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2-完整版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汇报人:2023-11-21•微生物污染概述•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方法目录•微生物污染控制的未来展望01微生物污染概述微生物污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定义这些微生物可以在各种环境介质(如水、空气、土壤)中繁殖,可能对人类、动物和植物健康构成威胁。
解释自然来源•土壤:土壤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某些条件下可能导致污染。
•水体:自然水体中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如未经处理饮用,可能引发疾病。
人为来源•工业废水:未经妥善处理的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
•农业活动:过度使用肥料、农药可能导致土壤和水体微生物污染。
•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未经妥善处理排放,可能传播疾病。
01020304空气传播:通过飞沫、尘埃等颗粒物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病毒、结核杆菌等。
水传播:通过饮用水、食品等途径传播病原微生物,如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
食物链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食物链从动物传播到人类,如禽流感病毒、疯牛病等。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性病病毒、皮肤真菌等。
以上是对微生物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传播途径的详细描述。
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污染,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010*******微生物污染的传播途径02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爆发,如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这些疾病可能通过食物、水、空气等途径传播,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引发疾病某些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
过敏反应部分微生物能够产生毒素,如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等,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中毒。
毒素产生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可能导致食品腐败变质,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食品腐败有毒物质产生食品中毒某些微生物在食品中代谢产生有毒物质,如亚硝酸盐、生物胺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食用了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可能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36
五、微生物引起的硝酸盐还原对人体的影响 硝酸盐还原反应 硝酸盐还原酶 NO3-+2e-+2H+ NO2-+H2O NH3
37
1.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 微生物 硝化细菌 R-CH2-CH2 NH3 NO3NH2 COOH 2.生成亚硝酸胺(致畸、致癌、致突变物质) 硝酸还原菌 人肠道(NO3-) NO2-+R-CH2-CH2 亚硝胺 酸性 NH2 COOH
38
本文观看结束!!!
39
谢
欣
谢
赏!
40
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 如今已发现真菌毒素有300种之多。其中, 毒性较强的有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 黄绿青霉素、红色青霉毒素B、青霉酸等。 • 使动物致癌的有黄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 G、黄天精等。
27
⑷ 藻类毒素 • 甲藻 产生毒素的甲藻主要是膝沟藻属的种类, 海洋赤潮中的甲藻多位此属。 • 蓝细菌 • 金藻
• 湖泊和水库(湖泊富营养化)
2
富营养化的标准: • P含量>0.03mg/L, • N含量>0.3 mg/L, • 细菌总数(淡水、pH值为7~9)达105个/mL, • 叶绿素(藻类生长量的标志)> 10mg/m3(10ug/L), • COD>10mg/L
3
水华(水花):藻类大量繁殖,使水呈绿色, 浮在水面上形成水华。 注意:特别是秋季容易发生水华现象; 夏季主要是蓝细菌; 秋季主要是硅藻、裸藻、甲藻; 颜色主要为绿色、黄褐色、棕红色。
6
2.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 ① 营养物质:20到30种营养元素,藻类分子 式C106H263O119N16P1 • 大量营养元素分别为C、H、O、N、P, N、P为制约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 注:在大多内陆湖泊中,因有固氮蓝细菌, 磷常成为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在海洋中, N与P重要性相当
微生物污染3篇
微生物污染第一篇: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了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小的生物体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与人类密切接触。
微生物污染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对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并不了解。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首先,微生物污染会引起感染和疾病。
微生物中有很多病原体,它们可以引起人们的感染和疾病。
例如,细菌可以引起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肺炎、痢疾、腹泻等。
病毒也是常见的病原体,可以引起感冒、流感、水痘、肝炎等。
真菌感染通常出现在皮肤、甲壳、口腔等部位。
而原生动物常常引起人体感染,例如疟疾、霍乱等。
这些微生物的感染和疾病往往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其次,微生物污染会影响食品安全。
许多病原体都会存在于食品中,如果吃了被污染的食品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很严重的疾病,会引起人们的胃肠道炎症以及严重的腹痛、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例如,沙门氏菌经常在鸡蛋或肉类中滋生,而且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其繁殖速度非常快。
经常食用被污染的食品会增加患上肠道疾病的可能性。
另外,微生物污染还会引起室内环境的污染。
我们通常认为室内空气比室外空气更加干净,但实际上室内环境往往存在更多的微生物污染。
特别是在潮湿或者不通风的地方,如浴室、卫生间和地下室等,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长时间居住在这些环境里,就可能导致人体受到损害,如呼吸系统、过敏反应等症状。
