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论据的使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作文教案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作文教案【教案名称】: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作文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论据的概念及其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准确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运用论据,提高作文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教学内容】:1. 论据的定义和分类2. 论据的选择原则3. 论据的使用技巧4. 实践运用论据的作文写作【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如何用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提问导入: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中使用论据的体验和感受。
二、讲解论据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论据的概念:论据是用来支持和证明观点的事实、数据、例证等。
2. 分类讲解:教师介绍常见的论据分类,如事实论据、权威论据、统计数据论据等,并给出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三、论据的选择原则(15分钟)1. 教师讲解论据的选择原则:准确性、可信度、相关性、多样性等。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给定的话题中选择一个观点,并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至少3个支持该观点的论据,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论据。
四、论据的使用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论据的使用技巧:合理引用、恰当解释、适度扩展等。
2.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写作案例,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运用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讨论其优劣之处。
五、实践运用论据的作文写作(30分钟)1. 学生个人写作: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撰写一篇作文,并在作文中运用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 互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同组的同学互相交换,并进行互评,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论据选择和使用的重要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反思: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的PPT或黑板2. 学生用纸和笔【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选择和解释论据的能力。
《论据的使用》公开课教案
• 3、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拟定一个立意,并 选择两个论据论证之,每个论据字数须在两百字 以内: • 父子四人在残冬上山打猎,忽遭暴风雪。 于是急 忙往山下走。四人衣着较为单薄, 不堪严寒。不 久,父亲支撑不住了。他将棉袄披在大儿子身上, 嘱咐他带两个弟弟下山,好好照顾母亲。然而大 儿不肯走,甚至将自己的衣物裹在父亲身上,以 图救醒父亲。天气愈加恶劣,最终,儿子们发现 父亲已没有气息,才肯哭泣着穿上衣服继续走, 不久大儿也没有力气,恶剧又一次重演,直至最 后,一家的四个男丁没有一个走出大山。留下了 孤苦无依的母亲。还有村民的感叹:他们本可以 有人能活下来的啊!
•
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 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 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②; 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 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 • 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 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 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 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 ①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 “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 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 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 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 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 ②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曹刿论战是发 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 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 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 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 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 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 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 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 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 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高中语文_议论文分析说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课标作文教学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标“课程目标”中的“交流与表达”部分强调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并重的课程原则。
