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面子维护策略

合集下载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面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深植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又在西方社会的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中西方关于面子的研究,以期揭示面子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性与差异。

本文首先对面子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内涵。

接着,回顾并分析中西方关于面子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探讨面子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

总结面子研究的未来趋势,以期为面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往往与个人的尊严、荣誉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资本。

而在西方社会,面子虽然不如东方文化那样显著,但同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希望通过对比中西方关于面子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面子现象的理解,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面子的定义与内涵面子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和社会心理意义的概念,它广泛存在于中西方的社会生活中,但在定义和内涵上,两者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色。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几乎可以说是社会交往的基石。

它通常指的是个体或团体在公众场合的形象、尊严和地位,表现为个人或团体希望获得的尊重和认可。

面子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它与权力、地位、荣誉等紧密相连。

个体为了维护或挽回面子,常常会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如送礼、请客、道歉等。

在中国社会中,失去面子往往意味着尊严和地位的丧失,甚至可能影响到个体的社会生存。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中的面子概念更为复杂和多元。

它既可以指个人的自尊和尊严,也可以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和角色。

在西方文化中,面子并不总是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需要维护的事物,有时它也可以是一种负担或压力。

例如,个体可能因为过于在意面子而避免某些可能失败或丢面子的行为,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会限制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社会交往。

尽管中西方面子在定义和内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形象和尊严问题。

对于面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交往模式,也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人类社会的共性和差异。

外语教学中维护学生面子的礼貌策略

外语教学中维护学生面子的礼貌策略
《 教学与管理 》
21 年 1 2 00 月 0日
语教学 巾
维 护 学 生 面 子 的 礼 貌策 略
⑩浙江工商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蔡 翠云


面子威胁行为和面子维护策略
礼貌准则 ”( oin s Pi il) 认为人们在言 1 “ 了 Ple es r cp , t n e
语言教学中, 语言既是教学目的, 又是教学 具。 [ 课堂 { 少让别人受损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 ;二是慷慨准 则
( t 尽 教学中的语言是否礼貌, 是否照顾到学生的面子, J G nrsy Mai : 对 eeoi xm) 尽量少使 自己得益 , 量多让
教学质量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
n o ma in. 中情感 及其 渗透直接 影响教 学效 果的成 败优 劣 , 为 if r to
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涉 、妨碍而使 自己感到丢面子。f 低的一方则意识到 自己的劣势状态, 屈从 于教师的权
势 如果你的学生碍于你的相对权利而不得不听从你的 l , 于是行为上便会产生与这种心理状态相对应的模
这在语言行 为中反映得最 明显 。教师起着主导与 命令 , 做他们 不喜欢的事。 这就损害 了他的消极面子 。 式 ,
( oiv ae 和 “ p si fc ) 消极面子”( eai ae 。“ { te n gt efc ) 积 v 加对别人 的同情 。 极面子 ” 是指在交际活动 中个人的正面形象或 “ { 根 据 Bo n L v o 的相 对 权 势 论 ,外 语 课 堂 教 个 rw 和 e i n s
人们在交际 中互相合作 , 那么说话时就要在保留面子 : 别人的分歧 , 尽量增加 与别 人的一致 ; 六是 同情 准则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面子观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面子观

灵活应对:根 据谈判情况, 灵活调整语言 表达和礼仪, 以维护双方面

采取合适的决策方式
充分了解对方文 化背景和价值观
尊重对方的面子 和尊严
保持冷静和理智 ,避免情绪化决 策
寻求共同利益, 达成双赢局面
关注合同条款的细节和对方的面子观
合同条款:明确、详细、无歧义 面子观:尊重对方,避免直接冲突 沟通方式:委婉、含蓄、有技巧 谈判技巧:灵活、变通、有策略
寻求共同点:寻找双方共同 的利益和需求,建立信任和
合作关系
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文化、 价值观和习惯,避免冒犯对 方
灵活应对:根据对方的反应 和需求,灵活调整谈判策略
和方案,以达成共识
从案例中提炼应对面子观的策略和建议
尊重对方文化: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 产生误解和冲突。 保持冷静和耐心:在谈判中保持冷静和耐心,避免因情绪激动而做出冲动 的决定。
语言技巧:在商务谈判中,语言技巧也是面子观的体现,如使用委婉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直 接的语言等。
面子观与文化差异:在商务谈判中,面子观还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如中美文化中对面子的理 解和重视程度不同等。
礼仪与面子观
礼仪:尊重对方,遵守商务礼 仪规范
面子观:注重个人形象和尊严, 维护个人和公司的形象
谈判策略:根据对方的面子观 调整谈判策略
合同条款与面子观
合同条款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双方的面子和尊严 合同条款的修改:需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立场 合同条款的履行:需要遵守承诺,维护双方的面子 合同条款的违约:需要妥善处理,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
中美商务谈判中面子观的 应对策略
章节副标题
尊重对方的面子观
理解对方的 文化背景和 价值观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方“面子”观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方“面子”观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方“面子”观作者:余乐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46-01对于第二语言教学者来说,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中西方对“面子”的不同解读造成的交际冲突,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在中国,请客吃饭时,主人为了“面子”,点菜的数量往往超过实际人数很多;饭桌上,中国人更是常常劝客人喝酒,且表示“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留学生们往往不能理解中国人所说的“面子”。

