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PPT课件
![秦汉时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8d0128f111f18583d05a56.png)
A.பைடு நூலகம்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 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它不 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是世界古代政治文 明的标志之一。 (张传玺)
(二)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
1.统一货币、度量衡,制作标准器发行全国
2.建设交通,修筑驰道、直道等
秦统一六国图等 意义 :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发展;
统一与历史潮流等
人东西六琅 迹有涉合邪 所东流之台 至海沙内刻 ,,,,石 无北南皇 不过尽帝 臣大北之 者夏户土 。,,,
⑤
⑥
② ③
①
④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至高无上的皇权):称号、沿袭、集权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秦始皇二十八年峄山刻辞:“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 争理”,“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史记 ·秦始皇本纪》:“平定天下,海内 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 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 的加强等等,这些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PPT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0b4758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4.png)
文 丝绸 明 之路 交
流
中国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到欧洲,佛教、伊 斯兰教、基督教由丝绸之路先后向东传入中国
丝 绸
历 史 意 义
(1)“丝绸之路”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有力 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了 积极的作用;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推动了西方社会转型
之 路
现 实 意 义
(1)对发展连接亚太地区国家和欧洲国家在这一交通走 廊的过境运输具有战略意义,促进了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有 利于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贸往来; (3)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当今如何 开发利用 丝绸之路
(1)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在开发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景点时要重视对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 (3)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并落实“一带一路” 倡议
考点 7 华佗、张仲景(识记)
人物
华佗
张仲 景
朝代 东汉 东汉
成就
(1)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 “麻沸散”; (2)模仿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能强身健体的医学体 操“五禽戏”
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 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称谓
外科鼻祖
“医圣” “坐堂医生”
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 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
考点 6 丝绸之路(理解)
西域
张骞出 使西域
西域 都护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汉武帝时期,张骞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前119年两次出 使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 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
![秦汉时期的文化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ab47c255270722182ef781.png)
第二讲 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文明
【时空框架】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
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全部 、第三课(刺史制度、察举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内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阶段特征和知识梳理】
政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与巩固。 秦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巩固并发展 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度,刺史制度等)。
一、秦汉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 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 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 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皇帝
专
制
集
中
主
中央权力 义
中
集 中
央
集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文明
【时空框架】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
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全部 、第三课(刺史制度、察举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内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阶段特征和知识梳理】
政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与巩固。 秦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巩固并发展 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度,刺史制度等)。
一、秦汉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 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 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 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皇帝
专
制
集
中
主
中央权力 义
中
集 中
央
集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19张PPT)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d7ca6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9.png)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P29)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秦始皇本纪》(P55)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P79)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
史学价值: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我国 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育:为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社会生活: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一、秦汉时期的科技 2.医学成就 张仲景 时期:东汉末年
西汉经穴漆人 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 整的人体经穴模型,展 现了西汉的医学水平。
成就:①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 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 2.宗教 道教
创立时间:东汉末年 创立者及派别: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佛教
创立时间、地点:约公元前6世纪 古代印度
传入中国过程: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 2.宗教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 3.思想
《论衡》书影
作者: 王充
——《史记·大宛列传》(P79)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
1.史学 《史记》
体现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代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
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54bc4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b.png)
◎内容十分丰富
◎注重实际应用
◎与生产、生活 紧密相连
秦简九九表
新课学习
活动 6 以《氾胜之书》为例,说明秦汉时期农学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类别
时代
医学
东汉
数学 农学
天文 历法
地震学
东汉 西汉 秦朝 两汉 东汉
科技成就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氾胜之书》总结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作者:司马迁
记述内容:帝王将相、下层人物
体裁:纪传体通史 价值: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 通史:通贯古今的史书。
开创了正史的撰写体例
《史记·平准书》书影
本纪 世家 列传
表
书
新课学习
活动 3 结合教材,评价《史记》的价值。
书籍名片
书名:《史记》 记述时间:黄帝到汉武帝
作者:司马迁
记述内容:帝王将相、下层人物
天文 历法
地震学
东汉 西汉 秦朝 两汉 东汉
西汉经穴漆人
新课学习
活动 2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张仲景怎样的精神。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 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伤寒论·序》
发展 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 多种疾病的症候 提出 辨证分析病情,对症下药 提倡 “治未病”、预防疾病
颁布统一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历法更加精确,使用漏壶、日晷测定时间 张衡发明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
张衡制作了候风地动仪,用以测验地震方位
