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 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
到父系氏族公社后期,教养的责任也就落在
父母身上。儿童的家庭教育替代了儿童社会公育。
• (二)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儿童教育是无所谓学前与学龄的划分的。 史书记载,夏代学校叫“序”。 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
•
三、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古代学前宫廷教育:
(一)君主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保傅制度 (三)“三母”制度
•
•
第四节
古代的胎教
•1、识记:胎教的内容与方法 •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 •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
• •
第四节
古代的胎教
一、胎教的实施与演进 (一)、早期胎教的实施 1、《列女传》的记载 2、《新书.胎教》的记载 3、《韩诗外传》的记载 4、《青史氏之记》的记载
•
(五)早期的知识教育 1、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识记) (1)语言教育
• •
• •
• •
(2)识字教育
(3)计算 (4)自然常识
•
•
(五)早期的知识教育
•2、神童教育:
• • 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良好 的严格的家庭教育的儿童,便被培养成 “幼慧”儿童或“神童”。历代朝廷都非 常重视. • 出类拔萃的早慧儿童,采取措施,对 神童加以选拔任用。
•对封建社会胎教的评价(识记)
• • 1、限于科学认识水平的低下,特 别是对胎儿生理心理发育缺乏系统的 科学研究,因此胎教理论和措施中有 不少非科学的东西。 •
•对封建社会胎教的评价:(识记)
•
学前教育史1.ppt
学前教育史
主讲人:黄丽衡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前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当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时候,原始社会 产生了。为了使人类社会能够生存延续, 人类必须实现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因此, 抚养后代、保证婴学前儿童存活与生长的 教育就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初的学前教 育。
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 ⒋培养诱导
❖ 王阳明对于儿童教育,提出了培养诱导等方 法,这与专门教书背书的记诵教学方法是有 区别的,他在这种方法论中,提出了他的 “儿童心理”的见解。教学必须注意启发诱 导。作为教学方法,这较之拘束防范和体罚 威迫要好得多,而且也注意到儿童的年龄特 点。
❖ 第三类是历史教材与历史故事书。
❖ 这类教材在过去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要 求是用历史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充 实并说明封建伦常道德。同时也使儿童从幼 时便记得许多典故,扩大儿童的历史知识, 从此中亦可以吸取经验并以历史人物作为榜 样。 主要代表作有《五言鉴》。
❖ 第四类是专讲名物的(近于自然常识)教材。
二、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财产出现, 人类社会进入了有阶级的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教育也就出现了与原始社会不同的 情况。
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专人教育, 以便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未来的统治者和官吏。 同时他们毫不容情地剥夺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 权利,只允许他们跟随父母学习各种劳动知识 和技能。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出现了。
学前教育史(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学前教育史(新中国成立--)
参考书目
1. 何晓夏等《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唐淑、钟昭华主编《中国学前教育史》,人民教 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
(一)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1. 教儿宜早 2. 教子义方 3. 信而勿诳 4. 潜移默化 5. 量资循序 6. 有教有爱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游戏、讲故事、体罚
一、宫廷儿童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主要对象:处于学前年龄的王子 教师:德高望重的官员 《世子法》 二、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宫廷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 1. 巩固政治统治 2. 加强早期教育 三、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一)保傅制度 (二)三母制度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2生活习俗教育3原始的宗教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5军事训练二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原始社会从氏族公社时期进入氏族联盟时期出现了对儿童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和场所庠是学校的萌芽和雏形阶段
课程目的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思 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理请学 科内容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
学习内容
横向: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
纵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三大部分)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二)胎教的方法 1.监督法 2.小劳法 3.瘦身法
第二节 古代的家庭教育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和 作用
(一)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学而优则仕
(二)齐家治国的基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子生之初。
曾子杀猪
礼让
为善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2.生活常规 教育
身体保健
若要小儿安,常 带三分饥与寒。
礼仪常规(幼仪或童子礼)
卫生习惯
(童子)立必正 方,不倾听P18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幼儿故事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 3.文化知识 教育 识字教育
歌舞游戏
(三)光耀门楣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当灾,全家遭殃。
文本
三、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内容
你认为古代家庭可能教什么?
