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同步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专题知识总结和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可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抗争史和探索史)。

本专题主要涉及:列强侵略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争史)二个方面的内容。

而探索史主要在专题三中讲。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民主革命是实现近代民主政治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性质的不同,因此民主革命的内涵也有很大的不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指寻求民族独立(反侵略)和社会进步(反封建)而进行的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本专题主要涉及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1、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

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共31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共31张PPT)
如何评价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 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
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 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3.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性质)。 (2)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探究主题1 三元里抗英
1841年三元里抗英事件真相?
据各种文献记载,三元里等地民众奋起抗英,直接原因 有三:一是英军开棺暴尸;二是劫掠财物;三是戏辱妇女。 三元里等地人们斗争目的是为了敬祖敬宗,维护自己的生 存基础,维护自身利益,这与教材上所说的“反侵略”之 说是大相径庭的。 当时的中国民众还不存在近代意义上民族意识觉醒的 问题。 从军事角度观察,三元里抗英并无决定大局的意义。 这次战斗中英军损失人员应该在5人左右,伤20余人。少校 毕彻因病猝死(病因尚不明,怀疑心脏病)。群众死约20 余人,伤者不详(所以称不上大捷)。
四、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 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 2.经过:台湾保卫战的两支主力: (1)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 (2)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台湾沦陷原因:力量的悬殊,政府的腐败。 3.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 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 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 英军的侵略
(2).清政府不能组织有效抵抗
(3). 中国人民主动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 (4)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 方炮台英军到三元里抢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4ppt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4ppt课件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 领土!
新疆,古称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 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各国的行政、军事进行管理, 新疆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汉朝以后的历代政府从来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 唐朝时,中央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 府。这两个都护府的设置,有效地巩固了西北边 疆。这充分说明这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广大新疆地 区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时在伊犁设置伊犁将军,统治新疆全境。这 也说明新疆属于中国。 新疆是国家的西北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 旦失守,则蒙古难保,进而京城就不保。 “重新 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世 亚 界 洲
中 国
中国 朝 东北 鲜 中国 日本 台湾 蒙古
大 陆 政 策
黄海海战 平壤
丰岛
丁汝昌
叶祖珪
邓世昌
刘步蟾
林永升
⒊黄海海战结果:
海战历时五六个小时。 中国 损失致远舰等5艘舰只,虽然损失
惨重,但主力尚存。
日本 旗舰松岛号受重伤、西京丸等5艘
受重创。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阅读下列材料:
曾纪泽(1839— 1890)
崇厚
1878年(光绪四年)六月,清政府派崇厚赴俄谈判索回失地, 崇厚在沙俄的威胁下,在清廷不知情的情况下,于1879年 (光绪五年)十二月二日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 瓦儿亚条约》,除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里斯河流域大 片富饶的领土外,还赔款500万卢布。国内舆论哗然,纷纷 谴责崇厚丧权辱国;清政府也以此约“流弊甚大”,拒绝批 准,并将崇厚革职拿问。
没有左宗棠,新疆难说。
——毛泽东
...有一伟人生焉,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 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 ——谭嗣同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 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人民版全套))

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通史概要: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

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

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

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深远影响,西周的礼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全)

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本目录(全)

《高中历史目录》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秦汉政治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和民主革命第3讲 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权的斗争第4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伟大的抗日战争第5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6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 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第8讲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第9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四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10讲 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 第11讲 罗马人的法律罗马人的法律专题五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 与发展第12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与美国1787年宪法年宪法第13讲 民主政治的扩展民主政治的扩展专题六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14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专题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 第15讲 美苏争锋美苏争锋第16讲 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新兴力量的崛起与走向多极化 必修二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专题九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9讲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征服第20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 专题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22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一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3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第24讲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25讲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26讲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27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28讲 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专题十三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9讲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形成第30讲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专题十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1讲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第32讲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局面专题十五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34讲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代特色专题十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35讲 “人是万物的尺度”与人性的复苏第36讲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和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政治启蒙专题十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与 理论成果第37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38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39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十八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 与文学艺术第40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1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第42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世纪以来的世界艺术 专题十九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43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及科技事业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 的先哲的先哲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ⅠB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选修六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和欧洲文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及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清的宫殿、皇家园林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中国昆曲及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绝对干货)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绝对干货)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绝对干货)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材对比对比版本:16年12月第12次印刷与17年7月第14印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9《秦朝疆域图》突出各郡郡名;标注“五岭”位置2.P16 知识链接“腹里”特指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地区。

