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冷器参数

合集下载

中央空调系统冷热量计算表

中央空调系统冷热量计算表

2 SINKO )
461009.6 kcal/h 92.51029 t/h
1117.647 DF
气的湿球温度,而不知道相对 算”薄中出入口空气湿球温度, 0”;否则,添入出入 通过凑试法在“焓湿值计算” 湿球温度,添入本表中对应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入口空气干球温DB1 36 ℃ 入口空气湿球温WB2 24 ℃ 出口空气干球温DB2 22 ℃ 出口空气湿球温WB3 17 ℃ 入口空气湿φ 1 60 %R.H. 出口空气湿φ 2 60 %R.H. 入口空气ia1 94.68291 出口空气ia2 47.52343 入口水温tw1 7℃ 出口水温tw2 12 ℃ 水温上升WTR 5℃ 风速Uf 2 m/s 每排筋管数量n 42 排 水速Vw 1.699557 m/s 表冷器面积Af 有效边长EL 1.9 m2 1800 (page 131)
表冷器选型参数计算表(参page 132 SINKO )
风量QT 34214.4 m /h
3
1. 冷负荷qt= 537.8445 kW= 2.表冷器面积Af= 3.表冷器用水量W= vw= Vw= 4.换热系数Kf1= 换热系数Kf2= 5.排数: SHF= WSF= Δ tlm= 排数Row= 形式: 4.752 1541.838 3.399114 1.699557 800 840 m2 l/min= m/s (page 31) (page 32)
0.296865 1.900899 19.17031 10.19563 row 1700 X
说明: 如果知道出入口空气的湿球温度,而不知道相对 湿度,则在“焓湿值计算”薄中出入口空气湿球温度, 并在出入口空气相对湿度中添“0”;否则,添入出入 口空气相对湿度值,并通过凑试法在“焓湿值计算” 薄中得出出入口空气的湿球温度,添入本表中对应的 位置。

表冷器计算书【范本模板】

表冷器计算书【范本模板】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4。

667kg/s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

9/16。

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

26/46。

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17-16。

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

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105。

26-46.52)≈274。

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

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理论上可以使△Pw=21。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3600≈s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③空气进、出口焓值:㎏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 安全起见,设令:ω=s⊙要求Vy=~s,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表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 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s进行的计算表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并不明显。

表冷器的热工参数

表冷器的热工参数

为析湿系数。
=1,而且 越大,水分析出越多。Βιβλιοθήκη 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的热工参数
(2)表冷器的传热系数 表冷器传热系数的大小和表冷器结构、管外风速 水流速
以及析湿系数 有关。一般采用下列经验公式:
1 1 K m p n B A y
1
y
、管内
管内水流速一般取0.6-1.5m/s。
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的热工参数
(1)析湿系数
在用表冷器对空气进行减湿冷却处理时,既有显热交换又
有潜热交换(水分凝结),显热与潜热之和为全热。在空调工 程中通常把全热交换和显热交换的比值称为湿工况的析湿系数。
全热 h1 h2 显热 C P (t1 t 2 )
对于没有水分凝结的干工况, 因此称

表冷器的热工参数

表冷器的热工参数
1 1 K m p n B A y
1
y
、管内
管内水流速一般取0.6-1.5m/s。
全热 h1 h2 显热 C P (t1 t 2 )
对于没有水分凝结的干工况, 因此称
为析湿系数。
=1,而且 越大,水分析出越多。
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的热工参数
(2)表冷器的传热系数 表冷器传热系数的大小和表冷器结构、管外风速 水流速
以及析湿系数 有关。一般采用下列经验公式:
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的热工参数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的热工参数2表冷器的传热系数表冷器传热系数的大小和表冷器结构管外风速管内水流速以及析湿系数有关
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的热工参数(1)析湿系数在用表冷器对空气进行减湿冷却处理时,既有显热交换又
有潜热交换(水分凝结),显热与潜热之和为全热。在空调工 程中通常把全热交换和显热交换的比值称为湿工况的析湿系数。

