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实验指导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一、引言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们关注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生长特性、致病机制,以及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
本实验指导将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二、实验原理1. 病原生物学实验原理病原生物学实验主要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以及研究其生长特性、毒力因子和抗药性等方面的特征。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细菌分离培养、菌落计数、菌液浓度测定、生长曲线分析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PCR技术、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分析。
2. 免疫学实验原理免疫学实验主要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免疫细胞分离培养、细胞因子测定、抗体检测、细胞毒性测定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化等技术进行免疫细胞的鉴定和免疫反应的分析。
三、实验步骤1. 病原生物学实验步骤(1)细菌分离培养:从临床样本或环境中采集细菌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培养。
(2)菌落计数:将培养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用计数器进行菌落计数。
(3)菌液浓度测定: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菌液中的菌落数量。
(4)生长曲线分析:将菌液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定期取样测定菌液浓度,绘制生长曲线。
2. 免疫学实验步骤(1)免疫细胞分离培养:从外周血或组织中分离免疫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2)细胞因子测定:通过ELISA等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
(3)抗体检测:利用ELISA或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水平。
(4)细胞毒性测定: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测定细胞对靶细胞的毒杀能力。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 病原生物学实验结果分析(1)菌落计数结果反映了样品中细菌的数量,可以用于判断感染程度。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 含量[实验材料]: 打孔器(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 5 °C ,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 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 而又不流失。
(2) 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 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 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 于37 °0恒温箱中2 4小时,观察沉淀环。
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 致敏乳胶抗原、抗HCG 血清、载实验一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 (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实验分析]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 —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 — 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 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玻片、毛细管移液管打孔器【试验步骤】:(1)将溶解的离子琼脂冷却至450℃,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被固化并制成凝胶板,然后在适当的距离穿孔。
(3)将待测可溶性抗体滴入孔中。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在370C培养箱中观察沉淀环24小时。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测量沉淀环直径:mm。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色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当抗原相遇时,以适当的比例形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第1页,共6页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电影等[试验步骤]:(1)做一张幻灯片,在左右两边做标记。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关于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显著升高。
尿液中的hCG与添加的抗hCG结合,消耗抗hCG,使添加的hCG乳胶抗原不再与抗hCG结合,乳胶抗原无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
提高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
