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推进课程改革还存在的制约因素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然而,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缺乏统一的理念和目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理念和目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教育机构和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存在差异,导致改革的方向和效果不一致。
1.2 教师培训不足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目前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师培训的时间和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教师的需求,导致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面临困惑和挑战。
1.3 教材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当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彻底匹配。
有些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4 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但目前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2.1 建立统一的理念和目标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等多方参预,制定统一的课程改革理念和目标。
通过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形成共识,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为课程改革提供统一的指导。
2.2 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门可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培训内容应包括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经验分享。
2.3 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和教师参预教材的编写和更新工作,确保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匹配。
教材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量能力的培养。
2.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相结合。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的发掘,鼓励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当前,我国教育系统正在进行全面的课程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课程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量和解决。
1. 教材内容过于繁杂:目前的教材内容过多,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知识点,导致学习压力过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评价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真正的学习。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精简教材内容:对于过于繁杂的教材内容,我们可以进行精简,突出重点,减少学生的负担。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案例和实例,以及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验研究、项目制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3.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可以引入学科竞赛、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预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5.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为了顺利推进课程改革,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提供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匡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结语课程改革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解决课改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通过精简教材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我们可以逐步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材。
推进课程改革存在才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
中小学校长远程教育培训作业题:
谈谈当前本校(或本地区)推进课程改革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如何解决?(从本校的角度探讨)
★潮南区仙城中学陈再林
我校地处潮南区大南山麓偏僻,是一所农村普通高完中学,本校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制约因素,归类总结如下:
硬件方面:配套教学设施不全,全校2700多学生,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常规教学设施亟待改善。
软件方面:(1)教师缺乏切合课改要求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形成关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时刻影响着本校的教学质量。
(2)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底蕴比较薄弱,能较完整的上好一堂课,但是缺乏教育创新,缺乏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3)缺少优秀师资和专家引领。
一些优秀的教师跳槽,或者调到城区去。
(4)各科组听课活动中缺乏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
(5)学生素质还难以符合课改的基本要求。
(6)学校缺乏校际教学活动与交流。
解决措施:
(1)加大教学投入,完善基础教学设施。
(2)建立常规校际活动,促进教学交流。
(3)建立校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4)各科组教师定期根据教学需要举行校优质课比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5)科组教研活动定期展开,聚焦新课程,深入展开课堂教学研究(包括课前研究、学生
研究,课堂观察、课后研讨)。
(6)学校开展学期教师教研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制约我校课堂改革发展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制约我校课堂改革发展的因素及解决策略——从自身体会谈制约和策略铁山中学周小玲从2010年10月开始,铁山中学就开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校取得了一些课改的成果,比如学生的成绩有所上升,有如我校的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改善。
然而在这课改的路途中,我们是停停走走。
在上饶县三中观摩学习后回来。
我就在想,为什么三中能够一直成功的走下去,而我校的课改则是停停走走呢?我想制约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从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说,我认为制约我校课改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我校学校比较小,教师人数不多。
所以在集体备课中,不能真正的落实下去,一个年级的同学科教师最多也就是两个,每周能够真正坐到一起来研讨下周的上课内容比较不实际。
(二)我校资金不足,在课堂改革中,需要花费很大的费用在教师的培训,以及学生的奖励上。
而我校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最多只能落实到班级,而不能再全年级、全校甚至更大的范围表彰和激励学生。
(三)我校的各个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还没有实现真正为了课改而一起奋斗的氛围,似乎课改就只是一两个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
所以工作上的很多想法不能落实,许多工作不能及时的沟通。
(四)整个学校参与课改的教师比较少,或者说是缺乏统一的模式,和一个指导人物。
各位老师都在搞自己的课改,没有一个评价体系,不能正确的评价老师,激励老师。
因此教师课改失去了动力!(五)教师的主观意识不够清醒。
他们认为他们不进行课改,照样可以教出优秀的学生,而事实上确实有优秀的学生,只是前提是放弃了一部分勤学生。
(六)教师怕累,怕烦。
本人认为课改确实很烦,工作量增加了不少,要选择题目,制定导学案,批改学生的导学案等等让老师累了不少。
因此有的老师在尝试之后放弃了,又重新走老路。
针对以上因素我认为我校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1、统一教师的思想,让教师充分意识到课改是全国教育的必然形式。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然而,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1 教材选择问题在课程改革中,教材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存在着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一些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2 教学方法问题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视死记硬背、灌输式教学的问题。
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
