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教学课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教学课件
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
22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 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
第九页,共三十七页。
探究新知
(1)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 (duōshǎo)?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duōshǎo)?
超产有奖”的措施.如果你是管理者,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角度
进行分析,你将如何确定这个“定额”?9×1+10×1+11×6+12×4+13×2+15×2+16×2
+19×1+20×1)÷20=13(个); 答:这一天20名工人生产零件的平均(píngjūn)个数为13个; (2)中位数为 12 12 (12个),众数为11个,当定额为13个时,有8人达标

7
中位数 (环)
众数(环)
7
7
b
8
(1)写出表格(biǎogé)中a,b的值; 解:a=7,b=7.5.
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探究新知
(2)分别运用表中的三个统计量,简要分析(fēnxī)这两名队员的 射击成绩,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
解:从平均成绩看甲、乙二人的成绩相等均为7环,从中位数看甲射中 7环以上的次数小于乙,从众数看甲射中7环的次数最多而乙射中8环的 次数最多.综合以上各因素,若选派一名学生参赛的话,可选择乙
人教版 数学(shùxué) 八年级
下册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qūshì)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2课时)
第一页,共三十七页。
导入新知
八年级某班的教室里,三位同学(tóng xué)正在为谁的数学成 绩好而争论,他们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RJ)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RJ)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由此得到一次函数性质:
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
例4 P1(x1,y1),P2(x2,y2)是一次函数y=-0.5x+3图象 上的两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D )
A.y1>y2 B. y1<y2
C.当x1<x2时,y1<y2 D.当x1<x2时,y1>y2
思考:仿照正比例函数的做法,你能看出当 k 的符号 变化时,函数的增减性怎样变化吗?
k>0时,直线左低右高,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k<0时,直线左高右低,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y y =-3x+1 y =-x+1 6
4
2 A
-5
O
-2
y =3x+1 y =x+1 C B
D 5x E
要点归纳
性质
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6.若直线y=kx+2与y=3x-1平行,则k= 3 .
7.点A(-1,y1),B(3,y2)是直线y=kx+b(k<0)上的两点, 则y1-y2 > 0(填“>”或“<”).
8.已知一次函数y=(3m-8)x+1-m的图象与 y轴交
点在x轴下方,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其中m为整
数,求m的值 .
解: 由题意得
解:函数y=-6x与y=-6x+5中,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
实数.列表表示几组对应值(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
x
-2 -1 0 1 2
y=-6x
0 -6
y=-6x+5
5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PPT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PPT优质教学课件

10 ●O
∴AC= AB2−BC2= 102−82=6
∵OA=OC,∴OA=12AC=3
B
C
∴S ABCD= BC×AC=8×6=48.
随堂检测
1.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 AC=14,BD=8,AB=10,则△OAB的周长为 21 .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D=5cm,AB⊥BD, 点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OD=2cm,则AB= 3 cm.
叫做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如图,直线a∥b,A是直线a上的任意
A
a
一点,AB ⊥b ,B是垂足,线段AB的
b
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
B
随堂检测
1.如图,在 ABCD中,
A
D
A:基础知识:
B
C
若∠A=130°,则∠B=_5_0_°___ 、∠C=_1_3_0_°__ 、∠D=__5_0_°__.
B:变式训练: (1)若∠A+ ∠C= 200°,则∠A=__1_0_0_°_ 、∠B=__8_0_°__; (2)若∠A:∠B= 5:4,则∠C=__1_0_0_°_ 、∠D=___8_0_°_.
随堂检测
C:拓展延伸:
A
D
如图,在 ABCD中,
B
C
(1)∠A:∠B : ∠C : ∠D的度数可能是( B )
A. 1 : 2 : 3 : 4
B.3 : 2 : 3 : 2
C.2 : 3 : 3 : 2
D.2 : 2 : 3 : 3
(2)连接AC, 若∠D=60°, ∠DAC=40°,则 ∠B=_6_0_°_,
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EF∥MN,A,D是直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