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秦汉时期PPT课件
![秦汉时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4529fe680203d8cf2f241c.png)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系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秦汉时期ppt
![秦汉时期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75f999f7ec4afe05a1df82.png)
政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政治既是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 基础的需要。
思想理论:法家思想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韩非: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
其他:
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宗法制分封制的逐步瓦解,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大河流域孕育的农耕文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撑
郡县
世袭、终身
任命、任期
血缘、贵族
才干、官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社会转型——“邦国政治”走向“帝国政治”
社会转型宗视法角制中、的分分封封制制与中央集权制专度制的主义比中较央集权制
(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
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帝国制度靠独尊儒术得以延续,也将因罢黜百家而丧失活力。
“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于右任语),诚哉斯言!只不过这笔账要到
很久以后才会得到清算,而且得由大清帝国来埋单。——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秦汉的思想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文化专制是维系帝国政治的重要手段
2、儒家独尊地位确定造成思想禁锢与思想僵化,不利思想解放
与文化创新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什么受到重用?其主要表现、巩固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有利于加 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2)(儒学独尊)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
思想理论:法家思想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韩非: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理论;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
其他:
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宗法制分封制的逐步瓦解,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大河流域孕育的农耕文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保护和支撑
郡县
世袭、终身
任命、任期
血缘、贵族
才干、官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的社会转型——“邦国政治”走向“帝国政治”
社会转型宗视法角制中、的分分封封制制与中央集权制专度制的主义比中较央集权制
(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
(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 (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
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
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帝国制度靠独尊儒术得以延续,也将因罢黜百家而丧失活力。
“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于右任语),诚哉斯言!只不过这笔账要到
很久以后才会得到清算,而且得由大清帝国来埋单。——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秦汉的思想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文化专制是维系帝国政治的重要手段
2、儒家独尊地位确定造成思想禁锢与思想僵化,不利思想解放
与文化创新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为什么受到重用?其主要表现、巩固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有利于加 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③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2)(儒学独尊)主要表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巩固手段:儒者参政、选官标准、教育内容。
秦汉时期服饰PPT课件
![秦汉时期服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0af1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7.png)
分析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
通过对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材质等方面的 分析,总结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揭示其独特的 美学价值。
探讨服饰与文化的关系
阐述服饰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秦汉时期服饰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服饰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
01
服饰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了解一个
如意。
金银饰品
金银饰品也是秦汉服饰的重要组 成部分。金银丝镶嵌、金银片等 工艺使得服饰更加璀璨夺目。此 外,金银饰品还具有彰显身份地
位的作用。
珠宝饰品
珍珠、玛瑙、琥珀等珠宝在秦汉 时期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 珠宝被巧妙地镶嵌于服饰之中, 为穿着者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风
采。
05
秦汉时期服饰的文化内涵 与社会功能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
现代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借鉴秦汉服饰中的传统元素,如交 领、右衽、宽袖等,进行现代演绎,使传统服饰焕发出现代魅力。
服饰图案的创新应用
将秦汉服饰中的传统图案进行提炼、重组,创造出新的图案语言, 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感。
传统色彩的现代表现
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02
服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服饰的演变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对服饰的研
究可以揭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变迁。
03
服饰体现民族审美和精神追求
服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通过对
秦汉时期服饰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世界。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服饰制度的奠定
通过对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材质等方面的 分析,总结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揭示其独特的 美学价值。
探讨服饰与文化的关系
阐述服饰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秦汉时期服饰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服饰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
01
服饰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了解一个
如意。
金银饰品
金银饰品也是秦汉服饰的重要组 成部分。金银丝镶嵌、金银片等 工艺使得服饰更加璀璨夺目。此 外,金银饰品还具有彰显身份地
位的作用。
珠宝饰品
珍珠、玛瑙、琥珀等珠宝在秦汉 时期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 珠宝被巧妙地镶嵌于服饰之中, 为穿着者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风
采。
05
秦汉时期服饰的文化内涵 与社会功能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
现代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借鉴秦汉服饰中的传统元素,如交 领、右衽、宽袖等,进行现代演绎,使传统服饰焕发出现代魅力。
服饰图案的创新应用
将秦汉服饰中的传统图案进行提炼、重组,创造出新的图案语言, 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既体现了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感。
传统色彩的现代表现
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02
服饰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服饰的演变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通过对服饰的研
究可以揭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及其变迁。
03
服饰体现民族审美和精神追求
服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精神追求。通过对
秦汉时期服饰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世界。
对后世服饰的影响
服饰制度的奠定
秦统一中国ppt课件
![秦统一中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ab78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1.png)
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魏 赵 韩 齐燕楚
圆形方孔 半两钱
秦半两
铜量 铜权
1、从秦朝开始,圆 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开凿灵渠。
找到灵渠的位置,指出灵 渠连接的河流。
九三 卿公
意义: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 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 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 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 影响。
郡 郡(守)
县 制
县(令或长)
乡、里、亭
皇帝
专
中
制
央
主
政 府
义
中
地
央
方
集
政
权
府
巩固 统一 的措
施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完成了疆域的统一,但六国 各自为政已久,文字、货币、 度量衡都不同,就连道路和 车架的宽窄都不同,中央下 达的命令竟无法传达,百姓 的生活也受到巨大的影响, 这可怎么办?