了更 加 深 刻 的理 解 ; 通 实 验 操 作 录像 . 学 生 对 实 验 过 程 及 操 作 细 节 有 了更 加 清 晰 的认 识 。 总之 , 在 教 学 中充 分应 用 多媒 体 辅 助教学 , 既可以提高效率 , 又 可 以节 省 人 力 。 除此之外 . 我所 在 的教研室一 直以来 , 积极探索将计 算机辅 助教学 ( C A I ) 、 问 题 式 教学 ( P B L ) 、 团 队教 学 ( T B L ) 、 案例教学 ( C B T ) 等 国 际 流行 的 先 进教学方法 融人医学微 生物学与免 疫学实验 课堂教学 中 。 努 力 探 索 一 套 适 合 自身 发 展 的 教 学 体 系 。 3 . 巩 固理 论 知 识 基 础 上 。 注 重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医学 微 生 物 学 与 免疫 学是 一 门 复合 学 科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部 分 简单 易 懂 , 但枯燥乏味 、 难 以记忆 : 免 疫 学部 分 抽 象 难 懂 , 系 统性 比较 强 , 前 后 联 系 密切 难 以整 体 把 握 。 学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 困难 重 重 , 因 此 理 论课 对学 生来 说 缺 乏 吸 引 力 。 实验 课 是 理 论 教 学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有 些 内容 在 理 论 课 上 难 以讲 清 楚 . 有 些 内容 必 须 通 过 实验 验证 。通 过 实 验操 作 和 示 教 及 实 验 结 果 的分 析 和判 断 . 使 理 论 课 上 无 法 完 成 的 内容 在 实 验课 上 完 成 。 实 验操 作 能 验 证 理论 并 通 过 实 践 加 深 对 理 论 知 识 的 理 解 。 对 学 生掌 握 理 论 知 识 起 搭 桥 作 用 。 所 以 应 当按 教 学 大 纲 紧扣 理 论 教 学 设 计 实 验 .在 每 一 次 的 实 验 教 学 中尽 量 给 予 学 生 多 动 手 练 习 的机 会 , 培 养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在 教 学 实践 中我 们 深 刻 体会到 , 实 验 课 程 的 教 学 重 点 应 当是 理 论 知 识 的应 用 与 创 新 。 医学 微 生 物 学 与 免 疫 学实 验课 程 在 培 养 学 生 动 手 能 力 、协 调 能力 、 科 学 思 维 能力 和 创 新 能 力 等 方 面 发 挥 着 积 极 的 作 用 [ 5 ] . 有 助 促 进 学 生 理 论 知 识 与 实 践 能 力 的 全 面 发展 。 4 . 注意知识更新 。 加 强 自身 修 养 医学 院校 的教 师 必须 加 强 对新 理论 、新 方 法 及 新 成 果 的 吸收和应用 。 近 年来 临床 上 的感 染 性 疾 病 发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如 严 重 耐 药 性 病 原 微 生 物 的 出现 , 引 起 医 院 内感 染 激增 : 病 原 微 生 物 变 异 所 引 起 的严 重感 染 性 疾 病 频 繁 爆 发 。 如S A R S 、 猪 流 感 和禽 流 感 的流 行 。 这 些事 件 引起 了全 世 界 恐 慌 。 人 们 似乎 看 到 传 染 病 在 全 球 复 活 。 由 于教 科 书 的 滞 后 性 , 这些新 动向 , 很 难 在 教 材 中及 时 得 到 反 映 。 因此 , 医 学微 生物 学 与免 疫 学 课 程 的任 课 老 师 . 更 应 注 意理 论 知 识 的更 新 。 我们 不 仅 要 通 过 各 种 方式 ( 如参 加短 期 培 训 班 、 进修班 、 专家讲座等 ) 追 踪 最 新 的 医 学科学发展 , 吸 取新 的 知 识 点 完 善 自我 知 识 结 构 : 还 要 通 过 教 师之 间互相听课 、 共 同交 流 , 开 阔教学 思维 , 学 习 新 教 学 法 和 新技术 , 从 而不 断 提 升教 学水 平 。 目前 医 学 教 育 模 式 改 革 对 医 学 院 校 教 师 的 知 识 结 构 提 出 了更 高 要 求 。 专 业 课 教 师 除 了应 当精 通 所 授 专 业 的 基 本 理 论 、 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外 , 还 要 有 较 广 博 的文 化 修 养 . 尽 可 能 多 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 特别是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 全 方 位 提 高 自身 修 养 。 在 积 极 提 高 自身 修 养 的 同 时 。 加 强 爱 岗敬 业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前言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必设的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及实验教学在学科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设置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各项基本技能。
本书结合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实际,编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并附有一定量的思考题。
本书依教学进程安排实验次序,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学时:4学时形态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实验一细菌分布检测、理化及药物因素对细菌影响的检测(一)细菌分布的检测【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2.熟悉细菌菌落的观察及计数方法。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正常人体的分布,增强无菌观念。
【实验原理】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有细菌存在。
通过本次实验理解微生物学科实验中强调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和感染的重要性,为今后在医疗实践中建立牢固的无菌观念打下基础。
【实验仪器、器材与试剂】1.实验仪器和器材:无菌平皿、普通琼脂平板、血平板、高层琼脂培养基、微波炉、无菌吸管、胶帽、酒精灯、打火机、无菌试管、试管架等。
2.实验试剂:自来水或纯净水、生理盐水等。
【实验项目、方法与步骤】1.空气中细菌分布的检测——沉降法(1)取一个普通琼脂平板并作好标记。
(2)置于实验室某处,揭开盖。
操作时不要用手接触培养基,以免造成结果误差。
(3)让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30min,然后盖好皿盖,置37℃生化培养箱内培养18~24h。
(4)取出观察并纪录结果。
2.水中细菌分布的检测——倾注培养法(1)取已灭菌的吸管,套上胶帽。
(2)右手持吸管带胶帽的一端,其余部分迅速通过火焰,以杀灭吸管表面可能存在的细菌。
(3)以挤压胶帽的办法,吸取1ml自来水或纯净水,置于无菌平皿中(注意:不要错放入平皿盖内)。
(4)取已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手握感觉热而不烫手)的高层琼脂培养基,迅速倾15~20ml 入已盛有1ml待测水的平皿中,立即加上平皿盖,在实验台上轻轻水平摇动,使琼脂与水样充分混合,静置于台面,等待琼脂凝固。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案例分析