引入新知
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正方形的边长为 S .
3 ,面积为S的
(2)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
则它的宽为
65 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t (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 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 那么t为__h 5_.
课件说明
• 学习目标: 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 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 学习重点: 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出发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电视塔越高,从塔顶发射的电磁波传得越远,从 而能收看到电视节目的区域越广,电视塔高h(单位: km)与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 r(单位:km)之间 存在近似关系 r= 2Rh,其中地球半径R≈6 400 km. 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1 km、h2 km,那么它们
练习3 若 16-4n 是整数,则自然数n 的值为 __0_,__3_,__4___.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一类新的式子?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a≥0)的式子叫做二次
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二次根式的值的
范围是什么? a 中的a≥0; a≥ 0. 双重非负性
答案:(1) a为任何实数; (2) a =1.
总结: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比较辨别 探索性质
问题 请比较 a 和0 的大小. 分类讨论思想
当a>0 时, 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因此 a >0; 当a =0 时, a 表示0 的算术平方根,因此 a =0; 这就是说, a(a≥0)是一个非负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新课标 人
数学
8年级/下
八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人]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1课时)
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
观察思考
观察下图中的小区的伸缩门,庭院的竹篱笆和 载重汽车的防护栏,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学习新知
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吗?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
边形.说明定义的两方面作用:既可以作为性 质,又可以作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依据.
平行四边形如何好记好读呢?
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如右图所示 对边:AD与BC,AB与DC; 对角:∠A与∠C,∠B与∠D.
总结:四边形中不相邻的边,也就是没有公共 顶点的边叫做对边;没有公共边的角,叫做对角.
的对角线.(1)请你说出图中的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
AB=CD,AD=BC, ∠DAB=∠BCD,∠B=∠D.
(2)对角线AC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能使平行四边形 ABCD的四条边相等?
添加AC平分∠DAB.
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 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 条直线的垂线.请同学们用刻度尺量一下方格纸上两平 行线间的所有垂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3.如图所示,在□ ABCD中,AD=2AB,CE平分∠BCD交
AD边于点E,且AE=3,则AB的长为 A.4 B.3 C.5 D.2
2
(B)
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 形,∴AB=DC,AD∥BC,∴∠DEC=∠BCE, ∵CE平分∠DCB,∴∠DCE=∠BCE, ∴∠DEC=∠DCE,∴DE=DC=AB, ∵AD=2AB=2CD,CD=DE,∴AD=2DE, ∴AE=DE=3,∴DC=AB=DE=3.故选B.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分析《20.1.1 平均数》教学PPT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 数据的分析《20.1.1 平均数》教学PPT
灯泡只数
600≤x <1 000
5
1 000≤x <1 400
10
1 400≤x <1 800
12
1 800≤x <2 200
17
2 200≤x <2 600
6
解:即样本平均数为1 672. 因此,可以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是 1 672 h.
样本估计总体
练一练
问题2 某校为了解八年级男生的身高,从八年级
各班随机抽查了共40 名男同学,测量身高情况(单位:
cm)如下图.试估计该 人数
校八年级全部男生的平 20
20
均身高.
15
10
10
6
5
4
0 145 155 165 175 185 身高/cm
课堂小结
(1)在抽样调查得到样本数据后,你如何处理样本 数据并估计总体数据的集中趋势? 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解:他们的平均身高为: 156+158+160+162+170 =161.2 5
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61.2 cm.
做一做
问题2 某班级为了解同学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 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 16岁2人.求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
解: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
课堂小结
(1)当一组数据中有多个数据重复出现时,如何简便 地反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利用加权平均数.
(2)据频数分布求加权平均数时,你如何确定数据与 相应的权?试举例说明.
数据
频数