2、郡县制
任务二:思考秦始皇如何让地方 的各级机构改革和官员遵从皇帝 的指令?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 央直接管辖。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 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控制了 全国各地的权力。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 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 的基本模式。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任务二:小组合作思考中央 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军事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的 建立 与巩 固
课堂检测
1.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
A 、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
秦汉时期的服饰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服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647d422cc58bd63186bd90.png)
43
灰地菱纹 袍展示图 (根据河 北望都汉 墓壁画、 山东沂南 汉墓壁画 并参考马 王堆汉墓 出土实物 纹饰复原 绘制
44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 直裾袍:(襜褕,chān yú) :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 褝 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
45
曲裾袍
55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56
宽 袖 绕 襟 深 衣 图
57
窄 袖 绕 襟 深 衣 展 示 图
58
( 湖戴 南长 长冠 沙, 马穿 王窄 堆袖 汉绕 墓襟 出深 土衣 木的 俑侍 )者
59
穿三重领深衣的女子(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长信宫灯 )
60
穿绕襟深衣的妇女(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局部)
俗称高祖冠或宦官侍者用但贵族祭祀宗25长冠侧面与背面26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武将27通天冠通天冠天子天子远游冠远游冠进贤冠进贤冠文官文官高山冠高山冠xixi法官法官宫殿门吏宫殿门吏却敌冠却敌冠卫士卫士术士冠术士冠樊哙冠樊哙冠殿门卫士殿门卫士28zh冠法官29进贤冠进贤冠文官30通天冠通天冠天子31汉代远游冠远游冠诸王32樊哙冠殿门卫士据说在刘邦打天下时樊哙陪刘门宴席中樊哙听到项羽要杀刘邦忙撕破衣服裹住手中的盾牌戴在头上闯进宫中保护刘邦刘邦当朝后专门创制这种冠式并命名为樊哙冠赐给殿门卫常服34袍服的侍者河北望都汉墓出土壁画35戴帽穿曲裾服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土汉代彩绘陶履
7
秦代铠甲的两种基本类型: 护甲由整片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
皮甲片,四周留阔边——指挥人员 护甲由正方(或长方)形甲片编缀,穿时从上套下,
再用带钩扣住,并在里面衬战炮,为低级将领和普 通士兵所服。
灰地菱纹 袍展示图 (根据河 北望都汉 墓壁画、 山东沂南 汉墓壁画 并参考马 王堆汉墓 出土实物 纹饰复原 绘制
44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 直裾袍:(襜褕,chān yú) :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
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 褝 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
45
曲裾袍
55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56
宽 袖 绕 襟 深 衣 图
57
窄 袖 绕 襟 深 衣 展 示 图
58
( 湖戴 南长 长冠 沙, 马穿 王窄 堆袖 汉绕 墓襟 出深 土衣 木的 俑侍 )者
59
穿三重领深衣的女子(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长信宫灯 )
60
穿绕襟深衣的妇女(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局部)
俗称高祖冠或宦官侍者用但贵族祭祀宗25长冠侧面与背面26原为胡人装束后延至唐宋一直为武将所用武将27通天冠通天冠天子天子远游冠远游冠进贤冠进贤冠文官文官高山冠高山冠xixi法官法官宫殿门吏宫殿门吏却敌冠却敌冠卫士卫士术士冠术士冠樊哙冠樊哙冠殿门卫士殿门卫士28zh冠法官29进贤冠进贤冠文官30通天冠通天冠天子31汉代远游冠远游冠诸王32樊哙冠殿门卫士据说在刘邦打天下时樊哙陪刘门宴席中樊哙听到项羽要杀刘邦忙撕破衣服裹住手中的盾牌戴在头上闯进宫中保护刘邦刘邦当朝后专门创制这种冠式并命名为樊哙冠赐给殿门卫常服34袍服的侍者河北望都汉墓出土壁画35戴帽穿曲裾服的男子陕西咸阳出土汉代彩绘陶履
7
秦代铠甲的两种基本类型: 护甲由整片皮革或其他材料制成,上嵌金属片或犀
皮甲片,四周留阔边——指挥人员 护甲由正方(或长方)形甲片编缀,穿时从上套下,
再用带钩扣住,并在里面衬战炮,为低级将领和普 通士兵所服。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 ppt课件
![通史复习秦汉时期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626902e45c3b3567ec8b53.png)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 (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儒学指导下的教育 1.教育体制 (1)表现:
①中央: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地方:郡国建立学校
思考:太学怎样体现“尊儒”? 太学里教什么内容? 太学旨在培养什么人才? 太学对人才是否有吸引力?为什么?