9.52表冷器性能计算

9.52表冷器性能计算

m/s =
-1
1.373 56.97 (W/m2℃)
空气的定压比热 = 水量(kg/s)×水的比热
热交换效率系数ε 1' 需要的热交换效率系数ε 1 热平衡
= = = =
1-e-β (1-γ ) 1-γ e-β (1-γ ) t1-t2 t1-tw1 ε 1'-ε 1
=
水流量W
=
=
=
5.4
L/S
水流量m3/s = 0.81 水通断面积m2 全热冷量(KW) 111.87 析湿系数ξ = = 81.45 显热冷量(KW) + 1/(303.134ω 0.8)] 传热系数K = [1/(37.947 Vy0.464ξ 0.673) 表冷器能达到的热交换效率系数 传热系数(W/m2℃×散热面积(m2) 10044.55 = 传热单元数β = 析湿系数×风量(kg/s)×空气的定压比热 9248.21 水流速ω = 水当热比γ
(Pa) (KPa)
表冷器计算
序号: 已知参数: 1. 风量G— 20000 m3/h 2.全热冷量Q—111.87 kW 3.进口水温tw1— 7 ℃ 4.出口水温tw2—12 ℃ 计算: 空气出口参数 干球温度t2— 14.93 ℃ 湿球温度ts2— 14.04 ℃ 焓i2— 39.105 KJ/KG 型 号: 1520 5.空气进口参数 干球温度t1— 27.00 ℃ 湿球温度ts1— 19.50 ℃ 焓i1— 55.886 KJ/KG
表冷器参数 翅片型式— φ 9.52—波纹压花片 mm 片距— 1.95 4 排数— 50 面管数— 单排表冷器传热面积 : 44.1 m2 表面风速Vy = 风量(m3/s) 迎风面积(m2) 全热冷量KW 进出水温升℃ =

表冷器技术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表冷器技术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表冷器技术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的引言,用于简要介绍表冷器技术参数这个主题。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和基本概念,为读者对表冷器技术参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概述部分可以这样写:引言表冷器技术参数是在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在各种工业过程中,如化工、制冷、空调等行业中,表冷器技术参数被广泛应用。

它主要用于描述表冷器的性能指标和技术规格,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和评估合适的表冷器。

本文将对表冷器技术参数进行详细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实践中的表冷器。

在介绍表冷器技术参数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表冷器。

表冷器是一种用于冷却和凝结流体的热交换设备。

其主要结构包括冷凝器管束、换热管、冷凝器外壳等。

表冷器的性能指标和技术规格将直接影响其冷却效果、能耗和运行稳定性。

了解表冷器技术参数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通过合理选择技术参数,可以提高表冷器的热交换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因此,深入了解和掌握表冷器技术参数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接下来将对表冷器技术参数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介绍常见的表冷器技术参数,如热传输系数、总传热面积、传热效能等。

然后,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研究表冷器技术参数对表冷器性能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对表冷器技术参数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表冷器技术参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表冷器,在工程实践中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对于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都能有所帮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表冷器技术参数的背景和重要性。

而在文章结构的小节中,我们将说明本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最后,在目的小节中,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标和意义,以便读者了解我们撰写本文的动机和意图。

表冷器技术性能描述

表冷器技术性能描述

表冷器技术性能描述公司持巨资引进美国OAK公司生产的高速冲床、大型机械涨管机等自动化先进的生产设备,可生产国际上先进的双翻边的肋片,肋片片形有:V形+条缝及正弦波形、正弦波+桥形等多种不同片形的Φ16大管径的热交换器。

由于OAK 公司先进的肋片设计,加上肋片和肋管间独特的胀接工艺,保证了换热器肋片和肋管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大大强化了肋片和空气侧的换热.从而实现了极佳的热交换效果,保证了该种热交换器是目前国际上换热效率最高的热交换器之一。

一、表冷器性能及特点描述✧采用独特的换热器翅片形状及结构,由专用模具整体冲压制作的波纹翅片,在使传热效果显著提高的同时,表面不易积灰,也便于清洗,防止病菌在翅片上滋生;✧采用先进的清洗设备与技术,确保了换热器的表面清洁度,也确保换热器传热达到节能高效。

盘管采用紫铜管、防腐直波纹铝翅片经机械胀管而成。

✧采用独特的换热器水流程设计,保证合理的水流速及水侧流程与风侧冷量的平衡关系,充分发挥表冷器的换热能力。

✧选用无缝钢管做集管,在盘管集管最高处上设置有放气阀,排除换热器内运行初期残余空气,确保换热性能不受影响;✧在盘管集管最低处上设置排水口,避免换热器冻裂等,以确保机组冬、夏安全运行。