案例讨论1某患者急起畏寒、高热持续3天,头痛剧烈,严重全身酸痛、乏力,并伴有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和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患者所在地近期有H1N1流感的流行。
实验室检查:血WBC(白细胞)总数不高。
讨论并分析:(1)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该病原体结构由哪些特征?和流感的流行有何关系? (2)如何确诊是H1N1流感病毒感染?(3)如何控制感染、阻止新病例发生?答案:(1) 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其中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亚型。
流感病毒属于Orthomyxoviridae科,其结构特征包括外部的衣壳蛋白(H和N抗原)以及内部的核心蛋白。
流感的流行与流感病毒的传播有关。
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他们可能会咳嗽或打喷嚏,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也可能被感染。
(2) 确诊H1N1流感病毒感染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常见的确诊方法包括:- PCR检测: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来确认感染。
- 病毒培养:将病毒样本培养在细胞上,观察是否有病毒增殖。
-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了H1N1流感病毒。
(3) 控制感染和阻止新病例发生的措施包括:-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流行的流感病毒亚型,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接种。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眼口鼻等,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 避免密集人群和空气污染区域:尽量避免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停留,减少感染风险。
-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 及时就医并隔离患者:对于出现类似流感症状的患者,应尽早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案例讨论2患者,男,23岁。
半月前假期旅游期间曾生食毛蚶。
因食欲不振、恶心、黄疸入院。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
血清中学检测:anti-HAV lgM(+);HBsAg(-);anti-HCV(-);anti-HDV(-); anti-HEV(-)。
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3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
4实验目的:5学会显微镜的使用,重点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6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明确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7熟悉细菌的特殊结构。
8实验材料:显微镜、擦镜纸、液体石蜡、消毒液、细菌的基本形态标本、细菌的特殊结构标本。
4实验方法:(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显微镜是一种贵重的光学仪器,而油镜又是显微镜的最精密部分,是观察细菌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要求大家必须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护,尤其是油镜,避免损坏。
1识别油镜:95╳、100╳、HI、OeL。
2对光:自然光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用凹面反光镜;先用低倍镜对光,次用高倍镜。
对好光源后,染色标本将聚光器升高,光圈放开。
3、调节焦距:选一张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推进器固定,用低倍镜先找准物象,再用高倍镜看清物体,于标本上加镜油一滴。
⑴用眼从侧面观察,转动粗螺旋调节器,将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其中,切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油镜。
⑵用左眼从接目镜观察,徐徐向上转动粗螺旋调节器,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器,直到物象完全清晰为止。
4、显微镜的保护:⑴所有的光学部分结构都不能用手指、普通布擦拭,用过的油镜头应立即先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拭,再用干擦镜纸擦去二甲苯,以防二甲苯镜头上的固定胶,致使镜片脱落。
⑵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应避免日光直射。
避免接触强酸、强硷、氯仿、酒精。
⑶显微镜用毕,将物镜转成品字形并下降集光器和镜筒,用软布擦拭各部件后覆盖于接目镜上,双手端平送入镜箱内。
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二)细菌形态观察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弧菌:霍乱弧菌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肺炎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鞭毛:水弧菌(周毛菌)一、实验内容:3细菌标本片的制备(操作)4革兰染色法(操作)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细菌特殊结构在鉴别细菌过程中的实用意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
宿主对微生物的免疫防御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特异性免疫防御
免疫记忆
宿主通过皮肤、黏膜等物理屏 障以及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 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对微生 物进行防御。