最后,微生物污染还会影响自然环境。
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样的污染往往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同样受到影响,一些微生物会发生异常变异,最终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的破坏。
微生物污染不仅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还会对整个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以上就是微生物污染的危害,要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就必须了解和控制微生物,降低微生物污染的发生,这样才能够生活在健康和洁净的环境中。
第二篇: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微生物污染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存在,如何有效防治微生物污染,成为了保障人们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7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微生物在环境中不仅有有利的作用,也有其不利的作用,某些微生物的存在与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并对人类生存带来危害,如藻类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代谢毒素危害人体健康。
7.1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异常增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好氧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因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在自然条件下,贫营养湖会演变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其进程极为缓慢。
而人为的富营养化,可在短期内实现,从而加速湖泊向陆地的演替。
199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水质监测报告:全世界约有30%~40%的湖泊、水库出现富营养化。
我国湖泊、水库星罗棋布、类型繁多,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已中度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安徽巢湖、无锡太湖、天津于桥水库等均遭此劫,已严重危及供水、游览以及经济发展。
沿海河口地区和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也严重,赤潮发生频次增加,面积扩大。
渤海1998、1999年连续二年发生严重的赤潮,面积达6500km2,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严重影响海产养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积面积超过104 km2。
7.1.1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因素7.1.1.1营养限制藻类生产量的物质是磷、氮及碳。
内陆湖泊中磷是限制藻类增殖的最重要的因子;而在海洋中,氮和磷同等重要。
当氮达到0.3mg/L以上和磷达到0.02mg/L以上时,最适合藻类的繁殖。
水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是:含丰富氮、磷的农田迳流;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过二级处理后仍含大量氮、磷的出水;含氮、磷的养殖饵料。
目前,农业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大量氮肥流失,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微生物污染.pdfx
1.3土壤微生物污染
• 土壤病原微生物的传染途径:人-土壤-人; 动物-土壤-人;土壤-人。 • 土壤微生物污染的防治:药物灭菌法、高 温堆肥法、沼气发酵法。
二、富营养化
• 水体富营养化定义: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 入水体,使藻类和浮游生物旺盛繁殖,从而破坏 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 • 湖泊、内海、港湾、河口等缓流水体易发生富营 养化。 • 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氮>0.2mg/L,磷> 0.01mg/L,生化需氧量(BOD5)> 10mg/L,细菌 总浓度> 104个/mL,叶绿素a(表征藻类生长量) >10mg/L。
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因素 • • • • • 1.营养物质; 2.季节与水温; 3.光照; 4.pH; 5.其他生物。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1.引发藻类猛长,影响水体景观和其他生物生 活; • 2.耗尽溶解氧,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 3.产生毒素,引发中毒事件; • 4.产生气味化合物,使水体散发不良气味; • 5.妨碍给水处理,影响供水质量。
思考题
• 1.微生物进入空气的机制有哪些? • 2.举例说明水体病原菌有哪些? • 3.水体富营养化有哪些水质特征和生物学特征? 有哪些影响因素? • 4.简述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 5.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规定了哪些微生物指标,限值各是多少?
• 总大肠菌群指数:指100mL水样中所含的大肠菌 群细菌的个数。 • 总大肠菌群值:指检出一个大肠菌群细菌的最少 水样体积(以毫升为单位)。 • 两者关系:总大肠菌群值=100/总大肠菌群支书 •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 定,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 大肠埃希氏菌都不得检出,即0 CFU/100mL。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 物可能通过空气、水源等途径传播到其他环境。
空气中的微生物
水中的微生物: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 、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在水的循环过程中,这些 微生物可能被携带到其他环境。
其他环境中的微生物:如食品、饲料、化妆品等 也可能被微生物污染。
05
结论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不容忽视
微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中毒、肠道传染病、呼吸系统传染病等,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
微生物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微生物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长期的影响和危害。
微生物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会导致经济损失,影响经济发展。
