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旧场房的华丽变身——记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

合集下载

1933――混凝土建筑与创意迷宫.doc

1933――混凝土建筑与创意迷宫.doc

1933――混凝土建筑与创意迷宫熟悉上海的人大都知道“1933”――这处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和29号的商品混凝土建筑魅力非凡。

它的美不仅限于处工业遗留应有的粗旷气魄,埃舍尔迷宫式的空间错位更让建筑拥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

历史的沧桑感已渗入其每一块商品混凝土中。

该建筑竣工于1933年,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主持设计,由中国开发商开发和建造是当时亚洲最大也最为先进的肉食品加工厂1970-2002年期间,这座建筑被改作一家制药厂的生产车间,2002年药厂倒闭后一直闲置着。

1933的此次复苏源于虹口区政府规划的1.2平方公里城区改造项目,其位于苏州河畔的优越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建筑形式,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促使1933被列为第四类保护建筑,并于2006年由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主持。

投巨资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团队对其进行了全面整修,改造工作于2007年完工,该年底委托曾成功打造外滩三号的管理公司接手其开发和管理工作。

自2008年起,1933分部分逐渐对外开放,接纳商业品牌和创意公司进驻。

不同于北京的798创意园区,1933没有特定的功能界定,作为工业改造的新生力量它为世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无论商业机构与否,只要与创意开发有关的机构都可容纳其中。

正如负责其管理的众桁公司创始人刘恩沛先生所说,1933将全方位地关注生活方式,并将这种生活方式界定为对创新和文化艺术的欣赏,对求知的渴望,以及对灵感体验的诉求,而不仅仅单纯着眼于物质财富。

作为凝固的空间要诠释的却是一种感性生活方式,也只有1933特立独行的空间氛围有可能担负重任。

单从创意角度来说,1933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处完美的灵感之源,其原有空间的保留和部分现代感的后天改造,为当下提供了使用上的多种可能性。

巴尔弗斯设计的这处空间布局十分独特,外方内园。

由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合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无数盘旋着的滑梯让建筑充满奇幻的空间变奏;具有装饰性的几何元素外观,为建筑内部铺上了光影质感。

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

优惠政策: 1.公司招1个上海人政府1年补贴2400元给公司,1个虹口人政府1年补贴3600元 给公司,1 个36岁以下虹口人政府1年补贴4500. 2.公司税收落户在虹口区有关的退税最多50%
空间188创意产业集聚区试试航海市经济委员会授牌的创意产业园区。空间188创意产业集聚区它融合了 办公楼和洋房的特有建筑风格,将办公楼的开阔大气和 洋房的精巧雅致相结合,在虹口区打造了一个以 研发设计创意和文化传媒创意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区。
无论在商业、人文、交通还是休闲娱乐都占据着绝对的地理优势
总体规划定位 吸纳外滩18号的高档时尚,新天地的人气活力,田子坊的艺术氛围,结合创意体验与创意
生产,融互动与灵感为一体。
拉动创意经济发展 开拓创意消费市场 挖掘市场创意需求
特有的地理位置,使1933老场坊不仅位于都市中枢地带,而且四周路环水绕。恰逢新兴创 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和社会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关注,可谓是天时地利。所以将其打造为
1933旧貌
虹口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上海2008年度最佳创意产业集聚区奖 “2008创意盛典”优秀创意产业集聚区
1933新貌
项目区位
园区主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 坐落在沙泾港、浦虹港两条水系交汇处。
客源分析 四川北路、海宁路、多伦路的购物休闲人流
绿地九龙宾馆的入住客
摄影爱好者 主力店的号召力 对老建筑慕名而来的游客 周边住宅客源 参加会议或展会的客群
优惠政策
在虹口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1933的企业建立了绿色审批通道。这个特别的通道包括营 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其他特殊行业的相关许可证的办理。大大降低了承租客的时间和精 力,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老厂房改建的红坊创意园

老厂房改建的红坊创意园

红坊,外表冷酷内心狂野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C-6单元(近虹桥路)路过红坊时,常常有人和它擦肩而过,因为谁也不曾想到繁华高雅的淮海西路上居然奇迹般地伫立着一个巨大厂房。

这家厂房,50年前曾是万人炼钢厂———上钢十厂。

在那个年代,它因为创下了年产冷、热轧带钢40万吨的纪录而锻造了一段辉煌时光。

50年后,这个在产业结构调整下已渐渐褪色的厂房却华丽转身,因宏大而构思奇妙的空间和奢侈的中央绿地成为本城最新最IN的潮流地标。

各大品牌纷纷选择在这里做秀,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也即将在这里举行。

在老厂房改建成风的今天,红坊能脱颖而出,归功于它“架子搭得好”,它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注重柔性艺术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自然过渡。