作为更高学段的课程标准,自然要体现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衔接,然而更重要的是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将要求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在提法和要求上有了一些更高的要求,引领高中作文教学在差异中实现质的提升。
首先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更强调了理性“思考”。
思考则是在感受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是一种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
高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理性认识已经具备深入思考自然、社会、人生的条件,对他们作文的思想深度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这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在表达中明确责任意识,陈述自己的看法时考虑为自己的观点负责,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不信口开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
这也是对高中生写作的一种更高的要求,即写作既要考虑目的,又要注意表达的妥帖和科学性。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最后要求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这两句话比较有新意的是强调了写作中张扬个性的意识,主张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放开手脚作文并不难,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判定什么是富于“个性”和“创意”的作文,这种价值衡量和判断标准的确立,才会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自主写作意味着主动、自由地写作,它与目前的被动应试写作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的距离。
如果平时作文都无法让学生自由写作,那么,在面对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作文试题时,指望他们突然灵光一现是不现实的。
高中语文_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和评估论证的合理性,提高论证的水平。
审美鉴赏与创造剖析文章的论证过程,体会论证的作用和论辩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借助逻辑知识、采取恰当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增强说理的严密性和论辩性。
教学重点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
教学难点剖析文章的论证过程,提高论证的水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研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七嘴八舌说论证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的论证方法,同学们回忆下。
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这些都是我们最熟悉的几种论证形式。
对应地我们常见的七种论证方法就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排除法”“归谬法”“反证法”,其中,“比较法”中又有“类比法”和“对比法”之分。
在我们常见的这几种论证方法里,前四种主要用在直接论证中,后三种主要用在间接论证中,那我们要想理解好论述型文章,进而进行议论文的写作,就一定要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二、高屋建瓴助阅读1.关注隐含前提除了我们所知道的上述直接论证的方法外,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
让学生在课本上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推理中的隐含前提补充出来。
(明确:只有同类才能相知)近年的高考题中屡屡出现补充前提的逻辑题目,出示相关高考题,让学生感知。
【2020.全国卷I】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
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①,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
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②,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
高中语文_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理解和论证分析一、考点、考情分析2017年、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试题与之前的同类高考试题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第二个选择题改为论证分析题,考察形式变化了,对应的能力点跟着转移,从之前信息筛选整合转变为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
第2题涉及中心论点与主要观点、论述角度与论述重心、论证方法与主要论据、论述的层次思路等,这些构成论述类文本的要素与文本的整体架构密不可分。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
难在何处?主要在于考生对这类文章没有读懂,没有形成对文章整体的观照和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能力,而是陷入到庞杂的文字和烦乱的信息中间,理不清头绪。
因此,从整体读文的角度来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强化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是二轮复习中重要的提分方法。
二、复习目标从整体上把握论述文的结构,提升分析论证能力,准确解答论证试题。
三、读论述类文本的一般方法1、画出各段的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表明作者赞同或反对的情感句等)。
2、提炼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情感句)中关键词,全面准确....概括各段意思。
3、将各段的主要内容连缀成段,反复读几遍,弄明白文章整体内容。
4、创建思维导图,分析论证方式。
四、讲读文章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学设计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三表达交流模块之《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分“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大块。
三大块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下笔写”的顺序安排,结构很合理。
