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政学复习资料
现代市政复习知识点
现代市政学一、填空题或选择题1、1688年英国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
2、1909年晚晴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3、1911年,江苏省临时参议会制定了《江苏暂行市乡制》。
4、1954我国又颁布《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5、1982年,我国决定在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地区制度,实行地市合并,采取市领导县体制。
6、市政的内涵:(1)市政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2)市政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3)市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公共利益;(4)市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7、1918年广州设立“市政公所”,1912年设“市政厅”,1925年设“市”,拉开了中国设市城市(建设市)设置和发展的序幕。
8、(1)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万~50万之间的城市。
小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达到20万以下的城市。
(2)2010年新的划分标准:50万以下小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100---300万大城市300—1000万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巨型城市9、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1)市长——议会制(2)议会——市长制(3)市议会制(4)市委员会制(5)市经理制10、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经历了以单位制为主到以街居制为主再向社区制转变的历史过程。
11、在规划实践中,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经历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转变。
12、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S.Y.马塔提出了“带形城市”理论。
13、1902年,英国记者霍华德修订并再版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14、1922年,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总顾问昂温受“田园城市”理论的启示,提出了“卫星城市”理论。
15、芬兰建筑师沙里宁于1942年出版了《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一书,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
[资料]现代市政学(全)资料
现代市政学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城市的含义和特征。 2. 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3. 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4. 简述城市化的形态。 5. 我国城市化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6. 简述我国城市化道路模式的构建。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第三章 城市的功能与类型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1.我国城市化的方针 按照市场规律和规模经济的要求,适应产业升级
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积极、有序、全面协调 的发展各类城市。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龙头 (2)强化中等城市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 (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2.我国城市化的原则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第二章 城市的发展进程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1.1 城市概说
1.城市的定义 市政管理学中所研究的城市是指那些人口稠密
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某一层级的中 心地位的地理区域。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3.1 城市功能的定位
• 3.1.1 城市功能的含义 • 1.城市功能的定义
城市的功能是指城市对城市以及城市对 其以外的地区所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等方面的作用。
它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 市的机能或能力。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现代市政学
2.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的进程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
市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B卷一、名词解释:1、市政:是市政主体、市政客体、施政目标、市政体制的有机统一。
既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市政职能:是受中央和上级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3、市政主体:从广义上说,市政主体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
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4、市政客体:从广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对象或客体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内容,既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5、市政目标:是一定价值观指导下的市政管理目标。
6、市政绩效:是城市政府为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的总称。
7、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规范城市内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8.市政领导:在中国指行使城市公共事务决策权的中共市委和市人大分工和协作,主要由中共市委集中市民的公共意志,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中共市委的政策转化为城市权力机构的意志,并由中共市委和是人大领导和监督城市的其他国家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市民实施国家机构意志的组织体系和运行过程。
9、市政协调:指的是由不同的协调主体所承担的、在不同层次对市政参与者在城市的公共事务中的利益和行为进行协调的组织体制和运行过程。
10、市政决策:是城市的政党组织集中选民的公共意志,把它们转化为城市代议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城市的行政机构或司法机构贯彻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具体的行政事务或司法案件作出决定或判决,从而形成的处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一般规范和具体意见。
市政学期末考复习资料
本复习资料后面附有复习题目答案请大家参考教材及本复习资料请同学们认真准备:绪论【1】市政的含义及特征P3-6含义:市政(名解),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这是一个广义的市政概念。
特征:(简答)(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
(3)整体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
它有灵敏、相关性强、民主程度高的特点。
特征(论述)(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市的国家政权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市政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市政目标是国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的手段,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治市;市政的过程,同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紧密相联。
因此,市政必然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体现着国家的利益和意志。