宿主通过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 胞等特异性免疫细胞对微生物 进行识别和清除。其中,T淋 巴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对微生物 进行杀伤,而B淋巴细胞通过 分泌抗体对微生物进行中和和 清除。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物制品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 和稳定性。
06 实验技能与操作规范
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无菌操作技术
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无菌接 种、无菌培养等。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保存等基本方法 。
显微镜使用技术
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结构、运 动等特征。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在医学中的
05
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病原体的识别与检测
利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快速准 确地识别和检测病原体,为感染性疾 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抗菌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免疫预防与治疗
通过接种疫苗或免疫调节剂,提高机 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
研究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生物制品与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生物制品的研发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手段,研发具有生物活性的 制品,如重组蛋白、抗体、基因治疗药物等。
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研究病原体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抗原,设计并研发预防性疫苗和治 疗性疫苗,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生物制品与疫苗的质量控制
抗原与抗体的识别与结合
抗原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0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要性。
0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学概述01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危险标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02实验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后清理等注意事项。
03生物安全阐述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级别的划分及相应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介绍离心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离心机阐述培养箱和摇床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箱与摇床包括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CR 仪等设备的简要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设备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撰写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图表的制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审说明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评审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0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如营养琼脂、马丁氏琼脂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调整pH 值。
配制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培养皿等容器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分装与灭菌培养基制备与灭菌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接种前准备准备好无菌操作台、无菌接种环、酒精灯等接种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接种采用划线法、倾注法等方法将待测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观察前准备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观察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结果。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大纲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40921105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实验学时: 26学时学分: 1.5适用专业: 护理学本科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是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 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医学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每次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实验内容, 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保持思路清晰。
