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_民俗学视角下的社会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王存奎(1969) ),男,山东潍坊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副教授。

¹ 学术界对/民间信仰0及其内涵的界定一直没有定论。/民间信仰0是中国内地和台湾学术界一些学者的提法,

在西方和我国香港学术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民间宗教0,后者是一个相对宽泛的研究领域,就西方目前的相关研究而言,它涵盖了内地学术界的/民间信仰0与/民间宗教0两个方面。所以,内地也有一些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专家也不以/民间信仰0相称而采用西方学术界的标准直接称之为/民间宗教0,尽管如此,其研究对象大多依然是中文语境下的民间信仰。本文主要论及民间信仰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并不刻意区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的不同,而是将民间信仰纳入/原生性宗教0或者/准宗教0的视阈进行考察。

2009年第6期N o 162009 Journal of Ch i nese P eop l e p s Pub lic Secur ity U n i versity (Soc ial Sc i ences Edition) 总第142期Su m 142

民间信仰与社会和谐:

民俗学视角下的社会控制

王 存 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摘 要> 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作为社会控制的

重要辅助手段,民间信仰对受众群体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民间信仰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功能的研究,既是了解相关地区社会传统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又可以借此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民间信仰群体的社会结构内涵及其组织形式,从而有利于调节社会生活,达成社会控制,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 民间信仰;社会控制;和谐;崇拜

=中图分类号>D63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40(2009)06-0017-05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但在建国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前较长时期里,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论是宗教活动还是民间信仰,大都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在破/四旧0中被/扫地出门0。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各种民间信仰活动再度活跃,成为社会上部分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民俗学及民间信仰的研究也再次受到学术界重视,特别是民间信仰的性质、内涵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更是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在全面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民间信仰的发展走向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既是学术界深化民间信仰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求,有着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探讨民间信仰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及其在社会控制中的功能,从民俗学研究的视角阐述其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一、对民间信仰基本属性的认识

民间信仰又称民俗信仰,它产生于民间也活跃于民间,具有较强的/草根性0,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淫祀0而不为官方所认可,经常处于被打压甚至禁止的状态。时至今日,尽管民间信仰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较前大为改善,但依然缺乏明确的社会定位,不但缺少相关法律的保护,而且没有得到来自社会特别是官方的认可。当前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认识问题上尚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对待民间信仰的管理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倾向。由于对民间信仰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一些基层管理者特别是

#

17#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宗教管理人员,动辄将民间信仰/妖魔化0,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封建迷信0、/邪教0等而予以打压和清理;还有一些管理者将民间信仰/功利化0,出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0等现实需要,将其作为重要的/地域文化0进行华而不实的宣传,其目的不是为了将地域文化发扬光大,更主要地是为了通过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而谋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

显然,对待民间信仰的上述认知态度都带有太多的简单臆断和功利性色彩,难免有失偏颇,不利于人们对民间信仰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对其作用做出客观评判。事实上,在对民间信仰的界定及其性质等问题上学术界也是见仁见智,难有定论。许多学者从宗教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民俗学等不同学科专业角度对民间信仰的性质及特征等进行过不同的阐释和论述,譬如有学者认为民间信仰本质上就是宗教)))尽管其与制度化宗教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还有部分学者以西方宗教学理论为立论的基础,反对把民间信仰划为宗教范畴;另外还有人从有利于研究开展的角度主张对民间信仰的性质认定进行模糊化处理。就本文的选题而言,笔者在上述问题上倾向于/准宗教0论,即民间信仰是介于一般宗教和一般信仰形态之间, /信仰并崇拜某种或某些超自然力量(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鬼神信仰为主体),以祈福禳灾等现实利益为基本诉求,自发在民间流传的、非制度化、非组织化的准宗教0[1]。

上述无论哪一种观点,基本上都认同民间信仰是指那些根植于民众生活中的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及相关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活动。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民间信仰是一种有形的和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它以/神圣0的名义保存和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基因,以宗教的形式创造和保存了许多文化并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特点,其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欧美地区的主体文化与基督教密不可分一样0[2]。中国传统的民俗,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脱离民间信仰而独立存活。作为一种/活态文化0,民间信仰对于传统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力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这也是其能在社会控制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从民俗学的视角来看,同宗教的外在形态是社会实体一样,我国的民间信仰同样也形成和建立了许多的社会实体,拥有大量的民间信仰庙宇和大量的信众,其实体数目和信众规模在某些地方甚至超出五大制度化宗教,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着较大的影响。与某些制度化的宗教如道教、佛教,甚至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相比,民间信仰的历史要比任何一种制度性宗教都更为长久,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影响,互为补充,只是某些民间信仰在某些方面与制度化宗教相比较存在着水平程度的差别。

就其特征而论,民间信仰在其漫长而复杂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受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生存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时代印记,但总体上表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征:先天的原始性;鲜明的入世色彩;突出的功利性;自发性与松散性;一定的迷信色彩等等。只有对民间信仰的性质、特征等有着相对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民间信仰在社会控制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功能定位。

二、民间信仰是社会控制机制

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1901年在其5社会控制6一书中提出,并在日后的社会学界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社会控制理论认为:社会控制是社会秩序的保障,社会的稳定不仅要依赖于社会组织机制,还必须依赖于社会控制机制。社会组织机制虽然能够通过把社会生活结构化和把人们的行为标准化来达到社会的秩序化,但是如果缺乏社会控制机制,不仅社会组织机制不能够发挥作用,而且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也会遭到破坏。

社会控制从含义上来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不仅涵盖社会管理即社会自觉控制的全部内容,而且包括社会的自发控制。无论从何种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无论是在哪一类社会控制中,基本都贯穿了法律、行政、舆论、信仰、宗教、社会暗示(教育、习俗)、艺术等手段。就现代社会管理运行的实际情形而言,法律、行政等刚性手段在社会控制中无疑起着主流作用,但是宗教

# 1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