1.3 评价体系问题课程改革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目前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教材选择方案针对教材选择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材库,包括理论教材、实践教材和应用教材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
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工作,以保证教材内容的质量和实用性。
2.2 教学方法方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可以推广探究式教学和项目化学习等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2.3 评价体系方案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实践评价、作品评价等。
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为学生的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三、结论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合理的教材选择、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程改革的效果。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课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目前,课程改革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导致各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不一致。
这使得课程改革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估,也难以形成持续的改进机制。
2. 教师培训不足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然而,目前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师培训的时间短、内容单一,无法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同时,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无法确保培训效果。
3. 学生负担过重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实际上,由于各科目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要求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
学生需要同时应对大量的学科内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建立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制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可以通过召开专家论坛、开展研究项目等方式,形成共识,并将其纳入相关政策文件中,以指导各地的课程改革实践。
2.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需要加强教师培训。
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化培训、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3. 优化课程设置和学习负担针对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和学习负担。
可以通过减少课程数量、优化课程内容、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 加强评估和监测为了评估课程改革的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和监测机制。
可以通过开展教育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学生和教师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近年来,课程改革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虽然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 教师培训不足: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在培训方面存在不足,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2. 教材选择不合理:部分教材内容过于繁杂,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符,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考试压力过大:课程改革应该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但是目前仍存在过多的考试和评价体系,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4. 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的学校在课程改革中得到了更多的资源支持,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1. 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教师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2. 优化教材内容: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调整,确保其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简化教材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3. 改革评价体系: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分依赖,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科竞赛、实践活动、课堂表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资源均衡分配:加大对资源匮乏地区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够获得公平的资源分配,提高教育公平性。
5. 引入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程改革提供支持,例如引入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6.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7. 建立专业团队:成立专门的课程改革团队,负责制定改革方案、监督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策略。
三、结论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材内容、改革评价体系、均衡资源分配、引入新技术、加强家校合作以及建立专业团队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随着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然而,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提出解决方案。
以下是课程改革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1.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课程改革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导致教师们在实施课程改革时存在困惑和不确定性。
2. 教师培训不足: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然而,目前教师培训的内容和质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
3. 学生负担过重: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4. 教材和资源不足:课程改革需要更新和优化教材和教学资源,但目前教材和资源的更新速度和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指导:制定统一的课程改革标准和指导文件,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
2. 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的内容和质量。
培训内容应包括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应对课程改革中的挑战和难点。
同时,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3. 减轻学生负担: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学生的学业负担和课外活动的合理安排。
同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减少对学生的过度评价和竞争。
4. 更新教材和资源:加大对教材和教学资源的研发和更新力度,确保其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同时,加强教材和资源的质量监控,确保其内容准确、科学、易于理解。
5. 加强评估和监测:建立健全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改革的措施和政策。