“香九龄,能温席”二 十四孝
1.思想品德教 育
孝悌:古代道德的根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崇俭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诚信
立志Leabharlann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幼儿诗歌
秦李斯《仓颉篇》 宋史游《急就篇》 王应麟《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 文》《四书》
夫婴儿相与戏也, 以尘为饭,以涂 为羮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二)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
1.及早施教,蒙以养正 未发之谓蒙,以纯一未发之蒙而养其正,乃作圣之功也。 慎则师友,慎择环境 2.循序渐进 3.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严格要求 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1.原始社会学前教育概述
前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原 始 社 会 学 前 教 育
母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学前教育
2.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 2)教育的平等性 3)教育的原始性
第2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首陀罗:剥夺受教育权
2.古代印度的宗教教育
时间: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育的通称 任务:维系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形式:家庭教育为主 宗 教 教 育 佛教的幼儿教育
内容:佛教经典;道德品格教育; 言行举止训练 开始时间:3—5岁 内容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教育内容以《吠陀经》为主,教学方式是口耳相传,教育场所是家庭, 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古印度的学前教育是古代东方的典型代表。
1.古印度种姓的学前教育差异
婆罗门:接受完备的教育体系;3—5家庭教育;
古 印 度 种 姓 刹帝利 减少《吠陀经》学习数量,主要学习行业知识 吠舍
1)古埃及 1)古希腊 2)古希伯来 3)古印度 2)古罗马
2.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3.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昆体良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古埃及社会背景 2.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学 前 教 育 学 校 宫廷学校
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1-7章
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1-7章第1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一、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生产劳动教育。
如简单的劳动工具制造、取火技术等。
生活习俗教育。
如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尊敬长辈等。
原始宗教教育。
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中,儿童受到原始宗教的熏陶。
原始艺术教育。
如歌舞、绘制、雕刻等。
体格和军事训练。
儿童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习用弓箭等。
二、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
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阶级,政治和经济的分配人人平等。
第二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母系大家庭,经济基础是原始公有制,实行共产制家庭经济,一对配偶的个体家庭尚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存于母系家庭公社,公社中所有成员,共同劳动,平分财富。
抚养孩子是公社的责任,对儿童实行的是公养公教。
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这个时期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学前教育计划古代没有严格的按年龄分期与知识深浅划分阶段的学校教育体系,只有小学与大学的划分,小学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只有民间自办的小学或宫廷办的宫廷小学,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不一。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我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的主要经验是: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三)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礼教是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核心。
尊长敬上,是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的最重要的内容。
(四)幼儿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培养志向:树立志向,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得成长方向,它会成为一个动力,时时鼓励和鞭策孩子,使其为之奋斗。
教以孝娣:孝,是指敬重长辈;娣,指友爱兄弟。
孝娣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勤俭耐劳:喜欢节俭,切勿奢华,这是古代家庭对后代的普遍要求。
学前教育史
宋代时候保傅之官变成虚名
三、“备三母”制
在后宫内,挑选适宜的女子来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的事务, 设有专职,叫“备三母”制。
子师:行为规范教育 慈母:衣食及生活供给 保姆:居室的安置和料理
第二章 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贾谊论早期教育
一、贾谊的生平与简介
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 文学家。20余岁荐于汉文帝,做 太中大夫,因遭谗言被贬长沙。 后为梁怀王之太傅,因怀王不幸 坠马身亡,谊抑郁而终,时年33 岁。
二、主要的教育思想
1、提倡及早施教(幼儿期是最佳时期)
《青史氏之记》怀胎七月搬到“篓室”居住,音乐 、食物
二、古代胎教的发展前进
汉代:胎教的目的:“正礼”。孕妇生活中的一切 内容都应该符合“礼”的规范。
刘向,“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
西晋:张华《博物志》,胎教的目的:贤明、端正 、寿考。胎教可决定胎儿的性别,“妇人妊娠,未
满三月,著婿衣冠,平旦,左遶井三匝,详观影而去,勿 反顾,勿令人知见,必生男。”
一、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