2.在实验过程中, 应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并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时间。
3.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 则需要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 以便分析。
4、在微生物学的整个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和训练。
5、每次的实验结果, 应以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填入实验报告, 力求简明准确, 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如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 应分析原因, 训练科学思维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1.实验项目名称: 溶菌酶的溶菌试验2、实验内容提要:(1)制备含溶壁微球菌的琼脂平板。
(2)打孔凝固后, 用打孔器打孔, 孔间距1.5-2cm。
(3)加样周围四孔分别加入5.25.100、500μg溶菌酶标准品。
(4)结果观察各孔周围溶菌情况, 测量溶菌环直径。
实验项目二1.实验项目名称: 白细胞吞噬试验2、实验内容提要:(1)吸取肝素加于凹玻片内。
(2)取耳垂血0.04ml, 放在有肝素的凹玻片内, 摇匀。
(3)取葡萄球菌培养液0.02ml加于有抗凝血的凹玻片内, 摇匀。
(4)将凹玻片直于湿盒中, 37℃30分钟, 每10分钟摇匀一次。
(5)取一滴全血菌液混合液, 置载玻片上, 推片, 待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152601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专业:药学总学时/实验学时:48/16 总学分/实验学分:2.5/0.5综合实验室(实验中心)名称:医学实验中心二级实验室名称:形态实验室(微免)一、课程简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已渗透到现代医学各学科领域,在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上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相关药学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地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在药学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一定地位,是学好其他药学相关课程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使药学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相关药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菌的形态、初步掌握细菌的染色法、细菌的培养接种法、药敏试验;掌握常用消毒、灭菌的基本方法,了解细菌代谢产物检查的意义;了解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程序、厌氧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
了解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和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等。
免疫学实验对学生进行免疫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免疫学实验诊断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的: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药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药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每班实验分2个小班进行,分别由2位教师带教,根据不同实验内容,学生每2~4人为1组,实验以学生操作为主,个别实验由带教师示教进行。
2、学生掌握油镜的使用与保养、细菌的常用染色法、划线培养、接种斜面、药敏实验、化脓性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和病毒血凝及抑制试验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和代谢等方面的科学,而免疫学则是研究生物体对外来物质和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机制的学科。
这两个学科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及其进一步发展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基础概念、技术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实验1: 细菌染色实验目的:学习电子显微镜观察菌类细胞结构。
学会革兰染色和酸碱染色方法。
掌握细菌的染色方法。
实验步骤: * 用牛津载玻片分别刮取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制作涂片。
* 对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染色和酸碱染色。
* 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2: 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实验目的:学习病原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
掌握菌落特征、生长特性等基本鉴定方法。
实验步骤: * 用含有富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将样品进行扩散、切斜或点状接种。
* 观察菌落形态、颜色、边缘、透明度、质地等特征,用肉眼对菌落进行初步鉴定。
* 利用生物学技术手段对鉴定初步结果进行验证,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3: 病原体的药敏实验实验目的:学习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方法。
了解不同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实验步骤: * 将多种抗生素涂在琼脂平板上。
* 用红色J型平板法或K孔法对细菌进行敏感性实验。