应加强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和防治工作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微生物污染概述 •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 微生物污染的防治建议 • 结论
01
微生物污染概述
微生物污染的定义
微生物污染定义
微生物污染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它们的毒素、代谢产物等引起的污染。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于自然界,也可能由人类活动引入环境。
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污染控 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污染控制体系,确保食品 安全和人类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01
加强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从源头控制微生物污染。
02
加强食品检测和监督
加强食品检测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03
提高公众对微生物污染的认识
提高公众对微生物污染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xx年xx月xx日
汇报人: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CATALOGUE
目录
微生物污染概述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和控制策略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检测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应对
微生物污染概述
01
微生物污染指的是由细菌、病毒、真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微生物对环境或人类活动领域造成的污染。
定义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污染的对象,微生物污染可分为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生物污染等。
常规镜检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生长情况,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检测微生物抗原的存在,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
微生物污染监测与检测的方法
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微生物污染监测,如每季度、每月或每周一次。
定期监测
不定期抽检
应急监测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特定场所、环节或食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
生物制剂的使用
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发生和传播。
监测和预防
其他控制措施
微生物污染的预防和应对
05
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培训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
监督检查与执法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勤洗手是预防微生物污染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勤洗手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农业生产
对环境、饲料和水源等环节进行监测,预防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畜禽养殖场
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
04
化学消毒
使用消毒剂、杀菌剂等化学制剂,杀灭微生物以达到清洁和消毒的目的。
物理灭菌
利用物理方法如高温、高压、紫外线、微波等,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杀灭微生物。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与控制PPT讲稿
称为发酵或酵解(fermentation )。
• 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
素、淀粉、糖元以及双糖和单糖等。含这些 成份较多的食品主要是粮食、蔬菜、水果和 糖类及其制品。
• 在微生物及动植物组织中的各种酶及其它因
素作用下,这些食品组成成分被分解成单糖、 醇、醛、酮、羧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低级产 物。
• 适用于:玻璃、陶瓷和金属物品的灭菌,不
适合液体样品,及棉花、纸张、纤维和橡胶 类物质的灭菌。
• 特点:由于空气传热穿透力差,菌体在脱水
状态下不易杀死,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 注意事项:1、温度不要超过180 ℃,否则
包装纸等易烤焦。2、结束后,等冷却到70 ℃时再开箱取物,以防温度骤降玻璃器皿炸 裂。
二、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控制有害菌的措施
杀灭
抑制
除菌
消毒 (部分杀灭)
灭菌 (彻底杀灭)
防腐
化疗
(抑制霉腐微生物) (抑制宿主体内病原菌)
杀菌 溶菌
几个基本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 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 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 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处理物体基本无害的措 施,称为消毒。
(二)腐败变质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及其危害
• 1、产生厌恶感 • 2、降低食品营养 • 3、引起中毒或潜在性危害
【补充】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 1、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是以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味 觉来查验食品初期腐败变质的一种简单而 灵敏的方法。
(生物科技行业)环境微生物学讲稿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第九章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第一节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与危害大气微生物污染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与所在地区人口密度、植物数量、土壤和地面的铺垫情况以及气温、大气湿度、气流和日照等因素有关。
室内微生物较多。
微生物污染空气,可使空气成为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媒介,造成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主要传染病的空气传播方式:尘粒传播和飞沫传播室内空气细菌卫生标准(个/m3)(前苏联)空气细菌卫生标准(个/血)(日本,沉降法)防止大气微生物污染的措施:o室内通风o空气过滤o空气消毒:物理法和化学法∙水体微生物污染水体微生物污染是指致病微生物进入水体,或某些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或影响渔业生产。