主要性能参数如下:换热管材料:紫铜管Φ16×0.35 翅片材料:铝箔0.18mm盘管翅片间距:3.2mm 盘管迎面风速:≤2.5m/s盘管空气压降:≤80pa 盘管试验压力:2.5Mpa盘管工作压力:1.6Mpa 盘管工作温度:进口7℃,出口12℃冷凝水盘:采用1.2mm厚钢板制成;☐在其外表面整体粘贴阻燃性闭孔式保温材料,保证其表面不凝露。

☐在冷凝水盘最低处设置排水口,确保水盘中不积水、不翻水。

排水口必须按要求安装水封。

☐设备配有上侧进风接口法兰和两侧送风风口。

接口法兰分别为500×600mm 和900×700mm。

二、表冷器的生产工艺本公司表冷器在OAK生产线上完成其工艺过程简述如下:三、主要原材料及产地注:表冷器的颜色根据用户的要求订做。

表冷器选型

表冷器选型

27.9 22 17.9 16.8 64.9 47.5 7 3.2 70623 10.2 23.541 409.6134 0.814 2 9.81
表冷器选型表 系统编号 AHU-1 空调器型号 JW40-4 迎风面积 Fy m^2 6.86 水通路面积 f m^2 0.00553 表冷器排深 N 排 4 每排传热面积 Ad m^2 44.50 迎面风速 Vy m/s 2 10 冷水流量 W kg / s 6.636 管内水流速 ω m/s 1.2 8 析湿系数 δ 1.72277 9 传热系数 K kcal/m^2*h*℃ 74.72 对数平均温差 △Tm ℃ 14.02635 需要的表冷器传热面积 m^2 F需 0.43423 传热单元数 β 0.64944 水当量比 γ 1.47317 实际热交换系数 ε1 0.33710 需要的热交换系数 ε1' 0.47847 冷水初温tw1 7.00 冷水终温tw2 11.00 空气阻力(湿工况) △Hs Pa 85.13 水阻力 △P KPa 17.83
1 2 3 4 5 6 7
已知条件(加热) 处理前空气干球温度 T1 ℃ 处理后空气干球温度 T2 ℃ 处理风量(体积流量) L m^3/ h 蒸汽压力 P Mpa 热水供水温度 Tw1 ℃ 处理风量(质量流量) G kg / h 需热量 Qr kcal / h 蒸汽量 D kg / h 蒸汽饱和温度 Tb ℃ 汽化热 r kcal / kg Qr与Qr'比较结果 F实与F需比较结果 热媒为蒸汽 Vγ与 Vγ'比较结果
器选型表(蒸汽) AHU-1 ZKJ10 1.04 0.56 0.004 2 32 4.006410256 8.928571429 64.34641618 129.4 226478.7941 26.24669574 1.219201088 10.05391175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mg=(14000×/3600≈s空气体积流量 qvg=14000/3600≈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③空气进、出口焓值:㎏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g2-ts2)/(tg1-ts1)=1-/≈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mg ×(h1-h2)×-≈(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表冷器