但教材的重点内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部分的编排有些偏简单了,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意义不够。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议论文,但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议论文的写作,从他们写的第一篇议论文文《谈理想》看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论据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论据选择不能紧扣论点、不够新颖、不够典型、不够丰富,叙述论据不够简练,缺乏对论据的分析等。
教学设想本的教学以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论据为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怎么写”的内容,上时要进行补充扩展。
而对于“写什么”和“下笔写”的内容则让学生后自主完成。
在教学实例的选择上,也丢掉文中有关宽容的例子,而利用多媒体,使用学生刚写过的作文《谈理想》中的典型例子。
这样,学生会感到更亲切,更容易接受。
教学方法1、通过举例、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并掌握选择和使用论据的要求和方法,2、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分析归结写作方法,教师只是其中的参与者。
时安排1时三维目标1.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明白选择和使用论据的要求。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
3.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导语设计视频播放《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片段。
播放完毕后,投影显示诸葛亮的一段经典答辩:“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
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同时,教师以设问引发学生思维:面对对手的刁难,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对手“低头丧气,无言以对”。
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
这就是论据的魅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教学设计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一种综合体现。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国家发行的固定的可依据的教材,所以难于组织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组织一定的内容进行写作指导。
本课《议论凌云纵横捭阖——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就是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找到学生在论据上的共性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而分析病症、对症拿药的一节实用的作文课。
二、学情分析:材料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兼容性一直备受各地中考的青睐,进而成为各地中考的必考作文题目之一,但广大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所以对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一直难于掌握,所以经常出现不能正确使用论据即论点与论据不一致的现象,或以叙代议的现象即不知如何正确分析论据,所以对于论据的使用与选择应该认真对待。
基于此,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一课非常有必要重视起来。
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能力.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论据对文章进行合理论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比较、归纳分析论据的合理性.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论据的方法对文章进行合理论证。
3、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象探究原则,便于学生接受、理解。
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合作精神,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4、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语文学科的特点及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生以比较为基础,以探究性的问题为线索,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和总结反思法为具体手段,边思考、边讨论、边总结,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以浓厚的兴趣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原创)论据使用教案
事例论据使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教案)一、导入:议论文写作既是高中阶段写作训练的重点,又是高考的重点。
议论文无论是阐明正确观点还是反驳错误观点,往往都要以事实作为说理的依据。
怎样运用“事实论据”,会直接影响到议论文的论证效果;从我们所训练的上一个作文中,关于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刚才我抽查了几位同学完成的作业,发现有些同学做得较好,有的同学对于事例论据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节课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前两个问题。
二、分析优秀文段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一则优秀的议论文段的示范,摘自陈亚莉同学的作文。
齐读一遍。
主旨:让渴望给我双翅膀(立意:人生应有渴望,让渴望助我们飞翔)“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建功立业的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对闲适田园的渴望;“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王勃对壮志人生的渴望。
(论据铺排,无论是详写新鲜论据还是铺排熟悉论据)人生的道路上正因为渴望我们才迎来曙光,才会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渴望让我们的心灵执着而坚定,渴望让我们的目标清晰而透明。
(一则论据的使用要有合理的议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
本则论据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对论据进行分析)老师: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一则合理有力的议论文段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见上文注释)。
