抑制了自身血管正常化,最终促进了肿瘤退化参考答案:CORIENT-16研究结果证实()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G/GEJ腺癌有显著的OS和PFS获益。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现状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现状
使用阿柏西普治疗后发生3级高血压的患者对比0-2级高血压患者是否有获益,需要更多抗VEGF治疗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RAINFALL研究设计
分层因素: ECOG PS(0 vs. 1), 原发肿瘤部位(胃 vs. 胃食管结合部),疾病可测量性 (可测量 vs. 不可测量),地理位置主要终点:PFS次要终点:OS, PFS2, ORR, DCR, TTP, DOR, QOL, PK, 安全性,免疫原性探索性终点:生物标志物
RAM+PTX(N=327)
PBO+PTX(N=329)
不良事件
各级(%)
>=3级(%)
各级(%)
>=3级(%)
出血
41.9
4.3
17.9
2.4
鼻紐
30.6
0
7.0
0
高血压
25.1
14.7
5.8
2.7
蛋白尿
16.8
1.2
6.1
0
胃肠道反应
10.1
3.7
6.1
1.5
肾功能
6.7
1.8
4.3
0.9
感染
安慰剂 8mg/kgIV 第1、8天,Q21d至PD顺铂 80mg/m2IV 第1天,Q21d,6个周期卡培他滨1000mg/m2PO BID,第1-14天,Q21d至PD
筛选
A
B
1:1N=616
随机分组
2016年ASCO-GI最新报道的阿柏西普依然是阴性结果,可见抗血管药物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仍需进行更多的探索
20%29%
N.S
3.6月3.3月
P=0.66
10.5月9.0月
P=0.42

肿瘤抗血管生成及其与免疫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肿瘤抗血管生成及其与免疫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第47卷第4期2021年7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7No.4Jul.2021DOI:10.13481/j.1671‑587X.20210434肿瘤抗血管生成及其与免疫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umoranti-angiogenesis and immunotherapy张娜1,刘相良1,徐志强2,马责竣1,徐鹤鸣1,李薇1(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长春130021)[摘要]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阻断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反应能力进而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失衡可促进肿瘤异常血管的形成,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特征,可产生低氧、酸性和间质压升高等微环境改变,使促进肿瘤免疫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相对缺乏,抑制肿瘤免疫的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增多,从而降低免疫治疗疗效。

对恶性肿瘤患者行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但可促进异常血管正常化和重塑肿瘤微环境,还可增加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的浸润,提高免疫治疗的有效性。

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在肺癌、肝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患者治疗中均观察到明显获益,且总体安全性可控。

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血管异常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和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微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癌症患者对ICI的总体应答率有限[1]。

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及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及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及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丁晓鹏;帖君;余嘉豪;任鹏伟;宣国云;马硕怡;郭长存;韩英;周新民【期刊名称】《肝脏》【年(卷),期】2022(27)3【摘要】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的基础上加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西京医院接受TACE+抗血管生成药+PD-1抑制剂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相关不良反应(AE),探讨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共纳入35例HCC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死亡患者17例(48.6%),存活患者18例(51.4%)。

患者的中位PFS为8.9月(95%CI:6.3~11.6),中位OS为16.1月(95%CI:11.4~20.9)。

总体ORR为60%,疾病控制率(DCR)为85.7%。

在接受治疗的35例患者中,9例(25.7%)患者发生2级以上不良反应,经过减少药量和给与对症处理后均好转。

结论联合治疗对中晚期HCC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总页数】5页(P277-280)【作者】丁晓鹏;帖君;余嘉豪;任鹏伟;宣国云;马硕怡;郭长存;韩英;周新民【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阿帕替尼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2.索拉非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3.抗PD-1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直肠癌1例4.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5.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抗血管生成药基础上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维汀联合Atezolizumab的原理
肿瘤免疫联合的目标,最大化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的潜力
Atezolizumab和bevacizumab的互补作用体现在肿瘤免疫循环中的四个方面:
Bevacizumab, 通过阻断VEGF介导的对树 突细胞成熟的抑制,使得结合肿瘤抗原的 T细胞更有效地启动和活化(抗原识别)1–7
安维汀联合Atezolizumab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Cloudman melanoma小鼠移植瘤模型
MC38 CRC小鼠移植瘤模型
肿瘤体积(mm3) 肿瘤体积(mm3)