6. 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合作:鼓励学校与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参预课程改革,共同承担起推动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然而,课程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内容不合理:部份教材内容过于繁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缺乏实际应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为核心,注重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师资力量不足:部份教师在课程改革方面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无法及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二、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1. 优化教材内容:对现有教材进行精简和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加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案例和实例,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2. 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践操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预课堂互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预度。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升教学效果。
3.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估、作品展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4. 加强师资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使其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可以组织教师培训班、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等,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三、总结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通过优化教材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程改革的效果。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本校推进课程改革存在的制约因素
本校推进课程改革存在的制约因素无论争论多么激烈,也无论过程怎样曲折,新课改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广泛的认同。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校管理理念在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转变。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因素制约着新课改的推进,我校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一、观念问题。
新课改的根本宗旨是通过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但从社会到教师层面,认识上多有偏颇,尤其许多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思想引领实践,如果课改理念不能根植于教师头脑中,那么具体落实到实践上定会是“穿新鞋走老路”,走来走去,依旧原地踏步。
二、升学考试的制约。
升学考试是学校目前面临最大的竞争压力。
无论新课程怎么改,教学质量永远是人们关心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家长关注的唯一目标。
课改是一个长期、持久的实践活动,非一朝一夕能见成效。
这导致学校教学改革畏首畏尾,处处受制;教师课堂改革只做表面文章,“轰轰烈烈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应试教育”;教育评价犹抱琵琶半遮面,升学考试虽口号上淡化了,但实际上,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还在。
三、教师职业惰性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惰性对新课改的推进确实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制约。
一方面部分教师思想懒惰、安于现状;另一方面教师评价体系很难有硬性标准;加之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更上一层楼”的艰难。
诸多因素导致一些教师满足于教学现状,不思进取,对自身专业发展不感兴趣。
对于各种培训包括学校的校本培训虚与委蛇,人到心不到,培训的效果不佳。
许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力、态度和行为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我校教学设备陈旧,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至于实物投影仪,很多教师连见都没见过。
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教材,有些内容是需要借助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来展现的。
而且一方面,由于地方财政问题,对教师中一些应该兑现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得不到妥善落实,挫伤了教师的进取心,也影响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另一方面,教育经费不足,也导致科研立项、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步履维艰,课堂上的学生自主、合作、创新活动,有些只能是纸上谈兵。
推行新课改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推行新课改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一、国家推行的课程落实不到位
国家课程中的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我县从去年县教育工作召开以后对这些课程才重视起来,但也不尽人意。
县、镇学校相对较好,乡村学校较差。
主要原因是师资缺乏,硬件较差。
【解决办法:加大偏远地区教育投资,协调城乡师资力量】
二、教师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特别是乡村教师,非师范类院校教师,新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培训工作开展的不好,教师对课程标准,新理念把握不住,更不要说新课改理念。
甚至还出现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培训。
【解决办法:对教师培训引入评价机制】
三、教育评价体制有待改进
目前仍旧没有实行综合的、有效的评价体制。
这样一来,课改虽然轰轰烈烈但对教师来说仍是天际彩云。
【解决办法:改革“分数指挥棒”,使评价主体真正多元化。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然而,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 教师缺乏相关培训和支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能力,但不少教师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支持,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应对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2.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程改革往往会带来新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
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和各种考试,导致他们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
3. 评价方式单一:当前的课程改革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使得学生和教师都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培训,匡助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分享。
2. 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可以通过精简课程内容,减少考试次数和考试范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兴趣发展。
同时,学校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加综合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3. 推行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应更加多元化,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可以引入学科竞赛、课程项目、综合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
4.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参预者,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可以通过家长会议、家校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家长了解课程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匡助。
5. 倡导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学校应鼓励学生培养兴趣,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课外活动,匡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课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
一、教师培训不足1.1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许多教师在课程改革之前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1.2 缺乏教学方法的更新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缺乏积极性。
1.3 缺乏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育技术,但许多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了解不足。