在他们看来,明明吃不了,还要点那么多菜,这是浪费的行为,为何会和“面子”有关?喝不喝酒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意愿,为何不喝就是不给对方“面子”?如若在中西方文化中,不能意识到中西方对“面子”的不同理解,则很难实现成功的交际。

萨丕尔曾指出:种族和文化的分界线确有点和语言的分界线相应的趋势[1]。

法国学者K.Baldinge也曾明确表示:语义学的特征是把人的注意力从封闭的语言结构引向了开放的经验结构,从语言学引向了非语言学世界以及关于这个世界的经验的逻辑[2]。

要想真正理解东西方对“面子”的解读,就必须回归到东西方的文化中进行理解。

正如胡先缙(2004)先生所述,中国人所说的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包括“脸”和“面”[3]。

“脸”和“面”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同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虽然“面子”一词首先是由胡先缙先生介绍到西方的,但是西方根据其文化,也对“面子”作了多方面的阐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Goffman的“自我与面子功夫”理论和Brown、Levinsion的“面子”理论[4]。

Goffman认为“脸面工作”(facework)指的是避免威胁他人面子和修复受损面子的策略。

Brown和Levinson把“面子”进一步分为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

中国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模式对西方商业模式的启示

中国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模式对西方商业模式的启示

中国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模式对西方商业模式的启示
中国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模式对西方商业模式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人际关系:中国商业文化中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面子模式来维护个人和企业的形象。

这一点对西方商业模式提醒我们,在商业活动中,不仅需要注重业务能力和效益,还需要注意与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建立信任和合作基础。

2. 尊重权威和地位:中国商业文化中对权威和地位的尊重程度较高。

在商业活动中,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和意见往往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这对西方商业模式提醒我们,在企业中需要建立明确的权威结构和管理层级,使决策和指导能够高效传导。

3. 注意维护形象和声誉:面子模式强调维护个人和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注重避免损失面子的行为和交流方式。

这对西方商业模式启示我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和维护,倡导诚信经营和良好商业道德,以树立正面形象。

4. 重视社会关系:中国商业文化中,社会关系对商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建立并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获得资源、市场机会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这对西方商业模式提醒我们,在拓展业务和发展市场时,需要注重社交活动、社团组织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关系网络。

总的来说,中国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模式给予西方商业模式启示,
强调在商业活动中注重人际关系、权威地位、形象和声誉、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因素,以获得更好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
叶晓兰 【 海 南 大学 旅游 学院 , 海南 海 口 5 7 1 1 2 7 )
【 摘 要】 在跨 文化交际的过程 中, 因为文化的差异 , 时常 出现面子冲突或 者威胁 面子行为。 因此, 对 于跨文化交际者来说 , 了解对方的面子

道德性 的。 首先 . 面子在 中国文化中是作为关系而被概念化的 这就表 明面子是以人 的感情为基础 . 照顾别人 的面子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 谐。中国人 面子 的关系性可 以概括为 : 面子既是人们在社会 中加强和 表达和谐人 际关 系的目标 , 也是达到此 目标 的手段 . 它是关于责任 、 权 利和义务的严格法律 的代替者。在他看来 , 中国人面子的第二特征是 其公共性, 社会性 :面子是公众对任何偏离或违背社会准则行为 的检 验。 这样 , 害怕丢脸就 表明意识到社会制裁的力量 中国人 的面子观念 起源于儒家思想 , 并且具有等级性 人们根据家庭 内部 的关 系、 等级形 式、 面子功能、 年龄 、 血统和社会等级构 成了这种关系等级 中国人面 子观的第四个特征是其道德性。正如胡先缙 的观点一样 . “ 脸” 是道德 标准的首要载体 综上所述 在 中国文化 中 面子是一个特殊 的概念 . 中国人 的面子 与美 国人的面子最主要 的区别是 中国人的面子体现在人 际关 系上 . 或 者说是 中国人面子的关 系性 它与儒家思想里 的社会秩序有着密切联 系。 儒家思想所倡导 的是 : 一个人应该尽 自己最大 的努力 . 在最大程度 上服从于 自己所在的社 团或社会 . 以达到同属和共识 的氛 围 个人应 该 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 . 归属于一个集体 . 而不 是单单满足 自己的欲 望。 在中国 , 面子是社会资本 , 有“ 薄” 、 “ 厚” 之分 , 可 以借 、 可以给 , 可以 提升 , 也可以缩小。面子深深植入 中国人 的身份和正直的核心 。而且 . 因为中国人 的身份 和正直 与他人是联系在一起 的 . 所以面子是 “ 集 体 财产 ” ( C o l l e c t i v e p r o p e r t y ) 。因此 . 面子 主要是社会 问题 , 不 能脱离社 会 背景 。 因此 , 在 中国文化 中。 “ 面子 ” 的作用是在社会 网络 中保持 和谐 . 在 社会关 系中起到承认成员身份和地位 的作用 “ 面子” 可 以通过成就获 得, 而赢得 “ 面子” 的更重要的 因素是善于给“ 面子” 和顾“ 面子 ” . 这意 味着信任 。此外, “ 面子 ” 在人 与人之 间意味着 责任 . 顾“ 面子” 和给“ 面 子” 是建立在等级 、 责任与忠实基础上 的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