红坊是巨大的,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呈U型,中间是大型中央绿地。

其中办公面积1.1万平方米,大型展示厅2600平方米,还有1400平方米画廊、2000平方酒吧等休闲场所,及1000平方米手工作坊。

面对如此大手笔的空间,红坊的改造却非常细腻。

比如将老厂房原本没有个性的灰色涂层一层层剔去,露出里面有年头的红砖。

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却是刻意保留了。

一堵堵张扬大气的红墙间,居然留有一堵幽幽的青灰墙。

凑近青砖细瞧,每块上面都有印记:“古”、“福”、“CTU”等字样,顿时让人感到时间在其中缓缓流淌。

站在如今摆放着各国雕塑家作品,艺术气息浓郁的红坊,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冷轧厂800名工人和热轧厂四五百名工人壮观工作的情景。

可它今世也是有人气的,在法国设计师的设计下,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这个浑然天成的时尚场所身价不菲,活动场地一天8万起价、办公区每平方米每天4~7元,让人感叹不愧是A级地区的A级身价。

B区一楼为艺术展厅,二楼、三楼却成了开放式办公区,有的办公区上方还有露台,大家可共享艺术话题。

1933 上海-老场坊

1933 上海-老场坊

“1933 老场坊”一瞥( 1933 Old Millfun)张志鸿2009年3月23日按“↓”键进入下一页,按Esc键离开本文件“1933 老场坊”位于虹口区沙泾路10、29 号(九龙宾馆旁)。

原名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由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设计,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承建。

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

1933 年11 月落成,1934 年1 月投入使用。

上海工部局宰牲场落成时的景象主建筑由四幢钢筋水泥结构四层楼房围成四方形,之中又建一座24 边形近似圆柱体的主楼,与旁边四座楼房通过楼道相连,使整个平面成回字。

各楼之间上下交错,廊道盘旋,结构似迷宫。

大面积的无梁楼盖结构更是连现在的建筑家也为之赞叹不已。

底层墙基用花岗石砌筑,沿街立面的窗均为花纹精美的镂空水泥花格窗,具有古罗马帝国时期巴西利卡式风格。

当时每天可宰杀300 头牛、500 头羊、100 头牛犊和300 头猪。

牲畜的过道(称“牛道”)有专门的防滑设计。

牲畜被宰前有24小时的休息时间。

宰杀方法:用枪击毙牛,其它牲畜用电击,之后再放血剥皮。

在生产流程中有一条3.62公里长的悬挂式传送带。

该厂对面沙泾路29 号内另有一幢同期建造的老建筑为处置场和化制站,目前在房顶仍可见高耸的烟囱。

该处为当时远东最大的宰牲场,同样的建筑当时世界上仅有三座。

另二座分别在英国及美国,但现都已不复存在。

原宰牲场内景发现这幢建筑的是原上海市房地局高级工程师、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薛顺生。

2002年春节,薛老在九龙宾馆参加侄女的婚宴时无意中从餐厅往下看,看到一座巨大的圆形建筑。

一般的屋顶都是“人字形”,而它则是24边形,仔细看宛如24个角,这样的24角楼在上海,乃至全国都绝无仅有。

经多方调查和奔走,70多年前远东最大宰牲场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

2007 年11 月修缮改造工程完工。

在至今近1年多的时间里,这里曾举办过:“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法拉利F1 方程式庆祝和慈善晚宴”、“雷达表之夜”、“蓝莓电影首映式招待会”、“丹麦皇家宴会”、“奔驰新车发布会”等。

上海1933创意园

上海1933创意园

上海1933创意园建筑地点: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建设时间:1933建筑师:巴尔弗斯保护等级:暂定为四类保护建筑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建筑层数:5 层结构方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风格样式: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园,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第21张“1933老场坊”的前身“工部局宰牲场”始建于1933年,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创意园区原址是上世纪30年代远东最大的宰牛场,整个建筑是呈发散状的多边型体.经过整修后,十分具历史感和特色,毫无阴森感觉,反而使人有种盘旋着入天堂的错觉第22-25张今日的1933已成为极富创意的产业园和酒吧,昔日的宰牲场成了时尚的新地标,外方内圆廊道盘旋崎岖,造型独特的弹格子路,以及别具匠心的创意板凳,使得这座历史建筑焕然一新。