* 在J型菌落平板上观察防护圈直径,并计算药敏圈的直径。
* 在K孔实验中通过观察产物浑浊度变化来计算细菌的生长与抑制情况。
结束语本课程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对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借此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名称]:沉淀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含量[实验材料]: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打孔器[试验步骤]:(1)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50C,加入适当浓度的抗原混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而又不流失。
(2)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于370C恒温箱中24小时,观察沉淀环。
[实验结果]:(沉淀环直径)测量沉淀环直径:毫米。
[实验分析]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
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致敏乳胶抗原、抗HCG血清、载玻片等[试验步骤]:(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
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
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加 强教 材 建 设 学 授课 的依据 ,是 学科 发展 过程 中、通 过 长期 的科研 实 践 ,累积 的经验 升华 而形 成 的科学 理 论 体系 的书 面总结 。一本好 的教 材是 提高 教学 质量 和 教 学效 果 的基本 条件 ,是 沟通 教与学 的 桥梁 ,是 教与 学 的基 本依 据 。为适 应 医学微 生物学 与 免疫学 发 展 的 趋 势 ,为 了满足 教学 需要 ,桂 林 医学 院微生 物学 与免 疫学教研 室 2 0 0 6— 2 0 年参编全 国统编规划教材与配 08 套教材 9部 ; 自编各专 业用 ( 生物学 与免 疫学 试 《 微 卷库 5 0套。 此外 ,2 0 0 8年 3月 主编 由人 民卫生 出版社 出版 的 《 医学微 生物学实验 指导》 与 ( ( 医学免疫学 实验指 导》 , 新编 的两 部实 验指 导均 以 “ 三基 ”训 练为 基础 ,以综 合 素质培 养为 核心 ,补 充增 加新 的实 验 内容与 修改 操 作 方法 。有 传统 的 、基 本 的实验 方法 ;也有现 代分 子 生 物学 实验 技术 操作 ;还 附加教 学 大纲 、模 拟考题 及 参考 答案等 内容 。着力 于 培养学 生 动手 的能力 ,要 求 学 生 掌握基 础知 识和 基本 技能 ,并 了解最 新 的实验 基 本原理 。从 而提 高学 生对 基本 技 能的掌握 、对 基 本知 识 的理解 、对 基本理 论 的学 习 ,使学 生适 应现 代社 会 需求 ,培养 学 生分 析和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同时 紧密 联 系 医学应 用 ,提高 学生 学 习的效 果 ,为今 后 的临床 实 践及 科学研 究 工作 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
学 改 革
随着 经济全 球化 的加 快 ,我 国高等 医学 教育 也 日 益 与国 际先 进教 育接 轨 。各学 科 间相互 交叉 、相 互渗 透 ,边缘学 科和 新学 科 不断涌 现 ,传统 的 医学 微生 物学 与免疫 学 》教学 方法 与教 学模 式 已不能 适应 现代 教育 与人 才培 养 的要 求 。实 践教学 过程 是培 养和 提高 学 生创新 能力 最重要 、最关 键 的教 学环 节 。本着 提高 学 生的综 合素 质 、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精神 的 目的 ,我们 于20 0 7年对 医学 微生物学 与免疫学 实验教学创 新 模 式进行 了探 索与 实践 。
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系列实验文档
数据分析:对 检测结果进行 分析,判断患 者是否感染伤
寒杆菌
结果报告:将 检测结果和诊 断报告提交给 医生,供其参 考诊断和治疗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01 实 验 目 的 : 验 证 伤 寒 杆 菌 感 染 模 型 的 微 生 物 学 与 免
疫学检验结果
03 实 验 步 骤 : 培 养 伤 寒 杆 菌 、 观 察 菌 落 形 态 、 进 行 免
实验结果:检测出伤寒杆菌 感染模型的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特征
实验目的:掌握微生物学与 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伤寒杆菌 感染模型中的应用
实验结论: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检验技术在伤寒杆菌感染 模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伤寒杆菌感染模型的实验原理和意义
实验目的:探究伤寒杆菌感染模型的实验原理和意义
实验原理:通过模拟伤寒杆菌感染模型,研究其感染机制和免疫反应
伤寒杆菌感染模型微生 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系列 实验文档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3 实 验 原 理 05 实 验 结 果 与 数 据 分 析 07 参 考 文 献
02 实 验 目 的 04 实 验 步 骤 06 结 论 与 讨 论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疫学检测等
05 分 析 与 讨 论 : 对 实 验 结 果 进 行 分 析 , 讨 论 伤 寒 杆 菌
感染模型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检验结果,以及可能 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02 实 验 材 料 : 伤 寒 杆 菌 、 培 养 基 、 显 微 镜 、 免 疫 学 检
测试剂等
04 实 验 结 果 : 伤 寒 杆 菌 感 染 模 型 中 微 生 物 学 与 免 疫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实验目的和要求一、实验前务必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及理论依据等,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以保证实验在预期内完成。
二、实验操作严格按要求进行,严防污染和感染。
三、对示教实验联系理论认真观察。