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分析以电影《喜宴》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差异,并以电影《喜宴》为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面子,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现象,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关乎个人的尊严、荣誉和社会地位。

而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存在类似的概念,但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却与中国文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电影《喜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西方价值观在“面子观”上的冲突与融合。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家庭在儿子婚礼上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深刻反映了中西方价值观在“面子观”上的差异。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中西方价值观中“面子观”的异同,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背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中汲取启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深入发展。

这也对于推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西方“面子观”的解读面子,这一深植于中华文化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理解中国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关键。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代表着个人的尊严、荣誉和地位,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期待获得的正向评价。

人们通常会为了维护面子,采取各种策略,如送礼、请客、夸耀等,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面子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联着整个家庭和家族的名誉,因此,面子的得失往往与家族、亲友乃至整个社区息息相关。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面子”这一概念并不如东方文化中那样显著。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的独立、自主和权利,个体的行为更多是基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而非外界的评价和期望。

因此,西方人在社交场合中,往往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不会过多考虑如何维护面子。

电影《喜宴》就是一个生动展现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例子。

在电影中,男主角高伟同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他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他要满足父母对于他结婚生子的期望,以维护家族的面子;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与一个并不爱的女人结婚。

论中西文化面子观和顾及面子策略

论中西文化面子观和顾及面子策略

论中西文化的面子观和顾及面子策略摘要世界上的人类交往离不开面子的交际,而交际是靠语言来表达和实现的。

言语又是受到礼貌制约、由面子来维系的。

中西不同的面子观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因此,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策略,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出现语用失误,从而用英语进行更礼貌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观礼貌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一面子的涵义面子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交际事件中所扮演的人际身份,这个身份主要是由人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不同而决定的:一是个体的真实身份,二是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在1978年发表的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一文中提出了面子论,即人们在交际中保留特定的面子是基于交际的双方都是有理性的社会成员,具有为交际目的的实现而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的推理能力。

而保留面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交际双方的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交际的目的得到更好的顺利实现。

二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观“面子”(face)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所对应的意义是等价的,从字面上讲就是对人或者有机体的脸部的一种称呼。

但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史而言,人是社会性和群体性的动物,行为和话语都与自身的社会地位、尊严、荣誉及外在形象等价值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就分别探讨中西文化背景下不同的面子观。

1中国人的面子观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文化中,礼貌一向被提高到道德和个人修养的高度。

在以群体和他人为取向、以差异格局为社会结构的中国社会中,社会的每个成员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权利、义务、责任、荣誉和行为,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履行社会义务。