(2)运作机制:
教育+选官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 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 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 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 响。
汉朝:儒学成为正统 (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2.主张: 3.特点:儒学独尊;
——《汉书.食货志》
观
时
材料二:衡山王“ 又数侵夺
代
人田。”甚至“ 坏人家以为
风
田”
云
——《史记·淮南王衡山列传》
变
换
灌夫“ 家累数千万, 食客日数
十百人, 破池田园, 宗族宾客为
权利, 横于颖川。”
汉武帝:16岁登基,21岁亲政
——《汉书·灌夫传》
刘彻即位时郡国形势图
面临问题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
……秦始皇不让天下人读书……” ①
——顾颉刚《秦始皇传》
汉武帝诱导天下人读一种书。
注:①秦始皇实际上是让天下人“以吏为师”,只读政府许可的书。
争论焦点?措施? 目的?影响?
商周等
秦朝推广
血缘关系
地域差异
诸侯王位世袭并 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拥有封地
初期加强管理,扩大 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秦汉时期PPT课件
![秦汉时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227d776bd97f192279e99d.png)
› 绘画主要表现题材:现实生活题材;政治宣扬题 材;神仙飞生题材。
汉代帛画
› 西汉 轪侯妻墓帛画 ›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1972年出土 的铭旌帛画
西汉马王堆车马仪仗图帛画
东汉《宴饮观舞图》1960年 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
汉代壁画
› 西汉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
内蒙和林格尔《东汉墓 壁画》
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的流行,对工艺美术装饰 有深厚的影响。
4、汉代工艺美术取得实用和美的平衡,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5、汉代工艺美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四字:质、动、紧、味。
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行的新书体。 › 流传下来的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
艺术水准最高。
李斯 泰山刻石
秦阳陵虎符,秦代青铜器
› 2、隶书
› 功用、地域和意趣的不同,汉隶风格显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东汉的碑刻隶书。
› 风格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 为随意,重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战国时期)
四山纹铜镜 (战国时期)
昭明镜 西汉
画像镜
四神规矩镜
› 流行的纹饰有:蟠螭纹、蟠虺纹、章草纹、星云、云雷连弧纹、鸟兽 纹规矩纹、重列式神兽纹、连弧铭文、重圈铭文、多乳禽兽纹、变形 四叶纹、神兽纹、龙虎纹、日光连弧纹等。
其他工艺
› 汉代瓦当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其中王莽时期的四神瓦当,形神 兼备,姿态雄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时代概论
› 开拓、统一的时代背景与恢弘雄强的文化精神。
› 秦完成国家一统,推动社会进步;汉承秦制,完成深沉宏大、充实激 扬、厚重雄强的一代汉风。
汉代帛画
› 西汉 轪侯妻墓帛画 ›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1972年出土 的铭旌帛画
西汉马王堆车马仪仗图帛画
东汉《宴饮观舞图》1960年 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
汉代壁画
› 西汉卜千秋夫妇合葬墓壁画。
内蒙和林格尔《东汉墓 壁画》
3、汉代儒学的宗教化,神学的兴起,厚葬的流行,对工艺美术装饰 有深厚的影响。
4、汉代工艺美术取得实用和美的平衡,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5、汉代工艺美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四字:质、动、紧、味。
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行的新书体。 › 流传下来的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
艺术水准最高。
李斯 泰山刻石
秦阳陵虎符,秦代青铜器
› 2、隶书
› 功用、地域和意趣的不同,汉隶风格显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东汉的碑刻隶书。
› 风格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 为随意,重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战国时期)
四山纹铜镜 (战国时期)
昭明镜 西汉
画像镜
四神规矩镜
› 流行的纹饰有:蟠螭纹、蟠虺纹、章草纹、星云、云雷连弧纹、鸟兽 纹规矩纹、重列式神兽纹、连弧铭文、重圈铭文、多乳禽兽纹、变形 四叶纹、神兽纹、龙虎纹、日光连弧纹等。
其他工艺
› 汉代瓦当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其中王莽时期的四神瓦当,形神 兼备,姿态雄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时代概论
› 开拓、统一的时代背景与恢弘雄强的文化精神。
› 秦完成国家一统,推动社会进步;汉承秦制,完成深沉宏大、充实激 扬、厚重雄强的一代汉风。
秦汉时期学习教育课件PPT
![秦汉时期学习教育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4dcddc08a1284ac85043b0.png)
“六王毕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以步楚秦 青,,为 松三江驰 。丈湖道 而之于 树上天 ,,下 厚濒, 《 筑海东 汉 其之穷 书 外观燕 》 ,毕、 卷 五 隐至齐 二 以。, 《 金道南 贾 椎广极 山 ,五吴 传 》 树十、