1、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客观需要 2、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 3、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基本师资条件 4、古代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科学知识基础 终上所述,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
二、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发达的原因
1、家庭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学前教育全部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2、古代家庭教育的发达是由古代家庭所处的特殊的
始于3600年前的周文王之母太任 刘向《列女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
出敖言,能以胎教。”
贾谊,《新书.胎教》“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 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詈 ,胎教之谓也。”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二章
二、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一)汉代胎教学说 的形成
儒家思想的影响
贾谊:是西汉的政治家、保傅教育家。
胎教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A、父母选择配偶是胎教首要的根本问题。 B、进行正礼的胎教 C、安排诸师官对孕妇及胎儿进行调教。
评价:贡献在于把前人零星的胎教学说汇 总起来,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胎教学说, 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胎教学说的 人。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慈幼观念及实施
第一节 慈幼观念的产生及古代儿童的社会 公育
一、慈幼观念的产生 “人不读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二、古代儿童社会公育机构 ◆最早的儿童学校——庠。
三、古代儿童社会公育的主要特征
◆内容简单、多样
古代儿童社会公育的内容 (P5) 1.生产劳动教育 2.道德教育(生活习俗教育) 3.宗教教育 4.艺术教育 5.军事教育
◆没有专门场所和教师 ◆言传身教
第二节慈幼观念的发展、政令与 机构
一、慈幼观念的发展、慈幼政令措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 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 缘关系的小孩。主要是出于政治统治与发展的需要。作用:慈幼 之政客观上保护婴幼儿健康
2、概念: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列自成的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发生作用, 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展。(P13)
3、西周在宫廷中已施行胎教。
第一节 胎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是胎教的策源地之一
最早在西周时期(王室)。
“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 教。” ——《烈女传》
第1节:【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上传课件)
学前教育史XUEQIANJIAOYUSHI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二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三部分 清末的学前教育第四部分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五部分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六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七部分 古代东方国家及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八部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部分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十部分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课程框架介绍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1.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2.古代的胎教3.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4.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慈幼:爱护幼小者。
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演变:原始氏族社会中,儿童就得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抚养和爱护。
实行“罐葬”。
私有制社会慈幼观念表现为政治举措。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
春秋末年鼓励妇女生育,保护幼儿。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
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
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1662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慈幼礼俗:(1)“试儿”:“试儿”或称“试晬”“试周”和“抓周”,始见于魏晋南北朝。
(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儿童的命名仪式。
“吐情”: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胎教的作用:(1)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2)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3)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
骂,胎教之谓也。”《韩诗外传》记载,孟子母亲怀
孕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 《表史氏之记》中则记载了母亲怀孕时的外部约束。
13
第二节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 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2、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童教育也仅 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学前教育史
教材: 《学前教育史》 主编:周玉衡 范喜庆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授课班级:2012学前教育(1)班 授课教师:熊明 授课学时:32