在这个新地标里,游人在层次不齐的建筑中游走,就仿佛于时光交错间穿流,寻找着陌生和新鲜的感觉。

在当时被作为剖解牲畜的大厅里,方圆交错勾勒出阳光的轮廓,虽然带着些许的空寥,却会让你爱上它的沉浸。

在顶层的天台上,或情侣或朋友和着暖风散步闲聊,不时举起手中相机按着快门,记录下这苍白的美,在高楼与弄堂交错撞击的风景里,会让你产生一种舒服与宁静。

沿着1933的河畔前行,此时的它已经洗去旧时的冷漠痕迹,寻觅旧相片中褪色的斑驳墙壁,不变的是从未吝啬的由窗间洒落进来的阳光,温暖中透着旧时的稀落和老上海细致的优雅。

第27-29张 1993老场坊的设计理念是“外滩18号+新天地+田子坊”。

和一般的创意园区不同,在占地31500平米的1933中,30%的面积都将对外出租,用以打造创新餐饮服务。

1933园区内简介

1933园区内简介

今朝胜景-梦幻空间介绍:1933一角与一般的创意园区不同,1933老场坊更是一个关注现代生活方式的时尚场所,它以三大元素──创新设计、时尚生活、终生学习──为核心,将“创意”精神渗透入城市生活之中,对城市每天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着更为积极的影响;同时,将“创意”成果向城市公众,向世界展现和分享。

项目的改建工作正是围绕对城市时尚生活方式的演绎为中心展开,创造一个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场所。

改造的思路是将建筑分为两部分功能区:中心主楼区域和西厂区为公共空间部分,原东南北三块厂区空间作为创意空间部分。

整个园区将主要涵盖时尚发布、创意办公、休闲体验、娱乐总汇以及配套餐饮等五大产业系统。

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成后,也会给园区周边带来集聚和连带效应,改造工程同时也对周边近21万多平方米范围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

使此地域内在交通流量、业态功能、城市形象及商业价值上都能有一个良好的长远发展方向。

今朝胜景-走廊一角介绍:走廊写真迷宫般的廊道、魔幻的光影、未知的空间......这座神秘的废弃厂房曾经只被一些摄影爱好者、建筑师以及城市研究者们所熟知;如今,一场颇具前瞻性的城市改造工程——19叁III老场坊,将这座古老地标再次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成为城市时尚人士和创意俊才们新的向往之地。

今朝胜景-园区一角介绍:园区一角尽管历经风雨,但1933原有的建筑设计、艺术装饰细节、雄伟的结构以及自然的工业艺术设计风格始终完整如一。

改造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在最大限度保护原建筑的基础上更新建筑功能,增加新的结构内涵。

今朝胜景-走廊一角介绍:走廊一角迷宫般的廊道、魔幻的光影、未知的空间......这座神秘的废弃厂房曾经只被一些摄影爱好者、建筑师以及城市研究者们所熟知;如今,一场颇具前瞻性的城市改造工程——19叁III老场坊,将这座古老地标再次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成为城市时尚人士和创意俊才们新的向往之地。

今朝胜景-廊桥一角介绍:外廊桥现状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在后期增设了2座新桥,目前大多数保存较为完好,仅有2座老桥受到损坏,其将在改造过程中被修缮,同时后建的新桥将被拆除以完全恢复1933年竣工时的样子。

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这是一幢建筑的瑰宝,一度曾被历史烟云掩盖,是对城市重新的解读与探索,使它重现华彩。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的1933老场坊曾有“远东第一大屠宰场”的称号,对它价值的重新挖掘是令人振奋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昔日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传统工艺典范的它,今天被以创意为特征的后工业产业所承接。

1933老场坊在两者之间寻求完美契合,这是一种历史的对照,也是1933老场坊这栋瑰丽老建筑令人惊艳的一次华丽大变身。

上海虹口区有一条短小且不知名的小路——沙泾路,小路沿沙泾港支流迤逦而去,一端接着海伦路,一端与海宁路相交。

但走到沙泾路10号,就会被耸立眼前的这栋建筑所震慑。

从高处俯视,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圆,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二十四边形的主楼都经由楼梯相连。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

加工车间所采用的“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这样形式的二十四角楼,遑论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20世纪上半叶,这里曾是号称“远东第一宰牲场”的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它建成于1933年11月,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余洪记”营造商承建,建筑面积达29491平方米,整组建筑物高低错落,盘旋的廊道迷宫一般,气势雄伟,规模庞大。