解决方案:- 加强教师培训计划,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课程,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研讨会,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 建立教师在线培训平台,提供教育技术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过于繁杂2.1 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繁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缺乏跨学科整合课程内容缺乏跨学科整合,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3 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部分课程内容过时,无法及时跟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解决方案:- 优化课程设置,减少冗余内容,注重核心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教学。
- 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 定期更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和科技的最新发展,使课程内容更贴合现实需求。
三、评价体系不合理3.1 重视考试成绩现行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缺乏多样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3.3 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标准不明确,导致评价结果主观性较高,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解决方案:- 调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度依赖。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然而,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课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当前的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过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难以消化吸收。
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2.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部分课程改革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这使得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限制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3.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机械记忆和应试教育的倾向。
二、解决方案1.优化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过于繁杂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内容的精简和选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2.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了解决课程改革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的问题,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和社会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了解决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评价,例如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
4.加强师资培养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5.建立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为了确保课程改革的长期有效性,需要建立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
这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建立评估体系,加强与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持续跟踪和评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结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课程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不合理:部分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启发性和互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教师培训不足:部分教师在课程改革方面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无法有效应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4. 评价体系不合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偏重记忆和应试能力,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引入现实生活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 创新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的课程改革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经验分享。
4. 改革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6. 加强政策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课程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7. 建立监测机制:建立课程改革的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课程改革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当前,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量和解决。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学生无法获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
2.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各地教师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的教学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的配备水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2.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3. 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4.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5. 加强评估和监督: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结论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加强评估和监督等措施,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课程改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惟独不断完善课程改革,才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材,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问题描述当前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教学内容不合理:部分学科的教学内容过于繁杂,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效果不佳。
1.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应用,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3 教师培训不足:部分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对于新的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1.4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1 优化教学内容:对于过于繁杂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精简和优化,突出重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2 多元化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项目制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2.3 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4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相结合,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学科研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5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总结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完善评价体系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引言概述:课改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之一,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均衡、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培训不足、家校互动不畅、学生压力过大等五个方面,分析课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教育资源不均衡1.1 学校设施不足:一些学校设施老化,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