老师:而同学们对事例论据的应用存在的第一个明显的问题是:1...论据不能扣紧主旨(板书)............三、存在问题例析老师:大家自读第一个文段,理清思路,回答段落后的问题:在文段论据的使用中,你发现哪些论据不能有力地支撑分论点?并加以修改。
①主旨:成功境界三重唱此段分论点——理想促人上进当勾践卧在柴薪之上,尝着苦胆(表现勾践奋斗的艰辛、不易)之时,当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时,当洗脚妹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直接陈述洗脚妹的奋斗结果,并没有体现其理想)时,他们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试想,如果他们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又怎会有辉煌的成就,又怎么会激励他们奋进。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设计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设计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 教案设计【导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论据的定义、分类和评估标准,并通过实际练习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
此教案适用于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预计用时两个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论据的概念和作用;2. 理解不同类型的论据,如事实、统计数据、权威观点和逻辑推理;3. 掌握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观点的技巧;4.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或黑板、白板;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3. 批注笔和纸;4. 示例文章或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在撰写一篇文章或辩论时,使用论据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什么?Step 2:引入论据(15分钟)-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论据的概念和作用。
- 列举一些典型的论据类型,如事实、统计数据、权威观点和逻辑推理,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用途。
- 通过示例文章或材料,让学生观察和辨析其中使用的论据。
Step 3:论据的选择(20分钟)- 向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观点,并要求他们选择并列举支持或反驳该观点的论据。
- 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呈现他们的答案。
- 引导学生讨论选择论据的标准,例如论据的可信度、相关性和说服力。
Step 4:论据的使用(20分钟)- 教师解释如何有效地使用所选择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给学生提供一篇辩论性文章或材料,要求他们阅读并标注出文章中的论据和观点。
-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 教师鼓励学生分析和评估所给材料中的论据的优缺点。
Step 5:练习与评估(20分钟)- 学生分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并展开讨论。
-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使用所学的技巧,选择和使用相关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和批评,并提供对学生们论证的评估反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授课目的: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升学生作文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宽容的难得,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心理质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授课内容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三册语文“表达交流”中的内容,属于讨论文写作。
主要介绍讨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
学生写作讨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据迂腐相同,也许表达烦杂,偏离论题的现象。
同时,我们在侧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定重视宽容质量的养成。
所以经过本课的授课希望学生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获提升。
(二)授课重点:掌握选择论据的原则,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以及合适弃取论据的能力,提升学生写作讨论文的能力。
(三)授课难点:合适弃取论据。
授课思路与方法:(一)授课思路:计划用一课时。
导入要引起学生兴趣。
进入正题后,主要经过教师环环相扣的引领,和联系本质的运用,让学生自己领悟、感悟正确选择论据的方法。
(二)授课方法:授课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多思虑,多比较、讨论解决问题,获得写作经验。
并装备教多相关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必然特别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激辩群儒的典故吧。
诸葛亮凭什么获胜的?生:口才好,能说。
师:不见得吧,当时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哪个没有滔滔雄辩的口才呀,为什么诸葛亮能把他们一一辩驳呢?生:我想是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更有说服力,让周瑜、孙权更钦佩吧。
师:有道理。
若是我们把诸葛亮激辩群儒的过程形象地理解为是一篇口头讨论文,论点就是“孙刘结合比孙家单打独斗要好” ,能够吗?生:(笑)忧如能够。
师:那么诸葛亮这篇讨论文在表现讨论文三要素上哪一要素最值得称道啊?生:应该是论据选得好吧。
师:不错,我也这样以为。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议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为了使我们的选择有一个依照,我们得确立一个作文话题。
选什么话题好呢?有了。
高中语文_写作指导 学会分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讲理”才是硬道理》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学生写议论文最薄弱之处在于不会讲道理,积累了大量的事实论据,也知道事实胜于雄辩,但不会分析论证,往往以叙代议例而不议。
写成“观点+事例+结论”的模式,由于缺少必要的分析论证,文章常常没有说服力。
本节课讲练结合,以典型的段落为例,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边讲边练,教会学生几种分析论据的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议论文中事例论据分析的常用方法。