主体建筑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有一条超过两公里长的屠宰流水线,熏蒸、消毒、熬油、凝血、包装、收容、储藏、化验、解剖室等机构一应俱全。

其无障碍“牲畜通道”、污秽自动冲洗装置、圆弧形的“体验大厅”、无梁挑柱支撑着的加工车间、装有自然通风口的排污管道等流程显得异常流畅。

宰牲场于1934年1月投入使用,它把现代食品卫生理念、动物福利主义、科学工作流程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惊叹地证明了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兽道动物福利主义”早在20世纪初的上海就已开始实践。

当时,与它同等规模的宰牲场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美国和英国,沙泾路上的这座完全按照英国的宰牲场设计建造,材料全都来自英国。

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工厂改造经典案例
废弃工厂改造成为了当今城市更新的热点话题,而在这其中,有一些经典案例
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废弃工厂改造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还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经典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首先,位于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一个经典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这座美
术馆原本是一座废弃的电力站,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商业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

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工业风格,还赋予了建筑全新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伦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其次,纽约的切尔西市场也是一个成功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这座市场原本是
一座废弃的火车货运站,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餐饮、零售、文化创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市场。

切尔西市场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历史痕迹,还赋予了建筑全新的商业活力,成为了纽约市的热门旅游景点之一。

最后,上海的1933老场坊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废弃工厂改造案例。

这座建筑
原为一座废弃的肉联厂,经过改造后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创意、创业办公、商业零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1933老场坊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工业遗产,还赋予了建筑全新的时尚气息,成为了上海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综上所述,废弃工厂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经典案例不仅为
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希望我们能够在废弃工厂改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为城市的更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废旧厂房改造案例

废旧厂房改造案例

废旧厂房改造案例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许多老旧的工厂厂房逐渐被淘汰,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遗留问题”。

然而,这些废旧的厂房并非毫无价值可言,通过合理的改造和利用,它们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成功的废旧厂房改造案例,探讨它们的改造之路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我们来看位于上海的“1933老场坊”。

这座建筑原为上海的屠宰场,建于1933年,后来被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改造,老场坊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貌和历史痕迹,还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创意气息。

如今,老场坊成为了上海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艺青年前来参观和创作,成为了城市的新名片。

其次,北京798艺术区也是一个成功的废旧厂房改造案例。

原为原国营798厂,后来因工业结构调整而废弃。

经过改造,798厂成为了集艺术、设计、文化创意、时尚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区。

在保留原有厂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各种文化企业和艺术机构,798艺术区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成为了北京的文化地标和艺术创意中心。

除了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也有着成功的废旧厂房改造案例。

比如杭州的西湖丝绸厂,原为丝绸加工厂,后来因产业升级而废弃。

经过改造,丝绸厂成为了一个集餐饮、文创、艺术、设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通过引入各种创意产业和设计机构,丝绸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了杭州的网红打卡地和创意产业基地。

综上所述,废旧厂房改造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还可以焕发出新的城市活力和文化魅力。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废旧厂房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为城市增添新的魅力和活力。

希望通过这些成功案例的分享,可以为更多城市的废旧厂房改造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让废旧厂房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亮点。

上海历史建筑-1933老场坊

上海历史建筑-1933老场坊

• •

建筑背景 1931年,工部局在虹口沙泾路购买土地,在1933年11月竣工,1934年1月投入使用。 建 筑面积达29491平方米,它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屠宰场,而且与它同等规 模的宰牲场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英国和印度,但是1933老场坊是目前唯一现存完 好的建筑,其他两座已经不复存在了。 它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材料也都是从英国进口。整体建筑外方内圆、 高低错落、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而且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也在老场坊取过景。 建筑最初共有四层牲口栏,能容纳1500只羊、1000头牛、300头小牛和300只猪。每天 可以宰杀500头羊、300头牛、100头小牛和300头猪。宰杀的方法也是相当先进,牲畜被宰前 有二十四小时的休息时间,据说这样可以让牲畜不会过度恐慌和紧张,而且它们基本上是在没 有痛觉的情况下被处理的,体内排出的毒素也会减少,可见当时宰杀的技术是相当科学和先进。 历经了几次战火,虽然数次被关闭,但是屠宰场建筑本身还是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到2006年8月1日,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整改工作其实并不复 杂,还是保持原有的建筑形态,再从头到尾的把建筑清洁干净。窗户、电梯等都使用玻璃材质, 尽量不影响它原来的面貌。就连建筑顶层的中心圆大舞台也采用了磨光玻璃,这样光线就可以 照进整个建筑楼房。
历经了几次战火,虽然数次被关闭,但是屠宰场建筑本身还是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到2006年8月1日,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建筑本身
• 据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 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 • 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看出是古罗 马巴西利卡式风格