3.P19 《清时期全国(1820年)》标注各水系、省会、南海诸岛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P23 导语第三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生存再次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

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抗日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并终于在1945年8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P25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P27《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的“势力范围”示意图》标注“京师”、“赤尾屿”、“钓鱼岛”、“台湾岛”、“海南岛”4.P32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图》更改图名;删去水系;标注“琉球群岛”5.P33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标注“朱红灯率领义和团武装起义的地点和时间”、“井陉”、“吴桥”、“平原”6. P35(1)课前提示◆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全国人民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经过14年抗战,1945年,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第二段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2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参考教案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2节《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参考教案2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目标】一、内容标准: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知识与能力:1、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2、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没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三、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心态。

【新旧教材比较】以往分布于两章四节内容,目前设置为一课,过去总共有课文按时间顺序排列了四个子目:1.“三元里抗英”是第一次自发反侵略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介绍清朝的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土而作的积极努力;3.“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4.“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扰斗争的壮丽诗篇。

所罗列的“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三元里抗英”、“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只是中国近代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典型。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1-3复习提纲(精编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1-3复习提纲(精编版)

“选考”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历史)必修专题 内容 必考 加试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b(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 商朝的政治特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必修一 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b(2)唐朝三省六部制 b(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b(4)元朝行省制度 b(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c(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 d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发展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高考历史 专题二第一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 专题二第一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背景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紧侵略扩张, 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社会危机严重;为扭转贸易逆差,
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_______极大地鼓 虎门销烟
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英国也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考纲解读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主要条约 和战争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甲 午战争的原因和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马关条约》及其危害、民族危机的加 深和救亡图存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和《辛丑条约》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的 评价
重点:日本侵华及其滔天罪行;中共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探索和努力(西 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中的两 个战场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地 位;抗战胜利的原因和伟大历史意义
(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 容 五口通商 正约 割让香港岛
协定关税 __________
领事裁判权 __________
危 害 打开东南门户,便利商品倾销 破坏领土主权 破坏关税主权
破坏司法主权
为列强援引,扩大对中国侵略 列强借此在中国设立“租界”
附件
片面最惠国待遇 居住及租地
二、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 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1)背景:1931年,______________ (2)重大事件 背 景 大 事 中共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寇出中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 后,中日民族矛盾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 上升,东北三省沦 沉重打击日伪(后来以抗日义勇军为基础的东 抗日联军 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北__________ 为日本殖民地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

3.义和团的英勇战斗 (1)阻击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1900年6 月)扒铁道、毁电线——落垡、廊坊 围攻八国联军。 (2)围攻东郊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联
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
5.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联合剿杀;
(2)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
近代历史上奋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还有 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寻访到的只是其中被记 录下来的英雄的一部分,史书里还有更多的 民族英雄,更多的还有那些为了中华民族默 默奉献或是牺牲的英雄!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安定和谐的新 中国,没有硝烟,没有杀戮,但是,我们是不 是能够这些英雄的身上看到些什么,学到些 什么呢?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本专题的知识线索
两条 主线
一个 主题
列强侵略 中国军民维护主权的斗争 捍卫国家主权与
争取民族完全独立
知识回顾
请列举1840—1900年间列强入侵史实?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中法战争(1883-1885)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义和团 运动
救 抗 亡 日
本课小结
近国 代家 前主 期权 中的 国斗 军争 民 维 护 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爱国官兵 黄海大战 三元里人民抗英 人民大众自发组织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上述斗争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同特点:
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②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③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 利。 ★结论: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 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是列强未能把 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专题要览:本专题主要叙述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

列强的侵略,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人民大众自发组织抗击外敌入侵,构成了19世纪中国军民捍卫民族尊严的画面;20世纪持续14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谱就了其中最瑰丽的篇章。

中国军民在维护国家主权中所形成的强大力量,汇成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历史向前发展。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标导航:1.内容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课标分解:(1)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2)了解《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3)分析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知识构建:战争战争战争战争条约;后果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条约;后果条约;后果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英、法、美国的“”政策重点阐释:1.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

(1)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中国封建落后、闭关自守。

(2)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清政府更加腐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及帝国主义矛盾尖锐,一战后美国势力上升。