2.培养议论、概括能力,提升议论文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掌握事例论据分析的方法技巧。
【学习难点】学会应用事例论据分析的方法技巧。
【学习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语文特级教师姚家祥在“百家讲坛”所讲《如何就例说理》视频导入。
学生比较分析课前预习案中两段文字,分析说理力度及原因。
一、(1)读一读,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看哪一段有说服力?例1: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音乐,相反他以顽强的意志与磨难作斗争,“扼住命运的喉咙!”度过了31个没有音乐的年头,而他的许多佳作是在耳聋后写的。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论点:磨难,能历练人生。
)例2: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音乐,相反他以顽强的意志与磨难作斗争,“扼住命运的喉咙!”度过了31个没有音乐的年头,而他的许多佳作是在耳聋后写的。
贝多芬经历双耳失聪的磨难,为什么还能创造出撼人心灵的交响曲,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战胜磨难,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论点:磨难,能历练人生。
)(2)思考例2好在何处?想一想,为什么?二、【课本导航】回顾经典课文中“讲理”方法。
(学生集体回答)(一)(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高二语文《事例论据的选择和运用》教案(新人教版)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语文《事例论据的选择和运用》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能够合理地选择与使用事例论据, 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
【教学重难点】议论文写作中能熟练准确地运用各种事例论据。
【教学步骤】(1)新颖(时代性、新奇)(关注社会、亲近时代;独特视角、创新精神)(2)典型(古今中外、代表性)三、总结学生所讲, 出示议论文选择事例论据的要求:(一)选例要准确、典型、新颖1.准确。
选用的事实材料应真实, 准确可靠, 切忌胡编乱造。
以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有一篇文章《义理、考据和辞章》中说: “即使细节的出人对于全部论证不发生直接影响, 也会使人对于材料的全部可靠性发生怀疑, 以至伤害论证的说服力量。
”如果将人物事件张官李戴, 必然会损害观点的说服力。
【错例一】如今年2010广东高考失误文《与你为邻》:然而项羽, 也是一代骄子, 却落个悲惨的下场, 不就是因为他不听项梁的劝告吗?【错例二】“东坡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霍金曾经是美丽的女孩, 年轻的时候很可爱, 后来瞎了眼睛, 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样的错误很可笑, 极大地降低了文章的说服力。
这种常识性的失误就会极大损害议论文论证的严谨性与观点的说服力。
2.典型典型就是指论据具有代表性, 能充分证明观点。
所以要选择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的, 并为大家熟知的人和事, 尤其要选择一些名人名事。
尽量不要选择本校本班的事作为论据, 这样的事例缺乏典型意义。
列宁说过: “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 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
因为具体的历史情况下, 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
”(《统计学和社会学》)【范例】“古往今来, 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害人、害已、害事业。
赵括和马谡都自恃饱读兵书, 却看不到自己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结果一个纸上谈兵, 兵败长平;一个自高自大, 师挫街亭。
”这段文字选取了赵括和马谡这两个典型事例, 从反面论证了人贵有自知之明, 很有说服力。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说课稿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基础,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论据对于论证观点的有效性和说服力起着关键作用。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使用论据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在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选择的论据不够准确、典型,无法有力地支持论点;有的学生在使用论据时,叙述过于冗长,缺乏对论据的分析和论证。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论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选择论据的原则和方法,学会准确、合理地使用论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选择论据的原则和方法。
(2)学会准确、合理地使用论据。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选择的论据与论点紧密结合,进行有效的论证。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论据的相关知识和选择、使用论据的方法。
(2)示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中的论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论据选择和使用的理解。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论据的基本知识。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展示一篇论点明确但论据不当的作文,引导学生思考论据对于论证观点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高中语文_议论文写作之提炼分论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议论文写作之提炼分论点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先通过分析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设置分论点;再让学生探究分论点示例明确设置分论点的要求;探究分论点示例总结归纳设置分论点的方法;最后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一、导入——析症结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时常犯这样两种毛病:1、论点+论据2、空洞无物,前后重复;二、学习活动一——明要求现在提倡全民阅读,我们中学生提倡整本书的阅读,如果以《读书乐》为题,以“读书是快乐的事”为中心论点,然后确立几分论点,请分析一下,是否符合要求。
示例Ⅰ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示例Ⅱ: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示例Ⅲ:1、读书能使人解脱烦恼,振作精神。