如果违反社会规范,就会名不正、言不顺,就会丢失脸面。

所以在“礼”的制约下,与“礼”直接相关的“面子”或“面子工夫”是一种扮演社会角色、做给别人看的功夫。

国际商务交际中维护“面子”的策略

国际商务交际中维护“面子”的策略
些 策略来维护对 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 面子 ,以达到不仅给 的消极面子。 因此 ,为了交际有一个好 的开端 ,交往双方 对 方面 子也给 自己挣得面 子 ,使交 际获得成 功。 要; 合作建立在相 互尊重 ,求 同存异 ,相 互学 习,相互适
应的基础上。
国 际 商 务 交往 中 维 护 “ 子 ” 的策 略 面
双 方 的面 子 。
威 胁了他的积极面子 ; 与此相反 ,美 国文化 以个人 主义为 取 向 ,崇 尚自由和独 立 ,关注个人面子和 自我 面子 . .在商 务 谈判 中,美 国人一般 表现 出更 多的自信 ,他 们喜欢直截
面 子 保 全 论
“ 面子 ”最 先是 中国人类 学家胡 先缙 ( 9 4)介绍 到 了 当地表 明态度 ,甚 至为保全面子而 与对 方发生争论。这 14 西方 , 美国社会 学家 E r gGof n在这一概念基础上 使得 中方常误认为西方 文化体 系下 的交易缺乏 “ 后 vi f n ma 人情味 ” , 详细论 述 了人 际 关系 ,他认 为作 为社 会生 活群体 中的人 , 不顾长 期积淀 下来 的友谊 与合作 ,没 有给 自 己保 留情 面 , 其行 为要 受到 “ 面子”的约束 。此后英 国语言学家 Bo 造成合作的失败。其次 ,中国人把面子与地位联 系在一起 , rwn 和 L vs n就此提 出了 “ 子保全 论 ” ei o 面 ,他 们认 为 :每个 地位越高 ,面子越大。中国人在商务交 际中重视等级秩序 , 社会成 员在 与他人交往 中都倾 向于 为自己挣得 一种公众个 言语行 为严谨 、规范 ,往往使用 正规 的称呼语来表达对 高 相 人形象 ,即 : 子。“ 子是人们交往 的基础需要 。 面 面 ”它包 位者 的尊敬 ; 反 ,美 国人提倡平等 ,在商务交际 中尽量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面子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自我形象和社会身份的塑造。

在中西方文化中,面子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综述中西方面子研究的相关文献,并探讨这些研究的共同点和差异。

中西方面子研究的共同点之一是对面子的定义和重要性的关注。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研究,都一致认为面子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概念,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社会行为。

在中文的文献中,面子被视为一个人的社会自尊心,代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尊重。

而在西方的研究中,面子被定义为个体维护自己社会形象的需要,受到他人认可和接受的重要性。

另一个共同点是对面子维护策略的研究。

无论是中西方研究,都指出个体在面对面子损失时会采取一系列的面子维护策略。

在中文的研究中,面子维护策略主要包括避免和转移注意力、回避冲突和社交技巧等。

而在西方的研究中,面子维护策略则涉及到自我诚实和自我宣传等。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面子维护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个体社会适应的重要策略。

然而,中西方面子研究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从研究方法上看,中文的研究更注重质性研究方法,而西方的研究则更倾向于量化研究方法。

这可能是由于中文的研究更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而西方的研究则更注重整体和普遍的规律。

其次,中文的研究更强调面子的社会因素,而西方的研究则更关注个体因素。

中文的研究认为,面子是一个社会属性,受到社会期望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而西方的研究则更强调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对面子维护的影响。

最后,中西方在面子研究中关注的方面也有一定差异。

中文的研究更关注面子的正面意义,即个体在社会中的威望和尊严。

而西方则更关注面子的负面意义,即个体在社会中的尴尬和不尊重。

总的来说,中西方面子研究都认为面子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中文还是西方的研究,都在探讨面子的定义、重要性和面子维护策略等方面存在共同点和差异。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王轶楠杨中芳(XX大学心理系,XX,510275)摘要本文在详细回顾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面子理论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认为目前面子研究中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基本概念不清,多停留于理论层次的探讨,缺乏可靠的结论与实际的证据。

针对此种现状,笔者建议从与面子具有本质性联系的自尊概念入手针对面子的内涵及其机制进行可行性的探究。

关键词:面子自我意象文化自尊面子(Face)———这个脸面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它抽象,不可捉摸,但却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它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林语堂,1936)。

然而,这个看似一听就懂的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想就觉得糊涂了(鲁迅,1934)。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外学者针对面子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如今面子这个词已被不同领域的学者—社会人类学家、社会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于解释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但是在不同的理论就有关面子的基本概念却远未达成共识,众多理论上的重要问题也未得到很好的解答,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针对目前面子研究的现状,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进而为进一步的具体研究寻找思路与方向。

1 面子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最早也是最为西方世界所关注的有关中国人面子的论述开始于美国传教士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这本书。

史密斯认为“面子”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内涵复杂,其中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史密斯,1894)。

鲁迅一生中也曾多次谈到面子问题:“它像是很有好几种的,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面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广,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以及伦理道德至上的观念这三个方面(X欣淼,1996)。

林语堂(1936)认为面子是一种可以“得到”,可以“丢掉”,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别人的心像,并将“面”与“命”、“恩”结合称为三个不变的中国法则,认为它们是中国社会等级观念与等级内平等的观念所产生的社会行为规X,与西方人的荣誉不同。