2.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近代社会。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列强的侵华手段:(1)军事侵略: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

(2)政治侵略: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3)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侵略中国。

(4)文化侵略:通过各种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

中国的国家主权被严重践踏了,中华民族陷于灭亡之中。

3.租界、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区别:“租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通常只有几百亩。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复习课件 (共28张PPT)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复习课件 (共28张PPT)
• ⑥1937.9,国民党公布……标志……正式建立,此 时,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a)
1)、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主要会战:
会战名称 时间
战绩、评述
淞沪会战 37.8-11 打破了……
太原会战 1937.9 国共配合,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 38年春 台儿庄大捷……
2. 推 荐 优 秀 团 员作 为党员 发展对 象,并协 助做好 具体考 查工作 3. 入 党 积 极 分 子的 档案建 立和管 理工作 ,做好组 织工作 的各种 数据统 计和材 料收集
工作
4. 入 党 积 极 分 子的 管理 5. 学 代 会 的 策 划和 承办。 1;新 生 开 学 三 天左 右组织 一次全 系班委 系干大 会,老干 部带领 新干部 ,熟悉工 作,教 导 大 一 做 好 每个月 的活动 。
• A.日本法西斯势力不堪一击 B
•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 C.抗日力量占据绝对优势 • D.日本侵略势力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下图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表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敌人 C.日军在整个亚洲都发动了侵略战争 D.日军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时间 主要爱国将领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升 战争结果
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郑观应
东沟海战天如墨,
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
万火丛中呼杀贼。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c)
时间 领导人 主要斗 战绩
争地点
意义
1895 年5 月—