2、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4、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示例Ⅳ:1、读书能使人获得丰富的知识、高度的智慧。
2、读书能使人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
3、读书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示例1没有扣住中心论点。
示例Ⅱ上边三个分论点中的第三条,“提高素养”实际包容了第一条的“增长知识,充实头脑”,而“陶冶情操”与“高雅的精神活动”也有交叉,这就造成了逻辑混乱,思路不清。
示例Ⅲ上面的观点中第1点和第3点,有交叉,第1和第2 应该先说2后说1,3和4最好是先说第4,然后再说3 ,如果1和3合并.比较合理的顺序是示例4的表述。
论证某一观点、某一事理,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先确定中心论点,并将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从原始素材中找到不同的观点。
2.能够在三个环节中始终注意论据的合理剪裁。
3.能够利用具体的方法有效地独立修改例文。
4.能够利用本课所学操作方法写出升格的议论段。
教学重点:1.能根据统一的素材和统一的论点,写出一个完整的议论段。
2.依据“剪”“叙”“议”的要求,独立对议论段进行逐层修改。
教学难点:1.依据要求对议论段进行逐层修改,在每一层的修改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精简的记叙和贴合论点的陈述。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明确记叙部分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表述的不同。
3.完成合乎议论文标准的议论段,初步打下分层次议论的基础。
教学时数:1课时课堂测评:教师当堂点评课前活动:教师提供原始素材,限定论点,学生课前完成一个议论段。
一、导入议论文是将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也是大家将来使用最多的文体。
从本堂课开始,我们将从论据的使用入手,进入议论文写作的学习。
二、课堂流程(一)环节一1.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课下练习时提供给大家的原始素材(课件展示素材)。
除了我们限定的论点外,大家还能从这则材料中得出哪些观点?学生依次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追问观点出现的位置,并请同学们在学案上进行标画】原始素材:2012年2月27日,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从此,世界建筑殿堂上,有了中国人的姓名。
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前夕,导师特别叮嘱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体验,厚积薄发。
”毕业后的整整10年,他没有参与任何一座房子的建造,放弃了很多唾手可得的赚钱机会,一直扎根于文化的吸收与探求中,扎根于最基本的实践与探求中。
在此期间,他常常与工匠们一起工作,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和经济实用性,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
这些积累,终于成就了《瓦园》的惊艳出世。
此后,王澍一发不可收,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系列经典建筑相继问世。
这些作品,让西方的建筑权威人士毫不吝啬地将普利兹克建筑奖破天荒地颁给了中国人。
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澍表示:“我突然意识到那沉寂的10年是多么重要,看来真诚的工作和弥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限定论点:守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
分析:大家有没有发现,没有一个观点能够完整地涵盖所有的小事件。
这就意味着具体论点与论据之间是一一对应的,跨界选事就有可能造成文题不对的情况。
2.请用我们已经得出的结论修改例1,保留或添加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除冗余信息。
守住寂寞才能取得成功。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正如一代建筑大师王澍,大学毕业后未曾直接进入建设的大门,而是随着工人们在一起工作,在时间中摸索经验,在寂寞中摸索成功,在十年中不断地摸索种种建筑材料的实用性,再回收利用价值被他把握得一清二楚。
后来,他开始着手第一个作品,用十年之中收集来的破瓦片,用十年之中积累的经验,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瓦园》,并在辞职后设计了多处经典建筑,最终获得了建筑学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十年的积淀,十年的寂寞,终于成功。
学生进行修改,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修改展示,教师点评。
3.方法总结:剪——舍得集中(二)环节二1.“剪”是精选论据的内容,下一步便是表述。
会写的人能让文章无懈可击,不会写的会让文章漏洞百出。
那么论点和论据应该怎样有机结合?大家做过句子理解题,句子的丰富含义是由句子中的某些关键词产生的。
关键词便是一句话与一个文段产生关系的纽带。
这个经验同样可以用于论点和论据。
论据只需要写明论点中的关键词在事例中具体所指是什么。
请再看原始素材,论据中的“寂寞、不急功近利”指的是什么现象?2.请把你找到的具体内容补充到例2中,让关键词具体起来。
注意:首先要修改论据裁剪不当之处。
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它要求我们守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
2012年,王澍的《瓦园》惊艳出世,使他荣获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成功,还是世界建筑殿堂上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为祖国争得荣耀。
然而在他获奖后,他表明,他的成功和他沉寂的10年是分不开的,也正是他的弥久的坚持,铸就了他的一切。
他的成功和10年的沉寂源于他始终不忘记导师叮嘱他的“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体验,厚积薄发。
”他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里。
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修改展示,教师点评。
3.方法总结:叙——贴合准确(三)环节三1.完成了剪与叙,这样的段落放在文章开头就能证明观点在现实中是存在的。
但是我们不能只证明存在,更多的是要说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或是有特别的原因,或是为了探求某种方法,或是因其有重要的影响。
这边是真正意义上的议论。
很多同学也在尝试着往这些方面进行阐释。
请看例3:守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
怎样坚守?人们往往学习略有小成之时便迫不及待地去谋取利益,坚定一颗坚守的心是首要的。
受不住寂寞的人常常会因为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就会缺失现实的积累和技能的沉淀。
所以,想要成功,必然要守得住寂寞,能抗拒利益的诱惑。