组中值
课后作业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21页复习巩固第1题; 选做题:教科书第122页综合应用第6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16.1 二次根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2页 0051页 0075页 0131页 0210页 0256页 0287页 0363页 0435页 0477页 0504页 0581页 0622页 0710页 0746页 0781页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数学活动 复习题16 17.1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数学活动 复习题17 18.1 平行四边形 实验与探究 丰富多彩的正方形 小结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数学活动 复习题19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1.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1.1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课件PPT

思考
的结构特征
①k≠0
为什么强调k是常数,k≠0呢?
②x的次数是1
试一试
1.判断下列函数解析式是否是正比例函数?
如果是,指出其比例系数是多少?
(1) y 3x; 是,3
(3)
y
x 2
;
是,
1 2
(5)y π x; 是,π
(2) y 2x 1; 不是 (4) y 2 ; 不是
x (6) y 3x. 是, 3
八年级 数学
课件全新制作
19.2 一次函数
19.2.1 正比例函数 19.2.1.1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目录页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正比例函数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新课导入
试一试
2.回答下列问题:
(1)若y=(m-1)x是正比例函数,m取值范围是m≠1 ; (2)当n =1 时,y=2xn是正比例函数; (3)当k =0 时,y=3x+k是正比例函数.
典例精析
例1 已知函数y=(m-1)xm2 是正比例函数,求m的值.
解:∵函数 y (m 1)xm2 是正比例函数,
l 2,π r m 7.8 V h 0.5 n T -2 t
这些函数解析式都 是常数与自变量的 乘积的形式! 函数=常数×自变量
y= k x
知识要点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
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正比例函数一般 形式
比例系数
y=kx(k≠0的常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1课时)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1课时)

考 点 1 1 利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识别平行四边形 如图,在Rt△MON中,∠MON=90°.求证:
四边形PONM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在Rt△MON中,
由勾股定理得(x-5)2+42=(x-3)2,
解得x=8.
∴PM=11-x=3,ON=x-5=3,MN=x-3=5.
∴PM=ON,OP=MN,
∴四边形PONM是平行四边形.
∴∠BPE=360°-108°-72°-72°=108°=∠A.
∴四边形ABPE是平行四边形.
课堂检测
18.1 平行四边形
拓广探索题
如图,在△ABC中,分别以AB,AC,BC为边在BC的同侧作等边 △ABD、等边△ACE、等边△BCF.试说明四边形DAEF是平行 四边形. 证明:∵△ABD和△BCF都是等边三角形, ∴∠DBF+∠FBA=∠ABC+∠ABF=60°. ∴∠DBF=∠ABC.又∵BD=BA,BF=BC, ∴△DBF≌△ABC(SAS).∴AC=DF. 又∵△ACE是等边三角形,∴AC=DF=AE. 同理可证△ABC≌△EFC,∴AB=EF=AD. ∴四边形DAEF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接AC,如图所示: 在△ABC和△CDA中, ∴△ABC≌△CDA(SSS). ∴∠BAC=∠DCA,∠ACB=∠CAD.
∴AB∥CD,BC∥A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 B
D C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8.1 平行四边形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 BD相交C 于点O,下列
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转动
两根木条,四边形ABCD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第一课时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九章 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第一课时 课件 (共26张PPT)

(1)途中乙发生了什么事,
P
(2)他们是相遇还是追击; 12
(3)他们几时相遇。
10
8
D E
AB
0
0.5
1 1.2
t
1.右图中的两直线l1 、l2 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
y 2x 1
y 4
l1
3
2
l2 1
-1 0 -1
1 2 3 4x
x 2y 2 2.解方程组 2x y 2
问 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
你明白他的想法吗?
设同时出发后t 时相遇, 则 20 t 30 t 150
用他的方法做一做,看 看和你的结果一致吗?
t=3
求出s与t之间的关系式,联立解方程组
A、B 两地相距150千米,甲、
对于乙,s 是t
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 两地相
的一次函数,
向而行。假设他们都保持匀速行驶, 则他们各自到A 地的距离s (千米) 都
120千米,即乙的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假设他 小彬 速度是 30千米/时,
们都保持匀速行驶,则他们各
自到A地的距离s(千米)都是骑 车时间t(时)的一次函数.
1 时后乙距A地120千米, 2 时后甲距A地 40千米.
2 时后甲距A 地 40千米, 故甲的速度是 20千米/时,
由此可求出甲、乙两人的 速度, 以及 ……
2
4
6
所以方程
x 2 y 2 2x y 2
-6
的解是 x 2 。
y
2
一、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上点 对应。
以方程 x+y=3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就是 一次函数 y=3-x 的图象.