中西方面子观课件

中西方面子观课件
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
表达方式 的差异
01
直接与委婉
在西方,表达方式通常比较直接, 而在中国,表达方式则更为委婉。
02
谦虚与自谦
在中国的面子观中,谦虚和自谦是 重要的美德,而在西方,个人成就 和自信是被重视的。
维护面子的方式差异
01 西方强调个人主义
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强调个人能力和成就,以显示自己的面子。
了解中西方面子观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尊重中西方面子 文化的差异,避免因面子问题而产生的误
解和冲突。
灵活运用沟通策略
在沟通中,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如先赞扬 后批评、先询问后命令等,以适应不同的
面子文化需求。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了解不同文化背 景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
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
促进沟通
理解面子观可以帮助 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 更好地表达自己,促 进有效沟通。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文化交流
中西方面子观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外交政策
面子观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如国际争端中的 折中处理和强硬态度。
对个人形象管理的影响
西方重视个人价值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重视个人价值和个人形象,认为个人形象是展示个人价 值和魅力的方式之一。因此,西方人在个人形象管理方面更加注重时尚、品味和 个性化。
02
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
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适 当的沟通方式,避免因面子问 题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03
灵活应对
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 观时,要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 态,善于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沟 通方式。
避免面子问题导致的文化冲突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及影响一、中西方面子观之比较(一)西方人眼中的面子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ErvingGoffman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

在《论面子功夫》中,他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face)这一概念。

他指出面子乃是社会互动行为中的仪式化表现。

换言之,社会互动必须依赖规范才得以进行,面子概念即代表个人行为符合特定社会规范,以及借此所获得的社会支持。

人们在生活中存在着普遍的面对面交流,这种交流有时需要在某种媒介作用下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当中,面子主要表现为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

个人所展现出的社会形象应具有连贯性和世俗性,凡有不依“面子规则”交际的人,必然会被视作有悖常规,使人青眼相待。

美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拓展了Goffman的定义,称面子为“ 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树立的一种公众自我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该观点认为,在说话时照顾对方的面子,交往时为对方给予或者保留面子是人际交往合作的前提。

按照Brown和Levinson的说法,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face)都是人际交往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积极面子是希望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或个性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这就意味着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

消极面子则是不愿受制于别人,保存自我行为和选择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挠。

积极面子关系着个人的利益,常见于“给别人一个面子”这样的情境,遵守支持别人的交往原则。

在交际当中主要体现为向对方表示关注并同意对方的意见,与对方达成共识,或者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许。

消极面子则指向交际者的个性,它强调个人权利,在交际中维护自身独立性的同时,表示对对方独立需求的尊重,这种消极面子不完全为群体束缚。

归纳而言,西方人的面子观强调个人面子,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其实质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价值观。

植根于此面子观后的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文化观念。

中西方面子维护策略

中西方面子维护策略

一、中国“面子观”研究综述众所周知, 中国人以“爱面子”、“要面子”而著称。

汉语中与“面子”相关的词语有: 脸面、颜面、丢脸、翻脸、赏脸、给脸、丢面子、顾面子、争面子、要面子、给面子、留面子、面子上过得去/过不去、面子大/小、事情办得体面/不体面、没脸见人、有嘴有脸、脸上贴金、脸上下不来、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还看主人面、死要面子活受罪等等。

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用语义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脸”和“面子”进行了研究。

金耀基把“面子”分为“社会性的面”和“道德性的面”。

“社会性的面”与西方“耻”( Shame) 的概念相联系。

“道德性的面”与西方“罪”(Guilt) 的概念相联系。

香港心理学家何有晖把“面子”定义为: 个人由于地位和贡献而从他人那里获取到的尊重和顺从。

大陆学者翟学伟把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分为四类: 第一类: 有脸、有面子。

第二类: 有脸、没面子。

第三类: 没脸、没面子。

第四类: 没脸、有面子。

毕继万(1996) 进行了“礼貌”的文化特征研究。

徐盛桓( 1992) 在外语学刊上发表了《礼貌原则新拟》一文。

Mao给中国的面子和脸分别定义如下: Miànzi stands for p restige or reputation; Liǎn refers tothe respect of the group for a man with a good moral reputation(Mao, 1994: 57) 北京大学的顾曰国先生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中国人日常交际的特点, 提出了汉语言文化交流中的4 个方面的礼貌特征: 尊敬、谦虚、热情、文雅( respectfulness, modesty, attitudinal warmth and re2finement) 。