【归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归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影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结构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结构课程规范:罗列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对立外来侵略妥协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肉体中国近代史〔1840--1949〕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不完全的殖民地和不完全的封建社会〕2、时间分期:①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②政府:3、主要矛盾:①民族矛盾:本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矛盾〕②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4、革命义务:反侵略反封建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线索:①列强侵华史②中国人民抗争史③中国人民探求史〔探求救国救民〕讲义:一、列强侵华:(一)鸦片战争〔1840--1842〕1、背景:2、缘由:〔1〕基本缘由: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要求翻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取原料〔2〕详细缘由:英国为改动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贸易逆差缘由: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闭关锁国政策走私鸦片危害:白银少量外流,形成〝银贵钱贱〞;银荒兵弱,危及清朝统治;减轻人民担负,影响人民生活〔3〕直接缘由:中国的禁烟运动,使英国以有力维护鸦片贸易3、进程:1840.6——1841.1 统治者摇晃不定1841.1——1842.8战胜求和4、失败缘由客观:清王朝糜烂落后〔政治糜烂、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技术落后、战和不定、指挥不定〕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弱小基本缘由;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打败先进的资本主义5、对立:三元里人民抗英〔尚未构成近代民族看法〕6、结果:«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7、影响:〔1〕政治:A社会性质:封建社会末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社会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变本钱国资本主义与中国人民、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C革命义务: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对立本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对立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担务,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阶级:发生了无产阶级〔本国资本家的工厂中〕、买办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前身〕〔2〕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3〕思想文明:由闭关锁国、自觉排外转向关注世界,向西方学习综述: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末尾:(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缘由:基本缘由:进一步大开中国市场,扩展侵略权益直接缘由:列强提出〝修约〞遭清政府拒绝借口:英国借〝亚罗号事情〞、法国借〝马神甫事情〞挑起战争2、进程1856进攻广州——58年侵犯天津签署«天津条约»〔俄、美、英、法〕——60年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3、结果:战胜«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西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58年«瑷珲条约»60年«北京条约»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4、性质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取战争5、影响〔1〕政治: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领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水平加深②清政府末尾被列强控制,中外革命权利地下勾搭,对立中国人民对立〔太平天国〕③打破了中国传统外交体系〔2〕经济①本国侵略权利扩张到沿海各省并深化内地,方便他们倾销商品,掠取原料休息力②推进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生,中国近代化起步〔3〕思想:催生中体西用,初步打破了〝华夷〞观6、抗争探求: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运动7、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俄国直接收兵侵占伊利〔2〕经过75年,任命左宗棠收复新疆,78年收复了除伊犁外新疆全部地域81年,中俄«改定条约»收回伊犁84年,在新疆设行省〔3〕意义:粉碎英俄应用阿古柏侵略新疆阴谋,一定水平上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处置资本主义开展的矛盾,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基本〕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政治糜烂,内地危机不时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了机遇〔直接〕列强:主要资本主义国度向帝国主义过渡,默许纵容日本侵略行径2、进程:1894丰岛海战〔迸发〕——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北洋虽败,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辽东战役〔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战胜,«马关条约»4、失败缘由:客观缘由: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对外扩张蓄谋已久,预备充沛客观缘由:清政府糜烂无能;战略失误,寄希望于本国调停,未仔细备战;指挥不当5、影响〔1〕日本:提高国际位置;取得了少量资金,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抚慰了日本对外扩张野心〔2〕朝鲜:日本将清政府排挤出朝鲜,增强了对朝鲜控制,使其成为日本殖民地〔3〕远东:减速了中国衰落,日本崛起,加剧了列强在远东争夺〔4〕列强:抚慰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竞相在中国划分权利范围〔5〕中国:A半殖民半封建水平大大加深B抚慰了列强,〝三国干预还辽’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堕入了极端深重的危机C清政府国际位置一泻千里D标志洋务运动破产E中国的朝贡体系彻底解体〔坚持对朝鲜维护〕F为援救统治危机,清政府末尾停止革新G促进了中华民族真正醒悟,各阶级展开救亡图存妥协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开展〔清政府放宽官方设厂限制〕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6、台湾人民反割台妥协丘逢甲、徐骧组织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充沛表达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肉体,尔后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妥协从未停息过7、列强瓜分中国狂潮〔1〕缘由: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度生活基础,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取愈加剧烈;«马关条约»的抚慰〔2〕末尾:〝三国干预还辽〞〔德、法、俄——日——中〕〔3〕方式:A资本输入争做中国债主→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在华权利争夺铁路、矿权→控制铁路沿线土地资源开设工厂→严重阻碍民族工业开展开设银行→控制中国贸易金融B侵占〝租界〞,划分权利范围→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严重危机C美国的〝门户开放〞含义:供认列强在华权利范围及其特权,要求列强开放〝权利范围〞,利益均沾,时机均等目的: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保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开放影响:紧张列强在华争夺剧烈矛盾,暂时取得外表分歧,构成共同联系中国局面中国防止被瓜分标志美国对华侵略进入了新阶段〔有了独立的对华政策,不在跟随附和其他国度,不在充任主要角色,位置清楚提高〕(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缘由基本缘由: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需求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进一步侵略和过火中国直接缘由:义和团自觉排外,列强对立义和团维护其在华利益义和团:A缘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绝后严重,民族矛盾绝后激化宗教侵略,文明信仰抵触,仇外心思等,山东人民反洋教案统治阶级外部矛盾〔慈禧太后仇外心思,应用义和团〕B特点:自发性、分散性、宗教颜色浓重C口号:扶清灭洋〔爱国性、落后性〕D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E结果F评价①积极具有鲜明爱国主义颜色,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希图标志近代意义上的在中国民族看法的醒悟,是近代民族主义滥觞②消极口号易丧失了对清政府警觉性,且带有笼统排外的落后性2、进程发起战争:1900.6月,英美法俄,德奥日意组成联军进攻受阻:廊坊受挫〔义和团和爱国官兵〕攻陷北京:1900.8月3、结果:战胜«辛丑条约»4、影响①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抗日战争:1、背景基本缘由:消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既定国策理想缘由: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冲击,日本想转嫁经济危机有利缘由:国共对峙给日本以无隙可乘列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度陷于经济危机恐慌,无暇东顾2、侵华史实1931年,九一八事故,侵略中国西南——局部侵华1932年,在上海发起一二八事故,19路军淞沪抗战1932年,培植溥仪在长春树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故,阴谋策划华北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故〔七七事故〕——日军片面侵华末尾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故3、侵华罪行A野蛮军事进攻,经济侵略〔以战养战,三光政策〕B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1年,河北潘家峪惨案C细菌战,毒气战D以华制华,培植傀儡政权,停止殖民统治,奴化教育:伪满洲国;汪伪国民政府,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4、全民族抗战〔1〕局部抗战〔31-36年底〕中共:在西南组织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见下〕西南军民:抗日义勇军国民党爱国官兵:蔡廷锴、蒋光鼐——19路军宋哲元——29军冯玉祥、吉鸿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故爱国民众:工人罢工,捐赠;爱国工商业者抵抗日货;1935年19月9日,北平先生〞一二·九〝运动〔2〕抗日民族一致阵线树立A缘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决议要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主导推进B进程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召唤中止内战分歧抗日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树立抗日民族一致阵线的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故战争处置,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战争,由分裂对峙到协作抗日的序幕,标志抗日民族一致阵线初步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专题一专题二同步测试题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