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现代市政发展表明,市政早已成为“政治的一部分”或“一个政治过程”,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性、中介性和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而体现着社会集团的目的和利益。
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明确市政的政治特性,要求我们在市政管理中也要讲政治,也要讲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
市政学复习重点
市政学1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管理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3、城市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综合性(2)管理的开放性(3)管理的动态性(4)管理的参与性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1、城市规划管理2、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3、城市交通管理4、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内容主要指对人类生存、生活及社交的环境,一方面要防治污染,不让自然环境变坏;另一方面通过绿化和美化,力求自然环境更好,创造一个健康、优美的高质量环境。
5、城市住房管理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即系统管理的原则3、可持续发展原则4、因市制宜的原则5、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6、法制化原则7、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原则城市管理的目标城市的发展急需有力的城市空间布局调控,合理的人口密度和疏导,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使用,灵活的产业结构调整,持续的改善交通状况,不断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因此,城市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城市整体的协调运转。
城市管理的手段调研、决策、计划、实施、协调、反馈等环节,在现代城市社会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其管理手段应该是综合的手段体系。
“以法制为规范”。
城市管理必须立法,同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行政为主导”。
城市的各级政府及基层组织等行政机构,是城市管理任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就是要培养、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功能,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城市管理中所担负的职责。
从手段来说,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是必然的趋势。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改变,以及与之相应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主体地位确立,并向农村扩散的动态发展过程。
1.以人口转移和集中为前提2.以经济活动的集聚为主要内容3.以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为核心4.以农村和城市的互动为基本方式诺瑟姆S型曲线•初期: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也较慢,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农村生产力低下,剩余劳动力较少,城市工业化水平低下,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少)•中期:城市化加速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导致了城市吸纳人口能力的增强,表现为大量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后期: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城市化成熟阶段。
市政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市政学复习资料及答案一、填空题1、市政的核心主体是2、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最显著的特征是3、目前世界上最为通用的城市化的衡量指标是4、离心城市化根据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和5、城市的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有:、、6、一般认为,市政决策的最主要主体是7、市政职能的主体是8、市政体制的核心是9、英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10、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三大作品是、、11、城市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12、是影响公共安全最广泛、最直接的因素。
13、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是14、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气质的表现。
15、是城市在竞争过程中获取和创造价值收益并保持其增长的能力。
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2、城市社区:3、城市社会福利:4、城市公共事业:5、城市更新:6、BOT融资模式:7、城市社会保险: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则。
2、简述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简述我国城市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谈谈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思路。
3、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政策选择。
一、填空题1、公共权力机关2、各种城市要素的高度聚集3、人口指标4、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5、城市布局、城市密度、城市形态6、市政府7、城市行政机关8、权责配置问题9、市议会制10、《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北京宪章》11、权属问题12、城市灾害13、公开招标14、城市文化15、城市竞争力二、名词解释1、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2、城市社区:是指在城市的特定区域内,由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城市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为城镇全体成员或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创造物质文化环境或生活保障、援助。
现代市政学——精选推荐
Ps:本资料仅供参考,大题自己找答案一、(简答)“城市”与“市”区别与联系。
“城市”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济、地理概念。
“市”则是与省、县等行政建制对应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指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按照法定程序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市”则是近代地方政治制度的产物。
区别:“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没有法定的分界线,具有边界模糊性。
“市”则是国家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设有相应的国家政权机关,有明确的边界和确定的管理范围。
联系:二者都是以人口密度、工商业发达程度、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等为基本要件。
二、(名词解释)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三、市政学是城市政治学、城市政府学和城市管理学三者有机结合的科学。
五、()史密斯认为比较全面的城市定义至少包括如下七个方面:一定的人口规模下限;必要的政治地位;较高的人口密度;非自然资源提取性职业;机械加工而成的基础设施;财富的象征;特有的生活方式。
