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建筑是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以及地域特征。在当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民族文化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相浸润,如何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传承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演绎空灵的现代空间是当今建筑设计师必须思索的课题。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庭园,民间文化,现代主义建筑
1前言
近年来,南方楼市发展得如火如荼。在铺天盖地的“欧陆风”之后,建筑设计已经由盲目的崇拜回归到理性的思考。一些反响不错的中式楼盘如深圳的万科第五园,广州番禺的清华坊、广州白云区的云山诗意,无一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然而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对岭南文化这些传统风格不曾在现代新建筑上有所反映而倍感失落。有责任的建筑师都应该认真的思考做为设计师应该背负的责任,是不断的拷备大批量工业化的产物还是挖掘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认识岭南,挖掘岭南,填补岭南文化的断层,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是每个岭南建筑师应该肩负的功课。
2何为岭南文化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南越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现代的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岭南先秦时期属于楚国,三国时归东吴再后来随着秦汉、晋、南北朝、南宋四次人口大迁徙,中原文化在此交汇。至宋元时百越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构筑了岭南文化体系,其内核中保留有从百越时期流传下来的本土气质和风格。这些风格主要遗留在岭南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上,体现了岭南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建筑精髓集中体现在木石雕刻、装饰、彩画等民间文化上。岭南派建筑强调适应热带海洋气候、丘陵地形、造型轻巧、色调淡雅和与庭院结合的外观特色,并以独特的技术、工艺特点独树一帜。
岭南传统建筑具有以礼制为中心的文化内核,与北方传统建筑一样,建筑也被用以表达三纲五常的礼教等级,这从其类似于北方的整体构图、布局和基本营造结构可以看出。岭南传统建筑分布在岭南老城区街巷与岭南乡村的祠堂、书院、牌楼和民居等民间建筑中。广东的四大名园: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萌山房可谓其中的优秀代表。
岭南建筑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1)为适应气候,建筑布局比较开畅明朗,通透玲珑,造型比较轻便淡素,在园林营造方面极富特色。(2)因岭南地处南大门离中原边远地域,建筑少受传统法制约束,比较求新自由,民俗味比较浓,善于吸取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中西结合”,常开建筑独特风格之先河。既保留古制,又融汇中西;既有地域共性,又各呈异彩;讲究风水,突出亲水。(3)受岭南先哲人文思想的影响,岭南建筑比较务实重利,有海洋文化特色,也有崇山峻岭之文化特色。
3岭南建筑的发展历程
岭南建筑从其发展的脉络来看,大约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古典岭南建筑时期、新岭南建筑时期、现代岭南建筑时期。
3. 1古典岭南建筑时期
古代的岭南处于中原文化影响的边缘地带,其文化属于少数民族的百越文化范围,不完
全从属于华夏文化,但是受到楚文化圈和吴越文化圈的影响。可以认为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夷夏”文化交锋形成的混合体——既带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百越文化的余韵。主要代表作有广州的陈家祠、广西蔡家大院、广东四大名园。
(图一陈家祠)(图二东莞可园)
3.2新岭南建筑时期,主要影响时期1940年-1990年。
和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对古典主义建筑的扬弃一样,新岭南建筑是对岭南古建筑的另一种扬弃。扬弃不同于抛弃,扬弃不是全盘否定,只是放弃了某些过时的东西,而吸收了先进的东西。其间,在受到南洋建筑文化和西方古典建筑文化影响的同时,代表西方意识形式和审美偏爱的建筑因为租界的建立而大量出现在广州。其基本结构形式为券廊式,特点是平面简单,立面惯用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线脚明朗而无其他装饰。这种形式是西方建筑传入东南亚后适应当地气候而产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段时期内,从领事馆到房地产住宅,“西风”劲吹。广州楼市基本上从高层住宅到复式单位到别墅产品,从宣传形式到实际产品,都一概西化。早期新岭南建筑一些精品代表作有吕彦直先生的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夏昌世先生的中山医学院教学楼裙。
(图三带有南洋文化与西方文化印记的骑楼)(图四中山纪念堂)
3.3现代岭南建筑时期
20世纪的中国新建筑,普遍引进了西方建筑的形式、风格、样式和工程技术,也引进了新的设计理念、思维。受西方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参与,传统岭南文化不断兑变和重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强调以功能为设计的出发点,重视建筑的居住功能;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强调材料特性与建筑结构的特性相适应,并通过设计使其更好发挥;突出建筑设计的经济原则,以最低的开支达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性;同样,它认为在具体设计上,空间的考虑最重要,设计应从平面的画面式设计转向立体空间的雕塑式设计上来。由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因而提出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的课题。主要代表作有佘畯南先生的白天鹅宾馆、广州友谊剧院,莫伯治先生的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院、岭南画派纪念馆等。
(图五广州艺术博物院)(图六岭南画派纪念馆)
4岭南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共性
4.1岭南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均体现出的生态文化特征
岭南传统建筑注重与环境的融合,表现传统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思想,追求与所在地域,或山地、或丘陵、或平原、或海边的生态环境的协调。广东跨热带、亚热带,地形上,北高南低,由于地形影响,更兼寒带、温带、亚热带与热带垂直地带性特点,其生态环境构成与此是相一致。基于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山区丘陵——客家土楼、围龙屋;
三角洲、平原——广府竹筒屋、西关大屋;
沿海地带——碉楼等
现代建筑空间虽然不同于以往的古典主义建筑,“它在建筑空间中加入了时间因素在强调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非对称和不协调的手段,打破了对称建筑的单个灭点的透视方式,时空加入意味着建筑空间视点的不断改变,并通过动线设置将不同的空间连成网络,使人在其中能获取空间的整体印象”。近几年来建设部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节能建筑”等整体设计思路来,显然二者在重视与环境的协调,尊重建筑的自然环境上看是一致的。
4.2传统的岭南民居与现代建筑在处理空间与实体的关系上的相似性体现出审美情趣的统一
二者均表现出以空间表达为主的、通过实体与空间的“图底互换”实现空间的意义。现代建筑空间趋向净化,摒弃了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的复古思潮与繁琐装饰,建筑造型为几何形的抽象组合,形成简洁、明亮、轻快的外部特征,空间设计自然流畅。其特点是所有空间并不独立封闭,而是相互渗透,空间与实体之间并不是独立地表现空间,而是相互依存,在空间意义表现方面成为一种“图底互换”的关系。
在岭南民居中的庭园里花木山石位于庭园之中,属于内含构成,亦即是成为“图”,在庭园空间的“底”中显现出来。同时,它们在某种情形之下,也可能被理解为界定庭园空间的手段,起到围合的作用,此时,空间成为“图”,在围合实体构成的“底”中凸显出来,实现了这种“图底互换”的表现方式。岭南传统庭园正是通过这种“图底互换”使空间成为意义表达的主体,从而实现其所追求的空间意境。这是岭南庭园与现代建筑空间结构有机结合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4.3建筑空间界面处理的相似性
现代建筑为了适应灵活使用和可变的功能,空间分隔日渐自由,使室内空间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贯通。其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多采用庭园式的布局形态,对外封闭,建筑单体向内开放,面向庭园的侧界面处理较为通透,空间界面不仅围合空间,还参与空间意义的表达。岭南地区传统庭园建筑外部空间界面大量运用地方材料处理,一般采用粤中地区的砖雕、灰雕和陶雕以及潮汕地区的木雕、石雕、嵌瓷等等。在清代广东木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