同时借鉴Leech的礼貌6原则, 总结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礼貌5准则: 贬己尊人准则( The Self - denigra2tion \ dep reciation Maxim) , 指谈及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 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务时要“抬”、要“尊”; 称呼准则( The AddressMax2im) , 指人们出自礼貌, 在相互称呼时仍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文雅准则( Refinement Maxim) , 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 求同准则(Accordance\ ConsistencyMaxim) 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和德、言、行准则(Virtue, Speech and BehaviorMaxim) , 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中国人的面子维护策略

中国人的面子维护策略

中国人的面子维护策略中国人的面子维护策略:第一,面子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第二,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像是仁、义、礼、孝等,其实都是在解决怎么分配资源的问题,或者说是在解决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给多大面子的问题。

第二,人都说,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喜欢炫什么。

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理上的穷。

1、是人的道德,比如履行社会义务,还有性道德,等。

我们姑且把这类面子问题称为“道德脸面”。

在道德脸面问题上,老人和小孩可以得到很多宽容。

我们常见一些老人不再拘泥于生活中的一些小节,并且自嘲“老得不要脸了”。

又或者,不懂事的小孩子争抢糖果,我们会笑骂:“你这孩子,真不要脸!”没有人会觉得我们说这种话时是认真的。

然而若是一个壮年被人批评“不要脸”,他的态度显然不会这么轻松。

2、是人在社会中的身份、能力。

我们把这类面子问题叫做“社会脸面”。

这类情况下,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从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者声望。

社会地位高的人,面子就大。

我们说某人地位高,就是认为他有比较大的决策权,可以决定怎样支配社会资源。

当然,地位高低是相对的,比如我的公司老板,在我面前地位高;可在他自己的丈母娘面前,地位又低了。

更关键的是,社会地位带来的面子,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虚的。

有些人会虚张声势,把自己伪装成地位很高的样子。

比如皮包公司的骗子老板,其实并没有企业,可是他会张嘴闭嘴“不差钱”,甚至还会租上一间特别豪华的办公室,来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

还有“包治百病”的江湖骗子,也都喜欢自封几个“国学大师”“海归博士”之类的头衔。

有些手段高明的人,能用虚的面子办成实事儿。

道德脸面是一个人所固有的,没干缺德事,就不会改变。

可是这社会脸面,却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可以交易,而且可以借给别人。

我们常说给“面子”或者“不给面子”,还有“借面子”。

在中国人情社会里,面子的影响可大着呢,这是我们的民族性格。

子关系到一个人在他的关系网里地位的高低,关系到他是不是容易被别人接受,还有他能不能享受很多特权。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维护面子问题分析-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跨文化交流正成为主流,比如面子问题在交际中容易演变为文化冲突。

本文以电影《面子》为切入点,分析女主人公小薇为维护“面子”作出的努力,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西方面子观形成差异的原因,寻找维护双方面子的解决办法。

一、中西方文化对“面子”的理解“面子”最早被华裔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得见的成就得承认”在中国的定义中,“面子”不仅代表声望、权威、地位、金钱、荣誉、尊严,它的内涵比这些词语包含的范围还要广阔,它是“体面”与“情面”的总和。

其中“情面”作为中国文化所独有,指人际关系中的情分或情意,所以中国人的“面子”倾向于社会心理地位的认定,具有社会性、相互性和等级性特点。

而“面子”在西方通常有很多解释,但都指同一个含义:个人在他人面前和社会上的地位和尊严,即个人自尊心。

西方有人将“面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面子”,即个人行动自由不受他人阻碍,个人意愿不受别人干涉;另一种是“积极面子”,即个人意愿、行动和要求受他人影响并且得到满足。

西方文化中的认知更倾向于“消极面子”。

虽然西方人认为面子也有社会性,但与中国对“面子”的理解相比,西方更注重个利、行动的自由。

二、面子冲突的成因分析(一)文化价值观差异中西文化价值观最明显的差异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取向。

中国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取向,中国人往往会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换取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表现在面子观上注重积极面子而弱化消极面子。

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恭谦和自谦的手段给予对方脸面以达到交际的和谐。

而西方则倾向于个人主义取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完全不依赖于其家庭和人际关系,在面子观上的表现追求消极面子,弱化积极面子。

西方人讲究隐私,不喜欢把工作、婚姻等私人告知别人,也不随意干涉别人的生活。

中西方面子观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面子观的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试着从对比中西文化渊源入手,论述了中西文化氛围里对“面子”内涵理解的差异,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成因及其言语策略。

另一方面,本文论述和研究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子问题在交际过程中应用的区别,对交际效果产生的影响以及相互融合的趋势。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归纳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面子策略的不同运用原则,并从其文化根源上找出相互融合与理解的途径,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掌握和运用面子原则的同时,从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文化价值观重要特征的剖析来发掘隐藏在“面子”背后的文化因素,文章着重指出了文化定势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意义以及中国人在移情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关键词面子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对比1引言随着世界一体化,在很多国家跨国公司和组织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