(初二课件)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第2课时)教学课件

(初二课件)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第2课时)教学课件

课堂检测
(1)求乙进球的平均数和方差; (2)现在需要根据以上结果,从甲、乙两名队员中选出一人去 参加3分球投篮大赛,你认为应该选哪名队员去?为什么?
解:(1)乙进球的平均数为
x

=
7+9+7+8+9 5
=8,
方差为
s
2 乙
7 82
9 82
7 82
5
8 82
9 82
0.8 ;
(2)我认为应该选乙队员去参加3分球投篮大赛.
课堂检测
解:
-5+4+0+10-5-4-1+1
x甲 70+
8
70 ,
x乙
70+
-10+5+8-9+10-8-5+9 8
70,
s甲2 =23 ,s乙2 =67.5 .
所以从平均分看两个班一样,从方差看 s甲2 < s乙2 ,
甲班的成绩比较稳定.
但是从高分看,80分都是1人,75分以上的甲班只有1人, 而乙班有4人,占总数的一半,可见乙班成绩优于甲班.
以后就没有比甲少的情况发生, ∴乙较有潜力.
探究新知 例3 某校要从甲、乙两名跳远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一项校 际比赛.在最近10次选拔赛中,他们的成绩(单位: cm)如下: 甲:585 596 610 598 612 597 604 600 613 601 乙:613 618 580 574 618 593 585 590 598 624 (1)这两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各有何特点?
抽样调查.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利用方差做决策 例1 检查人员从两家的鸡腿中各随机抽取15 个,记录它们的质 量(单位:g)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快餐公司 应该选购哪家加工厂的鸡腿?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9.2.1 正比例函数】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19.2.1 正比例函数】教学课件

回答
按道理来说,只要落在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都能确定这条直线.但是为了便捷,我们一般选用原点 (0,0),另一个点可以选择在坐标系中容易标记的.
y1x 3
x …0 3… y …0 1…
y 6
5
4
3
y1x
2
3
1
–4 –3 –2 –1 O –1 –2 –3 –4 –5 –6
1 2 3 4 5x
回答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旦不是全体实数,那函数图象就不是整一条直线,我们就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 围来确定函数图象了.
解:(1)因为函数图象经过一、三象限;
y
所以3a-6>0
解得 a>2
Ox
1.已知正比例函数y=(3a-6)x. (2)当a为何值时,该函数图象经过点(2,6);
解:(2) 函数图象经过点(2,6) 即当x=2时,y=6, 因此6=2(3a-6) 解得a=3
1.已知正比例函数y=(3a-6)x.
(3)图象上有两点(1,y1),(-2,y2),且y1<y2 ,求a的取值范围.
方法一:图象法
y
从图象观察可得,
y2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3a-6<0
1
-2
O
y1
解得 a<2
方法二:代数法 点(1,y1),(-2,y2)在函数图象上 所以y1=3a-6,y2=-2(3a-6)
x
又因为y1<y2 所以3a-6<-2(3a-6)
解得 a<2
2.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cm,宽为1.5cm,高为xcm, 体积为ycm3. (1)求体积y与高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像(第1课时)教学课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函数的图像(第1课时)教学课件