——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一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 的。
不同点二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 有封地;(世卿世禄) 不同点三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 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 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的统一。
(3)地方制度:郡县制度(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李斯建议,秦始皇采纳废分封性郡县(材料) (4)用人制度:(对世卿世禄的否定) (5)法律制度: 3.作用: 打破传统的……;开始形成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开拓疆域,加强国 家统一;奠定……的基础;对2000 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男。……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释制度(图示)
2.特点:地方→中央→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3.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的作用: 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统一国家形成(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
4.制度变化的特点
改姓易号——朝代的更替
机构的调整——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39张PPT)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e7887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e.png)
五斗米道(张陵创立)
(3)教义: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社会上的流行的神仙方术 (4)传道方式:以治病来传道 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不断,人民生活困难,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 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研学第六站: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 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 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 “祖庭”。
洗涤原料
焚烧草木灰
④蒸煮
浸渍沤制 ⑤舂(chōng)捣
⑥制浆
⑦捞取纸浆
⑧晒 纸
⑨揭纸码放
蔡伦祠中体验造纸过程
蔡伦祠,记载着纸圣的一生,影响深远的造纸术,如今也在造福着全世界的人们
分析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欧洲12世纪
古巴比伦
欧洲羊皮纸
中亚8世纪
泥版
中国
朝鲜4世纪 日本7世纪
美洲16世纪
古埃及
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五种禽兽姿态的健
身操——“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研学第四站:陕西渭南韩城司马迁祠
为纪念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 司马迁而建。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 (309年),占地4.5万平方米。
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著有《史记》《悲士不遇赋》《太史 公自序》等。
之后,忍辱发愤,艰苦撰述,终于写成《史 记》。
从司马迁的生平,你能感受到怎样的精神?
家学渊源 耳濡目染
博闻强记 餐风沐雨
继承父业 为太史令
年十岁则诵古 文,二十而游, 祖上数代 遍览名山大川 为史官
遵父遗志 修著史籍
犯颜极谏 飞来横祸
大笔如椽 鸿篇巨制
(3)教义: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社会上的流行的神仙方术 (4)传道方式:以治病来传道 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不断,人民生活困难,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 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研学第六站: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 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 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 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 “祖庭”。
洗涤原料
焚烧草木灰
④蒸煮
浸渍沤制 ⑤舂(chōng)捣
⑥制浆
⑦捞取纸浆
⑧晒 纸
⑨揭纸码放
蔡伦祠中体验造纸过程
蔡伦祠,记载着纸圣的一生,影响深远的造纸术,如今也在造福着全世界的人们
分析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欧洲12世纪
古巴比伦
欧洲羊皮纸
中亚8世纪
泥版
中国
朝鲜4世纪 日本7世纪
美洲16世纪
古埃及
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五种禽兽姿态的健
身操——“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研学第四站:陕西渭南韩城司马迁祠
为纪念我国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 司马迁而建。始建于西晋永嘉三年 (309年),占地4.5万平方米。
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著有《史记》《悲士不遇赋》《太史 公自序》等。
之后,忍辱发愤,艰苦撰述,终于写成《史 记》。
从司马迁的生平,你能感受到怎样的精神?