1.2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农村地区或者贫困地区的学校缺乏高质量的教师资源。
1.3 教学资源不平衡: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1.1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学校设施的投入,更新老化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2 建立师资培养机制: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1.3 均衡资源配置: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减少教育资源差距。
二、评价体系不完善2.1 单一评价指标:现行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考试压力过大:过多的考试和升学压力给学生造成为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2.3 缺乏全面评价:评价体系过于偏重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解决方案:2.1 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表现、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
2.2 减少考试次数:减少不必要的考试,提倡综合评价,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2.3 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兴趣、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培训不足3.1 教育理念滞后: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要求。
3.2 缺乏教学技能培训:一些教师缺乏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无法有效地应用新教育技术。
3.3 培训机制不健全:一些地区的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和方式不够灵便多样。
解决方案:3.1 提供专业培训: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论影响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应对建议
论影响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应对建议课程改革是针对学校课程加以改变,促成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的实现。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要勇于对课改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检讨,找出课改开展的制约因素,给出治疗良方。
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
在理念创新方面鼓励百家争鸣,以理论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
标签: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应对建议1.引言课程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随着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更加综合、更加均衡、更加可选的课程体系也将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2.影响课改的制约因素2.1教育教学观念陈旧。
虽说课程改革在很多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是只要到真实的课堂去考察一下,人们会发现,教育观念依然陈旧。
很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育者对课程的看法,对教学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没有能够跳出传统的藩篱,有时甚至比前人要落后得多。
中国百年之中有蔡元培,有陶行之,他们不拘一格、强化创造、注重情感的教育思想,把我们这些今人抛得远远的。
“不讲不放心”、“高难度大容量”、“要让学生达到既定的目标”、“记忆重于一切”、“回答问题与教师的一致才满意”等等,导致了教师似乎有讲不完的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在知识上大胆质疑,在动手上跃跃欲试,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学生成了书呆子。
2.2教师能力参差不齐。
实施课程改革,肯定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否则,无法进行所谓的课程改革。
纵观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最大的问题在于师资队伍差异太大,主要表现为:观念差异、水平差异、能力差异。
对课程改革,有的接受,有的拒绝,有的跃跃欲试,有的茫然失措,凭借这样的一群教师来推进课程改革,效果定不尽人意。
2.3辅助教学技术落后。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们的精神会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要实施有效的课程改革,仅仅凭借简单的辅助工具是不够的。
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套教材的时代早已过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决推进课程改革还存在的制约因素(2010-02-16 20:20:08)转载▼标签:教育课改新课程改革杂谈制约课改的因素: 1、教师观念和态度是影响当前课改深入进行的一大因素。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时还难以转变,新课程思想缺乏深入的了解,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穿新鞋走老路”,仍然在老课程的框架下进行思维,教学方式陈旧。
2、教育经费的短缺直接困挠着新课程的发展学校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得不到根本的改善,教学设施得不到改进,教学质量得不到改变,导致学校的教学办学效益低下。
配套设施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获取知识的空间。
3、师资匮乏,教师负担较重,无力研究新课程。
就学校的实际,大多数教师的课务比较繁重。
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精力主要用于应付备课、上课和其他的杂事,根本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学习课改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身心疲惫,无力去研究新课程改革。
说起课改表面上也都是应付上级检查。
5、教师工资还仍然很低,还不能提高教学积极性由于受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教师工资还仍然不能发放到位。
教师还仍然在温饱线上挣扎,也就无心去研究新课程改革。
6、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部分教师也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新课程改革的教材,和以前的教材相比,内容简单了,难度降低了,但知识的覆盖面广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知识的全面性、专业性以及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对教材不能理解作者的编写意图,只能应付而已。
针对以上阻碍课改的因素,我认为要这样解决: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对课改的认识。
从思想上转变,做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学生的师傅;转变教师的行为,新课程对教师素质和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做好学生学习的领路人。
2、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注重培训的实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培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助实践。
培训后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建立教师发展需求信息反馈,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激发农村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改革考试制度,改变评价机制;加强城乡教育交流,实施结对帮扶;降低教材要求,实行农村和城市分类实施; 4、解决师资匮乏和教师负担过重问题,加大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加快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步伐。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办学品位。
我认为学校合理布局调整,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是加快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这样办学规模了教育资源共享了,教师集中了解决了师资问题,一线教师的师资水平也就提高了,教师教学专业了;教师管理也可以集团化了;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集中了解决了投入不足问题。
只要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一切课程改革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作业6:当前推进课程改革存在的制约因素[ 2009-11-16 9:58:00 | By: sanrentongxing ]几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也进行了区域性探索。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效果甚微,许多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难以转变农村学校普遍师资不足,但并非简单的教师人数少,师资不均衡才是关键,学科只能以语文和数学为主,专职英语教师只能从语文、数学学科年轻教师转岗,其它学科更没有专职教师,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依旧根深蒂固。