蒙台梭利:儿童只有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 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 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如果不坚持 这条原则,那么今后的教育只能使人更深地陷入到 无穷的混乱中。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 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 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 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 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2、张世华:中国传统家庭幼儿德育思想刍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8
4、儒家思想规范和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17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阅读文献:
Part 1
1、李定开: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方法及其现实价值,《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徐仪明,《略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德育思想》,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年1期。 4、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浙江学刊,2005年1期。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第二章
三、胎教的实施
(一)胎教的实施
中国胎教始于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列女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 色,耳不听邪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 ,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之一而识百。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文王的孙子成王的母亲在怀成王时也实施过胎教,贾谊在《新书·胎教》中曾 说:“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 之谓也。”由此也可以看出实施胎教是西周王室的传统。 《青史氏之记》:“古者胎教之道,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室,太师持铜而御 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太卜持蓍龟而御堂下,诸官皆以其职御於门内。比 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抚乐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 太宰荷斗而不敢煎调,而曰:‘不敢以侍王太子’”。
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一)中国教育的起源
考古研究表明,中国的原始社会经过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万年前~5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是教育的起源时期。 第二阶段:5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氏族公社时期,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 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其中母系氏族时期是教育的发展阶段,在父系氏族公社 末期出现了教育机构的萌芽 三种主要的教育起源论观点: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教育产生的基础是生存竞争。 2.心理起源论: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角度出发,认为教育产生的基础是儿童 对成人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 人类身心发展的需要。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主讲人:汪磊
教材:刘艳华主编的《中国学前教育史》,由光明日报 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共十一章: 一、历史发展篇:包括六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各个不同 历史时期的学前教育实施和发展的特点。 二、历史专题篇:包括三章的内容,有女子教育与幼儿 师资、儿童游戏、育儿民俗研究三个专题。 三、历史人物篇:包括两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中国古代 和近代的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1. 教育的形式:社会公养公育。
2.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年长一代把劳动技能和社会经验传授给儿童。
(2)思想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3.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成均和庠庠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4.教育形态:自然形态的教育。
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1.教育形式:宫廷学前教育2.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礼记。
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礼记。
内则》中记载的是西周王公贵族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的学前教育计划。
已经形成按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计划。
《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3.宫廷学前教育:(1)概念:宫廷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以处于学龄前的世子为教养的对象,由朝廷委任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教师,在宫廷内实施的教育。
它包括实施与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和实施与各诸侯王宫内的学前教育。
(2)保傅之教与乳保之育:①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早在殷商时期就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
设“三公”、“三少”。
“三公”指太保太傅太师,三公对太子实施教育时有明确的分工,其中,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徳义;师,道之教训。
保其身体,负责身体的教育;傅之徳义,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三少”指少师、少傅、少保,他们时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②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设“三母”即子师、慈母、保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姆,安其寝处者。
总之,她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和日常起居的料理。
最新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精品课件