对光镜下标本不得擅自挪动视野,其他示教标本看后必放回原处。
对录像教学应作重点、简要的笔记。
四、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若与理论不符,要加以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必要时重复实验。
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报告要求字迹清楚,说明问题简单扼要。
实验室规则1. 非实验必需品禁止带入实验室。
2. 穿白大衣,按规定就坐。
3. 实验室应保持安静和良好的秩序,不得高声谈笑、乱动物品或随便走动。
4.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或用嘴湿润铅笔和标签等,也不要用手搔抓抚摸机体。
5. 实验时若不慎发生皮肤创伤,或病原菌污染衣物、卓(地)面等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进行紧急处理。
6. 实验所用的玻片、试管、吸管等,用后应随即投放盛有消毒剂的指定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池中冲洗。
7. 每次实验完毕,按实验要求应及时清理实验物品,清扫卫生;离开实验室时,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对白大衣经常清洗消毒。
油镜的使用和维护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与维护,熟悉油镜的使用原理。
材料:显微镜,拭镜纸,液体石蜡油,二甲苯原理: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入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
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象。
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维护1.将显微镜平稳地安放在实验台适宜处。
识别油镜头:标有100×、OIL、HI等字样。
2. 打开电源,用低倍镜对光,打开光圈,调节聚光镜的位置,使视野光线充足。
3. 标本上加镜油一滴,转动粗螺旋,使油镜头缓缓下降,用眼从侧面观察,直到油镜头浸入油中接近玻片为止。
4. 从目镜观察,同时徐徐转动粗螺旋提升,见模糊物象后再用细螺旋调节,直到见到清晰物象为止。
5. 观察完毕,粗螺旋提高镜头,取下标本片,油镜头使用后立即用擦镜纸擦净镜头上的油。
如油已干,可在擦镜纸上滴少许二甲苯擦拭,并立即用另一擦镜纸擦去二甲苯,因二甲苯能溶解镜头上的固定胶以致使镜头脱落。
6.将镜头转呈“八”字,调低聚光器,对号送入柜子内存放。
革兰染色目的:掌握革兰染色的原理及操作。
材料:干净玻片,接种环,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18-24h培养后的混合菌液,酒精灯,一套革兰染液原理:主要为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G+三维肽聚糖结构的交联度大,通透性低,脂质少或无,酒精作用使孔径缩小;而G-肽聚糖为二维疏松结构,薄,外膜含大量脂质,易被酒精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酒精溶解而脱色。
步骤:1. 细菌标本的制作(1)涂片:无菌操作。
取一接种环混合细菌悬液,涂布成直径约1cm的涂片,涂片应薄而均匀。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
必要时可将标本面向上,放在酒精灯上方微火处干燥。
(3)固定:标本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焰按钟摆的速度来回通过3次,放置待冷后染色。
固定的目的是杀死细菌,使细菌与玻片黏附较牢固。
菌体蛋白质变性后,提高与染料的亲和力。
2. 革兰染色(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1-2滴于涂片上,1min钟后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2)媒染:滴加碘液1-2滴,1min后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3)脱色:加95%酒精数滴,摆动玻片使酒精与细菌充分接触,约20-30s后,立即用自来水缓缓冲洗。
(4)复染:滴加稀释碳酸品红液,30-60s后,自来水缓缓冲洗。
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镜检后,载片放入消毒缸。
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目的:观察并掌握细菌的形态及特殊结构。
材料:细菌鞭毛、芽孢、荚膜的标本片;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染色标本片示教: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紫色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红色细菌鞭毛细菌芽孢细菌荚膜细菌的分布目的: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
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血平板、镊子、无菌棉拭子、革兰染液。
操作步骤: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1)采用沉降法:取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1只,任意置一处,启盖约15分钟,再盖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2)结果判定:培养基表面可见多种大小、形态不一的菌落。
2. 皮肤表面细茵检查(1)采用涂抹法: 先在平板底面用记号笔分成两区,作标记,将未消毒的手指在平板的1/2处表面轻轻涂抹划线,然后用碘酒、乙醇擦拭手指皮肤,用消毒后的手指在平板另一1/2处进行涂抹,操作完毕,置37℃培养24小时后,取出观察结果。
(2)结果判定:培养基表面有几种大小及形态不同的菌落生长,注意比较消毒前后细菌的生长情况。
3.咽喉部细茵检查(1)用无菌棉拭子在咽喉部涂抹后,涂在血平板上,并划线分离,37oC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注意观察平板上菌落种类以及是否有溶血现象,并可挑取菌落进行革兰染色检查。
口腔微生物检查也可用无菌牙签直接挑取少量牙垢,制成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
(2)结果判定:血平板表面有大小和形态不同的菌落,有的菌落周围可见溶血环。
牙垢涂片镜检可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紫外线杀菌实验目的:掌握紫外线杀菌的原理,熟悉紫外线杀菌实验的操作。
材料:大肠杆菌,琼脂平板,无菌回形状纸片,接种环,镊子,紫外灯.原理: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40~280nm,最适的波长为260nm,这与DNA吸收光谱范围相一致。