停留了5 min;③甲、乙两组同时到达景点;④相遇后,乙组的速度
小于甲组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
有 ①②

s/km
55
乙 甲
t/min O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某车间的甲、乙两名工人分别同时生产同种零件,他们一天生产零件y(个)
由小到的大顺序,把所描出的各
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巩固练习
(1)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y 1 x的图象.
2
(先填写下表,再描点、连线)
x … -3 -2 -1 0 1 2 3 …
y

3 2
-1 1
2
பைடு நூலகம்
0
1 2
1
3
2…
(2)点P(5,2)
不在 该函数的图象
y 3
(tú xiànɡ)上(填“在”或“不在”). 2
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函数(hánshù)的图象
写出正方形的面积S与边长x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 (quèdìng)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S=x2 (x>0)
x 0 0.5 1 1.5 2 2.5 3 3.5 4
S 0 0.25 1 2.25 4 6.25 9 12.25 16
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连接(liánjiē)中考
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匀速驶向B地.甲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1h后
,乙车才沿相同路线行驶.乙车先到达(dàodá)B地并停留1h后,再以原
速按原路返回,直至与甲车相遇.在此过程中,两车之间的距离y(km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乘法

5
2
=20,
3
3
2 =32
3 2 =27,
又∵20<27,
∴ 2 5 2 < 3 3 2,即 2 5<3 3 .
(2) 2 13与-3 6.
解:∵ 2 13= 22 13= 52,
3 6= 32 6= 54, 又∵52<54,
∴ 52< 54 ,
两个负数比较 大小,绝对值 大的反而小
讲授新课
一 二次根式的乘法 计算下列各式:
(1) 4 9 = __2_×_3__=__6__; 4 9 =___3_6___6__;
(2) 16 25 __4_×_5__=__2_0_; 16 25 =__4_0_0___2_0_; (3) 25 36= __5_×_6__=__3_0_; 25 36 =__9_0_0___30__.
( 2 ) 6 12 = __6__2___ ;
( 3 ) 32 2 __2_6__.
4. 比较下列两组数的大小(在横线上填“>”“<” 或“=”):
(1)5 4 > 4 5;(2) 4 2 < 2 7.
5.计算: ( 1 ) 2 3 5 21 ;
解: (1) 2 35 21
25 321 10 327 30 7;
3
解: (1) 3 5 15;
(2) 1 27 1 27 9 3.
3
3
可先用乘法结合 律,再运用二次 根式的乘法法则
(3) 2 3 5 ( 2 3) 5 6 5 30.
归纳 (3)只需其中两个结合就可实现转化进行计算, 说明二次根式乘法法则同样适合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二
次根式相乘,即 a b k a b k(a 0,b 0,k 0) .
3.如果因式中有平方式(或平方数),应用关系式 a2 = a 把这个因式(或因数)开出来,将二次根 式化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观察:两者有什么 关系?
讲授新课
思考:根据前面得出的结论填一填,并说明理由.
2
4
4
1 3
2
1 3
2
2
2
0 2 0
2 是2的算术平方 根,根据算术平方
根的意义, 2 是 一个平方等于2的非 负数.
你能把所得的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归纳总结 ( a )2 (a 0) 的性质:
一般地,( a )2=a (a ≥0).
讲授新课
一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意义的条件
问题1 上面问题的结果分别是 3, s, 65, h ,它们表示一些
5
正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什么样的数有算术平方根呢?
我们知道,负数没有平方根.因此,在实数范围内开平 方时,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0.
问题2 上面问题的结果分别是 3, s, 65, h ,分别从形式上
4 0 1 -1 1 4
0、1、1 4
算术平方 根之门
问题2:两扇门交换位置,你还会走吗?
a≥0
a→ a→( a )2
a为任 意实数
算术平方 根之门
全部都能通过 a→a2→ a2
一 ( a )2(a≥0)的性质
填一填:
a(a≥0)
0
算术平 方根
1
a
0 0
1 1
1 1 42
平方运算 ( a )2 0
典例精析 例1 计算:
(1) ( 1.5)2;
(2) (2 5)2.
想一想:此小题 用到了幂的哪条 基本性质呢?
解: (1) ( 1.5)2 1.5;
积的乘方: (ab)2=a2b2
(2) (2 5)2 22 ( 5)2 4 5 20.
归纳 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即需满足被开方数≥0,列不等 式求解即可.若二次根式处在分母的位置,应同时考虑分母不为零.