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七、(选择)我国城市化的特点:1、发展动力以政府政策型调控为主导2、出现了乡村城镇化的新发展模式3、人口流动中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4、城市化增长中负面问题比较显著八、(名词解释)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城市网络,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市政学 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1.市政管理:广义的市政管理,是指城市政权机关为有效管理辖区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公共事务,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的市政管理,是指城市行政机关为维护辖区内的公共秩序和满足市民需要,而对行政事务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各项活动及其过程。
2.城市化:狭义的城市化是指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升。
广义的城市化是指除了非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非农业向城市转移,城市景观向四周推进,城市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经济理念向农村扩散,把这种社会转型称为城市化。
3.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环境形态,所做的合理选择和艺术安排。
具体地讲,城市规划是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协调城市空间布局,而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各项建设进行的合理选择和综合部署4.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常住人口户籍和人口变动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对城市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与计划生育以及流动人口等管理。
5.城市公共事业:在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公共事业是指为满足城市社会共同需要,由城市公共财政支付的社会工作。
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事业在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现制下,我国的城市公共事业特指没有生产收入,为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所需经费由政府支出的社会工作。
6.城市社会保障:城市社会保障,是城市政府为补偿现代社会被削弱的家庭保障功能,依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资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7.城市交通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为保障交通基础设施为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城市中人与物运输的管理活动。
8.城市土地管理:是城市政府在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统称。
9.城市基础设施:是那些为城市经济运行和共同消费提供服务的最基本的物质设施,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市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市政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市政管理的主体是()。
A. 国家B. 政府C. 社会D. 公民答案:B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A. 国家财政B. 地方政府C. 社会资本D. 居民自筹答案:C3. 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原则不包括()。
A. 便捷性B. 经济性C. 舒适性D. 随意性答案:D4.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A. 垃圾处理B. 绿化建设C. 噪音控制D. 空气质量监测答案:A5.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是()。
A. 消防B. 治安C. 交通D. 卫生答案:B6.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A. 经济优先B. 环境优先C. 效率优先D. 公平优先答案:B7. 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城市形象B.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C. 增加城市人口D. 扩大城市规模答案:B8. 城市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教育B. 医疗C. 社会保障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
A. 文化遗产保护B. 文化产业发展C. 文化设施建设D. 文化活动组织答案:B10.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城市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
A. 交通拥堵B. 环境污染C. 资源短缺D. 人口老龄化答案:ABC2. 城市公共设施包括()。
A. 公园B. 学校C. 医院D. 购物中心答案:ABC3. 城市治理中需要协调的主体有()。
A. 政府B. 企业C. 非政府组织D. 居民答案:ABCD4. 城市绿化的重要作用包括()。
A. 改善空气质量B. 调节气候C. 提升城市形象D. 增加就业机会答案:ABC5.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
A. 绿色能源B. 循环经济C. 智能交通D. 社区参与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市政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第一章绪论1.研究当代中国的市政,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而实行权力统一原则(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当代中国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2.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2)历史性(3)整体性(4)综合性(5)动态性3.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管理规律4.市政学的研究范围:(1)专门分析城市(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3)对市政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
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社会管理、城市公共事业管理5.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系统的研究方法(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6.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2004年4月考题)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1.城市的特点:(1)人口与物质的高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2.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经济基础:(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历史条件:(1)战争性质的变化(2)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3)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3.城市发展的阶段:(1)古代城市阶段(2)中世纪城市阶段(3)近代城市阶段(4)现代城市阶段4.现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5.城市化的特点:(1)增长迅速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2005年4月考题)6.城市化的动力:(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7.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农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发展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农业发展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8.工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9.市场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10.城市化的类型:(1)按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考察,分为积极型的城市化和消极型的城市化(2)按城市为中心的人口流动发向来考察,分为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11.