这些公司和组织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他们看待世界以及分析不同事件和行为的角度也不一样。

因此,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在跨国合作和管理中已经变得日趋重要。

失败的交流可能在一个跨国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导致不愉快的合作,甚至带来利益的损失。

由于文化的编码和解码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潜在地迫使人们去面对这个问题。

面子以及面子工程的研究正在增加,尤其是在交流以及相关的领域。

因此,这篇论文旨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不同含义做尝试性的研究,并从日常语篇、文学作品、电影、历史事件中提取例子,对中国的面子工程和西方的做比较。

2中西方面子的对比“面子”的定义已经被喻化为个人品质或抽象的事物,例如荣誉、尊敬、自尊、自我等。

它出现在中国古代,并且已经深入世界上的各种不同文化历史里。

另一方面,来自Brown and Levinson著作的主要批评是它注重个人观念下的面子,而这并不适用于文化,因为个人是通过在社会群体中所体现的美德被定义。

2.1中国文化中的“面子”2.1.1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根据调查,Gudykunst和Ting Toomey认为中国以及所有东南亚的文化是带有集体主义的文化,其在Hofsted的权力距离维度理论中得分相当高。

中西面子观的差异

中西面子观的差异

中西面子观的差异【摘要】面子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中西文化对于面子的定义与涵盖内容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影响着交际中礼貌言语对于面子的协同。

了解不同文化在协同面子时所使用的礼貌原则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中西文化礼貌原则差异一、引言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礼貌时都注意到了面子问题。

而面子问题又是人们交往时彼此要考虑的社会因素。

人们不仅要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 还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面子不受损害。

面子是人们交际中的心理现实,而维护面子是言语交际的最终目的,并且是普遍的语言现象。

但是,两种语言对面子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地协同交际双方的面子却不无差异。

二、中国的“面子观”与西方的面子理论1.中国的“面子观”虽然脸面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给脸面下个定义却非易事,其中广受引用的定义是由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提出的。

他认为面子是一种社会性的东西,个人的尊严将从适当的行为及社会赞许中获得。

“失去面子”则是由于不能遵照行为法则,以至于在别人看来出处于不利地位。

在中国,面子是调节和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则。

面子行为就是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

中国人为了面子,一般不会轻易地拒绝他人的请求,即使是一时不能满足他人的请求,也会采取其他一些不久或补偿性的行为。

这样,就达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虽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但中国人对“面子”的爱护,“面子”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确是无与伦比的,“面子”时常支配和调节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2.西方的面子理论在西方,面子的概念最早是由Erving Goffman 提出来的。

他将面子定义为一个人积极正面社会价值。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社会人,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交际,在交际过程中, 面子就表现为个体拥有的社会形象。

后来Brown 和Levinson把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的个人自我形象。

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在交际活动中,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中美面子观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启示

中美面子观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启示

中美面子观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面子观,作为一种深深根植于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的现象,对人们的日常交往和互动行为产生着深远影响。

尤其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面子观的差异往往成为导致误解和冲突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中美两国面子观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影响和启示。

我们将首先定义并阐述中美两国各自的面子观内涵,然后对比两者的异同,最后讨论这些差异在商务谈判中的实际应用和应对策略。

我们将分别概述中国和美国的面子观。

中国面子观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尊严和声誉,与个人品德、行为及他人的评价紧密相连。

而美国的面子观则更多基于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重视个人权利和自由,面子往往与个人能力和成就相关。

我们将对比分析中美面子观的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但不限于对面子概念的理解、面子的获取和维护方式、以及面子受损时的反应等方面。

理解这些差异对于避免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误解和冲突至关重要。

我们将探讨中美面子观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启示。

通过了解和尊重对方的面子观,谈判者可以更好地建立信任、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商。

我们也将提出一些具体的策略和建议,帮助谈判者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更好地处理面子问题,以实现双赢的结果。

二、中美面子观的差异面子,这一在社会交往中极为重要的文化元素,在中美两国文化中具有截然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往往与个人荣誉、社会地位及人际关系紧密相连,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资产。

它不仅仅关乎个体的自尊,更涉及到家族、亲友乃至整个社区的荣誉。

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往往会采取各种策略来维护或增加自己的面子,比如通过送礼、请客、称赞他人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慷慨大方和社交能力。

在商务谈判中,这种面子观念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往往更注重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希望通过长期的合作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从而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中的面子观念则相对淡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面子观”研究综述众所周知, 中国人以“爱面子”、“要面子”而著称。