就如同中国的建筑师王澍一般,他在学有所成之后,并没有急于把握额各种机遇,而是听从导师的建议,扎根于最基本的实践和探求之中,在实践之中获取经验,最终经过十年的沉淀积累,他创造出了惊艳的作品《瓦园》,而后有创造出了大量的成功之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建筑奖”。
王澍的成功很好地证明了,只有守住寂寞,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走向成功。
分析:这个段落非常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他阐释的角度——怎样坚守。
这句话之后有道理上的分析,下面有实例辅证。
但是,请大家看黑板(幻灯片展示),红字是议黑字是叙,大家会发现叙议两张皮,议得多,叙得也多,谁也不知道哪句叙述支撑着哪句议论。
而且大篇幅的议论也会显得空洞。
2.大家能不能尝试着把议论和叙述部分一一配对,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进行补充,把这个段落变成叙议结合的议论段。
学生修改,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修改展示,教师点评。
3.方法总结:议——拓展深刻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材料的剪裁、叙写和阐释,基本完成了一个议论段的学习。
下面大家还是利用原始素材提供的内容,换一个论点“成功在于坚持”,重写一个议论段。
板书设计:剪——舍得集中叙——贴合准确议——拓展深刻学情分析本课是为高二学生学习议论文所设计。
高一一年,学生们进行了系统的审题训练,形成了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但是深入到段落内部,学生大多使用的是论点加论据的简单结构,这就造成了论证过程的缺失。
同时,因为论据内容的繁杂和论证结构的单一,极大地冲淡了文章的主题,往往带给读者一种不知所云的感受。
通过学生写的议论段,发现全班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基本能够完成议论段,对论据进行初步的剪裁。
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对论据进行剪裁,但是议论和叙述不贴合,论证脱节。
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是使用简单的论点加论据,基本上谈不上分析论证。
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较为完整地完成一个议论段。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定位在论据的剪裁与陈述上,争取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够达到基本目标。
另外增加议论角度开拓的环节,让另一半的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
效果分析注:两次训练各有42名学生上交片段练习。
由数据统计显示:95%的学生达到了第一个(基本)教学目标,71%的学生达到了提升目标,54%的学生达到较高要求的目标。
基本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部达成。
教材分析本课程是鲁人版语文必修部分“写作平台”的补充训练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出现的论据使用问题而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是学生的议论文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1.能根据统一的素材和统一的论点,写出一个完整的议论段。
2.依据“剪”“叙”“议”的要求,独立对议论段进行逐层修改。
教学难点:1.依据要求对议论段进行逐层修改,在每一层的修改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精简的记叙和贴合论点的陈述。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明确记叙部分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表述的不同。
3.完成合乎议论文标准的议论段,初步打下分层次议论的基础。
本部分教学内容为1课时,为讲授、练习课。
评测练习一、原始素材2012年2月27日,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从此,世界建筑殿堂上,有了中国人的姓名。
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前夕,导师特别叮嘱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体验,厚积薄发。
”毕业后的整整10年,他没有参与任何一座房子的建造,放弃了很多唾手可得的赚钱机会,一直扎根于文化的吸收与探求中,扎根于最基本的实践与探求中。
在此期间,他常常与工匠们一起工作,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和经济实用性,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
这些积累,终于成就了《瓦园》的惊艳出世。
此后,王澍一发不可收,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系列经典建筑相继问世。
这些作品,让西方的建筑权威人士毫不吝啬地将普利兹克建筑奖破天荒地颁给了中国人。
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澍表示:“我突然意识到那沉寂的10年是多么重要,看来真诚的工作和弥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论点:守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
二、修改范例例一:守住寂寞才能取得成功。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正如一代建筑大师王澍,大学毕业后未曾直接进入建设的大门,而是随着工人们在一起工作,在时间中摸索经验,在寂寞中摸索成功,在十年中不断地摸索种种建筑材料的实用性,再回收利用价值被他把握得一清二楚。
后来,他开始着手第一个作品,用十年之中收集来的破瓦片,用十年之中积累的经验,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瓦园》,并在辞职后设计了多处经典建筑,最终获得了建筑学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十年的积淀,十年的寂寞,终于成功。
方法归纳:例二:成功是来之不易的,它要求我们守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
2012年,王澍的《瓦园》惊艳出世,使他荣获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成功,还是世界建筑殿堂上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为祖国争得荣耀。
然而在他获奖后,他表明,他的成功和他沉寂的10年是分不开的,也正是他的弥久的坚持,铸就了他的一切。
他的成功和10年的沉寂源于他始终不忘记导师叮嘱他的“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体验,厚积薄发。
”他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里。
方法归纳:例三:守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
怎样坚守?人们往往学习略有小成之时便迫不及待地去谋取利益,坚定一颗坚守的心是首要的。
受不住寂寞的人常常会因为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就会缺失现实的积累和技能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