【2016年4月真题】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 的浅近知识蒙养教材的是 A.《千字文》 B.《三字经》 C.《百家姓》 D.《兔园册府》 【2016年4月真题】“华容道”属于 A.娱乐游戏 B.戏弄游戏 C.生活游戏 D.智力游戏 【2016年10月真题】下列属于王筠的蒙学教育著作(zhùzuò)是 A.《文字蒙求》 B.《幼训》 C.《蒙童须知》 D.《小学》
第十三页,共44页。
第三节 古代(gǔdài)家庭的学前教 育
四、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以身示教 2.因材施教 3.重视环境(huánjìng)陶冶 4.爱与教相结合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第十四页,共44页。
第三节 古代家庭(jiātíng)的学前 教育
【2017年4月真题】 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儿童早 期教育的目的就是() A. 不为力事 B. 正本慎始 C. 忠孝仁义 D. 光宗耀祖
学前教育(xuéqiánjiàoyù)史
第一页,共44页。
一、教材构成: 1.学前教育史自学考试大纲(dàgāng)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2.学前教育史
第二页,共44页。
二、内容(nèiróng) 构成:
上篇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sīxiǎng) 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五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sīxiǎng)与实践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 育
A.父母威严而有慈 B. 对子女一视同仁
C.无教而有爱
D. 与善人居
第三十一页,共44页。
第二章 古代(gǔdài)学前教育 思想
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二章 ppt课件
◆元明清时期,随着医学的分化,使得我 国胎教学说又有了一定的充实与提高。
第二节胎教的作用
良好的胎教能孕育出健康、少疾、长寿、 形貌端正的后代。(P16)
第三节 古代胎教的内容 ◆精神 (一)“目不观恶色” (二)“耳不听恶声” (三)“口不出恶言”
2、概念:指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 列自成的和外部的措施,用以对胎儿发生作用, 使胎儿得到良好的发展。(P13)
3、西周在宫廷中已施行胎教。
第一节 胎教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是胎教的策源地之一
最早在西周时期(王室)。
“目不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 教。” ——《烈女传》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 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新书·胎教》
二、慈幼观念的发展与家庭教育
发展方向:1、强国、治国;2、家庭教育私有制产生, “公养公育”→→→“个亲其子”
三、慈幼与禁溺女婴
重男轻女观念,政令保护女婴 措施:受罚;奖励收养 溺婴原因:1.计产育子,直接发硬了人口增长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害怕多子分家 3.人丁税荷重,不堪承受。由于福建历史上多数朝代都有重税现 象,所以,负担不起税收一直是产生溺婴的重要原因。 4.害怕厚嫁破产,中国历史上有句谚语,“盗不过五女之门”, 是说女儿养多了家要穷,连盗贼都不愿意光顾。
◆饮食 ◆环境 (一)“居处简静” (二)“行坐端严” (三)“避寒暑” (四)“劳逸结合” ◆起居与生活习惯
三、评价 ◆古代胎教的经验: 第一,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1-5章(下编)
学前教育史考纲整理1-5章(下编)第1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二、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实行公养公育三、史前社会分4个时期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军事民主制四、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内容之一是劳动技能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儿童从幼年开始就从旁观察成年人生产劳动过程,从中探询劳动技能,并在游戏中模仿联系。
五、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内容之一是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社会的道德观念的养成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实行的是公养公育制度。
培养儿童尊敬长辈,遵守礼法,具有氏族部落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
六、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内容之一是简单的军事体育训练军事体育训练尤其在军事民主制时期,孩子从小就习弄弓箭、学射鸟兔等,通常在三、四岁时,就练习打猎,稍大一点时儿童还组织小队,练习作战或进行宿营游戏等。
七、幼儿教育内容之一是原始宗教、歌唱、舞蹈等其他原始社会幼儿教育除以上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以外,其他还有宗教、审美、唱歌、游戏、舞蹈等也占有一地位。
八、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1)特征:1. 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它随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2. 幼儿教育公养公育,民主平等;3. 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4. 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十分简陋。
(2)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相应的社会性质、家庭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九、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之一是示范与讲解示范与讲解这种长辈的言传身教、启发诱导是史前社会对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十、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之一是观察与模仿观察与模仿让儿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过程中观察、模仿长辈的言行举止,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的知识和生活出世经验。
十一、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之一是奖励与批评奖励与批评对儿童的奖励,赞誉及批评、警告等作为激励机制,以便诱发儿童积极向上和克服不良之举。
十二、史前社会的教育方法是以人为师,能者为师,以老带小进行十三、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特征与社会特征相一致在史前社会末期,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氏族社会制度逐步解体,私有制开始萌芽,出现了少数特权任务,这些人在占有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占有精神财富,从而也就改变了人人享有教育权的局面,专门致力于脑力活动的人逐步增多,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紧结合的方式开始发生转变,一种新的社会、教育制度和幼儿教育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第一章_学前教育史导论