表冷器

盘管的选型计算书盘管的选型计算书盘管的选型计算书盘管的选型计算书一、AHU150901 1台风量18700m3/h 全新风外形B×H 1920×1710mm 夏季表冷进风参数tg=36.3℃ts=27.3℃额定冷量270KW 查i-d图进风焓i1=86KJ/kg 根据由Q=G×Δi 处理后空气焓i2= i1-GQ=86-2.1187003600270××=43 KJ/kg 查i-d图 处理后温度t2=16℃析湿系数§=)21(21ttcpii−− =)163.36(01.14386−×−=2.1 根据机组外形初定表冷器外形 长×高 1570×1334 净尺寸 33孔迎风面积Fy=1.57×1.334=2.09m2 迎面风速V y=FyG=09.2360016100×=2.14 m/s =)21(21ttcpii−− 干球效率Eg= )1(21tjttt−−α =)75.36(9.0175.36−×−=0.734 水当量比D=0.000289·fwFyV y.⋅⋅δ=435015.014.3)8.1~0.1(09.214.244.2000289.02××××××=0.51 0.28 传热单元数B=)11(1EgDEgtnD−−−=0.57 0.66 传热系数K=1.163·[8.088.1871622.0171.0266.521wvy+⋅ξ]-1 =77.789.7w/m2·℃W=1.0 1.8 m/s 需要散热面积F=kBgcp6.3⋅⋅ξ=( )66.057.07.897.77(6.32.11610001.144.2××××=224 299 m2 取安全系数1.15 则需要散热面积F需=258344 m2 如选用8排表冷器,则实际散热面积F实=1.57×0.8×35×8=352 m2>344 m2 所以选用8排表冷器合适二、AHU50902 1台风量16500m3/h 新风量3630m3/h 回风量2870m3/h 机组外形B×H1920×1710mm 夏季表冷进风参数tg=28.3℃ts=22.0℃额定冷量120KW 查i-d图进风焓i1=64KJ/kg 根据由Q=G×Δi 处理后空气焓i2= i1-GQ=64-2.1165003600120××=42 KJ/kg 查i-d图 处理后温度t2=16℃析湿系数§=)21(21ttcpii−− =)163.28(01.14264−×− =1.77 根据机组外形初定表冷器外形 长×高 1570×1334 净尺寸 35孔迎风面积Fy=1.57×1.334=2.09m2 迎面风速V y=FyG=09.2360016500×=2.19 m/s 干球效率Eg= )1(21tjttt−−α =)73.28(9.0163.28−×−=0.64 水当量比D=0.000289·fwFyV y.⋅⋅δ=435015.014.3)8.1~0.1(77.109.219.2000289.02××××××=0.38 0.21 传热单元数B=)11(1EgDEgtnD−−−=0.83 0.9 传热系数K=1.163·[8.088.1871622.0171.0266.521wvy+⋅ξ]-1 =68 77w/m2·℃W=1.0 1.8 m/s 需要散热面积F=kBgcp6.3⋅⋅ξ=( )9.0837.077~68(6.32.11650001.177.1××××=142 174m2 取安全系数1.15 则需要散热面积F需=164200m2 每米铜管散热面积约0.8m2 如取6排表冷器,则实际散热面积F实=1.57×0.8×35×6=264 m2>200 m2 所以选用6排表冷器合适三、AHU50903 1台风量49000m3/h 新风量3920m3/h 回风量45080m3/h 机组外形B×H 2540×2330mm 夏季表冷进风参数tg=27.0℃ts=21.0℃额定冷量250KW 查i-d图进风焓i1=60KJ/kg 根据由Q=G×Δi 处理后空气焓i2= i1-GQ=604-2.1490003600250××=45 KJ/kg 查i-d图 处理后温度t2=16.7℃析湿系数§=)21(21ttcpii−− =)7.1627(01.14560−×−=1.44 根据机组外形初定表冷器外形 长×高 2190×915 净尺寸 24孔两台迎风面积Fy=2.19×0.915×2=4.02m2 迎面风速V y=FyG=02.4360049000×=3.39 m/s 干球效率Eg= )1(21tjttt−−α =)727(94.07.1627−×−=0.55 水当量比D=0.000289·fwFyV y.⋅⋅δ=4224015.014.3)8.1~0.1(02.439.344.1000289.02×××××××=0.67 0.37 传热单元数B=)11(1EgDEgtnD−−−=0.97 1.1 传热系数K=1.163·[8.088.1871622.0171.0266.521wvy+⋅ξ]-1 =668 74w/m2·℃W=1.0 1.8 m/s 需要散热面积F=kBgcp6.3⋅⋅ξ=( ) 1.197.074~66(6.32.14900001.144.1××××=292 371m2 取安全系数1.15 则需要散热面积F需=336 427m2 每米铜管散热面积约0.8m2 如取6排表冷器,则实际散热面积F实=2.19×0.8×48×6=205 m2>427 m2 所以选用6排表冷器合适四、AHU50502A B 2台风量80300m3/h 全新风机组外形B×H 3160×2970mm 夏季表冷进风参数tg=36.5℃ts=29.1℃额定冷量260KW 查i-d图进风焓i1=94KJ/kg 根据由Q=G×Δi 处理后空气焓i2= i1-GQ=94-2.1803003600260××=84 KJ/kg 查i-d图 处理后温度t2=28℃析湿系数§=)21(21ttcpii−− =)285.36(01.18494−×− =1.16 根据机组外形初定表冷器外形 长×高 2180×1219 净尺寸 32孔4台迎风面积Fy=2.81×1.219×2=6.85m2 迎面风速V y=FyG=85.6360080300×=3.26 m/s 干球效率Eg= )1(21tjttt−−α =)75.36(94.0285.36−×−=0.31 水当量比D=0.000289·fwFyV y.