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雄观—安东卫专题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雄观—安东卫专题展

前言

安东卫,地隶青齐,距淮临海。因为海防首冲要地、南北孔道,故明初,信国公汤和创筑卫城,添设墩台,分给屯田,防御器械无一不备。“卫”,围内防外,其即京师之外屏,一方之保障。东海汛地,设卫最多,而安东方者,莫逾于此,故名“安东卫”。

历史名城—安东卫

概述

安东卫位于日照城南40公里,居绣针河口北岸,东距岚山海口3 公里。这里东枕

老爷山,西依绣针河,南临沧海,北锁关山。“安东卫虽僻处海隅,然山环水绕实为齐南

之胜地也”、“地隶青齐,距淮临海……其地为海防守冲要地”(清康熙十二年《安东卫志》)。安东卫在春秋(前770 ~前476)时代为纪障城。“莒邑东海,赣榆东北,有纪障城,今安

东卫即其地”(《日照县志》,光绪十一年版)。安东卫城东之“教场”,相传为战国齐将

孙膑操练兵士之所。

安东卫明代以前的历史和建置沿革情况,因史籍湮没,暂时无法考证。今将明代以

来的概略介绍如下:

“安东卫”命名的由来

安东卫以其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而命名。“卫去海五里,按字义,‘卫’围也,防也。

京师之外,屏一方之保障。东海汛地,设卫最多,而安东方者,莫逾于此,故名”(《安

东卫志·里志篇》,康熙十二年版)。卫是明代的军事编制,每卫5600 人,均设于要害

地区。

“安东卫”的建置时间

明代定鼎之后,因倭寇窜扰,遂在沿海各军事要地,设置很多卫、所,计有防海卫、

防运卫十九处和所十五处。所由卫领,卫由都司领,皆属中央五军都督管辖。安东卫,

就是明初十九卫之一的防海卫,可见“安东卫”之名,最迟在明初已经出现。至于建置

的具体年代,诸说不一。《日照县志》(光绪本)说:“于县南九十里置安东卫”,注作:“洪武十七(1384)年置”。《安东卫志·建置篇》说:“建自洪武季年”。县人丁恺曾著

的《西海徵》(乾隆二十三年本)记有:“明志以安东卫为洪武三十五年置,非也。“经查

阅明代的纪年表,洪武在位只有三十一年,即1368年至1398年。所谓洪武三十五年,

可能是明志把“建文”四年并入而得。建文四年,是惠帝朱允文国破身亡的一年,焉能

顾得设置卫、所之事?安东卫儒学署李甫在《卫志》序言中说:“洪武十有六(1383)年,日本陆梁,出没剽掠,不可控制,始命信国公汤和,于东海诸边,严设城堡,辖隶臬司(即按察使),选练墩卒,棋布守御,倭寇始而得戢安东遂成重地。”据此,安东卫的设置,当在洪武十六、七年,与光绪本《日照县志》注文所记,庶几相符。

安东卫建置及设卫原因

元末明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战争中失败的南朝诸侯组织武士、浪人(倭寇)出没于中国沿海,劫人掠财。由于适逢元末农民起义,万里海疆一时岛寇倭夷横行,出没剽掠。他们始犯辽东,继犯江浙,后犯山东。日照乃山东海防前哨,安东卫又为山东东南门户,在安东设置防海卫,对于防御倭寇入侵有着重要意义。

明代之初,山东沿海抗倭事宜由山东指挥使司统一负责,下设登州营、文登营和即墨营3大营11 卫14 所,20巡检司,243 墩,129 堡,安东卫和石臼所属即墨营所辖。安东卫设卫后,辖左、中、右、前、后五个千户所,前所、左所均驻安东卫城,后所驻卫城东北90 里,名曰石臼寨,后称石臼所,有专城,实为分汛要地。后调中所去天津卫,调右所去徐州卫。属安东卫只有前、左、后三个千户所,每所都设正副千户、百户等职。

明代,安东卫地属青州府,设通府、通判、经历、教授、训导等职。清初,由兵部选守备任安东卫事,凡城池、民社、学校、钱粮均与州县相同,仍设经历教授千总(武官)和百总各一员,石臼所设千总一员。顺治十五年(1685)总督张铉锡巡查海防至安东卫,特立安东卫都司营,专守本汛土地。乾隆七年(1742)裁卫并于日照县。

安东设卫,皆因地处要冲、军事需要。时任宪副的赵鹤龄曾作《安东形胜》一诗(《安东卫志·文苑》康熙十二年版):

城本安东筑向西,地分南北不相迷。

门严锁钥连淮海,铁作藩篱障鲁齐。

才薄岂堪兼武备,时清仅独有诗题。

叮咛守御诸军长,边境勿忘肃鼓鼙。

卫所是明朝兵制的产物。在明初山东半岛东部先后设立完善了营、卫、所防御倭寇的军事体系。在当时交通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各营能就近快速地传达军令,便于各卫、所及时策应,以应对海上的突发侵扰事件。

安东卫城

安东卫城临东海,当南北之冲。明初汤信国建城皆用砖石,周围五百三十丈,高二

丈一尺,垛口一千三百,门楼四座。城上除门楼外,另有五铺。四门内俱有门房以藏兵器,四大街设八铺,小巷四铺,依时巡更,以防盗贼。

古说安东卫方圆八里。按照卫城遗址,参考东西南北四街长度,应为方圆3600 米,

7华里多。城墙高约11 米,下底宽约13 米,顶宽10 米,可容八骑并行,城头每2.8

米设一垛口,共1300 个。卫城上有大铜炮8 门,小铁炮4 门,三眼铁铳4 杆。岚山头

海口设有大铁炮9 门,中铁炮4 门,小铁炮5 门。

从康熙初年(1662)的安东卫城区图看,当时城内主要建筑有公署、按察司、守府、

卫衙、经历司、镇抚司和儒学等常设机构,卫堂东是武器库,卫堂西为镇抚司,卫堂后

有巡检司,南门里西南角上盖3 座监牢局,北门里东有火炮局,北门外西街建千总署。还有仪门东的左所,仪门西的前所,北门外西街上的安东营等。这些建筑经历明清多次

兵火和康熙戊申地震,久已圮废。

安东卫墩台与屯田

墩台,是古时用以举烽烟、传敌情,以防不虞的军事通讯设施。安东卫墩台主要设

在沿海汛口要地,每个墩台配有旗、锣、烟筒,有警必举。墩台有军墩、民墩两种。军

墩由巡查军士守护,民墩由民卒守护。守墩之军民,一遇紧急军情,白日燃起狼烟,黑

夜照明信火。嘉靖三十一年(1552)和三十四年(1555),倭寇窜犯日照沿海一带,皆被击退。

屯田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安东卫所属屯田都属军屯,只使用于驻军。明制屯田,以正丁应役,余丁耕田,征其税为军饷,缺少部分以屯丁补之。每屯丁授田二十五亩,岁纳粟三担,征解于仓库东卫屯田,处于诸城、日照境内,共一千六百六十五顷,

直到明末,屯政废弛。清代,安东卫并入日照县,屯田方裁撤,划归诸城、日照两县。

指挥畅通—严密的层级设置

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又由朝廷五军都督府管辖。有事军人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

建官分职,必有莅事之所,庶可以动观瞻而敷教化。卫中治宇虽少,前颇苟完,今俱废驰矣。揆厥所由,乃风雨一任其飘摇而修葺无主,公私交为之窃取而稽查何人?况两经兵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