1933老场坊案例

1933老场坊案例

沙泾路 溧阳路
梧州路
1933
周家嘴路
一、项目背景——地理位置
四川北路 商业街
七浦路 服饰
绿地九 龙宾馆
海伦路
北外滩海宁路南外滩来自紧邻四川北路和海宁 路等繁华商业主干道;七 浦路服饰市场和四川北路 商业带近在咫尺。南临南 外滩时尚圈,东临北外滩 商业圈,西临四川北路商 业圈,北临鲁迅公园等, 轨道交通4号线围绕而过, 距海伦路站不到600米。 项目旁的九龙绿地宾馆所 给项目带来一定程度上的 客流。
迄今,这个舞台已经成功举办过法拉利F1派对、雷达表50 周年庆、巴黎艺术设计展、《蓝莓之夜》亚洲首映派对、奔驰 新车发布、保时捷60周年纪念、雪铁龙新车发布、世界工业设 计日、“NIKE摩天争霸篮球赛”,等众多顶级品牌的精品活动。
四、商业改造分析— —楼层改造分析
老场坊5层工场被加上一个圆顶瓦 楞铝板,形成一个由透明玻璃打造的, 可容纳600个座席的“空中秀场”。但 出于保护原貌和消防要求的考虑,并 没有将方形的外廊道置于玻璃顶下。
三楼入驻了苏浙汇,无疑增加了1933 的知名度。著名本帮菜+历史建筑的冲击 组合大大的提升人气。
四、商业改造分析— —楼层改造分析
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空中舞台” 位于1933老场坊四楼,8米挑高的空中舞 台的中央600平米面积悬空而设,全部用 钢化玻璃制成,透明炫目,每平方玻璃可 承重400千克。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 觉冲击,更具空间感。
1933 老 场 坊
——上海屠宰场改造
汇报人:
目录
第一部分— 旧厂房改造概述 第二部分— 上海屠宰场改造案例 第三部分 — 经验借鉴和启示
1
旧厂房改造概述
旧厂房改造概述
旧厂房产生背景

虹口区:精心打造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区

虹口区:精心打造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区

虹口区:精心打造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园区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总体规划范围东至梧州路,西至四平路,南至九龙路、北至海伦路。

规划设及面积约20 .6万平方米。

该项目区域内工业建筑、里弄建筑、高层居住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和旅馆建筑应有尽有。

园区主体建设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坐落于沙泾港、浦虹港两旁水系交汇处。

这两条水系在造型上呈“几”字形,整体处于虹口区商贸经济较为成熟的地区。

与虹口区人民政府、七浦路服装市场和四川北路商业带近在咫尺。

南临南外滩时尚圈,东临北外滩商业圈,西临四川北路商业带,北临鲁迅公园等,轨道交通4号线围绕而过,距海伦站不到600米。

无论在商业、人文、交通、还是在休闲娱乐都占据着绝对的地理优势。

追溯历史脚印,传承百年文化该创意产业集聚区项目主体建设将利用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建筑,建于1933年,约3.17万平方米,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园,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由于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赋予了其独有的魅力。

在经历近百年的岁月洗礼后,仍向世人展示着曾经时代的烙印。

虹口区将秉承历史赋予的责任,在保留历史建筑特点的前提下,延续虹口区近百年的人文、建筑史,同时经过创造继续向人们和未来传递这种历史文化。

坐拥地利天时,再造脱胎换骨特有的地理位置,使1933老场坊不仅位处都市中枢地带,而且四周路环水绕。

恰逢新兴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和社会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可谓是地利天时。

虹口区将全力打造上海新一代创意产业集聚区,结合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再造后,以全新的面貌“登台亮相”,最终使其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城市新地标。

规划中的该聚焦区,历史遗留建筑将融入现代时尚,成为上海的新地标,总体规划定位,吸纳外滩18号的高档时尚、新天地的人气活力、田子方的艺术氛围,集创意体验与创意生产,融互动与灵感于一体,突出拉动创意经济发展,开拓创意消费市场,挖掘市场创意需求。