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

这说明商朝后期()A.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2.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3.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

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4.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人人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铁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小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5.“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段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唐太宗贞观之治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7.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

秦王政的做法()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B.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8.学者张鸣指出春秋开始孕育的一种制度实际上要算是“公司架构”,“所有的官员(管理者),都是皇帝的雇员”,“可以动员比封建制国家更大的力量,从事战争或者其他规模较大的建设事业”。

这表明张鸣认为A.郡县制下国家机器更有效率B.科举制下官员成为皇帝雇员C.封建制下国家机器更加稳定D.内阁制下皇帝拥有更大权力9.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0.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

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A.秦朝的焚书坑儒B.明朝的特务统治C.唐朝设置节度使D.汉初分封同姓王11.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A.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C.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D.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2.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的朝代是()A.秦B.汉C.唐D.宋1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

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

”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B.皇帝的顾问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D.中央的直属机构14.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

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

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

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15.唐代诏敕用黄、白麻纸书写。

普通诏敕由中书门下省用黄麻纸书写,称为“外命”。

而“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则不经中书门下省,由皇帝直接向下传达,称为“内命”。

据此判断,“内命”的运行体制()A.提高了决策的合理性B.规避了官吏擅权现象C.使宰相相互制约平衡D.凸显了皇权至高无上16.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

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17.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即管理全国事务,又管理地方事务,其主管长官称“国师”,该机构是()A..唐朝中书省B..宋朝枢密院C.元朝宜政院D..清朝军机处18.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指出,秦朝的失败除暴政外,还和区域性文化差异及冲突有关,特别是秦与楚、齐、赵等自身文化传统比较深的地区的矛盾更为尖锐。

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起到了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

由此推断,汉初的郡国并行制()A.消除了君主专制带来的暴政B.实现了不同文化区域的同步发展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适应了当时地方管理体制的实际19.“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

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

”材料的依据应该是()A.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和唐朝民主推举官员制度B.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C.魏晋时期的察举制度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20.有学者提出:“西周时期实行世官制,即社会统治阶层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组成,其中“士”属于社会的中低阶层,但是西周统治者的尚贤意识和任贤行为为“士”中贤者有才干的人向上流动提供了空间。

他们可以通过他人推荐、学校教育、在射礼中的突出表现、建立军功、自我推荐来实现向上流动。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正确的是()A.世官制是唯一西周选官制度B.“尚贤”、“任贤”是世官制的重要补充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学校教育是“士”向上流动重要渠道21.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B.军事武器的优劣C.国民素质的优劣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22.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的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

这种看法()A.看到了东西方制度对比的巨大差距B.看清了世界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C.看到了西方与清朝敌强我弱的现实D.看到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转化23.1853年,英国利用最惠国待遇和中美《望厦条约》有关“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向中方提出修约要求。

1854年,美国、法国也积极活动修约。

西方列强积极修约意在()A.改变不利的贸易局面B.获取更多的通商口岸C.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D.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24.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于2009年2月25日在巴黎拍卖。

历史上,导致铜像流失海外的是()A.俄国军队B.八国联军C.日本军队D.英法联军25.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D.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6.2019年国家考古部门确定2019年在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丹东一号”为历史上著名的“致远舰”,并开始研究打捞的可行性方案。

对“致远舰”的考古可以直接研究()A.甲午战争的爆发B.丁汝昌的生平C.北洋舰队的覆灭D.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情况27.近代由于教民矛盾重重,义和拳遂逐渐壮大起来,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

涿州知府衙门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击毙。

这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28.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里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

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9.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

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A.与太平天国斗争目标一致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30.“若纸烟,若小眼镜……用者辄置极刑。

罗稷臣星使之弟熙禄,自河南赴津,有洋书两箱……途次被匪(指义和团)系于树下,过者辄斫……一仆自言相从多年,主人并非二毛(指说洋话、用洋货的人),亦为所杀。

”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义和团B.中外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C.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运动D.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31.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

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

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

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