教之以善(行为规范的教育) 知其嗜欲(衣食及其生活所需 安其居处(居室的安置料理)
、 古 代 胎 教 的 实 施
• 太任自妊娠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 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西周文王之母善以 胎教。中国最早实 施胎教的记载。
3
• 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 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骂。
第三节:中国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
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一)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二)齐家治国的基础 (三)光耀门楣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 1、礼仪常规的训练 礼:童子礼 ,姿态训练,尊老敬长 2、卫生习惯
(二)初步的道德教育
1、孝悌 2、崇俭 3、诚信 4、为善
4、通过国学对孩子进行品格塑造与熏陶
心理学专家孟海兰指出:“现在孩子表现出的自私, 做事极端化,唯我独尊,没责任感,好逸恶劳等 不健康人格倾向越来越引起注意。早期教育对人 格形成非常重要,国学教育应体现这种针对性。 从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对他们进行灌输。”国学中 所蕴藏着的道德教化力量,是我们提倡在幼儿园 实施国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国学教育有 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品格塑造与熏陶,当然是其 题中应有之义;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化” 而用之,切忌僵化和说教。
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 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 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 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 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 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 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 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三、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内容
1.伦理纲常教育 2.立志教育-孟子提出 3.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4.爱国主义教育 (二)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基本内容 “幼仪”:谦让有礼、行止有方、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四、家庭学前教育的原则 1.以身示教 2.因材施教 3.重视环境陶冶 4.爱与教相结合 5.重视趣味性的原则 6.“知子”与“均爱”的原则
(三)补充 1907年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清末学
前教育体质在形式上得到完善。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1.端方创办的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2.张之洞制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3.公办的还有京师第一蒙养院、湖南蒙养院、杭州女子学堂、 江苏旅宁第一女子附设幼稚园。 4.私立蒙养院最大的有上海的务本女塾附设幼稚园、天津严 氏蒙养院。
【2015年10月真题】宋代问世的经典蒙学读物是 A.《千字文》 B.《三字经》 C.《文字蒙求》 D.《幼训》
【2015年10月真题】“拼图”属于古代幼儿启蒙活动的 A. 娱乐游戏 B.戏弄游戏 C.生活游戏 D.智力游戏
【2016年4月真题】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 、博物等的浅近知识蒙养教材的是 A.《千字文》 B.《三字经》 C.《百家姓》 D.《兔园册府》
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胎教作为一种理论最初形成于两汉。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
二、胎教的内容及评价
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2016年4月真题】简述中 国古代胎教的主要内容。
3.注意环境的影响
居处简静 行坐端严 避寒暑 劳逸以节
评价:1.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应用科学。与中国古代教 育思想中的“禁于未发之谓豫”和医学讲究的额“防范于未然”相一致, 二者结合构成古代胎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朱熹,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幼儿教育的著 述有《童蒙须知》\《小学》。
《小学》,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 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
1.注重胎教 2.重视乳母之教 3.善从师,慎择友 4.提倡由浅入深的启发教育原则 【2017年4月真题】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三、慈幼与学校的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四、慈幼机构
1.邸舍---最早 2.慈幼局 3.举子局 4.育婴堂 5.及幼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保幼与教育合二为一。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2015年4月真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提出者是() A.勾践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一、蒙养教育的含义 是一种介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一种特
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二、蒙养教育的目的 “蒙以养正”--《周易・蒙卦》 三、蒙养教育的内容 1.培养完善其道德品质 2.保养性真 3.打好文字基础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四、蒙养教育的方法
人物
代表作
教育方法
宋代:王宗传 《童溪易传》 开展越早,越能事半功倍
3.关注女学问题,认为发展女子教育是益国益民的好 事。
第三节 教会学堂
一、教会在华办学的目的:
1.从小开始培养优秀的基督教人才; 2.吸引更多民众信仰基督教,扩大社会基础; 3.基督教融入中国,便于支配中国。
二、教会学校
1.发展过程:前期-发展缓慢、规模小;后期-发展速度快, 并与中国教育现实想联系。
3.鼓励儿童读书进取、培养意志。《劝学》 4.启发儿童智慧的故事传说。 5.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浅近知识。《兔园册府》 6.结合歌舞进行陶冶性情。《神童诗》《幼学歌》 7.有关性理大义。朱熹的《小学》