抗PD-L1治疗联合抗血管治疗 显著增加肿瘤抑制作用

抗PD-L1治疗联合抗血管治疗/化疗 显著增加肿瘤抑制作用
安维汀联合PD-L1抑制剂: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
Bevacizumab,正常化肿瘤血管结构,促 进T细胞浸润进入肿瘤(细胞招募)1,7–13
Bevacizumab , 降 低 髓 源 性 抑 制 细 胞 (MDSCs)和调节性T细胞的(Treg)活性,重塑 肿瘤微环境,从免疫抑制改变为免疫许可 模式(重塑微环境)1,7,14–17
Atezolizumab , 通 过 T 细 胞 介 导 的 肿 瘤 细胞杀伤进而恢复抗肿瘤免疫功能, Avastin的VEGF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将 进一步增强 (免疫功能恢复)7,18–20
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策略的探讨
主要内容
机制 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机制 疗效 Impower150研究解读 未来 更多模式探索
血管生成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全过程
肿瘤前期
无血管期
恶性肿瘤
血管形成 开关开启
肿瘤生长
肿瘤血管化
血管侵犯
肿瘤细胞 侵犯血管
静息微转移
远端器官种植
明显转移灶
继发血管形成
血管形成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CTLs, cancer cells)
7. Killing of cancer cells (Immune & cancer cells)
Steps 6-7
VEGF刺激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的扩增,导致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并
抑制抗癌免疫应答
Chen DS, Mellman I. Immunity. 2013;39:1-10; Hegde PS, et al. Semin Cancer Biol. 2017. doi: 10.1016/j.semcancer.2017.12.002.
3. Priming and activation (APCs & T cells)
4. Trafficking of T cells to tumors (CTLs)
Step 5
VEGF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阻 碍T细胞肿瘤浸润并导致T细胞死亡
Lymph node
Blood vessel
5. Infiltration of T cells into tumors (CTLs, endothelial cells)
Lieu et al., ESMO, 2014.
安维汀联合Atezolizumab增加CD8+T细胞及相关因子水平
bev+atezo治疗后(A)
CD8+T细胞(B)
CD8 IHC()与治疗前相比改变的 倍数
患者编号
MHC I (C)
Bev联合atezo治疗 可抑制血管生成, 同时增加T细胞水

MHC I (H score)
2. Cancer antigen presentation (dendritic cells / APCs)
1. Release of cancer cell antigens
(cancer cell death)
Tumorຫໍສະໝຸດ 6. Recognition of cancer cells by T cells
MDSC:髓源性抑制细胞;Treg:调节性T细胞;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 Ferrara,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04; 2. Gabrilovich, et al. Nat Med 1996; 3. Gabrilovich, et al. Blood 1998; 4. Oyama, et al. J Immunol 1998; 5. Guermonprez, et al. Annu Rev Immunol 2002; 6. Villadangos and Schnorrer. Nat Rev Immunol 2007; 7. Chen and Mellman. Immunity 2013; 8. Griffioen, et al. Blood 1996; 9. Griffioen, et al. Cancer Res 1996; 10. Goel, et al. Physiol Rev 2011; 11. Motz, et al. Nat Med 2014; 12. Hodi, et al. Cancer Immunol Res 2014; 13. Wallin, et al. Nat Commun 2016; 14. Gabrilovich and Nagaraj. Nat Rev Immunol 2009; 15. Huang, et al. Cancer Res 2006; 16. Ko,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 17. Kusmartsev, et al. J Immunol 2008; 18. Herbst, et al. Nature 2014; 19. Chen,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2; 20. Zou and Chen. Nat Rev Immunol 2008
Bev联合atezo治疗 可增加MHC-I水平 升高,MHC-I升高 意味着CD8+T细胞
Bhattarai P,et al. Nanoscale. 2018 Mar 12. Poon RT,et al. J Clin Oncol. 2001 Feb 15;19(4):1207-25.
血管生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VEGF影响肿瘤免疫循环的多步骤,并可导致免疫逃逸
Step 2
VEGF削弱DC细胞成熟, 导致T细胞启动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