工业遗产案例

工业遗产案例
修复损坏外廊桥,局部加玻璃顶
外立面改造前
伞状柱帽恢复
外立面改造后
轻质玻璃幕墙隔断划分空间
顶层外廊桥段才用玻璃材质扶手,木栈道铺地
工业遗产案例——上海同乐坊创意园
同乐坊位置
简介:位于静安区小沙渡路(今天的西康路)、新加坡路(现名余姚路)和海防路所围合出的三角地带。同乐坊占地面积约10000m2,建筑面积19300m2。同乐坊原有中国钢铁工厂、中国刚品厂、增泰纺织染厂等工厂。2005年动工改造。定位:艺术创意和时尚休闲空间
同乐坊
工业遗产案例——上海同乐坊创意园
同乐坊平面
业态布局:同乐坊是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国际化、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是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
4: 以芷江梦工厂为核心,聚集画廊、琴坊等零售店,形成艺术文化的聚落
1: 西侧5-6层的厂房多改为LOFT办公,集中了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类企业
北京798厂房的高大特殊空间和Y型柱
利用夹层作为创作空间
特色元素在入口处强调
车间工具保留作为展示元素利用
工业遗产案例——北京798艺术区
历史文化元素保留展示
部分墙面改玻璃幕墙,室外作休闲餐吧
改造方法:红色文化元素利用作为街头展示小型库房保留,墙面作艺术涂鸦墙
工业遗产案例——上海红坊创意产业园(原上钢十厂)
工业遗产案例——上海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位置
简介: “1933 老场坊” 位于虹口区沙泾路10、29 号(九龙宾馆旁)。原名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由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设计,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承建。2006年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目的:为打造成服务上海乃至世界创意企业的综合服务中心。

1933老场坊,血腥屠宰场变身艺术场所

1933老场坊,血腥屠宰场变身艺术场所

1933老场坊,血腥屠宰场变身艺术场所在上海虹口区的溧阳路,有一幢非常奇特的建筑,八角形的伞形柱支撑着宽阔的大厅,悬挂在空中的廊桥四通八达,朴实陈旧的外墙明明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创意新颖的店铺却又绽放着时尚的气息,这就是1933老场坊,一座竣工于1933年11月的屠宰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屠牲场,在沉寂数十年后,现已经华丽转身为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

绝无仅有的建筑特色,强烈的光影对比,复杂的线条和空间变化,使得这里不仅成为沪上摄影师钟情的场所,也成为一些影视剧中独特的取景场地,大型户外竞技类节目《奔跑吧兄弟》第5集撕名牌曾在此录制,电影《小时代》也曾在此取景。

话说1931年,上海工部局在虹口沙泾路购买了一块土地,工部局出钱,英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余洪记营造厂建造。

整体建筑将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设计者将建筑工艺与工业生产工艺完美结合,所有水泥皆从英国进口,坚固无比,正是这具有租界官方、国际、国内背景的三方,联手打造了这惊世之作现代化屠牲场。

1933老场坊,走进它,你会觉得这是一座充满艺术气质的后现代建筑,但它的前世确实只是一座屠宰场,1930年代领先世界的屠牲场,据说当时同等规模的屠牲场,全世界都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在英国和印度,但都早已无迹可寻了。

今天的1933和它的周围,已经成为一片艺术气息浓郁的地方,创意、文化、音乐、美食……这些与杀猪宰牛完全不搭界的元素,如今全部被注入当年那座血腥的屠牲场。

这就是1933老场坊,据史料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330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

在缺乏先进技术的1930年代,这座建筑巧妙地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当时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这座老建筑的风格也是融汇东西,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

在班车带领下我们来到了1933创意园区,1933从“亚洲最大”的“远东 屠宰场”摇身一变,成为“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整个建筑“错 落有致”,廊道“盘旋迂回”,貌若“迷宫”,却又“秩序分明”,让人佩 服“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的巧妙设计。暂定为四类保护建筑,约 3.17 万 平方米,5 层,有廊桥,空中舞台,不得不说其创意的经典!漫步在弯曲盘 旋的法式旋梯上,还是非常惬意的!,奇特的造型感,给人一番风味,1933 免费进去,没有门票,随便去看看还不错。楼上有个很大的平台,一楼有些 特色店也可以看看。蛮有收获的。以前是屠宰场,现在竟然就变成了创意中 心。水泥的建筑还是给人一种冰冷冷的感觉,喜欢顶楼的那块大玻璃,站在 上面总担心玻璃会碎,不知道下面的人是不是更担心呢。里面多少有一些小 展览,但是感觉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内环这里还是有很多空的位置,我 们还发现了部分装修的地面哦,在里面给人的感觉是阴森森的,我们一直试 图寻找屠宰场的痕迹,心想这个部位当初是干啥的,那个部位当初是干啥的~ 顺着楼梯我们一层层往上走,在2楼看到了创意店,把手掌放到门外的掌印上, 门就开了~从里面出来后,在外面的沙发上休息了一会儿,接着往上走,看到 3楼也有个造型特别的沙发供游客休息呀~
The end 谢谢观看
历 史 概 况
1933年,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 设计,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建造的上海工 部局宰牲场在上海虹口区沙泾路正式建成。据史 料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 银三百三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 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 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 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 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 前瞻性和先进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旧场房的华丽变身——记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
工业旧场房的华丽变身——记上海1933老场坊创意园区
1933 Creative Industry Park——A Magnificent Conversion of Old Factory
摘要:
1933 老场坊——这座20 世纪30 年代“远东第一大屠宰场”如今已华丽变身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