⋅⋅δ=4432015.014.3)8.1~0.1(85.626.316.1000289.02×××××××=0.33 0.18 传热单元数B=)11(1EgDEgtnD−−−=2.55 2.61 传热系数K=1.163·[8.088.1871622.0171.0266.521wvy+⋅ξ]-1 =59 66w/m2·℃W=1.0 1.8 m/s 需要散热面积F=kBgcp6.3⋅⋅ξ=( ) 61.255.26659(6.32.18030001.116.1××××=182 209 m2 取安全系数1.15 则需要散热面积F需=210 240 m2 如选用8排表冷器,则实际散热面积F实=2.81×0.8×32×2×2=288 m2>240 m2 所以选用2排表冷器合适五、AHU50503A B 2台风量85600m3/h 全新风机组外形B×H 3160×3160mm 夏季表冷进风参数tg=36.5℃ts=29.1℃额定冷量280KW 查i-d图进风焓i1=94KJ/kg 根据由Q=G×Δi 处理后空气焓i2= i1-GQ=94-2.1856003600280××=84 KJ/kg 查i-d图 处理后温度t2=28℃析湿系数§=)21(21ttcpii−− =)285.36(01.18494−×− =1.16 根据机组外形初定表冷器外形 长×高 2180×12969 净尺寸 34孔4台迎风面积Fy=2.81×1.296×2=7.28m2 迎面风速V y=FyG=285.7360085600×=3.27 m/s 干球效率Eg= )1(21tjttt−−α =)75.36(94.0285.36−×−=0.31 水当量比D=0.000289·fwFyV y.⋅⋅δ=4434015.014.3)8.1~0.1(28.727.316.1000289.02×××××××=0.33 0.18 传热单元数B=)11(1EgDEgtnD−−−=2.55 2.61 传热系数K=1.163·[8.088.1871622.0171.0266.521wvy+⋅ξ]-1 =59 66w/m2·℃W=1.0 1.8 m/s 需要散热面积F=kBgcp6.3⋅⋅ξ=( ) 61.255.26659(6.32.18560001.116.1××××=194 222 m2 取安全系数1.15 则需要散热面积F需=223 255 m2 每米铜管散热面积0.8 m2 如选取2排表冷器,则实际散热面积F实=2.81×0.8×34×2×2=306 m2>255 m2 所以选用2排表冷器合适六、AHU50504 1台风量5000m3/h 全新风机组外形B×H 1300×1090mm 夏季表冷进风参数tg=36.5℃ts=29.1℃额定冷量75KW 查i-d图进风焓i1=94KJ/kg 根据由Q=G×Δi 处理后空气焓i2= i1-GQ=94-2.150********××=49 KJ/kg 查i-d图 处理后温度t2=18.5℃析湿系数§=)21(21ttcpii−− =)5.185.36(01.14994−×− =2.48 根据机组外形初定表冷器外形 长×高 950×686 净尺寸 18孔迎风面积Fy=0.95×0.686=0.65m2 迎面风速V y=FyG=65.036005000×=2.14m/s 干球效率Eg= )1(21tjttt−−α =)75.36(9.05.185.36−×−=0.68 水当量比D=0.000289·fwFyV y.⋅⋅δ=418015.014.3)8.1~0.1(65.014.248.2000289.02××××××=0.31 0.17 传热单元数B=)11(1EgDEgtnD−−−=0.76 0.82 传热系数K=1.163·[8.088.1871622.0171.0266.521wvy+⋅ξ]-1 =77 89w/m2·℃W=1.0 1.8 m/s 需要散热面积F=kBgcp6.3⋅⋅ξ=( ) 82.076.08977(6.32.1500001.148.2××××=57 71 m2 取安全系数1.15 则需要散热面积F需=66 82 m2 如选取6排表冷器,则实际散热面积F实=0.951×0.8×18×6=82 m2=82 m2 所以选用6排表冷器合适七、AHU50505 1台风量15000m3/h 全新风机组外形B×H 1300×1710mm夏季表冷进风参数tg=36.5℃ts=29.1℃额定冷量230KW 查i-d图进风焓i1=94KJ/kg 根据由Q=G×Δi 处理后空气焓i2= i1-GQ=94-2.1150003600230××=48KJ/kg 查i-d图 处理后温度t2=18℃析湿系数§=)21(21ttcpii−− =)185.36(01.14894−×− =2.46 根据机组外形初定表冷器外形 长×高 950×1296 净尺寸 34孔迎风面积Fy=0.95×1.296=1.23m2 迎面风速V y=FyG=23.1360015000×=3.39m/s 干球效率Eg= )1(21tjttt−−α =)75.36(9.0185.36−×−=0.7 水当量比D=0.000289·fwFyV y.⋅⋅δ=434015.014.3)8.1~0.1(23.139.346.2000289.02××××××=0.49 0.27 传热单元数B=)11(1EgDEgtnD−−−=0.656 0.73 传热系数K=1.163·[8.088.1871622.0171.0266.521wvy+⋅ξ]-1 =82 95w/m2·℃W=1.0 1.8 m/s 需要散热面积F=kBgcp6.3⋅⋅ξ=( ) 73.065.09582(6.32.11500001.146.2××××=179 233 m2 取安全系数1.15 则需要散热面积F需=206 268 m2 如选取10排表冷器,则实际散热面积F实=0.95×0.8×34×10=258m2 所以选用10排表冷器合适。