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分期:(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阶级(1949-1957年)(2)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1960年)(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年)(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12.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2005年4月考题)13.中国的政府主导型城市的内容:(1)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形成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三位一体的城市体系(2)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受政府控制(3)城市化初始阶段的资金积累以政府政策为保障(4)城市化速度受政府调控14.中国城市化的方针:(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2)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3)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2003年4月考题)15.大城市的优势:(1)大城市能够节约成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2)大城市的发展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大城市发展可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4)少数特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区域优势16.中等城市的优势:(1)有利于“发展中间促两头”,推动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2)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3)有利于城市化两种方式的协调17.小城市对我国农村城市化的积极作用:(1)便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的转移(2)利于农村社会转型(3)利于地方性城市网络系统的形成第三章城市功能和结构1.城市功能的特征:(1)整体性(2)结构性(3)层次性(4)开放性2.城市功能的类型:(1)共同功能(2)主导功能(3)特殊功能(4)综合功能3.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3)行政区划4.城市功能的历史演进过程:(1)在前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功能已经出现叠加性发展的趋势(2)在工业社会时期,经济功能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3)在后工业社会时期,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5.城市功能的具体发展规律:(1)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2)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3)功能升级增量规律6.城市功能结构合理化的基本途径:(1)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2)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7.城市结构的主要内容:(1)经济结构(2)社会结构(3)空间结构8.城市经济结构的内容:(1)城市的产业结构(2)城市的企业结构(3)城市的所有制结构(4)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9.城市社会结构的内容:(1)城市的政治结构(2)城市的文化结构(3)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4)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10.当代中国城市的政治结构主要包括:(1)各种城市政治组织的构成、相互关系以及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关系(2)城市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政治关系1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1)城市密度(2)城市布局(3)城市形态12.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化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3)有利于提高市政管理水平(2004年4月考题)1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1)经济发展(2)企业行为(3)居民行为14.选择和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必须坚持的原则:(1)依据城市性质选择合理的城市总体形态(2)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3)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15.实现城市总体结构的合理化应遵循的要求:(1)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2)实现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平衡(3)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4)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5)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6)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能16.城市体系的特点:(1)整体性(2)动态性(3)开放性(4)层次性(5)重叠性17.城市空间作用能否发生的条件:(1互补性(2)中介性(3)可输性18.城市空间分布必须遵循的原则:(1)市场原则(2)交通原则(3)行政原则19.城市体系的类型:(1)金字塔型(2)多核型(3)网络型(4)带状型20.城市与区域密切联系的作用:(1)它是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2)它能促进城市内部的新陈代谢(3)它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前提(4)它是形成地区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先决条件(5)它是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的基础21.经济区的基本结构的内容:(1)经济中心(2)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畅通的流通渠道(3)一定面积的地域范围(4)业已形成的经济网络22.经济区的运行必须坚持的原则:(1)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3)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4)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5)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2005年4月考题)23.中心城市的含义:(1)中心城市不是一般的中小城市,而是在地区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2)中心城市具有综合性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3)中心城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4)中心城市与经济中心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24.中心城市可分为:(1)全国性中心城市(2)地区性中心城市(3)省区中心城市25.中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1)中心城市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工深化的产物(2)中心城市是国内外市场形成和扩大的结果(3)中心城市是城市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产物(4)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中心城市形成的基础26.中心城市的作用:(1)中心城市是组织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的枢纽(2)中心城市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先导(3)中心城市是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27.影响中心城市作用强度的因素:(1)中心城市规模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2)城市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3)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第四章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1.