汉语中与“面子”相关的词语有: 脸面、颜面、丢脸、翻脸、赏脸、给脸、丢面子、顾面子、争面子、要面子、给面子、留面子、面子上过得去/过不去、面子大/小、事情办得体面/不体面、没脸见人、有嘴有脸、脸上贴金、脸上下不来、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还看主人面、死要面子活受罪等等。

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女士用语义分析的方法首先对“脸”和“面子”进行了研究。

金耀基把“面子”分为“社会性的面”和“道德性的面”。

“社会性的面”与西方“耻”( Shame) 的概念相联系。

“道德性的面”与西方“罪”(Guilt) 的概念相联系。

香港心理学家何有晖把“面子”定义为: 个人由于地位和贡献而从他人那里获取到的尊重和顺从。

大陆学者翟学伟把社会上的各色人等分为四类: 第一类: 有脸、有面子。

第二类: 有脸、没面子。

第三类: 没脸、没面子。

第四类: 没脸、有面子。

毕继万(1996) 进行了“礼貌”的文化特征研究。

徐盛桓( 1992) 在外语学刊上发表了《礼貌原则新拟》一文。

Mao给中国的面子和脸分别定义如下: Miànzi stands for p restige or reputation; Liǎn refers tothe respect of the group for a man with a good moral reputation(Mao, 1994: 57) 北京大学的顾曰国先生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中国人日常交际的特点, 提出了汉语言文化交流中的4 个方面的礼貌特征: 尊敬、谦虚、热情、文雅( respectfulness, modesty, attitudinal warmth and re2finement) 。

同时借鉴Leech的礼貌6原则, 总结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礼貌5准则: 贬己尊人准则( The Self - denigra2tion \ dep reciation Maxim) , 指谈及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 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务时要“抬”、要“尊”; 称呼准则( The AddressMax2im) , 指人们出自礼貌, 在相互称呼时仍按“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文雅准则( Refinement Maxim) , 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 求同准则(Accordance\ ConsistencyMaxim) 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 和德、言、行准则(Virtue, Speech and BehaviorMaxim) , 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尽量增大他人的益处; 在言辞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 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这几点准则在下面这个例子中有所体现, 例如两位教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的对话:As is known to all, the Chinese "AiMianZi", "hadn" and celebrated.Chinese and "face" related words: faces and facial and shameful,Over face, to face, attendance, their face, for now, face, hadn,To lose face, a face, of face ok/pass, face big/small,Things have decent/no decent, small, has a mouth, face the effrontery to stickGold, face doesn't go down, don't watch SengMian see FoMian, dozen dog also see master face,Respectable life and so on. Chinese anthropologists HuXianJin lady with semanticsAnalysis method of first "face" and "face". JinYaoAnd the "face" into "social face" and "moral face"."Social face" and the western "Shame" (Sham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concept."Ethical face" and the western "sin" (Guilt)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concept. sweetPort psychologists have across what the "face" defined as: personal because status and Contributions from others to respect and obedience. Mainland ZhaiXue scholars"The social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eople as divided into four classes: the first kind: face, a faceThe son. The second type: face, no face. Third class:'t dare, didn't face.Iv:'t dare, have a face. Finish after all (1996) made a "polite"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research. XuChengHuan (1992) in foreign language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new plans to "a cent. Mao to China's face and face were definedAs follows: Mianzi stands for p restige or reputation; Li ǎn refers toThe respect of the group for a man with a good moral reputation(Mao, 1994:57) of the university of Beijing regard Mr Kingdom yue according to Chinese calendarShiWenHua background and Chinese daily communic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exchanges of four polite characteristics: respect, humility, enthusiasm,Elegant (respectfulness, modesty, attitudinal warmth and re2Fin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ite Leech reference principle 6, and summarizes the suit The situation of polite 5 standards kingdom: would have honour people standards (TheSelf-denigra2Tion \ dep reciation Maxim), refers to his related to oneself or talk aboutWhen things to "down" and a "modest"; "Refers to the listener or with the listener linked Affairs to "carry" and a "respects"; Call standards (The AddressMax2Im), to show people from polite, in mutual call still press "go up and down, expensiveHis base, "other traditional to reflect the soci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Elegant standards (Refinement Maxim), speak and decorous, gentle,Is considered to be polite, "educated"; Seek the common standards (Accordance\ ConsistencyMaxim) is to see the person's identity and status in society to protectThe match, talk to both sides in harmony; And Germany, say, and do criteria(Virtue, Speech and BehaviorMaxim), in up to motivesReduction of the others pays the price, try to increase the profit of the others; In the words As far as possible on the people give to exaggerate their own benefits, says as far as possible the small pay out your generationPrice. This some principles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 reflected, such as twoProfessor in a conference of dialogue:A: 您贵姓?B: 免贵姓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