表冷器热工计算(终极版)_参数化

表冷器热工计算(终极版)_参数化

(1)冷量
Q 704.617 kW
1.6
(2)出风空气干球温度 (3)出风空气湿球温度 (4)出水温度 (5)进风空气比焓 (6)出风空气比焓 (7)肋化系数
t2 12.250 ℃ ts2 12.222 ℃ tw2 13.727 ℃ h1 95.012 kJ/kg h2 34.616 kJ/kg τ 19.579
h2 7.495628 0.7937629 ts2 16.93575exp(0.053106 ts2) (6-2)
式中:
ts2—
步骤6计算完毕
由式(6-2)得: h2= 34.61632297 kJ/kg
计算表冷器的析湿系数 ξ
h1 h2
(7-1)
c p (t1 t2 )
式中:
h1— h2— cp—
步骤1计算完毕
N1— L0—
a— N2— Fy—
计算表冷器空气侧换热系数 αa
计算表冷器迎面风速 vy
vy
G 3600Fy
(2-1)
式中:
G—
Fy—
由式(2-1)得: vy= 2.603841187 m/s
计算最小空气流通单元的风速 vmax
vmax vy
(2-2)
式中:
vy—
ε—
由式(2-2)得:
计算表冷器流体侧换热系数 αw
w
(d i
v
0.8 w
1000) 0.2
(3-5)
式中:
步骤3计算完毕
由式(3-5)得: αw= 6737.980809 W/(m2·℃)
ψ— vw— di—
计算表冷器可提供的接触系数
E'
E'1- exp(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Q= q mg×(h1-h2)4.667×(105.26-46.52)≈274.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Q= q mg×(h1-h2)4.667×(105.26-46.52)≈274.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之欧侯瑞魂创作(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忙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取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105.26-46.52)≈(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理论上可以使△Pω≤70Kpa,有ω≤1.8874m/s,但知识告诉我们:不克不及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1.5m/s为合理。

表冷器水阻力标准

表冷器水阻力标准

表冷器水阻力标准
表冷器水阻力标准是表征表冷器对水流的阻力的一个指标。

通常用单位长度(如米)的水阻力来表示,常见的标准有Pa/m (帕斯卡/米)或kPa/m(千帕斯卡/米)。

具体的水阻力标准取决于表冷器的设计和规格,以及系统运行参数。

一般而言,表冷器的水阻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实际运行中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确保正常的水流和热传递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表冷器设计和运行要求,可以有不同水阻力标准的指导。

此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或实验测量得到具体的水阻力数值,以评估和判断表冷器的水阻力情况。

总之,表冷器水阻力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确保表冷器的正常运行和热传递效果。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

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

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17-16。

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

3~2。

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105。

26-46。

52)≈274。

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

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