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城市性质是标明城市类属的概念,城市职能是标明城市功用的概念(2)在多职能的城市,并非所有的城市职能都能概括城市的性质(3)城市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城市职能是多变的。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城市产生需要的条件:1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3 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早期城市阶段(特征P71)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73)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75)4、现代城市阶段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3)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市政管理手段按其内容和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广州市是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市政的主要特征:1历史性2 公共性 3 双重性 4 系统性5 综合性 6动态性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4、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5、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阶段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市政协开展工作主要方式:1 召开会议2 提出议案3 视察4专题调研5 反映社情民意6 促进祖国统一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城市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城市公益性组织包括: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基金会、市志愿者组织市民参政的方式包括1 政治选举2 政治协商3 政治结社4 政治表达5 政治接触市民参政的条件:1 透明的市政决策2 高素质的市民3 多元的参政途径市民参政的条件:1 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 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第二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市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市政学的特征:答:政治性历史性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
2.市政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答:1 市政学首要先研究市政主体:2:市政学同时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
3.市政学研究方法?答:1系统研究方法:2 理论分析和证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4.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答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划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划的迫切要求:3强加市政学研究,有助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城市的生产和发展1 城市的特点?答1:人口与物资的高度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建设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2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答1:古代城市阶段(奴隶社会,指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 中世纪城市阶段(封建社会,指公元476年—1640年英国资立阶级革命爆发时代);3近代城市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指1640年—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时代):4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共存的时代)。
3 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答: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位更为重要。
4城市化主要特点?答:1增长迅速而特续:2城市划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5城市化衡量指标是单一性指标,主要有:答:1城市化水平指标:2城市化速度指标:3城市化质量指标。
6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主要有5个方面:答: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为城市提供劳动力:4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市政学复习材料(花)
一、选择9单*2分或6多*3分1、城市化的衡量指标(1)城市化水平指标:单一指标、综合指标(2)城市化速度指标(3)城市化质量指标2、1962年,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
贝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改国的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3、城市功能的类型共同功能、主导功能、特殊功能、综合功能4、城市体系的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5、城市体系的类型金字塔型、多核型、网络型、带状型6、市政体制的类型1)市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2)市议会制:英国3)议会市长制:日本4)市长议会制:法国、美国5)市委员会制:美国6)市经理制:美国7、市政管理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教育手段、伦理手段、信息手段和政策手段8、市政职能的依据(一)首要依据:守法与依法行政(二)核心依据:服从上级政府的领导(三)主要依据:满足生产、生活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四)基本依据:客观条件(体制结构、财力、物力、经济、文化)等9、市政职能的分类(一)按产生的时代可以将市政职能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两种类型(二)按职能的作用方式可将其分为消极职能和积极职能两种类型(防御、建设)(三)按职能的服务方向可将其分为内向职能和外向职能两种类型(四)按职能作用领域可将其分为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类型10、市政过程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市政控制11、城市规划理论古代,希波丹姆:最早提出城市功能分区的思想。
近代,1933:《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城市的功能分为居住、游憩、劳动、交通→居住时城市的第一个活动。
现代,1977——马丘比丘宪章12、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1)公共性(2)超前性(3)系统性(4)公益性1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全局性(2)主动性(3)长期稳定性(4)指导性(5)纲要性14、城市公共财政收入管理的基本问题:市民如何承担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成本。
(1)受益原则谁受益谁付费(2)支付能力原则能者多劳15、城市政府筹措公共财政收入遵循的原则:(1)发展经济、广开财源(2)公平分配、合理负担(3)效率16、政府采购原则:1)有助于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2)公开透明3)公平竞争4)公正5)诚实信用17、城市土地资源的特性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差异性、耐久性经济特性:稀缺性、区位效益性、边际产出递减性二、名解4*4分1.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市政学复习资料网络版
市政学复习资料⽹络版第⼀章绪论⼀、对市政这个概念进⾏分析和定义,主要有:1.城市政权说:即把市政看作是城市政权,看作是国家整个地⽅政权的组成部分。
2.城市⾏政说:即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政管理。
3.城市政治说:即从政治学⾓度强调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强调政治与⾏政的密切关系,把市政界定为城市中的政治决策和⾏政执⾏活动。
4.城市事务说:即是将市政简单理解为道路交通、卫⽣教育、供⽔供电、林园绿化等市政⼯程、市政建设、城市公⽤事业及其管理。
5.城市政策说:即从政策学⾓度⾔市政,认为市政是指城市政策,包括城市公共下政策的形式、过程、选择等。