*专门针对儿童启蒙教育的需要编撰的蒙学教材,最早 出现在西晋,是西晋史学家束皙编撰的《发蒙记》。
2.办学程度低:贫困人家的子弟,具有慈善性质。 3.教学内容:早期粗浅,后期丰富。
【2015年4月】 1.清末学制提出蒙养院保育内容,除了游戏、歌谣、谈话
1.论身心统一 2.论小儿禀性 3.论优生 4.论在活动中学习【2015年10月真题】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至隋唐期间,著述甚 多,现仅存《颜氏家训》。
1.注重家庭教育 2.提倡及早施教 3.主张严而有慈 4.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2015年4月真题】 【2016年10月真题】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2017年4月真题】 从齐家治国这个目的出发,古人儿童早 期教育的目的就是() A. 不为力事 B. 正本慎始 C. 忠孝仁义 D. 光宗耀祖
【2016年4月真题】古代家庭学前教育最主要的部分是() A.道德教育 B.礼仪教育 C.生活能力教育 D.文化教育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六、中国古代幼儿游戏遵循的原则【2015年3月真题】 1.崇尚礼乐 2.崇尚俭朴 3.崇尚正德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七、中国古代游戏种类 1.智力游戏:棋艺、拼图、七巧板、燕几图 包你迷、华容道 2.生活游戏 3.戏弄游戏:戏剧 大面舞
【2015年4月真题】下列属于崔学古的蒙学教育著作是 A.《文字蒙求》 B.《幼训》 C.《蒙童须知》 D.《小学》
学前教育史
一、教材构成: 1.学前教育史自学考试大纲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2.学前教育史
二、内容构成:
上篇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五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与实践 第六章 中华人思想
王守仁,号阳明。明朝人,主观唯心主义者,在南赣创办 许多“社学”,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说明儿童教育 的目的、内容、方法。
1.教育目的:“明人伦”,即懂得传统的儒家道德伦理。 【2016年4月真题】
2.循序渐进的教育主张 3.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 4.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5.主张陶冶教育 6.提倡广泛的教育内容:考德、习礼、歌诗、琴射等。
简单题 论述题
数量(个) 20 6 4 2
分值 20分 30分 24分 26分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4点)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2点)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4点)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6点)
第一节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一、慈幼观念的演变 1.原始社会普遍存在慈幼情感与观念,儿童得到全体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一节 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充,东汉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对幼儿 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系统的论述,只是散见于其哲学思想和 著作中。
2. 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参考现代科学原理予以分析鉴别。
第三节 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
一、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 正本慎始
二、《礼记・内则》分年教育的系统规划 1.“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2.“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 3.“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4.“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5.“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6.“九年,教之数日” 7.“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评价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百家姓》:宋代作品。集古今姓氏为四言韵语, 内容虽无文理,但文字押韵,便于诵读,且篇幅 简短,切于实用。深受民间乡塾与家庭欢迎。 【 2017年真题】
《千字文》:梁朝周兴嗣编撰。采用四言韵语, 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 的知识。【2015年真题】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清代:王筠
1.形象对比,将文字与实物结 《文字蒙求》 合;2.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3.言入于耳。
清代:崔学古 《幼训》
“爱养”、“为人师表”等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五、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1.道德伦理与礼仪规范。《弟子规》 2.初步的识字教育。“三百千”
《三字经》:南宋王应麟编写。全书采用三言韵语 的方式,内容涉及古代历史、典故、名言、人物等知识。 是一部博物知识教育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最 大、流传最广的经典蒙学读物。【2016年真题】
【2015.4真题】主张儿童教育目的就是“明人伦”的是() A.王充 B.颜之推 C.朱熹 D.王守仁
【2016.4真题】下面属于朱熹论述幼儿教育论著的是() A.《童蒙须知》 B.《文字蒙求》 C.《幼训》 D.《教童子法》
【2017.4真题】下列不属于颜之推所主张的教育孩子的观点的
是()
A.父母威严而有慈 B. 对子女一视同仁
下篇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七章 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 罗马学前教育 第八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 前教育 第九章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 实践 第十章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
三、考情分析 1.考试时间、试卷分值:150分钟 100分 2. 考试形式:闭卷 3. 考题及分值
考题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初 步形成
一、“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 实行的学制。
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一)标志 1904年 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二)内容 1.基本性质和构成形式:家教合一 3-7岁 2.师资问题:乳媪 3.保育的任务和内容: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C.无教而有爱
D. 与善人居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