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附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九单元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附解析)(1)
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考纲要求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课标提示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考点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考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①停滞②实事求是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经济建设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⑥家庭承包经营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⑧生产和分配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⑩增强企业活力?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考点二①厦门②海南岛③外向型④秦皇岛⑤珠江三角洲⑥1990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巧学妙用]
思维导图——十一届三中全会
概念阐释——经济体制改革
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图解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图片证史——从“粮票”到“股票”的演进
图1代表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图2体现了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前者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后者以市场配置资源。
方法技巧——巧记经济体制改革
思维导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轻巧识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法1新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考题1】(2016·江西赣州模拟)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其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D.只要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
答案 C
『方法突破』解题关键是注意中心限制词“根本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它起到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的作用,说明这种调整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史论链接』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出现: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最初是群众自发的,并非政府倡导。
(2)实质: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3)作用: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考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影响
【考题2】(2016·湖南长沙模拟)1953年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由国家统一收购,全社会所需的粮食均由国家供应。
到1992年底,粮食“统购统销”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B.国家经济体制的改变
C.农民生产自主性增强
D.粮食流通渠道多样化
答案 B
『方法突破』据题干含义可知,国家从1953年的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统购统销”政策到1992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说明国家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
『史论链接』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党的十四大上。
十五大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到21世纪初,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
(2)它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式,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看作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考法3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史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
市场和有为政府》史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读史用史』
(1)史料一论述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
根据史料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前后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区
别是什么?
提示问题: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区别:资源配置方式不同,前者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后者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史料二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特点。
根据史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提示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
『方法突破』据史料一“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
的作用”和“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根本区别在于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
第(2)问归纳史料二的基本信息即可。
『史论链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考法4 不同视角认识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
史料
『读史用史』
读图1、图2,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准确运用相关材料进行说明。
)
提示示例1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
说明:2014年,美、俄、日、韩等发达国家出境游客人数占人口比例约占20%,我国不足10%,出境旅游还有较大发展空间;1994年至于2014年,我国出境游客人数几乎逐年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力度逐步加大,为出境旅游提供了政策依据;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出境旅游提供了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观念更加开放,出境旅游需求增加;发展旅游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等。
示例2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增速会逐渐放缓。
说明:20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境旅游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2004年后出我国境旅游增速大大放缓,2011年至今,我国出境旅游增速甚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出境旅游费用相对较高,不少中低收入家庭还难以达到;随着大量人口出境旅游后,出境旅游的诉求会相对降低等。
『方法突破』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观察分析图1、图2得出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所学进行论述即可。
如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首先观察分析图1、图2得出会出现增长的趋势,然后结合所学可从政策、经济、社会、人们思想观念以及旅游对经济的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如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出境旅游的增速会逐渐放缓,首先观察分析图1、图2得出会出现放缓的趋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状况、成本、旅游诉求等方面组织答案。
『史论链接』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特点及意义
(1)必要性
①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党中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形成的。
②从世界角度而言,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③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
(2)特点
①全方位:指对所有国家开放。
②多层次:根据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
③宽领域: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
(3)意义
①经济上: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政治上: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③科学文化上: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2016·课标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解析1980年比1975年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其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择A项。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故C项错误;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答案 A
2.(2012·课标全国,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92年,下海经商人员迅速增加,许多人员甚至辞去公职“下海”,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
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A 项符合题意。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结构上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故排除B、C两项。
仅凭“下海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故排除D项。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