⼆、市政主体有⼴义、狭义之分:1.从⼴义上说,市政主体为城市全部政治⼒量和政治组织,包括:①城市中的政党组织。
②各种国家机构。
③现代城市中⼴泛存在的⾮国家权⼒组织,如:居民委员会。
④⼴⼤直接或间接参加市政管理的市民。
2.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政机关。
包括:①市⼈民政府。
②市辖区⼈民政府。
③市、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
④不设区的市和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三、市政客体或市政对象,也有⼴义和狭义之分。
1.从⼴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对象或客体有着⼴泛⽽复杂的内容,既包括市辖区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化卫⽣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2.从狭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政机关⼲部的⾏政管理活动。
四、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1.⼴义的市政: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会发展⽽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狭义的市政:指城市的国家⾏政机关对市辖区域内的各类⾏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的⾏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五、研究当代中国的市政,应考虑以下⼀些特殊情况或重要因素:(简答)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问题。
市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市政学期末复习要点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不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一、简答题1、简述市政学的研究意义。
(1)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2)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3)造就现代市政管理人才的需要(4)丰富和完善市政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2、市政的特征包括哪些?(1)政治性:市政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体现国家的利益和意志。
(2)整体性:市政是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3)综合性:市政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涉及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4)动态性:市政运行是一个动态过程。
(5)双重性:城市的行政建制是整个国家行政层级中的具体环节,因此市政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特征。
3、简述市政过程的环节市政过程包括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和市政监督三个具体环节,其中市政执行过程又分为市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沟通协调与控制阶段、政策调整阶段以及政策评估阶段;市政监督环节主要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大类。
4、简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在发展动力上,采取以政策型调控为主、工业化带动为辅的机制;(2)在发展模式上,出现“乡村城镇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模式;(3)在发展形态上,出现了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的半城市化现象;(4)在发展布局上,出现城市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
5、简述我国市政体制的特点(1)城乡结合,建制性质双重;(2)不同建制,行政地位不一;(3)组织设置、结构形式同一;(4)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5)中共市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6、简述城市规划的作用(1)指导城市各项基本建设;(2)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模;(3)促进城市用地和建筑的效益;(4)保障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5)提供政府依法行使职能的依据。
7、简述城市基础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二者的关系城市基础设施范围较广,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了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而狭义的城市基础设施,又称为技术性或工程性基础设施,包含了市政公用事业的内容,如自来水、电力、燃气、公共交通和通信,以及市政工程设施,如道路、桥梁、隧道和地下通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市政学复习资料现代市政学1.市政的含义: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2.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2)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3)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4))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它更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5)双重性,市政要力求将国家整体利益和本市局部利益协调一致,其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
3.现代市政发展的趋势:(1.)市政问题复杂化(2)市政职能的变化(3)政府的角色改变(4)市政管理手段现代化4.城市的发展阶段:(1)原始城市阶段(2)封建城市阶段(3)近代城市阶(4)现代城市阶段5.城市的含义:城市是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济、地理概念。
6.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主要反映在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7.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4.)市场化是城市化的作用机制(5).制度性安排是城市化的现实支撑8.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在发展动力上,采取以政策型调控为主,工业化带动为主的机制(2).在发展模式上,出现“乡村城镇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模式(3.)在发展形态上,出现了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的半城市化现象(4.)在发展布局上,出现城市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9.城乡一体化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城乡职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内容。
10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则:(1 )坚持与产业升级同步提高、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原则(2 )坚持市场调节为主,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的原则(3).注重城市化内涵发展、坚持提高竞争力的原则(4).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人居的绿色城市化原则(5).坚持城市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原则11.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类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12.我国基本六大城市群:京津唐、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13.城市功能的含义:城市功能也叫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内所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14.城市功能的优化途径:(1.)参照环境因素,因势利导,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2.)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15.城市结构的含义:城市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和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要素之间的存在形式。