早期的工业文明与后工业时代的文明在这里悄然相会,会激荡起怎样的灿烂火花?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古老建筑又会在今天发挥怎样的神奇功力?让我们来为您揭开1933 老场坊这座工业历史建筑华丽变身的神秘面纱。

Abstract:
1933 creative industry park, which was previously regarded as “the biggest slaughterhouse in the Far East”, changes into Shanghai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The combination of early and post-industrial civilization makes the space mysterious and legendary.
这是一幢建筑的瑰宝,一度曾被历史烟云掩盖,是对城市重新的解读与探索,使它重现华彩。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的1933老场坊曾有“远东第一大屠宰场”的称号,对它价值的重新挖掘是令人振奋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作为昔日以体力劳动为特征的传统工艺典范的它,今天被以创意为特征的后工业产业所承接。

1933老场坊在两者之间寻求完美契合,这是一种历史的对照,也是1933老场坊这栋瑰丽老建筑令人惊艳的一次华丽大变身。

曾遭遗忘的瑰宝
上海虹口区有一条短小且不知名的小路——沙泾路,小路沿沙泾港支流迤逦而去,一端接着海伦路,一端与海宁路相交。

但走到沙泾路10号,就会被耸立眼前的这栋建筑所震慑。

从高处俯视,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圆,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二十四边形的主楼都经由楼梯相连。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

加工车间所采用的“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这样形式的二十四角楼,遑论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20世纪上半叶,这里曾是号称“远东第一宰牲场”的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它建成于1933年11月,由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余洪记”营造商承建,建筑面积达29491平方米,整组建筑物高低错落,盘旋的廊道迷宫一般,气势雄伟,规模庞大。

主体建筑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有一条超过两公里长的屠宰流水线,
熏蒸、消毒、熬油、凝血、包装、收容、储藏、化验、解剖室等机构一应俱全。

其无障碍“牲畜通道”、污秽自动冲洗装置、圆弧形的“体验大厅”、无梁挑柱支撑着的加工车间、装有自然通风口的排污管道等流程显得异常流畅。

宰牲场于1934年1月投入使用,它把现代食品卫生理念、动物福利主义、科学工作流程和高超的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惊叹地证明了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兽道动物福利主义”早在20世纪初的上海就已开始实践。

当时,与它同等规模的宰牲场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美国和英国,沙泾路上的这座完全按照英国的宰牲场设计建造,材料全都来自英国。

时至今日,另两座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唯独沙泾路这栋得以保留下来。

这里曾经每天要宰杀500头羊、300头牛和100头牛犊,生产130多吨各类品质上乘的肉食,关系着上海全市人口的肉类供应,所以,一般人是不允许进入的。

如今,废弃的宰牲场不但成为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还被规划成为上海新一代创意产业集聚区——1933老场坊。

它旁边的冷库就是如今九龙宾馆的前身。

老建筑不再寂寥
作为中国工业的发祥地,上海经历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大转型。

大批曾在工业时期承担过重要角色的建筑都因不再适合城市发展而遭到舍弃,但如何能让它们重新启用?开发方觉得,创意产业将会使城市这道难题破解,而“尊重历史,再现未来”的态度正是挖掘与再现这种空间文化的切入点——在转型期内,城市需要文化植入,不仅是为满足现在与未来的功能需求,也是城市示予世人的历史记忆。

在此初衷下,1933老场坊的价值已远远超过建筑空间本身的再利用。

在上海这样一个典型的新城市主义地区,能有像“1933”及周边保留完整的1.2平方公里城市原生态环境已属难得,它见证着上海工业时代发展的兴衰,无疑是这个城市的上世纪缩影。