想一想:
当x是怎样的实数时, x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3 呢?
前者x为全体实数;后者x为正数和0.
二 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 思考: 二次根式的实质是表示一个非负数(或式)的算术平
方根.对于任意一个二次根式 a ,我们知道:
(1)a为被开方数,为保证其有意义,可知a≥0; (2) a 表示一个数或式的算术平方根,可知 a ≥0.
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 二次根式的值非负
二次根式的 双重非负性
例3(1)若 a 2 b 3 (c 4)2 0,求a -b+c的值.
(2)设 y 1 x+ x 1+2016,试求x+2y的值.
当)
a C D
2
2.式子 3x 6 有意义的条件是
(A)
A.x>2 B.x≥2 C.x<2 D.x≤2
3.若 95 n 是整数,则自然数n的值有 ( D )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4.当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根次式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重点)
情境引入
2.运用二次根式的两个性质进行化简计算.(难点)
导入新课
数算字一旅算行:
问题1:你能将下列数字顺利通过下面两扇门吗?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根次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
2.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范围.(难点)
导入新课
想一想
(1)如左图所示,礼盒的上面是正方形, 其面积为3,则它的边长是 3 .
如果其面积为S,则它的边长是 S .
(2)如左图所示,一个长方形的围 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2,则 它的宽为 65 m.
想一想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
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
时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
式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那么t
h
为 5.
A
D
x 3 x 24 2
解得 x 16 4(负值舍去).
B
C
所以宽为4cm,长为6cm.
课堂小结
定义
带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在有意义条件下求 二次根式 字母的取值范围
抓住被开方数必须为非 负数,从而建立不等式 求出其解集.
二次根式的 双重非负性
二次根式 a 中,a≥0且 a ≥0
课后作业
解:(1)由题意可知a-2=0,b-3=0,c-4=0,解得a=2,b=3,c=4 所以a-b+c=2-3+4=3;
(2)由题意知,1-x≥0,且x-1≥0,联立解得x=1.从而知y=2016, 所以x+2y=1+2×2016=4033.
归纳 多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可得每个非负数均为零.初 中阶段学过的非负数主要有绝对值、偶次幂及二次根式.
5
和被开方数上看有什么共同特点?
①含有“ ”
②被开方数a ≥0
归纳总结 二次根式的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 0)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称为二次根号,a叫做被开方数.
要点提醒
①外貌特征:含有“ ” 两个必备特征
②内在特征:被开方数a ≥0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不含二次根号
当x≥2时, x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当x=0,9时,求二次根式 x 2 的值. 当x=0时,x-2=-2<0,此时二次根式无意义;
当x=9时, x 2 9 2 7.
(3)要使式子
1 x 1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A. x>1
B. x>-1
C. x ≥1
D. x ≥-1
被开方数是负数
(1) 32, (2) 6, (3)

不是
(4) -m 当m>0时被开 方数是负数
(5)
不是
12 ,
不是 xy<0
xy(x,y异号),
不是
(6) a2 1 , (7) 3 5

不是
根指数是3
非负数+正数 恒大于零
例2 (1)当x取何值时, 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x-2≥0,得 x≥2.
(1) a 1
(2) 2a 3
(1) a-1 0,a 1. (2) 2a 3 0,a 3 .
2
(3) a
(4) 2
5a
(3) a 0,a 0. (4) 5 a>0,a<5.
5.要画一个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使它的长与宽之比为3:2, 它的长、宽各应是多少?
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cm,根据得意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