家学渊源 耳濡目染
博闻强记 餐风沐雨
继承父业 为太史令
年十岁则诵古 文,二十而游, 祖上数代 遍览名山大川 为史官
遵父遗志 修著史籍
犯颜极谏 飞来横祸
大笔如椽 鸿篇巨制
《先秦秦汉南北朝》课件
![《先秦秦汉南北朝》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58d1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4.png)
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人物
北魏孝文帝:改革家,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南朝宋武帝:开国皇帝,统一南方,建立南朝宋 南朝梁武帝:文学家,推动文学发展,创作《文心雕龙》 北齐文宣帝:政治家,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 北周武帝:军事家,统一北方,建立北周 南朝陈后主:诗人,创作《玉树后庭花》,被誉为“南朝第一才子”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 而治、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等政治理念。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中 央集权、改革创新等政治理念。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主张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铸造 技术高超,造 型精美,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
源和发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
秦朝: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
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年
统一过程:通过战 争和外交手段,先 后灭掉六国
统一意义:结束了春 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 面,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和民族的融合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建设
汉朝的政治演变
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朝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汉朝的皇帝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朝的法律制度:实行《汉律》,注重法律公正和公平 汉朝的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注重军队训练和装备 汉朝的文化制度:实行儒家思想,注重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政治变革: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经济变革:铁器牛耕的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变革: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 军事变革:战争频繁,兵法、兵器、战术的进步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 纷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bb41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4.png)
学习目标
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 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2.理解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到维护和 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任务一
削弱地方势力
问题一:汉武帝为何要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诸侯王与地方 豪强势力强大
图一 金缕玉衣
诸侯王势力强大
材料一 (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 党之地徒方,豪以强武势断力于强乡大曲。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政治:设刺史监视地方。
材料 (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汉书·武帝纪》
学习任务二
加强经济管控
问题二: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改进农具
经济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政策
私人铸币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富人控制盐铁经营权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富豪唯利是图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 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学习任务三
尊崇儒术
思考:依据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概括汉武帝调整治国理念的原因。
材料 汉代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无为之治, 并因之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这种治民之术,既不能解决化 民易俗、建立统一的封建伦常观念的问题,也不能使分散的小农经济与 政权凝聚为一体,更为有害的是这种放任政策,听凭富贾豪族掠夺民财, 兼并土地,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 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83bf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1.png)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 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 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 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 《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 为师。此即为“焚书”。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今河 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 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 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 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 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 《春秋繁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
(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① 设立内外朝制度
② 颁行“推恩令”
面对王国坐大,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但未得实 施;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地方王国以此为借口引发了“七国之乱”,平 叛后,王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王国依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是个巨 大隐患;至武帝,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 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图
六辅渠 郑国渠
白渠 漕漕渠 渠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今河 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 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 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 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 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 《春秋繁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
(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① 设立内外朝制度
② 颁行“推恩令”
面对王国坐大,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但未得实 施;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地方王国以此为借口引发了“七国之乱”,平 叛后,王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王国依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是个巨 大隐患;至武帝,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 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图
六辅渠 郑国渠
白渠 漕漕渠 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和巩固。②经济思想上确立了 “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③封 建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适应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 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
③科学技术上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实现了文字统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气势辉煌。
3、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评价: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积极性;
[知识重温]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汉初的_黄__老__之__学__ (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__央__集__权___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_大__一__统____
2.理论 (1)形成:汉代儒学是董仲舒以 《_公__羊__春__秋__》为基础,融合阴 阳家、黄__老__之__学___及__法__家_____ (2)基础:“天__人__感__应___”学说。 (3)内容: ①提出 大一统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提出了“天人感应 ”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同时君主要实 行仁政 。 ③提出“三纲五常”——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 。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①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和巩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 逐渐完善。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奴隶制的 贵族政治
以皇权为中心 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 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 实行俸禄制
家大一统的 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度,官位概 不世袭,主 要官吏由皇 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 官僚政治
[考纲解读]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必修二第1课)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要求]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 (2)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中外朝制度; (2)刺史制度; (3)察举制度;
[考纲解读] 一、秦国统一的背景
1、 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和诸侯国的兼并(春秋争霸) 3、诸侯国进行变革(战国巨变) 4、嬴政的雄才伟略(秦的崛起) 秦的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创造了条件!