16.我国地方人大行使的四项基本权利: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监督权、地方立法权17.市政过程的含义:市政过程是指市政组织体系中的国家政权机关与政党组织、政治社团等多元主体围绕城市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围绕城市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环节的活动过程,也是管理城市公共事务,解决城市问题和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的过程。
18.我国市政决策过程的改进:市政决策应当按照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要求加以改进。
首先,市政决策主体以执政党为核心,但并非由执政党包办;其次,市政决策中应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最后,应当把市政决策的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以法律化的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避免市政决策的任意武断、个人专断,充分保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19.公民参与的地位和作用:(一)公民参与对于城市公民个人的意义:(1)有助于表达公民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有助于提供公民自我发展与选择的基础(3)有助于增进和发展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动的力量,解放个人的潜能,建构有效能的公民,在参与的过程中纠正现代公民对于政治的偏见(二)公民参与对于城市社会发展的意义:(1.)有助于调整社会与国家的结构关系,改变国家处于强势支配地位的现象,增强社会的自我治理能力,平衡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二者合理边界的确定(2)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3).有助于塑造规则意识和诚信观念,建立合作关系网络,促进社会资本积累,为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三)公民参与对于城市政府治理的意义:(1.)有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强化公众监督,遏制腐败,保障公共利益(2.)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质量的提高和政策的高效执行,提高管理效率(3.)有助于促城市是管理的民主化,提升政府的民主化水平,推进其民主化进程(4).有助于增进公众对于政府的认同,提高政府的合法性。
(四)公民参与的负面效应:(1.)管理成本增加(2.)特定群体参与追逐特殊利益,会导致更广泛的公共利益的缺失(3.)公民参与中的保守力量和既得利益者有时会阻滞对城市发展有利的改革和创新20.市政职能的主要特征:(1)从历史的变迁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2).从职能内容和现实方式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3).从城市的地位表现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双重性和差异性(4.)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服务性21.市政职能的主要作用:(1.)市政职能是城市行政体制建立和改革的依据(2.)市政职能是确定市政活动方式的依据(3.)市政职能是衡量城市管理效率的标准和依据22.领土整治的概念:对合理布局人口和经济活动以确保地区平衡和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总称。
23.我国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改革方向、以及其转变应采取的手段:(一).主要内容,宏观职能: 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具体职能:城市规划职能环境保护职能公共事业服务职能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社会福利与保障职能(二)改革方向:(1.)从市政职能的范围来看,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过大(2.)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城市政府缺少自主权(3.)从市政职能的重心来看,城市政府的职能界定不尽合理(三)转变应采取的手段:(1.)调节市政职能的范围(2.)理顺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 3.)转变市政职能的重心( 4.)创新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24.什么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含义:指从公众的需求出发,以服务为核心价值,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功能,以公众满意为最高标准,以对公众负责为最终使命的政府管理模式。
25.宏观层面市政体制的概念:宏观层次把市政体制等同于市的建制,也称城市行政区划体制,通常称为市制,它规定了城市在整个国家整体结构中的地位界定,包括行政区划、城乡关系和各种城市的行政级别与行政隶属关系。
26.市领导县体制的含义、弊端含义:我国地级以及地级以上城市都有领导县的权力,其领导的县也是该市的组成部分,市与其领导的县、县级市之间构成纵向的上下级关系,市对县、县级市拥有绝对的领导权,这种体制被称为“市领导县体制”弊端:(1.)“地级市管县”缺少充分的法律依据( 2.)管理成本增加,行政效率低下( 3.)市县矛盾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27.市经理制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扩大了选择范围,有利于招聘到更多优秀人才;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改善管理效果;市经理专门处理专业性和技术性行政问题,市议会负责处理整治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有利于把政治矛盾与城市管理分开缺点:政治问题与管理问题往往是难以彻底分开的,市经理与市议会的分离反而会加大处理这些问题的难度,对于某些问题,市议会从政治角度出发,市经理从管理角度出发,往往会产生分歧与矛盾。
28我国市政体制的特点:(1)城乡合治,建制性质双重(2)不同建制,行政地位不一(3)组织设置,结构形式同一(4.)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5.)中共市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29.我国市政体制改革发展方向:(1.)扩大城市管理自主权( 2.)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3.)调整层级结构( 4.)创新管理体制( 5.)建立规范、高效、民主的市政体制30.城市综合行政执法的含义及其意义含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指在城市管理中,由一个行政机关或得到授权的组织,依法综合行使多个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的相应职权的行政执法制度,现实中往往被称为“城管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意义:首先,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精简了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较大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产生的内耗,有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率。
其次,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消除了多头执法带来的重复扣押财务、重复罚款等行为,同时方便了公众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有助于减少执法混乱的情况,维护公共合法权益。
再次,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够快捷处理各种关联性的违法违章行为,有利于明确职责,营造整洁的市容环境。
最后,实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保证了执法队伍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执法队伍的统一管理,通过优化组合、择优录用,强化执法能力、政治素质、风纪仪表、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建设,有助于打造一支规范、文明、高素质的执法队伍,维护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31城市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含义:城市规划就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特点:(1.)战略性和政策性(2)科学性和预见性(3.)系统性和综合性(4)区域性和特色性(5.)动态性和阶段性。