1933老场坊的开发再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庞大的课题,开发再利用既不是对原有的东西推倒重来,也不是毫无保留地全盘接收,为此,上海市政府集合上海社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以及上海锦江集团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等多家单位,经过多番研究论证,最终决定以“保护性利用”为目的对1933老场坊进行开发。

保留建筑本身最本真的特色,同时又赋予它更多的现代功能,并植入最时尚的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使1933老场坊变身为既代表老上海辉煌历史又承载现代文化功能的独一无二的沪上建筑景观。

1933建筑保护重点
保留建筑本真特色,还原建筑原有风貌,就需要对1933老场坊那些最具特色之处进行恢复性修复,其中包括:
外立面
外立面的古朴大气是该建筑的标志之一。

历经时代风雨的洗礼,原外立面早已消失殆尽。

此次修复就是要清除附加其上本不属于建筑自身的东西,按复原图逐渐恢复其固有面貌。

经过一系列清除、更换、修补、加保护层等方式,不同的部位对墙面采用不同的修复办法。

原则上,修补材料尽可能与原材料一致,修复后尽可能不露痕迹,从而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原貌。

廊桥空间
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成为沪上摄影师热衷的创作基地。

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在后期新增了2座新桥,目前大多数保存较为完好,仅有2座老桥受到损坏,其将在改造过程中被修缮,同时后建的新桥将被拆除,以恢复1933年时的原有风貌。

伞状柱帽
两种形状(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的特色之一,其形状来源于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均匀分布在该建筑方形的外围体量中。

这些柱子经过长期改造,已很难看出最初面貌,外装饰材料各异,有粉刷面的、油漆面的、不同年代和尺寸的瓷砖面以及水泥抹面。

修缮设计中针对这类柱子的形状和气质,将现有的装饰面全部清理后,按原工艺、原材料做成新的水泥抹面,上下一体,并作为室内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保留并充分体现该建筑的特有风格。

楼地面
该建筑的楼地面经过多次改造、装修,楼地面地坪已比原设计厚度有较大增加。

因此,修缮设计中,将对后期增加厚度较厚的加建部分人工分段小心地凿除,凿至1933年原始找平层部位,然后在原始找平层上重新作素混凝土楼地面,即可以减少楼板的荷载,又可以恢复到原设计时的状态,保持建筑原有的特质。

雕饰
建筑物外立面大量的雕饰,其中主要分为:混凝土刻花雕饰、石材雕饰、女儿墙上的铸铁通风孔花饰格栅。

修缮设计中,结合外立面清理,将同时对外立面上的各种雕饰进行清理,对已经风化、开裂、残损等损坏按照原式样恢复;修缮所用材料的才性、质感、纹理、色彩等与原设计协调一致。

精彩未来最高端生活体验
经过一年多细致而全面的修复与改造,1933老场坊已逐渐恢复了本真面目,并且显得更加英姿挺拔。

全新打造的1933老场坊也被重新定位:作为历史遗留建筑,希冀融入现代时尚,成为上海的新地标。

1933老场坊的兴起,对整个虹口区的价值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自1933老场坊修复成功以来,法拉利庆典派对、BMW亚洲公开赛慈善晚宴、保时捷60周年车展、雷达表50周年庆典、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巴黎艺术设计展、“丹麦的足迹”设计展、王家卫电影《蓝莓之夜》亚洲首映派对、Adidas三叶草经典系列狂欢派对、国际铂金协会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晚会、芝华士、可口可乐、耐克等等一系列国际一线品牌与影响重大的文化庆典活动纷纷在此绽放异彩。

随着1933知名度大增,一些国内外高档品牌纷纷在此开店,如IPOD专卖店、American Apparel服饰店、UNISONO、亚洲时代陶瓷工艺品店、吉妮塔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店、意安咖啡店、意工场、花花牛西班牙酒吧餐厅、雪茄客上海俱乐部等纷纷落户于此,使这座外表看似冷峻的建筑,也逐渐聚集起更多人气,充满了人性化的气息。

俨然,这座曾经承载古老工艺流程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建筑,如今已成为全上海最激动人心的时尚先锋之地。

而今这里已经是上海最时尚、最年轻的百老汇;是上海最前卫、最激越的创意大本营;是上海最文化、最纯粹,也是最芜杂精神的聚集地……概括来说,通过系统的历史遗产保护性开发利用,人们在此享受到的,
是各种各样最前沿、最高端的未来生活方式体验。

而1933这座古老建筑的华丽变身,也为上海乃至全国保护及开发利用历史建筑带来更多的示范与启示。

本文版权归奥雅设计()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