[考纲解读]
二、秦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1)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3)建立地方官制:实行郡县制 (4)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订《秦律》 三、秦中央集权制的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纲解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对立,特征是皇帝专 断独裁,皇权至上。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地方在政 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立 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两大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考纲解读]
四、秦中央集权制的评价
积极: 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 固国家统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 强和完善。
汉与周边少数民族往来频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 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主题深化]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家国一 体,最高执政 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 中
分封制与 宗法制相联 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 立在血缘 宗法制度 上的世卿 世禄制度
课时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要求]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 (2)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中外朝制度; (2)刺史制度; (3)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分封制与 宗法制相联 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 立在血缘 宗法制度 上的世卿 世禄制度
奴隶制的 贵族政治
以皇权为中心 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 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 实行俸禄制
家大一统的 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度,官位概 不世袭,主 要官吏由皇 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 官僚政治
消极: 专制色彩浓厚,易决策失误,易形成暴政,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后世阻碍民主制的发展。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血缘 独立
中央任命
有俸禄无封地 地方行政
中央
割据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维护了国家统一。
[主题深化]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家国一 体,最高执政 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 中
[考纲解读]
五、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中央官制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东汉 :尚书台
2.地方行政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3.选官制度 秦汉:军功爵制度 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
4.监察制度 汉:御史府(御史大夫) 汉武帝:刺史(地方)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适应君 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 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
③科学技术上确立了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实现了文字统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气势辉煌。
3、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评价:自给自足,生活稳定、积极性;
[知识重温]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汉初的_黄__老__之__学__ (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__央__集__权___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_大__一__统____
2.理论 (1)形成:汉代儒学是董仲舒以 《_公__羊__春__秋__》为基础,融合阴 阳家、黄__老__之__学___及__法__家_____ (2)基础:“天__人__感__应___”学说。 (3)内容: ①提出 大一统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提出了“天人感应 ”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同时君主要实 行仁政 。 ③提出“三纲五常”——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 。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①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和巩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 逐渐完善。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奴隶制的 贵族政治
以皇权为中心 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 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 实行俸禄制
家大一统的 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度,官位概 不世袭,主 要官吏由皇 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 官僚政治
[考纲解读]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必修二第1课)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要求]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 (2)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中外朝制度; (2)刺史制度; (3)察举制度;
[考纲解读] 一、秦国统一的背景
1、 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和诸侯国的兼并(春秋争霸) 3、诸侯国进行变革(战国巨变) 4、嬴政的雄才伟略(秦的崛起) 秦的统一,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创造了条件!
[考纲解读]
二、秦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1)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3)建立地方官制:实行郡县制 (4)制定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5)制订《秦律》 三、秦中央集权制的特征
——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纲解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对立,特征是皇帝专 断独裁,皇权至上。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地方在政 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立 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两大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考纲解读]
四、秦中央集权制的评价
积极: 1、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 固国家统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 强和完善。
汉与周边少数民族往来频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 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主题深化]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家国一 体,最高执政 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 中
分封制与 宗法制相联 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 立在血缘 宗法制度 上的世卿 世禄制度
课时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考纲要求]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始皇; (2)皇帝制度的创立及特点;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2.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中外朝制度; (2)刺史制度; (3)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分封制与 宗法制相联 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 立在血缘 宗法制度 上的世卿 世禄制度
奴隶制的 贵族政治
以皇权为中心 的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 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 实行俸禄制
家大一统的 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度,官位概 不世袭,主 要官吏由皇 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 官僚政治
消极: 专制色彩浓厚,易决策失误,易形成暴政, 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后世阻碍民主制的发展。
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血缘 独立
中央任命
有俸禄无封地 地方行政
中央
割据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都是古代重要地方行政制度; 维护了国家统一。
[主题深化]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家国一 体,最高执政 集团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 中
[考纲解读]
五、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1.中央官制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东汉 :尚书台
2.地方行政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推恩令
3.选官制度 秦汉:军功爵制度 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
4.监察制度 汉:御史府(御史大夫) 汉武帝:刺史(地方)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