学校克服困难尽量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但由于受到校情、学情差异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学习后,不能很好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有时不会灵活运用,一味模仿,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课程改革的主题---课程难以真正落实虽然我们通过行政推动、交流研讨、观摩评比等手段推进课改,但仍感觉到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等推进困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落实也不尽如人意。
一些教师仍将这类课程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重视程度等方面差强人意,对开发与实施这些课程缺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加之在目前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这些课程常被其他课程挤占,成为一种“弹性”课程。
三、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新课程实施中,评价是非常关键的。
虽然新课程明确提出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比以前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力争寻找学生的不同闪光点,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掌握好激励、赏识的“度”是很多教师的困惑。
评价教师的依然是学生的分数。
在目前情况下,综合素质评价难免有名无实,其效果也令人担忧。
为此,我们应面对困难,积极推进农村学校课改的实施。
1、加强校际交流。
强迫教师走出去,同时把外校教师请进来,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在校内树立典型。
发现积极上进的教师,创造一切条件,让其走出去,在公开课教学、论文等交流和评比中崭露头角,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做出榜样,以此带动校内教研的热情。
2、学校应主动承担起课程实施的重任,在学校层面把各科课程的落实全面纳入考核。
3、因地制宜,制订较合理的评价教师、学生的制度,引领教师进行课改,让教师的课改无后顾之忧。
影响课程设计的外部因素1.社会对课程的影响社会对课程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深刻的。
历史上最早的课程就是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社会发展对课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政治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3)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特色。
2.受教育者对课程的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例如,人们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应地组织课程内容,同时也注意到了各阶段的联系与衔接。
儿童本位的课程论甚至把儿童显示的经验作为课程的起点、中心,将儿童对课程的重要性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
3.知识对课程的影响知识对课程的影响久远、直接而深刻。
在教育中,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没有知识就无所谓课程,没有课程则无法使知识进入教育活动。
课程内容就是从人类历代积累的多样知识中精选出来的,课程内容的质和量都直接取决于人类文化知识的发展状况。
在各种各样的知识观的指导下,诞生了各种各样的课程观。
例如:建构的知识观,产生了建构的课程观;后现代的知识观,产生了后现代的课程观。
社会、受教育者和知识都是影响课程的基本外部因素,它们之间的协调作用,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框架结构。
在设计和组织课程的时候,偏废或轻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影响,都是行不通的。
试论课程设计的客观要求作者:刘启迪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554 更新时间:9/24/2005有人认为“学校的课程设计,无论怎样说都离不开社会需要,归根结底,要从社会需要出发,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注:《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 11期。
)。
认为社会需要是决定一切的东西,是课程设计的唯一依据。
但我国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制约课程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社会、知识和学生(注: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7—360页。
)。
社会需要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学生和知识也是制约课程设计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因素,社会需要并不能取代学生和知识对课程的制约作用。
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弄清社会需要的科学涵义,把握社会需要论与社会决定论的分野,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因素在课程设计中的关系,提高中小学课程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问题。
(一)社会需要的科学涵义根据本体论和价值论对社会有机结构的反映,社会需要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社会需要集中体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的需要,即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需要。
在各个历史时期,这三种社会因素对课程的共同需要主要体现在:1.对于培养新的劳动者和新的政治继承人的需要;2.对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3.对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
当然,社会因素对课程的需要具有不同的侧重面。
生产力同课程内容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有直接联系。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一定学校课程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课程内容中的社会科学部分主要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要求受教育者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
而当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时,课程内容迟早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又突出表现为一定社会的阶级、政党、集团等对教育所作的价值定向。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由于经济地位不同、政治主张各异、文化教养有别,而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因而课程内容也就不同。
课程的确定与发展受社会需要制约,主要指一定社会的居主导地位的阶级对一定学校课程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这就是社会对课程需要的本质涵义。
(二)社会需要论与社会决定论所谓社会决定论,就是“认为人的行为及其行为方式完全是由一个社会的文化与群体影响所决定的。
对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或地理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加考虑”(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42页。
)。
这种观点在课程思想上是以“社会中心说”的形式出现的,它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中心编制课程的理论”(注:《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69页。
)。
具体地说,社会中心(或本位)课程主张,课程必须凭借社会的分析取得目标和内容进行设计。
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信条是:学生是社会一分子,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个别差异之所以重要,不是为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而是为了社会行为更加有效,因此不宜过多强调个人自由。
社会中心课程设计有两个变种(注:黄政杰:《课程设计》,台湾东华书局1992年版,第125—133页。
)。
一是“社会适应”型。
主张由社会现状去寻找课程设计的目标。
美国的生计教育(Career Education)就是出于“学校乃是社会的代理机构”的观念,旨在使学生了解工作世界,逐渐养成受雇的态度与技能,成为“社会机器的螺丝钉”的课程设计。
二是“社会重塑”型。
主张将社会现实的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改造的工具”。
有人将这种课程选择称之为“工具”的课程。
不过,两者均依赖社会分析而非学科或学生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两者均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或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需要论与社会决定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都注意到课程设计要考虑社会因素,但它们强调的程度却不相同。
如果将社会需要抬得过高,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社会需要论就会变成社会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