o细菌▪肠道细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结核杆菌等)o钩端螺旋体o病毒肝炎病毒、呼肠弧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o其他微生物o防治水体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措施▪加强污水处理,主要是加强医院、畜牧场、屠宰场等部门的污水处理。
▪加强对饮用水的处理,保证所供给的生活饮用水符合水质标准。
∙土壤微生物污染土壤微生物污染是指一个或多个微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节水体富营养化耗氧有机物对水体的污染∙o由于微生物的好氧呼吸,造成水体的DO下降。
当水体的DO降到3-4mg/L,鱼类会窒息死亡,对养殖业将造成严重损失。
o由于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大量氮、磷等无机养分,使水域发生富营养化。
蓝细菌、绿藻等大量繁殖,进而死亡,腐败分解,生物残体的难降解部分在微生物等各种因子作用下转变成腐殖质,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o若DO进一步下降,造成缺氧环境,使厌氧微生物迅速生长,对有机物(底泥)进行发酵分解,产生腐胺、尸胺、H2S、CH4、NH3等物质,使水质发臭;H2S与Fe作用产生黑色的FeS。
微生物污染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十二页,共34页
欧姆杀菌
欧姆加热是利用电极,将电流直接导入食品, 由食品本身介电性质所产生的热量,以达到直 接杀菌的目的。
优点:不需要传热面,热量在固体产品内部产 生;系统操作连续、平稳,易于自动化控制; 维护费用、操作费用低等。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远红外线加热杀菌:
远红外线是指波长为2.5–1000um的电磁波。食品 的很多成分对3~10um的远红外线有强烈的吸收
,因此食品往往选择这一波段的远红外线加热。
优点:热辐射率高;热损失少;加热速度快,传热效 率高;食品受热均匀,不会出现局部加热过度或夹
生现象;食物营养成分损失少等 。 。
第十六页,共34页
★湿热灭菌法: 特点:温度低、时间短、灭菌效果好。 原因:
1) 菌体内含水量越高,则其蛋白质凝固温度越
低;湿热主要破坏蛋白质的氢键结构,使其凝
固变性。 2) 蒸汽冷凝会放出潜热;
3) 饱和水蒸汽穿透力强。
第十七页,共34页
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水的沸点随水蒸气压力的增加而上升,以达到100 ℃以上高温灭菌的方法。 条件:121℃(1kg/cm2或15磅/英寸2)维持15-20min。
(变形、软化;发粘;粘稠、结块等。液态食 品变质后即会出现浑浊、沉淀,表面出现浮膜、 变稠等)。
第八页,共34页
2、化学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可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化, 并产生多种腐败性产物,因此,直接测定这 些腐败产物就可作为判断食品质量的依据。 一般氨基酸、蛋白质类等含氮高的食品,如 鱼、虾、贝类及肉类,在需氧性败坏时,常以 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多少作为评定的化 学指标;对于含氮量少而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 食品,在缺氧条件下腐败则经常测定有机酸的
微生物对环境污染和危害
此外还有硅藻、金藻、黄藻、蓝藻等。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一十八页。
甲藻门夜光藻
藻体呈球形,透明,肉眼可见,腹面有一条凹沟,口位于沟 中央,近口处长出一根极小的鞭毛和一条粗大的鞭毛,海生。细 胞内原生质淡红色 ,大量密集时呈红色,受波涛振荡刺激以后放 出荧光,是我国赤潮的主要藻类。
日本水域该种赤潮引 起鱼类大量死亡。 是南海北部沿海主 要的赤潮生物。
图 :腹面观( A LM);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一十八页。 图B:背面观(LM);
角甲藻属
三角角甲藻
梭角甲藻
叉状角甲藻
图A:腹面观(示意图);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一十八页。
图B:腹面观
硅藻门 圆筛藻属 星脐圆筛藻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一十八页。
三、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产生毒素,威胁人畜生命安全 2、水质严重恶化,影响水厂供水 3、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 4、湖泊失去旅游观光价值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一十八页。
1.产生毒素,威胁人畜生命安全
据报道,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裸甲藻、原 甲藻等20多种藻类产生 毒素。 1986年,福建东山居民食用被裸甲藻污染的花蛤,造成136人中毒,1人死亡。
环沟藻
❖常见于温带和热带浅海水域。
本种具有毒性
图B-C:链状群体(LM)。
当前您浏览的位置是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一十八页。
膝沟藻科 亚历山大藻属 链状亚历山大藻
本种可产生麻痹性贝 毒(PSP)。
图A:腹面观(示意图); 图B:链状群体(LM);
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肉毒梭菌是革蓝氏阳性菌,产芽孢,能运动,专性厌氧,可侵染水
果、蔬菜、鱼、肉、罐头、香肠等食品。
预防肉毒中毒可把食品保存在pH﹥4.5,或盐分﹥10%或温度﹤3
℃的条件下。罐头食品需经121℃高压灭菌,以杀死芽孢。
第19页,共30页。
(2)葡萄球菌肠毒素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毒菌株产生的
外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当肠道吸收了该毒素后,在2~6h之内
1. 细菌毒素 2. 放线菌毒素 3. 真菌毒素 4. 藻类毒素
第17页,共30页。
1. 细菌毒素
可分为内毒素与外毒素。内毒素是微生物细胞的组分,通常为细胞壁的某一 成分,只有当菌体裂解或融溶时才能释放。外毒素由微生物合成后,分泌到细 胞外面。外毒素的毒力强于内毒素,但不耐高温。
常见的外毒素有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霍乱肠毒素、肉毒毒素、葡萄球 菌肠毒素等。
能形成甲基汞的厌氧细菌有产甲烷菌、匙形梭菌;好氧 细菌有荧光假单胞菌、草分枝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产气 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真菌中有粗糙脉孢霉、黑曲霉、 短柄帚霉以及酿酒酵母等。
汞的生物甲基化往往与甲基钴胺素有关。甲基钴胺素即 VB12——甲基传递体。
第29页,共30页。
(1)汞的非酶促甲基化 在中性水溶液中,以甲基钴胺素作为甲基供体, 汞可被转化为甲基汞。这种转化是纯化学反应,能快速而定量地进行。 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汞的甲基化均能顺利完成。 (2)汞的酶促甲基化 在自然界,除个别情况外,甲基汞都是在微生物的 作用下形成的。微生物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作用 是指直接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下发生甲基化过程。间接作用则是指在微 生物体外发生的甲基化过程。
即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急性肠胃病症状。毒性较弱,较少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