其杀菌原理是紫外线易被核蛋白吸收,使DNA的同一条螺旋体上相邻的碱基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干拢DNA的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紫外线特点: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弱,不能通过普通玻璃、尘埃。
步骤:1.平板密集划线接种。
2.在平板上贴无菌回形纸片。
3.UV照射30min(打开平板盖子)。
4.取出回形纸,将回形纸放入消毒缸中。
5.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培养基配制目的:掌握细菌生长的营养成分。
熟悉培养基的配制。
材料:培养基配制的原材料示教:培养基配制过程。
细菌代谢产物观察和生长现象目的:掌握细菌代谢产物的检测和结果的判断。
熟悉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材料:各种生化管,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等。
原理:不同菌的酶系统不同,对底物的代谢产物也不同,用生化的实验方法可将产物检测出来,从而对细菌鉴定。
步骤:一、细菌代谢产物观察1. 糖发酵实验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分别接种在葡萄糖发酵管内,37℃培养18-24h进行观察。
培养基中指示剂为溴甲酚紫。
如能分解葡萄糖,则产酸,培养基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记录符合为“+”。
如同时还产生气体,则其中倒置的小管中有气泡出现,记录符合为“⊕”。
如能分解乳糖,则产酸,培养基由原来的紫色变为黄色,记录符合为“+”。
如同时还产生气体,则其中倒置的小管中有气泡出现,记录符合为“⊕”。
如培养基未变色,仍为紫色,则表明细菌不能分解乳糖不能分解乳糖。
记录符合“-”。
2.枸橼酸盐利用实验该培养基中提供的唯一碳源是枸橼酸钠。
指示剂是澳麝香草酚兰。
分别接种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37℃培养24h进行观察.若斜面有菌落出现,培养基由原来的绿色变为深兰色,表明细菌能利用枸橼酸钠,记录符合“+”,反之“-”。
3.靛基质吲哚产生实验能产生色氨酸酶的细菌,可分解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
将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分别接种在蛋白胨水培养基中,37℃培养48h后,每管各加吲哚试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3-4滴,若出现红色化合物-玫瑰色吲哚,表明靛基质产生阳性“+”;反之为阴性:“-”。
4. 硫化氢产生实验有的细菌能分解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产生硫化氢。
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分别接种在这样的培养基中,37℃培养18-24h。
若培养基中出现黑色沉淀物即为阳性“+”,表明产生的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铅盐(或铁盐)结合,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铁)。
二、细菌生长现象1、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情况(1)表面生长:液体清晰,细菌生长在液面形成菌膜。
如枯草杆菌。
(2)混浊生长:液体均匀混浊,或有少量沉淀。
如大肠埃希菌。
(3)沉淀生长:液体清晰,细菌生长在管底,形成沉淀。
如链球菌。
2、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1)菌苔: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长成菌苔。
(2)菌落: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观察时要注意菌落的大小、形状、表面形状、边缘是否整齐、透明度、颜色等,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3)色素: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3、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有鞭毛的细菌,由于能运动,在半固体培养基内沿穿刺线弥漫性生长,使穿刺线变得模糊不清。
无鞭毛的细菌,因为不能运动,接种生仍没穿刺生长,穿刺线与周围界限清楚。
高压蒸汽灭菌目的: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及应用范围,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
材料:高压蒸汽灭菌器。
原理:高压蒸气灭菌器是一种坚固密闭的蒸锅,锅盖上装有压力计、安全阀及排气孔等。
锅盖密闭旋紧后由锅底加热,因蒸气不能外溢,可使锅内压力逐渐增高,从而提高了锅内水的沸点和蒸气的温度。
由于高压蒸气的温度较高,放出潜热多,热力穿透能力较强,故其灭菌效能最好。
凡能耐热和耐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纱布、玻璃器材等都可以应用此法消毒灭菌。
讲解(示教)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主要构件:一个能密闭的耐高压的双层金属圆筒,蒸汽压力计,安全阀,排气阀等。
步骤:1.先向外筒注入一定量水,需灭菌物品装入内筒,不宜拥挤,以便蒸汽充分回旋。
把筒盖拧紧盖严,打开排气阀,开始加热。
2. 水沸腾后,排气阀打开排出气体,待排气孔急促排出蒸汽,表明冷空腔已排尽,关闭排气阀,此时筒内压力逐渐上升。
3. 待压力达到所需值时,适时调节热源,使维持一定时间。
一般为15磅,温度121.3℃,维持15-30min。
4. 灭菌达到所需时间后,关闭热源,自然降压(温),待压力表指针降至“0”时,方可开盖取物。
注意事项:1.器内的水量适当。
2.放入的物品不拥挤。
3.排尽冷空气。
4. 待压力表指针降至“0”时,方可开盖。
凝集实验(玻片法)目的: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异性,熟悉凝集反应的操作。
材料:伤寒杆菌A-F群O多价血清、志贺氏痢疾多价血清、生理盐水、未知菌、玻片。
原理:颗粒性抗原(凝集原)与相应的抗体(凝集素)直接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如红细胞ABO血型的测定,测定细菌的细菌凝集实验。
步骤:1.取清洁载物玻片一张,用蜡笔划为三格,并注明号码。
于第一格和第二格内各加约30ul伤寒杆菌A-F群O多价血清及志贺氏痢疾多价血清,第三格内滴加约30ul生理盐水。
2. 用接种环挑取待检菌种少许,分别均匀地涂抹于1、2、3格内的液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